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乡语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们选择了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为调查点实地调查东乡语的基础上,对东乡语进行了描写研究。作者主要描写研究了东乡语的语音分布、语法形态的类型、词汇的混种类型等。通过描写研究揭示东乡语的特点。东乡语是蒙古语族语言之一,但是东乡语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却与蒙古语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为今后的东乡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东乡语研究概述、研究意义和目的、资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描写了语音。展开讨论了东乡语语音的演变现象。运用数字统计和声学分析方法描写语音。语音分布的统计是本论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每个音的分布特点里都包含着它的演变历史。在语音描写的基础上,对语音演变现象进行研究。从语音分布透视了东乡语语音的演变现象。东乡语语音演变是方向性的、制约性的、渐变性的、分布性的、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语法类型。具体论述了语法形式的意义和功能。东乡语的一种语法形式能表达多种语法意义。研究用一个形式表达单个意义,只能找出东乡语与蒙古语族其它语言的共性,而无法确定东乡语的个性。通过东乡语的多功能语法形式的研究能得到东乡语的独立特点。在这种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研究能揭示东乡语与蒙古语族其它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第三章主要研究东乡语混种词。词汇研究方面,东乡语的混种词是非常有特点的。我们运用丰富的资料对东乡语混种词问题展开讨论。本章主要阐述了东乡语混种词的结构特点、构成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东乡语混种词研究不仅对语言学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而且对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论文总结是全文的理论性概括。作者在实地语言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观点对东乡语进行了描写。结论是:东乡语研究不能在一维思维上进行。“东乡语是蒙古语族语言之一,所以东乡语的一切演变都与蒙古语有关”或“东乡语的一切演变是与语言接触有关”等都是一维思维。我们要研究东乡语的演变,首先,必须从客观实际的角度详细、系统地描写东乡语。其次,应知道东乡语的演变是由复杂而多种因素造成的。
Abstract:In this dissertation a descriptive study is made on phonetic distributions, types of grammatical form and hybrid words of Dongxiang language in an attempt to show its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made at Sarbolag Town, Huocheng County, Yili Kazak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Xinjiang and Dongxiang Autonomous County in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pite of being cognate with Mongol, Dongxiang languag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ongol in the result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which provides us new line of thought during the future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presents the significance, an overview on th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Chapter I describes the phoneme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detail and depth in order to solve previous questionable poin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statistics and acoustics. What's more, the data on phonetic distribution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dissertation, for it can reflect the phonetic evolution of Dongxiang language which is progressive, restrictive, distributed and directional.
     Chapter II presents mainly the types of grammatical form, which includ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grammatical form. It is concluded that one type of grammatical form in Dongxiang language has several grammatical meanings. Therefore, through the study of multifunctional grammatical form, it is more likely to find out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Dongxiang language while the research on one form with single meaning is likely to find more similarities with other languages.
     Chapter III presents structure feature and word-formation of hybrid words, a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Dongxiang language, which is not only the subject of linguistics but also worthwhile in the field of anthropology and history.
     In the conclusion, which is a theoretical summary made on the basis of actual investigation using new research methods and thoughts, it is summarized that it is unreasonable to make the study of Dongxiang language in isolation. In other words, it is unwise to conclude that all evolution of Dongxiang is related with Mongol because it is cognate with Mongol or all evolution of Dongxiang is related with language contact.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Dongxiang, it ought to be described in detail from an objective and actual angle and known that its evolution is complex and many-sided.
引文
[1]阿·伊布拉黑麦:《东乡语的音位》,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东乡语论集》,1988,第67-68页
    [2]呼和:《蒙古语语音实验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3]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科学出版社,1957
    [4]
    [5]樋口康一:《书评论文、喻世畏<论蒙古语族方言的形成和发展>1983》,《言语学研究》,第3号117-136.1984
    [7]乌·满都夫:《蒙古译语》,民族出版社,1995,第191页
    [8]乌·满都夫:《蒙古译语》,民族出版社,1995,第536页
    [9]乌·满都夫:《蒙古译语》,民族出版社,1995,第191页
    [10]杜亚泉、杜就田:《动物学大辞典》,商务印书局,1933,第2253页
    [11]耿世民:《古代维吾尔语文献教程》,民族出版社,2007,第117页
    [12]力提甫·托乎提:《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第484页
    [13]清格尔泰:《蒙古语塞音q、k的历史演变》, 《民族语文》,1985,第三期。
    [14]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第32页
    [15]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学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17页
    [16]江荻:《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民族出版社,2002,第384页
    [17]转引自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第11页
    [18]菲特生:钱晋华等译, 《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科学出版社,1958,第291页
    [1]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第48页
    [2]高·照日格图:《阿尔泰语系数的特点》,《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
    [3]布和:《东乡语和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第89页
    [4]孙竹:《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的数范畴比较》,《民族语文》,1987,第6期,第34页
    [8]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当代蒙古语》,内蒙人民出版社,2005,第373页
    [9]张定京:《现代哈萨克语实用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第36页
    [10]耿世民:《古代维吾尔文献教程》, 民族出版社,2006
    [11]杨超: 《从回鹘文献语言名词的数范畴看现代维吾尔语名词的数范畴》,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1,第1期
    [12]布和:《东乡语和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第89页
    [13]((美]C.J.菲尔墨在其文章《“格”辨》(商务印书馆第9页)里曾阐释道:“在研究格的用法时忽略主格的原因可能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原因是希腊语的格这一术语phtosis的词源意义(“偏离”)给语法学家以一种先人之见,把这个术语的范围只限于主格以外的各格。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忽略主格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错误地认为“句子的主语”这个概念是非常清楚的。缪勒(MUller)在1908年发表了一部研究拉丁语主格和宾格用法的著作,用了170页左右的篇幅来讲宾格,而只用不到一页的篇幅来讲主格,他这样解释(1908,ph.1):‘这两种直格,即主格和呼格,和关于格的理论的争论是不相干的。在主格位置上的是主语,整个句子对主语有所陈述。”
    [14]高·照日格图:《谈格附加成分能否省略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1997,第2期第6页
    [15]呼格吉勒、萨如拉:《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汇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16]布和:《东乡语和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第168页
    [17]刘照雄:《东乡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1
    [18]布和:《东乡语和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第170页
    [19]刘照雄:《东乡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1
    [20]布和:《东乡语和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第151-153页
    [21]力提甫·托乎提:《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2]清格尔泰:《中国境内蒙古语族语言及蒙古语方言概况》,1957年至1958年间
    [23]舍·罗布苍旺、勒·宝鲁特:《蒙古诸语言比较语法》,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第68页
    [24]桑杰耶夫:《蒙古语比较语法》,民族出版社,1959
    [1]胡明扬:《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第63页
    [2]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2007,第51页
    [3]萨丕尔:《语言论》,商务印书馆,2007,第51页
    1.清格尔泰:《中国境内蒙古语族语言及蒙古语方言概况》,有一节专门介绍东乡语。1957年至1958年间
    2.那森柏(那顺巴雅尔):《东乡语概要》在乌兰巴托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蒙古学会议上宣读,1959
    3.托达叶娃:在莫斯科出版《东乡语》,1961
    4.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
    5.刘照雄:《东乡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1
    6.尼尔·史密斯、达埃德尔·威尔逊:《现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7.布和:《东乡语词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8.布和、确精扎布:《东乡语和蒙古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9.布和:《东乡语话语材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10.霍凯特:《现代语言学》,叶蜚声、索振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林涛、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郭锦桴:《综合语音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13.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商务印书馆,1997
    1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5.呼和、确精扎布:《蒙古语语音声学分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16.高·照日格图:《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语词汇比较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
    17.孟达来:《阿尔泰诸语言共同性的形成北方民族的历史接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8.哈斯巴根:《蒙古语族语言语音比较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19.孟和宝音:《蒙古语语音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20.力提甫·托乎提:《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1.呼格吉勒图:《蒙古语族语言基本元音比较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
    22.赵忠德:《音系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德力格尔玛、波·索德:《蒙古语族语言概论》,中央民大出版社,2006
    24.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博士论文,2006
    25.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6.曹剑芬:《现代语音研究与探索》,商务印书馆,2007
    27.金立鑫:《语言研究方法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8.鲍培 著 波奥 译:《语音学与词法》,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29.梅耶 著 岑麒祥 译:《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0.汪福祥:《国际音标与语音》,外文出版社,2009
    31.呼和:《蒙古语语音实验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1.刘照雄:《东乡语概况》,《中国语文》,1965年第2期
    2.那德木德:《关于东乡语元音》,《西北民族学院》,1982年第3期
    3.呼和巴拉:《东乡语复数附加成分—(?)i(?)la》,1982
    4.布和:《东乡语的元音和谐现状探析》,《民族语文》,1983年第4期
    5.那德木德、桑杰:《关于东乡语名词末尾音—n》,《蒙古语文研究参考资料》第七辑1984
    6.布和:《关于东乡语鼻辅音n和η》,1985
    7.包力高:《蒙古书面语元音间未脱落的辅音γ~k》,《民族语文》,1985年第1期
    8.阿·伊布拉黑麦:《关于东乡语语音的几个音位》,《甘肃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
    9.清格尔泰:《蒙古语塞音qh、kh的历史演变》,《民族语文》,1985年第3期
    10.阿·伊布拉黑麦:《东乡语构词法补遗》,《甘肃民族研究》1987年第1-2期
    11.呼和巴日斯:《关于东乡语的一个附加成分》1987年
    12.阿·伊布拉黑麦:《东乡语话语材料》,《民族语文》,1987年第3期
    13.包力高:《东乡语的弱化元音》,1988
    14.马国良、刘照雄:《东乡语研究》,《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15.阿·伊布拉黑麦:《东乡语的音位》,《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16.包力高:《东乡语与蒙古书面语元音辅音的对应》,《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17.那森柏:《东乡语的词重音》,《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18.那森柏:《东乡语蒙古语人称代词比较研究》,《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19.布和:《东乡语动词“式”的一个形式—附加成分-mu》,《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20.阿·伊布拉黑麦:《东乡语的构词法》,《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21.布和:《东乡语词汇初探》,《东乡语论集》, 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22.呼和巴尔:《关于东乡语的复数附加成分(?)i(?)》,《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23.栗林均:《<“东乡语词汇”蒙古书面语词索引>序言》,《东乡语论集》,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少语办,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编,甘肃民族出版社,1988
    24.清格尔泰:《蒙古语族语言中的音势结构》,《民族语文》,1989第1期
    25.余志鸿:《从<蒙古秘史>语言看东乡语》,《民族语文》,1994年第1期
    26.孙竹:《东乡语实词及其形态》,《蒙古语族语言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期
    27.高·照日格图:《以元音交替法分析蒙古语族与突厥语族语言相近词》,《内古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8.麦耘:《对国际音标理解和使用的几个问题》,《方言》,2005,年第2期
    29.白音朝格图:《关于国际音标》,《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0.朱晓农:《近音》,《方言》,2007年, 第1期
    31.陈文祥:《新疆伊犁地区东乡语语言状况调查》,《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2.包萨仁:《从语言影响来研究东乡语的元音和谐弱化现象》,《内蒙古大学学报》(蒙),2007年第5期
    33.包萨仁:《语言接触对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的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4.宝玉柱、孟和宝音:《蒙古语正蓝旗土语复合元音研究》,《民族语文》,2008年第4期
    1.马国忠、陈元龙:《东乡语汉语词典》,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
    2.哈杜默德·布斯曼:《语言学词典》,商务印书馆,2007
    3.国际语音学会编著,江荻译:《国际语音学会手册——国际音标使用指南》,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