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国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年代,是管理科学的一个新发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所面临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文化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我国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构建的总体思想,即:以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人为本、借鉴外来优秀企业文化、并具体运作于企业形象策划。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在总体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企业文化应按照调查分析现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目标、采取措施培育新型企业文化、评价并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等步骤,分期实现。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culture that is emerged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rial theories. The thesis is mainly abort the necessity and meaning of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by discuss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rcumstances that our enterprises are facing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long-time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more, the article has discussed about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for our Socialism.On the basis of study on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through the careful research, I put forward an idea of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foreign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details and men essence. I also practically point out that under the guide of the idea wh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o be constructed, we should follow the steps of setting the target and taking measures to cultivate,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ve achievements of enterprise culture.
引文
中文
    [1]刘光照,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2]王春播,改革与中国企业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第一版
    [3]甘坡、孙黎,企业形象新境界[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4]万里,CI策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能年5月第一版
    [5]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中国[M],改革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6]张守一,知识经济讲座[M],人民出版社,1998
    [7]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M],中国大地出版社
    [8]吴继松,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余易、老木,企业文化新绿[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10]宋太庆,知识革命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11]顾国祥,市场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12]凌耀伦,卢作浮与民生公司[M],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13]陈力,企业文化[M],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14]张效廉、张世贤,市场经济与企业战略[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15]张大中,市场经济与企业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第一版
    [16]安应民,文化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
    [17]俞文刊,管理心理学[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
    [18]李毕万等,怎样塑造成功的企业形象[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
    [19]约翰 科特、詹姆斯赫斯科特著,曾中、李晓涛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
    [20]杰克琳 谢瑞顿、詹姆斯 L 斯特恩著,赖月珍译,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21][美]E.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22]路嵘祥,“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光明日报[J],1998年2月6日
    [23]王君,“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中国经济时报[J],1998年5月5日
    [24]转载美刊文章,“迎接知识经济实施经济管理”,参考消息[J],1998年4月26日
    [25]前村,“知识财富的新源泉”南风窗[J]1998,3
    [26]傅持孜,“由微软感悟美国’新经济’” ,国际展望[J],1997。10
    [27]骆奇,“新加坡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外企业文化[J],1997年第2期;
    [28]易宇清,“小天鹅腾飞的奥秘”,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6期
    [29]侯剑,“当代企业的名牌战略与文化力”,中外企业文化[],1998年第6期
    [30]董仁堂,“西方企业文化的新变化”,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8期
    [31]王兴元,“企业文化实证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8期
    
    
    [32]饶维新,“人才资源——企业首要资产”,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8期
    [33]沈壮海,“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传统道德与企业文化’研讨会记要”,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4期
    [34]姬宇,“文化经营——企业经营的新境界”,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4期
    [35]李耀军,“关于制订企业文化战略”,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4期
    [36]徐凯峰,“企业领导与企业文化建设”,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1期
    [37]宋卫鸣、李锦玲,“建设具有鲜明个性的康佳文化”,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1期
    [38]王裕桂,“为什么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难以运转——赴日本考察企业文化引起的思考”,中外企业文化[J],1998年第1期
    [39]马仲良、张彤,“关于企业文化基本概念的探讨(上、下)”,企业文化[J],1998年第2期和第3期
    [40]张少强,“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J],1998年第5期
    [41]张小平,“中国企业文化的问题与出路”,企业文化[J],1994年第1期
    [42]潘雪怀,“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思想经纬[J],1999年第4期
    [43]施特赖布 埃勒斯,“独一无二的日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J],1994年第2期
    [44]杨先举,“老子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J],1994年第5期
    [45]曹永平,“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思考”,企业文化[J],1994年第2期
    [46]高新才,“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启示,企业文化[J],1993年第6期
    [47]陈小平,“企业文化系列讲座”,企业文化[J],1995年第1-5期
    [48]张德,“儒家文化传统与东亚经济崛起”,企业文化[J],1995年第4期
    [49]刘诚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之魂”,企业文化[J],1995年第6期
    [50]齐建国,“关于知识经济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1998年第九期
    [51]关忠良,杨锡忠,“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1998年第九期
    [52]吴季松,论“知识经济”,光明日报[J],1998年2月27日
    外文
    [1]Aghion, Philippe and Jean Tirole, "O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November 1994):1185-1209
    [2]Arrow, Kenneth J.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and social Knowledg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May 1994):1-9
    [3]Arrow, K. (1962),"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Do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XXIX, No. 80.
    [4]Bureau of Industry Economics (1991), "Network:A Third Form of Oganization ", Discussion Paper No, 14, Bureau of Industry Economics, 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Canberra
    [5]Snow, C., R. Miles. and H. Coleman (1992),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Special Issiue, pp. 35-42.
    [6]Steedman, H. (1993)," "The Economics of Youth Training in Germany", Economic Journal, Vol. 103, No. 420, PP. 1279-1291
    [7]Hagedoorn, J.(1990), "Organizational Modes of Inter-firm Cooper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Technovatioan,Vol. 10, No.1, pp. 17-3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