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奥运公园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避免因工程建设而引起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与保持城市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城市环境地质评价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十分重要,已成为城市规划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奥运场馆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可能产生的主要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首先,运用GMS中的SOLID和STRATA模块,利用钻孔数据结合TINS模块形成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获取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地质数据特征;其次,建立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数据库,运用ArcView GIS软件和Mapgi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综合研究分析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类型等方面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征;再次,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点,确定评判指标,对影响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的各个因素建立评判标准,结合规范划分等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对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判和工程适宜性分区评价,并运用ArcView GIS软件形成相应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图和场地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图。最后对研究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问题进行了预测分析,并给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区大屯路以南区域稳定性较好,没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条件优良,综合评价工程地质环境质量优良,适合大型项目的建设;以北由于黄庄-高丽营断裂的穿越,重要建筑物尽量不要跨越断裂,如需工程建设时需对断裂的详细活动规律进行专门研究。
     本研究对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对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确定了一套评价指标,为今后的评价定量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征定量化,图形化,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和直观,便于不同领域的人使用,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和设计,值得推广;
     本研究使聚类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深化与发展。
In order to utilize fully natural resources, avoid geological hazard result fro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mote and keep maximum harmony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rban environment ge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city planning and become to be indispensable part before city construction.
     The study had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Olympic Park and predicted ma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able problem through completely analysis and study on engineering geology environment of Beijing Olympic park.
     First, established 3-D strata structure with basic borehole data, collect geological feature data of the area; secondly, establishe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atabase, comprehensively researche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thirdly, established judging index and judging standards for all the index and classify the categories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ory to asses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daptability.
     The conclusions were drawn as following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study. The section condition south to Datun Road of the site is fine and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of major project. The others should be evaluated specially due to Huangzhuang-Gaoliying Fault existing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sit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basically conformed to practical situation, can be referred for city planning.
     Established a set of assessment index, pu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feature quantitative, graphic, suitable for different fields, and especially for city planning directly. Make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indistinctness comprehensive judging method more popular deepening and widespread.
引文
[1] 张秀芳,李善峰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 年 04 期 ;
    [2] 国内外城市工程环境地质工作进展综述,中国环境地质信息网;
    [3] 东部沿海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规划,南京地质矿产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地质研究中心,2003年;
    [4] 李铁锋,孙卫东 三峡工程库区迁建城镇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对比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高校地质学报,石家庄经济学院 1999 年 5 卷 3 期 ;
    [5] 李洪文 规划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研究以南徐新城中心区为例 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6] 谭周地.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区划,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丛,北京,地质出版艺工作者社,1988.41-50;
    [7] 杨闽中,方鸿琪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预测模型,工程勘察,1989,(1);
    [8] 张永波等 水工环研究的现状与趋势,2001 年 3 月;
    [9] 庄育勋,杜子国,李有枝 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发展研究中心,2002 年 8 月;
    [10]沿海主要城市水资源及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司,1990 年;
    [11]王思敬,戴福初等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依存关系及相互作用,北京,地 震出版社,1995.1;
    [12]城市地质—国家地质工作的新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2 年 8 月;
    [13]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国土资源部,2000 年 12 月;
    [14]董颖关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开展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若干建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15]叶超,刘予,黄骁等 北京市平原区工程建设层立体地质调查设计书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2006.4;
    [16]周爱国,蔡鹤生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7]方鸿琪,杨闽中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刘传正 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1~20;
    [19]袁东,付大友 聚类分析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2003 年 03 期;
    [20]赵光影,华德尊 灰色聚类法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环境科学与管理;
    [21]张祖亮 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云南环境科学;
    [22]陈利顶,李俊然,傅伯杰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农村生态环境,2001 年 03期;
    [23]冯玉国 用灰色聚类方法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重庆环境科学,1991,13(3):35-37;
    [24]汪军,苗良,李书海,李红双 南水北调东线引水工程山东境内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现状评价,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35 卷第 1 期;
    [25]张俊,杜东菊 环境工程地质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与步骤,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1,13(3):67-72;
    [26]杜东菊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路线及综合评价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5):3-7;
    [27]北京市工程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分区, 北京市工程地质勘察院,1991 年 6 月;
    [28]李相然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9]殷跃平.工程地质定量(化)研究之探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30]张欣海,李智毅.用灰色聚类方法对重庆环境地质质量的评价,勘察科学技术;
    [31]李相然.烟台市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32]李相然,权惠庆等.BP 神经网络及其在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监测,2002年 1 卷 4 期;
    [33]李相然,郭金桥等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宁夏工程技术;
    [34]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矿井突水预测及危险性评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 年专刊;
    [35]模糊灰色预测法及其在煤矿突水中的应用,自动化理论、技术与应用,西北工业大学 出版社,1994,229-232;
    [36]物元分析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1 04;
    [37]潘良明 灰色层次评估法,系统工程,1992;
    [38]王宗军 交互式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4,16(2),48-58;
    [39]罗定贵 模糊数学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地下水,2003 年 03 期;
    [40]纪玉杰 北京城郊的地面沉降成因浅析,北京地质第 3 期,1996 年;
    [41]李树德,袁仁茂,吕红华,孙宏伟 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不同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评价,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0 卷,第 1 期,2004 年 1 月;
    [42]韦京莲,董桂芝 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 年第 3 期;
    [43]刘立兵,陶杰,付强 郑州市岩土体工程特征及建筑场地划分,土工基础 2005 年 4 月 第 19 卷第 2 期;
    [44]佟建兴,曲秀莉,刘伟 某滨海新区地基土建筑适宜性评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北京建工学院京精大房监理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基建处,工程质量,2004;
    [45]张 玉 晨 , 陈 柯 , 王 晓 冬 北 京 平 原 全 新 世 地 区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与 实 践 , 建 筑 技 术 开发.1998.,25(6):27-29;
    [46]李相然,曹振斌,孙岩松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47]李相然 城市规划地质工作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地质,1995,(12):20~21;
    [48]谭周地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区划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丛,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1~50;
    [49]李相然落石出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8~150;
    [50]杜东菊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路线及综合评价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5):3~7;
    [51]杨闽中,方鸿琪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预测模型,工程勘察,1989,(1):1~5;
    [52]贾家麟,李晓军 南通市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灰色预测与城市规划适宜性研究,环境地质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167~187;
    [53]贾永刚,谭长伟,刘红军,等 青岛城市工程地质,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10~15;
    [54]杜东菊 秦皇岛市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55]范文,夏慧民,彭建兵等 工程场地稳定性系统研究,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7;
    [56]刘传正,张明霞,刘艳辉 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
    [57]李相然,曹振斌,姚志祥 济南市区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风险度与风险评价;
    [58]卢玉东,张骏,李茂松 基于 GIS 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 --以陕西略阳城区为例;
    [59]时向东,曹振斌,刘大忠,李相然 烟台市区土地利用的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60] Christodoulou M. An approach to comprehensive land use planning [J ]. J Environ Manag, 1990,31 ( 1 ): 39~46;
    [61] De Mulder E F J, VanBruchem A J, Claessen F A M,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in the motherlands: a case history[J]. Eng Geo,1994,17(2) :15~23;
    [62] M.A.Aurelio.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Geohazard Assessment (EGGA) system for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Philippine experience. Bulletin-Geolog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2004,7:33-39;
    [63] Forster, D.J.D.Lawrence, D.E.Highley, etal. Applied geological mapping fo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example from Wigan, UK. Quarterly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Hydrogeology, 2004, 37(4):301-305;
    [64] J.M.Buachidze, K.I.Djandjgava.Problems of rational use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ea shelf zone.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1985,31:35-37;
    [65] M.H.Aly, J.R.Giardino,A.G.Klein. Suitability Assessment for New Minia City, Egypt:A GIS Approach to Engineering Geology.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sciences, 2005,11(3):259-269;
    [66] D.H. Bell, Anonymous. The role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st in urban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IPENZ Annual Conference, 1990,1990:87-96;
    [67] D.Barstow, N.Haddad,Anonymous, Guide to Earth science in urban environments Abstracts with Program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02,34(6):93;
    [68] J.R.Belanger. Urban geology of Canada’s National Capital area. Special Paper Geo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1998,42:365-3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