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二战结束前东北亚国际条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将近代以来至二战结束前资本主义列强在东北亚地区签订的重要国际条约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在官督商办模式下具有官方背景的企业所签订的各种合同和章程等。本文将这些名目繁多的条约分为边界、同盟、铁路、资源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以期寻找扑朔迷离的东北亚地区乱象丛生的历史根源,从而揭示近代殖民主义对地区格局演变和发展的影响,力图为分析和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提供一点借鉴和帮助。
     其中,边界条约主要涉及相关国家在领土划分及边界勘定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提供了日、俄对中、朝两国进行土地掠夺的实证;同盟条约见证了日、俄、英、德等国在东北亚地区攫取利益过程中的狼狈为奸;铁路条约是英、俄、日、美等国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考虑,大肆规划和建造铁路的记录,从而使铁路成为实现其殖民统治的工具;资源条约是日、俄等国强盗行为的“遮羞布”,真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对东北亚地区资源进行疯狂掠夺的过程。
     上述条约的签订,一方面让日、俄、英、德等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倾销、掠夺和侵略具有了法理依据,为这些国家的霸权行径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条约成为实现其殖民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这些条约不仅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有些影响深远,甚至成为当今东北亚地区问题的历史原因。
With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global colonial expansion isrampant, northeast Asi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eostrategic position between Asiaand Europe, it cause the capitalist powers covet. The colonial plunder of powers innortheast Asia area gradually decline until before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colonial invasion almos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northeast Asia area.
     In this paper, treatie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treaty allies, boundary, railway,resources four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capitalist powers in northeast Asia practiceways, means and consequences of colonial rule, balancing the differences andrelevance of treaty properties.
     The border treaties in Northeast Asia, involves the boundaries and boundarydemarcation two aspects.In terms of boundaries, Russia invaded to China as the maincontent. Russia forced China to sign the unequal treaties with it, then Russia occupy alarge amount of boundary land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where original Belongs toChina. After the Russia--Japan war, Japan started to compete with Russia for theSakhalin island and the four northern islands, there were occupied by the Soviet unionafter world war ii. It caused the unresolved problem about Japan-Russian four northernislands. Due to China's defeat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in1895, the Liaodongpeninsula, the islands of Taiwan and the Penghu islands were ceded to Japan in the“Ma Guan treaty”, territorial dispute happened. Liaodong peninsula paid forredemption by China, in Russia, France and Germany interference. The author thinksTaiwan, Penghu islands are not delimited in Northeast Asia, therefore the discussionhave not made. Because the Russian move landmarks along the way to expand theoccupation of Chinese territory, then multiple treaties about border were signed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he main reason what many times the demarcation borderbetween China and the Korea are crossing and plough by Korean and inconsistenciesabout border by two sides. After Korea became the Japan's “protectorate” in1905, theborder problem transferred to Japan from Korea. The treaties about it determined theborder. Border treaties embody in the destruction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erritorialsovereignty by Russia and Japan. From perspective that the length and the stability ofthe alliance, the former more than the latter.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uggests that,affaires in northeast Asia affairs more and more reflects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global competition.
     The alliance treaties in Northeast Asia include two parts.The one part is alliancethat Japan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other is strategic alliance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and the Outer Mongolia after it independence.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Japanalliance with foreign is these alliances directly benefits to Japan. Regardless of theallianc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untries is still fighting, are service forJapan's colonial inte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Korea. Relative to alliance with Japan,Mongolia and ally of the Soviet Union does not have such selectivity. Either in theOuter Mongolia independence or in the alliance, it implemented under the mastermindof the Soviet Union. Soviet look Outer Mongolia as it military, political buffer zone,and service for its hegemony in northeast Asia, while ignoring the Outer Mongoliaoriginating countries China and Mongolia sovereignty and the will.
     The railway treaties in Northeast Asia embodies competition among the Russia,Japa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for railway power. Britain is theearliest building railways in the world, Russia to build the trans-Siberian railwayacross Eurasia,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built railway from east to west of its country,Japan is conceived network plan through northeast Asia railway. Russia not only forceChina to agree to build the Siberian railway across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lso robland and resources along the railway in the name of the railway lands. In addition,Russia in outer Mongolia also built the railroads. Japan not only get its way in northKorea, also took over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Middle East railway after1905.Moreover,Japan established the Man Tie, strongly built An-Feng and Ji-Changrailways, the railways in northeast of China links up with Korea, for Japan's network planning, provided a condition for the Japanese colonial rob. America wants toimplement the expansion of forces to the Northeast Asia, on grounds of northeastChina's railroad for sharing "benefits" of the northeast Asia. It express the Americancoveted interests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failure of the American railway plan showsthe Japan and Russi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protect their vested interests in northeastAsia region. After the September18th incident, Japan held in northeast of China,northeast railway all fall into Japanese hands.
     The resources treaties in Northeast Asia embodies to destructive to plunderresourc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Korea by the colonial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Japanand Russia. Japan is a country with a lack of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expansemodern armament continuously, so the demand for resources is the most prominent.The category of resources is numerous, most ar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uch as coal,iron, gold, oil etc. Colonial countries such as Japanese and Russian exploit theseresources devastatingly. For example Russian develop the gold mine in northeastChina by original private across the border into "legal" to develop a large number ofmining after signing treaties. Russia Exploit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Korea andnortheast of China's in the same way.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resources treaties inNortheast Asia is that to plunder resources defined by geography, rather than to asingle resource to restrict the types, such as the Russian develop gold mining in Korea,it also have all the rights of mineral resources can be achieved at the time of. Thatreflects the nature of its as colonial and to plunder the extent of the local resources. Onthe whole, the colonial countries focus on competition for coal, petroleum and otherresources about military and strategic power.
     To sum up, these treaties in northeast Asia is positive proof of modern capitalismpowers expansio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litical hegemony, it has lost its moraltaboos and fair baseline,it completely turned out that the treaties to be the tool of thecolonialism.
引文
①郭素美:《关于“东北亚”一词的最早出现》,黑河学刊,1995年第2期,第119页。
    ①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页。
    ②候中军:《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标准与数量考析》,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第305页。
    ①John.K Fairbank and S.Y.Teng,“on The Ch’ing Tributary System”,Vol.6,Harvard journal ofAsiatic studies,vol.6,No2,June1941。按经济关系称为朝贡,按国际关系称为封藩,也称封贡,本文统称其为朝贡体系。
    ①李金荣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92页。
    ①叶潜昭:《当代日本条约析论》,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第97页。
    ②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98—199页。
    ①曾庆敏主编:《精编法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1119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4页。
    ②孙喆:《从两幅地图看18世纪初期清人对黑龙江流域的认识》,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6期,第58页。
    ③转引自宿丰林:《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概述》(上),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3期第53页。
    ④闻一多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1930年北平文化学社印行的《中国国耻地理》一书中认为,尼布楚条约为不平等条约(第154页有:额尔古纳河以西以及乌得河流域康熙二十八年70方里系尼布楚条约所失地。) http://baike.baidu.com/view/38385.htm刘远图在《早期中俄东段边界》一书中也指出,中俄双方在签约时各有让步,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中国让出的是本属于自己的领土,俄方让出的是强占他人的领土。
    ①夏笠:《第二次鸦片战争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第338页。
    ②步平等编:《东北亚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4页。
    ①程发轫:《中俄国界图考》,台湾“蒙藏委员会”,1969年。
    ②奕山奏已与木哩斐岳福订立爱珲条约折,《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三卷,中华书局,1979年,第914页。
    ③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237-240页。
    ①中华民国外交部条约司:《中外约章汇编》,第7部中俄部分,1927年,第112、115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85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149—154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85页。
    ③俄国总参谋部编:《亚洲地理、地形和统计资料汇编》,1888年,第31卷,第183一186页。
    ①李毓澍:《东北中俄国界北段研究》,台湾“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1976年。
    ①李毓澍:《东北中俄国界北段研究》,台湾“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1976年。
    ①梁西主编:《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69页。
    ①程发轫:《中俄国界图考》,台湾“蒙藏委员会”,1969年。
    ①[日]重光葵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编译:《重光葵外交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82年,第152页。
    ②中俄东段条约关系图,引自沈阳军区情报部《外军资料手册》(苏联部分)第7页。作者认为,图中未加黑的四个条约应属中俄中段划界条约,放在这里并不合适。
    ①“九白之贡”指八匹白马和一头白骆驼。转引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史研究小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29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6年,第6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6年,第7页。
    ②阿巴该图是另一音译。
    ③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1页。
    ④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6年,第22页。认为签订时间为11月8日。
    ⑤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6年,第14-21页。认为签订时间为1727年。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8—51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8-9页。
    ①李毓澍:《东北中俄国界北段研究》,“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1976年。
    ②李毓澍:《东北中俄国界北段研究》,“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1976年。
    ①张岩:《近代中、日、朝“被迫开国条约”之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第244—246页。
    ②神奈川为现在横滨市的一部分,该约英文正文原件(详见本文附录部分)见于美国国家档案馆,http://www.archives.gov/exhibits/featured_documents/treaty_of_kanagawa/treaty_images.htm
    ③日本学者加藤佑三认为当时世界上存在四种不同体制的国家:1、资本主义宗主国;2、殖民地国家;3、战败条约国(如中国);4、交涉条约国(如日本)。加藤佑三:《东亚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①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引自《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478页。
    ②汤重南:《日本帝国的兴亡》(上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35—36页。
    ①褚德新、梁德主编:《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90页。
    ②《日本外交文书》第1卷第3册,通商条约关系,外务省编纂,1954年。
    ①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及其评判标准的探讨》,历史研究,2009年第1期,第71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324页。
    ②鲁子石:《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录——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95—98页。
    ③张景全:《国际体系与日本对外结盟》,日本学刊,2005年第3期,第85页。
    ④安善花:《中朝日近代世界秩序观的形成与外交取向比较研究》,日本学论坛,2006年第1期。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615页。
    ①周颂伦:《近代日本的“满蒙危机”意识——由所谓近代国家体系论楔入》,南开日本研究,2010年,第
    76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636—638页。
    ①梁西主编:《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66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338—342页。
    ③乔传珏口述、大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连解放初期共产党人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情况的概述》,大连文史资料第六辑,1988年,第56页。
    ①张岩:《论苏联“红军票”在二战后中国东北时局中的作用》,兰台世界,2010年第17期第38页。
    ②《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407页。
    ③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911/c14549-18971056.html国纪平:《中国钓鱼岛岂容他人肆意“买卖”》,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年9月11日。
    ①[日]井上清:《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三联书店,1973年。
    ②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1016/c1002-19271633.html《纷争皆因日本“窃”岛而起》,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6日。
    ③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1019/c1002-19314220.html《“旧金山和约”何足为凭?》,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9日。
    ④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0-12/4241821.shtml《钓鱼岛是中国领土铁证如山》,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2日。
    ①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编纂:《大日本古文书幕末外国关系文书》(八),1916年,第410—426页。
    ①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原书房,1973年,第31—32页。
    ②周启乾:《日俄关系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4页。
    ③周启乾:《日俄关系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8页。
    ①王承宗:《俄罗斯与日本关系:领土与和约问题之探讨》,(台湾)问题与研究,2000年,第3期,第20—21页。
    ②黄定天:《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48页。
    ③《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54—258页。
    ④《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129—137页。
    ①本观点参考侯中军:《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标准与数量考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博士论文,第155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150页。
    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9卷,第9页。
    ①吕一燃:《中国近代边界史》(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179页。
    ①乌蛇沟,引自吕一燃:《中国近代边界史(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183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488—497页。
    ③吕一燃认为俄国侵占黑顶子的时间应该是在1875年。引自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184页。“1883年《俄国东海滨省总督将军致吉林将军照会》称:“黑顶子地方本国地方经管八年,贵国并未言及。”由此可见俄国侵占黑顶子的时间应在1875年。曾任督办宁古塔、三姓、珲春防务的清朝官员吴大激在1884年也奏说:“臣查俄人占据珲春所辖黑顶子地方,在臣未到吉林之先,事越六七年。”(《清季外交史料》,卷46,第7页)吴大激是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奉旨赴吉林随同将军铭安帮办一切事宜的,事越六年,恰是1875年。”
    ①吕一燃:《中国近代边界史》(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191页。
    ②吕一燃:《中国近代边界史》(上卷),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192页。
    ①杨昭全:《清代穆克登查边及中朝两次勘界》,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3期,第215页。
    ②转引自张存武:《清代中韩界务问题探源》,台湾“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二期,第478页。
    ③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1957年,第404—407页。
    ①《清季外交史料》,卷宗三四,第13—18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444—447页。
    ①宋教仁:《宋教仁集·间岛问题》,中华书局,1981年,第61—62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281—282页。
    ①1897年10月12日,朝鲜高宗李熙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为防止与现在的韩国混淆,本文统称其为朝鲜。
    ②[日]伊原泽周:《近代朝鲜的开港——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93—94页。
    ①[日]伊原泽周:《近代朝鲜的开港——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97页。
    ②曹中屏:《朝鲜近代史》(1863—1919),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69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上),韩国国会图书馆,1964年,第24页。
    ②[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上),韩国国会图书馆,1964年,第68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上),韩国国会图书馆,1964年,第71页。
    ②《国际条约集(1872—1917)》,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第260页。
    ③[日]冈崎久彦着,张泽仪译:《日本外交史话》,台湾玉山社,2009年,第113页。
    ①《国际条约集(1872—1917)》,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第311页。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09—411页。
    ①Glenn H. Snyde,“Alliance Theory:ANeorealist First Cu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Affairs, Spring1990, Vol.44,No.1, p·104.
    ②王瑛:《李鸿章与晚清中外条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25页。
    ③[日]山本吉宣着,王志安译:《国际政治理论》,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年,第99—100页。
    ④刘德斌主编:《东北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05页。
    ①福田忠之:《试论近代东北亚转型期的秘密外交—以1896年日清俄朝三密约为中心》,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第14—15页。
    ②《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15—217页。
    ①叶潜昭:《当代日本条约析论》,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第6页。
    ②《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51—253页。
    ①《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463—465页。
    ①叶潜昭:《当代日本条约析论》,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第6—9页。
    ②叶潜昭:《当代日本条约析论》,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第6—9页。
    ①《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310页。
    ①李清源:《朝鲜近代史》,三联书店,1955年,第109—110页。
    ①日文本见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上卷,原书房,1969年,第186页。转引自李清源:《朝鲜近代史》,三联书店,1955年,第111页。俄文本见МИД:Обзор сношений с Японией по корейским деламс1895года,СПБ,1906г. С.43–44.
    ①《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314页。
    ②《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459—460页。
    ①黄定天:《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45—246页。
    ②《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487—488页。
    ③《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540—542页。
    ④1918年3月2日《纽约时报》在登载上述专约的同时,载有被称为日本和俄国缔结的秘密条约的译文,并称是从彼得格勒俄国外交部的档案中泄露出来的。
    ①《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111—113页。
    ①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56—57页。
    ②转引自《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226—231页。世界各地反动派曾将本条约当作反苏宣传的资料,甚至还异想天开,捏造了一件所谓“秘密议定书”,把它说成是本条约的附件
    (见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编“苏联对外政策文件”第3册1933—1941,360—361页,1953年牛津版)。对于这件彻头彻尾捏造的文书,法国蒲维埃和茄贡所著“1939年的真相”(1953年巴黎社会出版社版,第
    195—197页)。
    ①《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278—279页。
    ②[日]鹿岛守之助:《鹿岛守之助外交论文集》,第9卷,鹿岛研究所出版会,1972年版,第224页。
    ③《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340—341页。
    ①《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330页。
    ②《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347-350页。
    ③《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350-355页。
    ④《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355—359页。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582—583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403—140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478页。
    ①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第983卷,《理藩院边务民人事贸易》条。转引自:张启雄:《“独立外蒙”的国家认同与主权归属交涉》,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20期第267页。
    ②陈崇祖:《外蒙近世史》,第一篇,商务印书馆,1922年,第11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世藏,库伦独立案,《驻俄使署函一件》,附件译稿,1912年6月21日,天字第
    871号。
    ①陈崇祖:《外蒙近世史》,第一篇,商务印书馆,1922年,第18页。
    ②[蒙]什·桑达克:《19世纪至20世纪初外蒙古的政治经济状况》,见蒙古经济历史考古学文集,东方文献出版社,1959年。
    ③王晓华张庆军著:《中华民国之谜》,黄山书社,2005年第47页。
    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库伦独立案,《驻俄使署函一件》,附件译稿,1912年6月21日,天字第871号。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佥事范绪良赴俄馆晤柯理索福问答一件》,1912年9月10日,天字第2712号。
    ②[俄]廓索维慈着,王光祈译:《库伦条约之始末》,中华书局,1930年,第37—38页。
    ③张启雄:《“独立外蒙”的国家认同与主权归属交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0期,1991年,第279页。
    ①[俄]廓索维慈着,王光祈译:《库伦条约之始末》,中华书局,1930年,第80页。
    ②[俄]廓索维慈着,王光祈译:《库伦条约之始末》,中华书局,1930年,第67页。
    ①[俄]廓索维慈着,王光祈译:《库伦条约之始末》,中华书局,1930年,第83—94页。
    ①《声明文件》和《声明另件》都出自于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947—949页。
    ②卢明辉:《清代蒙古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433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116页。
    ①张启雄:《民国四五年间册封建外蒙哲佛的难局与交涉》,(台湾)“国史馆”馆刊复刊,第19期第148页。
    ①朱文奇、李强着:《国际条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81—382页。
    ②1920年春,苏俄政府为避免同滞留在远东地区的日军发生冲突而建立的民主共和国形式的缓冲国。引自:黄定天:《从<中俄协定>到<苏日协定>——1924年前后苏联的对华对日外交》,学术交流,2004年第3期第
    157页。
    ③《中俄关系史料·东北边防与外蒙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1921年,第181、145、148页。
    ④《国际条约集(1917—192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716—718页。俄文本见本文附录2。
    ①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3页。
    ①李嘉谷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33—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516页。
    ①梁西主编:《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64—165页。
    ①Renner,Die Rechtsinstitute des Privatrechts und three soziale function,p.55
    ①ГеоргийОсипов.Транссиб,струнавсеяРоссии[J].Деловыелюди.1991,5(12):70.
    ②Far East,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概念,同是也表达了资本主义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在地域上指今东北亚地区,但稍有出入。
    ③[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第196—197页。
    ④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制造了世界上正式启用的第一列旅客列车,轨距为1435mm,被英国国会定为标准轨距。东北亚区域陆路世间的中、俄、蒙、朝、韩5国中,中、朝、韩为标准轨(1435mm),俄、蒙为宽
    轨(1524mm,五呎)。
    ⑤朝鲜首都原译为汉城,现在改为首尔。
    ⑥该条约如其它东北亚地区间的条约一样,以条规来命名条约,就是要把它区别于之前同西方列强间的不平等条约,以弱化其侵略性。
    ①[日]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1840—1945》(上),原书房,1973年版,第155页。
    ②Нольде Б.А..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очерки. СПБ,1915.С.246-247.
    ③[韩]《旧韩末条约汇纂》,韩国国会图书馆,第五编,1964年,第443页。
    ④杨栋梁:《日本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99页。
    ⑤顾铭学、贲贵春等:《朝鲜知识手册》,辽宁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418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韩国国会图书馆,第五编,1964年,第450页。
    ②[韩]《旧韩末条约汇纂》,韩国国会图书馆,第五编,1964年,第453页。
    ③曹中屏:《朝鲜近代史(1863—1919)》,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211页。
    ④[日]小牟田哲彦监修:《旧日本领の铁道100年の轨迹:韩国、北朝鲜、台湾、桦太》,东京讲谈社,2011年第52页。
    ①МИД:Обзор сношений с Японией по корейским делам с1895года,СПБ,1906г. С.43–44.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上,原书房,1973年,第186页。
    ②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30卷,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第147页。МИД:Обзор сношенийс Японией по корейским делам с1895года,СПБ,1906г. С.43–44.
    ③[韩]《旧韩末条约汇纂》,韩国国会图书馆,1964年,第460页。
    ①自17世纪以来,“满洲”在地域上指的是满族的居住地,即今中国东北三省全境及内蒙东北地区、外兴安岭以南。自民国后,“满洲”与中国东北混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满洲国”的殖民内涵而用“东北三省”取代“满洲”,但在西方国家仍然混用两种方法。[俄]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81页。
    ②曹中屏:《朝鲜近代史(1863—1919)》,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206页。
    ③史丁:《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2—53页。
    ①[俄]Э.Д.格里姆:《远东国际关系史条约与文件集(1842-1925)》,莫斯科,1927年,第81号。中文本见于《国际条约大全》下编卷三,商务印书馆,1924年,第727页。
    ②孟广耀编:《中俄关系资料选编(近代蒙古部分)》(下册),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1976年,第768—
    769页。
    ①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новыйвзгляднаисторию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йвXXвеке:Сборникстатей/Рос.акад.наук.Ин-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Акад.наукМонголии.Ин-тмеждунар.исслед.;Редкол.:АлтанцэцэгН.идр.М.:ИВРАН,2001.с.127-128.
    ②Историясоветско-монголъскихотношений.-М.:Наука,1981.с.95
    ①1898年10月,清政府修筑铁路把京榆铁路延伸到奉天今(称沈阳),改称关内外铁路,1907年8月又改称京奉铁路。1911年改称北宁铁路,1912年与南满铁路接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改称京沈铁路,后正式与原南满铁路哈尔滨至沈阳段合并为京哈铁路。
    ①芦汉铁路:北京至汉口的铁路。1898年6月,《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正式签订,清政府向比利时公司借款450万英镑(年息5厘,9折付款,期限30年)。该合同规定,在借款期限30年间,一切行车管理权均归比利时公司掌握。这不仅使中国完全丧失了铁路主权,还在财政上受到巨大损失,为以后帝国主义者利用债款关系掠夺中国铁路权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http://baike.baidu.com/view/2668118.htm
    ②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6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829—839页。
    ②[俄]Э.Д.格里姆:《远东国际关系史条约与文件集(1842-1925)》,莫斯科,1927年第51号。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908页。
    ②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95页。
    ①该章程所指交还的“关内外铁路”,系指北京至山海关(中经杨村、天津、塘沽)的部分以及北京附近由英国在1900年后续修的自马家堡车站至丰台、永定门、正阳门(前门)以及通州的一段。引自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4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三联书店,1962年,第115页。
    ②南票,相对于北票,今辽宁省锦州市西。引自贾文毓:《中国地名辞源》,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277页。
    ③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55页。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79—480页。
    ②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05-407页。
    ①又称海参崴,意思是“征服东方”,是俄国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
    ②Г.В.Мелихов.Маньчжуриядалекаяяиблизкая[M].М.,1991.38.
    ③http://www.2-russia.com/images/trainmap_transsib.gif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650—651页。俄文见Э.Д.格里姆的《远东国际关系史条约与文件集(1842-1925)》,莫斯科,1927年。第105—106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672—675页。在这个条约集中的名称为,《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据中国学者薛衔天和黄纪莲的考证,该约签订时应为没有“章程”、“合办”字样的合同,引自于薛衔天、黄纪莲:《东省铁路合同名称考释及其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年第2期第27—28页。
    ③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2—133页。
    ④1895年7月6日,中国向俄法银行借款以还《马关条约》对日赔款。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783—785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365—1367页。
    ②美国国务院:《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18·俄国第2卷,华盛顿:1932.249-252(FRUS).
    ①俄文引自Э.Д.格里姆:《远东国际关系史条约与文件集(1842-1925)》,莫斯科,1927年,第88条。中文引自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俄关系史料·中东铁路》,台北精华印书馆,1960年,第261—274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三联书店,1962年,第439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三联书店,1962年,第466页。
    ②今沈阳。
    ①俄文名为哈巴罗夫斯克,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三联书店,1962年,第737—739页。
    ①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20页。
    ②该约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四附件之一,另三个是:《关于大连之协定》、《关于旅顺口之协议》和《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定》。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三联书店,1962年,第1331—1334页。
    ①俄文本见于Э.Д.格里姆:《远东国际关系史条约及其它文件集(1842-1925)》,1927年。日文本见于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原书房,1973年版,第248—249页。中文本见于《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第254—260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338—342页。
    ②史丁:《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0页。
    ③[日]高桥岭泉:《满铁地方行政史》,满蒙事情调奎会,1927年,第649页。
    ④《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31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100—1122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672—675页。
    ①[苏]弄维茨基:《1904—1905年日俄战争》,莫斯科,1935年,第304页。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49—350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441—44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603—605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606—614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629—630页。
    ①杨泽伟:《主权论:国际法上的主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83—486页。
    ②[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78—479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65—468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69—471页。
    ②[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72—475页。
    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矿务档》(八),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第4902页。
    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矿务档》(八),第4945—4946页。
    ②[苏]鲍里斯·罗曼诺夫著,陶文钊、李金秋、姚宝珠译:《俄国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70页。
    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矿务档》(八),第4944—4945页。
    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矿务档》(八),第4945—4946页。
    ①师博主编:《外蒙古独立内幕》,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第85页。
    ②《续议开办库伦金矿章程》,《矿务档》(八),第4939页。
    ③吕一燃:《清俄合作开采外蒙古金矿初探(1899年——1911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第7页。
    ①Б.ширендыб.МонголиянарубежеXIX-XXвеков.(история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Улан-батор,1
    963.с.112;Ш.Б.Чимитдоржиев.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М.:Наука.1987.с.167.
    ②.А.Белов.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1911-1919гг.).М.:Институ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РАН,1999.с.140;И.М.Майский.СовременнаяМонголия.Иркутск,1921.с.224.
    ③Е.А.Белов.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1911-1919гг.).М.:Институ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РАН,1999.с.141.
    ④陈崇祖:《近世外蒙史》第一篇,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44—45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988—989页。在步平等编的《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该约被称为《开办吉林矿山草约》,详见第207—209页。
    ①Б·Л·托尔加谢夫、韩来兴、徐新荣:《满洲的黄金》,黑河学刊,1993年第2期,第988—989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995—996页。在步平等编的《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该约被称为《续定开办吉林矿山草约》,详见第218—220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1001—1002页。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21页。
    ②海龙府:府设在今吉林省辉南县海龙镇,下辖今吉林省海龙县、东丰县、辽源市和辽宁省西丰县。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624—629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395—1399页。
    ①杨栋梁:《日本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201页。
    ①《本钢史》编写组:《本钢史(1905—1980)》,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8页。
    ②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81页。
    ③解学诗、张克良:《鞍钢史》,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51页。
    ④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1959年,第1171—1173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1959年,第1475—1477页。
    ①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84—187页。
    ②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27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430—433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996—998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33—3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419—421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660—663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401页。
    ②转引自王桧林:《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研究(1895—1931)》,2010年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第46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840—842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477—479页。
    ③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一册第558号,1925年,第830—833页。
    ①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大正十四年第一册,第556号,第806—809页。
    ②李凡:《日苏关系史(1917—1991)》,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4页。
    ①Edward W. Chester. United States Oil Policy and DiplomacyATwentieth-Century Overview[M]. London:Greenwood Press,1983,P8.
    ②Edward W. Chester. United States Oil Policy and DiplomacyATwentieth-Century Overview[M]. London:Greenwood Press,1983,P287.
    ③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秩序》第六章,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①《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31—135页。
    ②《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31—135页。
    ③李凡:《日苏“北库页岛利权”之争》,南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55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87—490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498页。
    ①陶炎:《东北林业发展史》,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987年,第143页。
    ②苏崇民:《满铁史》,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年,第320页。
    ③刘英杰:《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能源的掠夺》,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5期,第134页。
    ①一连为八尺。《吉林省志》卷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8页。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349—350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498—501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524—526页。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521—524页。
    ③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526—539页。
    ①今吉林省靖宇县。
    ②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370—1371页。
    ③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1395—1400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三册,三联书店,1959年,第398—402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54—55页。
    ②[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165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59—62页。
    ②[韩]太白狂奴(朴殷植):《韩国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年,第145页。
    ③[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69页。
    ①[韩]太白狂奴(朴殷植):《韩国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年,第145页。
    ②[韩]太白狂奴(朴殷植):《韩国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年,第146页。
    ③[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66—67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内阁告示第23号。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74—75页。
    ②[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76—81页。
    ①[韩]《旧韩末条约汇纂》下,韩国国会图书馆立法调查局,1964年,第108页。
    ②《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10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年,第6835—6836页。
    ①《政书·外务部事类·渔业交涉》,现世史,1908年第1号。
    ①本图为作者自制,数据参考李凡:《日苏关系史(1917—1991)》,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5页。
    ②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第一册,1923年,第230号,第264页。
    ③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1840—1945)》,下,原书房,1973年版,第112—115页,
    ④《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129页。日文本见《日本外交文书及主要年表》下,原书房,1973年版,第67—68页。
    ⑤《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129页。日文本见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1840—1945)》下,原书房,1973年版,第67—68页。
    ①[日]西春彦监修:《日本外交史》第15卷,鹿岛和平研究所,1970年,第302页。
    ②李凡:《日苏关系史(1917—1991)》,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③[日]西春彦监修:《日本外交史》第15卷,鹿岛和平研究所,1970年,第322—323页。
    ①该表由作者制作,内容参考李凡:《1917—1945年的日苏渔业纷争》,日本研究论集,第66—80页。
    ②西村彦监修:《日本外交史》第15卷,鹿岛和平研究所,1970年,第330页。
    ①[日]小牟田哲彦监修:《旧日本领の铁道100年の轨迹:韩国、北朝鲜、台湾、桦太》,东京讲谈社,2011年第60页。
    1、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国际条约集》(1872-1916)(1986年版)、(1917-1923)(1961年版)、(1924-1933)(1961年版)、(1934-1944)(1961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
    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全三册,三联书店,1957、1959、1961年。
    3、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4、沈阳军区司令部情报部:《外军资料手册》(苏联部分),1974年。
    5、《吉林省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
    6、《黑龙江省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7、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馆藏亚太司档案:02-14。
    8、[日]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1840—1945》,原书房,1973年。
    9、[日]重光葵着,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编译:《重光葵外交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82年。
    10、[俄]Э.Д.格里姆:《远东国际关系史条约与文件集(1842-1925)》,莫斯科,1927年。
    11、[韩]《旧韩末条约汇纂》,朝鲜国会图书馆,1964年。
    12、Ian Hill Nish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BDFA).Part I,From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First World War.Series E, Asia:1860-1914[Z]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89.
    1、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2、李育民著:《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综述》,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黄定天:《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刘德斌主编:《东北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5、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1689-191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6、王瑛:《李鸿章与晚清中外条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7、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8、曾庆敏:《精编法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9、刘远图:《早期中俄东段边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0、陈崇祖:《近世外蒙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
    11、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
    12、杨泽伟:《主权论:国际法上的主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李清源:《朝鲜近代史》,三联书店,1955年。
    14、李凡:《日苏关系史(1917—1991)》,人民出版社,2005年。
    15、陶炎:《东北林业发展史》,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987年。
    16、解学诗、张克良:《鞍钢史》,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7、《本钢史》编写组:《本钢史(1905—1980)》,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18、苏崇民:《满铁史》,中华书局出版社,1990年。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略扩张史》(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
    20、夏笠:《第二次鸦片战争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21、李保文:《“内外蒙古”称谓的由来及其演变》,蒙古史研究第九辑,2007年。
    22、北京师范大学清史研究小组:《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人民出版社,1977年。
    23、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下册),人民出版社,2004年。
    24、周启乾:《日俄关系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25、杨栋梁:《日本近现代经济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26、顾铭学、贲贵春等:《朝鲜知识手册》,辽宁民族出版社1985年。
    27、曹中屏:《朝鲜近代史(1863—1919)》,东方出版社,1993年。
    28、史丁:《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9、中国社会化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帝国主义侵华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0、叶潜昭:《当代日本条约析论》,(台湾)“中华书局”,1977年。
    31、李毓澍:《东北中俄国界北段研究》,(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1976年。
    32、范丽君:《外蒙古“独立”前后俄蒙关系俄文史料浅析》,(台湾)蒙古史研究第九辑,2007年。
    33、《中俄关系史料·中东铁路》,(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精华印书馆,1960年。
    34、郭廷以:《清季中日朝关系史料》(共11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年。
    35、《外交部档案丛书·界务类》第一册东北卷,(台湾)“外交部”,2001年。
    36、[澳]杰里·辛普森著,朱利江译:《大国与法外国家——国际法律秩序中不平等的主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日]伊原泽周著《近代朝鲜的开港:以中美日三国关系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38、[日]山本吉宣著,王志安译:《国际政治理论》,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年。
    39、[日]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编纂:《大日本古文书幕末外国关系文书》,1916年。
    40、[日]鹿岛守之助:《鹿岛守之助外交论文集》,第9卷,鹿岛研究所出版会,1972年。
    41、[日]铃木健二:《驻德大使大岛浩——倾斜纳粹的急先锋》,芙蓉书房,1979年。
    42、[日]《昭和史的天皇——日德防共协定》(第20卷),读卖新闻社,1981年。
    43、[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
    44、[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4年。
    45、[日]小牟田哲彦监修:《旧日本领の铁道100年の轨迹:朝鲜、北朝鲜、台湾、桦太》,东京讲谈社,2011年。
    46、[日]高桥岭泉:《满铁地方行政史》,满蒙事情调奎会,1927年。
    47、[日]满铁调查部:《满洲交通史稿》,第六章,第一节。
    48、[日]外务省编:《小村外交史》,原书房,1966年。
    49、[日]工藤美之寻:《日苏中立条约研究》,南窗社,1985年。
    50、[日]西春彦监修:《日本外交史》第15卷,鹿岛和平研究所,1970年。
    51、[俄]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商务印书馆,1980年。
    52、[俄]阿·阿·伊戈尔金:《1921—1928年的苏联石油工业》,俄罗斯国家人文学院出版社,1999年。
    53、[俄]俄国总参谋部编:《亚洲地理、地形和统计资料汇编》,1888年,第31卷。
    54、[苏]谢·列·齐赫文斯基:《17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件)》(第2卷),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1972年。
    55、[苏]列维茨基:《1904—1905年日俄战争》,1938年。
    56、[法]葛斯顿·加恩(Gaston Cahen)著:《早期中俄关系史:1689—1730》,商务印书馆,1961年。
    57、[韩]太白狂奴(朴殷植):《朝鲜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年。
    58、[韩]宋炳基著,杨秀芝译:《一八八二年朝美条约的订立与清代中国》,台湾乐学书局有限公司,2006年。
    59、[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朗曼·格林公司,1928年。
    60、[美]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石油政治决定世界秩序》,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61、[蒙]锡林迪布:《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蒙古》,乌兰巴托,1963年。
    62、Henry Chung:Korean treaties:Treatirs and Conventions between Korea and otherPowers,H. S. Nichols, inc.,191963、 Edward W. Chester. United States Oil Policy and Diplomacy ATwentieth-Century Overview. London: Greenwood Press,1983.
    64、МИД:Обзор сношений с Японией по корейским делам с1895года,СПБ,1906г.
    65、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новыйвзгляднаисторию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йвXXвеке:Сборникстатей/Рос.акад.наук.Ин-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Акад.наукМонголии.Ин-тмеждунар.исслед.;Редкол.:АлтанцэцэгН.идр.М.:ИВРАН,2001.
    66、Историясоветско-монголъскихотношений.-М.:Наука,1981.
    67、Г.В.Мелихов.МаньчжуриядалекаяяиблизкаяМ.,1991.
    68、Сборник договоров 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х документов по делам 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1895—1905гг——Москва,СПБ,1906.
    69、Б.ширендыб.МонголиянарубежеXIX-XXвеков.(история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Улан-батор,1963.
    70、Ш.Б.Чимитдоржиев.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М.:Наука.1987.
    71、Е.А.Белов.РоссияиМонголия(1911-1919гг.).М.:Институт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РАН,1999
    1、刘英杰:《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能源的掠夺》,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5期。
    2、张传杰、孙静丽:《日本对我国东北森林资源的掠夺》,世界历史,1996年第6期。
    3、李凡:《日苏“北库页岛利权”之争》,南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吕一燃:《清俄合作开采外蒙古金矿初探(1899年—1911年)》,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
    5、薛衔天、黄纪莲:《东省铁路合同名称考释及其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年第2期。
    6、王玮:《美国条约行为的模式》,美国研究,2011年第1期。
    7、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8、王立新:《美国的世界秩序观与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1900一1945)》,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4、5期。
    9、王建朗:《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3期。
    10、宿丰林:《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问题的再探讨——兼评俄罗斯学者的“新观点”》,俄罗斯学刊,2010年第3期。
    11、宿丰林:《俄罗斯学者关于中俄东段边界形成史概述》(上),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3期。
    12、孙喆:《从两幅地图看18世纪初期清人对黑龙江流域的认识》,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6期,第58页。
    13、王承宗:《俄罗斯与日本关系:领土与和约问题之探讨》,(台湾)问题与研究,2000年第3期,第20—21页。
    15、武向平:《日德防共协定——扩张与远东国际关系》,日本研究,2008年第1期。
    16、张启雄:《百年来东亚政治格局的变迁》,(台湾)历史月刊,2003年11月号。
    17、Glenn H. Snyde,“Alliance Theory: A Neorealist First Cut”, Journal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Spring1990, Vol.44, No.1, p·104.
    18、ГеоргийОсипов.Транссиб,струнавсеяРоссии[J].Деловыелюди.1991,5(12):70.
    1、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2、侯中军:《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标准与数量考析》,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博士论文。
    3、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延边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5、福田忠之:《试论近代东北亚转型期的秘密外交——以1896年日清俄朝三密约为中心》,北京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6、Michael Robert Auslin,Negotiating with Imperialism:Japan and theUneaqual treaty regime,1858-1872. Thesis (Ph. D.): the University ofB.S,Georgetown,1988.《与帝国主义的商约:日本与不平等条约制度(1858-1872)》,美国乔治敦大学1988年博士论文。
    1、美国对外关系文件(United States Dept. Of State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States Diplomatic Papers(FRUS))1861—1945年。http://digicoll.library.wisc.edu/cgi-bin/FRUS/FRUS-idx?type=browse&scope=FRUS.FRUS1
    2、英文博硕论文库:PROQUEST
    3、英文过刊检索系统:JSTOR
    4、日本论文数据库:CINII,http://ci.nii.ac.jp/
    5、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CEPS:http://www.airitilibrary.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