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衢地区经济史研究:960—194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Studies on Economic History in Jinqu Region 960-1949
  • 作者:王一胜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史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包伟民
  • 学科代码:060106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3-12-01
摘要
金衢地区包括金衢盆地及其周边的小盆地和山地,它位于浙江中西部的钱塘江上游。自宋代以来,金衢地区由于交通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以肩挑和流动经营为特征的各种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和挑夫群体形成的行担经济成为整个金衢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且在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经济转换中,行担经济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三部分,简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讨论区域开发的主要要素:土地垦殖和人口增长。宋代以来的土地开发是在继续开展兴修水利的基础上,不断向沿江沙地和盆地周围的山地拓展,在此期间,人口大体从宋代的100万增长到太平天国战争前夕的400万,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口压力逐渐增大,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
     第二部分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业方面主要论述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从而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商品化水平的提高。手工业经济方面则主要从各种行业的兴衰的过程,说明由于资源和交通的限制,使以劳动力输出和资源输入为主要特征的行担对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商品流通与市场结构的变迁。主要论述商品流通对市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由于自宋代以来全国市场结构的变迁,使行担经济在本地区的经济运行中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角。
     最后在结论中本文认为行担经济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全国各地,并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经济落后的一个主要表现。然而金衢地区的行担经济却在1978年之后发生了现代化转型,所以对此作更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Jinqu Region ,situated in upper reaches Qiantang River of central and western Zhejiang , consists of Jinqu basin and all around of the little basin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During and after Song Dynasty, as traffic and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limit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Xingdan economy, which was composed of mobile small retailers and craftsmen and men of carrying a load with a pole , became an chief feature for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n course of transferring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it 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sections as follows:
    The first section discusses land cultiv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which ar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of primary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ntinual, land cultivation expanded into sand land along the river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all around of basin since Song Dynasty. During this period,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one million in Song Dynasty to four million before War of Kingdom of Heavenly Peace. Because of population growth, population press enhanced gradually, and the people generally was of low living standard .
    The secend section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handicraft. As for agriculture, change of planting structure and increased the output in grain and cash crops, promoted change of management-mode and improved standard of commercializatin. As for handicraft, in the course of rise and fall of handicraft trade, we can found traffic and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limited the handicraft economy development, thus Xingdan characterized the export of labor and import of resources , promoting the handicraft economy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s commodity circulation and change of market structure. Commodity circula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own economy, and as a result of change of nation-wide market structure after Song Dynasty, Xingdan economy became an essential protagonist in regional economic movement.
    Finally,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Xingdan economy, has lang and commonly been the whole country and became a primary symobl for backward of China economy after Song Dynasty .However, Xingdan economy in Jinqu region has transformed into modern economy since 1978, so it is of momentous curren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it more profoundly.
引文
《旧唐书》(后晋)刘昫 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新唐书》(宋)欧阳修 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太平寰宇记》(宋)乐史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
    《元丰九域志》(宋)王存 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
    《宋会要辑稿》 (清)徐松 中华书局影印本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李心传 宋史资料萃编本影印广雅书局本
    《宋史全文》 佚名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史》(元)脱脱 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方舆胜览》(宋)祝穆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咸淳刻本
    《元史》(明)宋濂 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
    《明实录》(明)夏原吉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明会典》(明)李东阳 元明史料丛编本影印明万历刊本
    《续文献通考》 (明)王圻 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万有文库“十通”本
    《潘司空奏疏》 (明)潘季驯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康熙朝汉文硃批奏摺汇编》 中国第一历史 档案出版社,1984年档案馆编
    《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清)清世宗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刘锦藻 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万有文库“十通”本
    《唐国史补》(唐)李肇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茶经》(唐)陆羽 学津讨原本
    《鸡肋编》(宋)庄绰 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
    《墨经》(宋)晁季一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癸未归庐陵日记》(宋)周必大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周益国文忠公集刻本
    《梦粱录》(宋)吴自牧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点校本
    《武林旧事》(宋)周密 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点校本
    《癸辛杂识》(宋)周密 中华书局1988年点校本
    《说郛》(明)陶宗仪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书画跋跋》(明)孙矿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长物志》(明)文震亨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格致镜原》(明)陈元龙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广志绎》(明)王士性 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蒹葭堂杂著摘抄》(明)陆楫 丛书集成初编本
    《菽园杂记》(明)陆容 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闽部疏》(明)王世懋 丛书集成初编本
    《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点校本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岳麓书社2002年点校本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岳麓书社2002年点校本
    《物理小识》(明)方以智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通雅》(明)方以智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陶庵梦忆》(明)张岱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点校本
    《随园食单》(清)袁枚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点校本
    《李文公集》(唐)李翱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禹锡集》(唐)刘禹锡 中华书局1990年点校本
    《传家集》(宋)司马光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苏轼文集》(宋)苏轼 中华书局1986年点校本
    《公是集》(宋)刘敞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范香溪先生集》 (宋)范浚 四部丛刊续编本
    《诚斋集》(宋)杨万里 四部丛刊初编本
    《定庵类稿》(宋)卫博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渭南文集》(宋)陆游 四部丛刊初编本
    《剑南诗稿》校注(宋)陆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点校本
    《然堂集》(宋)陈渊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滾水集》(宋)程边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祠部集》(宋)强至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须溪集》(宋)刘辰翁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梅山续稿》(宋)姜特立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涧甲乙稿》(宋)韩元吉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雪坡文集》(宋)姚勉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石湖居士诗集》(宋)范成大 四部丛刊初编本
    《朱文公文集》(宋)朱熹 四部丛刊初编本
    《吕东莱先生文集》(宋)吕祖谦 金华丛书本
    《陈亮集》(增补本) (宋)陈亮 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本
    《北山小集》(宋)程俱 四部丛刊续编本
    《北山集》(宋)郑刚中 金华丛书本
    《鲁斋王文宪公文集》 (宋)王柏 续金华丛书本
    
    
    《吴都文粹》 (宋)郑虎臣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太仓梯米集》 (宋)周紫芝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方凤集》(元)方凤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点校本
    《柳待制文集》(元)柳贯 四部丛刊初编本
    《雪楼集》(元)程钜夫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濂全集》(明)宋濂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
    《王忠文公集》(明)王棉 金华丛书本
    《家藏集》(明)吴宽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少室山房集》(明)胡应麟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枫山集》(明)章懋 金华丛书本
    《明文海》(清)黄宗羲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曝书亭集》(清)朱彝尊 四部丛刊初编本
    《李渔全集》(清)李渔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
    《嘉靖浙江通志》(明)胡宗宪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雍正浙江通志》(清)李卫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浙江书局刻本
    《重修两浙盐法志》(清)阮元 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
    《两浙盐法续纂备考》(清)杨昌浚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浙志便览》(清)李应珏 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浙江通志馆修 浙江图书馆1983年誊录本
    《浙江新志》(民国)姜卿云 杭州中正书局民25年(1936)出版
    《景定严州续志》(宋)郑瑤 宋元方志丛刊本
    《嘉泰会稽志》(宋)施宿 宋元方志丛刊本
    《万历金华府志》(明)王懋德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康熙金华府志》(清)张荩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康熙金华县志》(清)赵太牲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金华县志》(清)邓钟玉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万历兰溪县志》(明)程子鏊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嘉庆兰溪县志》(清)张许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兰溪县志》(清)秦簧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嘉靖浦江志略》(明)毛凤韶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光绪浦江县志》(清)善广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嘉庆义乌县志》(清)诸自谷 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
    
    
    《康熙新修东阳县志》(清)俞云撰 清康熙二十年(1681)刊本
    《道光东阳县志》(清)党金衡 1914年石印本
    《正德永康县志》(明)吴宣济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康熙永康县志》(清)沈藻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永康县志》(清)李汝为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嘉庆武义县志》(清)张营堠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乾隆汤溪县志》(清)陈锤灵 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
    《民国汤溪县志》(民国)薛达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弘治衢州府志》(明)沈杰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天启衢州府志》(明)林应翔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康熙衢州府志》(清)杨廷望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嘉庆西安县志》(清)姚宝煙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民国衢县志》(民国)郑永禧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万历龙游县志》(明)万延谦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民国龙游县志》(民国)余绍宋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雍正常山县志》(清)孔毓玑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常山县志》(清)李瑞锺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雍正开化县志》(清)孙锦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乾隆开化县志》(清)范玉衡 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光绪开化县志》(清)徐名立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康熙江山县志》(清)朱彩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同治江山县志》(清)王彬 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陈桥驿《浙江地理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新编《杭州第二商业志》,杭州市第二商业局编,杭州出版社,1996年
    新编《金华市志》,金华市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新编《金华市文化志》,金华市文化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新编《金华地方风俗志》,金华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印,1984年
    新编《金华市水利志》,金华市水利局,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6年版
    新编《金华县志》,金华县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新编《琅琊徐村志》,琅琊徐村志领导小组编印,1998年
    新编《兰溪市志》,兰溪市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新编《兰溪市二轻工业志》,兰溪市二轻工业志编辑组编印,1987年
    新编《兰溪市商业志》,兰溪市商业局编印,1988年
    新编《兰溪交通志》,兰溪交通志编审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新编《兰溪医药志》,兰溪医药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新编《兰溪市土地志》,兰溪市建设与土地管理局编,中国大地出版社,1997年
    新编《兰溪风俗志》,兰溪县志办、兰溪县文化馆编印,1984年
    新编《浦江县志》,浦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新编《浦江风俗志》,浦江县文化馆、浦江县方志办编印,1984年
    新编《前吴村志》,前吴村志编委会,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新编《义乌县志》,义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新编《义乌风俗志》,义乌县文化馆编印,1985年
    新编《义乌稠城镇志》,义乌市稠城镇志编纂委员会编印,1990年
    新编《义乌金融志》,义乌金融志编纂委员会,2000年
    新编《下骆宅村志》,下骆宅村志编纂委员会编印,1997年
    新编《何麻车村志》何麻车村志编纂委员会1998年
    新编《东阳市志》,东阳市志编纂委员会,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
    新编《东阳市农业志》,东阳市农业志编委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新编《东阳市二轻工业志》,东阳市二轻局编印,1990年
    新编《东阳风俗志》,东阳县文化馆编印,1985年
    新编《磐安县土地志》,磐安县土地志纂委员会,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
    新编《象塘村志》,象塘村志编纂委员会编印,2000年
    新编《窠卢村志》,窠卢村志编纂委员会编印,1999年
    新编《永康县志》,永康县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新编《永康风俗志》,永康县文化馆编印,1986年
    新编《永康县水利志》,永康县水利电力局编印,1989年
    新编《永康市土地志》,永康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方志出版社,1997年
    新编《武义县志》,武义县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新编《武义县土地志》,武义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方志出版社,1997年
    新编《衢州市志》,衢州市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新编《衢县土地志》,衢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方志出版社,1999年
    新编《龙游县志》,龙游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华书局,1991年
    新编《龙游县农业志》,龙游县农业局编印,1996年
    新编《龙游风俗志》,龙游县文化馆编印,1985年
    新编《龙游县土地志》,龙游县土地管理局,1998年
    新编《江山市志》,江山市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新编《江山风俗志》,江山县文化馆编印,1986年
    新编《常山县志》,常山县志编纂委员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新编《开化风俗志》,开化县文化馆编印,1984年
    
    
    新编《开化县土地志》,开化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方志出版社,1999年
    《浙江经济纪略》,魏颂唐编辑,民国十八年印行,1929年
    《浙江省农村调查》,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商务印书馆,1934年
    《兰溪农村调查》,冯紫岗编,浙江大学印行,1935年
    《浙江省农村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1952年
    《江苏省农村调查》,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1952年
    《中国实业志》浙江卷,民国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纂,1933年
    《治衢刍言》,楼守光,1914年排印本
    《浙江民商事习惯调查会报告》,浙江民商事习惯调查会编印
    《浙江省茶叶管理报告书》,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部编印,1939年
    张培刚、张之毅《浙江省食粮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40年
    孤芬《浙江衢州的农民状况》,《东方杂志》,第24卷,第16号,1927年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三卷,中华书局,1962年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1840—1949)第四卷,三联书店,1957年
    吴辰仲《浙江义乌县农村概况》,载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中华书局,1936年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
    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78年
    《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浙江文史资料》第六十辑《小商品大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业者回忆》,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浙江文史集粹》经济卷下册,政协浙江省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三辑,政协金华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0年
    《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五辑,政协金华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2年
    《兰溪文史资料》第十辑,政协兰溪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3年
    《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六辑,政协东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8年
    《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政协东阳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0年,
    《衢州文史资料》第四辑,政协衢州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开化文史资料》第一辑,政协开化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6年
    《江山市文史资料》第九辑《江山民国史稿》,政协江山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1年
    《文物考古资料(一)》,浙江省文物局编印,1984年
    《金华地区传统名产》,金华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印,1983年
    《永康名店名厂》永康市政协文史委、永康市工商业联合会、永康市档案局编印,1995年
    
    
    中央信托局杭州分公司《浙江省三十五年重要特产调查表》,浙江省档案馆,档案号062—2—26
    包伟民《论宋代折钱租与钱租的性质》,载《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
    包伟民《宋代的粮食贸易》,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知识出版社,1998年
    包伟民《“宋代经济革命论”反思》,载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七辑,大象出版社,2002年
    包伟民、王一胜《义乌模式:从市镇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考察》,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日)本田治《宋代婺州的水利开发——以陂塘为中心》,载《社会经济史学》第41卷第3号,1975年
    (美)包弼德(Peter K. Bol)《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载刘东编《中国学术》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顾良、张慧君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曹树基《清代玉米、番薯分布的地理特征》,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曹辛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常建华《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陈桥驿《绍兴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英)伊懋可(Mark Elvin)《中国历史的模式》(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3年
    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美)费正清(John K. Fairbank)、赖肖尔(Edwin O. Reischauer)《中国:传统和变革》,陈仲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方松熹《义乌方言研究》,浙江新闻出版局发行,2000年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2年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
    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葛剑雄《对中国人口史若干规律的心认识》,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4期
    贡昌《婺州古瓷》,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日)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游彪译,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
    
    
    郭正忠《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元明清时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德)黑格尔(G. W. F. Hegel)《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何炳棣(Ho Ping-ti)《南宋至今土地数据的考释和评价(上)》,载《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
    《南宋至今土地数据的考释和评价(下)》,载《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三联书店,2000年
    洪焕春《浙江方志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候慧粦《钱塘江干流及其沿岸地名考》,载《杭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胡成《“资本主义萌芽”与本土化研究的思考》,载《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2期,
    (美)黄宗智《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9期
    (美)黄宗智(Huang, Philip C. C.)《中国经济史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危机》,载《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中文本,2000年
    赖青寿《九姓渔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三联书店,2003年
    李刚《论越窑衰落与龙泉窑兴起》,载《文博》1987年第2期
    李国祁、朱鸿《清代金华府的市镇结构及其演变》,载《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7期,1979年
    李家治等《唐、宋、元浙江婺州窑系分相釉的研究》,载《无机材料学报》1986年第3期
    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黎世英《宋代茶叶的加工》,载《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
    (美)李中清(James Z. Lee)、王丰(Wang Feng)《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三联书店,2000年
    柳立言《从赵鼎“家训笔录”看浙东的一个士大夫家族》,载《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四辑,国立编译馆(台北)发行,1995年
    (德)马克思(Karl Marx)《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英)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flthus)《人口原理》,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
    牟永抗《江山县峡口三井(卿)口碗厂调查散记》,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文物出版社,1981年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载《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黄约瑟译,中
    
    华书局,1992年
    任美锷《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1999年
    沈炳尧《试论清中后期金华府私人抵押借贷与转移土地的关系》,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沈炳尧《清代浙江金衢严乡村借贷的借本研究》,载《浙江学刊》2000年1期
    史翼《关于“过密化理论”和规范认识危机讨论》,载《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
    (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方健、何忠礼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版
    宿白《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文物出版社,1999年
    (英)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
    宋小棣《金衢地区国土规划》,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孙家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浙江专业市场现象剖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孙晓村《浙江的土地分配》,载薛暮桥、冯和法编《中国农村论文选》,人民出版社,1988年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廷元《略论徽州商人与吴楚贸易》,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王社教《苏皖浙赣地区明代农业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美)王国斌(R. Bin Wong)《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李伯重、连玲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德)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儒教和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年
    吴宏歧《元代江浙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地域差异》,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4期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肖荣《李渔评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
    旭文《清代的东阳木雕》,载《文物天地》,1989年第3期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2003年
    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杨国桢《明清东南区域平原与山区经济研究序论》,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游修龄《占城稻质疑》,载《农业考古》1983年第1期
    张柏春《中国传统水轮及其驱动机械》,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年第3期
    张荣芳《南华寺发现的北宋木雕罗汉像铭文反映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
    张翔《浙江金华青瓷窑址调查》,载《考古》1965年第5期
    张秀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人民出版社,1992年
    张学舒《两宋民间丝织业的发展》,载《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1期
    张远芬《金瓶梅新证》,齐鲁书社,1983年
    
    
    张勇《傅大士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
    章松寿、洪波《婺剧简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山市博物馆《江山碗窑窑址发掘报告》,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长征出版社,1997年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编《金衢盆地地理研究》,气象出版社,1993年
    郑公盾《浙东“堕民”采访记》,载《浙江学刊》1986年第6期
    钟狮《南宋以来金华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浙江大学硕士论文,1999年
    钟遐《从兰溪出土的棉毯谈到我国南方棉纺织的历史》,载《文物》1976年第1期
    周祝伟等《浙江宗族村落社会研究》,方志出版社,2001年
    竺可桢《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载《东方杂志》第23卷,第1号,1926年
    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3期
    诸葛计《关于中国社会及经济史(自宋至1900年)的中美学者讨论会概述》,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