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寻找与守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文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的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深层问题及解决之道。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旧城的历史定位和价值,以及国外在名城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出发,回顾了旧城在世纪初面临的保护与发展冲突的状况。
     第二部分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论述了北京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的实践历程,系统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八大规划的推进,政府的保护观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危改向保护逐步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专家与公众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十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一个重点、三个层次、两个扩展”的三重保护体系。
     第三部分是对规划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本着“取自实践,用于实践”的原则,提出了名城保护战略思路与实施框架,并形成了理论体系。
     本文以创新的选题、独特的视角,试图破解旧城保护的难题,填补名城保护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中的空白,为今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文化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The old city of Beijing, which is calle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ical cities. Within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city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reservation on Beijing historical city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ew century. It reflects objectively how the government、the experts and the public act on the reservation by using some sorts of analysis, induction and interview. And the paper is trying to find how to solve the inevitable problems on the reservation of old city.
     There are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reviews the conflicts on 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fa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and discusses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of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practices on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reservation plan of Beijing historical city. It also analyzes systematically the problems we faced and the progresses we mad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ight plans, the concept of the government changed a lot, they turn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reservation little by little. Experts and the public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dure. Through ten years exploration, a triple reservation system was now founded, that includes "one emphasis, three levels and two extensions".
     The third part comes to a conclus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rvation pla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rom the practice to the practice". The writer also offered his own concepts and theories on the reservation of the old city.
     The paper is trying to find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n old city reservation by a special view. It offers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rvation job and makes Beijing a cultural city.
引文
1摘录中央美院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博士班开班仪式暨“发展中的城市文化形象”高层专家研讨会中的专家发记,2005-12
    1“梁林故居被拆文物部门调查”.新京报,2012-01-27
    2“梁林故居被拆文物部门调查”.新京报,2012-01-27
    3“梁林故居曾被鉴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新京报,2012-02-01
    4“梁林故居曾被鉴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新京报,2012-02-01
    1北京鲁迅故居将被拆迁官方称非文物保护院落遭.新京报,2012-03
    2北京砖塔胡同鲁迅故居将暂不拆迁.新京报,2012-03
    3北京鲁迅故居将被拆迁官方称非文物保护院落遭.新京报,2012-03
    1北京砖塔胡同鲁迅故居将暂不拆迁’.新京报,2012-03
    2张庭伟.在清华大学讲座笔记,2003
    3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想——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年纪事1949-2009》上2009.682-683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
    3百度百科
    1段炳仁.《北京胡同志》上.北京出版社.2007,前图集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文本及说明》,2006.16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城市规划1949-2005》,2005.30
    1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112
    2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建工出版社,2007.385
    3图片来自网络
    1 Veronica Biermann. 《Architectural Theory: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Taschen.711,2003
    2 Veronica Biermann. 《Architectural Theory: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Taschen.711,2003
    3百度百科
    4笔者摄于柏林新国家美术馆,2009
    1《巨人奥斯曼》作者乔治.瓦朗司
    2笔者摄于2009年,柏林.
    3笔者摄于2003年,巴黎.
    4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2000
    1 Lefigaro,2000
    2来自笔者巴黎工作资料,2002.
    3 David Harvey.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Blackwell,1990
    1图片来自网络.密特朗时代的大卢浮宫工程、德方斯大拱门、奥赛博物馆等十大总统工程为巴黎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
    2图片来自网络.
    3都市世界.“巴黎新地标:信号塔”,2009
    1笔者摄于巴黎,2002
    2左图:笔者摄于巴黎,2002.右图:来自于网络。
    3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2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3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梁思成.陈占祥等.《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3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4吴良镛.《北京旧城保护研究(上篇)》.北京规划建设,2005.20-28
    1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2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3张钦楠.《阅读城市READING CITY》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2004
    4《北京市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辨》.吴良镛.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69
    1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2008
    2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1图片来源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及笔者工作资料收集
    2笔者摄于北京
    3笔者摄于北京
    1图片来源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邱阳.胡同面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2图片来自网络
    3图片来自网络
    4来自百度百科
    1 [美]迈克尔·坎内尔著,倪卫红译,《贝聿铭传.现代主义大师》.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7
    2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3图片制作:甄一男
    1范耀邦.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的划定.《岁月回响》.550
    1范耀邦.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的划定.《岁月回响》.550
    2笔者摄于1999
    3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4范耀邦.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的划定.《岁月回响》550
    1巫昂.“华新民:尖锐的胡同保卫者”.《三联生活周刊》,2002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2图片制作:甄一男
    1朱嘉广.傅之京图.
    2吴良镛.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城市细胞的有机更新与新四合院的探索.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3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温宗勇.关于北京旧城区大规模危改与古都风貌保护的思考.北京规划建设,1998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2温宗勇.“关于北京旧城区大规模危改与古都风貌保护的思考”,1998
    3仇保兴.《在城市建设中容易发生的八种错误倾向》.载《中国建设报》,2005
    4笔者摄于2012
    5笔者摄于2012
    1笔者摄于2012
    2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仇保兴.《在城市建设中容易发生的八种错误倾向》.载《中国建设报》,2005
    3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2006.90
    4仇保兴.《在城市建设中容易发生的八种错误倾向》.载《中国建设报》,2005
    5吴良镛.北京宣言,1999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2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旧城改造政府请百姓支招”.《北京青年报》,2000
    1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尔市政开发研究院.《北京、首尔、东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6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2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摘录于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皇城保护规划.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皇城保护规划.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1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3摄于2012年
    4南方周末.“拆派”王世仁:北京的旧房子还拆得不够,2007-07
    1图片来自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图片来自百度地图
    1王轶庶.南方周末记者
    1笔者摄于2003年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3新华网.“北京前门危改明年启动南中轴路改造方案即将投标”,2002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想一一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年纪事1949-2009》上,2009.593
    1吴良镛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报告.清华大学,2003.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8
    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8
    1王军.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王军.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城市规划.2001年25卷第6期.
    1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2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3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部.建筑城市问题的摘要(摘自苏联专家团关于改善北京市市政的建议).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资料(第一卷城市规划),1995-11.第二版
    4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部.苏联市政专家组组长阿布拉莫夫在会上的讲词(摘要).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资料(第一卷城市规划),1995-11.第二版
    1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2高亦兰,王蒙徽.“有关市政建设局及各区委对北京市总体规划草图甲乙方案的意见”,1953
    3梁思成、陈占祥.《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空间战略研究》,2003
    1梁思成、陈占祥《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梁思成、陈占祥.《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1梁思成、陈占祥.《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梁思成、陈占祥.《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上——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上——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上——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4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上——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上——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上——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1来源于网络(http://image.baidu.com)
    2《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城市规划》2001年第3期.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工作组
    3王鹰翅.《概念规划刍议》.《规划师》,2005年第2期““中国城市规划从功能主义、现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经历了工程性规划、控制性规划和概念规划几个代表性的阶段,但似乎都是在跟随、学习和运用国外的经验.且都以“中国特色”为由。概念规划的应时而生既体现了地方政府和规划师的创新魄力,又体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其不受法定规划要求的约束,地方政府可以运筹帷幄,规划师可以大胆设想,评论家可以高瞻远瞩,实在是大受政府和规划师欢迎的“中庸之道”。”
    1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1丁栋红、马淑俊.“影子价格与影子地价法”.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1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规院报告,2003
    2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规院报告,2003
    3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清华大学报告,2003
    4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规院报告,2003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
    1图片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1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
    1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2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http://www.bjdcyj.gov.cn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05年.
    2笔者摄于2005
    1笔者拍摄于2005
    2笔者拍摄于2005
    3笔者拍摄于2012
    4笔者拍摄于2012
    5笔者拍摄于2012
    1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2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1施卫良拍摄于2005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年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1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1
    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05-1
    4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5
    1图片来自网络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5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5
    2赵晔.“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关键对策思考”.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6期.57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5
    2李东泉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居民满意度调查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1]年06期
    1[美]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3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4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5[英]彼得.霍尔美.《明日之城—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温宗勇.适应与改变:控规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5期.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3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于笔者工作笔记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2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3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2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3笔者摄于2012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2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3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4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5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6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2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3北京年鉴(2007).562
    4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5笔者摄于平安大街,2012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2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3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4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2006.85
    2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2006.85
    1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2摘自笔者工作资料
    1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2来自笔者工作资料
    3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
    1 CHEN Pinxiang, DONG Ming, ZHANG Junhui. R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HISTORY TRANSFORMATION OF HUTONG IN BEIJING IMPERIAL CITY BASED ON GIS TECHNIQUE. ISPRS 2008. Vol. XXXVII. Part B5.1017-1022.
    2图片来自新浪网
    1来自瞭望周刊
    2摘自于笔者工作资料
    3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1笔者摄于2012
    2笔者摄于2012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5
    2纽约苏荷区的启示
    1笔者摄于纽约,2006
    2笔者摄于纽约,2006
    3笔者摄于法国,2003
    4笔者摄于德国,2009
    1笔者摄于英国,2009
    2笔者摄于英国,2009
    1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77-78
    1图片来自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2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岳京宪摄
    3不该忘却的城市记忆(上)——《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全记录.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5期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钢改造规划,2007
    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01片区分册-旧城》,2006-12
    2笔者拍摄于北京,2008
    3笔者拍摄于德国,2008
    4笔者拍摄于法国,2006
    1.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1985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1992
    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9
    4.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5.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3
    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规划学会,《长安街过去·现在·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8.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东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系列丛书》,北京出版社,2004
    9.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文本》,2005
    10.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城市规划图志1949-2005》,2005
    11.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旧城胡同现状与历史变迁调查研究》,2005
    1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
    1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岁月回响——首都城市规划事业60周年纪事》,2009
    14.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房地产年鉴2010》,北京计量出版社,2010
    15.戴吾三编著,《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16.任继愈译著,《老子新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7.王蒙,《老子的帮助》华夏出版社,2009
    1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19.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0.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1
    21.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2.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996
    2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997
    24.宁越敏、张务栋、钱今昔,《中国城市发展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5.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6.张驭寰,《中国城池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27.梁思成、陈占祥,《梁陈方案与北京》,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8.陈占祥等,《建筑师不是描图机器》,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9.林洙,《梁思成、林徽因和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0.张红萍,《林徽因画传——一个纯美主义者的激情》,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5
    31.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2.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3.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34.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35.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6.潘公凯,《限制与拓展——关于现代中国画的思考》,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7.王军,《城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8.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9.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0.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1.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3.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4.李雄飞,《城市规划与古建筑保护》,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5.洪雨一,《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6.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47.张祥平,《人的文化指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8.马德邻、吾淳、汪晓鲁,《宗教,一种文化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9.中国科学院《自然辨证法通讯》杂志社编,《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陕西省新华书店,1983
    50.李述一、李小兵,《文化的冲突与抉择》,人民出版社,1987
    51.赵伯英、张筱强、周熙明主编,《文化历史三十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52.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视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3.北京卷编辑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
    54.王岗,《北京建置沿革史》,人民出版社,2008
    55.余钊,《北京旧事》,学苑出版社,2000
    56.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4
    57.金元浦主编,《北京:走向世界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8.周俭、张恺编著,《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9.钟纪刚编著,《巴黎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0.邵甬,《法国城市·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61.刘建,《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巴黎的区域实践对北京的启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3.张松、王骏,《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关于城市遗产保护的探索与思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64.王国平,《城市论(上、中、下册)——以杭州为例》,人民出版社,2009
    65.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6.王建国等著,《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7.朱文一、刘伯英:《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8.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
    6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2009》,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2006、2007、2008、2009
    70.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1.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72.中国市长协会主办:《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8)》,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73.严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74.金鑫,《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5.王志刚工作室著,《城市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76.本书编写组编,《改革开放三十年——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1978-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7.人民论坛主编,《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78.郭振玺,《提问2010——中国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红旗出版社,2010
    79.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80.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81.冯现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2.张萍,《城市规划法的价值取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3.褚大建,《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84.褚大建,《建设绿色都市:上海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85.王郁,《城市管理创新:世界城市东京的发展战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86.郭湘闽,《走向多元平衡——制度视角下我国旧城更新传统规划机制的变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7.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8.严薇,《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9.熊国平,《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0.万勇,《旧城的和谐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1.陈立旭:《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2.李芸:《都市计划与都市发展——中外都市计划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3.陈志华,《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4.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95.朱良志、叶朗,《中国文化读本》,外研社,2008王轶主编,《物权法解读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7
    96.邱阳,《胡同面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7.梁雪,《三城记: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美国城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98.张钦楠,《阅读城市READING CITY》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2004
    99.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城市研究室编译,《国外城市科学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100.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01.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坛资料汇编(上册)、(下册)》,2011
    102.美国纽约公共管理研究所、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日本东京市政研究所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中国城市规划,美日城市规划专家论文集》
    103.温宗勇,“关于北京旧城区大规模危改与古都风貌保护的思考”,《北京市规划建设》,1998
    104.温宗勇,“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之管见”,《北京市规划建设》,2002
    105.温宗勇等,“话说胡同保护”,《北京市规划建设》,2005
    106.温宗勇,“适应与改变:控规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而发展”,《北京市规划建设》,2007
    107.温宗勇,“控规变更深层原因及对策”,《北京市规划建设》,2007
    108.温宗勇,“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浅析”,《北京市规划建设》,2007
    109.温宗勇,“政府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指标有关问题探讨”,《北京市规划建设》2007
    110.温宗勇,“一种新的城市革命?——北京节约型城市的构建”,《北京市规划建设》,2008
    111.温宗勇,“龙与象:“中印城市发展探微”,《北京市规划建设》,2009
    112.温宗勇,“保护发展和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回顾与展望”,《北京市规划建设》,2009
    113.温宗勇,“北京焦化厂:为环保而建,为环保而停”,《北京市规划建设》,2009
    114.温宗勇,“展现古都风貌建设人文北京”,《前线》,2010
    115.[德]卡尔·马克斯原著,曾令先、卞彬、金永编译,《资本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116.[英]亚当·斯密著,陈星译,《国富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7.[法]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8.[美]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19.[加[雅各布斯(Jacobs, J.)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译林出版社,2005
    120.[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1.[美]约翰·M·利维著,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
    123.[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124.[挪威]诺伯舒兹著,施值明译,《场所精神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迈向建筑现象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125.[法]克里斯多夫·普罗夏松著,王殿忠译,《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26.[丹麦]扬·盖尔著,欧阳文、徐哲文译,《人性化的城市》,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0
    127.[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28.[英]布莱恩·劳森著,杨青娟等译,《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9.[美]亚历山大·加文著,黄艳等译,《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0.[美]马克·吉罗德著,郑忻、周琦译,《城市与人——一部社会与建筑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1.[英]尼格尔·泰勒著,李白玉、陈贞译,《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2.[美]詹姆斯·E·万斯著,凌霓、潘荣译,《延伸的城市——西方文明中的城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33.[英]迈克·詹克斯、伊利莎白·伯顿、凯蒂·威廉姆斯编著,周玉鹏、龙洋、楚先锋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4.[美]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等译,《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5.[美]迈克尔·索斯沃斯、伊万·本·约瑟夫著,李凌红译,《街道与城镇的形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6.[美]肯尼斯·科尔森著,游宏滔等译,《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荒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7.[美]国际城市(县)管理协会、美国规划协会著,张永刚等译, 《地方政府规划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8.[英]克利夫·芒福汀著,陈贞、高文艳译,《绿色尺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9.[英]大卫·卢德林、尼古拉斯·福克著,王健、单燕华译,《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0.[美]理查德·瑞杰斯特著,沈青基、沈贻译,《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1.[美]斯皮罗·科斯托夫著,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2.[美]斯皮罗·科斯托夫著,邓东译,《城市的组合——历史进程中的城市形态的元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3.[英]彼得·霍尔著,童明译,《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44.[美]菲利普·巴格比,《文化:历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45.[美]大卫·哈维著,黄煜文译,《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46.[英]爱德华·卢斯著,张淑芳译,《不顾诸神——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中信出版社,2007
    147.[印度]杰伦·兰密施著,蔡枫、董方峰译,《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148.[英]J·M·汤姆逊著,倪文彦、陶吴馨译,《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149.[美]汤姆沃尔伏(Tom Wolfe)著,关肇邺译,《从包豪斯到现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150.[美]费慰梅著,曲莹璞、关超等译,《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151.[美]迈克尔·坎内尔著,倪卫红译,《贝聿铭传·现代主义大师》,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
    152.[古罗马]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153.[美]艾琳(Ellin, N.)著,张冠增译,《后现代城市主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54.[美]罗伯特·瑟夫洛著,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译,《公交都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55.[美]托马斯·佛利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56.[美]托马斯·佛利德曼著,王玮沁等译,《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57.[美]法里德·扎卡利亚著,赵广成、林民旺译,《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中信出版社,2009
    158.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译,《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时事出版社,2009
    159. Spiro Kostof, The City Shaped: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 Thames & Hudson Ltd., London,1991
    160. Spiro Kostof, 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al of Urban Through History, Thames & Hudson Ltd., London,1992
    161. Kevin Lynch, What Time Is This Place?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1972
    162. Kevin Lynch, Managing the Sense of a Regio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England,1980
    163. Lloyd Rodwin and Bishwapriya Sanyal, The Profession Of City Planning-Changes, Images and Challenges:1950-2000,2000
    164. Stephen V Ward, Planning the Twentieth-Century City, the advanced capitalist world, John Wiley & Sons, LTD,2002
    165. Simon Eisner, Arthur Gallion, Stanley Eisner, The Urban Pattern, six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1993
    166. Richard T. LeGates and Frederic Stout,The City Reader, second edition,Routledge,1996
    167. Writings and Projects of Kevin Lynch, Edited by Tridib Banerrjee and Michael Southworth,City Sense And City Desig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1996
    168.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The Monacelli Press,1994
    169. Alex Marshall, How Cities work-suburbs, sprawl, and the roads not take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2001
    170. Jay M. Stein, Classic Readings In Urban Planning, McGRAW-HILL,INC.1995
    171. Le Corbusier, The city of tomorrow and its planning, Dover Publications, Inc. New York,1987
    172. Kenneth Frampton, Le Corbusier, Thames & Hudson world of art,2001
    173. Jane 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Vintage Books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1961
    174. Theo Crosby, Architecture:City sense,Studio Vista London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New York Cincinnati,1965
    175. Witold Rybczynski, City life, Published by Simon & Schuster,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