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业秘密反向工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商业秘密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的手段,商业秘密反向工程由来已久,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数国家也已经承认了其合法性。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很不完善,因此,在理论上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商业秘密反向工程的性质、合理性、构成要件、在侵权诉讼中的应用以及我国相关立法的缺陷与不足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全文共分7章,主体部分是第2-6章。
     第2章:对商业秘密反向工程的概念、优势、法律属性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商业秘密反向工程具有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第3章:分析合法的商业秘密反向工程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包括对象产品从公开渠道合法取得、取得对象产品的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不负有保密义务、未接触商业秘密的内容;第4章:对禁止反向工程的合同条款的效力进行分析,并得出应该否定其效力的结论;第5章:介绍了商业秘密反向工程在侵权诉讼中的3种作用,即作为侵权抗辩事由、证明商业秘密不存在、影响禁令时间和赔偿数额;第6章:对我国商业秘密反向工程的立法做出评价,并给出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建议。
Reverse engineering of trade secrets is to get technical information from products that come from open channels by technological means,such as disassembly, mapping, analysis. As one of mea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verse engineering of trade secrets has been so for quite some time,and is widely used in practice. Most countries has recognized its legitimacy.But,ou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So, in-depth study in theo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text discussess reverse engineering of trade secrets in detail, including its legal attribute, rationality,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pplication in infringement action and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of ou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text is divided into 7 chapters,of 2 to 6 is the main part.
     Chapter 2:to analyze its conception, advantage, legal attribute and its rationality,and conclude that reverse engineering of trade secrets could promot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push forwar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hapter 3:to analyze its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including object products coming from open channels,getting ownership or disposition of the object products,no duty of secrecy,no contact trade secrets. Chapter 4:to analyze terms of the contract which prohibit reverse engineering,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s should be negative. Chapter 5:to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in infringement action, including infringement defenses, proving that there is no trade secret, and affecting the time of the ban and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Chapter 6:to evaluate our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provide several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引文
1李建伟:《加入WTO与企业模仿创新策略》,《乡镇企业研究》2005年第2期,第16页。
    2朱明等:《反向工程战略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第7页。
    3马少林、徐萍:《技术创新的可逆性与逆向工程基本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1期,第83页。
    7王雪利、合金生:《论反向工程的技术获取和后发优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第43-44页。
    5王雪利、合金生:《论反向工程的技术获取和后发优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第44-45页。
    6李建伟:《加入wTO与企业模仿创新策略》,《乡镇企业研究》2005年第2期,第16页。
    7谢铭洋、古清华、丁中原、张凯娜:《营业秘密法解读》,月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5页。
    8彼得·德霍斯著,周林译:《知识财产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5-43页。
    9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10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377页。
    11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金海军翻译:《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1页。
    12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金海军翻译:《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0页。
    13胡开忠:《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实施条件》,《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第74页。
    14陈敏:《反向工程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16-17页。
    15吴汉东、胡开忠、董炳和、张今:《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7页。
    16 Releasomers, inc V. Goodyear Tire&Rubber,Corp,1986 Ohio App. LEXIS 9694
    17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18胡开忠:《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实施条件》,《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第74-75页。
    19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20张耕:《商业秘密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165页。
    21张耕:《商业秘密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22郭杰:《商业秘密法中反向工程效力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第8页。
    wright Chemical corp. v.Johnson,563 F.Supp.501
    24 ILG Industries, inc. v. Robert.P. Scott,49111.2d 88
    25 Valco Cincinnati, Inc.V.N&D Machining Service, Inc.,24 Ohio St.3d 41
    26杜开林:《“反向工程禁止条款”的效力与商业秘密保护》,《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年第5期,第42页。
    27丁启明:《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特点》,《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5期,第63-64页。
    28丁启明:《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特点》,《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5期,第664页。
    29胡开忠:《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实施条件》,《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第77页。
    Bonito Boats, Inc.v.Thunde Craft Boats, Inc,489 U.S.141
    Chicago Lock Corp.v.Fanberg,676 F.2d 400
    32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金海军翻译:《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69页。
    33 Pamela Masueleson. Suzanne Scotchmer:《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Reverse Engineering》, Yale Law Journal, May,2002。
    34吴汉东、胡开忠、董炳和、张今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85页。
    35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36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37 Televatio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e.v.Saindon,169111. App.3d 8
    38张耕:《商业秘密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Benjamin F. Tabor V. William M. Hoffman,118 N.Y.30
    40(2000)粤法知终字第9号。
    41(2001)浙经二终字第102号。
    42(2002)豫法民三终字第86号。
    43(2003)沪高民三(知)终字第2号。
    44(2009)镇民三初字第70号。
    45(2009)常知民初字第15号。
    46郭杰:《商业秘密法中反向工程效力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40页。
    47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
    48 Zotos International, Inc.v.Young,830 F.2d 350
    49 Technicon data Systems Corp.V.Curtis 1000, Inc,224 U.S.P.Q. (BNA) 286
    50 Amoco Production Company V.Laird,622 N.E.2d 912
    51张景朝、何茂斌:《泛马公司商业秘密侵权案引发的五点思考》,《工商行政与管理》2007年第11期,第38页。
    52 Pamela Masueleson、Suzanne Scotchmer:《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Reverse Engineering》, Yale Law Journal, May,2002。
    [1]吴汉东、胡开忠、董炳和、张今:《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3]肖志远:《知识产权权利属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齐爱民:《知识产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7]张耕:《商业秘密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戴永盛:《商业秘密法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何悦:《科技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12]谢铭洋、古清华、丁中原、张凯娜:《营业秘密法解读》,月旦出版社1996年版。
    [13]张瑞星、周天、程法彰:《科技与法律》,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
    [14]杨文瑞:《保密协议与竞业禁止》,元照出版社2007年版。
    [15]谢铭洋:《智慧财产权法》,元照出版社2008年版。
    [16]彼得·德霍斯著,周林译:《知识财产法哲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7]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金海军翻译:《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罗伯特·P·墨杰斯等著,齐筠等译:《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胡开忠:《反向工程的合法性及实施条件》,《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2]单海玲:《中美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比较研究》,《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
    [3]杜开林:《反向工程禁止条款的效力与商业秘密保护》,《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年第5期。
    [4]杨婵:《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的合法性问题》,《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5]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商业秘密知识产权案件若干问题研究》,《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10年底6期。
    [6]徐瑄:《专利权垄断性的法哲学分析》,《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7]刘春田,郑璇玉:《商业秘密的法理分析》,《法学家》2004年第3期。
    [8]欧阳爱辉:《英国软件反向工程适用立法探讨》,《世界知识产权》2007年第3期。
    [9]王雪利、和金生、张翔:《反向工程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机制构建初探》,《现代财经》2006年第6期。
    [10]丁启明:《论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特点》,《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第29卷第5期。
    [11]王雪利、合金生:《论反向工程的技术获取和后发优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12]马少林、徐萍:《技术创新的可逆性与逆向工程基本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1期。
    [13]朱明等:《反向工程战略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
    [14]李建伟:《加入WTO与企业模仿创新策略》,《乡镇企业研究》2005年第2期。
    [15]陈敏:《反向工程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6]郭杰:《商业秘密法中反向工程效力研究》,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17]Pamela Masueleson、Suzanne Scotchmer:《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Reverse Engineering》, Yale Law Journal, May,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