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价值,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进行科学系统地梳理和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毛泽东思想当代价值的深入阐发和理论拓展。
     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辩证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和整体研究的原则,吸收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依据时代、社会、政治背景,将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放到特定的历史进程中进行系统考察,分析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在每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特色和目标。既充分阐述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发展和理论价值,又深入剖析毛泽东晚年在民主政治探索方面的误区及经验教训,同时分析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意义。
     论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共分四章。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正文第一章概述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来源。本章指出,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合理成分吸收的结果。面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明,毛泽东有许多独到见解和新的阐释,在实践中制定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批判地汲取和辩证地融合了中外民主思想的精华。
     第二章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全面阐述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必须涉及的基本研究。在本章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同他一生所从事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毛泽东都提出和阐述了诸多关于民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原则。
     第三章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本章总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的孜孜探索和不懈奋斗,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观点,诸如:“民主新路”的思考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以及三大政治制度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思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和特权阶层,防止执政党蜕化变质的思考,都为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财富。
     本章最后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总结: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最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主体内容之一。毛泽东在民主政治方面的艰辛开拓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成就,仍对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第四章探析毛泽东晚年民主政治思想。标题定为“复杂矛盾的晚年民主政治思想”,是要区分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前面各章特别是第三章论述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时,是从“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角度分析的,包括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其他领导人的思想成果。本章分析的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方面的误区,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必须注意与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本章研究的结论是:毛泽东晚年民主政治思想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错综复杂。需要采取分析的方法,将毛泽东晚年的正确与错误加以区别。
     结语部分探讨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现实启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无私无畏的探索,其探索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对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结语概括以下五点现实启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走人民民主之路;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认识党的历史方位;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反腐败,防止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权变质;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thought of Mao Zedong is the thesis study.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thought of Mao Zedong is his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importance constitute part,is also the logic point of departure and theory sill of Chinese socialism democracy construction. Mao Zedong carried on arduous quest to Chinese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the middle of pushing forward the history progress that Marxist China turns, by the root established people to take charge of the core value for making the decision and lay solid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democracy. For Mao Zedong's democracy thought carry on science to systematically comb and study, is the subject of Marxism and Mao Zedong's thought academics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reques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o Zedong's Thought and Theory Development in-depth exposition.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sis as the guide, make use of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analysis, dialect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absorption of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law and other discipline of knowledge. The writer put Mao Zedong's democracy thought to the particular history process to carry on a system investigation, analyze Mao Zedong's democracy thought in the each contents of particular history period, characteristics and target. The full affirmation Mao Zedong's democracy thoughts of theory value and realistic meaning, and then analyze it mistake area and experience precept in the aspects of investigating. Fully expounded the theory of Mao Zedong Thought the source of democratic politic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errors in explor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that further advance its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eality of enlightenment。
     The thesis divides preface, body and conclusion three parts. The body is totally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preface part of main introducetion introduces the topic of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study present condition, study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 research of heavy crux, creative point.
     The text chapter 1 outlines Divide 4 to elaborate Mao Zedong's democracy thought of theory origin, To the inheritting of Marxism Leninism democracy of inherit and development, The judgment absorption that originally thoughts to the China's traditional people, To democratism Sun Yat-sen and others people's rights thought's absorption judgment, Outward the country practices drawing lessons from of socialism democracy and propertied class democracy experience.
     Chapter II analyzed Thought of Mao Zedong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Be divided into democracy thought of embryonic and first step form, democracy thought of the basic formation, democracy thought of mature and abundant, democracy thought of the turns and twists develop four periods.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the main contents of Mao Zedong's democracy thought. The democracy system including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communist leadership of many party co-operations and political negotiate system, the race district autonomy system, establish a new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proper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theory, strengthen the people's government supervision, strengthen people to government of direct, strengthen ruling party construction, to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proletarian political power and the democracy legal system thoughts.
     Chapter IV discusses and analyses Mao Zedong's late years democracy thought. This chapter sets out from the old age democracy thought of Mao Zedong's correct and false intertexture, complicated antinomy, analysis Mao Zedong democracy thought mistake area of concrete performance, five aspect investigations finally appear the reason of mistake area from the theory source, history source, system sourc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subjective factor. 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 clearly expresses two kinds of developments incline to, two kinds of namely correct and false thought the mutual intertexture wear forward develop. Even in 10 years in "Cultural Revolution", also have many correct of or worthy thought. This needs cautious analysis, carries on a removal and takes into the false thought and the correct thought to distinguish.
     The conclusion part inquires into the glittering Democratic Political Thought of Mao Zedong and the Enlightenment. Mao Zedong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that people's participation manages national business; correct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to achieve social harmony and mind;Seek truth from fact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y's historical position; 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and follow our own path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against bureaucracy, against corruption and the privileged class and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inking, these ideas will undoubtedly develop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promoting political reform has profound practical guidance valu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chapter research is: The democratic thought of Mao Zedong's late years processes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
引文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8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57页。
    
    ①解小光:《毛泽东民主思想之理论渊源探析》,《党史博采》,2006年第12期。
    ②权宗田:《传统政治思想对毛泽东民主理论的双重影响》,《南都学坛》,2003年第6期。
    ①沙健孙:《毛泽东对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战略性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6期。
    ②王玉祥:《论建国以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演变》,《党的文献》,1998年第3期。
    ③梁柱:《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④张积毅:《毛泽东关于民主监督的思想浅议》,《党的文献》,2005年第6期。
    ①朱小玲:《毛泽东关于加强执政党党内民主的思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12期。
    ②王浩雷:《毛泽东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四大战略构想》,《理论学刊》,2006年第12期。
    ③秦位强:《毛泽东的党内民主思想及其重要启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2期。
    ④喻仕平:《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述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3期。
    ⑤梁柱:《新中国第一次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10期。
    ⑥张俊国:《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与启示》,《理论探索》,2005年第6期。
    ⑦朱明远:《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特点与思考》,《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3期。
    ①谢春涛:《深刻认识毛泽东在执政党建设中坚持拒腐防变的历史经验》,《党的文献》,2004年第1期。
    ②陈朋:《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系统化分析》,《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11期。
    ③刘润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的背景探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④袁廷华:《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当代理论价值》,《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5期。
    ⑤李田贵:《毛泽东多党合作制度思想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⑥王平:《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及其当代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⑦逄先知、李捷:《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诞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矛盾的问题〉形成过程》(上)《党的文献》,2002年第4期。
    ①张启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探索——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求是杂志》,2007年第12期。
    ②朱志敏:《中共历史与和谐社会》,《北京党史》,2007年第1期。
    ③孙继虎:《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局限性》,《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
    ④郑谦:《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矛盾光辉思想的提出、变化及历史局限性》,《毛泽东重要著作和思想形成的始末》,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⑤张星炜:《论毛泽东和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一致性》,《求索》,2002年第2期。
    ⑥魏磊:《毛泽东邓小平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时代特色与现实启示》,《探索》,2002年第2期。
    ⑦杨汉国:《毛泽东与邓小平民主思想之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3期。
    ①王小京:《毛泽东、邓小平与江泽民民主政治观比较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②李艳:《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继承发展论析》,《党的文献》,2004年第4期。
    ③宋仕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江汉论坛》,2001年第10期。
    ④郑东艳:《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9期。
    ⑤胡松、赖秀冬:《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践行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思想的现实保障》,《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⑥许全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理论视野》,2006年第2期。
    ⑦黄海涛:《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理论探索》,2004年第3期。
    ①高锡文:《毛泽东“大民主”观的理论剖析》,《台声·新视角》,2005年第8期。
    ②曾峻:《“大民主”心态下的民主实践: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选择》,《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
    ③李庆英:《毛泽东晚年“大民主”思想的政治学剖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④张新明、李晓社:《对毛泽东“大民主”思想的再认识》,《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⑤许全兴:《晚年毛泽东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年第4期。
    ⑥吴显立、汪弋:《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⑦张义忠:《中国国情与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与实践》,《探索》,2003年第1期。
    ⑧萧延中:《“身份”的颠覆与重建--毛泽东晚年政治思想的伦理基础》,《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①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99页。
    ②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文版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页。
    ①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文版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6页。
    ②萧延中:《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四卷“传说”的传说》,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第23页。
    ③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6、271页。
    ④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导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①布兰特利·沃马克:《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评介》,《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年第2期。
    ②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61页。
    ③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30页。
    ④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61页。
    ⑤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65页。
    
    ①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②萧延中:《从奠基者到“红太阳”》,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第254页。
    ③萧延中:《从奠基者到“红太阳”》,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第2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6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⑤《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0页。
    ⑥《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0~191页。
    ④《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5页。
    ⑤《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9页。
    ②《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页。
    ③《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08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40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40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页。
    ①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96年,第199页。
    ②[美]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司约翰·S1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报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209页。
    ③《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168页。
    ④《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774页。
    ⑤《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04页。
    ⑥《中国哲学史资料选释:西汉部分》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第16页。
    ⑦《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9页。
    
    ①《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76页。
    ②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6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605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33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11~512页。
    ①《帝王圣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31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4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94~1095页。
    ①汪澍白、张慎恒:《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31页。
    ①康有为:《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21页。
    ②康有为:《大同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21页。
    ③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万卷出版公司,2005年,第19~20页。
    ④《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89页。
    ⑤《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454页。
    ⑥《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48页。
    ⑦《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6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③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6册,中华书局,1989年,第2页。
    ④《梁启超全集》第4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079页。
    ⑤《梁启超全集》第3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675页。
    ⑥《梁启超选集》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6~207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00~202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页注⑷。
    ④《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338页。
    ①《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第12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6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1页。
    ⑥《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8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9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5~326页。
    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14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5页。
    ⑤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32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4页。
    ②《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9页。
    ③《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6页。
    ④《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4页。
    ⑤《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04页。
    ⑥《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692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86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305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85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87~88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186页。
    ④《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151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151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42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414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341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③[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39~140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450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336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92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339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394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07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23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19页。
    ④[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31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548页。
    ②《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50页。
    ③《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页。
    ④《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16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4册,1979年,第21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7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577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586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65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274页。
    ①[日]竹内实:《毛泽东集》第1卷,北望社,1976年,第17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60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页。
    ⑤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05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354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528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77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5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5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62~563页。
    ④[日]竹内实:《毛泽东集》第7卷,1976年,北望社,第131页。
    ①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607页。
    ②《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册补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12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5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9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26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4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0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55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7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5~143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5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75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24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6~143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1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82页。
    ①《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3页。
    
    ①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84页。
    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0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51页。
    ①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44页。
    ②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707页。
    ③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71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30~53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497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48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498页。
    ④石仲泉:《如何看待毛泽东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修改》,《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
    ①《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32~43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6~29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3~294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6页。
    ⑤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1030~103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95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86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451页。
    ④《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2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6页。
    ②《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03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5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3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459~46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57页。
    
    ①《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第9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08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7页。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9册,1986年,第25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5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292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96页。
    ④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813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4页。
    
    ①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第791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63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4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5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9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64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4页。
    ⑤《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第1047页。
    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9册,1986年,第78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5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46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81~82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89~290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5页。
    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8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34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05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4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0~111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18~319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1页。
    ①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348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459~46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4页。
    ④《周恩来传》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212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0册,1986年,第331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52页。
    ③《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59页。
    ④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88页。
    ①《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591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82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49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5、56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53页。
    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48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785页。
    ②田居俭:《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改进体制的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3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3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5页。
    ①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39页。
    ②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3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
    ④梁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0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8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51~452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3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5页。
    ④《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06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第14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6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9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42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71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7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9页。
    ②《人民日报》,1968年10月5日。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1页。
    ①《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2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1页。
    ④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71页。
    
    ①《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82页。
    ②《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5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2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5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36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09页。
    ④董边、镡德山、曾自:《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34页。
    ①《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0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9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2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0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9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9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1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09页。
    ④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12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121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1289页。
    
    ①杜勒斯:《战争与和平》,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第136页。
    ②杜勒斯:《战争与和平》,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第153页。
    ③艾森豪威尔:《白宫的岁月》,三联书社出版社,1977年,第95页。
    ①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06页。
    ②《党的文献》,1990年第6期。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9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9年,第281~282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683页。
    ③《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37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11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71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1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91页。
    ②《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第41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68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69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70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7~198页。
    ⑤《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5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5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89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28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30页。
    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13页。
    ⑥《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6页。
    ⑦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96年,第198页。
    ⑧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10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4页。
    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2页。
    
    ①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491页。
    ②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18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8~27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
    
    ①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72~673页。
    ②《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8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98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2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3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51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51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61页。
    ④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12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 1988年,第4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第321页。
    ①《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人民日报》,1967年11月6日。
    ②《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人民日报》,1967年11月6日。
    ③《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人民日报》,1967年11月6日。
    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页。
    ⑤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第347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78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2册,1986年,第469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450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3页。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2册,1986年,第508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册,1986年,第277~278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86页。
    ②金春明、陈登才:《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797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0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4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54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8~209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8~209页。
    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45~246页。
    ⑦《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599页。
    ①[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24页。
    ②萧延中:《晚年毛泽东》,春秋出版社,1989年,第76页。
    ③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341页。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39页。
    ④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06~607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606~607页。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第609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2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0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71页。
    ①金春明、陈登才:《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767页。
    ②胡乔木:《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文艺报》,1982年第5期。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36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9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第2页。
    ③[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19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65~266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6页。
    ③[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46页。
    
    ①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代序),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第15页。
    ②逄先知:《〈毛泽东传〉对建国以来几个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党的文献》,2006年第2期。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0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0~171页。
    ②《〈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9页。
    ①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96年,第8~9页。
    ②张素华、边彦军、吴晓梅:《说不尽的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
    ③汪澍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2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292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册,1986年,第262页。
    ④王玉祥:《论建国以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演变》,《党的文献》,1998年第3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9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453页。
    ②黄克诚:《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1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74、176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71~72页。
    ③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1264页。
    ④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06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72页。
    ②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16页。
    ③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237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93页。
    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第17页。
    ⑥逢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一1976)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410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册,1988年,第6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4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509~510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447~448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51页。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册,1986年,第25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3册,1986年,第275页。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0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50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60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2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7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2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8页。
    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45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48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5~36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7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544页。
    ①亨廷顿:《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55页。
    ②《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4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8页。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4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9页。
    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中册,1988年,第330页。
    ①王贵秀:《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政治成长中的地位转变与角色转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2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549页。
    ②《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290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90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47~14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7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589~59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6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专题文集(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6、1999.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9]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0]毛泽东年谱(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1]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2]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3]刘少奇年谱(上、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84.
    [16]邓小平文选(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17]陈云文选(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8]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9]江泽民文选(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997.
    [2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1.
    [2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87、1988.
    [2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2、1993.
    [2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7、1999.
    [2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2003.
    [2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30]孙中山选集(上、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梁启超选集(上、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6.
    [32]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3]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4]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5]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36]竹内实.毛泽东集(1--10卷)[M].北望社,1976.
    [37]竹内实.毛泽东集·补卷(1--9卷)[M].株式会社苍苍社,1984.
    [38]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下册)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9]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0]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中、下)[M].1988.
    [4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24册)[M].1979、1986.
    [1]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993.
    [3]杨超,毕剑横.毛泽东思想史(1—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金春明,陈登才.毛泽东思想发展史[M].北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5]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96.
    [6]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增订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7]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8]汪澍白,张慎恒.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9]汪澍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10]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1]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5.
    [12]董边,镡德山,曾自.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3]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4]张志明.从民主新路到依法治国--为人民民主奋斗八十年的中国共产党[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15]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16]黄克诚.黄克诚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7]郑谦,韩刚.晚年岁月--1956年后的毛泽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18]梁柱.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探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9]梁柱.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0]沙健孙.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1]王占阳.毛泽东的建国方略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22]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23]萧延中.晚年毛泽东[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4]刘德厚.毛泽东人民民主国家思想的历史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5]石仲泉.毛泽东研究述评[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6]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27]李锐.庐山会议实录[M].北京:春秋出版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8]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29]萧延中.外国学者评毛泽东(1—4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30]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1]张贻玖.毛泽东读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32]李蓉.人民民主—毛泽东的理想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33]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4]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35]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36]侯且岸.毛泽东研究史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37]李君如.毛泽东与近代中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8]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9]陈明显.晚年毛泽东(1953-1976)[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40]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1]胡乔木.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2]王双梅.历史的洪流--抗战时期中共与民主运动[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3]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44]石仲泉.我观党史[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45]张素华,边彦军,吴晓梅.说不尽的毛泽东[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46]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7]中国哲学史资料选释:西汉部分(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0.
    [48]卢文华.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9]彭德怀.彭德怀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0]杜勒斯.战争与和平[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51]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52]罗德里克·麦克法考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1、2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53]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修订本)[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54]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5]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56]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2.
    [57]约翰.布赖尔.斯塔尔.毛泽东的政治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8]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59]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60]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61]本杰明.I.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日本学者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63]陈志让.毛泽东与中国革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4]弗里德里克·韦克曼.历史和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5][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J].中共党史研究,1999(3).
    [2]胡乔木.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J].中共党史研究,1992(5).
    [3]逄先知,李捷.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诞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形成过程(上、中、下) [J].党的文献,2002(4、5、6).
    [4]逄先知.〈毛泽东传〉对建国以来几个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J].党的文献, 2006(2).
    [5]廖盖隆.国外毛泽东研究的若干问题[J] .中共党史研究,1993(6).
    [6]沙健孙.毛泽东对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战略性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5、6).
    [7]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和扩大党内民主[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6(5).
    [8]石仲泉.毛泽东哲学与新中国60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 ).
    [9]石仲泉.如何看待毛泽东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修改[J].中共党史研究,2007(3).
    [10]梁柱.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理论创新意义——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
    [11]梁柱.新中国第一次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12]梁柱.毛泽东确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与民主政治建设[J].党的文献,2003(3).
    [13]李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6).
    [14]郭德宏.毛泽东民主思想的误区[J].炎黄春秋,2009(3).
    [15]许全兴.晚年毛泽东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4).
    [16]黄志高.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演变与认知[J].学术论坛,2004(6).
    [17]许全兴.“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毛泽东对奴性的批判[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8]杨奎松.毛泽东与“三反”运动[J].史林,2006(4).
    [19]陈雪薇.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问题——50年来国内主要矛盾判断的经验教训[J].理论探讨,2000(3).
    [20]沈志华.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是如何开始的[J].中共党史研究,2008(6).
    [21]陈述.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9(5).
    [22]陈述.关于〈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如何看待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4).
    [23]王玉祥.论建国以后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演变[J].党的文献,1998(3).
    [24]萧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的趋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6).
    [25]张启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探索——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J].求是,2007(12).
    [26]谢春涛.深刻认识毛泽东在执政党建设中坚持拒腐防变的历史经验[J].党的文献,2004(1).
    [27]郑东艳.毛泽东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9).
    [28]俞歌春.新中国头七年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双重发展趋向[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5).
    [29]李红梅,王宝琴.论毛泽东的大区建制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4).
    [30]张义忠.中国国情与民主政治建设: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与实践[J].探索,2003(1).
    [32]赵东斌.毛泽东民主观中一些误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2).
    [31]汪洪.浅析毛泽东的民本政权观及其实践[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2).
    [33]杨松.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1999(3).
    [34]邸乘光.毛泽东民主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1995(6).
    [35]张化.关于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再认识[J].中共党史研究,2007(4).
    [36]冯雅新.毛泽东论人民民主政治建设[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
    [37]欧阳英,程晓萱.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当代政治哲学层面上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5(5).
    [38]宋仕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J].江汉论坛,2001(10).
    [39]刘明松.毛泽东基层民主管理与监督思想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4(3).
    [40]权宗田.传统政治思想对毛泽东民主理论的双重影响[J].南都学坛,2003(6).
    [41]郭大方.民主之路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亮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6).
    [42]柳建辉.立国之初党和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思考与总结[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1).
    [43]周敏凯.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涵[J].湘潭大学学报,2005(4).
    [44]金春明.六十年代“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J].中共党史研究,1996(1).
    [45]谢敏华.1921-1927年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试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
    [46]宋斌文.论毛泽东民主联合政府理论三个来源[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3).
    [47]张瑞敏.毛泽东对苏联执政和建设经验借鉴的历史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48]李庆英.毛泽东晚年“大民主”思想的政治学剖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6).
    [49]颜佳华,胡慧.毛泽东民主政治观与当代中国民主行政建设[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0]颜佳华,胡慧.近年来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51]谢敏华.1921 - 1927年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试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2]徐国利.毛泽东民主观特征探微[J].求索,2004(3).
    [53]孙景峰,孟轲.民主新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早期探索[J].湘潭大学学报,2006(1).
    [54]井桦.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J].齐鲁学刊,1994(3).
    [55]赵丕强.毛泽东的民主追求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6]梅荣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1).
    [57]唐明勇.试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批判与继承[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4).
    [58]孙家骏.毛泽东论学习与借鉴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59]刑乐勤.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2).
    [60]汤胜利.论毛泽东反腐倡廉之成功经验[J].桂海论丛,2003(3).
    [61]杨明伟.近期毛泽东研究中引人关注的几个问题[J].党的文献,2004(3).
    [62]周建超.辛亥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江海学刊,2008(2).
    [63]杨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倾向及其转变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64]曾峻.“大民主”心态下的民主实践:过去的教训与未来的选择[J].浙江学刊,2003(4).
    [65]张旭东.开国前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建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1).
    [66]解小光.毛泽东民主思想之理论渊源探析[J].党史博采,2006(12).
    [67]李禄俊.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理论特点[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4).
    [68]张素华.毛泽东与七千人大会[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4).
    [69]刘洋.毛泽东的民主思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
    [70]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5).
    [71]张新明,李晓社.对毛泽东“大民主”思想的再认识[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1).
    [72]刘智峰.1956--1957毛泽东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3).
    [73]赵迅.毛泽东与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1(1).
    [74]虞崇胜.“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1999(5).
    [75]刘松茂,郭文亮.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初探[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76]张积毅.毛泽东关于民主监督的思想浅议[J].党的文献,2005(6).
    [77]刘世华,陈晓丹.毛泽东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09(6).
    [78]钟兴明.毛泽东“几个党好”的思想与邓小平的“多党合作”的理论[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7(2).
    [79]王浩雷.毛泽东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四大战略构想[J].理论学刊,2006(12).
    [80]朱小玲.毛泽东关于加强执政党党内民主的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
    [81]马少红.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确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82]高红艳.近年来国外毛泽东民主思想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社会主义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