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科学课程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及根源剖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间高度交叉与融合,使得综合科学课程设置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国现有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科学》(7~9年级)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学科,涵盖了原有的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的内容,同时在天文学及一些交叉学科领域有所扩展。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等方面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并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法考察和分析了科学课程的实施现状,总结了其间出现的主要问题。从科学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的内涵、目标、途径,剖析出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促进科学课程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从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等方面阐述了初中科学课程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科学课程改革和发展情况,从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三部分从我国科学课程的实践出发,总结出了我国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四大问题:分科与综合的争论、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合理性、教师培养的滞后性、教材编写的仓促性;第四部分针对前面所提出的问题,从科学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的内涵、目标、途径等问题,剖析出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科学课程的认识与实践误区和科学课程实施中外部环境的限制;文末是对科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些设想。论文的附录是考察中对武汉版《科学》教材编委的调查问卷和武汉版《科学》教材结构体系。
Nowadays,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whole worl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tting-up of the integrated science curriculum because of amalgama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which i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our basic education.The curricula of《Science》(from Grade7 to Grade9)is a newly started general course during the new turn of reformation of the basic education course with the aim to foster the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and it not only covers the primary physics,chemistry,biology and geography of junior high school but also extends in astronomy and some other intercross subjects and fields.
     Based on literature rsearch,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from the basic conception and the aim of science curricula, and makes an observation as well as a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scienc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classroom-watched and documents-analysis, then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science curriculum practice.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the aim and the approach of science education from the essence of science, then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causation of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and try to bring forward new expectation to stimulate the further perfection of the curricula.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illu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urricula of junior high school is an inevitable current from the basic conception and the aim of science curricula and it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a at home and broad.The third part concludes the four main problems during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curricula as follows: the argument of branch and integration, the irrationality of our education evaluated system,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of educating our teachers and the hurry of writ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The fourth part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the aim and the approach of science education from the essence of science, then analyses the fundamental causation of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as follows:the mis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urriculum and practice,and the limit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scientific curriculum implements.The last part brings forward new expec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The appendix of the paper is the consulting questionnair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riting staff of Wuhan.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the framework and system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Wuhan.
引文
[1]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有宝华著.《综合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3] 余自强著.《科学课程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
    [4] Bybee, R.W. (1997).Achie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rom Purposes to Practice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5] Wallace, J. & Loudon, W. (1998).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t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B.J. Fraser and K.G Tobin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471.
    [6] Tamir, P. (1989).Science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T. Husen & T.N. Postlethwaite (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upplementary Vol. One).Pergamon Press, E664.
    [7] 袁运开,蔡铁权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8]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译.科学素养的基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9] Lawrence S. Lemer. The State of State Standards in ScienceR.Thomas. B. Fordham Foundation,2000.
    [10] Battista,M.T. Teacher beliefs and the reform movement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J. Phi Delta Kappan, 1994,75(2):462-470.
    [11]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Making Standards Matter:2001R.AFT, 2001:25,5,27.
    [12] 严奕峰.英国国家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简介.科学教育,2004年第5期.
    [13] 吕达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 袁运开,王顺义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科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6]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7] 陈俊.正确认识我国科学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科技信息,2006年第11期;
    [18] 陈俊.“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探究实验.科学课,2006年8月.
    [19] 冯春.论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教育探索,2004(7).
    [20] 林承志.关于综合课程实施的思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4).
    [21] 郑振勤.初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的抉择.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10).
    [22] 新华社记者戴劲松、卢娟报道.科学课改革:学生爱上,高考答应吗?新华社武汉2005年3月24日电.
    [23] 楚天金报记者郭会桥报道.武汉初三学习《科学读本》 引发会否分科教学疑虑.楚天金报2006年8月31日.
    [24] 姜夏青.关于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再认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5] 李晓宏.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浅论.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
    [26] 徐冰鸥.对综合课程理论的认识与思考.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4月.
    [27] 马开剑.四种课程理论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8期.
    [28] 南方日报记者薛亮.“我就像个卖豆腐的,现做现卖”.南方日报,2006年4月12日.
    [29] 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建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0] 汪霞.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1):34-37.
    [31] 孙宏安.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32] 蓝燕.致力挑战传统教育观,科学课四处碰壁步履维艰.中新网,2003年8月13日.
    [33] 汪春.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2006年07月17日.http://learning.sohu.com/20060717/n244299627.shtml
    [34] 陶双双,陈晓慧,丛娟.透视新课程评价改革.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9月.
    [35] 张恩德.刍议科学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7月.
    [36] 陈坚.论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3月.
    [37] 陈志伟,贾秀英编著.中国科学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P432-434.
    [38]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39] 初中综合理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自然科学>十年.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P278-296.
    [40] 沈甜甜.科学教师在职培训研究——武汉市科学教师培训问题探讨,2006.5.
    [41] 潘苏东.影响综合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5.9.
    [42] 郭勉成.美国中学科学教师培养项目初探.比较教育研究,2006.9.
    [43] 黄青青.分科背景下综合理科课程师资培养问题的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3.
    [44] 兴华科学教育网:http://se.cersp.com/kcsy/200607/136.html
    [45] 汤潇林.初中科学课程师资培养模式探究.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0):136-139.
    [46] 黄瑞,等.我国中小学综合课教师培养模式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5(5):14-20.
    [47] 王文举,等.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4):70-73.
    [48] 李敏文,张雪艳.初中综合理科教师的培训情况调查和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
    [49] 刘礼书,余波.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科学教师培训研究.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5.12.
    [50] 科学课程网.http://www.kexue.whjy.net/contents.asp?id=1699&luname=教育新闻
    [51] 王孝武等.《科学》课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楚天都市报,2007.1.13.
    [52] 刘胜祥,崔鸿主编.《科学》教师教学指南.武汉出版社,2004年8月第2版.
    [53] 石光荣.科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江汉论坛,1997年9月.
    [54] 陈琴,庞丽娟.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4月.
    [55] 刘大椿.科学活动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
    [56] 金吾伦.自然观与科学观.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18.
    [57] 赵学漱.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
    [58] 陈维霞,陈娴.浅谈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10月.
    [59] 欧阳钟仁.科学教育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112.
    [60] 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1999(2):5-9.
    [61] 郑千里,易蓉蓉.路甬祥:科学教育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需要.科学时报,2005年3月4日.
    [62] 中国科学院.2001科学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1:187.
    [63]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16.
    [64] 祝魏玮.“科学课改”满载着科学教育的希望上路.科学时报,2006年12月25日.
    [65] 任仲平.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人民日报,2000年7月26日第一版.
    [66] 施若谷.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年3月.
    [67] 詹孝鹏.科学探究方法略论.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9.
    [68] 游雪晴.中国学生为何缺乏创新能力.科技日报,2005年10月27日第7版.
    [69] 尹文刚.大脑潜能——脑开发的原理与操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1月1日.
    [70]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数学及技术教育中心.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21世纪科学教育书系.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8月1日第一版.
    [71] 李樵.名师解读中考《考试说明》.楚天都市报,2007年3月9日.
    [72] 梁永平.对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本质教育目标的反思与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31-33.
    [73] 刘胜祥,崔鸿主编.《科学》八年级下册.武汉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74] 袁振国.反思科学教育.中小学管理,1999.12.
    [75] 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思考.http://www.wzsczx.cn/jiaoyukeyan/lunwen/ology/200601/151.html
    [76]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81.
    [77] 柯森,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环节若干要素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4.9.
    [78] 徐炜炜,刘慧芬.一个正在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团队——访王顺义教授.2007年1月5日.http://xb.ecnu.edu.cn/edupro/2007/2007,a004,009617.html
    [79] 梁永平.对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本质教育目标的反思与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31-33.
    [80] 李婉婷.综合科学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81] 常安驹.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华读书报》,2003年2月26日.
    [82] 王岳.美国中小学教材出版现状透视.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4期.
    [83] 李振平,李济英,顾雪林.美国基础教育管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11127/3011935.shtml
    [84] 徐敏.基础教育如何成为大师“摇篮”.解放日报,2005年10月24日.
    [85] 陈坚.论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3月.
    [86] 杨双伟.综合理科和科学课的关系谈.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12月.
    [87] 罗健梅.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1月.
    [88] 陈芳.《环球》杂志:检讨中国高考制度.2004年06月.
    [89] 刘玲玲.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90] 杨晓微.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理念、趋势、困难和代价.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