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去留两绪意彷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李骆公(1917—1992)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和因政治缘故而终止的过程出发,围绕“写意油画”,来论述李骆公的“调和”论、“纯艺术”思想和绘画教学思想的产生、特征和结果,剖析李骆公“写意油画”的学理来源、历史价值和现实影响,同时考察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李骆公在那个风云幻化的时代,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并实现个人的价值判断。
     根据现有材料分析,李骆公的“写意油画”应初步形成于留日时期,完善成熟于归国以后。其抒情写意的作风,虽然和建国以后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美术主流模式格格不入,但却显示了对油画“本土化”可能性的一种可贵尝试。与其“写意油画”相对应的“调和”论,则站在统观中西艺术传统的高视点上,试图融会野兽派为主的西方现代绘画和中国文人写意画,而中年后的书法篆刻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和转换。“纯艺术”追求贯穿了他一生艺术实践的轨迹,实际上也左右了他的现实命运。
     全文节选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生平,以史带论,侧重分析李骆公的特殊经历与其艺术风格、艺术思想演变的内在关联:第二部分,以纯理论的方式,分别探讨李骆公的“写意油画”、“调和”论、“纯艺术”思想及其艺术思想在所处时代的“不合时宜”。
引文
[1] 刘晓路在“李骆公油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见《北方美术》1998年第一期。
    [1] 本文李骆公出生地,据《北方美术》1998年第一期上的《李骆公年表》,而《福州市志·人物传》记载其为福州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
    [2] 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3] 据《清史纲要》,转引自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
    [4] 李英入读的福建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即指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省教育厅在福州洪山乡创建的闽侯乡师,详见《福州市志·教育篇》之第八章《师范教育》。
    [5] 详见《福建市志·教育篇》之第八章《师范教育》.
    [6] 笔者对李英“小学毕业,升入乡师,三年毕业”的说法存疑,与当时福建省师范学校的招生及学制存在出入,详见《福州市志·教育篇》。
    [1] 1936年8月10日的《申报》上刊登的上海美专招生广告,末尾即注明免费生名额。
    [2] 《上海美专之新气象》,载《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二期,民国21年(1932年)9月21日出版。
    [3] 据民国十三年(1924年)调制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一览表》,见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附文部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
    [4]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5]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35》毛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6] 倪贻德:《艺苑交游记》之《关良》,见《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7] 黄笃维:《生命的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一文:“那时候,倪贻德私人还开了一个“尼特画室”,专教油画,丁衍镛则是义务在那里授课的。我与赵无极,李骆公等同学也经常到尼特画室作客。园丁衍镛是广东人,对艺术青年非常热情和爱护,所以我与关良老师常常到他家里作画、论艺,有时还和他一起逛旧书店,参观画廊。”
    [8] 郎绍君撰文称:“我入学是1956年,那时他不到40岁,很开朗,为新生演唱《夜半歌声》”。见《李骆公艺术研讨会记要》,星舟书画网。
    [9] 大新百货公司从1936年开始经营,据民国二十五年8月9日的《时事新报》,署名子彬的《大新四楼“力社”秋季书画展》一文。
    [10] 王石:《骆公先生申年祭》,《美术观察》2004年第4期。
    [11] 见附录之《黑沙骆洋画展序》。
    [12] 据刘海粟《驼踪·序》和李东平《最新日本油画界展望》。
    [1]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2] 倪贻德:《刘海粟的艺术》,载《艺术旬刊》第一卷第六期,民国21年(1932年)10月21日出版
    [3] 刘海粟:《驼踪?序》,星舟书画网。
    [4] 《驼踪》称李骆公还曾师从野口弥太郎,笔者认为此说不确,据朱伯雄《艺术教育与西方文化情结》一文中载野口生卒年为1899—1936,故不可能为李氏师。
    [5]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6] 关于李骆公赴日的具体时间,现有资料均未提及,笔者采访李骆公的密友、与其先后留学于日本大学艺术系的穆家麒先生,据其回忆是1941年秋天。
    [7] 李东平:《最新日本油画界展望》,载《艺风》第三卷第二期,民国24年(1935年)2月1日。
    [8]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9] 据穆家麒回忆:日本大学艺术学园设有建筑、绘画、雕塑、文艺、舞蹈、电影、戏剧、诗歌等八个系,四十年代在此任教的著名画家有:寺内万治郎(马奈的学生)、藤田嗣治(马蒂斯的学生)、猪熊弦一郎(马蒂斯的学生)、岗田谦三(罗兰珊的学生)、内田岩(莫奈的学生),小矶良平以及教史论的柳亮(留学意大利和法国,绘画师从路奥)等人。
    [10] 李东平:《最新日本油画界展望》,载《艺风》第三卷第二期,1935年2月1日。
    [1] 张仃:《李骆公的艺术》,载《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2] 郎绍君在“李骆公油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见《北方美术》1998年第一期。
    [3] 张仃:《李骆公的艺术》,载《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4] 穆家麒,1917年生,北京人,满族镶白旗,天津美术学院教授,1938年留学日本大学学部艺术专攻科。
    [5] 画册上的题诗是这样的:清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落款是:立民画友携八大此册请题藏记,予书旧诗,八十九岁白石。
    [6] 沈毅、李锟祥:《右派分子如何腐蚀青年》,载《美术》1958年第一期。
    [7] 张绍祖:《天津地名丛刊第二期·津门校史百汇》,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27页。
    [8] 王之江(1917—2004),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原籍黑龙江巴彦县,1936年赴日,八日本大学艺术学园雕塑系,受业于雕塑家本乡新和安滕照。
    [9] 本节部分内容,据李骆公《天津又给我温暖和力量》,见1982年10月3日《天津日报》。
    [10] 将李骆公打成右派罗织的罪名主要有:其一,煽风点火,为先于他被打成右派的王麦秆提供向党进攻的线索,在整风期间,鼓动王麦秆为涉嫌盗窃被开除后自杀的总务处工友李奎顺鸣冤平反;在“鸣放”时期,与王麦秆共同呼吁天津建一所美术馆,称如果市里不采纳建议“就背上作品到街上去游行”。其二,污蔑历次政治运动,对共产党一贯仇恨。对思想改造、肃反、三反运动有意见,赞成“党天下”的言论,要求撤掉党员系助理孙奇峰。其三,反对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提出“艺术为人类服务”,教学中向学生散播“绝对自由地思想”和“颓废的形式主义”,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边倒”有非议。据《河北天津师院教职员深入追击右派分子——狡猾的狐狸李立民被揪了出来》,见1957年9月1日《天津日报》第一版。
    [11] 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档案,只能查到1962年,1960年以前几乎是空白。
    [1] 1961年,《河北美术》最早发表李骆公的毛主席诗词篆刻。
    [2] 李骆公:《天津又给我温暖和力量》,见1982年10月3日《天津日报》第四版。
    [3] 李骆公为郭沫若治名章的边款云:“去岁蒙瘦铁师垂引,承公奖掖、嘉惠后学,艺道遥遥益当奋勉,恭镌此章以志谢忧,并祈郭老教正。李骆公 六三年夏”。见《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
    [4]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5] 王曼恬,女,生卒不详。抗战时期,任延安中学美术教员。解放后,相继担任天津市美协副秘书长、文联副秘书长等职,文革期间,提升为天津市革委副主任、市委副书记,文革结束后,在审查期间自杀身亡.据笔者2005年4月采访前天津市文联秘书长刘怀章先生录音整理。
    [1] 见附录之《黑沙骆洋画展序》。
    [2] 张洁:《检讨上海画坛》,转引自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
    [4] 郎 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第72页。
    [5] 郎绍君:《一个不应被忘记的油画家——李骆公》,载《美术研究》1998年第1期。
    [6] 杨成寅:《倪贻德评传》,见《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7] 张仃:《李骆公的艺术》,载《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8] 刘海粟:《驼踪·序》,星舟书画网。
    [9] 刘海粟:《驼踪·序》,星舟书画网。
    [10] 丁伯奎:《炽热的心》,载《北方美术》1998年第1期。
    [11] 倪贻德:《艺苑交游记》之《关良》,见《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朱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165页。
    [13] 据黄笃维《生命的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一文,见前释。
    [14]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15] 朱伯雄:《艺术教育与西方文化情结》,见《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出版。
    [16] 李东平:《最新日本油画界展望》。载《艺风》第三卷第二期,民国24年(1935年)2月1日。
    [17] 张仃:《李骆公的艺术》,载《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1] 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见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出版。
    [2] 陈独秀:《美术革命》,原载《新青年》6卷1号,见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出版。
    [3] 蔡元培:《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见《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4] 徐悲鸿:《悲鸿自述》:“南海先生雍容阔这,率直敏锐,老杜所谓‘真气惊户’者……而其奖掖后进,实具热肠。余乃执弟子礼居门下……”,转引自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第1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
    [5] 转引自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第127页,江苏美术出版社.
    [6] 转引自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第8页,江苏美术出版社.
    [7] 刘海粟:《驼踪?序》。
    [8] 刘海粟:《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刘海粟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9] 阎丽川、穆家麒:《王麦秆、李立民贩卖的是什么?》,1957年8月10日《天津日报》。
    [10] 刘海粟:《石涛的艺术及其艺术论》,《刘海粟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 王昌龄:《诗格》,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第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
    [12] 陈师曾:《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第6页,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年第一版。
    [13] 粟宪庭:《‘五四美术革命’批判》,见《重要的不是艺术》,51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1] 沈毅、李锟祥:《右派分子如何腐蚀青年》,载《美术》1958年第1期。
    [2] 刘海粟:《石涛的艺术及其艺术论》,见《刘海囊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3] 倪贻德:《野善主义研究》,载《艺术旬刊》第一卷第十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二月一日出版。
    [4] 倪贻德:《艺术的欣赏——在杭州学生公社演讲稿》,载《胜流》合订本卷五292页。
    [5] 马蒂斯:《画家手记》1908年,转引自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洁、宁静、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题材的艺术,对于一切脑力工作者,无论是商 人或作家,它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镇定剂,或者像一把舒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
    [6] 艾中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见《美术》1989年第11期.
    [7] 阎丽川、穆家麒:《王麦秆、李立民贩卖的是什么?》,见1957年8月10日《天津日报》。
    [8] 见附录之《黑沙骆洋画展序》。
    [9] 《决澜社宣言》,载《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五期,1932年10月11日出版。
    [10] 胡金人:《略谈上海洋画界》,载《上海艺术月刊》创刊号,1941年11月出版。
    [11] 丁衍镛:《自述》,载《艺术月刊》1933年1月号。
    [12] 见附录之《黑沙骆洋画展序》
    [13] 倪贻德:《野善主义研究》,载《艺术旬刊》第一卷第十期,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月1日出版。
    [1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第637页。
    [15] 倪贻德:《艺术的欣赏——在杭州学生公社演讲稿》,我《胜流》合订本卷五292页。
    [16] 沈毅、李锟祥:《右派分子如何腐蚀青年》,见《美术》1958年第一期。
    [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5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2] 叶浅子:《从漫画到国画》,载《人民美术》第一卷第一期,1950年2月出版。
    [3] 莫朴:《关于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的生活体验》,我《人民美术》第一卷第二期。
    [4] 据笔者2004年10月29日采访穆家麒先生录音整理。
    [5] 据笔者2004年10月29日,访问穆家麒先生录音整理。
    [6] 艾中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载《美术》1989年11期。
    [7] 水天中:《20世纪中国油画纪年(1949年后)》,世艺网。
    [8] 倪贻德:《战后绘画的新趋势》,见《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9] 倪贻德:《画坛今昔》,见《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10] 丁伯奎:《驼踪》,见星舟书画网。
    [11] 艾中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载《美术》1989年11期。
    [12] 据郎绍君先生在“李骆公油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艺术上他不大喜欢写实的东西,称苏联油画是照相,这也是被打成右派的主要原因之一”。见《北方美术》1998年第一期。
    [13] 沈毅、李锟祥:《右派分子如何腐蚀青年》,见《美术》1958年第一期。
    [14] 王石:《骆公先生中年祭》,《美术观察》2004年12月。
    [15] 朱伯雄:《艺术教育与西方文化情结》,见《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出版。
    [1] 《决澜社宣言》,见《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五期,1932年10月11日出版。
    [2] 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转引自杨小滨《否定的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第13页。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陈师曾:《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天津市古籍书店1992年第一版。
    木伯雄、陈瑞林:《中国西画五十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
    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
    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李超:《上海油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
    刘新:《中国油画百年图史》,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年出版。
    王琦主编:《当代中国美术》,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出版。
    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学林出版社2003年出版。
    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杨小滨:《否定的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
    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3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车万才:《海上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刘晓路:《日本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
    刘晓路:《世界美术中的中国和日本美术》,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二版。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
    约翰·拉塞尔著、陈世怀、常宁生译:《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
    阿纳森著、邹德侬、巴竹师、刘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
    《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
    《刘海粟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郎绍君、水天中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出版。
    卢辅圣主编:《融会中西的探索》,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出版。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
    潘耀昌主编:《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出版。
    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杰克·德·弗拉姆主编、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
    李骆公:《篆书探索心得》,连载于《长江日报》1986年5月27日、6月1日、6月11日、6月17日。
    郭雅希:《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天津油画作品集?序》,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
    穆家麒:《黑沙骆的沉浮》,载《北方美术》1998年第1期。
    丁伯奎:《炽热的心》,载《北方美术》1998年第1期。
    郎绍君:《一个不应被忘记的油画家——李骆公》,载《美术研究》1998年第1期。
    艾中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载《美术》1989年第11期。
    王石:《骆公先生中年祭》,载《美术观察》2004年12月。
    吕云所:《我忆我师》,连载于《今晚报》1995年4—5月间。
    丁伯奎:《驼踪》,星舟书画网。
    黄笃维:《生命的世界,也是艺术的世界》。
    张绍祖:《天津地名丛刊第二期·津门校史百汇》,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福建市志·教育篇》
    《李骆公书法篆刻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丁伯奎:《李骆公年表》,载《北方美术》1998年第1期。
    水天中:《20世纪中国油画纪年(1949年后)》,世艺网。
    《艺术旬刊》1932年—1933年。
    《艺术月刊》1933年。
    《艺风》1933年—1935年。
    《美术杂志》1937年。
    《上海艺术月刊》1941年。
    《人民美术》1950年。
    《美术研究》1957年。
    《美术》1958年。
    《申报》1936年—1940年。
    《天津日报》1957年,198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