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共政策违宪审查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政策违宪审查是现代宪法和宪政发展的最新趋势。它是为了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一种审查。
     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在明确公共政策、宪法、公共政策体系、公共政策违宪、公共政策违宪审查等词涵义的基础上,对公共政策违宪审查问题进行了重点地分析与论述:它以对公共政策违宪审查的价值分析为前提,从我国公共政策违宪审查的现状出发,对我国现存违宪审查模式中存在缺陷的危害以及造成审查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借鉴国外几种违宪审查模式优劣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模式:建立以专门机构(宪法委员会以及条件成熟后建立的宪法法院)进行审查为主,以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进行监督为辅;并通过相应的《程序法》与《监督法》来保障监督审查的违宪审查模式。这种模式既强调了以法律为主的审查模式,又体现了公共政策的灵活性、审查监督主体的多样性、监督的广泛与全面性,从而使公共政策的违宪问题在专门的审查和更多的监督中得以更好的解决,维护了宪法的权威,实现民主宪政!
The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of public policy, which is for the sake of ensuring the citizen of their rights gifted by constitution, is the newest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alism.
    At first, this article analyzed some relative conceptions such as public policy, constitution, public policy system, contravening constitution in public policy system and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of public policy, then put the emphasis on analyzing the last problem: in term of the value of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of public policy, point out the harm of contravening constitution in public policy system and the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of its review. Next,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support from the models of foreign country's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a model of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which is suited for our state. This model is giving first place to establish special mechanisms including temporary committee and henceforth constitutional court to review, make using of another mechanism such as judicature body, administrative body and social body etc. to supervise, an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procedure and the law of supervision to assure constitutional effect. These models not only emph
    asize the law's significance, but also stress the public policy system's merit. It will make the question of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resolved more effective, stick up for the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realize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引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版。
    [2]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3] 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林水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
    [5] 伍启元:《公共政策》,香港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6]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 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 王传宏 李燕凌编著:《公共政策行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版。
    [9] [美]拉雷 N 格斯顿著:《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10] [美]威廉·N·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周树志著:《公共政策学——一种政策系统分析新范式》,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版。
    [12] 白钢等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0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白钢等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1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白钢等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2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 郑新立主编:《现代政策研究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16] [美] 安德森·J·E:《公共决策》,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17] [美] 托马斯·R·戴伊:《公共政策的理解》,新泽西·普伦蒂斯出版公司1975年版。
    [18] [美] 戴维 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9]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 (美)麦克斯叫·斯基德摩,马歇尔·卡特·特里著:《美国政府简介》,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21] 沈宗灵著:《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 陈业宏,唐鸣著:《中外司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3] 胡肖华,肖北庚主编:《宪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 肖泽晟著:《宪法学——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 董炯著:《国家、公民与行政法——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 卓越主编:《比较政府》,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7] 汤维,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 [意]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9] [英] 阿亨顿:《自由与权利》,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0] 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1] 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 [美] 迈克尔·罗斯金,罗伯特·科德,詹姆斯·梅代罗斯,沃尔特·琼斯:《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3] [美] 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4]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35] 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页。
    [36] 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7] [美] 伯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8] 李学:《公共政策中的政府利益分析》,《行政论坛》,2002年第1期。
    [39] 魏晓春:《构建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理论导刊》,2003年第7期。
    [40] 刘昌雄:《公共政策:涵义、特征和功能》,《探索》,2003年第4期。
    [41] 王春福:《论政策制定系统的创新机制》,《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
    [42] 黄启乐:《关于政策创新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2期。
    [43] 陈国权,付旋:《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的影响》,《中固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
    [44] 张春梅,周树志:《公共政策与私人政策之辨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5] 占志刚:《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探析》,《探索》,2003年第6期。
    [46] 刘志刚:《民主与法治:宪法诉讼的价值理念探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7] 汤庆发,翁晓健:《论公共秩序审查和中国仲裁的司法监督》,《中国司法》,2003年第9期。
    [48] [法] 米海依·戴尔马斯—玛蒂:《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进展与阻力》,《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49] [台] 邓衍森:《法律哲学上司法造访的若干问题》,台湾《法律学报》第4卷第2期。
    [50] 幸强国:《内格尔的sos思维及对公共政策分析的启示》,《行政管理》,2003年第1期。
    [51] 黎伟华:《违宪审查:为宪法司法化铺路》,《民主与法制》,2003年第7期(下)。
    
    
    [52] 陈潭:《公共性:公共政策分析的一般范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4期。
    [53] 张小明:《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公共行政》,2001年3月。
    [54] 陈春龙:《中国司法解释的地位与功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55] 谢佑平:《刑事诉讼视野中的司法审查原则》,《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56] 胡平仁:《法律公共政策学:平和权利与权力的科学》,Http:www.dffy.com, 2003年11月19日。
    [57] 庞凌:《法院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当代法学》,2003年第10期。
    [58] 许元宪:《试论我国宪法保障制度与发展完善》,《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
    [59] 郑全新,于莉:《论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法研究》,2003年第2期。
    [60] 何文强,任泰山:《现行宪政体制下宪法救济之不可行性》,《当代法学》,2003年第11期。
    [61] 王三秀,杨芹:《违宪责任追究与宪法权威的维护》,《当代法学》,2003年第12期。
    [62] 胡建淼,金承东:《“法规违宪审查建议权”的困境——期盼当然启动法舰违宪审查程序》,《法制日报》,2004年2月12日。
    [63] 李景鹏:《论政府政策的公共性》,《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64] 严存生:《法的合法性问题研究》,《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65] 郭道晖:《建构我国宪政立法体系策议》,《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1期。
    [66] 李步云:《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刻不容缓》,《法制日报》,2001年12月2日。
    [67] 王勇:《宪法司法化涉及的有关问题——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引起的思考》,《人大研究》,2002年第5期。
    [68] 庞凌:《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障碍分析》,《中国律师》,2001年第11期。
    [69] 张海滨等人:《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70] 吴家清:《论宪法学的基本问题》,《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71] 陈云生:《宪法权利司法化及私法保护》,《法制日报》,2001年8月19日。
    [72] 徐祥民,任丽莉:《宪法学研究面临的两个难题》,《法学论坛》,2000年笫5期。
    [73] 季卫东:《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74] 孙笑侠,应永宏:《论程序化的宪法》,《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2期。
    [75] 胡锦光:《立法法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及不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76] 胡锦光:《论宪法法院审查制的成因》,《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
    [77] 洪世宏:《无所谓合不合宪法论民主集中制与违宪审查制的矛盾及解决》,《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
    [78] 王克稳:《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79] 阿汁:《宪法的明天》,《民主与法制》,2004年第4期(下)。
    [80] 俞评:《“水土不服症”的疗救》,《观察与思考》,2004年第7期。
    [81] 陈爱和:《法律不需要“红头文件”保驾护航》,《法律与生活》,2004年第2期(下)。
    [82] 朱胜国:《法律为何要靠政令“保驾”》,《法制与新闻》,2004年第2期。
    [83] 李克杰:《宪法平等权还有地区差异》,《法制与新闻》,2004年第3期。
    [84] 上官丕亮:《宪法文化与宪法命运》,《法制日报》,2003年8月7日。
    [8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法律体系》,中德“对行政的法律约束和对个人的法律保护”国际研讨会资料,2000年6月12~13日。
    [86] 王彬:《“劳教”应被纳入宪法审查视线——聚焦张斌命丧葫芦岛劳动教养恶性案件》,《周末》,2003年7月17日。
    [87] 张友渔:《进一步研究新宪法、实施新宪法》,《中国法学》,1984年第1期。
    [88] 胡锦光:《论宪法监督制度》,《中国法学》,1985年第1期。
    [89] 包万超:《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另一种思路》,《法学》,1998年第4期。
    [90] 李忠:《宪法监督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91] Dolbeare, Kenneth M: American Public Policy, New York: McGraw-Hill, 1982.
    [92] Stone Deborah A: Policy Paradox and Political Rcason, Glenview, IL: Scott/Foresman, 1988.
    [93] Dye, Thomas R: Power and Society, 7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