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国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特殊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社会变革平稳顺利实现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精神风貌和欣欣向荣的局面。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大量历史文献,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为学科依据,系统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其基本经验,对创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通过追溯和分析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与社会变革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特征,为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寻求理论依据和实现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原理是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其直接理论根据。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总结,为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环境特征体现为中共执政的全面性、社会形态的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初创性和阶级关系的突变性;经济环境特征体现为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思想文化环境特征体现为各阶层社会心理的差异性和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特殊的环境特征成为建国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方法选择的现实根据。
     本文系统阐述了建国初期党从社会变革的特殊背景和现实环境出发,科学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合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灵魂,以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形势任务和过渡时期总路线教育为重点,以无产阶级价值观教育为基础,构成一个层次清晰、错落有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二是综合运用了理论教育方法、实践教育方法、典型教育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执政资源和有利条件,科学有效地运用了活动载体、会议载体、大众传媒载体和文化载体等主要载体,有效地将党的思想理念、政治主张和价值观念等信息传递给教育对象,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合理评价了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其历史地位。党从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科学选择和运用了符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引导各阶层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支持,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平稳顺利实现,促进各阶层民众的主体性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党在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本文系统总结了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建国初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加强教育主体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转型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建设新中国的双重任务服务,充分运用政治动员的手段,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满足人民群众合法利益有机统一,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力、牵引力、现实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但限于历史条件、已有经验和认识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对思想、理论和政治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过高和步骤上的急于求成,以及群众斗争过度及方式简单粗暴的倾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The CP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stable and successful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en great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occurred rapidly. The whole society was full of life and prosperou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ts basic experience at that time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basic la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uided by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how to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with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tanding point at the tim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retrospect and analysis of the theory source of the education at that time and i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relevant basic Marxist principles are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education at that time.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s the direct theoretical basis. CP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and its theory summar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provided the education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the education at that time was CPC in power all over China, transition of social form, new establishment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abrupt change of class relation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was the diversity of economic form, the gravity of economic situ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as the different social psychology of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and the diversity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choice of contents, media and methods of the education at the time was based on the uniqu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This paper systemically expounds how CPC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the basic contents, reasonably chose the methods and efficiently used the carrie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ocial situation. Firstly, CPC took Marxist education as the soul, new democratic and socialist education as the core, the situation and task education, the general lin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as the focal point, the educ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values as its foundation to form a content system of the education with clear arrangement. Secondly, CPC used a comprehensive of efficient methods including theory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typical education, criticism or self-criticism to increase the directedness of the education at that time. Thirdly, CPC made full use of the abundant resources when in power 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used the major carriers including activities, conferences, mass media and culture to effectively transmit CPC's ideas, political opinion and values to those who were educated, and effectively realized CPC's purpose of th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all round.
     This paper reasonably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historical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at the time, CPC reasonably chose and used the practical contents, carrier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education effectiv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different social strata to support CPC, successfully promoting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at different levels. It is the beginning of CP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w China and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Marx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t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China. It also form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the history of CP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s up the experience, lessons and inspiration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early time. CPC then enhanced the self construction of the educating subjects, displayed core function of Marxism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sisted in the idea that the education served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 and the completion of task left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made full use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tegrated the education with satisfying people's legitimate interests, which enhanced approval, traction, reality, appeal and conviction. But limited to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existing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CPC left some profound lessons. For example, confusing ideas, theory, and political issue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setting a too high goal for the education, being too anxious to achieve it, the mass struggle was beyond a certain degree and some manners were simple and rude. Thes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have important inspiration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where som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occurring.
引文
1参见孙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范守信的《建国初期的整党运动》(《党史研究》1983年第5期)和《建国初期对官僚资本的没收和改造》(《党史研究》1984年第5期)、罗谦芳的《建国初期党的自身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6期)
    2参见廖盖隆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七十年》(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郑德荣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
    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2《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英】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334页。转引自肖南龙《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5期
    2【美】弗朗西斯?苏:《毛泽东的中国社会观》,萧延中主编:《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系列之第二卷《从奠基者到红太阳》,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
    3【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74页,转引自肖南龙《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5期
    4【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245页
    5【美】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59页
    6【德】洛伊宁格尔:《第三只眼看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7【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62页
    1【美】费正清、J.R.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页
    2【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241页
    4【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刘尊棋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29页
    5【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页
    6参见【法】K?S?卡罗尔:《毛泽东的中国》〔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205页
    7参见【美】埃德加?斯诺:《大河彼岸》,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2页,转引自肖南龙《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5期
    1【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226-227页
    2【美】费正清、J.R.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1周晓红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页
    1《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4页
    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0页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3页
    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0页
    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34页
    6《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1《马克思思格期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0页
    3《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0页
    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0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1页
    9《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8页
    10《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1页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策123页
    4《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1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6《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2页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3《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4《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607页
    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6《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7《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8《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9《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69页
    10《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6-567页
    3《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8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页
    5《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2页
    6《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
    7《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82页
    8《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9《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13《列宁选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页
    2《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47页
    3《斯大林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3页
    4《斯大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46页
    5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6《斯大林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21页
    7《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8刘少奇:《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民主人士学习座谈会上的讲话》,1951年5月13日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4页
    3郭小兵:《再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分期问题》,《理论观察》2007年第4期
    1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页
    2《“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1),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页
    3《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2页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2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4《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1《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5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3转引自汪东林:《梁漱溟与毛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8页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16页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10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8页
    6《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37-1949),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页
    2《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21页
    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页
    5《战时教育方案》,《解放日报》,1946年12月29日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页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页
    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2常洪波:《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教育的基本经验》,《光明日报》2005年7月15日
    3《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76页
    4《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0页
    5《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82页
    6《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379页
    7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8《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2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579页
    9彭德怀:《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1页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2《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0页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33页
    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页
    1《陈云文选》(1926—1949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6页
    2《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7页
    1《毛泽东文集与毛泽东思想》,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83页
    1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86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0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
    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2陆学艺:《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页
    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页
    1《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3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1页
    4《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5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3页
    6《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3页
    7《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3李先念:《努力学好经济工作》,《人民日报》1952年7月14日
    4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2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1-1062页
    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1页
    5《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35页
    6《刘少奇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1页
    1曲庆彪:《超越乌托邦——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页
    2【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一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4郭圣莉:《城市社会重构与新生国家政权建设——建国初期上海国家政权建设分析》,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论文
    5刘君德、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1 A. Doak Barnett,Communist China:The Early Years,1949~55,London:Pall Mall Press,1964,pp.29~32.
    2 A. Doak Barnett,Cadres,Bureaucracy,And Political Power in Communist China,New York and Lond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7,pp.427~446.
    3【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页
    4赵臻:《1949年-1966年中国政治变迁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5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赵臻:《1949年-1966年中国政治变迁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7郑谦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8《统一战线工作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1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2陈益元:《建国初期中共政权建设与农村社会变迁——以1949-1952湖南省醴陵县为个案》,《史学集刊》,2005年第1期
    3杨雪冬:《中国国家构建简论:侧重于过程的考察》,《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4张杰:《建国后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23
    5杨雪冬:《中国国家构建简论:侧重于过程的考察》,《学术季刊》2002年第2期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大事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49页
    2孙执中:《从地主豪绅的统治到人民民主专政——京郊五圈村土改工作中的建政》,《新建设》1950年第1卷,第10期
    3徐国普:《建国初期农村权力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求实》2001年第5期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6-427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4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7页
    5《刘少奇论新中国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8页
    7《张闻天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7页
    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8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4【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一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页
    5周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
    6《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1430页
    2吴承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1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1年版,第70-71页
    3【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6页
    4袁志刚、方颖:《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6劳动部:《中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1949-1985),中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7《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9册,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4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371页
    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9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8页
    1《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95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3《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北京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144页
    4司维:《回眸:共和国的50年》,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
    5刘国新:《共和国的里程碑·大业雄图》,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第301-302页
    1中共苏南区委员会:《苏南地区工作总结·经济档案选编》(农村经济体制卷),1952年8月内部印行,第425页
    2中共苏南区党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编:《苏南土地改革文献》,1952年内部印行,第441页。转引自赵先强《建国初期主要阶级阶层的社会心理变化》,南京师大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页
    5汤晓丹:《路边拾零——汤晓丹回忆录》,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7中共苏南区党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编:《苏南土地改革文献》,1952年内部印行,第405
    8张革非:《一个农民家庭的变化》,《河南日报》1950年9月9日
    9穆青:《因为分配了土地——河南郾城大杨庄的生产热情》,《长江日报》1950年7月9日
    1李立志:《变迁与重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6页
    2师吉金:《1949年—1956年中国农民的心理变迁》,《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3《东北农村经济的新情况》,《人民日报》1951年3月21日
    4梁漱溟:《国庆日的一篇老实话》,《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页
    5《老舍给美国友人的信》,《十月》1988年第4期
    6《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页
    7冯友兰:《国庆日的感想》,《新观察》第1卷第7期
    1参见张冠生:《费孝通传》,群言出版社2000年版,第295页。转引自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2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9页
    3《梁漱溟全集》第6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8页
    4周晓红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页
    5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29页
    6《新华月报》第1卷第4期,1950年2月,第1003页
    7杨少振:《三十二年来的经历》,《工商经济史料丛刊》第3辑,第116页
    8杨友:《民族资本家刘鸿生的自述》,《新观察》1956年第21期,第7页
    9计泓赓著:《荣毅仁》,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88-89页
    10《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辽宁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1《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33页
    3《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浙江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
    4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752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45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2《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43页
    3转引自吴建国等主编《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
    5许明主编:《我与中国20世纪》,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8页
    6王先俊《建国初期的社会变迁与党对思想文化的整合》,《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61页
    2费孝通:《我这一年》,《新华月报》第1卷第4期,1950年2月,第1003页
    3宋存修:《文化转型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理论学习》2002年第2期(25)
    4晏辉:《论社会转型的实质、困境与出路》,《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5胡安全:《论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6《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59页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4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页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49页
    2吴铎主编:《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版,第208页
    3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0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30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0页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44-4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95页
    4《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7页
    7《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8页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4页
    2《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1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5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985年版,第82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91页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各单位代表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7所列12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等。
    8《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9《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
    2《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2-423页
    4《中国民主同盟全国组织宣传工作会议讨论总结》(1951年12月8日),《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续编》,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6年发行,第132-133页
    5滕纯主编:《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
    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页
    7胡耀邦《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人民日报》1953年7月6日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2《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2页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5《陶铸文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61页
    6《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2页
    8《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1《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4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2页
    4《唯物主义讲座的广播将开始》,《人民日报》1955年3月19日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页
    6新华社:《社会主义学院举行开学典礼》,《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6日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399页
    1参见杨焕章主编:《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备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乃夫:《马?恩?列?斯著作中译本目录》,《人民日报》1950年5月3日
    3《马克思列宁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事件》,《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2日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出版》,《人民日报》1952年4月10日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页
    2《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3页
    4《周恩来年谱(1949-197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1《周恩来年谱(1949-197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页
    2《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8页
    3参见孙晓村:《我所经历的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瞭望》1989年12期
    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6鲁振祥:《建国初期周恩来的几次理论思考》,《党的文献》1998年第2期
    1《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
    2《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97页
    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页
    4《党的文献》,1997年第1期
    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页
    6《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09页
    7《新华月报》1951年7月号
    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11《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6-147页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2页
    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35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7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8-499页
    5《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9页
    6《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450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2页
    8《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0-431页
    1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2《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8页
    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7页
    5《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7《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6页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961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页
    3新华社:《毛主席致闭幕词》,《人民日报》1950年6月24日
    4《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27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页
    8《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0页
    9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文献选载》,《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
    1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817-818页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6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9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93页
    1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07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1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421页
    5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3页
    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3页
    2《西北区领导机关,规定了干部学习总路线的好办法》,《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2日
    3朱敬禹:《中共江苏嘉定县委采取各种方式,向基层干部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1日
    1《陕西、四川两省干部理论学习高级组,举行关于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的测验》,《人民日报》1954年1月11日
    2《结合宣传国家总路线,办好今年冬学》,《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1日
    4裴丽生:《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振奋人心》,《人民日报》1954年1月12日
    5《华北区各地结合各项具体工作向群众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1日
    1《广大农民在总路线的鼓舞下积极售粮全国收购粮食的数量急剧增加》,《人民日报》1954年1月13日
    2《中南、西南和华东各地,广泛向农民宣传国家总路线,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5日
    3莫冠英:《广西全县第六、七、八区召开代表会议,宣传国家总路线动员农民卖粮》,《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1日
    4《西安基本建设职工学习总路线后觉悟提高》,《人民日报》1954年2月7日
    5韩天石:《党的总路线的胜利》,《人民日报》1953年12月28日
    6《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和西北军区各部队,深入学习和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人民日报》1954年1月11日
    1《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队,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人民日报》1954年1月13日
    2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3《进一步学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日报》1954年1月7日
    4《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一九五四年元旦献辞》,《人民日报》1954年1月1日
    5《刘少奇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2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63页
    2丁树奇:《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是当前职工教育中的首要政治任务》,《人民日报》1949年5月1日
    3《刘少奇论工人运动》,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84页
    4《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23页
    5《刘少奇论工人运动》,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84页
    1《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5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工作—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人民日报》1951年6月29日
    1侯仁之:《我在土地改革中所学习的第一课》,《人民日报》1951年5月23日
    2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
    3《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人民日报》1951年1月1日
    1毛泽东:《坚决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人民日报》1950年12月2日
    2潘龙海等:《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176页
    3《钱俊瑞副部长总结报告要点》,《人民日报》1950年1月6日
    4《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人民日报》1951年1月1日
    6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工作,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人民日报》1951年6月29日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5页
    8《继绫开展与深入学校教育中抗美援朝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民教育》1950年第2期
    1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人民日报》1954年6月12日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3页
    3周恩来:《政治报告》,《人民日报》1 9 5 1年11月3日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5《全国学联拥护各民主党派宣言,号召全国学生奋起抗美援朝》,《人民日报》1950年11月11日
    6《教唱国庆节歌曲时应注意政治宣传》,《人民日报》1951年9月22日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1中宣部办公厅:《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98页
    4《天津市各界人民积极认购公债》,《人民日报》1954年1月24日
    5《重庆市人民踊跃认购建设公债》,《人民日报》1954年1月27日
    6《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关于目前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人民日报》1956年6月29日
    8《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22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49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1页
    3《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1-332页
    4《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总路线》,《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2日
    5摘自《哈尔滨市志·教育志》,第三篇,师范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第1章第2节
    6《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人民日报》1954年6月12日
    7《全国中学教育会议胜利闭幕,根据总路线确定中学教育方针任务》,《人民日报》1954年2月2日
    1蒋南翔:《服从人民政府的工作分配积极愉快地走上国家建设的战斗岗位》,《新华月报》1952年8月
    2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75页
    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185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75页
    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5《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32页
    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页
    8聂荣臻:《北京解放的两年间首都工人阶级光辉的贡献》,《人民日报》1951年2月3日
    9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949-196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
    10聂荣臻:《伟大五年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日报》1954年10月1日
    1《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总路线》,《人民日报》1953年12月12日
    2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91页
    3有林、郑新立、王瑞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第965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87页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1《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3页
    1《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4页
    4《李维汉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17页
    6《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1《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2《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
    3《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7页
    1《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87页
    2《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3《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3页
    1参见《新华月报》第1卷第1期,1949年11月,第223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页
    3参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703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4《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1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284页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25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1页
    6《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页
    7《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422页
    1《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34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页
    3【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77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第149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页
    6金善宝:《从土地改革谈到卫生事业》,《光明日报》1951年9月15日,转引自杨风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于理论与政策册究》,中共党史出版杜2005年版,第81页。
    1汪宣:《我在土地改革中的体念》,《光明日报》1950年4月2日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7页
    3潘晔:《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变迁与创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
    4陈垣:《祝教师学习成功》,《人民日报》1951年10月27日
    5吴景超:《参加土改的心得》,《光明日报》1951年3月28日
    6《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页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7页
    2周晓鸿:《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3张运霞、吕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
    1《永远的丰碑·黄继光》,新华社北京200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2005年2月24日
    2戴煌:《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人民日报》1952年2月5日,
    3参见曾瑞华:《罗盛教英雄事迹的传播》,《文史精华》2002年第2期
    1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日报》1951年4月11日
    2《周恩来文化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页
    4顾言之:《怎样宣传工业中的先进典型》,《人民日报》1954年3月24日
    1《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人民日报》1999年08月25日第4版
    2《发扬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人民日报》1954年2月8日
    4《戚墅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工人庄铭耕,一年完成二十五个月的生产任务》,《人民日报》1954年3月30日
    5《开展马恒昌小组比赛运动》,《工人日报》1951年1月23日
    2徐恒杰:《西沟村:太行深处的一个传奇村庄》,《农民日报》2009年09月17日
    1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工作,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人民日报》1951年6月29日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
    3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工作,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人民日报》1951年6月29日
    4王瑞芳:《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建国初期中共克服“李四喜思想”的成功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5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2《山西崞县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按语,《人民日报》1948年3月24日
    3《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0页
    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23页
    6《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77-78页
    1《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9-24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427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页
    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0页
    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0页
    8《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22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2《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4《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5页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6页
    5《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4页
    1《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8页
    2《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3《京市电车公司合作社对合作社业务的检讨》,《人民日报》1951年1月11日
    4支应遴;傅贯一:《山西省人民法院来信》,《人民日报》1951年1月11日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3页
    5《周恩来文化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799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第156页
    3《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1参见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2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1参见何季民:《东方红太阳升》,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2《青年歌声响彻古都!平市三万大中学生集会游行纪念五四叶市长号召青年学习建国工作》,《人民日报》1949年5月5日,第l版。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全国青代大会号召青年努力学习和建设》,《人民日报》1949年5月5日
    1《首都隆重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文艺报》1956年第20期
    2《全国各地积极筹备纪念活动》,《文艺报》1956年第19期
    3宋庆龄:《让鲁迅精神鼓舞着我们前进》,《文艺报》1956年第19期
    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5页
    5【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1【法】爱弥尔·涂尔汗著,渠东、汲韶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1页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83页
    3郭德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949-195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6页
    4转引自李德芳、杨素稳主编:《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15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363页
    1郭沫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日
    2青年团中央关于全国学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总结报告1951年
    3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编:《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397页
    2参见王员、李正兴主编:《共和国的脚步》,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3新华社1952年10月2日讯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6-67页
    1《关于加强团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决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1950年8月3日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 9 5 4年9月1 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人民日报》1 9 5 4年9月29日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人民日报》1 9 5 4年9月1 6日
    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页
    2《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3《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页
    1《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页
    2《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
    3《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6页
    4《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5《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1《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1《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1《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2参见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3《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126页
    1《各级领导机关应当有效地利用无线电广播》,《人民日报》1950年6月6日
    2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10页
    4《发展农村广播网》,《人民日报》1955年12月30日
    5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1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2《华北人民欢腾庆祝,工人农民决心以努力生产作为献礼》,《人民日报》1949年6月23日
    1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2《狂欢在收音机旁》,《解放日报》1949年9月25日
    1《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1950年4月23日
    3李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新闻战线》,1989年第6期
    1《北京杂志界联合声明》,《人民日报》1950年11月9日
    2转引自冉淮舟、刘绳著:《魏巍创作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8页
    1《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6页
    2刘瑞华:《报纸使我们懂得了爱和憎》,《人民日报》1951年1月24日
    5张浅:《动员人们积极参加重点建设》,《人民日报》1954年3月30日
    1《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75页
    2《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页
    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1319页
    1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4页
    2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3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页
    1《老舍研究资料》,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2林非主编:《中国散文大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3贾玉英:《网络时代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拓展》,《情报探索》2005年第4期
    4刘晓哲:《试论文学在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3《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1年5月7日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第20页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第243页
    1《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5日
    2《孔子孟子荀子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6页
    3何乾三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0页
    4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77页
    5耿家林:《论音乐教育功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6廖家骅:《音乐与素质教育》,《音乐研究》,1997年第2期
    1转引自陈瑞林编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2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49年11月27日
    3转引自陈瑞林编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06页
    5鲁迅《随感录四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49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2上海电影志编纂委员会:《上海电影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4参见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5据《上海电影志·大事记》(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历年年底统计数汇总计算。转引自李斯颐:《也谈建国初期私营传媒消亡的原因》,《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2-23页
    7沈芸:《中国电影产业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22页
    2《毛泽东论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70页
    3参见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总报告》,《人民日报》1949年7月4日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7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22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页
    8参见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6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68页
    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3页
    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3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39页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75页
    4殷陆军编译:《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02页
    1转引自唐魁玉:《作为“意识形态”化的生活方式》,《理论界》2008年第3期
    2史敬堂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下册,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40页
    3吕建中:《春光喜临五里界》,《长江日报》1951年2月5日
    4《翻身中的邵阳农民》,《长江日报》1950年6月9日
    5《一月来处理了一千多案件》,《文汇报》1951年11月日6
    6杨丽萍:《试论建国初期上海市民的翻身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7胡世华等《胡厥文回忆》,中央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8《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北京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1计泓赓《荣毅仁》,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2计泓赓《荣毅仁》,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3袁水柏《六亿人民心花开》,《人民日报》1954年9月16日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5金善宝:《从土地改革谈到卫生事业》,《光明日报》1951年9月15日
    6季羡林:《我与中国20世纪》,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9页
    7老舍:《毛主席给了我新的文艺生命》,《人民日报》1952年5月21日
    8陈垣:《我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意见》,《人民日报》1956年1月20日
    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3页
    2参见师吉金:《构建与擅变—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社会之变迁(1949一1957)》,济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346、352页。
    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40页
    4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2页
    5《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辑《当代中国的山东》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3页
    6贺炳章等:《唐山专区抗美援朝运动初步检查》,《人民日报》1950年12月12日
    7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9页
    8刘信君:《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民众反蒋拥共心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2期;《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日记》,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1转引自穆兆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南方周末》2003年8月21日
    2李薇薇、田雨:《目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访宪法学专家许崇德》,新华网北京2004年12月3日
    3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人民日报》1955年7月8日
    4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2页
    5《新华月报》1952年10月号
    1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5-256页
    2庞松:《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第1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3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4页
    4庞松:《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第1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83页
    5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5页
    1【美】L·科塞等:《社会学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89页
    2【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24页
    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42页
    4刘明:《论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信仰认同》,《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0期
    5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页
    1刘建军:《追问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9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4【美】戴维斯?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305页
    1【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39页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4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2页
    5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人民日报》1955年7月8日
    6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1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17页
    3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人民日报》1955年7月8日
    4周苏玉:《建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论析》,《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第2期
    5雨时、如月:《紫雾——卢作孚评传》,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422页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535页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页
    2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9页
    3《光明日报》1950年5月4日,转引自姬丽萍、王丽华、沈久泉:《老新闻——共和国往事》(1949-1952),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41页
    1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7页
    2黄其兴:《风雨同行矢志不渝》,《民主与科学》2001年第5期
    3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工人出版社1953年版,第206页
    4《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人民日报》1950年9月26日
    1转引自高远:《20世纪50年代勤俭节约社会风尚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2王昌举:《忆建国初期繁昌的干部作风》,《江淮文史》1999年第3期
    3袁永鹿:《中国人口,总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13页
    4中共上海市新成区委员会:《关于我区里弄工作的几个问题(1959年2月13日)》.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A20一2一31。
    5肖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下册,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8页
    6【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杨玉生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42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83页
    2如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仓道来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陆庆任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等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著作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文字表达与侧重点上不尽相同,但都强调其工具性价值即满足阶级或阶级社会的需要
    3王希林整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在1999年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14期
    4《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东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6页
    5《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页
    6史敬棠:《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44页
    7肖汉仕:《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
    1吉菁:《社会变迁与人的自我认同》,《科学新闻》2008年9月第2期
    3《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湖北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2页
    4《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浙江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页
    5转引自张冠生:《乡土足音——费孝通足迹?笔迹?心迹》,群言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页
    6肖汉仕:《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
    7王鑫、张旭:《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心路历程》,《湘潮》2007年第11期
    8黄道霞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1《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西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
    2《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广东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3张维:《在新形势下看知识分子问题》,《人民日报》1956年1月18日
    4华罗庚:《庆祝建国两周年对比》,《人民日报》1951年9月22日
    5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488页
    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1477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6-177页
    8杨娜:《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六年的中国农民阶级分化》,《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2期
    1李文静:《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8-499页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989页
    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5页
    5《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山西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49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0-181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1李顺达:《我要永远跟着党指示的方向前进——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给毛主席的信》,《人民日报》1951年7月1日
    2朱中立:《结合讨论,学习党史,我认清了革命的远大前途》,《新湖南报》1951年8月17日
    3《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9页
    4参见杨奎松:《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
    5黄炎培:《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人”的地位被发见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人民日报》1949年12月31日
    6郭沫若:《三点建议》,《人民日报》,1954年12月9日
    7《文坛悲歌》,《百花洲》1989年第4期,第15页
    1孙恩麟:《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思想改造运动,我的思想在改造中》,《人民日报》1951年12月12日
    2蔡尚思:《肯学习才得救》,《文汇报》1949年7月21日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2页
    1《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7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5《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3页
    7《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3页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5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
    5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6页
    6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编《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大事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9页
    3《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页
    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450页
    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97页
    1参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7-338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6《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页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日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单位代表主要发言》,《人民日报》1949年9月26日
    3《大学教授谈感想》,《人民日报》1949年9月29日
    4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58页
    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页
    7《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75页
    2《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6《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7《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6页
    9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5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61页
    1《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8-129页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1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5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4页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页
    4《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页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5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1《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6-88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3页
    3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8页
    5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1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2《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3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64页
    1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5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86-87页
    4【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43页
    5黄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1张云:《共和国前三十年“运动”的回顾与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4期
    2【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顾速、董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3郭沫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日
    4《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6页
    2朱启臻、张春明:《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3参见于洪波:《吕家村的时事宣传搞起来了》,《人民日报》1950年11月28日
    4彭真:《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报告》,《人民日报》1951年10月25日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页
    1林洪:《向农民宣传抗美援朝的经验》,《人民日报》1950年12月5日
    2郯城县档案馆资料:《县委关于一月来土改工作总结及对今后土改工作意见》(1951年8月20日),县委永久卷1-1-20-137号
    3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中苏友好月”工作报告》[Z]1952年1—12—99
    4北京市档案馆藏:《郊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的工作报告》[Z]1952年1—12—99
    5黄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评析》,《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4页
    2《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5《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318页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25页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
    9《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64页
    1《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在1953年1月1日
    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7页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页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85页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6页
    1参见国家统计局编:《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统计报告资料选编》,统计出版社1958年版,第272页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9页
    1陆定一:《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人民日报》1950年4月19日
    2陆定一:《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人民日报》1950年4月19日
    3《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页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1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2页
    2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文献选载》,《党的文献》2003年第4期
    3参见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8月12日,转引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第1卷(1949-195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28页
    4《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0页
    5参见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8月12日,转引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第1卷(1949-1956),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28页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16页
    2《红楼梦前言》,《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1-2页
    3张啸虎:《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的又一根源》,《人民日报》1954年12月8日
    4舒芜:《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2年6月8日
    1舒芜:《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人民日报》1955年5月13日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顶》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87页
    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8页
    2《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页
    3《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页
    4“尤金与毛泽东会谈备忘录”,1955年l月8日。转引自沈志华:《1956年初中共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5《胡乔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6马寅初:《北京大学教员的政治学习运动》,《人民日报》1951年10月23日
    7《北京天津两市高等学校教师,开展学习运动改造思想》,《人民日报》1951年10月23日
    1吴之瀚:《要团结得更好一些》,《人民日报》1956年l月16日。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3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页
    4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1册,1986年,第168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3页
    6胡乔木:《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5期
    7有林、郑新立、王瑞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1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第967页
    1薄一波:《若十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2《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4页
    3《罗瑞卿在各省市委五人小组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发言》,1956年7月5日,陕西省档案馆,全宗123,目录40,案卷15,第78一87页。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5《华东纺织管理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检查报告》,1956年1月3日。上海市档案馆,A22一2一516,第219页。
    6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0册,第53页
    7同上,第52页
    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27页
    9《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10《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3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页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85页
    3《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1-83页
    4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24页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138页
    1《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1页
    2《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
    4《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策306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6《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页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
    2《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3中宣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4陈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社会科学报》2008年1月10日
    1参见L. Robert: Perspective on Social Change. Boston, 1977年版,194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8-103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3《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光明日报》2003年12月8日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6日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2页
    5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6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9页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07-02
    3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
    4张骥:《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2卢跃青:《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
    3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12期
    4谢梅:《建立网络时代的政治思想传播话语》,《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页
    2段鹏飞:《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
    3伊丽莎白?劳论斯:《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186页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2李长春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6日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第12卷、第19卷、第20卷、第23卷、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全集》,第5卷、第6卷、第12卷、第16卷、第17卷、第23卷、第27卷、第31卷、第35卷、第39卷、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
    [4]《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13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
    [6]《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8]《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毛泽东年谱》(下),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0]《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5]《陆定一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1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8]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党的宣传工作文件选编》(1-4册),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9]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56),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20]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2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2]《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新华月报》,1950-1956年;
    [23]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24]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宣传工作通讯》,1950年——1956年(内部发行)
    [25]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年版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编印:《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1949-1959)
    [27]《列宁论教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8]《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29]《毛泽东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3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3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32]刘德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3]黄道霞等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3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许启贤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刘建军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张雷声等编著:《新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8]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版
    [9]张蔚萍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史》,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0]陈登才、董京泉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李光辉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
    [12]王育常编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夏伟东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李德芳、杨素稳:《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王艳成、龚志红主编:《中国共产党农民社会主义教育50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7]祝黄河:《发展:社会与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祝黄河:《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郑永廷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张蔚萍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1]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李康平:《当代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4]李康平、张吉雄:《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袁本新、王丽荣等:《人本德育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芮明杰、孙远:《思想·心理·行为——思想政治工作学探索》,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27]冷浩然等主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8]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周晓红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1]何一成:《融合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和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32]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3]申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6]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37]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8]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9]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1]张世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3]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4]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49]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0]胡子克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1]郑永廷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2]徐海波:《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潘知常、林玮:《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6]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7]肖东波:《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1949-1956),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58]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曾小华:《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0]庞松:《毛泽东时代的中国》(1),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61]许庆朴、张福记主编:《近现代中国社会》,齐鲁书社2002年版
    [62]师吉金:《构建与擅变—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社会之变迁(1949-1957)》,济南出版社2004年版
    [63]吴林根、石作斌著:《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4]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一1956年的中国社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5]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66]李定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67]李青主编:《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与政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68]焦润明等:《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1卷),沈阳出版社2001年版
    [69]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0]赵渭荣:《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1]曹德本、李少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2]郝在今:《协商建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73]胡敏中:《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4]马庆钰:《告别西本弗斯:中国政治文化分析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5]袁银传:《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
    [76]张中:《党的干部素质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7]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78]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79]于风政:《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0]林蕴晖等:《凯歌行进的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1]彭华:《马寅初的最后3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1]马广荣:《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及其特征》,《延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张杰:《建国后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
    [3]赵文龙:《浅析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4]李立志:《建国初期的社会问题及其治理》,《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1期
    [5]陈益元:《建国初期中共政权建设与农村社会变迁》,《史学集刊》2005年第1期
    [6]郑艳凤:《1949-1956年我国农村阶级阶层的变迁》,《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7]杨娜:《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的中国农民阶级分化》,《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2期
    [8]杨奎松《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
    [9]王刚:《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理论月刊》2007年第10期
    [10]曹爱琴:《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3期
    [11]李爱华、雷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4期
    [12]张才良:《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微》,《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3]张才良:《建国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重要经验》,《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4]牟德刚:《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启示》,《东岳论丛》2007年第6期
    [15]黎见春:《建国初期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和历史启示》,《兰州学刊》2006年第5期
    [16]黎见春、王军:《建国初期社会的转型与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三峡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7]刘明:《论社会变迁中的政治信仰认同》,《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0期
    [18]王先俊:《建国初期的社会变迁与党对思想文化的整合》,《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19]余龙进、何亚平:《建国初期(1949-1956)的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0]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21]王晶:《关于建国初期中国农民信仰实践的历史性反思》,《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
    [22]黄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评析》,《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3]王瑞芳:《建国初期中共克服“李四喜思想”的成功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4]刘文广:《1949-1956年工商资本家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世纪桥》2006年第10期
    [25]师吉金:《1949—1956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心理之变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6]杨奎松:《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
    [27]章兴鸣:《论建国初农村政治传播的组织形式》,《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
    [28]张海鹏、李丹:《对建国初群众运动的几点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9]杨建中:《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30]邱忠信:《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和特点》,《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4期
    [31]谢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始末》,《党的文献》1997年第5期
    [32]赵子林:《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回顾与思考》,《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33]阎锋:《试论我国建国初期的文化过渡》,《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4]田克勤、刘洪森:《探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和改造》,《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5]王强:《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求索》2005年第2期
    [36]曾宇辉:《毛泽东对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贡献》《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第2期
    [37]邱柏生:《从政治沟通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38]汪曙光:《1949年-1956年执政党干部素质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9期
    [39]刘维芳:《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
    [40]李康平:《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特征与核心范畴》,《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1期
    [41]马奇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江汉论坛》2004年第9期
    [42]孟志中:《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3]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理论月刊》2002年第2期
    [44]张世贵:《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介价值》,《理论探讨》2003年第6期
    [45]杨火林:《1949-1954年的中国政治体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5
    [46]王红霞:《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转型研究(1949-195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47]李跃新:《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4
    [48]侯松涛《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6
    [49]邱忠信《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0]宁小梅《论建国初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1]张艳:《建国初期中共对新型党群关系的构建与整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美】A·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安东尼·贝尔著,张国清译:《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法】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5]【法】卡罗尔:《毛泽东的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法】埃德加·莫兰著,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苏】伊·斯·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8]【苏】苏共中央直属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研组:《党的工作中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苏】B·B·姆什韦尼耶拉泽:《政治现实与政治意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苏】伊·斯·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1]【俄罗斯】C·谢·弗兰克,王永译:《社会的精神基础》,三联书店2003年版
    [12]【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3]【德】洛伊宁格尔:《第三只眼看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澳大利亚】安德鲁·文森特著,袁久红等译:《现代政治意识形态》,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美】Maurice Meisner:《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Simon & Schuster,1999.
    [16]【美】Karl 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London : Routlage & Kegan Paul,1954.
    [17]【美】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8]【美】R.Macfarquhar, J.K.Fairbank:《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14:The People’s Republic, part 1 The Emergence of Revolutionary China》(1949-196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1987.
    [19]【美】John King Fairbank:《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Harper Perennial,1987
    [20]【美】John King Fairbank:《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21]【美】Stuart R.Schram :《Mao-Tse-tung》,Penguin Books Publishing Company,1967
    [22]【美】Stuart R.Schram :《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3]【美】Edgar Snow:《Red China tod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Vintage Books, 1971.
    [24]【英】Jonathan D. Spence:《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elution》,Viking Press,1982
    [25]【美】Lifton,Robert Jay,Thought reform and the psychology of totalism:A study of“brainwashing”in China.NewYork:norton,1961
    [26]【美】K .E. Anderson, Gary Lowe, I .E. Carter:《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dine De Gruyter,1999
    [27]【美】William McDougall:《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 Dover Publications, 2003
    [28]【美】Carole L. Hahn:《Becoming Politic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
    [29]【英】Anthony Giddens:《Sociology》,Polity Press,2006.
    [30]【美】David Popenoe:《Sociology》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1991.
    [31]【美】Earl Babbie:《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1.
    [32]【美】James S.Coleman:《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gridge, MA:Belknap,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