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清俗曲【剪靛花】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明清俗曲[剪靛花]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兴起、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同时结合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查询、探求,对其文学的曲词部分和音乐的曲调部分以及词曲发展、衍变的过程有了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明清俗曲在我国传统音乐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剪靛花]作为明清俗曲中的一支重要曲牌,其流传地区广、影响范围大,它的研究对于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明清俗曲以及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脉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探寻[剪靛花]的渊源。寻求一个曲牌的渊源是研究此曲牌的基础,本文通过查找、分析遗存于古文献资料中的[剪靛花]唱词、曲谱发现了其词与曲的母体形态,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对[剪靛花]的音乐本体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包括对其词、曲的分析以及腔词关系和词曲衍变过程的分析、梳理。这是曲牌研究的主体部分,通过对其音乐本体的分析,能更清晰地全观曲牌的面貌。
     4、[剪靛花]的流变范围极广、影响范围极大。本文第四部分通过对流传于各地的[剪靛花]曲调进行分析,找出了其流变过程中产生的地域性差异;同时通过对[剪靛花]在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中流变的分析研究,发现了民歌在被吸收纳入其他音乐品种时,跟该音乐品种进行融合、产生变异的规律;并对[剪靛花]流变的阶段和社会背景进行了阐述。
     在本文的结语部分,以[剪靛花]为个案,以点见面地阐述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流变过程中产生的多样性;艺术根基的稳定性;兼容性及历时性特征。
Ming and Qing folk songs "Jiandianhua" is this thesis's object of stud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thesis systemizes Jiandianhua's emerging,developing and changing. Besides, it have a cleaning andersanding of Jiandianhua's lyrics and tune. The main contents as follows:
     1.The emergence of Ming and Qing folk songs marks the birth of a new form of art and it have a significant studying value.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typical tune names of folk songs, Jiandianhua is worth studying.
     2.Jiandianhua had became well-known as early as the later period of Ming Dynasty. Explering it's origin is studyding this folk song's foundation. This thesis analyses Jiandianhua which is still saved in literatures. This job lays a substantial groundwork.
     3.Analysing the body of Jiandianhua. It consists the part of literature and the music. Through this work, we can have a comprehensive knowing of the folk song.
     4.Jiandianhua has a extensive affe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It almost overpreads to the whole of China. In addition, Jiandianhua play an importand role in Quyi music,traditional opera and tradi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and vatiation's orderliness based on the folk song-"Jiandianhua".The orderliness is multiplicty; stability; compatibility and diachrony.
引文
①(明)杨慎《古今风谣》,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
    ②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③(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中华书局,1997年版。
    ①车锡伦《明清民间教派宝卷中的小曲》,载台湾《汉学研究》第二十卷第一期189页。
    ①刘晓静《明清俗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上),2006年,第8页。
    ②同上。
    ①刘晓静《明清俗曲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上),2006年,第9页。
    ①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②刘晓静《明清俗曲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上),2006年,第38页。
    ①刘晓静《明清俗曲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上),2006年,第118页。
    ②廖奔《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台北: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115—116页。
    ③注:为了使【剪靛花】的地理分布状况更加明了,以下关于【剪靛花】流传的地域问题均以目前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为标准。
    ①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②转引自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200页。
    ①刘晓静《明清俗曲资料汇编》,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下),第158页。
    ①转引自张仲樵《著名曲牌剪靛花的传统称谓及转变》,中国民族音乐集成记谱学研讨会资料,1987年4月,第2页。
    ①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①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①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页。
    ②覃光广、冯利、陈朴《文化学辞典》,“文化传播”词条,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130页。
    ③同上,“边缘遗存”词条,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87页。
    ①见第二章【剪靛花】渊源之探,第11页。
    ①李家瑞《北平俗曲略》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128页。
    ②见第二章第二节“【剪靛花】之词的渊源”部分,第19页。
    ①(明)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下)—《霓裳续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87页。
    ①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419页。
    ①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268页。
    ②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第208页。
    ①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294页。
    ①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06-109页。
    ①刘晓静《明清俗曲资料汇编》,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下),第293页。 ①选自《单弦牌子曲资料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1956年3月,第69页。
    ①选自《单弦牌子曲资料集》,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1956年3月,第204—205页。
    ①选自《山东地方戏曲—吕剧音乐》,山东省吕剧团编,1955年5月,第45—46页。
    ②选自《河南曲剧音乐》,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编,1956年9月,第136页。
    ①转引自张仲樵《著名曲牌[剪靛花]的传统称谓及转变》,中国民族音乐集成记谱学研讨会资料,1987年4月,第1页。
    [1]《辞海文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
    [3]冯梦龙主编:《明清民歌时调集》(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李家瑞:《北平俗曲略》,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5]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世纪出版集团,1954年版
    [6]刘复:《中国俗曲总目稿》,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2年
    [7]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8]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9]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8月版
    [10]修海林编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9月版
    [1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版
    [13]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
    [14]易存国:《乐神舞韵》,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5]江明悖:《汉族民歌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6]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
    [17]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8]王耀华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中国音乐研究所编:《中国民歌》(一、二、三、四),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1月至1985年7月
    [20]冀勤:《俗曲精品》,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21]乔建中:《土地与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2]刘晓静:《明清俗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上),2006年6月
    [23]刘晓静:《明清俗曲资料汇编》,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下),2006年6月
    [24]刘晓静:《三百年遗响——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25]刘晓静:《音乐精品选释》,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6]周青青:《中国民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27]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8]车锡伦,《明清民间教派宝卷中的小曲》,载台湾《汉学研究》第二十卷第一期189页
    [29]张仲樵:《著名曲牌[剪靛花]的传统称谓及转变》,中国民族音乐集成记录谱学研讨会,1987年4月
    [30]板俊荣、张仲樵:《论明清小曲[剪靛花]的称谓及词格》,南京晓庄学院俗曲音乐研究所,2006年
    [31]易人:《岁月如歌—我的音乐人生》,南京理工大学印刷厂
    [32]廖奔:《中国戏曲声腔源流史》,台北: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1992年版
    [33]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34]覃光广、冯利、陈朴:《文化学辞典》,“文化传播”词条,中央名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5]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单弦牌子曲资料集》,1956年3月
    [36]山东省吕剧团编:《山东地方戏曲—吕剧音乐》,1955年5月
    [37]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编:《河南曲剧音乐》,1956年9月
    [38]张斌:《吕剧音乐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39]安禄兴主编:《山东地方戏曲音乐》,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5月版
    [40]安禄兴:《吕剧音乐研究》,1987年9月
    [41]《齐鲁特色文化丛书·音乐》,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年1月版
    [42]郭学东:《山东曲艺研究》(音乐篇),中国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43]乔建中:中国当代民歌的生态与传承—兼谈中国民歌的“口头文本”与“书面文本”,载《福建艺术》,2003年3月
    [44]刘晓静:音乐生存环境中非音乐要素对音乐形态的影响——祭孔乐舞表演仪式观想,载《齐鲁艺苑》,1998年02期
    [45]刘晓静:明代的“小唱”,载《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3期
    [46]周青青:我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思考,载《音乐研究》,2006年1月
    [47]樊祖荫、赵晓楠: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载《黄钟》,2005年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
    [48]赵晓楠:《北平俗曲略》中的民歌研究,载《丝竹》1996年第4期
    [49]张继光:明清俗曲在台湾北管细曲徵发展及传播过程试探,载台湾《静宜人文社会学报,2006年6月第一卷第一期
    [50]冯光钰:中国传统音乐传播网络与音乐资源共享,载《黄钟》,2005年第4期
    [51]冯光钰:从凤阳歌看“同宗民歌”的传播流变,载《音乐研究》,1991年第2期
    [52]易人:云淡风轻,风筝飞鸣——七首《放风筝》的比较研究,载《艺苑》(音乐版),1987年第4期
    [53]易人:[剪靛花]的流传及其影响——兼与陈有觉先生商榷,载《艺苑》(音乐版),1994年第3期
    [54]刘清:近年来民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载《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21卷第4期
    [55]徐元勇:明清俗曲与日本“明清乐”的比较研究,载《音乐艺术》,2002年第2期
    [56]张伯瑜:音乐流变:传统音乐繁衍与消亡的内在因素,载《人民音乐》,2001年第2期
    [57]白洁:《明清俗曲曲牌研究——[茉莉花]曲牌研究》,2007年5月,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58]潘淑丽:《明清俗曲【孟姜女】的研究》,2008年5月,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59]杨华:单弦牌子曲与长阳南曲渊源关系探讨,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