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青年》周刊研究(1923-1927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23-1927年的《中国青年》周刊(以下简称《中国青年》)是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规定的八种出版物之一。作为中共领导的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它在此创刊至第一次停刊期间共出版168期,刊发国内外约400位作者的各类文章1000余篇,留下了240多万字的宝贵思想财富,全面反映了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在复杂局势下对广大青年的宣传指导和引导。但长期以来,我国学人对它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时至今日,关于《中国青年》的专题研究在国内仍属空白。本文把《中国青年》放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并以此为主线,从宏观把握它在大革命时期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与影响,从中观阐释它对各青年群体的革命思想文化宣传,从微观剖析它的作者、读者、信息本身等,对它展开全景式的研究。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导论、正文六章和结语。
     导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中国青年》周刊评介。《中国青年》是一个成熟的杂志,代表了当时党所领导的思想文化事业的水平与成就。在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李求实等主编下,该刊宣传、讨论、报道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见解独特,形式活泼,发行广泛(最高时达3万多份)。
     第二章:《中国青年》与早期青年运动。作为“一般青年运动的机关”,《中国青年》在宣传、组织、指导中国青年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士兵运动等方面起着具体而微的指挥作用,是早期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在该刊的宣传指导下,全国各地各界青年群众的运动蓬勃发展,尤以北伐时期的广东、湖南、湖北、上海表现最为突出,广大青年成了革命的急先锋。
     第三章:《中国青年》与早期革命宣传家群体。《中国青年》的主笔和编辑者很大一部分是中共早期的革命理论宣传家。在168期《中国青年》中,恽代英发表文章185篇、萧楚女80篇、邓中夏20篇、林育南18篇、李求实18篇、任弼时15篇,此外,张秋人、刘昌群、陆定一等人也发表过不少文章,而中共中央书记陈独秀和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刘仁静、陈潭秋在该刊也有撰文。他们以该刊为阵地,向青年广泛宣传党的主义和纲领政策,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为青年们答疑解惑,使广大青年深受鼓舞。以恽代英、萧楚女等6人为代表的早期革命宣传家群体在《中国青年》的宣传中,既展示了特定环境下革命宣传的共性要求,又展现了他们各自宣传的个性魅力。
     第四章:《中国青年》与早期党团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青年》的主要任务。在传播马列主义方面,它广泛介绍马克思主义书目,先后出版“列宁特号”、“十月革命号”等特刊,不定期发表有关马列主义的译著等。在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政策和团的决议方面,它围绕党的各种有关宣传问题议决案和团的决议及其活动,广为刊发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颁发的时政文章,深入介绍毛泽东等人有关中国革命分析的论文。在帮助青年解除家庭、婚姻、社会的种种困惑方面,它通过开辟“通信”、“答问”、“读者之声”等栏目发表文章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国青年》成为了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是他们革命成长的指路航标。
     第五章:《中国青年》与早期党团文化。早期党团文化是早期革命的思想准备和重要战线。中共、共青团文化集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表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中国青年》中,早期党团文化的性质和内容主要是通过革命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反帝主要是指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维护民族文化,其矛头直指基督教的宣传;反封建主要是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热情欢迎新思想、新道德的出现。该刊所发表的诗歌、小说、童话、寓言、戏剧、歌曲、杂文等,鲜明体现了早期党团文化民族、科学、大众的特质。
     第六章:《中国青年》创办的历史经验。《中国青年》的创办发行与宣传,成就辉煌,凝结的基本经验有:其一,坚持党对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其二,重视思想文化队伍建设,锻炼和培养一支专业、性别、年龄、梯层结构合理的队伍;其三,思想文化宣传既要面向大众,又要提高大众;其四,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坚持批判吸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结语:主要总结《中国青年》的成就和不足之处,说明它对当今思想文化宣传的启示。
"China Youth" in 1923-1927("China Youth" for short below), a weekly publication, is one of the eight publications required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As the central orga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led by the CPC, from its first publication to its first ceased publication it published a total of 168 issues, which published more than 1,000 articles of various types of nearly 400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hors,leaving more than 240 million words of precious wealth of ideas and fully reflect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general direction and guidance of young peopl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in complex situations. But for a long time, our scholars research into it is very weak Up till now, the monographic study on "Chinese Youth"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blank.This article, putting "China Youth" o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using it as the main line, tries to give macroscopic analysis of its status, role and influence in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eve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describe it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revolution propaganda to the various youth groups, give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its authors, read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 itself, and launch a panoramic research into it.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six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y、research methods、the paper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s of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The first chapter:"Chinese Youth" Weekly Review. "China Youth" is a mature journal, representing the the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levels of achievement led by the CPC. Edited by Yun Daiying、Xiao Chunv、Lin Yunan、Li Qiushi, this journal launched publicity, discussion and reports cover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fields, consisting of various columns and contents, full of unique insights and active forms,and famous for its wide distribution (Peaked at more than 30,000 copies).
     The second chapter:"China Youth" and the early youth movement. As the organ of the general youth movement, "China Youth" plays a brief but commanding role in promoting, organizing and guiding the movement of young Chinese workers, peasants, students, women, soldiers. It is also a flag of the early youth movement. Under th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of the journal, the movements of young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all over the country developed quickly, the most prominent of which was the movements of Guangdong, Hunan, Hubei and Shanghai duri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became the vanguard of the revolution.
     The third chapter:"China Youth" and the early revolutionary propagandist groups. Many writers and editors of "China Youth" are the early revolutionary theory propagandist of the CPC. In the 168 issues of "China Youth", Yun Daiying published 185 articles, Xiao Chunv 80, Deng Zhongxia 20, Lin Yunan 18, Li Qiushi 18, and Ren Bishi 15. Besides, Zhang Qiuren, Liu Changqun, Lu Dingyi and so on also published many articles.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Chen Duxiu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Mao Zhedong, Liu Renjing, Chen Tanqiu also issued articles in the journal. They used the journal as the advance position, widely publicized the doctrine and policy of the party's program to young people, criticized all kinds of erroneous ideas, eliminated young people's confusion, and deeply inspired many young people. Represented by Yun Daiying, Xiao Chunv and four other people, the early revolutionary propagandists not only revealed the common requirements of the revolutionary propaganda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but also revealed their personality charm.
     The fourth chapter:"China Youth" and the ear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party.Undert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young people well is the main task of "China Youth".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Leninism, it extensively introduced Marxist bibliographies, published special issues such as "Lenin's Special" and "October Revolution", and the translations of Marxism-Leninism. In publicizing the party's programs and policies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resolutions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t revolved around all kinds of resolutions and activities of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idely published politics articles issued by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introduced in depth the analytical papers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of Mao Zedong and other people. In helping young people to eliminate their confusion about the family, marriage and society, it published article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Communication"、'"Questions"、"Voice of the reader" and other columns to guide them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of life. "China Youth" became good teachers and helpful friends of many young people, and their beacons guiding the growth of their revolution.
     The fifth chapter:"China Youth" and the early culture of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The early culture of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as the mental preparation and important fronts of the early revolution. The culture of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as epitomized by the communist world outlook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revolution, expressed as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culture of the masses led by the proletariat. In "China Youth", the nature and contents of the early culture of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as mainly shown by the way of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Anti-imperialist mainly refers to the opposition to the culture of the imperialism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it was spearheaded at Christian propaganda. Anti-feudal mainly lashed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warmly welcome the emergence of new ideas and new ethics. The poetry, novels, fairy tales, fables, plays, songs, essays, etc.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clearly reflected the nature of the nation, science, and public of the early culture of the CPC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 sixth chapter: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a Youth". The foundation, release and propaganda of "China Youth" had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it are as follows; First, insisting on the party's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work. Second, playing great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force, and training a team of reasonable profession, gender, age, ladder-layer structure. Third,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romotion should not only be aimed at the masses but also improve them. Last but not least, insisting on critically absorb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reign ideology and culture.
     The conclusion par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China Youth"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today'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romotion.
引文
①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编写:《共青团基本知识问答》,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②《发刊词》,《先驱》创刊号,1922年1月15日。
    ①盛平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②《发刊词》,《中国青年》第1期,1923年10月20日。
    ③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党档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④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党档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①《发刊词》,《中国青年》第1期,1923年10月20日。
    +《我们的希望》,《中国青年》第4期,1923年11月10日。
    ③《征求稿件》,《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16日。
    ④《我们请求读者诸君帮助》,《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4日。
    ⑤《一百期以后的本刊》,《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⑥《告爱护<中国青年>诸君》,《中国青年》第115期,1926年2月27日。
    ⑦《本刊对于读者的两个要求》,《中国青年》第123期,1926年6月13日。
    ①《敬答读者》,《中国青年》第140期,约1926年11月8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②团中央常会记录,1924年9月25日。
    ③《我们的希望》,《中国青年》第4期,1923年11月10日。
    ④《我们的启事》,《中国青年》第111期,1926年1月23日。
    ①《一百期以后的本刊》,《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②《告读者》,《中国青年》第165期,1927年6月20日。
    ③《编辑者的话》,《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④《本社启事》,《中国青年》第47期,1924年10月4日。
    ⑤《我们请求读者诸君帮助》,《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4日。
    ⑥《敬答读者》,《中国青年》第140期,约1926年11月8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①《敬答读者》,《中国青年》第140期,约1926年11月8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②《我们的启事》,《中国青年》第111期,1926年1月23日。
    ①《编辑者的话》,《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②《读者责任》,《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③通讯中不同作者文章算1篇,同一文章在不同刊期连载算1篇,社评一期算1篇。
    ④不含各种广告共计243则,以及本期研究题目共计27篇。
    ①《发刊词》,《中国青年》第1期,1923年10月20日。
    ②《我们的希望》,《中国青年》第4期,1923年11月10日。
    ③《编辑者的话》,《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④《征求稿件》,《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23日。
    ⑤《本刊对于读者的两个要求》,《中国青年》第123/126期,1926年6月13日/7月10日。
    ⑥《编辑之后》,《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①见《中国青年》汇刊第二集。
    ②见《中国青年》汇刊第三集。
    ③见《中国青年》汇刊第四集。
    ①戈公振:《中国报业史》,上海书店根据1928年商务印书馆重印,第320页。
    ①《我们的广告》,《中国青年》第25期,1924年4月5日。
    ②《编辑之后》,《中国青年》第141期,约为1926年11月15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①《编辑者的话》,《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②《我们的广告》,《中国青年》第51期,1924年11月1日。
    ③《读者的责任》,《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④《我们的广告》,《中国青年》第25期,1924年4月5日。
    ⑤《我们的广告》,《中国青年》第51期,1924年11月1日。
    ⑥《有两件事告读者诸君》,《中国青年》第72期,1925年3月28日。
    ⑦《我们的启事》,《中国青年》第111期,1926年1月23日。
    ①《一百期以后的本刊》,《中国青年》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②《一百期以后的本刊》,《中国青年》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③《编辑者的话》,《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④《我们请求读者诸君的帮助》,《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4日。
    ⑤《有两件事告读者诸君》,《中国青年》第72期,1925年3月28日。
    ⑥《敬告读者》,《中国青年》第87期,1925年8月8日。
    ①《告爱护<中国青年>诸君》,《中国青年》第115期,1926年2月27日。
    ②《编辑之后》,《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①[苏]A·B·巴库林:《中国大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页。
    ①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①林根:《两年来的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①中夏:《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工人、农民、兵士》,《中国青年》第8期,约1923年12月8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②中夏:《论工人运动》,《中国青年》第9期,1923年12月15日。
    ①中夏:《中国工人状况及我们运动之方针》,《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0月22日。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114页。
    ③绍予:《安源路矿工人之伟大组织(“织”文内无,笔者注)》,《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16日。
    ④F.M:《中国劳动阶级斗争第一幕》,《中国青年》第65期,1925年2月7日。
    ①吴雨铭:《烈火集》(上),《中国青年》第62/65期,1925年1月17日/2月7日。
    ②则连:《“二七”在中国革命运功史上的位置》,《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③但一:《青年工人运动的注意事项》,《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16日。
    ①楚女:《青年们——请看汉口的车夫》,《中国青年》第28期,1924年4月26日。
    ②F.M:《中国劳动阶级斗争第一幕》,《中国青年》第65期,1925年2月7日。
    ③但一:《上海日纱厂罢工中所得的教训》,《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4日。
    ①弼时:《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中国青年》第81期,1925年5月23日。
    ②郑容:《五卅运动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中国青年》第90期,1925年8月25日。
    ③逸情:《五卅烈士的血不是白流的呵!》,《中国青年》第130期,1926年8月20日。
    ④云烈:《龙州工人和学生的爱国运动》,《中国青年》第115期,1926年2月27日。
    ①叶平:《广东工农运动与国民政府》,《中国青年》第114期,1926年2月20日。
    ②少远:《全国铁路总工会与铁路青年工人》,《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③社评:《第二个顾正红案》,《中国青年》第131、132期,1925年8月31日。
    ④社评:《小沙渡纱厂之大罢工》,《中国青年》第133期,1926年9月7日。
    ①郎炬:《长沙青年工人的经济争斗》,《中国青年》第149期,1927年1月8日。
    ②昌群:《今年的“二七”》,《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③《中国青年》第160期,1927年3月26日。
    ④武汉通讯:《武汉工人的英勇奋斗》,《中国青年》第八卷第三号,1927年10月10日。
    ①诸暨店员联合会:《诸暨店员之奋斗》,《中国青年》第72期,1925年3月28日。
    ②先声:《反帝国主义运动中的广州青年》,《中国青年》第98期,1925年9月28日。
    ③代英:《广东的青年劳动军人》,《中国青年》第151期,1927年1月22日。
    ④昌群:《今年纪念五卅的新意义》,《中国青年》第161、162期,1927年5月30日。
    ①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220页。
    ②少峰: 《评所谓“工业补习教育运动”》,《中国青年》第143期,1926年11月25日。
    ③昌群:《上海工人三月革命的意义》,《中国青年》第160期,1927年3月26日。
    ④定一:《破天荒的上海市民政府》,《中国青年》第160期,1927年3月26日。
    ①少峰:《上海暴动成功在世界革命上的意义》,《中国青年》第160期,1927年3月26日。
    ②子章:《我们为什么争斗?》,《中国青年》第160期,1927年3月26日。
    ①赤都通信:《俄国工人的生活状况》,《中国青年》第135期,1926年9月28日。
    ②一声译,J.S.Wallaee著:《将来的花酒和歌》,《中国青年》第144期,1926年12月6日。
    ③《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④《澎湃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
    ①中夏:《论农民运动》,《中国青年》第11期,1923年12月29日。
    ②代英:《农村运动》,《中国青年》第37期,1924年6月29日。
    ③中夏:《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中国青年》第13期,1924年1月5日。
    ④郑容:《民团与革命》,《中国青年》第68期,1925年2月28日。
    ⑤代英:《农村运动》,《中国青年》第37期,1924年6月29日。
    ①筱轩:《中国农民与资本帝国主义》,《中国青年》第90期,1925年8月25日。
    ②天培:《四川合江县农民状况》,《中国青年》第22期,1924年3月16日。
    ①郁青:《河南彰德的农民概况》,《中国青年》第47期,1924年10月4日。
    ②卓汉:《皖北寿县的农民生活》,《中国青年》第53期,1924年11月15日。
    ③何尚志:《陕西同官县人民状况》,《中国青年》第54期,1924年11月22日。
    ④俊才:《山东广饶县农民生活》,《中国青年》第30期,1924年5月10日。
    ①刘明佛:《豫南固始县仙庄集的穷人》,《中国青年》第61期,1925年1月10日。
    ②林根:《黄冈的乡村教育运动》,《中国青年》第20期,1924年3月1日。
    ③少年黄梅学会编辑股:《农民运动一幕》,《中国青年》第68期,1925年2月28日。
    ①子芬:《湖北黄梅一年来社会运动的报告》,《中国青年》第89期,1925年8月20日。
    ②和鸣:《黄梅农民运动失败的经过及教训》,《中国青年》第113期,1926年2月6日。
    ③无踪:《“交农”——渭南农民的大胜利》,《中国青年》第25期,1924年4月5日。
    ①宗适:《渭南农民运动的成绩》,《中国青年》第109期,1926年1月9日。
    ②燕声:《渭南的农民和青年一年来争斗的成绩》,《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③叶平:《广东工农运动与国民政府》,《中国青年》第114期,1926年2月20日。
    ④戴克敏:《剿灭麻城会匪的经过》,《中国青年》第167期,1927年6月30日。
    ①《农村运动》(通讯),《中国青年》第29期,1924年5月3日。
    ②秋心:《平民教育与革命》,《中国青年》第38期,1924年7月5日。
    ③小卒:《农民运动之一得》,《中国青年》第48期,1924年10月11 日。
    ④新予:《由经验得来的“农村运动的方法”》,《中国青年》第49期,1924年10月18日。
    ①曹谷芸:《怎样和农民谈话》,《中国青年》第54期,1924年11月22日。
    ②粤枢:《农民运动的经验》,《中国青年》第53期,1924年11月15日。
    ③蚊鸭:《黄梅打倒劣绅运动之成功》,《中国青年》第135期,1926年9月28日。
    ④《梅德润致团中央信——敌人借“石案”破坏黄梅团组织的情况》,见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编:《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2年—1924年)(编号0001331),第403页。
    ①《梅德润致团中央信——黄梅局势转变原因及应付“石案”计划》,见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编:《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2年—1924年)(编号0001331),第412页。
    ②李青莲:《杞县风俗改良运动》,《中国青年》第62期,1925年1月17日。
    ③吴殿祥:《我们风俗改良运动所得的教训》,《中国青年》第74期,1925年4月11日。
    ①罗卓云:《农民运动中的一个方法》,《中国青年》第113期,1926年2月6日。
    ②代英:《农民中的宣传组织工作》,《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29日。
    ③其颖:《调查农村经济状况的大纲》,《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29口。
    ④朱霄:《告有志作农民运动的青年》,《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29日。
    ①《农村运动中的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130期,1926年8月20日。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9页。
    ①仲英:《湖南安徽之学生界》,《中国青年》第7期,1923年12月1日。
    ②公亮:《为保定女师学潮说的话》,《中国青年》第25期,1924年4月5日。
    ③楚女:《欢迎重庆女师底新空气》,《中国青年》第30期,1924年5月10日。
    ④少年:《北洋大学学生的新觉悟》,《中国青年》第36期,1924年6月21日。
    ⑤代英:《告因学潮而退学的人们》,《中国青年》第38期,1924年7月5日。
    ⑥恶恶:《湖北二师底风潮经过》,《中国青年》第39期,1924年7月12日。
    ⑦安人:《陕西学生驱吴运动之经过》,《中国青年》第89期,1925年8月20日。
    ⑧乔刚:《山西学生的抗税运动》,《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⑨汉文:《湖南最近学潮始末记》,《中国青年》第104期,1925年12月6日。
    ①仁静:《由上海的学潮观察中国的学校》,《中国青年》第122期,1926年6月6日。
    ②野马:《青年们现在可恍然了吧?》,《中国青年》第38期,1924年7月5日。
    ③纯生译:《美国小学生的革命精神》,《中国青年》第128期,1926年7月24日。
    ④《日本资产阶级反动的蛮举——全国大逮捕学生三十八人》(东京通信),《中国青年》第137期,1926年10月15日。
    ①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3-75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③《先驱》第4号,1922年3月15日。
    ④张留学、郭德欣等:《中国运代学生运动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3页。
    ①秋人:《反对基督教运动的怒潮》,《中国青年》第60期,1925年1月3日。
    ①孙衡:《一九二五年各地“非基周”运动概况》,《中国青年》第112/113期,1926年1月30口/2月6日。
    ②但一:《广州“圣三一”学生的民族革命》,《中国青年》第29期,1924年5月3日。
    ③记者:《广州圣三一同学的正当要求》,《中国青年》第33期,1924年5月31日。
    ④《广州“圣三一”学生退学宣言》,《中国青年》第36期,1924年6月21日。
    ⑤但一:《徐州教会学生的奋斗》,《中国青年》第32期,1924年5月24日。
    ⑥觉我:《可怜监狱学校下的学生》,《中国青年》第33期,1924年5月31日。
    ①但一:《徐州教会学生的奋斗》,《中国青年》第32期,1924年5月24日。
    ②《国民日报》,1924年8月31日。
    ③代英:《打倒教会教育》,《中国青年》第60期,1925年1月3日。
    ④秋人:《五卅运动与教会学校》,《中国青年》第89期,1925年8月22日。
    ⑤张留学、郭德欣等:《中国运代学生运动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①《学生与革命》,《中国青年》第82期,1925年7月18日。
    ②林根:《介绍第七届全国学生大会决议案》,《中国青年》第88期,1925年8月8日。
    ③先声:《反帝国主义运动中的广州青年》,《中国青年》第99期,1925年9月28日。
    ①晓霞:《五卅以后的中国学生运动》《中国青年》第103期,1925年11月28日。
    ②嘉树:《南京学生的工人运动》,《中国青年》第104期,1925年12月6日
    ③彩霞:《五卅以后的上海学生》,《中国青年》第105期,1925年12月12日。
    ④经见:《两昼夜的西牢生活》,《中国青年》第108期,1926年1月2日。
    ①《空前的武汉国民大会》(武昌通讯),《中国青年》第108期,1926年1月2日。
    ②《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74-277页。
    ①昌群:《箴国民政府政权下的学生》,《中国青年》第159期,1927年3月19日。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57页。
    ②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72页。
    ③一止:《中国青年与恋爱问题——向妇女杂志抗议》,《中国青年》第51期,1924年11月1日。
    ①一止:《谈恋爱之先著》,《中国青年》第68期,1925年2月28日。
    ②小立:《恋爱问题》,《中国青年》第57期,1924年12月13日。
    ③勉行:《我们女子的人生过程》,《中国青年》第54期,1924年11月22日。
    ①熊熊:《介绍共产主义者的恋爱观》,《中国青年》第66期,1925年2月14日。
    ①一知:《妇女解放与劳工解放》,《中国青年》第67期,1925年2月21日。
    ②《妇女解放是什么?》,《中国青年》第157期,1927年2月19日。
    ①代英:《妇女运动》,《中国青年》第69期,1925年3月7日。
    ①H.S:《妇女运动》,《中国青年》第117期,1926年3月13日。
    ②之华:《怎样纪念国际妇女节》,《中国青年》第155期,1927年2月19日。
    ①纯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的发展》,《中国青年》第155期,1927年2月19日。
    ②《北伐军抵湘前后的湖南妇女》(湖南通信),《中国青年》第147期,约1926年12月底(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③孟昭鑑:《息县社会运动概况》,《中国青年》第167期,1927年6月30日。
    ①程離: 《暑假中革命妇女应做的工作》,《中国青年》第166期,1927年6月25日。
    ②阿为纳:《德国妇女红色联合会》,《中国青年》第147期,约1926年12月底(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③《中国青年与妇女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53期,1924年11月15日。
    ①中夏:《论兵士运动》,《中国青年》第14期,1924年1月19日。
    ②增昌:《中国兵士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中国青年》第19期,1924年2月23日。
    ③《军事运动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54期,1924年11月22日。
    ④《军事运动问题》(讨论),《中国青年》第60期,1925年1月3日。
    ①代英:《军事运动问题——答刘佩隆君》,《中国青年》第61期,1925年1月10日。
    ②F.M:《学生军与军事运动问题》,《中国青年》第87期,1925年8月8日。
    ③《两封给在军队中青年的信》,《中国青年》第76期,1925年4月25日。
    ④记者:《军队士兵生活与政治工作》,《中国青年》第134期,1926年9月21日。
    ⑤秋人:《广州的青年革命军》,《中国青年》第74期,1925年4月11日。
    ①先声:《反帝国主义运动中的广州青年》,《中国青年》第99期,1925年9月28日。
    ②代英:《告投考黄埔军校的青年》,《中国青年》第145期、146期,1926年12月20日。
    ③戴克敏:《剿灭麻城会匪的经过》,《中国青年》第167期,1927年6月30日。
    ①砍石:《劳动儿童团》,《中国青年》第141期,约为1926年11月15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②曾述之:《醴陵的儿童运动》《中国青年》第138期,约1926年10月23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③昌群:《五卅后两年来的青年运动》,《中国青年》第161、162期,1927年5月30日。
    ①向应:《武汉童工争得八小时工作以后应有之努力》,《中国青年》第165期,1927年6月20日。
    ①转引自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2页(肖楚女诞生的时间,已看到的有一八九七年、一八九六年、一八九四年等几种说法。这里是根据肖楚女的妹妹肖宝华提供的材料“我是戊戍年(一八九八)年生的,我哥哥大我五岁”而核定的)。
    ②《国民公报》,1925年2月11日。
    ③转引自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5页。
    ①何定华主编:《湖北英烈传》(第三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
    ③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页。
    ①《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00页。
    ②《民国日报》副刊《党悟》,1923年2月22日。
    ①转引自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②按何定华主编、李海文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7月版《李求实文集》统计(注:《李求实文集》无李求实以“秋士”笔名发表于《中国青年》第5期的《告研究文学的青年》及第122期他所编的《今年的“五卅”》)。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版。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6页。
    ②代英:《研究社会问题发端》,《中国青年》第9期,1923年12月15日。
    ①代英:《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读书录),《中国青年》第11期1923年12月29日。
    ②陈养山:《恽代英是我走向革命的引路人》,《回忆恽代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3页。
    ③但一:《何谓国民革命》,《中国青年》第20期,1924年3月1日。
    ④代英:《华洋贸易册中可注意的事》,《中国青年》第2期,1923年10月27日。
    ⑤代英:《为什么有这么多内战?》,《中国青年》第49期,1924年10月18日。
    ⑥代英:《洋皇帝》,《中国青年》第55期,1924年11月29日。
    ⑦但一:《上海日纱厂罢工中所得的教训》,《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4日。
    ①但一:《青年工人运动的注意事项》,《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16日。
    ②代英:《农村运动》,《中国青年》37期,1924年6月28日。
    ③代英:《预备暑假的乡村运动——“到民间去”》,《中国青年》32期,1924年5月24日。
    ④代英编,小卒:《农民运动之一得》,《中国青年》第48期,1924年10月11日。
    ⑤但一:《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中国青年》第83期,1925年7月23日。
    ⑥楚女:《难怪列强反对收回海关》,《中国青年》第19期,1924年2月23日。
    ⑦楚女:《新聊斋志异》,《中国青年》第24期,1924年3月29日。
    ⑧楚女:《京汉党狱中的帝国主义》,《中国青年》第33期,1924年5月31日。
    ①楚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中国青年》第35期,1924年6月14日。
    ②楚女:《驳心史君的“帝国主义”》,《中国青年》第37期,1924年6月28日。
    ③楚女:《英帝国主义眼前所走的侧经》,《中国青年》第84期,1925年7月25日。
    ④楚女:《如何应付眼前的国际进攻?》,《中国青年》第85期,1925年7月28日。
    ⑤楚女:《孔圣学术与英国底机关枪》,《中国青年》第85期,1925年7月28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②中夏:《革命主力的三个群众——工人、农民、兵士》,《中国青年》第8期,约1923年12月8日(封面无明确日期,据前、后期推算)。
    ③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前锋》第2期。
    ④中夏:《论工人运动》,《中国青年》第9期,1923年12月15日。
    ①独秀:《中国农民问题》/《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前锋》第1期/第2期。
    ②中夏:《论农民运动》,《中国青年》第11期,1923年12月23日。
    ③中夏:《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中国青年》第13期,1924年1月5日。
    ④中夏:《论兵士运动》,《中国青年》第14期,1924年1月19日。
    ⑤寿生:《中国海军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中国青年》第22期,1924年3月16日。
    ①林根:《“九七”纪念》,《中国青年》第43期,1924年9月6日。
    ②林根:《时局的观察——介绍“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对于时局宣言”》,《中国青年》第47期,1924年10月4日。
    ③林根:《怎样打倒帝国主义?》,《中国青年》第43期,1924年9月6日。
    ①林根:《黄冈的乡村教育运动》,《中国青年》第20期,1924年3月1日。
    ②林根:《两年来的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③林根:《两年来的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④林根:《怎样打倒帝国主义?》,《中国青年》第43期,1924年9月6日。
    ⑤林根:《介绍“全国学生会大会宣言”》,《中国青年》第42期,1924年8月30日。
    ⑥林根:《介绍第七届全国学生大会决议案》,《中国青年》第88期,1925年8月8日。
    ⑦求实:《政局之最近的一幕——特别关税会议召集前后帝国主义之进攻与皖奉军阀之卖国》,《中国青年》第97期,1925年9月28日。
    ①求实:《特别关税会议》,《中国青年》第96期,1925年9月21日。
    ②求实:《政局之最近的一幕》,《中国青年》第97期,1925年9月28日。
    ③求实:《十四年之回顾》,《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④求实:《十四年之回顾》,《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①求实:《评胡适之的“新花样”》,《中国青年》第98/99期,1925年9月28日。
    ②求实:《红色的五月》,《中国青年》第121期,1926年5月30日。
    ③求实:《我们的功罪——斥醒狮派领袖》,《中国青年》第119期,1926年4月24日。
    ④求实:《怎样利用今年的暑假》,《中国青年》第124期,1926年6月20日。
    ①求实:《怎样才能“到民间去”?》,《中国青年》第128期,1926年7月24日。
    ①弼时:《列宁主义的要义》,《中国青年》第63、64期,1925年1月31日。
    ②弼时:《马克思主义概略》,《中国青年》第77、78期,1925年5月2日。
    ①弼时:《上海五卅惨杀及中国青年的责任》,《中国青年》第81期,1925年5月23 日。
    ② P.S:《自五卅惨杀到北京惨杀》,《中国青年》第118期,1926年4月3日。
    ①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414页。
    ②代英:《评醒狮派》,《中国青年》第76期,1925年4月25日。
    ③代英:《国家主义者的误解》,《中国青年》第51期,1924年11月1日。
    ④代英:《与李琯卿君论新国家主义》,《中国青年》第73期,1925年4月4日。
    ①代英:《评醒狮派》,《中国青年》第76期,1925年4月25日。
    ②代英:《答醒狮周报三十二期的质难》,《中国青年》第82期,1925年7月18日。
    ③《少年中国》,第4卷第12期。
    ④《对于国家主义的一个观察》(通信),《中国青年》第83期,1925年7月23日。
    ⑤楚女:《反抗五卅惨杀运动中所见的阶级斗争》,《中国青年》第86期,1925年8月1 日。
    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5页。
    ①楚女:《中国赤化与帝国主义的一致压迫》,《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②《显微镜下之醒狮派》,《中国青年》119期,1926年4月24日。
    ①求实:《我们的功罪——斥醒狮派诸领袖》,《中国青年》第119期,1926年4月24日。
    ②求实:《五卅杂话一束》,《中国青年》第122期,1926年6月6日。
    ③求实:《近来颇有些妄言家》,《中国青年》第126期,1926年7月10日。
    ④求实:《国家主义派的“实际行动”》,《中国青年》第125期,1926年7月3日。
    ⑤超麟:《醒狮派的国家主义》,《中国青年》第72期,1925年3月28日。
    ①砍石:《讨论国家主义并质曾琦》,《中国青年》第84期,1925年7月25日。
    ②刘峻山:《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两个好朋友——国民党右派和醒狮派》,《中国青年》第85期,1925年7月28日。
    ③李青锋:《中心人物与中心思想》《中国青年》第87期,1925年8月8日。
    ④百镕:《请看国家主义者怎样外抗强权》,《中国青年》第88期,1925年8月8日。
    ⑤纯生:《醒狮派——最反动势力的结晶》,《中国青年》第97期,1925年9月28日。
    ⑥范实:《开封“补考”凤潮中之国家主义派》,《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⑦仁:《这大概就是“内除国贼”》,《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①仁静:《告国家主义的青年》,《中国青年》第104期,1925年12月6日。
    ②共青团中央执委:《告孤军社醒狮社诸君及一般国家主义的青年》,《中国青年》第107期,1925年12月26日(更正后)。
    ③仁静:《“拥护军阀”》,《中国青年》第107期,1925年12月26日(史正后)。
    ④子云:《呜呼!醒狮的下流》,《中国青年》第108期,1926年1月2日。
    ①子云:《答醒狮》,《中国青年》第114期,1926年2月20日。
    ②敦化:《醒狮派的马脚》,《中国青年》第115期,1926年2月27日。
    ③琏生:《曾琦的丑表功——读了第八十四期醒狮周报以后》,《中国青年》第122期,1926年6月6日。
    ④曼少:《新国家主义派之最近活动》(宁波通讯),《中国青年》第130期,1926年8月20日。
    ⑤仁静:《评国家主义青年团的对时局宣言》,《中国青年》第133期,1926年9月7日。
    ⑥仁静:《英帝国主义的与曾琦的幻想》,《中国青年》第133期,1926年9月7日。
    ①砍石:《所谓“国家主义的教育”》,《中国青年》第141期,约1926年11月15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②昌群:《破产的国家主义》,《中国青年》第145、146期,1926年12月20日。
    ③日新:《醒狮派之过去与将来》,《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①昌群:《狮子报对汉案之吠声》,《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口。
    ②独秀:《给戴季陶的一封信》,《向导》第129期,1925年9月11日。
    ③瞿秋白:《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上义》(1925年8月),原载《反戴季陶的国民革命观》,《向导》报社1925年版。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446-447页。
    ②代英:《读<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中国青年》第87期,1925年8月8日。
    ③F.M:《民族革命中的共产党》,《中国青年》第89期,1925年8月22日。
    ④代英:《秀才造反论》,《中国青年》第109期,1926年1月9日。
    ①《向导》第139期,1925年12月20日。
    ②抽玉:《国民革命与“专一”“诚意”》,《中国青年》第103期,1925年11月28日。
    ③楚女:《帝国主义与人口问题》,《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29日。
    ①存统:《评戴季陶先生的中国革命观》,《中国青年》第91、92期,1925年9月1日。
    ①《唯物史观与国民革命》,《中国青年》第95期,1925年9月14日。
    ②俞山:《戴季陶主义?》,《中国青年》第107期,925年12月26日。
    ③转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①但一:《中国青年》第41期,1924年7月19日。
    ②《中国青年》第57期,1924年12月13日。
    ③F.M:《中国青年》第75期,1925年4月18日。
    ④F.M:《中国青年》第89期,1925年8月20日。
    ①代英:《手枪炸弹与革命》,《中国青年》第25期,1924年4月5日。
    ②代英:《怎样进行革命运动》,《中国青年》第54期,1924年11月22日。
    ③《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7页。
    ④《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4页。
    ⑤F.M:《打倒学阀——告诉江苏青年学生》,《中国青年》第59期,1924年12月27日。
    ⑥代英:《我们应当开办小工厂小商店吗?》,《中国青年》第114期,1926年2月20日。
    ⑦代英:《学术与救国》/《再论学术与救国》,《中国青年》第7/17期,1923年12月1日/1924年2月9日。
    ①代英:《基督教与人格救国》,《中国青年》第3期,1923年11月3日。
    ②代英:《我们为什么反对基督教》,《中国青年》第8期,1923年约12月8日。
    ③代英:《打倒教会教育》,《中国青年》第60期,1925年1月3日。
    ④代英:《耶稣、孔子与革命青年》,《中国青年》第120期,1926年5月22日。
    ⑤D.Y:《介绍<少年先锋>》,《中国青年》第141期,约1926年11月15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⑥记者:《敬答读者》,《中国青年》第140期,约1926年11月8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①楚女:《诗的生活与方程式的生活》,《中国青年》第11期,1923年12月19日。
    ②楚女:《革命的信仰》,《中国青年》第12期,1924年1月5日。
    ③楚女:《青年们——请看汉口的车夫》,《中国青年》第28期,1924年4月26日。
    ④楚女:《村妇心性的青年》,《中国青年》第28期,1924年4月26日。
    ①楚女:《“亏本”与革命》,《中国青年》第32期,1924年5月24日。
    ②楚女:《革命党人的基本质素是什么?》,《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日。
    ③楚女:《教育界的法西塞蒂“国学”》,《中国青年》第11期,1923年12月29 日。
    ④楚女:《学校与监狱》,《中国青年》第26期,1924年4月12日。
    ①楚女:《驱逐教皇和凯撒》,《中国青年》第34期,1924年6月7日。
    ②醜侣:《反动的江西》/《状元老爷的狄克推多》,《中国青年》第34期,1924年6月7日。
    ③记者:《不断的中国青年与教会之斗争》,《中国青年》第34期,1924年6月7日。
    ④楚女:《陶朱公的“平民教育”》,《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16日。
    ⑤楚女:《要学成了再做事么?》,《中国青年》第29期,1924年5月3日。
    ⑥楚女:《欢迎重庆女师的新空气》,《中国青年》第30期,1924年5月30日。
    ①楚女:《新刊批评》,《中国青年》第32期,1924年5月24日。
    ②楚女:《新刊批评》,《中国青年》第33期,1924年5月31日。
    ③楚女:《新刊批评》,《中国青年》第36期,1924年6月21日。
    ④楚女:《新刊批评》,《中国青年》第40期,1924年7月19日。
    ①中夏:《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中国青年》第6期,1923年11月24日。
    ②中夏:《思想界的联合战线问题》,《中国青年》第15期,1924年1月26日。
    ③中夏:《新诗人的棒喝》,《中国青年》第7期,1923年12月1日。
    ④中夏:《贡献于新诗人之前》,《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①李良明、廖鑫初、田子渝:《林育南传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2页。
    ②刘敦:《遗书》,《中国青年》第45期,1924年9月20日。
    ①林根:《青年的革命修养问题》,《中国青年》第45/46期,1924年9月20日/9月27日。
    ②《“同学间难于合作吗?”》,《中国青年》第127期,1926年7月17日(无著名作者,据前、后期编者及文章内容,推定为“李求实”)。
    ①求实:《旧调新弹——“革命尚未成功”》,《中国青年》第152期,1927年1月29日。
    ①求实:《近来颇有些妄言家》,《中国青年》第126期,1926年7月10日。
    ②秋士:《告研究文学的青年》,《中国青年》第5期,1923年11月17日。
    ①弼时:《苏俄经济政治状况》,《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②辟世:《苏俄与青年》,《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③弼时:《Hands Off China》,《中国青年》第55期,1924年11月29日。
    ④弼时:《十月革命与中国解放运动》,《中国青年》第139期,1926年11月1日。
    ①弼时:《国际革命者救济会》,《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4日。
    ②辟世:《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中国青年》第49期,1924年10月18日。
    ①辟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去的一年》,《中国青年》第121期,1926年5月30日。
    ②弼时:《中国共产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中国青年》第163、164期,1927年6月13日。
    ①P.S:《国民党第二次大会的结果》,《中国青年》第116期,1926年3月13日。
    ②弼时:《中国共产青年团中央局扩大会议的经过与意义》,《无产青年》第3期,1928年1月13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62页。
    ①中夏:《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中国青年》第6期,1923年11月24日。
    ②楚女:《上帝的世界和人类的世界》,《中国青年》第18期,1924年2月16日。
    ③楚女:《基督教底唯物营业》,《中国青年》第25期,1924年4月5日。
    ①正厂:《英雄与时势》,《中国青年》第28期,1924年4月26日。
    ②仁静译,蒲来思著:《列宁论》,《中国青年》第63、64期,1925年1月31日。
    ①弼时:《马克思主义概略》,《中国青年》第77、78期,1925年5月2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101页。
    ③《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④F.M:《中国青年》第67期,1925年2月21日。
    ①弼时:《马克思主义概略》,《中国青年》第77、78期,1925年5月2日。
    ②黄镜译,亚枯匿夫著:《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中国青年》第68期,1925年2月28日。
    ③弼时:《马克思主义概略》,《中国青年》第77、78期,1925年5月2日。
    ①华少峰:《驳董贞柯“共产主义质疑”》,《中国青年》第76期,1925年4月25日。
    ②大学:《为什么纪念巴黎公社》,《中国青年》第69期,1925年3月7日。
    ③代英:《列宁与中国的革命》,《中国青年》第16期,1924年2月2日。
    ①但一:《苏俄与中国革命运动》,《中国青年》第52期,1924年11月8日。
    ②红鸿:《回忆》,《中国青年》63、64期,1925年1月31日。
    ③子云浒:《列宁主义的革命战术》,《中国青年》第110/1ll期,1926年1月16日/1月23日。
    ④超麟:《列宁主义与无产阶级教育》,《中国青年》第110期,1926年1月16日。
    ①弼时:《十月革命与中国解放运动》,《中国青年》第139期,1926年11月1日。
    ①王宽译,列宁著《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中国青年》第150期,1927年1月15日。
    ②CY:《军事共产与共产主义》,《中国青年》第23期,1924年3月23口。
    ③一峰:《帝国主义浅说》,《中国青年》第46/47期,1924年9月27日/10月4日。
    ①谷二译,斯大林著:《列宁主义的理论及实际》,《中国青年》第106/107/108/109期,1926年12月19日/12月26日/1926年1月2日/1月9日。
    ②《中国青年》第117期,1926年3月13日。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46页。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49-151页。
    ①代英:《前途的乐观》,《中国青年》第12期,1924年1月5日。
    ②但一:《评国民党政纲》(上)/(下),《中国青年》第18/19期,1924年2月16日/2月23口。
    ①代英:《造党》,《中国青年》第21期,1924年3月8日。
    ②敬云:《土耳其革命略史》,《中国青年》第6期/7期,1923年11月24日/12月1日。
    ③敬云:《中国革命之前途》,《中国青年》第5期,1923年11月17日。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96页。
    ①杨云:《十年来奋斗生活的经过》,《中国青年》第42/44期,1924年8月30日/9月13日。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05-307页。
    ②黄镜:《最近之苏俄》,《中国青年》第83期,1925年7月23日。
    ①代英:《怎样做一个宣传家》,《中国青年》第84期,1925年7月25日。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410-411页。
    ①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青年》第116/117期,1926年3月13日。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28页。
    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25-126页。
    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孙中山先生之死告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第71期,1925年3月21口。
    ②《中国青年》第81期,1925年6月23口。
    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国庆日告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日。
    ④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对反奉战宣言》,《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⑤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告全国民众》,《中国青年》第105期,1925年12月12日。
    ⑥共青团中央执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段祺瑞屠杀爱国学生告全国青年》,《中国青年》第118期,1926年4月3日。
    ⑦共青团中央执委:《为五卅周年纪念告青年》,《中国青年》第121期,1926年5月30日。
    ⑧共青年中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万县大屠杀告青年书》,《中国青年》第137期,1926年10月15日。
    ①共青团中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英帝国主义惨杀南京同胞告全国青年》,《中国青年》第160期,1927年3月26日。
    ② EM:《怎样可以加入C Y》,《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19日。
    ③辟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过去的一年》,《中国青年》第121期,1926年5月30日。
    ④《中国青年》第69期,1925年3月7日。
    ⑤《中国青年》第163、164期,1927年6月13日。
    ①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作史》,红旗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①比难:《婚姻问题的烦闷》,《中国青年》第3期,1923年11月3日。
    ②楚女:《脱离家庭及拒婚问题》,《中国青年》第33期,1924年5月31日。
    ③但一:《告一个脱离家庭的青年》,《中国青年》第54期,1924年11月22日。
    ④《结婚呢?还是抱独身主义呢?》(通信),《中国青年》,第74期,1925年4月11日。
    ⑤《改造妻子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82期,1925年7月18日。
    ⑥《马克思主义者与恋爱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82期,1925年7月18日。
    ⑦代英:《怎样安置妻子》,《中国青年》第99期,1925年9日28日。
    ①《答问》,《中国青年》第97期,1925年9月28日。
    ②《革命青年与家庭问题》,《中国青年》第131、132期,1926年8月31日。
    ③功全:《革命青年的家庭观》,《中国青年》第130期,1926年8月20日。
    ①实庵:《青年们应该怎样做!》,《中国青年》第1期,1923年10月20日。
    ②代英:《怎样才是好人》,《中国青年》第1期,1923年10月20日。
    ③吉:《自杀》,《中国青年》第8期,约1923年12月8日(封面无明确日期,据前、后期推算)。
    ④但一:《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中国青年》第8期,约1923年12月8日。
    ⑤代英:《怎样做小学教帅?》,《中国青年》第20期,1924年3月1日。
    ⑥代英:《怎样研究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第23期,1924年3月23日。
    ①代英:《答问七则》,《中国青年》第23期,1924年3月23日。
    ②《中国青年》第28期,1924年4月26日。
    ③代英:《农村运动》,《中国青年》第29期,1924年5月3日。
    ④《关于政治运动的八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39期,1924年7月12日。
    ⑤《乡村运动问题》,《中国青年》第40期,1924年7月19日。
    ⑥《甘肃平民教育的问题》(通信),《中国青年》第45期,1924年9月20日。
    ①但一:《生活问题》,《中国青年》第50期,1924年10月18日。
    ②《复托荐职业者的信》(通信),《中国青年》第56期,1924年12月6日。
    ③《怎样做恶劣环境下的教师与学生》,《中国青年》第59期,1924年12月27日。
    ④《退学呢?使全家跟着吃苦呢?》,《中国青年》第62期,1925年1月17日。
    ⑤《怎样打破灰色的人生》(通信),《中国青年》第79期,1925年5月9日。
    ⑥《问答》,《中国青年》第80期,1925年5月16日。
    ①《生活与压迫虐待》,《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②《五卅运动与阶级争斗》,《中国青年》第103期,1925年11月28日。
    ③《中国青年》第104期,1925年12月6日。
    ④《想到民间去者的生活问题》,《中国青年》第112期,1926年1月30日。
    ⑤《甘地与列宁》,《中国青年》第114期,1926年2月20日。
    ①代英:《怎样救治浪漫病?》,《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日。
    ②《隐居与避恶》,《中国青年》第34期,1924年6月7日。
    ③《答问》,《中国青年》第88期,1925年8月8日。
    ④《答问》,《中国青年》第97期,1925年9月28日。
    ①《怎样了解思想落后的群众》,《中国青年》第120期,1926年5月22日。
    ②《“共产”果真是这样的吗?》,《中国青年》第129期,1926年8月7日。
    ③《中国青年》第131、132期,1926年8月31日。
    ④《中国青年》第141期,约1926年11月15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⑤《教会学生的转学问题》,《中国青年》第143期,1926年11月25日。
    ①《六个名词的质疑》,《中国青年》第155期,1927年2月19日。
    ②代英:《生活、知识与革命》,《中国青年》第57期,1924年12月13日。
    ①《被压迫青年的问题》(通讯),《中国青年》第87期,1925年8月8日。
    ②《“木石鹿豖”与宣传工作》(通讯),《中国青年》第109期,1926年1月9日。
    ③达真:《告觉悟的青年》,《中国青年》第21期,1924年3月8日。
    ④剑霞:《不要迟疑罢》,《中国青年》第34期,1924年6月7日。
    ⑤剑霞:《第一步工作应该是什么?》,《中国青年》第42期,1924年8月30日。
    ①嘉献:《流血是“吃亏”么?》,《中国青年》第39期,1924年7月12日。
    ②《中国青年》第128期,1926年7月24日。
    ③砍石:《这是不加入共产主义者青年团的理由吗?》,《中国青年》第144期,1926年12月16日。
    ①昌群:《到哪里找找CY?》,《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日。
    ②浩北:《加入CY的最低条件》,《中国青年》第167期,1927年6月30日。
    ①《革命青年与自然科学》,《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日。
    ①《毛泽东选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4页。
    ②《毛泽东选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7页。
    ③周扬等著:《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第27页。
    ①中夏:《胜利》,《中国青年》第3期,1923年11月3日。
    ②贺树:《旅馆之夜》,《中国青年》第23期,1924年3月23日。
    ③朱自清:《赠友》,《中国青年》第28期,1924年4月26日。
    ④淮南:《遗诗》,《中国青年》第36期,1924年6月21日。
    ⑤精卫:《庚戍狱中杂诗》,《中国青年》第39期,1924年7月12日。
    ⑥绍吾:《我站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巅》,《中国青年》第41期,1924年7月19日。
    ⑦日光:《阶级战争》,《中国青年》第53期,1924年11月15日。
    ⑧Tennie TomasZuski(十岁):《常常预备着》,《中国青年》第70期,1925年3月17日。
    ⑨《悼战士》,《中国青年》第95期,1925年9月14日。
    ①饶荣春:《使命》,《中国青年》第120期,1926年5月22日。
    ②《我们的誓词》,《中国青年》第128期,1926年7月24日。
    ③红萸:《风声》,《中国青年》第131、132期,1926年8月31日。
    ④刘启龙:《献呈于北伐诸将士之前》,《中国青年》第131、132期,1926年8月31日。
    ⑤吴雨铭:《烈火集》(上),《中国青年》第62/65期,1925年1月17日/2月7日
    ⑥雨铭:《弱水》、《两个盲人》,《中国青年》第127期,1926年7月17日。
    ⑦雨铭:《蚊蚁的胜利》、《小孩》,《中国青年》第128期,1926年7月24日。
    ①一声:《革命进行曲》,《中国青年》第119期,1926年4月24日。
    ②一声:《奴隶们的誓言》,《中国青年》第119期,1926年4月24日。
    ③刘一声:《五卅周年纪念放歌》,《中国青年》第121期,1926年5月30日。
    ④一声:《誓诗——闪电周刊发刊词》,《中国青年》第124期,1926年6月20日。
    ⑤一声译,L.A.Motler著:《十一月七日》,《中国青年》第134期,1926年9月21日。
    ⑥一声:《十月革命》,《中国青年》第140期,1926年。
    ⑦一声译,John. G.Neihardt作:《民众的呼喊》,《中国青年》第142期,1926年11月22日。
    ⑧一声译,J.S.Wallaee著:《将来的花酒和歌》,《中国青年》第144期,1926年12月6日。
    ①纯生译,Carl Sandburg作:《我是人民——我是群众》,《中国青年》第122期,1926年6月6日
    ②沈雁冰译,俄高尔该M.G.r著:《巨敌》,《中国青年》第4期,1923年11月10日。
    ①瞿秋白:《猪八戒》,《中国青年》第5期,1923年11月17日。
    ②瞿秋白:《那个城》,《中国青年》第6期,1923年11月24日。
    ①济川译,FEODORM. DOSTOIEVSKI作:《魔鬼的恶作剧》,《中国青年》第14期,1924年1月19日。
    ②但一译:《蠢鱼的智慧》,《中国青年》第21期,1924年3月8日。
    ③楚女:《新聊斋志异》,《中国青年》第24期,1924年3月29日。
    ①秋白译,高尔基著:《时代的牺牲》,《中国青年》第67/68/70期,1925年2月21日/2月28日/3月14日。
    ②光赤:《疯儿》,《中国青年》第121期,1926年5月30日。
    ①振鹏:《端午节》,《中国青年》第124期,1926年6月20日。
    ②纯生译,M.JO作:《玛秀拉——新俄的少女》,《中国青年》第129期,1926年8月7日。
    ③继纯:《四喜》,《中国青年》第130期,1926年8月20日。
    ④彭士华:《九指十三归》,《中国青年》第133期,1926年9月7日。
    ①定一译,Harmynia Zur Muehlen著:《喇叭》,《中国青年》第135期,1926年9月28日。
    ②定一:《火山》,《中国青年》第138期,1926年约10月23日。
    ③李求实:《血战》,《中国青年》第140期,约1926年11月8日(无封面,据前、后期推算)。
    ④求实:《蒋状元叛变记》,《中国青年》第163、164期,1927年6月13日。
    ①昌平:《小黑驴子》,《中国青年》第165期,1927年6月20日。
    ②义钟译:《少年日》,《中国青年》第46期,1924年9月27日。
    ③广东海丰农民协会:《农工歌》,《中国青年》第96期,1925年9月21日。
    ①《少年先锋》,《中国青年》第100期,1925年10月10 日。
    ②《打倒帝国主义歌》,《中国青年》第107期,1925年12月26 日。
    ③《前进》,《中国青年》第127期,1926年7月17日。
    ④一声译:《中国青年》第136期,1926年10月5日。
    ①瘦鹤:《未来派剧本“白骨”》,《中国青年》第40期,1924年7月19日。
    ①鸿斡:《牺牲者》,《中国青年》第116/117/118期,1926年3月13日/3月13日/4月3日。
    ②凤歌:《狗咬》,《中国青年》第126期,1926年7月10日。
    ①泽民译,阿拉伯人K.Gibran著:《一知半解》,《中国青年》第11期,1923年12月29日。
    ①凤歌:《老狐狸》,《中国青年》第136期,1926年10月5日。
    ②济川译,Harmynia Zur Muehlen作:《一个猴子的故事》,《中国青年》第12期,1924年1月5日。
    ①楚:《这是何等赖皮》,《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②楚:《关税会议席上的良心!》,《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③楚:《国家主义的原型》,《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④。楚:《丁文江的“科学常识”》,《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⑤楚:《科学家的“玄学”逻辑》,《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⑥楚:《东交民巷中的阶级斗争之一幕》,《中国青年》第103期,1925年11月28日。
    ⑦女:《因为如此所以不要“社会革命”》,《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19日。
    ⑧女:《好一个“更是国家主义”》,《中国青年》第106期,1925年12月19日。
    ①女:《利用工人?》,《中国青年》第107期,1926年12月26日。
    ②玉:《苦哉!被人利用者!》,《中国青年》第107期,1926年12月26日。
    ③仁:《这大概就是“内除国贼”》,《中国青年》第101期,1925年11月7日。
    ④静:《胡适捣的什么鬼?》,《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⑤雯:《醒狮派又向右派求婚》,《中国青年》第140期,1926年。
    ⑥雯:《“贤人政治”之又一政绩!》,《中国青年》第140期,1926年。
    ⑦雯:《卖国志士,所见皆同》,《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日。
    ①雯:《让咱老子来罢》,《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口。
    ②雯:《谁保障中国人的生命财产?》,《中国青年》第160期,1926年。
    ③但:《究竟中国有没有资本家?》,《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④但:《究竟苏俄是怎样的国家?》《中国青年》第102期,1925年11月20日。
    ⑤英:《真正三民主义!》,《中国青年》第103期,1925年11月28日。
    ⑥英:《国家主义者的工作》,《中国青年》第103期,1925年11月28日。
    ⑦纯:《虞洽卿之“中日亲善”论》,《中国青年》第123期,1926年6月13日。
    ①纯:《张作霖是应该“盗卖国土”的》,《中国青年》第124期,1926年6月20日。
    ②纯:《仁字第四七三号训令》,《中国青年》第124期,1926年6月20日。
    ③纯:《真正爱国的青年会留存在“段祺瑞”的旗帜下吗?》,《中国青年》第125期,1926年7月3日。
    ④纯:《“而今已矣”的蔡孑民先生》,《中国青年》第125期,1926年7月3日。
    ⑤石:《三爱主义与三权主义》,《中国青年》第141期,1926年。
    ⑥石:《虎口中之圣经》,《中国青年》第143期,1926年11月15日。
    ⑦石:《江亢虎又来了》,《中国青年》第143期,1926年11月15日。
    ①石:《国旗之又一解释》,《中国青年》第143期,1926年11月15日。
    ②石:《预防共产,准备公妻》,《中国青年》第144期,1926年12月6日。
    ③石:《谨防扒手》,《中国青年》第144期,1926年12月6日。
    ④石:《反赤派眼中的德谟克拉西》,《中国青年》第147期,1926年。
    ⑤定:《醒狮报祸延警察》,《中国青年》第153、154期,1927年2月12日。
    ⑥定:《安国政治讨论会的建国方案》,《中国青年》第155期,1927年3月19日。
    ⑦定:《喜欢“温和”“稳健”的听者》,《中国青年》第155期,1927年3月19日。
    ①中夏:《新诗人的棒喝》,《中国青年》第7期,1923年12月1日。
    ①中夏:《贡献于新诗人之前》,《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②远定:《诗人与诗》,《中国青年》第17期,1924年2月9日。
    ③泽民译,阿拉伯人K. Gibran著:《诗人》,《中国青年》第10期,1923年12月22日。
    ④济川:《今日中国的文学界》,《中国青年》第5期,1923年11月17日。
    ⑤泽民:《青年与文艺运动》,《中国青年》第9期,1923年12月15日。
    ①正厂:《文化运动的反动》,《中国青年》第17期,1924年2月9日。
    ②林根:《文艺复兴》,《中国青年》第48期,1924年10月11日。
    ③实庵:《我们为什么欢迎泰谷儿?》,《中国青年》第2期,1923年10月27日。
    ④正厂:《欢迎太戈尔》,《中国青年》第26期,1924年4月12日。
    ⑤实庵:《太戈尔与东方文化》,《中国青年》第27期,1924年4月18日。
    ⑥秋白:《过去的人——太戈尔》,《中国青年》第27期,1924年4月18日。
    ①泽民:《太戈尔与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第27期,1924年4月18日。
    ②亦湘:《泰戈尔来华后的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第27期,1924年4月18日。
    ③秋士:《告研究文学的青年》,《中国青年》第5期,1923年11月17日。
    ④代英:《文学与革命》,《中国青年》第31期,1924年5月17日。
    ⑤张刃光:《中国所要的文学家》,《中国青年》第80期,1925年5月16日。
    ①一声译,拉狄克著:《无家可归的艺术家》,《中国青年》第145、146期,1926年12月20日。
    ②希平:《中国青年》第85期,1925年7月28日。
    ①定一:《评性教育运动》,《中国青年》第147期。
    ②昌群:《评张兢生的性文化运动》,《中国青年》第149期,1927年1月8日。
    ①昌群:《什么是文化工作》,《中国青年》第142期,1926年11月22日。
    ①昌群:《怎样做文化工作》,《中国青年》第143期,1926年11月25日。
    ②一声译,列宁著:《论党的出版物与文学》,《中国青年》第144期,1926年12月6日。
    ①[日]竹内郁郎编,张国良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
    ①团中央肯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5页。
    ②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2页。
    ①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41-44页。
    ②转引自曾彦修、张惠卿等:《编辑工作二十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8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180页。
    ②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页。
    ③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47-4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⑤《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
    ①依据编者按、与读者通信、撰文数判定。
    ②《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①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②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112页。
    ①[俄]马·高尔基:《报纸上的“蚊蝇”和“甲虫”》,《萨马拉日报》第205号,1895年9月24日。
    ①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页。
    ①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第49页。
    ②《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6页。
    ③[俄]K.R.勃伊科、B.R.彼尔特编选,徐耀魁、王庚虎译:《高尔基论报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2008年2月21日。
    ②《湖北省2009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工作实施方案》,湖北省新闻出版局“鄂新出发[2009]152号”,2009年7月8日。
    ③[日]竹内郁郎编,张国良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②仁静:《青年对于北伐应有的认识》,《中国青年》第135期,1926年9月28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9]《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中国青年》汇刊(共七集),中国青年社印行(人民出版社1966年影印)。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2-1926)》,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10]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26-1927)(上、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版。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6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98年版。
    [12]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4]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5]广东省党史委编:《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6]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资料选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7]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农民运动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8]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编:《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编号0001331)。
    [19]《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0]《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任弼时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2]《邓中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4]《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5]《澎湃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萧楚女文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27]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28]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
    [29]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编:《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30]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15—1932年)。
    [31]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编:《共青团基本知识问答》,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32]《中国青年工作大事记》(1919年5月—1949年9月)。
    [33]郭晓平主编:《中国共青团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4]吕宜明主编:《共青团工作辞典》,明天出版社1985年版。
    [35]和平、王军主编:《世界青年运动史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6]陈善光编著:《青年运动史论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7]马庚存著:《中国近代青年史》,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38]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9]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0]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1]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8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2]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编:《任弼时同志八十诞辰纪念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
    [46]《张太雷年谱》,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7]《回忆张太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8]《恽代英年谱》(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9]《回忆恽代英》,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0]何定华主编:《湖北英烈传》(第3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1]何定华主编:《李求实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52]李良明、廖鑫初、田子渝:《林育南传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年版。
    [53]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
    [54]盖军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教材简编》(1919—194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5]刘立凯、王真著:《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中国工人运动》,工人出版社1953年版。
    [56]张留学、郭德欣等:《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7]李永春著:《<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8]《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9]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参考资料》第2辑。
    [6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62]赵家壁主编,蔡元培总序,鲁迅、茅盾参编:《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出版。
    [63]周扬等著:《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
    [64]陈佛松著:《世界文化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5]高占祥著:《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6]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编辑部:《艺文识鉴录》,长征出版社1985年版。
    [67]曾彦修、张惠卿等:《编辑工作二十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8]红旗杂志社总编室编:《怎样做好编辑工作》,红旗出版社1986年版。
    [6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版。
    [70]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第1-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997年版。
    [71]李新、陈铁健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之《伟大的开端》、《国民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2]姚金果、苏杭、杨云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3]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通史教程》(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4]王奇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5]李良明、孙泽学著:《湖北新民主革命史》(中共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6]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作史》,红旗出版社1995年版。
    [78]张静如、肖牲、姜华宜:《五四以来历史人物笔名别名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9][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998年版。
    [80][德]郭恒钰著,李逵六译:《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1924年至1927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的统一战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81][日]竹内郁郎编,张国良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2][俄]K.R.勃伊科、B.R.彼尔特编选,徐耀魁、王庚虎译:《高尔基论报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83][日]中村三登志著,王玉平译,《中国工人运动史》,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84][美]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著,刘平译:《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5][英]C.L.莫瓦特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6][英]方德万著,胡允桓译:《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1—194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87][苏]达林:《中国回忆录》(1921—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88][苏]A·B·勃拉戈达托夫:《中国革命札记(1925—1927)》,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1]《向导》。
    [2]《新青年》。
    [3]《少年中国》。
    [4]《前锋》。
    [5]《中国工人》。
    [6]《青年工人》。
    [7]上海《民国日报》。
    [8]《国民日报》。
    [9]《醒狮》。
    [10]《人民日报》。
    [11]谢悦:《革命先烈与<中国青年>》,《新闻与传播研究》1983年第6期。
    [12]魏久明:《中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共党史研究》1993年第5期。
    [13]蔡庆新:《论任弼时在五卅运动前后关于青年运动的战略策略思想》,《党的文献》1999年第3期。
    [14]李红:《张太雷与中国青年运动》,《广东党史》2007年6期。
    [15]《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版时间最久的报刊之一〈中国青年〉》,《新闻与写作》2007年10期。
    [16]胡荣祉:《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与新文学运动》,《江汉论坛》1982年第7期。
    [17]任武雄:《恽代英与〈中国青年〉》,《恽代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8]李良明:《革命先烈青年楷模——恽代英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光明日报》2003年6月9日。
    [19]田杰:《回顾与展望:中国青年运动80年》,《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
    [20]李庆平:《青年共产国际与早期中国青年运动》,《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1]刘布光:《试论任弼时的共青团建设理论》,《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2]戴宇立:《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美学思想探源——萧楚女〈中国青年〉周刊编辑实践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3]张之华:《恽代英的办报业绩与新闻传播思想》,《新闻传播》2005年第1期。
    [24]李天华、朱迎:《恽代英青年思想与当代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10月。
    [25]贾仕林、崔景贵:《张太雷青年工作思想“五论”初探》,《青少年研究》2001年第4期。
    [26]傅长禄:《大革命时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初探》,《史学集刊》1988年第1期。
    [27]魏久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青年研究》2001年第7期。
    [28]谭宗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地区的农民运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2年第4期。
    [29]薛晓建:《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非基督教运动的关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30]《纪念<中国青年>创刊六十周年》,《新闻与传播研究》1983年第5期。
    [31]朱少军:《张太雷的青年运动思想》,《历史教学》1993年第6期。
    [32]谭双泉:《邓中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贡献》,《求索》1984年第4期。
    [33]姜平:《邓中夏大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
    [34]范忠程:《大革命时期邓中夏对农民运动的理论贡献》,《求索》2008年第10期。
    [35]冯资融:《邓中夏:工人运动和新闻事业紧密结合的实践者》,《中国新闻报》2007年2月14日。
    [36]罗志田:《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认知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37]敖光旭:《共产国际与商团事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38]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39]王奇生:《论国民党改组后的社会结构与基层组织》,《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40]王奇生:《从“容共”到“容国”——1924-1927年国共关系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
    [41]金冲及:《从迅猛兴起到跌入谷底——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6期。
    [42]姚金果:《<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运动>(1926—1927)评述》,《党的文献》1999年第4期。
    [43]钟文:《试析国民革命后期农民运动的发展对国共关系的冲击和影响》,《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
    [44]T·H·阿卡托娃:《一九二五——一九二六的省港大罢工》,《历史教学》1956年第8期。
    [1]陈悦悦:《大革命时期党对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意义》,西南师范大学2002级硕士论文。
    [2]杨智勇:《试析恽代英在<中国青年>中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湖南师范大学2003级硕士论文。
    [3]黄君录:《共产国际与中国农民运动》(1921—1927),西南交通大学2004级硕士论文。
    [4]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复旦大学2002级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