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视是当今影响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体,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电视“视听兼备”,具有广播、报纸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电视新闻直播与新闻事件同步,极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世界各大电视媒体早已将电视新闻直播作为新闻播出的常规手段。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起步很晚,但自1997年中央电视台(以下简称“央视”)现场直播“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起,央视新闻直播发展迅速。如今,直播已成为央视新闻播出的常规手段。
     媒体传递信息需要语言作为载体。电视新闻直播语言集中体现了媒体语言的特征。电视通过视、听双渠道传递信息,电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两大部分。本文在分析电视新闻语言和电视新闻直播特征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了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的特征。电视新闻直播有声语言具有庄重性、叙述性、粗糙性等特征;画面语言具有字幕重要、图像传播事实等特征。
     内容决定形式。根据电视新闻直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电视新闻直播可以大体分为仪式类、事件类和常规类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电视新闻直播语言又有所差别。仪式类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是整齐、规范,语言杂质少,语言需达到“美感享受”的层次。事件类电视新闻直播可以分为可预知事件电视新闻直播和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两类。可预知事件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注重即兴口语表达等,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是政治性强、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凸显、现场表达与配音结合等。常规类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的特点是交流感强、语速快、语言样式以宣读式和讲解式为主等。
     语言是电视新闻直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电视新闻直播质量的重要因素。语言的训练需要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做起。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对报道者的语言基础、性格气质有着特殊的要求。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者可以分为播音员和记者、主持人两类。播音员培养的重点在于院校教育,而主持人培养的重点则在于新闻采编、评论实践。西方媒体“主播制”、“职业生涯管理”等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者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国电视媒体借鉴。
Televi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mass media nowadays,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mediums people getting information. TV can relay news by the ways of sound and movingpictures, so its effect is much better than newspaper and radio. Live telecasting of news sends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fact of news happens, so there is no interval between thefact and the news. Live news telecasting has been the routine way of news sending by manyfamous news agencies in the worl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however, the first TV tower wasbuilt in the year of1958, much later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since the live telecastingprogram of ‘the marvelous astronomical phenomena of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and the comets’ in1997, the live news telecasting of CCTV has been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Today, in CCTV, livetelecasting is also the routine way of news sending.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information. The language of live news telecasting is a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media language. TV language includes two parts, the language ofpictures and the language of sou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 of live news telecastingand language of TV new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 of language of livenews telecasting, especially the language of sound. While the feature of the language of sound issolemn, narrative, coarse and so on, the feature of the language of pictures is that caption is veryimportant, and moving pictures send information of specially appointed facts and so on.
     Form is determined by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the object, the live newstelecasting program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generally: the ceremony, the event and thecommon. The feature of language of different kind is more or less different. The feature of thelanguage of the live ceremony news telecasting is standard, shipshape and having littleimpurities. Besides, the audience can be enjoyed by the languge. The live event news telecastingcan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further, by whether it can be predicted or not. The feature of thelanguage of live predicatable event news telecasting is that different forms of language will beused synthetically, and that the extemporaneous speak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feature of thelanguage of live unpredicted event news telecasting is that it should follow the politics, and thatthe ‘setting up of the agent’ will be much more protruded. What’s more, the language reconcilesbroadcasting and delivering on the spot. The feature of the language of live common newstelecasting is that it seems exchanging idea with the audience, and the speed is very quick, andthe broadcaster read out the news by the way of explaining.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inks in the production of live news telecasting, and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t. The training of the language should be based on selecting, cultivating and managing the reporter. Live newstelecasting reporter is a special vocation, so the reporter should have special qualities of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ment. The live news telecasting reporter can be dividedinto two kinds, the broadcaster and the host. The key point of training broadcaster is at institute,but the key point of training host is in the practice of news collecting and commenting. Besides,The TV agencies in China, such as CCTV,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managing systems ofwestern TV agencies, such as the host-oriented system, the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 career andso on.
引文
①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133页。
    ②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134页。
    ①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125283
    ②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页。
    ③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2页。
    ④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1页。
    ⑤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71页。
    ①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73页。
    ②韩彪:《现场直播——新闻改革的标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440页。
    ③姚喜双、张艳霜:《媒体语言发展刍议》,《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1期,第3页。
    ①孙家正:《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文集·序》,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②许嘉璐:《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广播电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文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①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2页。
    ①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4页。
    ①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7页。
    ①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4页。
    ①赵玉明编:《广播电视词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01页。
    ①韩彪,《现场直播——新闻改革的标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86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88~304页。
    ①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256页。
    ②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05页。
    ③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第187页。
    ①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231页。
    ②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232页。
    ①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第96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32页。
    ②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57页。
    ①据央视2008年5月14日、15日四川汶川地震直播特别节目录音整理。
    ②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34页。
    ③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81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11、112页。
    ①沈忱:《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导演手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69、70、71页。
    ①沈忱:《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导演手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91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3页。
    ①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159页。
    ②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第121页。
    ①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101页。
    ②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101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96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3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3页。
    ②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8页。
    ③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45页。
    ④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43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5页。
    ②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3页。
    ①罗莉:《电视新闻播音训练稿》,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第40页。
    ①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第101页。
    ②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第98页。
    ①徐浩然:《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295页。
    ②姚喜双教授讲课录音笔记。
    ①徐浩然:《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299页
    ①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第371页。
    ①徐浩然,《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209页。
    ①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3页。
    ①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②梁晓涛编,《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17页。
    ③梁晓涛编,《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218页。
    白岩松,《幸福了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王璐、吴洁茹编,《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版
    白岩松,《岩松看美国》,华艺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美)赫伯特·甘斯,石林、李洪涛译,《什么在决定新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徐浩然,《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赵化勇,《与你同行——央视50位主持人献给建台50周年的心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韩彪、俞剑红、包冉,《中国数字新媒体的现在和未来(第一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梁晓涛编,《震撼——电视档案》,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梁晓涛编,《震撼——媒体回想》,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梁晓涛编,《震撼——战地手册》,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刘世英,《杨伟光的央视岁月》,中信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白岩松,《岩松看日本》,华艺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韩彪,《现场直播——新闻改革的标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张颂,《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
    (美)E.M.罗杰斯,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第1版
    郎劲松,《新闻发言人实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沈忱,《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导演手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资格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播音主持专业基础知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资格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编《,播音主持专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
    罗莉,《文艺作品演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陈先达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刘连喜编:《媒介前沿——网络与电视的亲密接触》,中华书局2003年1月第1版
    张颂,《语言传播文论(续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刘明华、徐泓、张征,《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张颂,《朗读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付程编,《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版
    吴弘毅编,《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版
    徐恒,《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第7次印刷
    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姚喜双、郎小平编,《方明谈播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华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张颂,《语言传播文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赵玉明、王福顺编,《广播电视辞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3月第3版
    张颂,《朗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李东生编,《重大新闻现场直播——文案选编》,北京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史之,《CCTV现场直播巴格达——中央电视台特别报道小组讲述的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3版
    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编辑手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罗莉:《电视新闻播音训练稿》,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