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络化市场中介:近代广西经纪业(1885-1956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纪业是商品流通领域的中介行业,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商业地位显著。本文以近代广西经纪业作为考察对象,借助于历史学、区域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探讨近代广西经纪业由逐步建立到主导商品流通、再到执掌商界之牛耳的发展进程,并详尽剖析近代广西经纪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的市场空间网络、商业经营网络及社会关系网络,揭示近代广西经纪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和网络化特征。本文分六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对广西经纪业发展进行历时性分析,探讨经纪业在古代、晚清、民国初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结束后五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特征,并指出形成不同时段经纪业发展特征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二,依据广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人文环境,把施坚雅中心地理论和广西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将近代广西市场体系划分为中心市场、中间市场和初级市场三个层级,详细分析经纪业在三个市场层级的发展特点,并考察经纪业在三个市场层级间的互动关系。
     第三,考察分析经纪业在谷米、桐油以及洋杂百货贸易中的营运状况,揭示经纪业在近代广西三级市场中的运作实态。
     第四,对经纪业经营网络进行结构性剖析。在分析经纪行号组织形式、规模与人员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经纪行营业职能的演化及其以联号为特征的经营形态,并将视角从经纪行业内部转到行业外部,探究经纪业的跨行业经营网络。
     第五,利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近代广西经纪业社会关系网络。首先从血缘地缘关系网络入手,进而深入分析经纪业的行业组织网络、跨行业组织网络以及经纪业与政府及地方势力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最后通过梧州个案揭示经纪业社会关系网络的运行过程。
     第六,总结和评估近代广西经纪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和网络化特征
The brokerage is a kind of intermediaries that promotes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The brokerag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its function is remarkable. Based on the theory concerned in history, regional economics and socioeconomics, this dissertation focus on the brokerage in modern Guangxi,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from a weak commercial trade to top in the business circles, and also analyzes the network constructed in its developing proces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nalyze the market network, operation network and social network which were constructed 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uangxi brokerage in modern time.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includes six parts.
     First, the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brokerage in modern Guangxi, and also describes the brokerage in ancient times, the later Qing perio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time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Based on this, it points out the root cause why the brokerage in Guangxi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ent times.
     Secondly, basing on the Central Place Theory of William Skinner, and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geography and human environment in Guangxi, the dissertation divides the markets into three levels: primary markets, middle markets and central markets., then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brokerage in such market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sertation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of the brokerage in different kinds of markets.
     Thirdly, in this part, in order to illustrate operation pattern of the brokerage, the dissertation provides detailed examinations of grain markets, wood oil markets and general merchandise markets in modern Guangxi.
     Part four is analysis operation network of the brokerage. The dissertation at first analyzes the type of brokerage firm's organization and its size, investigates the evolution of itself-organization, and then changes the direction from the internal operation to external operation network,studying the cross-trade relationship of the brokerage.
     Fifthly, depend on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is part emphatically analyzes how social networks of the brokerage in modern Guangxi. The analysis begins with the kinship and geographical relation network, probes into the brokerage's trade organization network, cross-trad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d collusion network between busines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n reveals a case in Wuzhou of social networks operation of the brokerage.
     At last, this dissertatio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brokerage in modern Guangxi mainl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networked characteristic.
引文
[1]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2]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4]乐承耀:《近代宁波商人与社会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5]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年》,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6]马敏、朱英:《传统和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
    [7]朱英、郑成林:《商会与近代中国》,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8]张海鹏等:《中国十大商帮》,黄山:黄山书社出版社,1993年。
    [9]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10]千家驹、韩德章:《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出版社,1936年.
    [1]庞智生:《建国前的广西商业》,载《广西商专学报》1988年第3期;《广西商业史料》,广西商业厅编辑室印,1990年。黄滨:《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主干行业的创立》,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唐凌:《论近代广西商埠的经济联系》,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2]钟文典:《广西近代圩镇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杨业兴、黄雄鹰:《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4]刘爱新:《经纪行与梧州商业近代化》,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民国时期百色经纪业与右江流域经济开发》,载《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论文集》,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近代城镇经纪业与广西民族经济融合》,载《学术论坛》,2006年第5期.
    [5]Levich,Eugene William:The Kwangsi way in Kuomintang China,1931-1939,Armonk,N.Y.M.E.Sharpe,c1993.
    [6]朱浤源:《从变乱到军省:广西的初期现代化(1860-1937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5年.
    [1]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2]唐凌:《中法战争与广西社会经济》,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3]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201页。
    [1]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2]赵德馨:《中国经济通史》(第4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6-108页。
    [3]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9页.
    [4]《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52页.
    [1]黄逸峰:《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2]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83页。
    [3]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
    [4]吴少珉:《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考略》,载《史学月刊》1997年第5期;周群华:《论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载《天府新论》1995年第6期。
    [1]见李启祥、覃真:《英美火油在南宁的倾销》,载《南宁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110-115页;《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75页;何锦均:《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年第3期,18-19页.
    [2]鲁滨逊著、何柄松译:《新史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2页。
    [3]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02页.
    [1]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336-345页.
    [2]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95页;普特南:《意大利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资本》,载帕萨.达斯古普特等《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32页。
    [4]戴一峰:《旅日华商“泰益号”经营网络结构剖析》,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中国海商与环中国海的贸易网络—兼论亚洲历史的重建》载《东南学术》,1999年第4期:《近代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研究论纲》,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网络化企业与嵌入性:近代侨批局的制度建构(1850s-1940s)》,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1期.
    [5]刘宏:《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与亚洲华商网络的制度化》,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社会资本与商业网络的建构:当代华人跨国主义的个案研究》,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6]滨下武志著、朱荫贵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张秀生、卫鹏鹏:《区域经济理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4页。
    [2]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246-257页。
    [1]柳州市政府编辑室:《调查研究》第一辑(工商业调查专辑),1950年.
    [2]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1]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广西·太平》,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323页。
    [2]李华《清代广西农村的商业性农业》,载《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
    [3]《全唐诗》卷384,《张籍三·送严大夫之桂州》.
    [1]《宋会要辑稿·食货》,转引自钟文典《广西通史》第1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270页。
    [2]《吴英拦舆献策书》,载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第5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315页。
    [3](清)刘廷栋:《岑溪县志》卷2,《物产》,清乾隆九年刻本,民国23年铅印。
    [4](清乾隆)《镇安府志》卷12,《物产》.
    [5](明)黄佐:《广西通志》卷50,《外志》十八.
    [6]黄贵贤:《广西梧州出土的汉代铜器》,载《文物世界》2000第6期。
    [7](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6,《服用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8](明)方瑜:《南宁府志》卷3,《土产·货物》,线装,手抄本,据嘉靖43年(1564年)刊本抄写.
    [9](明)谢君惠:《梧州府志》卷4,《郡事志》,线装抄本,据明崇祯四年(1631年)抄本.
    [1]翟富文:《来宾县志》,下篇,食货二,农工商业,1937年铅印本.
    [2](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89、90、91,《舆地略》十、一一、一二,《物产》。
    [3](明)黄佐:《广西通志》卷51,《外志》十、十一、十三、十四.
    [4]《广信府志》卷一之二。转引自庞智生《广西商业史料》,南宁:广西商业厅编辑室,1990年,156页.
    [5](清)吴九龄修,黄尚贤纂:《梧州府志》卷3,《物产》。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刑科题本,乾隆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刑部尚书阿克敦题.见黎民:《乾隆刑科题本中有关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材料》,载《文物》,1975年第9期.
    [1]《广西北流仕昌陈氏族谱》,广西区图书馆存,1997年。
    [2](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161,《经政略》11。
    [3]庞智声:《广西商业史料》,南宁:广西商业厅编辑室编印,1990年,167页。
    [4]《柳宗元集》卷42,《柳州垌氓》.
    [5](唐)刘恂:《岭表录异》,鲁迅校勘,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6](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卷6,《服用门·婆衫婆群》,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7](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卷6,《食用门·酒》,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8](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卷7,《金石门·丹砂水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1](宋)周去非:《领外代答》卷5,《财计门》,《邕州横山寨博易场》、《邕州永平寨博易场》、《钦州博易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18页,选自《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1]庞智生:《广西商业史料》,南宁:广西商业厅商业志编辑室,1990年,183-184页.
    [2]吕濬堃:《陆川县志》,卷5,《街市》,1924年刻本。
    [3](清)王鈵坤修,黎申产纂:《宁明州志》卷上,《市集》,清光绪八年修,1914年铅印本.
    [4]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54页。
    [5](清)金缺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32,《风俗》,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
    [6](清乾隆)吴先异:《马平县志》卷二《地舆》,清乾隆二十九年原修,光绪二十一年重刊本.
    [7]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59页、166页.
    [8]加里奥特·佩雷拉:《关于中国的一些情况(1553—1563)》,载王锁英译:《葡萄牙人在华见闻录》,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8年,80页.
    [9](清)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32,《风俗·桂林》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
    [10]王栋:《苍梧郡志》,卷6.
    11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明万历)《宾州志》卷11,105页。
    1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11,4968页,“思恩军民府”条,北京:中华书局,2005.
    13(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归顺州”部分,《续修四库全书》595史部,地理类。
    [1](明)苏濬《风俗论》,载《粤西文载》卷57,《粤西文载点校本》(四),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2](明)谢君惠:《梧州府志》卷二,《舆地·风俗》
    [3](清乾隆)吴九龄:《梧州府志》卷3,《舆地志·风俗》,1956年北京图书馆油印本.
    [4]《重建粤东会馆题名碑记》,现存于苍梧县龙圩粤东会馆,嵌于墙上.笔者2004年7月23日实地调查。
    [5](清)金鉷修,钱元昌、陆纶纂:《广西通志》卷32,《风俗》,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
    [6](清嘉庆)温之诚修,曹文深等纂:《全州志》卷一,《舆地·风俗》.
    [7]陈铁生、郭丽娟:《柳州地方族谱的收集和简介》,《柳北文史》第11、12辑合刊,1995年,66-72页.
    [1]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6-27页.
    [2](光绪)《百色厅志》卷2.
    [3](清乾隆)傅聖:《镇安府志》卷2,《舆地下·圩市》,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本复印。
    [4]鹿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鹿寨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97页.
    [5]灌阳县建设委员会:《灌阳县建设建筑志》“大事记”,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1]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粤东会馆天后官并鼎建戏台碑房》,碑立平乐县文物管理所.见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发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页.
    [2]《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52页.
    [3]《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2124页.
    [4](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四,《尊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史记》卷129,《货值列传》。
    [2]《汉书》卷91,《货值传》。
    [3](宋)欧阳修、宋祁撰《旧唐书》卷200,《列传.安禄山》.
    [4]《新唐书》卷175,《列传.张又新》。
    [5]《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946页。
    [6]关于唐代中介人的称呼为“牙”的原因,除了由“互”讹传为“牙”之说法得到学界的较广泛认可外.学界还有其他的解释:1、日本学者稻叶君山《驵会牙侩及牙行考》(《中国社会史研究》见《唐宋牙人考》(日)小林高四郎《史学》8卷1号,1929年,后傅依凌译,载《经济资料译丛》1987年第3期):认为牙系渊源于“牙旗”之牙,在唐代一般指官府,表明牙人是由官府任命的.2、我国学者陈汉章也认为“牙”系牙旗之“牙”,但取其管理物价之意。秦汉至唐代市中都有市棱,即“旗亭”,管理物价的活动在楼下进行,楼上有牙旗,于是称管理物价的人为牙郎。见金国宝《牙行即牙税之历史》附录,载《中国经济问题之研究》,中华书局,1935年。3、在民间还有说法是认为交易中介人没有资本,全凭口舌之劳而获取收益,所以“牙”之称凸显了其口舌之劳,这种说法在广西各县的文史资料中多有记载,但缺乏历史文献资料的支持。又可参见陈明光、毛蕾《驵侩、牙人、经纪、掮客——中国古代交易中介人主要称谓演变试说》,《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期。
    [1]有学者认为牙行是牙人的行业组织,参见孟繁治:《中国古代商贸活动中的经纪人》,载《文史知识》1996年第5期;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部分学者认为“牙行”是指牙人所开设的店铺,如叶世昌:《对经纪人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载《世界经济文汇》,1995年第1期。本文认为文献记载中大多数情况属于后者,当然不捧除有些时候牙行指的是行业组织。在本文的论述中,如果不加特别说明,牙行、经纪行均指牙人、经纪人所开设的店铺。
    [2]王溥:《五代会要》卷26,《市》.
    [3]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18,《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选自《四库丛刊初稿》203《集部》,上海书店1989年根据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重印。
    [4]脱脱:《宋史》卷186,《食货志下》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脱脱:《宋史》卷2,《太祖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5,《财计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海关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5页。
    [3](元)《通制条格》卷18,《关市.牙保欺蔽》,黄时鉴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4]《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947页.
    [5](元)《通制条格》卷18,《关市.市舶》,黄时鉴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1](明)新安程春宇《士商类要》,选自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清实录》第11册,《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65,乾隆七年四月乙巳,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清实录》第12册,《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51,乾隆十年十月乙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明)刘惟谦等撰:《大明律》卷10,《户律七·市廛》,《续修四库全书》862史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当然政府对牙人的管理并不是到明清才开始的,在唐宋时期,政府已经对之实行管理,如唐代规定牙人检查欠陌钱之使用,宋代对牙人实行“付身牌”制,都是对牙人的管理。但管理牙人的全国性法律还是从明代开始。又见童光政《明律“私充牙行埠头”条的创立及适用》,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
    [6]对于官私牙的区分学界有不同意见:1.日本学者小林高四郎认为官牙指从事官府财货之牙人,而私牙指从事民间贸易的牙人。见(日)小林高四郎《宋代牙人考》,《史学》8卷1号,1929年。后傅依凌译,载《经济资料译丛》1987年第3期。2.斯波义信认为处理需要地契的不动产和主要动产的牙人称为官牙,处理不需要地契的普通动产的牙人称为私牙。宫泽知之的观点与小林高四郎颇为相似,认为与地契无关,官厅牙人即为官牙,以区别于民间牙人.见富泽知之《宋代の牙人》,载《东洋史研究》39卷1号,1980年,艾廉莹翻译,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7期.3.我国学者吴奇衍认为经官方批准,领取牙贴而经营牙行经纪业务的人为“官牙”,反之则为“私牙”.见吴奇衍:《清代前期牙行制度试述》,载《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本文认为在宋代,由于市易法的推行,合法牙人接受市易司招募,参与官府的经济活动,因而这一时期把“官牙”定为“从事官府财贷的牙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明清时期,大量的合法牙人从事的主要是民间贸易,但他们也是在官府的许可下进行的贸易,因而应该属于“官牙”的范畴。所以本文同意吴奇衍的观点,即认为官私牙人的区别在于其是否为官府许可之牙人.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奏折。《广西布政使淑宝奏报请给牙行帖照情形事》,缩徽号:078-0276,档案号:03-1102-013。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奏折。《两广总督李侍尧奏为遵旨酌议淑宝条陈设立牙行之处毋庸议缘由事》,缩微号:051-0339,档案号:03-0755-049。
    [1]《清实录》第12册,《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51,乾隆十年十月乙丑,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2](明)苏濬:《榷商岁饷序》,载《粤西文载》卷52。
    [3](清嘉庆)温之诚修,曹文深等纂:《全州志》卷之末,《杂记》。
    [4]彭玉麟、殷家儁:《衡阳县志》货殖七·卷十一,同治十一年。
    [5]莫炳奎:《邕宁县志》,《食货一·田赋沿革》,1937年.
    [1]《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226卷,《杂税部汇考十》。
    [2]《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226卷,《杂税部汇考十》。
    [3]《清朝续文献通考》卷46,《征榷十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4](清)谢启昆:《广西通志.经政略》,卷十一。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管军机处录副奏折。转引自吴奇衍:《清代前期牙行制试述》,载《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
    [2](宋)王溥:《五代会要》卷26,《市》,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3](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504,《邦计部·关市》,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96年。
    [4](宋)窦仪等:《宋刑统》卷13,《户婚律·典卖指当论竞物业》,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9,《征榷考六·牙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1](宋)《明书公判清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隆化县博物馆:《河北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载《文物》2004年第5期。
    [3]《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2225页.
    [4]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02页。
    [1]施一揆:《元代地契》,《历史研究》,1957年第9期.
    [2]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刑科题本档案。转引自刘永成《乾隆刑科题本与清代前期农村社会经济研究》,《历史档案》1981年第2期.
    [3]福建师大历史所:《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4]广东社科院等单位合编:《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
    [5]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财政二》,北洋政府财政部档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广西官书局:《广西民事习惯报告书》,线装书,1911年,65页。
    [2]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45页。
    [3]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48页。
    [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1—7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1—9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1987年;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广西官书局:《广西民事习惯报告书》,线装书,1911年,35页。
    [1]《广西省政府公报》1933年,第66期。
    [2](明)刘惟谦等撰《大明律》卷10,《户律七·市廛》,《续修四库全书》862史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清)沈之奇注《大清律例》卷15,《户律·市廛》,《续修四库全书》863,史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清朝文献通考》卷31,《征榷六》,台北:台北新兴书局,1965年.
    [2](明)李晋德著,杨正泰校注:《客商一览醒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明)新安程春宇《士商类要》,选自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760,《扬州府.风俗考》。
    [1](清)陈延恩修,李兆洛纂:《江阴县志》,卷九,《风俗》,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2]清乾隆《镇洋县志》卷2,《市镇》.
    [3]参见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山本进:《清代江南の牙行》,载《东洋学报》第74卷,1、2号合刊,1993年;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53-273页.
    [4]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515页.
    [5]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第四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235页。
    [6]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635页.
    [7]广西通志馆:《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308-316页。
    [1]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690页。
    [2]《光绪二十三、二十四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梧州口》
    [3]《清实录·德宗实录》,卷435、436.
    [4]《光绪三十三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南宁口》
    [5]覃煜芳、陈金源《梧州古今》第一辑,《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发行。1992年,242页。
    [6](清)罗勋著,王栋续修:《苍梧县志》卷10,《食货志 盐课》,1986年根据清同治版影印。
    [1]Decennial Report.1892—1901.Wuchow.
    [2]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9页。
    [3]《梧州市志》经济卷(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444页: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驻梧州口岸办事处:《梧州口岸外经贸志》,1991年,5页.
    [4]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2辑,1982年,1-20页.
    [5]黄亦章,1916年出生,住梧州市石鼓路355号.1938年到梧州帮忙叔父黄仲棠经营锦生源水面铺,1946年在梧州裕德平码行做买卖手,1947—1951年在建德平码行做买卖手。笔者2004年7月20日在梧州对黄亦章老先生进行访谈。
    [6]Decennial Report,1892—1901.Wuchow.
    [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2辑,1982年,1-20页。
    [2]南宁市商业局修志办:《南宁市场漫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22-36页。
    [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4]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454页;雷成:《南宁商会史拾零》,载《南宁文史资料》13辑,1991年,230-237页。
    [5]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载:《鱼峰文史》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6]柳州金融志编委会:《柳州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页。
    [7]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1960年),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36-148页。
    [8]李常光:《桂林山货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1-167页。
    [1]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1960年),载《桂林文史资料》2辑,1982年,136-138页.
    [2]Decennial Report,1892—1901.Lungchow.
    [3]龙津县修志局:《龙津县志》(上)1946年,稿本。
    [4]张振细:《合浦蓝靛业史话》,载《北海文史资料》10辑,131-140页。
    [1]《光绪二十二年北海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
    [1]Decennial Report,1892—1901.Wuchow.
    [2]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454页;雷成:《南宁商会史拾零》,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3辑,1991年,230-237页。
    [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4]《纪邕垣去年之市况》,载《申报》1920年1—2月,162.86(?)
    [1]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68-369页、365-366、37-371页。
    [3]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2辑,1982年,1-20页。注:陆冠芝(1892—161),梧州平码行业前辈,15岁到梧州公昌平码行当学徒,后任收款、出纳、助帐、买卖手等职.1920年起与人合伙开设隆昌兴平码行,任经理,直至1946年,店号改称桂昌行,仍任经理;黄亦章(1916—)住梧州市石鼓路355号。1938年到梧州帮忙叔父黄仲棠经营锦生源水面铺,1946年在梧州裕德平码行做买卖手,1947—1951年在建德平码行做买卖手。笔者2004年7月20日在梧州对黄亦章老先生进行访谈。
    [4]《梧州商业概况》,载《工商半月刊》1929年7月1号 第一卷,12号。
    [1]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1-182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74-375页。
    [3](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855-910页。
    [4]广西省政府编辑室:《二十二年度广西施政纲要记录》,1935年。
    [5]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4年。
    [6]《中国国民党广西省执行委员会商民部训令第57号》,载《广西商民》第2、3期合刊,1928年1月1日.
    [7]社先:《解放前的芦圩商业》,载《宾阳文史资料》,第3辑,1987年,51-56页.
    [8]饶任坤、陈仁华编:《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41页。
    [9]刘炳新:《都隆那纱纸工业》,载《广西统计月报》创刊号,1934年5月15日。
    [10]《南丹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32页.
    [1]《梧州商业概况》,载《工商半月刊》1929年7月1号,第一卷,12号.
    [2]老拱:《广西工商业一瞥》,载《中国经济》1934年,第2卷,第8期.
    [3]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桂政纪实》第三编,《经济建设·农林》,1943年。
    [4]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415页。
    [1]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银行有关史料》光绪34年至宣统3年.全宗目录宗卷号L37—1—327.
    [2]《广西财政月刊》第一卷第二号,1927年.见魏士达:《广西省银行总行在梧州(1926年5月~1929年5月)》,《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1986年,66页。
    [3]黄钟岳:《十二年来之广西银行》附录1《广西银行行处分布》、附录3《广西银行各行处成立日期表》,汉口:中国印书馆,1944年。
    [4]广西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邮电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201-215页。
    [1]许汉琛:《南宁市政计划书》,载《新广西旬报》第2卷第19号,1928年.
    [2]雷成:《解放前南宁的商业》,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67-76页.
    [3]刘振先:《抗日战争时期柳州市经纪行业概况》,载《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206-210页.
    [4]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5页。
    [5]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135页。
    [6]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733-737页.
    [1]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一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99-100页、1445-148页。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1]黎莑梧:《解放前梧州的经纪行及跑街经纪》,载《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1985年,56-63页。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3]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省抗战损失调查统计》,1946年,1-2页.
    [4]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5]庞智生:《广西商业史料》,广西商业厅商业志编辑室编印,1990年,293页.
    [6]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1-182页。
    [1]刘振先:《抗日时期柳州市经纪行业概况》,载《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206-210页。注:刘振先1941年起在柳州经营进出口商业,开设顺利行商号。
    [2]田子永:《桂林经纪业简况》,《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8-173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经济建设手册',1947年,54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593页.
    [3]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1947年.
    [4]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下),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27-33页。
    [1]柳州市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柳州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5页。
    [2]黄旭初:《抗战以来的广西》,89-90页,桂林:胜利出版社广西分社,1943年。转引自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418页。
    [3]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下),1948年,1037-1038页。
    [1]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2]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10页.
    [1]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216页、222页。
    [2]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3]梧州市档案馆档案:工商局卷宗,档案号43-1-1和43-1-2.
    [4]达川:《梧州经纪业的历史兴衰》,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49-56页。
    [1]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8页.
    [1](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等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19页。
    [2]施坚雅著,叶光庭翻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80-181页。
    [2]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4-9页。
    [1]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29页。
    [1](清) 张廷玉修:《明史》卷45,《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26页.
    [3](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8,《广西三》,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4](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7,《广西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5](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10,《广西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09,《广西四》,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覃乃昌:《广西世居民族》,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1页。
    [2](美)施坚雅:《十九世纪中国的地区城市化》,载(美)施坚雅著,叶光庭翻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242-297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153-154页。
    [2]曹树基:《滑代北方城市人口研究——兼与施坚雅商榷》,载《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4期。
    [1]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18页。
    [2]Decennial Reports,1892—1901.Wuchow.
    [3]饶任坤、陈任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8-29页。
    [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2]侯雅云:《梧州民族资本商业发展几个时期的特点》,油印本,第1页,梧州图书馆存.
    [3](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855-856页。
    [4]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444页。
    [5]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65-369页。
    [6]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421页.
    [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20页。
    [2]黎莓梧:《解放前梧州的经纪行及跑街经纪》,载《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1985年,56-63页。
    [3]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20页。
    [4]梧州市档案馆档案:《1950年梧州市私营商业变动情况分类统计表》,档案号:43—1—1。
    [1]赖彦于:《广西一览》,《工商业部》44页,南宁:广西印刷厂印行,1935年.
    [2]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统计季报》第一期,1937年,37页。档案号:L15—1—2。
    [3]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78—179。
    [4]陆冠之、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1]侯雅云:《从“四大富商”的盛衰看梧州的资产阶级》,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1986年,53-60页。
    [1]南宁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57页。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科》,第2辑,1-20页。
    [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18页.
    [1]《清朝续文献通考》卷46,《征榷十八》,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2]莫炳奎:《邕宁县志》,《食货一·旧税课》,1937年。
    [3]南宁市商业局修志办:《南宁市场漫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23页.
    [4]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54页.
    [5]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6]雷成:《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231-237页。
    [7]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55页。
    [8]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第5、第6期合刊,1935年1月,17页。
    [1]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65-367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684页。
    [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科》第5辑,1988年,31-47页。
    [1]黄锐:《抗战前的南宁银钱业》,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50页。
    [2]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18-219页。
    [3]杨兆岑:《同正县志》,民国二十三年,台北影印本。
    [1]梁见先、黄毅强:《黄恒栈发家简史》,载《田阳文史》第2辑,1992年,7040页.
    [2]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54页.
    [3]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67-177页.黄景道为永华行店东黄奕勋之子。
    [4]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42页。
    [1](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889页。
    [2]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21页。
    [1]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载《鱼峰文史》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2](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891页。
    [3]赵焰:《沙街的经纪行》,载《城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5年,158-161页。
    [4]韦晓萍 罗怡林等:《解放前沙街的经纪行》,载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第2期,1987年,45页。
    [1]黄炳荣:《抗日战争期间柳州市商业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5辑,1963年,190页。
    [2]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志》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362页。
    [3]韦晓萍 罗怡林等:《解放前沙街的经纪行》,载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第2期,1987年,46页.
    [4]朱光华:《昔日柳州的“经纪街”》,载陈颖:《龙城旧闻》,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422-423页.
    [5]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9页.
    [6]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载《鱼峰文史》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7]柳州市档案馆档案:《柳江县经纪商业同业公会商号登记申请书》,1947年,档号为:21—1—463。
    [8]柳州市档案馆档案:《经纪业各商号入会申请登记报告表》,1950年,档案号为:21—1—470。
    [1]黄炳荣:《抗日战争期间柳州市商业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5辑,1963年,187页。
    [2]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2页.
    [1]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20页。
    [2](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145页。
    [1]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36-148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72页。
    [3]李常光:《桂林山货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1-167页。
    [4]《同业公会更改名称一批》,载《大公报》(桂林版),1941年12月13日第3版。
    [1]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商业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060页。
    [2]桂林市粮食局:《桂林市粮食志》,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42页。
    [3]李常光:《桂林山货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1-167页。
    [1]田子永:《桂林经纪业简况》,载《桂林文史资料》11辑,1987年,168-173页。
    [2]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省人民团体统计》,1937年。档案号:L15—1—17.
    [3]田子永:《桂林经纪业简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8-173页。
    [1]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1960年),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36-148页。
    [2]田子永:《桂林市土产业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190页。
    [3]广西档案馆档案:《桂林市统计提要》,1942年辑.档案号:L15—1—33。
    [1]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192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省各县出入境大宗货物概况》,1934年。
    [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15页。
    [1]粱崇鼎:《贵县志》卷六,《交通·航路》,1935年铅印本。
    [2]粱崇鼎:《贵县志》卷一,《地理·圩市》,1935年铅印本.
    [3]粱崇鼎:《贵县志》卷十一,《实业·商业》,1935年铅印本。
    [4]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216页。
    [5](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899页.
    [6]郑开基:《贵县工商业概况》,载《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4辑,1990年,99-110页。
    [1]郑开基:《解放前贵县的粮糖贸易》,《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8辑,1992年,133-135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省大宗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4年,2-3页.
    [3]陈思述:《广西藤县民情》,台北;东方文化局,1930年,14-15页。
    [4]李咏河等:《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3年,78页。
    [5]广西统计局:《广西省大宗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4年,15页.
    [1]《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年,26册,《民政》.
    [2]粱值:《梧州柴炭产销》,载《广西统计季报》,1938年第5期。
    [3]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8页。
    [4]陈铁:《柴炭出口业琐记》,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82年,74-75页.
    [5]广西统计局:《广西省大宗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4年,15-18页。
    [1]李咏河等:《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南宁: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3年,156页。
    [2]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227页。
    [3]八步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委员会:《八步镇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7页.
    [4]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296页.
    [5]八步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委员会:《八步镇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8页。
    [6]八步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委员会:《八步镇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9页。
    [7]梁培焕:《贺县志》卷四,《经济部·商业》,1934年。
    [1]八步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委员会:《八步镇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02页。
    [1]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224页。
    [2]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9页。
    [3]广西档案馆档案:《上金、永淳、同正、宁明、百色商业种类调查表》,档案号:L37—1—348。
    [1]杨业兴、黄雄鹰:《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51-156页.
    [2]广西档案馆档案:《上金、永淳、同正、宁明、百色商业种类调查表》,档案号:L37—1—348。
    [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41-47页。
    [4]三叟:《旧南宁的帮会》,载《南宁史料》第6辑,1983年,44-45页.
    [5]杨业兴、黄雄鹰:《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69页。
    [1]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
    [2]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349页。
    [3]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405页。
    [4]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475页。
    [1]李咏河等:《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3年,148页。
    [2]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227页。
    [3]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222页;宾阳政协文史委:《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芦圩商业》,载黄德俊:《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284-288页.
    [4]陈义新:《“洋纱王”卓均记》,载《宾阳文史资料》第3辑,1987年,57-59页.
    [5]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223页。
    [6]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书馆,1936年,145页.
    [7]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书馆,1936年,151页。
    [1]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226页。
    [2]融安县志编纂委员会:《融安县志·经济》,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23页。
    [3]李品光:《解放前古镇长安商业兴衰概况》,《融安文史》第3辑,1992年,36页.
    [1]罗庆培:《古镇长安小柳州》,载《融安文史》第3辑,1992年,33页.
    [2]潘兴贵、韦国光:《解放前长安镇工商业概况》,载《融安文史》第2辑。1989年,65页。
    [3](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1917年,895-896页.
    [4]胡定铭:《融安县工商业联合沿革简史》,载《融安文史》第3辑,1992年,23-24页。
    [1]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经业概况》,载柳州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1-182页.
    [2]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1950年,7页。
    [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225页。
    [1]张智林:《平乐县志》卷7,《经济》,1940年铅印本。
    [2](日)东亚同文会编:《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1917年,903页。
    [3]何锦均;《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年第3期,18-19页.
    [4]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各县市统计摘要》之《藤县、岑溪、平乐县》,档案号:L15—1—72.
    [5]张炳强:《平乐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年,294页。
    [6]日本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1917年,901页。
    [7]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57页.
    [8]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9页。
    [1]《Decennial Report,1902—1911》,载《中国旧海关史料》155-452。见李文治、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276页。
    [1]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48页。
    [2]《广西烟草调查》,载《广西统计季报》十一、十二期合刊,1939年12月,13页.
    [3]广西编辑组:《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15页。
    [1]饶仕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36页.
    [2]《融水镇调查报告》,中科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历史调查研究组编印,1964年,9页.注:根据广西各地代客买卖所收佣金惯例,此处佣金收入估计应该为笔误,实际佣金收入该为2%比较合理。
    [3]《南丹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二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32页。
    [1]周文卫:《融江、背江、贺江、恭城河杉木运销情况》,载《广西统计季报》1937年第4期,1-10页。
    [2]笔者2004年7月6日在南宁调查的访谈资料,黄建华(1921年出生,家住南宁市宣化街26号)讲述。
    [3]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491页。
    [4]刘郁卿:《忆惜柳城龙头圩》,载《柳州古今》第10期,1992年,57-58页。
    [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214页。
    [2]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41页。
    [3]《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12页.
    [4]《宜山县洛东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5册,1986年,43页。
    [5]邦开基《贵县工商史概况》,载《贵县文史资料》第14辑,106页,1990年。
    [6]傅依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载《历史教学》1964年第5期.
    [1]见刘吉石:《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单强:《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包伟民:《“专业市镇”与江南市镇研究范式的再认识—以浙江乌青镇个案研究为基础》,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
    [2]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印行,1936年,4-8页。
    [3]庞智生:《广西商业史料》,南宁:广西商业厅商业志编辑室编印,1990年,186页。
    [4]莫冠杰:《戎圩史考》,载《苍梧文史》1辑,1986年,75页。
    [1]侯雅云:《清代苍梧戎圩商品市场史料》,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1986年。
    [2]梁崇鼎:《贵县志》卷1,《地理·圩市》,1934年铅印本。
    [3]广西统计局:《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4年,2页.
    [4]程大璋:《桂平县志》卷九,《经地·圩市》,1920年,244页.
    [5]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29页。
    [6]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83页。
    [7]韦裴斌:《广西的造纸工业》,载《广西企业季刊》第二卷第一期,1944年,43-53页。
    [1]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书馆,1936年,131页。
    [2]韦裴斌:《广西的造纸工业》,载《广西企业季刊》第二卷第一期,1944年,43-53页。
    [3]刘炳新:《都隆那纱纸工业》,载《广西统计月报》创刊号,1934年,17页。
    [1]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书馆,1936年,129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631页。
    [3]韦爰春:《解放前的都安商业概略》,载《都安文史》(三四辑合刊),1988年,48-50页。
    [4]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书馆,1936年,131页.
    [5]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631页。
    [6]韦振苏等:《民国时期名扬中外的贡川沙纸》,载黄德俊:《桂西文史录》第二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07-308页。
    [1]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30页.
    [2]刘炳新:《都隆那纱纸工业》,载《广西统计月报》创刊号,13页,1934年
    [3]千家驹、韩德章、吴半农:《广西省经济慨况》,上海:商务书馆,1936年,130页。
    [4]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72页。
    [5]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490、514、519页。
    [1]凌焕熙:《苏圩牛市》,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178-182页.
    [2]方好建、林宣:《今日南宁牲畜交易场》,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183-184页。
    [3]莫文骐:《亭子圩史探》,载《南宁史料》第2辑,1981年,48-51页。
    [4]方好建、林宣:《今日南宁牲畜交易场》,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184页。
    [1]笔者2004年7月7日在南宁亭子圩实地调查的访谈资料,周文佳(住亭子村周屋坡15号,1916年生)讲述。
    [2]韦光翔:《天等牛马市场和祥兴滔饼店》,载黄德俊主编:《桂西文史录》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06-309页.
    [3]赵佩臻:《天等牛马市场》,载《天等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47-49页。
    [4]韦汉周:《繁荣鼎盛年代的六圩集市贸易》,载《河池市志通讯》第3期,1985年,58-61页。
    [5]黄祖瑜等:《河池县志》,《圩市》,1919年铅印本。
    [6]唐维仁:《远近闻名的六圩牛市》,载《河池文史》第4辑,1991年,106-108页。
    [1]陈显达:《解放前柳州的牛市》,载《柳南文史资料》第1辑,1988年,120页.
    [2]希平:《柳州解放前最大的牲畜交易场所—牛圩坪》,载《鱼峰文史》第1辑,1987年,43页。
    [3]覃才美、韦超成:《拉堡牛行探源》,载《柳江文史资料》第3辑,1993年,81-82页。
    [4]《武鸣县清江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三册,1985年,89页。
    [1](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4,《法制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的整合:11—19世纪的历程》,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13-20页.
    [3]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55页。
    [4](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卷162,《经政略十二·积贮一》
    [1]《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563,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此外,《清实录》中仍然有其他记载,雍正朝《朱批谕旨》(如雍正八年四月二十日闽广总督鄂尔泰奏)也有记载.
    [2](日)本东亚同文馆:《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681-685页。
    [3]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43页。
    [4]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63页。
    [1]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12页。
    [1]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12页。
    [2]邱昌渭:《广西县政》有关农林设施章节,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181-186页。后来观点得到较多学者的认肯,如刘文俊:《清末民国年间广西农业商业化趋势与城镇、圩市的发展》,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3]梁杓修、吴瑜纂:《思思县志》第2编,《社会》,1935年铅印本.
    [4]傅荣寿、王中林等:《广西粮食生产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4页.
    [5]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科:《农情报告》第5卷第6期,1937年。见傅荣寿、王中林等:《广西粮食生产史》,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07页。
    [1]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50-153页。
    [2]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53页.
    [1]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4-8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54页.
    [3]郑开基:《解放前贵县的粮糖贸易》,《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8辑,1992年,133-134页。
    [4]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03页。
    [5]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80页。
    [1]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97-98页。
    [1]张培刚:《广西粮食问愿》,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99-100页;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4-8页。
    [2]梁崇鼎等:《贵县志》卷11,《实业·农业》,1935年铅印本。
    [3]梁崇鼎等:《贵县志》卷1,《地理·圩市》,1935年铅印本。
    [4]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02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03-105页。
    [1]程大璋等:《桂平县志》卷9,《纪地·圩市》,1920年铅印本。
    [2]饶仕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42页.
    [3](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684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68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68页。
    [2]平乐镇志编纂领导小组:《平乐镇志》,稿本,1992年,92页。
    [3]李咏河等:《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3年,254-255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56-157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153页。
    [1]见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96-101页、108-147页。
    [2]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53页。
    [1]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印:《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0页.
    [2]童光熙:《解放前柳州的谷米市场》,载《柳南文史资料》第1辑,1988年,121-123页。
    [3]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载《鱼峰文史资料》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4]赵焰:《沙街的经纪行》,载《城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5年,158-161页。
    [5]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85页。
    [6]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29-130页。
    [1]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0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31-132页。
    [3]柳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编印:《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2页。
    [4]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119页。
    [1]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42页。
    [2]潘载生、封平潮等:《南宁商业概况》,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第5、6期合刊,1935年,17-31页。
    [3]李泽吾:《南宁市场历史简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39页。
    [4]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经济卷(下),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53页。
    [1]南宁市粮食局:《南宁市粮食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9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81页。注:实际上从其他史料看,南宁平码行与经纪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称呼上的差异而已,1937年国民政府通饬全国商会代客买卖行业一律改称经纪业,所以从1937年开始,广西平码行也称经纪行,只是有些人在仍然习惯保持平码行的称呼。
    [3]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96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31页.
    [2]《柳州平码行调查》,载《广西统计月报》第2号,1934年,89页。
    [3]见赵焰:《沙街的经纪行》,载《城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5年,158-164页;梧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商业志》,《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1995年,17页;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405页;其他资料也都有相类似的记载。
    [1]千家驹、韩德章等:《广西省经济概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19页。
    [2]指美国斯坦福大学施坚雅教授所划分的中华帝国晚期的九大经济区域,岭南区域是其中重要的经济区之一.见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3]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61页。
    [4]梧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商业志》,《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1995年,437页。
    [1]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79、182页.
    [2](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696页。
    [3]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注:陆冠芝(1892—1981年),平码行业前辈,从少年时期开始,始终从事平码经纪业.)
    [4]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79页。
    [1]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62-63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77页.
    [3]孔繁琨:《广西谷米运销》,广西省政府编印,1936年,56页。
    [4]广西档案馆档案:《修正广西省各县市粮食调节办法》,档案号17-1-3,95页。
    [5]吴汝柏:《粮食管理与粮食行政》,《建设研究月刊》,第五卷第五期,第21页,1941年7月15日。
    [6]吴汝柏:《粮食管理与粮食行政》,《建设研究月刊》,第五卷第五期,第21页,1941年7月15日。
    [1]《大公报》(桂林)第4版,1941年9月7日。
    [2]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1页.
    [3]毕华:《解放前米价与谷埠收囤商》,载《柳南文史资料》第6辑,1994年,29页.
    [4]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科》第2辑,1982年,18-19页。
    [5]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载《鱼峰文史资料》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6]李拨球、陆英林、刘一恺等:《广智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辑,1982年,19-20页。
    [1]邹旭圃:《中国油桐与桐油》,重庆:中华书局,1946年,165-166页。
    [2]李昌隆:《中国桐油贸易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1页.
    [3]谢展农:《广西桐油产销》,载《大公报》,1947年4月14日.
    [4]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科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324页。
    [5]《广西的桐油》,载《申报》399.518(?),1948年10—12月,上海书店影印本,1983年.
    [6]李运华:《设立桐油精炼厂桐油榨厂及桐油出口检验所计划草案》,载《新广西旬报》第3卷7号,1928年。
    [1]李若果:《广西桐油业的产销概况》,载《正路》第一卷第四期,1937年,19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广西年鉴》第三回,1948年,498页。
    [3]广西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室:《广西经济建设手册》,1947年,104页。
    [1](日)东亚同文会编纂:《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783-784页.
    [2]邹旭圃:《中国油桐与桐油》,重庆:中华书局,1946年,162页。
    [1]邹旭圃:《中国油桐与桐油》,重庆:中华书局,1946年,162页。
    [2]谢展农:《广西桐油产销》,载《大公报》,1947年4月14日。
    [1]《广西的桐油》,载《申报》399.518(?),1948年10—12月,上海书店影印本,1983年.
    [2]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八),314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3]Decenial Reports,1892—1901.Wudow
    [4]李昌隆:《中国桐油贸易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87页。
    [5]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56-357页。
    [1]潘载生、封平潮等:《南宁商业概况》,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第5、6号合刊,1935年。
    [2]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1页。
    [1]《南宁成为商业王国》,载《申报》[388]647[1],1946年4月24日。
    [2]武钧:《柳州桐油》,载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第9期,1992年,63-64页。
    [3]《广西的桐油》,载《申报》399.518(?),1948年10—12月,上海书店影印本,1983年。
    [1]《民国二十一年海关中外贸易报告》,1932年,54页.
    [2]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3页.
    [3]赵焰:《沙街的经纪行》,载《城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5年,158-161页。
    [4]武钧:《柳州桐油》,载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第9期,1992年,63-64页。
    [5]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3页。
    [1]刘郁卿:《柳州和香港的商业关系》,《鱼峰文史》第15辑,1997年,111-112页。
    [2]武钧:《柳州桐油》,载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第9期,1992年,63-64页.注:在原文中作者没有把瀛昌庄归为经纪平码行,根据柳州市档案资料记录瀛昌庄也是经纪行号.见柳州市档案馆档案:《经纪业、工商业筹备商业营业申请表》,档案号:21—1—47。
    [3]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4页。
    [4]张智林:《平乐县志》卷7,《产业·商业》,1940年,铅印本。
    [5]何锦均:《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3),18-19页。
    [1]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5页。
    [2]李昌隆:《中国桐油贸易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90页。
    [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2]广西统计局编:《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1934年,31页。
    [3]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6页。
    [4]李若果:《广西桐油业的产销概况》,载《正路》第1卷第4期,1937年,17-20页。
    [1]何锦均:《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平乐方志通讯》1984第3期,18-19页。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2-3页。
    [3]梧州市商业局编:《梧州市商业志》,《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1995年,17页。
    [4]邓锡芹等:《百货业的兴衰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37-61页。
    [1]南宁市商业局修志办:《南宁市场浸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23页.
    [2]潘载生、封平潮等:《南宁商业概况》,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第5、6号合刊,1935年.
    [3]广西档案馆档案:《邕宁县商业总类调查表》,档案号:L37—1—360/161/362。
    [4]刘振先:《抗日时期柳州市经纪行业概况》,载《柳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8年,206-210页。
    [5]柳州市政府:《调查研究》第1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8-9页。
    [1]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2页.
    [2]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1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4-55页.
    [3]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1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7页。
    [4]李咏河:《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1933年,64页。
    [5]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年,220页。
    [6]田子永:《桂林经纪业简况》,载《桂林文史资料》11辑,1987年,168-173页。
    [1]梁培烘:《贺县志》卷四,《经济部·商业》,1934年。
    [2]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349页。
    [3]《宜山县洛东乡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载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五册,1986年,43页.
    [4]邓锡芹等:《百货业的兴衰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50页。
    [5]杨北岑等:《同正县志》卷6,《物产·食货》,1932年铅印本。
    [6]梁公直:《梧州水上居民的今昔》,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49-53页。
    [7]《申报》1898年1月14日,第一版,上海书店影印本,58.173[1]。
    [1]《张中丞(丹叔)奏议》,卷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2]刘宗尧:《迁江县志》第4编,《经济·商业》,1935年铅印本。
    [3]梁崇鼎等:《贵县志》卷1,《地理·圩市》,1935年铅印本.
    [4]张智林:《平乐县志》卷7,《产业·商业》,1940年铅印本。
    [5]陆庆祥等:《隆山县志》第6编,《经济·产业》,1938年修,1957年油印本.
    [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224页.
    [7]广西博物馆:《广西土司制度资料汇编》第四册,1961年,463页。
    [8]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292-296页。
    [9]林刚:《1927—1937年间中国手工棉纺织业新探》,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2),17-33页.
    [10]谭丽道:《解放前桥圩的土布业》,载《贵县文史》第15辑,1990年,111-11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辑》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72页.
    [2]李甫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1页。
    [1]参见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如梧州市工商联存档:《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第15卷,1950—1951年;柳州市档案馆:《经纪业各商号入会申请登记表》,1950年2月—1951年2月,档案号:21-1-470: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3]广西省政府秘书处:《梧州市概况调查》,1932年,45页。
    [4]梧州市工商联存档:《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第15卷,1950—1951年。
    [5]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编《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2页。
    [6]柳州市档案馆档案:《经纪业筹备商业营业申请表》,1950年,档案号:21—1—471。
    [1]南宁市工商联档案:《南宁市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
    [2]王伯钦:《桂林东洲后街行兴衰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201-202页。
    [3]广西档案馆档案:《桂林市统计提要》,1942年辑.档案号:L15—1—33。
    [4]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57页。
    [5](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856页。
    [1](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856页。
    [2]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辑(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3]笔者2004年7月20日在梧州的访谈资料.黄亦章:1916年出生,广东新会人,住梧州市石鼓路355号.1938年到梧州帮助叔父黄仲棠经营水面铺,1946年在平码行号裕德行傲买卖手,1947—1951年在建德行做买卖手,1949年建德行改名为建德行龙记,营业范围和性质没有改变,且一直在九坊路经营。
    [4]《柳州平码行调查》,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第二号,19M年,89-90页。
    [5]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20页。
    [1]梧州市工商联存档:《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第15卷,026号,1950—1951年。
    [1](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863-865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商业,1933年,426-427页。
    [3]梧州市档案馆档案:《(1945—1948年)有关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档案号:126—6—7。
    [1]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15辑,1982年,167-177页。
    [2]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430-431页。
    [3]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1]田子永:《桂林市土产业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189页.
    [2]王伯钦:《桂林东洲后街行兴衰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196-204页。
    [3]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粮油贸易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137页。
    [4]李常光:《桂林山货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1-167页。
    [1]访谈资料。黄亦章(1916—),现居住梧州市石鼓路355号.1938年到梧州帮助叔父黄仲棠经营锦生源水面铺,1946年在梧州裕德平码行做买卖手,1947—1951年在建德平码行做买卖手.笔者于2004年7月加日在梧州对黄亦章老先生进行访谈.
    [2]黎奉梧:《黄泰初事略》,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2辑,1987年,105页。
    [3]Decennial Reports,Wuchow,1892-1901.
    [4]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1]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2]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3]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4]郑开基:《贵县工商史概况》,载《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4辑,1990年,99-110页。
    [1]梧州市工商联存《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15卷,1950-1951年.
    [2]柳州市档案馆档案:《柳州市经纪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册》,档案号:21—1—467。
    [3]南宁市工商联存:《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6月。
    [4]田子永:《桂林经纪业简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8-173页.
    [5]梁见先、黄毅强:《黄恒栈发家简史》,载《田阳文史》第2辑,1992年,70-80页。
    [1]广西档案馆档案:《上金、永淳、同正、宁明、百色商业种类调查表》,档案号:L37—1—348。
    [2]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2页。
    [1]南宁市工商联档案:《南宁市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6月填表,6页。
    [2]南宁市工商联档案:《南宁市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6月填表,8、14、39页。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02页。
    [2]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03页。
    [1]李忆中、黎莑梧:《颜料行业兴替史》,载《梧州文史资料》第3辑,1982年,16-32页。
    [2]黎超良:《解放前的长州渔苗捕捞业》,载《梧州文史资料》第6辑,1984年,89-99页。
    [3]八步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委员会:《八步镇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9页。
    [4]王宗培:《昭平竹纸》,载《昭平史话》第8期,1990年,51-53页。
    [5]梧州市商业局编:《梧州市商业志》,《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1995年,17页。
    [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66页。
    [1](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5,《财计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1]张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103页。
    [2]黎莑梧:《解放前梧州的经纪行及跑街经纪》,载《梧州文史资料》第9辑,1985年,60页。
    [3]徐永华:《南宁解放前的“九八仔”》,载《南宁文史资料》第4辑,1987年,77-81页。
    [4]《邕色特货生意经》,载《明报》第29号,1949年8月24日。
    [1]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61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934年,30-31页。
    [3]《柳州平码行调查》,载《广西统计月报》第2号,1934年;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61页,1938年;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407页;等等资料均有相关记录。
    [4]公敢:《柳州沙街经纪行补佚》,载《柳北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75页。
    [5]《柳州平码行调查》,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第二号,1934年,89页。
    [6]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1]《柳州总商会职务报告书(第17周)》,1928年。见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民国文献集成》第一集,香港:京华出版社,2004年,193页。
    [2]田子永;《桂林经纪业简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8-173页。
    [3]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卷三,上海:商务印书馆,1973年,93页。
    [4]吴奇衍:《清代前期牙行制度试述》,载《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26-52页。
    [1]《广西省政府公报》,第126期,1938年。
    [2]见《大公报》(桂林)第4版,1941年9月7日;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1页。
    [3]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1]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9页。
    [2]庞智声:《广西商业史料》,南宁:广西商业厅商业志编辑室,1990年,279页。
    [3]南宁市商业局修志办:《南宁市场漫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22-36页。
    [4]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55页。
    [5]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6]凌建雄:《同益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辑,1982年,15-33页。
    [7]刘郁卿:《我们所知道的沙街平码行》,载《柳北文史资料》第4辑,1989年,85-93页。
    [8]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辑(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9]李常光:《桂林山货行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1辑,1987年,161-167页。
    [1]《整理牙税办法》,载《工商半月刊》第6卷,16号,1934年,104页。
    [2]庞智生:《广西商业史料》,南宁:广西商业厅商业志编辑室编印,1990年,278页;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1页: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2辑,1982年,1-20页;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3]《梧州商业概况》,载《工商半月刊》第1卷,12号,1929年。
    [4]刘炳新:《都隆那纱纸工业》,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创刊号,1934年。17页。
    [5]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98页。
    [6]关仲乐:《桐油运销概况》,线装油印本,1936年,11页。
    [7]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136页。
    [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2]何怡举:《盐业经营的三个时期》,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74-90页。
    [3]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民国二十五年广西全省八大城市出入口贸易概况》,1937年,21-22页。
    [4]《广西省政府公报》,1935年,53期。
    [5]黎超良:《解放前的长州渔苗捕捞业》,载《梧州文史资料》第6辑,1984年,95页。
    [6]饶任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36页。
    [1]《邕色特货生意经》,载《明报》第29号,1949年8月24日。
    [2]梁值:《梧州柴炭产销》,载《广西统计季报》1938年第5期,9、11页。
    [3]赵焰:《沙街的经纪行》,载《桂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5年,160页。
    [4]《广西烟草调查》,载《广西统计季报》11、12期合刊,1939年,13页。
    [5]笔者2004年7月7日在南宁亭子圩实地调查的访谈资料,周文佳(住亭子村周屋坡15号,1916年生)讲述,其父亲周泽春在民国期间是亭子圩著名的牛经纪。
    [6]陈培刚:《广西粮食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98页。
    [7]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81、98、161、179页。
    [1]笔者2004年7月在梧州对近代经纪行业中人的访谈资料,黄亦章(1916年生)讲述。注:黄亦章住梧州市石鼓路355号。1938年到悟州帮叔父黄仲棠经营锦生源水面铺,1946年在悟州裕德平码行做买卖手,1947—1951年在建德平码行做买卖手。
    [2]梁值:《梧州柴炭产销》,载《广西统计季报》1938年第5期,9页。
    [3]覃煜芳、陈金源:《梧州古今》第一辑,《梧州史志》编辑部印,1991年,77-78页。
    [4]刘炳新:《都隆那纱纸工业》,载《广西统计月报》创刊号,1934年5月15日,20-21页。
    [5]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3页。
    [6]郑开基:《贵县工商史概况》,载《贵县文史资料》第14辑,1990年,105页。
    [1]鹿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鹿寨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97页。
    [2](日)东亚同文会编:《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1917年,895页。
    [3]胡定铭:《融安县工商业联合沿革简史》,载《融安文史》第3辑,1992年,23页。
    [4]南宁市工商联档案:《经纪业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7、10页。
    [5]王伯钦:《桂林东洲后街行兴衰概况》,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196-204页。
    [6]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1]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2]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3]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4]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5]杨业兴、黄雄鹰:《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40页。
    [6]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注:作者黄景道为店东黄奕勋之子。
    [7]杨业兴、黄雄鹰:《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32页。
    [1]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
    [2]殷璧:《永华行漫记》,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83-89页。)
    [3]叶平天、蒙一民:《广西全省概车情况》,“南宁区”,广西省汽车同业公会联合会印行,1946年,5页。
    [4]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
    [5]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
    [6]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
    [1]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下),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174页。
    [2]凌建雄:《同益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辑,1982年,15-33页。注:作者凌建雄曾认同益行经理。
    [3]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下),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174页。
    [4]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下),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174-175页;黄锐:《新中国诞生前的南宁金融》,1986年,89-92页。
    [5]凌建雄:《同益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辑,1982年,15-33页。注:作者凌建雄曾认同益行经理。
    [1]广西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7页。
    [1]招荫庭、范子溪:《银钱业的五十年》,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21-36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69页。
    [3]侯雅云:《辛亥革命时期的梧州资产阶级(1897—1915)》,载《辛亥革命在梧州论文选》,油印本,梧州市图书馆存。
    [4]千家驹、韩德章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3年,200、204、205页。
    [5]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628页。
    [6]《广西官报》1910年,88期。
    [7]《广西官报》1910年,92期。
    [1](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大正六年(1917年),858页。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2年,1-20页。
    [3]潘载生等:《南宁商业概况(1934年)》,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5、6号合刊,1935年,17-24页。
    [4]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181页。
    [5]招荫庭、范子溪:《银钱业的五十年》,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21-36页。
    [1]郑开基:《贵县工商史概况》,载《贵港市文史资料》第14辑,1990年,99-113页。
    [2]柏剑秋:《民国时期全州商业梗概》,载《全州文史》第3辑,1989年,43-47页。
    [3]何锦钧:《解放前的平乐商业》,载《梧州方志通讯》1984第3辑,18-19页。
    [4]柳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柳州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46页。
    [1]侯雅云:《从“四大富商”的盛衰看梧州的资产阶级》,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1986年,53-60页。
    [2]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1960年),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36-148页。
    [3]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2页;(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2卷,广西省,1917年,856页。
    [4]侯雅云:《辛亥革命时期的梧州资产阶级(1897—1915)),载《辛亥革命在梧州论文选》,油印本,梧州市图书馆存,
    [5]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1]广西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金融志》,1994年,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58页。
    [2]赵焰:《解放初期对工商业的一次调查》,载《柳南文史资料》第9辑,1997年,93-101页。
    [3]柳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柳州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5页。
    [4]阳明照:《南宁梧州百色的金融统计》,载广西统计局《统计月报》创刊号,1934年5月15日,35-47页。
    [1]达川:《梧州经纪业的历史兴衰》,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49-56页。
    [2]《东方杂志》第二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9页。
    [3]梁新莲:《开埠后梧州航运业初探》,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1986年,49页。
    [4]侯雅云《从“四大富商”的盛衰看梧州的资产阶级》,载《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1986年,53-60页。
    [5]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128页。
    [1]腾肇文:《南宁航运史话》,载《南宁文史资料》第2辑,1987年,57-66页。
    [2]杨德辉:《南宁之最》,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182页。
    [3]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商业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358页。
    [4]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12页。
    [5]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1-182页。
    [6]刘郁卿:《民国年间轮船业概况》,载《柳南文史瓷料》第7辑,1995年,45-50页。
    [1]成洋:《柳江上的趸船》,载《城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2年,162-164页。
    [2]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19页。
    [3]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粮食调查》,1938年,55页。
    [1]《广西官报》1910年,第92期。
    [2]雷成:《解放前南宁的商业》,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6辑,1993年,67-76页。
    [3]刘郁卿:《解放前柳州市的经纪业概况》,载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1991年,171-182页。
    [4]梁光华:《昔日柳州的“经纪街”》,载陈颖:《龙城旧闻》,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422-423页。
    [5]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8页。
    [6]单强:《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载《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
    [1]Han Suyin:The Crippled Tree:China,Biography,History,Autobiography(New York:G.P.Putnamps Sons,1965),pp.228-229.见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2]彭德:《桂中商埠的饮茶经与颜料史》,载《柳北文史》第15辑,2002年,67-70页。
    [3]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4]南宁市工商联档案:《南宁市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32页。
    [2]张忠民:《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204页。
    [1]南宁市工商联档案:《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6月。
    [2]梧州市工商联档案:《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表》15卷,《经纪业》,1950—1951年;柳州市档案馆档案:《经纪业各商号入会申请登记报告表》,档案号:21—1—470。
    [1]南宁市工商联档案;《经纪业经理股东登记表》,1951年,12、13、40、41、102、85、117页。
    [2]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3]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4]黄景道:《解放前永华行概况》,载《广西文史资料》第15辑,1982年,167-177页。
    [5]黎莑梧:《黄泰初事略》,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1987年,105页。
    [6]笔者2004年7月20日在梧州对黄亦章老先生进行访谈。黄亦章:1916出生,住梧州市石鼓路355号。
    [1]张海鹏、张海瀛:《中国十大商帮》,黄山:黄山出版社,1993年。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2]Decennial Reports,Wuchow,1892-1901.
    [3]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商业,1933年,426-427页。
    [4]梧州市工商联档案:《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15卷,《经纪业》,1950-1951年。
    [1]梧州市工商联档案:《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15卷,《经纪业》,1950-1951年。
    [2]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3]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7页。
    [4]田子永:《桂林市土产业简史》,载《桂林文史资料》第13辑,1988年,188-195页。
    [1]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420页。
    [2]Decennial Reports,1892-1901.WuZhou.
    [3]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2年,1-20页。
    [1]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475页。
    [2]《广西商民协会、市商民协会、分会组织一览表》,载《广西商民》,第2、3期合刊,1928年1月1日。
    [3]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二回,1935年,478页。
    [4]广西工商局:《广西省工商业团体概况》,1934年,9-16页。
    [5]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省人民团体统计》,档案号:L15—1—24。
    [1]锡潮:《建国前郁林商会》,载《玉林文史资料》第25辑,1993年,68-72页。
    [2]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载《鱼峰文史》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3]广西档案馆档案:《全县统计摘要》,档案号:L15—1—25。
    [4]广西档案馆档案:《恭城统计摘要》,档案号:L15—1—71。
    [5]广西档案馆档案:《平乐统计摘要》,档案号:L15—1—72。
    [6]梧州市档案馆档案:《有关苍梧县各商业同业公会会员名册》,档案号:126—6—7。
    [7]据1937年调查,梧州平码业工会人数322人。见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省人民团体统计》,35页,档案号:L15—1—17。
    [1]《本市行纪业公会理监事昨已选出 龙两成为常务理事 梁佩珊成为常务监事》,载《南宁商报》,1946年6月11日,第3版。
    [1]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985页。
    [2]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982年,1-20页。
    [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1-47页。
    [4]《本市行纪业公会决定交货收款办法》,载《南宁商报》,1946年9月20日,第3版。
    [1]《本市益兴行与广生行交易发生纠纷,行纪业公会转请商会处理》,载《南宁商报》,1946年6月26日,第2版。
    [2]《广生行等纠纷案调解了》,载《南宁商报》,1946年7月14日,第3版。
    [3]《车辆停留市内 应予取缔》,载《南宁商报》,1946年10月19日,第3版;《街上停卡车 行纪业再请取缔》,载《南宁商报》,1946年10月30日,第3版。
    [4]北洋政府财政部档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请取消牙贴及登录凭证改办登陆税案与农商部来往文件》,载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558页。
    [5]《整理牙税办法》,载《工商业半月刊》1934年第6卷16号。
    [1]《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年,31期。
    [2]《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年,43期。
    [3]《广西省政府公报》,1934年,47期。
    [4]《广西省政府公报》,1935年,74期。
    [5]《广西省政府公报》,1937年,24期。
    [6]《广西省政府公报》,1938年,87期。
    [7]《广西省政府公报》,1946年,总2125期。
    [8]《广西省政府公报》,1938年,87期。
    [1]《本市行纪业公会昨开会员大会 探讨提案情况热烈》,载《南宁商报》,1946年7月9日,第3版。
    [2]柳州市档案馆档案:《柳江县经纪公会缴纳基金会员商号登记册》,档案号:21—1—469。
    [1]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社,1995年,971-977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416页。
    [1]《东方杂志》第三年(1906年),第3期《商务》,83页。
    [2]《东方杂志》第四年(1907年),第9期《商务》,102页。
    [3]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417-420页。
    [4]广西工商局:《广西省工商业团体概况》,1934年,2页。
    [5]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省人民团体统计》,1937年,37页。档案号:L15—1—17。
    [6]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省统计摘要》,第四号,1949年,63页。
    [7]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417-420页。
    [8]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416页。
    [1]参见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977-985页。
    [2]参见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985-987页。
    [1]桂林市档案馆藏:《桂林市商会各同业公会理事长姓名一览表》,档案号07-1-2;梧州市档案馆藏:《民国三十七年八月苍梧县商会所属各行商业同业公会一览表》,126—6—4。见侯宣杰:《工商同业公会与近代广西城镇市场经济的发育—基于原始档案之实证研究》,载《广西民族研究》,2006第3期。
    [2]雷成:《南宁商会史拾零》,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3辑,1991年,230-237页。
    [3]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4]李启祥 谭津:《南宁电灯局的创办》,载《南宁文史资料》第4辑,1987年,72-76页。
    [5]雷成:《南宁商会拾零》,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3辑,1991年,230-237页。
    [6]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1](日)本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第二卷,广西省,1917年,895-896页;胡定铭:《融安县工商业联合沿革简史》,载《融安文史》第3辑,1992年,23-24页。
    [2]柳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商业志》,1995年,34-36页。
    [3]柳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柳州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6页。
    [1]《邕宁县商会昨召开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载《南宁商报》1946年7月18日,第3版。
    [1]广西区档案馆档案:《广西省商会联合会及经济调查队有关经费问题来往文件》,1946年9月—1946年12月,档案号:L8—8—3517。
    [2](德)威廉·罗雪尔著,朱绍文译:《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年,49页。
    [3]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673页。
    [1]Decennial Report,Lungchow,1892-1901.
    [2]龙津县修志局:《龙津县志》(上),第八篇,1946年,稿本。
    [1]《广西省政府公报》,1938年,126期。
    [1]《财政部广西区直接税局南宁分局公告:呈奉财政部令发牙业行栈督促行商遵章缴纳营业税应行注意事项饬即遵照办理等因》,载《南宁商报》1946年5月28日,第1版。
    [1]《广西省政府公报》,1946年,总第2086期。
    [1]《广西官报》1910年,88期、92期。
    [2]《广西省政府公报》,1926年,第26期。
    [1]《代客买货取佣金 非经纪行业商店者 省政府通令切实取缔》,载《南宁商报》1946年10月1日,第3版。
    [2]招荫庭、范子溪:《鸦片烟土行业史》,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15页。
    [1]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1-20页。
    [2]招荫庭、范子溪:《鸦片烟土行业史》,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15页。
    [3]招荫忘、范子溪:《桂成鸦片烟土行》,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1982年,36-40页。
    [4]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8-9页。
    [5]韦晓萍、罗怡林等;《解放前沙街的经纪行》,载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第2期,1987年,44-46页。
    [6]吴宏:《柳州经纪业史略》,10辑,载《鱼峰文史》第10辑,1992年,163-169页。
    [1]柳州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柳州金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46-47页。
    [2]赵焰:《沙街的经纪行》,载《城中文史资料》第8辑,1995年,158-164页。
    [3]李启祥、谭津:《王春晖发家史》,载《南宁文史资料》第11辑,1990年,126-138页。
    [4]梁见先、黄毅强:《黄恒栈发家简史》,载《田阳文史》第2辑,1992年,70-80页。
    [5]宋维桢:《辛亥革命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1960年),载《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36-148页。
    [1]凌建雄:《同益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辑,1982年,15-18页。注:作者凌建雄曾任同益行经理。
    [2]李拨球、刘一恺等:《广智行》,载《梧州文史资料》第1辑,1982年,19-20页。注:作者刘一恺1935年任广西银行梧州分行会计主任,后任广西贸易处会计科长、广西银行信托部副经理等职。
    [3]柳州市政府研究室:《调查研究》第一期(工商调查专辑),1950年,52页。
    [1]刘佛丁等:《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71页。
    [2]《撤销梧州海员起卸组》,载《南宁商报》1946年8月19日,第1版。
    [1]《撤销梧州海员起卸组》,载《南宁商报》1946年8月19日,第1版。
    [1]黎莑梧:《解放前梧州商会与海员工会起卸组纠纷始末》,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11辑,1986年,63-69页,该文资料由陈汝南、温天培、卢培、潘梓材、李绍希、王星焕等知情人士提供。笔者2004年7月到梧州调查时也就此事对当地老工商业者进行访谈:陈继甫(1921年生,住梧州市九坊街),王震(1925年生,住梧州市四坊街)解放前在梧州作商贩。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68-369页。
    [3]梧州市档案馆档案:《苍梧县商会各行业公会人员名册》,档案号:126—6—3。
    [4]何怡举:《盐业经营的三个时期》载《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74-90页。
    [1]《海员工会起卸组滥收工资扰商病民,苍梧县商公会呼吁》,载《南宁商报》1946年8月16日,第3版。
    [2]《海员工会起卸组滥收工资扰商病民,苍梧县商公会呼吁》,载《南宁商报》1946年8月16日,第3版。
    [3]《本市行纪业公会(?)请撤销海员公会起卸组,回应苍梧各商业公会》,载《南宁商报》1946年8月20日,第3版。
    [4]《本市商会通电声援》,载《南宁商报》1946年8月21日,第3版。
    [5]《撤销海员工会起卸组,柳商会通电响应,建议派代表赴省请愿》,载《南宁商报》1946年9月2日,第3版。
    [1]黎莑梧:《解放前梧州商会与海员工会起卸组纠纷始末》,载《梧州文史资料选辑》11辑,1986年,63-69页,该文资料由陈汝南、温天培、卢培、潘梓材、李绍希、王星焕等知情人士提供。笔者2004年7月到梧州调查时也就此事对当地老工商业者进行了访谈,陈继甫(1921年生,住梧州九坊街),王震(1925年生,住梧州市四坊街),解放前在梧州作商贩。
    [2]《省府明令撤销梧海员起卸组》,载《南宁商报》1946年9月17日,第3版。
    [3]《梧起卸组撤销后行纪商恢复营业》载《南宁商报》1946年9月18日,第3版。
    [1]关于“嵌入”式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由新社会经济学领军人物于格兰诺维特1985年提出。见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edness",American Jounal of Sociology,volume91,Number3,November 1985,p4.81-580.
    [1](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78页。
    [2]嘉庆《安亭志》,卷二,风俗。见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实态分析—以苏州府嘉定县为中心》,载《学术研究》,1988年第1期。
    [3]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第2期。
    [1]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二卷:1895-1927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49-255页。
    [1]陆兴龙:《近代上海商业企业的发展和制度演进》,载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56-170页.
    [2]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07、365页。
    [3]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07-314页。
    [4]黄汉民、陆兴龙:《近代上海工业企业发展史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3页。
    [5]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15页。
    [6]广西统计局:《广西年鉴》第一回,1933年,368-369页。
    [7]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71页。
    [1]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66页。
    [1]Trade Reports and Returns,Wuchow,1898,1907.
    [2]李若果:《广西桐油业的产销概况》,《正路》第1卷,第4期,1937年4月1日。
    [3]谭津:《南宁经纪行的兴衰及其内幕》,载《南宁文史资料》第5辑,1988年,37-47页。
    [4]陆冠芝、黄亦章《平码行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梧州文史资料》第2辑,1982年,1-20页。
    [1]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前言”,2页。
    [2]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岳麓书社,2004年,419-420页。
    [1]杜恂诚:《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载刘兰兮:《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34-252页。
    [1]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edness,American Jounal of Sociology,volume91,Number3,Novemberl985,p481-580.沈原译:《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载《社会理论论坛》第2期,1997年。
    [2]见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21-24页。
    [3]金耀基:《中国社会与文化》,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1页。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202页。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M].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汉)司马迁.史记[M].卷129.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汉)班固.汉书[M].卷91.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卷200.北京:中华书局,2000.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卷175.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宋)王溥.五代会要[M].卷26.北京:中华书局,1985.
    [7](元)脱脱.宋史[M].卷186.
    [8](唐)柳宗元.柳宗元集[M].卷42.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9](唐)刘恂.岭表录异[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10](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卷111.北京:中华书局,2005.
    [11]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3](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清朝续文献通考[M].卷46.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15](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96.
    [16](宋)窦仪等.宋刑统[M].卷13.北京:中华书局,198.
    [17](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卷19.北京:中华书局,1986.
    [18]明书公判清明集[Z].北京:中华书局,1987.
    [19]清朝文献通考[M].卷31.台北:台北新兴书局,1965.
    [20](明)李晋德.客商一览醒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奏折[Z].缩微号:078-0276,档案号:03-1102-013.缩微号:051-0339,档案号:03-0755-049.
    [22]广西区档案馆档案.8全宗.15全宗.17全宗.37全宗.43全宗.
    [23]南宁市工商联档案.南宁市经纪业厂店经理股东登记表[Z].1951.
    [24]梧州市档案馆档案.21全宗.43全宗.126全宗.
    [25]梧州市工商联档案.梧州市商业设立登记申请书[Z].15卷,1951.
    [26]柳州市档案馆档案.21全宗.
    [27]桂林市档案馆档案.07全宗.
    [28]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3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9]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Z].5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30]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Z].北京:中华书局,1995.
    [31]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年)[Z].北京:中华书局,1962.
    [32]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Z].第1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
    [33]李文治、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Z].第2辑.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57.
    [34]《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民国丛书(第二编)[z],上海:上海书店,1991.
    [35]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Z].北京:三联书店,1957.
    [3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Z].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37]福建师大历史所.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8]广东社科院等.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z].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39]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Z].第5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40]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Z].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41]广西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民国文献集成[Z].第1集.香港:京华出版社,2004.
    [42]广西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民国文献集成[Z].第2集.香港:京华出版社,2005.
    [43]《申报》影印本[M].162.86⑥.388.647①.399.518⑥上海:上海书店,1983-1987.
    [44]工商半月刊[J].1929年,第1卷,12号.1934年,第6卷,16号.
    [45]广西商民[J].1928年,第2、3期合刊.
    [46]广西统计月报[J].创刊号,1934.第5、6期合刊,1935.
    [47]中国经济[J].1934年,第2卷,第8期.
    [48]新广西旬报[J].第2卷,第19号,1928.
    [49]同业公会更改名称一批[N].大公报(桂林版),1941-12-13(3).
    [50]广西省政府公报[J].1934年,26册.
    [51]广西统计季报[J].第1期,1937.第4期,1937.第5期,1938.11、12期合刊,1939.
    [52]广西企业季刊[J].第2卷,第1期,1944.
    [53]建设研究月刊[J].第5卷,第5期,1941.
    [54]谢展农.广西桐油产销[N].大公报,1947-4-14.
    [55]新广西旬报[J].第3卷7号,1928.
    [56]正路[J].第1卷第4期,1937.
    [57]邕色特货生意经[N].明报,29号,1949-8-24.
    [58]广西省政府公报[J].1926,26期.1934,31期.1934,43期.1934,47期.1935,53期.1935年,74期.1937,24期.1938,87期.1938,126期.1946,2125期.
    [59]广西官报[N].1910,88期.1910,92期.
    [60]东方杂志[N].1906年,第3期.1907年,第9期.1908,第2期.
    [61]本市行纪业公会理监事昨已选出 龙两成为常务理事 梁佩珊成为常务监事[N].南宁商报,1946-6-11(3).
    [62]本市行纪业公会决定交货收款办法[N].南宁商报,1946-9-20(3).
    [63]本市益兴行与广生行交易发生纠纷,行纪业公会转请商会处理[N].南宁商报,1946-6-26(2).
    [64]广生行等纠纷案调解了[N].南宁商报,1946-7-14(3).
    [65]车辆停留市内 应予取缔[N].南宁商报,1946-10-19(3).
    [66]街上停卡车 行纪业再请取缔[N].南宁商报,1946-10-30(3).
    [67]本市行纪业公会昨开会员大会 探讨提案情况热烈[N].南宁商报,1946-7-9(3).
    [68]邕宁县商会昨召开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N].南宁商报,1946-7-18(3).
    [69]财政部广西区直接税局南宁分局公告[N].南宁商报,1946-5-28(1).
    [70]代客买货取佣金[N].南宁商报,1946-10-1(3).
    [71]撤销梧州海员起卸组[N].南宁商报,1946-8-19(1).
    [72]海员工会起卸组滥收工资扰商病民[N].南宁商报,1946-8-16(3).
    [73]本市行纪业公会(?)请撤销海员公会起卸组[N].南宁商报,1946-8-20(3).
    [74]本市商会通电声援[N].南宁商报,1946-8-21(3).
    [75]撤销海员工会起卸组,柳商会通电响应,建议派代表赴省请愿[N].南宁商报,1946-9-2(3).
    [76]省府明令撤销梧海员起卸组[N].南宁商报,1946-9-17(3).
    [77]梧起卸组撤销后行纪商恢复营业[N].南宁商报,1946-9-18(3).
    [78]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商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79]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志办.平乐方志通讯[Z].1984.
    [80]柳州市政府编辑室.调查研究[Z].1950.
    [81]饶仁坤、陈仁华.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82]刘廷栋.岑溪县志[M].清乾隆九年刻本,1934.
    [83](宋)周去非.岭外代答[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4](明)方瑜.南宁府志[M].1564.
    [85](明)谢君惠.梧州府志[M].1631.
    [86]翟富文.来宾县志[M].1937.
    [87](清)谢启昆.广西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88](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89]吕濬堃.陆川县志[M].1924.
    [90](清)王鈵坤、黎申产.宁明州志[M].1914.
    [91](清)吴先昇.马平县志[M].1895.
    [92]王栋.苍梧郡志[M].清同治版影印本,1986.
    [93](清)汪森.粤西文载校点(1-5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94](清乾隆)吴九龄.梧州府志[M].北京图书馆油印本,1956.
    [95]柳州市柳北区政协委员会.柳北文史[M].11、12合辑,1995.15辑,2002.
    [96](清乾隆)傅聖.镇安府志[M].1756.
    [97]鹿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鹿寨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98]灌阳县建设委员会.灌阳县建设建筑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99]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海关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
    [100]彭玉麟、殷家儁.衡阳县志[M].1872.
    [101]莫炳奎.邕宁县志[M].1937年。
    [102]广西官书局.广西民事习惯报告书[Z].线装书,1911.
    [103]广西通志馆.中法战争调查资料实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104]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M].1-7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1987.
    [105]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M].1-9册.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1987.
    [10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广西苗族社会历史调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107]广西编辑组.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108]中科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历史调查研究组.融水镇调查报[Z].1964.
    [109](清)陈延恩修,李兆洛.江阴县志[M].1841.
    [110]覃煜芳、陈金源.梧州古今[M].第1辑.梧州:《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发行,1992.
    [111]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柳州古今[M].第2期,1987.第9期,1992.第10期,1992.
    [112]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113]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驻梧州口岸办事处.梧州口岸外经贸志[M].1991.
    [114]梧州市政协委员会文史资料组.梧州文史资料.[Z]1-20辑,1982-2004.
    [115]南宁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南宁文史资料[Z].2辑,1987.4辑,1987.5辑,1988.11辑,1990.13辑,1991.16辑,1993.
    [116]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市商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117]柳州市政协鱼峰区委员会.鱼峰文史[Z].1辑,1987.10辑.1992.15辑,1997.
    [118]柳州金融志编委会.柳州金融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页。
    [119]桂林市政协委员会.桂林文史资料[Z].2辑,1982.11辑,1987.13辑,1988.
    [120]龙津县修志局.龙津县志[M].1946.
    [121]北海市政协委员会.北海文史资料[Z].10辑.
    [122]广西省统计局.广西年鉴[Z].第一回.1933.
    [123]广西省统计局.广西年鉴[Z].第二回.1935.
    [124]广西省政府编辑室.广西年鉴[Z].第三回.1948.
    [125]柳州市工商联.柳州市工商联文史资料[Z].1991.
    [126](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M].第2卷,广西省.1917.
    [127]广西省政府编辑室.二十二年度广西施政纲要记录[Z].1935.
    [128]广西省政府统计局.广西大宗出口贸易调查报告[Z].1934.
    [129]宾阳市政协委员会.宾阳文史资料[Z].3辑,1987.
    [130]广西省政府十年建设编纂委员会.桂政纪实[Z].1943.
    [131]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梧州史志经济资料选辑[Z].1986.
    [132]黄钟岳.十二年来之广西银行[M].汉口:中国印书馆,1944.
    [133]广西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邮电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34]柳州市政协委员会.柳州文史资料[Z].3辑,1988.
    [135]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省抗战损失调查统计[Z].1946.
    [136]广西省政府统计室.广西经济建设手册[Z].1947.
    [137]柳州市金融志编纂委员会.柳州金融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138]梧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139]赖彦于.广西一览[z].南宁:广西印刷厂印行,1935.
    [140]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梧州史志[Z].经济资料选辑.1986.
    [14l]莫炳奎.邕宁县志[M].1937年.
    [142]杨兆岑.同正县志.1934.
    [143]田阳县政协委员会.田阳文史[Z].2辑,1992.
    [144]广西政协委员会.广西文史资料[Z].5辑,1963.15辑,1982.
    [145]柳州市城中区政协委员会.城中文史资料[Z].8辑,1995.
    [146]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147]陈颖.龙城旧闻[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
    [148]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9]桂林市粮食局.桂林市粮食志[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150]广西统计局.广西省各县出入境大宗货物概况[Z].1934.
    [151]粱崇鼎.贵县志[M].1935.
    [152]贵港市政治协商委员会.贵港市文史资料[Z].14辑,1990.18辑,1992..
    [153]陈思述.广西藤县民情[M].台北:东方文化局,1930.
    [154]李咏河.民国二十一年度广西各县概况[Z].南宁:广西民政厅秘书处印行,1933.
    [155]八步镇人民政府镇志编纂委员会.八步镇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156]梁培煐.贺县志[M].1934.
    [157]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58]南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南宁史料[Z].第2辑,1981.6辑,1983.
    [159]百色市志编纂委员会.百色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160]田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林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161]黄德俊.桂西文史录[Z].第2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162]融安县志编纂委员会.融安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163]融安县政协委员会.融安文史[M].2辑,1989.3辑,1992.
    [164]张智林.平乐县志[M].1940.
    [165]张炳强.平乐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
    [166]天等县政协委员会.天等文史资料[Z].3辑,1989.
    [167]河池市方志办.河池市志通讯[Z].第3期,1985.
    [168]河池市政协委员会.河池文史[Z].4辑,1991.
    [169]柳州市柳南区政协委员会.柳南文史资料[Z].1辑,1988.6辑,1994.7辑,1995.9辑,1997.
    [170]柳江县政协委员会.柳江文史资料[Z].3辑,1993.
    [171]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粮食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72]邱昌渭.广西县政[M].桂林:文化供应站,1941.
    [173]梁杓、吴瑜.思恩县志[M].1935.
    [174]南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宁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75]南宁市粮食局.南宁市粮食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76]梧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梧州市商业志[M].梧州:《梧州史志》编辑部出版,1995.
    [177]贵县政协委员会.贵县文史[Z].15辑,1990.
    [178]广西省政府秘书处.梧州市概况调查[Z].1932.
    [179]桂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桂林市志·粮油贸易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80]昭平县政协委员会.昭平史话[Z].第8期,1990.
    [181]广西省政府总务处统计.民国二十五年广西全省八大城市出入口贸易概况[Z].1937.
    [182]鹿寨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鹿寨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183]叶平天、蒙一民.广西全省概车情况[Z].广西省汽车同业公会联合会印行,1946.
    [184]广西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金融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85]全州县政协委员会.全州文史[Z].3辑,1989.
    [186]南宁市商业局.南宁商业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187]广西工商局.广西省工商业团体概况[Z].1934.
    [188]玉林市政协委员会.玉林文史资料[Z].25辑,1993.
    [189]柳州市商业志编纂委员会.柳州市商业志[Z].1995.
    [190]广西省政府统计处.广西省统计摘要[Z].第四号,1949.
    [19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92](日)稻叶岩吉、稻叶君山.支那社会史研究[M].东京:大镫阁,1922.
    [193]金国宝.中国经济问题之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35.
    [194]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5]郭蕴静.清代商业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96]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中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197]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98]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99]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00]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01]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02]龙登高.江南市场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03]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04]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205]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06]冯筱才.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07]乐承耀.近代宁波商人与社会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年,2007.
    [208]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209]马敏、朱英.传统和近代的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3.
    [210]朱英、郑成林.商会与近代中国[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11]张海鹏等.中国十大商帮[M].黄山:黄山书社出版社,1993.
    [212]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13]千家驹、韩德章.广西省经济概况[M].上海:商务出版社,1936.
    [214]庞智生.广西商业史料[M].南宁:广西商业厅编辑室印,1990.
    [215]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16]钟文典.广西近代圩镇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17]杨业兴、黄雄鹰.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218]Levich,Eugene William.The Kwangsi way in Kuomintang China,1931-1939[M].Armonk,N.Y.:bM.E.Sharpe,c1993.
    [219]朱浤源.从变乱到军省:广西的初期现代化(1860—1937年)[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95[M].
    [220]吴晓凤.明清广西商品经济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21](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22](美)施坚雅著、王旭等译[M].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223](美)施坚雅著、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24]赵德馨.中国经济通史(第4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25]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226]黄逸峰.旧中国的买办阶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27]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7.
    [228]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229](美)鲁滨逊著、何柄松译.新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0](法)布尔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31](英)帕萨.达斯古普特等著、张惠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32]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33](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等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34]张秀生、卫鹏鹏.区域经济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35]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3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237]王锁英.葡萄牙人在华见闻录[M].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8.
    [238]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39]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240]张若龄、陈虔礼.广西公路史(第一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241]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24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等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43]钟文典.广西通史(1-3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4]覃乃昌.广西世居民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245]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
    [246]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47]傅荣寿、王中林等.广西粮食生产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248]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49]邹旭圃.中国油桐与桐油[M].重庆:中华书局,1946.
    [250]李昌隆.中国桐油贸易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251]李甫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52](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1-3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73.
    [25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54]张忠民.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255]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56]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57](德)威廉·罗雪尔著,朱绍文译.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
    [258]刘佛丁等.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59]丁日初.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二卷:1895-1927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60]刘兰兮.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61]黄汉民、陆兴龙.近代上海工业企业发展史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62]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63](日)斯波义信著、方键等译.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64]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65]金耀基.中国社会与文化[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
    [266](日)小林高四郎著、傅依凌译.唐宋牙人考[J].经济资料译丛,1987(3).
    [267](日)加藤繁.清代村镇的定期市[J].东洋学报,1934,23卷,2期..
    [268]刘重日、左云鹏.对“牙人”“牙行”的初步探讨[J].文史哲,1957,(8).
    [269]傅依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J].历史教学,1964,(5).
    [270]见刘秀生.清代中期的三级市场结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
    [271]李伯祥、蔡永贵.近代上海南洋庄和南洋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3).
    [272]郑学檬.清前期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分析[J].福建论坛,2001,(1).
    [273]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1988,(2).
    [274]蒋兆成.论明清杭嘉湖地区蚕桑丝织业的重要地位[J].杭州大学学报,1988,(4).
    [275]汪士信.试论牙行[J].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8集,1986.
    [276]陈明光、毛蕾.驵侩、牙人、经纪、掮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4).
    [277]毛蕾、陈明光.中国古代的“人牙子”与人口买卖[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1).
    [278]陈明光、毛蕾.唐宋以来的牙人与田宅典当买卖[J].中国史研究,2000,(4).
    [279]李伟国.宋代经济生活中的市侩[J].历史研究,1992,(2).
    [280]李达三.宋代的牙人变异[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4).
    [281]梁庚尧.宋代牙人与商业纠纷[J].燕京学报,新十四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82]吴奇衍.清代前期牙行制试述[J].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
    [283]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牙人与牙行[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2).
    [284]杨其民.买卖中间商“牙人”“牙行”的历史演变[J].史林,1994,(4).
    [285]潘君祥.近代上海牙行的产生、发展和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1).
    [286]胡铁球.“歇家牙行”经营模式的形成与演变[J].历史研究,2007,(3).
    [287]胡铁球.“歇家牙行”经营模式在近代西北地区的沿袭与嬗变[J].史林,2008,(1).
    [288]黎志刚.宋代牙人与乡村经济的市场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6,(1).
    [289]龙登高.论宋代的掮客[J].思想战线,1990,(5).
    [290]任仲书、于海生.宋代“牙人”的经济活动及影响[J].史学集刊,2003(3).
    [291]王廷元.论明清时期的徽州牙商[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2).
    [292]龚关.官府、牙行与集市—明清至民国时期华北集市的市镇制度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1).
    [293]刘宗棠.清朝前中期牙行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J].江西社会科学,2007,(10).
    [294](日)宫泽知之.宋代の牙人[J].东洋史研究,39卷1号,1980.
    [295](日)宫泽知之.元朝の商業政策—牙人制度と商税制度[J].史林,1981,64(2).
    [296](日)山本进.清代四川の地域经济—移入代替棉业の形成と巴县牙行[J].史学杂志,100卷12期,1991.
    [297](日)山本进.清代江南の牙行[J].东洋学报,74(1-2),1993.
    [298]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乾隆朝前期牙商牙行史料[J].历史档案,1991,(2).
    [299]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嘉庆朝贿充牙商史料选[J].历史档案,1994,(1).
    [300]庞智生.建国前的广西商业[J].广西商专学报,1988,(3).
    [301]黄滨.粤商与近代广西城镇经济主干行业的创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3).
    [302]唐凌.论近代广西商埠的经济联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4).
    [303]唐凌.论民国时期民族经济融合中的政府力量—对广西边疆稳定基本构成要素的新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2).
    [304]唐凌.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民族经济的融合[J].广两民族研究,2002,(4).
    [305]刘爱新.经纪行与梧州商业近代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5).
    [306]刘爱新.近代城镇经纪业与广西民族经济融合[J].学术论坛,2006,(5).
    [307]宾长初.论民国时期广西农村圩市的发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2).
    [308]宾长初.论广西近代圩市的变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4).
    [309]宾长初.广西近代的市场及市场网络[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
    [310]李闰华.论岭南边缘地区原始工业化过程中资本的积累[J].学术论坛,2005,(4).
    [311]李闰华.社会资本与岭南边缘地区历史变迁[J].广西社会科学,2005,(6).
    [312]林秀静.清代中期重庆牙行组织的结构与演变[D].台湾国立暨南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313]蒋霞.近代广西商会论述[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314]杨乃良.民国时期新桂系的广西经济建设(1925-1949)[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315]麦思杰.近代广西对外贸易与市场的现代化[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316]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以16至20世纪的广西为视域[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17]熊春云.清至民国时期黔江流域的人口迁移与社会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18]陈炜.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网络与民族经济开发[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19]毕敏燕.晚清广西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20]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8,(2).
    [321]唐凌.中法战争与广西社会经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1).
    [322]吴少珉.我国历史上的经纪人及行业组织考略[J].史学月刊,1997,(5).
    [323]戴一峰.旅日华商“泰益号”经营网络结构剖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4).
    [324]戴一峰.中国海商与环中国海的贸易网络—兼论亚洲历史的重建[J].东南学术,1999,(4).
    [325]戴一峰.近代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研究论纲[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1).
    [326]戴一峰.网络化企业与嵌入性:近代侨批局的制度建构(1850s-1940s)[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1).
    [327]刘宏.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与亚洲华商网络的制度化[J].历史研究,2000,(1).
    [328]刘宏.社会资本与商业网络的建构:当代华人跨国主义的个案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1).
    [329]李华.清代广西农村的商业性农业[J].史学月刊,1991,(6).
    [330]黎民.乾隆刑科题本中有关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材料[J].文物,1975,(9).
    [331]隆化县博物馆.河北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J].文物,2004,(5).
    [332]施一揆.元代地契[J].历史研究,1957,(9).
    [333]曹树基.清代北方城市人口研究—兼与施坚雅商榷[J].中国人口科学,2001,(4).
    [334]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的整合:11—19世纪的历程[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2).
    [335]刘文俊.清末民国年间广西农业商业化趋势与城镇、圩市的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1).
    [336]林刚.1927—1937年间中国手工棉纺织业新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2).
    [337]单强.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8,(6).
    [338]王笛.二十世纪初的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以成都为例[J].历史研究,2001,(5).
    [339]侯宣杰.工商同业公会与近代广西城镇市场经济的发育—基于原始档案之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6,(3).
    [340]Granovette.Economic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edness [J].American Jounal of Sociology,volume91,Number3,November1985..
    [341]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实态分析—以苏州府嘉定县为中心[J].学术研究,198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