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陕甘宁边区政府从1937年9月建立到1950年1月撤销,历时十二余年。在此期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一直是党中央所在地,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挥中心。党中央的许多重大战略决策和措施都在陕甘宁边区制定,且率先在此实施。从而把一个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建设成当时海内外进步人士所向往的“圣地”。堪称当时全国社会建设的标杆,为新中国的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当时在社会建设方面倒底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更深入体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社会建设理念和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渊源,为当下党和政府开展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能够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加强党的社会建设思想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就目前学界研究现状而言,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特别是对当时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模式以及基本特征等方面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原始文献材料为依据,综合运用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具体采取了历史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成就及其不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了当时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探讨了它们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具体而言,全文由六章构成。
     第1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档案文献资料来源、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说明。
     第2章主要考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历史条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介绍边区社会建设的基础条件。概括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开展社会建设的思想来源与经验来源。
     第3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实体层面的社会建设。理念层面的社会建设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首先确立了为人民谋利益的社会建设指导思想,主要包括颁布有关重视社会建设的施政政策、坚持公平合理的社会建设理念及公正廉洁的政务理念等方面。理念层面的社会建设确立社会建设的价值共识性,为制度层面和实体层面的社会建设提供导向作用;制度层面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为社会建设提供规则性,体现社会建设的价值理念,并且统一社会行动模式;实体层面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事业建设、社团组织建设等内容,体现社会建设的现实性,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展现和落实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社会建设。
     第4章探讨了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特征。在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实践中,边区社会建设呈现出坚持以民为本的社会建设宗旨、以乡村为单位推进社会建设和执行全面灵活的社会建设方式等特征,在整体上显示了边区社会建设的独特性。
     第5章客观评价了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成就与局限。指出党和边区政府通过落实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推行新的社会政策,取得了成绩斐然的社会建设成就。主要表现为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状况;重构了边区的社会结构;发展了新型的军民政民关系;提高了党和边区政府的政治影响;培养了人们互助友爱的精神和确立了新的社会风尚等方面。同时也存在建设水平较低、政策凸显两面性、工作方式存在偏向和关注群体较为偏狭等历史局限性。
     第6章总结了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思想重视是社会建设的首要前提;人民群众的真切拥护是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妥善处理官民党群关系是社会建设的路线保障;完善机制是社会建设的体制保障;设置专门机构是社会建设的组织保障和协调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等六个方面。分析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可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第一,社会建设必须密切党群关系;第二,社会建设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社会建设必须促进社会和谐。
The Government of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lasted twelve years from September1937to January1950. In those years, as the encamp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Yan'an was alway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leaded by Mao Zedong and the other revolutionaries. Since many strategic decisions&measures were developed there and implemented in the Border Region at the first time, the Region, well known by its harsh isolate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eviously underdeveloped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environment, became a kind of scared place of the progressive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 model on social construction among all the Party controlled regions. To know what and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done in the time is helpful to clarify the history, and to comprehend the underline ideology evolu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 leaded by the Party. As valuable references, it's meaningful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in current China, besides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enrich Marxism theory on social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associated research is far from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by now, especially on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practice pattern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s. This indicates a necessity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se aspects.
     In this thesis, a systematic study is devoted to the scope, the features, the achievement and the weaknesses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implemented in Shaanxi-G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Based on original documents, 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and soci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especially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document derivation are synthesized in the study. The essential merits are concluded and referred to nowadays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Introduction is given in the first chapter, where the intuitive of the research are briefed and the associated documents, methodologies, concepts are reviewed with their strengths and drawbacks clarified.
     Chapter two mainly focus on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Border Region.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in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rigins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are anglicized.
     The third chapter the scope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is discussed on three levels, i.e. the ideological level, the in organization level and the practice level. On the ideological level,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party is to peruse benefits for people, thus emphases on social construction, equality and political probity are reflected in the many policies. This value construction is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n organization and practice levels. On the organization level, the construction scope invol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keholder coordinate mechanism,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which provides rules for the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s a reflection to the essential value and guideline for practice. On the practice level,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includes the social undertaking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promotion, etc. Herein the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are implemented.
     In Chapter four, attentions are devoted to the main feature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people-oriented tenet and the village-based, flexible promotion as well as other particular features show the uniqueness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in whole.
     The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are differentiated in Chapter five. It's indicates tha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by implement the ideology and social policies. In detail, people's life has been improved, the social structures are reconstructed, the military-civil relation is promoted,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re enlarged, the spirit of camaraderie is cultivated among the public and new social trend are establishe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om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In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level is low, some policies reflect dual characters, there are political deviations in practice, the target groups are limited.
     In Chapter six, the essential experience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in the Border Region is concluded. The successful soci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is attributable to the strong motivations of the conductors, credible support from the public, correct leadership from the Party, well-maintained government-public relation,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guarantee as well as a particular organization for social economy and political coordination. There are three doctrines for the current social construction:at first, the Party must keep close touch with the public; secondl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must be guaranteed by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finall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devoted to social harmony.
引文
① 参照 美国白修德《延安印象记》,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236页。
    ① 黄正林的《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3期),黄正林的《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改造》(《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除这些期刊论文外,学位论文主要有:王瑛的硕士论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吉林大学,2011),高朋涛的硕士论文《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1937-1950)》(西北大学.2009),赵文博的硕士论文《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邓玲珍的硕士论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2008),黄玲的硕士论文《1942-1945年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研究》(西北大学2010)
    ① 可参见青连斌著.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社会建设篇.人民出版社2008年;卜宪群.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点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02);文军,黄锐.社会建设的民生本位与制度创新[J].上海城市管理,2010(01);严振书.转型期社会建设基本概念解读.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
    ① 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理论前沿,2008(11).
    ② 邹农俭.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中心[J].社会科学,2007(1).
    ③ 李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6).
    ④ 任春华.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8(3).
    ⑤ 青连斌.人力加强社会建设[J].理论前沿,2005(7).
    ⑥ 梁树发.关于社会主义村会建设的几个问题[J].东乐论从,2005(6).
    ① 李新市.又见斌图添重彩—学习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0).
    ② 严书翰.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理论[J].党的文献,2011(2).
    ③ 参见吴忠民.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2).
    ④ 胡云超.新起点·新航程·新路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关键词解读[N].解放日报,2007-10-24.
    ⑤ 青连斌著.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社会建设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12.
    ⑥ 潘叔明.社会建设应包括五大体系[N].福建日报,2005-10-11.
    ① 袁方.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② 孙玉健.列宁的国家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有机统一.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① 参见刘景全、郭德宏主编《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375-387页。
    ① 论及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相关内容的文献专著主要有: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档案出版社,1986年—1991年陆续出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1985年陆续出版;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和陕西省档案馆合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共9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央档案馆和陕西省档案馆合编.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1994;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和中央档案馆合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及(文献卷上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延安地区民政局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胡民新、李忠全等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1994年;刘凤阁主编.陕甘宁边区·陇东的文教卫生事业(内部资料);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国学术出版社,1984年;李智勇著.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黄正林著.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
    ① 如张秦英和刘汉华的《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料学版)》1985年第3期),刘庆礼的《略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传承》2010年第1期),张鹏飞和陈遇春的《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基本经验和当代价值:基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视角》(《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第6期),谢飞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赵燕的《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谢飞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兰州大学硕士2010)。李绵和张安民的《陕甘宁边区的在职干部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刘建德和梁严冰的《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①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64。第450页
    ① 参照张静如、刘志强、卞杏英主编:《中国现代社会史》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目录第3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8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9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10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8页。
    ① 陕甘宁苏区土地革命是指1935年,土地革命前指的是1935年前,下文所指同。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页。
    ① 中共湘乡市委宣传部中共湘乡市委党史办主编.李卓然文集(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03月.第305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5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9页。
    ① 玉家湾村属原安定县,即今子长县。调查者不详。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12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188页。
    ② 中共湘乡市委宣传部中共湘乡市委党史办主编.李卓然文集(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03月.第306、307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5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18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10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81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58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234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杜1988年12月第1版.第458页。
    ①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1页。
    ② 朱鸿召著.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第58页。
    ③ (美)福尔曼著陶岱译.北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67页。
    ④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89页。
    ⑤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89页。
    ①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0页。
    ②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58页。
    ④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中国学术出版社,1989年06月.第195--196页。
    ⑤ 胡新民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第241页。
    ① 齐礼总编:《陕甘宁边区实录》第三章“人民生活的改善”。“解放社”出版1939年12月 转引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18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1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5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81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页。
    ①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305页。
    ① 方奈何:《中国古代之社会事业》,《社会服务季刊》1942年创刊号,第27--33页。
    ② 孙希旦撰.礼记集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83页。
    ③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页。
    ④ 周才珠,齐瑞端译注.墨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
    ⑤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6页。
    ①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6页。
    ②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2页。
    ③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1页。
    ④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28页。
    ⑤ 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注译.荀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3页。
    ⑥ 崔铣:《读易余言》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转引自夏学銮的《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一文,《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7期。
    ① 房玄龄注.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②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7页。
    ③ (汉)郑氏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转引自夏学銮的《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一文,《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7期。
    ④ (明)胡广等撰:《礼记大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转引自夏学銮的《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一文,《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7期。
    ① 廈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2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8页
    ③ 赖华林,傅乐.论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④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1页。
    ①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329.
    ② 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170.
    ③ 顾鑫伟,刘善玖.试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J].赣南医学院学报,第26卷第5期,2006年10月
    ① 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6页。
    ① 杜俊华,刘玉萍.试论中央苏区的社会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② 江西省档案馆.湘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4页。
    ③ 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5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13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6。第89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一九三六——一九三八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第1版.第614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808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46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79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42-43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一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249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87页。
    ①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6、2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242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48—149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81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50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50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42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03-204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6页。
    ⑤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人民生活》(第9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1页。
    ⑥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人民生活》(第9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9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7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财政》第6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119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26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二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142--143页。
    ③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46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3页。
    ⑤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6.第43、44页。
    ⑥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557页。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民主中国的模型——陕甘宁边区政治文明建设》,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5页。
    ② 梁星亮,杨洪主编.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政治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11.06。第85页。
    ③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94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6第150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255-256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20-21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13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2-33、35页。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三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476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一册(一九三六——一九三八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第84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2页。
    ① 即一年劳动下来什么也得不到的意思。
    ② 参考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8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77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8页。
    ⑤ 《习仲勋传》编委会编.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04月第1版.第347、348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44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570、57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80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83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6第66页。
    ① 参照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一九三九——一九四0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536、537、538、539页。
    ② 参照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57--58页。
    ③ 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4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一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250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一册(一九三六——一九三八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第14、15页。
    ③ 参照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122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50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418页。
    ② 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206-207页。
    ③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122页。
    ④ 详见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223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300-301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54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80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二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3-4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1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302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303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303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9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一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24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二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72、73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98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98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99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300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204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98页。
    ⑦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6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128、129页。
    ② 参见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33、34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10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235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一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105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235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18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09页。
    ① 参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6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50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306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307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7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41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61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52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49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45、350、353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26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27-228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29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00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8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七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40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8页。
    ① 宋金寿著:《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406页。
    ② 参见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199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七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40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94页。
    ⑤ 陇东,只华池一个县的统计。
    ⑥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4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382页。
    ②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第329--330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85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43页。
    ⑥ 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一九四三年(一).中央档案馆,1994年11月。第284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4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9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页。
    ④ G.斯坦因著李凤呜译.红色中国的挑战.希望书店,1946年10月第1版.第68-69页。
    ① 1943年2月22日《解放日报》社论《大量移民》,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53页。
    ② 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编《边区的移民工作》,1944年。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44页。
    ① 张希坡、韩延龙主编:《中国革命法制史》(1921—1949)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4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340346页。
    ① 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8页。
    ② 甘肃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第87页。
    ①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辑,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科学出版社,1958。第46-47页。
    ② 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426页。
    ③ 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36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2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22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三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89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4页。
    ①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200页。
    ②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8页。
    ③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6页。
    ④ 雷志华 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487页。
    ①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7页。
    ②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9页。
    ③ 张汉武:《谈延市”二流子”的改造》,《解放日报》(延安)1943年5月24日。
    ④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9页。
    ①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2页。
    ② (美)福尔曼著陶岱译.北行漫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69页。
    ③ 参照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56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页。
    ⑤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3页。
    ① 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502、50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3页。
    ③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0-191页。
    ④ 1944年12月13日肖三在《解放日报》。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75-276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9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一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250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一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258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14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66-267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9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92-49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93页。
    ①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中国学术出版社,1989年06月.第19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529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528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528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83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486-48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0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11—112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91页。
    ①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六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351页。
    ②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2页。
    ③ 参照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版。第265-266页。
    ④ 参照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266页。
    ⑤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7页。
    ⑥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93页。
    ⑦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301页。
    ①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299页。
    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4-285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19页。
    ②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47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16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17页。
    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7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85页。
    ④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43页。
    ⑤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297页。
    ①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六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99页。
    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4页。
    ③ 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295页。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三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91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17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18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135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136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245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四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306页。
    ③ 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42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60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1941-194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06。第9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911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933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28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8-19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页。
    ②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资料选编(社会建设卷)》(试用本)2010年。第288页。
    ③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0页。
    ④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1页。
    ⑤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3页。
    ⑥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4页。
    ⑦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74页。
    ① 参照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708页。
    ② G.斯坦因著李凤呜译.红色中国的挑战.希望书店,1946年10月第1版.第113页。
    ③ 参照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86页。
    ④ 参照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186页。
    ⑤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8页。
    ⑥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5页。
    ⑦ 陕甘宁边区新建县,原为甘肃正宁一个区,陕西旬邑四个区。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1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8页。
    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延安文史资料第4辑.,1988年03月第1版第142—144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59、60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28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4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140-141页。
    ④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三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557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3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3页。
    ⑦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33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94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70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274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42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92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3、3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8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6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7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4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8页。
    ③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第578页。
    ④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第588—589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13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68-269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294、295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3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171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65页。
    ① 雷志华 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330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100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103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809页。
    ② 《习仲勋传》编委会编.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04月第1版.第345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88、89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89、90页。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延安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08月第1版.第138页。
    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延安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08月第1版.第138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15页。
    ④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七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第418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20、221页。
    ② 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报告文学卷第6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第285页。
    ① 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报告文学卷第6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第286、28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01页。
    ③ 杨方华,方克勤《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稿诉讼狱政篇》,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208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58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58、259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86页。
    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延安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08月第1版.第136页。
    ④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资料选编(社会建设卷)》(试用本)2010年。第290页。
    ⑤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资料选编(社会建设卷)》(试用本)2010年。第290页。
    ① 1943年5月19日延安《解放日报》。
    ② 1944年1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
    ③ 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753页。第753-754页。
    ④ 林伯渠文集编辑组.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330页。
    ① (美)尼姆韦尔斯,马庆军万高潮译,红色中国的内幕,华文出版社,1991年2月。第182页。
    ② 马豫章《延安市半年来的群众卫生工作》,1944年8月13日《解放日报》。
    ③ 陈翰笙薛暮桥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290页。
    ④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中国学术出版社,1989年06月.第196页。
    ① 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759页。
    ② 内田知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义仓经营》.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档案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419、420、423、424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206页。
    ③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三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557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9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67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90-39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253页。
    ④ G.斯坦因著李凤呜译.红色中国的挑战.希望书店,1946年10月第1版.第139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281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28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3页。
    ② 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编《边区的移民工作》,1944年。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55页。
    ③ 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编《边区的移民工作》,1944年。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56页。
    ④ 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 一九四三年(一).中央档案馆,1994年11月。第446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77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77页。
    ③ 陈翰笙 薛暮桥 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291页。
    ④ 陈翰笙 薛暮桥 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第一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290、291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02页。
    ②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第355页。
    ③ 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室编《边区的移民工作》,1944年。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二编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57页。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2页。
    ② 参照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_2页。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3月.第578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105、106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94页。
    ① 1943年2月22日《解放日报》社论《大量移民》,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二编 农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65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31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32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140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93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三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93页。
    ③ 中共湘乡市委宣传部 中共湘乡市委党史办主编.李卓然文集(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03月.第307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0页。
    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73页。
    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74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0页
    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74页。
    ③ 参考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71页。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第192-193页。
    ④ 参考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71页。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三辑,第192-193页。
    ①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75页。
    ②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76页。
    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5月第1版.第276页。
    ① 参考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62页。
    ② 参考胡民新李忠全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63-6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6页。
    ① 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134、135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97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5—16页。
    ④ 雷志华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148页。
    ①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46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276页。
    ③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三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222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95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3—34页。
    ②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99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97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79、80页。
    ② 转引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33页。
    ③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2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79页。
    ② 杨德寿主编.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选编第二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03.第845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79-280页。
    ② 李灯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头——陕甘宁边区的商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05月第1版第214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79页。
    ④ 南开大学历史系编.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档案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342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80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八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82页。
    ②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300页
    ③ 《医药卫生的模范》边政读物之四,边府办公厅1944年10月印。转引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5页。
    ④ 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305页。
    ⑤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 第七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第393页。
    ①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 第七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第394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39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50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71-7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30-231页。
    ③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十七册(一九四八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126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84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202页。
    ① 陈翰笙 薛暮桥 冯和法.解放前的中国农村 第一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490、491页。
    ② 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一九四三年(二).中央档案馆,1994年10月.第481页。
    ③ 参照 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226页。
    ④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15、416页。
    ① G.斯坦因著李凤呜译.红色中国的挑战.希望书店,1946年10月第1版.第127页。
    ② 参考 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247-248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422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二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版.第364页。
    ②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9页。
    ③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201页。
    ④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本系专业课用)抗日战争时期(下册).,1981年02月第1版.第193页。
    ①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资料选编(社会建设卷)》(试用本)2010年。第290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87页。
    ③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3册(1941-194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299页。
    ④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3册(1941-194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06。第540页。
    ⑤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延安时期资料选编(社会建设卷)》(试用本)2010年。第290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6第6-7页。
    ① 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 一九四三年(二).中央档案馆,1994年10月.第310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75、378页。
    ③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58页。
    ④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389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二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07月第1版.第352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454页。
    ③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 第六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52--53页。
    ①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宣言》(1943年12月16日),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一编),第239页。
    ② G.斯坦因著李凤呜译.红色中国的挑战.希望书店,1946年10月第1版.第104页。
    ③ 中央档案馆 陕西省档案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一九四二年,1994年08月.第338页。
    ④ 傅连暲:中央总卫生处工作总结,1944年3月1日《解放日报》。
    ① 1944年11月4日《解放日报》。转引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83页。
    ②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83页。
    ③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84、185页。
    ④ 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一九四五年).中央档案馆,1994年12月.第224-226页。
    ①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187页。
    ② G.斯坦因著李凤呜译.红色中国的挑战.希望书店,1946年10月第1版.第152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399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四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第192页。
    ② 林伯渠文集编辑组.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328页。
    ③ 林伯渠文集编辑组.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329页。
    ④ 参考孙照海选编《陕甘宁边区见闻史料汇编》第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31页。
    ⑤ 中央档案馆 陕西省档案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 一九四二年.,1994年08月.第339页。
    ⑥ 中央档案馆 陕西省档案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 一九四二年.1994年08月.第339、340页。
    ① 卢希谦,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6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180页。
    ③ 参见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504页。
    ④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五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285页。
    ①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 第六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52页。
    ②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九辑.档案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第6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808页。
    ① 参照胡民新 李忠全 阎树声编著《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1—4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一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05月第1版第214页。
    ② 雷志华 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332页。
    ③ 雷志华 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333页。
    ④ 雷志华 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340页。
    ⑤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11页。
    ⑥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五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15页。
    ⑦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六辑.档案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第242页。
    ① 陕西省档案馆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 第十三辑.档案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243—244页。
    ②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九编 人民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4页。
    ①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一编总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06第3页。
    ① 豫皖苏鲁边区党史办公室安徽省档案馆编辑.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选辑 第二辑 第二册.,1985年07月.第19-20页。
    ① 参照郎友兴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68页。
    ① 参照郎友兴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论纲》,《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69页。
    [1]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科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Z].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年。
    [2]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延安地区民政局编,雷志华,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资料选编[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4]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内部资料)[Z].1994年。
    [5]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上、下)[Z].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Z].北京: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85—1988年。
    [7]甘肃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
    [8]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合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工商税收史料选编[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9]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合编.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合编.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红色中华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
    [2]雷云峰著.陕甘宁边区史[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年。
    [3]宋金寿著.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4]胡新民,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民政工作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
    [5]刘宪曾著.陕甘宁边区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6]黄正林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黄正林著.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8]李智勇著.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9]严艳著.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0]卫生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卢希谦、李忠全:《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11]朱汉国著.中国社会通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12]乔志强著.中国近代社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严昌洪著.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14]张闻天著.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
    [16]谢觉哉著.谢觉哉日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17]中央档案馆等编.林伯渠日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
    [18]蔡树藩等著.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9](美)费正清著.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0](美)斯诺著.西行漫记[M].上海:三联书店,1979年。
    [21](美)塞尔登著.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2](澳)古德曼著田酉如译.《中国革命中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M].北京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1]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J].抗日战争研究.2001第3期.
    [2]黄正林.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乡村社会改造[J].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2期。
    [3]黄正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J].近代史研究,2001年1期。
    [4]黄正林.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综述[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1期。
    [5]杨志文.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政策初探[J].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6月。
    [6]柴观珍;魏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建设及启示[J].世纪桥,2008年第20期。
    [7]胡国胜,董娟.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社会保障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8]刘迪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安置移民难民工作的概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9]马雅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乡”问题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0]杨伟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民难民问题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1]高冬梅.陕甘宁边区难民救济问题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2]马举魁;徐长玉.陕甘宁边区的移民工作及其效应分析[J].党史文苑,2010年第2期。
    [13]张志红.初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难民的源流[J].殷都学刊,2002年第1期。
    [14]严艳,吴宏岐.陕甘宁边区移民的来源与安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期。
    [15]白学锋.论陕甘宁边区的移民问题[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16]孙业礼.论抗战时期移民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17]陈兆坤.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移民运动[J].历史教学,1987年第11期。
    [18]王同起.抗日战争时期难民的迁徙与安置[J].历史教学,2002年第12期。
    [19]杨东.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众的防灾备荒措施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0]王信芳;王志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义仓建设[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1]陈松友;韩晓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22]关保英.陕甘宁边区抗灾赈济法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23]常云平,关孜言.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政策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4]郭健.延安时期社会保障拾零[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7期。
    [25]张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保障[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1期。
    [26]郭倩;王蓉;张义.根据地政权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评述:基于伦理的视角[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7]孙卫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雇工权益的保障[J].求索,2009年第4期。
    [28]王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雇工权益的保障[J].党的文献,2009年第6期。
    [29]梁严冰,岳珑.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赈灾救灾[J].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30]张雪梅,熊同罡.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灾荒及救治[J].理论学刊,2008年第11期。
    [31]王晓荣,朱雪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生实践与社会和谐[J].学术论坛,2008年第10期。
    [32]魏彩苹.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改善民生的举措[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6期。
    [33]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J].抗日战争研,2009年第1期。
    [34]黄正林;文月琴.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问题的治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5]付建成;肖育雷.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的特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6]牛淑萍.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J].党史文汇,1999年第2期。
    [37]朱蓉蓉.论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
    [38]董增刚.陕甘宁边区对“二流子”的改造[J].党史研究资料,2004年第4期。
    [39]雷小倩.陕甘宁边区“二流子”改造及其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40]张可荣.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3期。
    [41]成国银.大生产运动中“二流子”的改造工作[J].党史博采,1994年第7期。
    [42]王建华.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43]阎颖.中共社会动员的成功经验——论陕甘宁边区“二流子”改造运动[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4]孙安刚.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国民素质的改造略述.甘肃社会科学[J].2008年第5期。
    [45]雷小倩;杜方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匪乱及其治理[J].理论界,2011年第2期。
    [46]赵文.试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匪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3期。
    [47]段延辉;刘立.试论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陕北匪患[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48]袁文伟.陕甘宁边区的匪患治理与社会整合[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49]齐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禁毒斗争及其历史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4期。
    [50]齐雯.抗日根据地禁毒立法问题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1期。
    [51]赵胜.陕甘宁边区禁毒评介[J].法学杂志.1994年第4期。
    [52]田利军.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禁毒斗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53]齐雯.陕甘宁边区禁毒运动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54]孙仁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禁烟戒毒述略[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55]钱自强.陕甘宁边区禁毒运动中民众的作用.史志研究.2003年第3期。
    [56]陈子平.陕甘宁边区禁毒运动中群众的作用.陕西档案.2008年第5期。
    [57]王吉德.陕甘宁边区政府禁毒斗争的特点和启示.陕西档案.2006年第3期。
    [58]张若筠.陕甘宁边区政府查禁烟毒档案史料简介.陕西档案.2005年第3期。
    [59]张孝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8期。
    [60]李耀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建设和成就[J].人文杂志,1995年6期。
    [61]张天华.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的特点[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62]张秦英,刘汉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料学版),1985年第3期。
    [63]刘椿.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扫盲工作[J].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
    [64]刘椿.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国民教育[J].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
    [65]杨洪.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建设及历史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66]张孝芳.抗战时期中共群众动员的组织机制分析: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为例[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5期。
    [67]刘庆礼.略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J].传承,2010年第1期。
    [68]刘苗;王静.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教育的发展:以延安《解放日报》为主体资料[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9]张鹏飞;陈遇春.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基本经验和当代价值:基于建设学习型 社会的视角[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第6期。
    [70]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71]赵燕.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及其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72]陈松友;杜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防治工作[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6期。
    [73]赵铁锁;任春峰.党在局部执政时期的社会管理探析:以“示范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
    [74]张帆;杨洪.陕甘宁边区社团发展述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5]张帆;杨洪.抗战时期中共社团管理政策述评:以陕甘宁边区为考察对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76]宋炜.中国共产党解决抗日根据地社会矛盾的利益调节机制——以陕甘宁边区为个案[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77]任春峰.陕甘宁边区阶层利益矛盾调节的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11期。
    [78]杜维泽;郝学智.从“鱼大水小”到“鱼水情深”:陕甘宁边区军民关系建设[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79]王群燕.延安时期的双拥运动与和谐社会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S1期。
    [80]熊杰.从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的和谐建设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81]宋炜.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导刊,2005年第9期。
    [82]张秀丽.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历史经验[J].党史文苑,2006年第12期。
    [83]邓联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构建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实践[J].前沿,2007年第2期
    [84]白学锋;罗凯;吴友拴.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初步构建和谐社会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第2期。
    [85]王子丽;吴赋光.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谐治理的实效及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86]李耀萍.解读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87]李耀萍.陕甘宁边区和谐社会的观察与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7年第1期..
    [88]张珍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营造的延安和谐社会[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6期。
    [89]雷小倩;邹腊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边区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90]朱雪平.延安时期中共构建和谐边区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91]赵小青.和谐社会的雏形: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形态[J].黑河学刊,2010年第8期。
    [92]李金龙、张娟、王元宝:社会和谐: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量尺: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建设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93]黄正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生活[J].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6期。
    [94]黎见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展览会与边区社会发展[J].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3期。
    [95]李晓华.试论陕甘宁边区的富民政策[J].长白学刊,2000年第6期。
    [96]陈丽芳.延安时期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探析[J].北京党史,2011年第4期。
    [97]李志松.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乡村建设[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98]刘建华;汪新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创建模范村的经验及启示[J].农业考古,2007年第6期。
    [99]姜秀华;王来法.毛泽东对抗日根据地社会建设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2期。
    [100]文茂琼.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年第12期。
    [101]景天魁.社会建设的科学构思和周密布局[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02]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03]贾建芳.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04]何怀远.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概念和“社会建设理念”[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05]卜宪群.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的一点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第2期。
    [106]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07]徐家良,于爱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 学报,2009年第3期。
    [108]李培林,苏国勋等.和谐社会构建与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J].社会,2005年第6期。
    [109]应星.国外社会建设理论述评[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11期。
    [110]刘少杰,王建民.现代社会的建构与反思——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来龙去脉[J].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
    [111]周晓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重建——社会学的诞生与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缘起[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12]唐铁汉,李军鹏.西方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其演变[J].新视野,2006年第1期。
    [113]夏学銮.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理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7期。
    [114]王利华.“三才”理论: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思想纲领[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15]杨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探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4期。
    [116]袁方.列宁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117]陈辉.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118]周振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6期。
    [119]韦继辉.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120]卢卫红.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
    [121]张永光;谭桂娟.论胡锦涛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方法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22]蔡孝恒;张亮.胡锦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思想述论[J].探索,2008年第2期。
    [123]王扬.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24]孙玉健.列宁的国家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有机统一[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赵文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王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高朋涛.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1937-1950)[D].西北大学,2009年。
    [4]裴巧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5]王世禹.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黄玲.1942-1945年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崔生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边缘化群体改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崔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民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9]冯圣兵.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王宗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匪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11]温金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工作[D].河北大学,2006年。
    [12]王斐.抗战时陕甘宁边区的医药卫生科技[D].延安大学,2009年。
    [13]王天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医疗工作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4]杭志勇.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5]郭伟峰.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保障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16]张红莲.陕甘宁边区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7]孟亚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调节社会利益矛盾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18]宋炜.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启示[D].西北大学,2007年。
    [19]索海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解决多元化纠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0]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1]谢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2]张道东.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研究:以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为视角[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3]谷加恩.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生计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4]肖育雷.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模式研究(1937—1945)[D].西北大学,2007年。
    [1]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王彩霞.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尚微.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国民教育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4]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潘嘉.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谢开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