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乡镇政府的责任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责任,是一种担当,至少可以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使人担当起某些职务和职责;二是做好份内之事;三是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情,应承担的过失。政府责任就是政府的担当,即政府必须做好份内的事情,否则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受到相应的谴责和惩罚。责任是现代政府必须具备的主要品质,也是现代政府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只有对公民负责、并且公共权力受到限制的政府才是责任政府。政府及其公务员行使的每一项公共权力背后,都连接着一份相应的责任。不承担责任的政府必然会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不负责任的政府是不具有合法性的政府。地方政府也同样如此。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地方政府,是联系“三农”的纽带,其管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袤农村和广大农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准确定位乡镇政府责任或乡镇政府应履行什么样的责任,从而使乡镇政府合法高效地运行,是地方政府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乡镇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末梢。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命令、指示,最终都要通过乡镇政府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来贯彻落实。这种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需要履行的责任与其他层级的政府责任有所区别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国家对农村放权让利,一方面使农村经济体制发生深刻的变更,同时在客观上不可避免的导致农村在历史中积淀而成的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基层自治是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措施,但也使农村在组织形式上日趋分散、流动性加强。政府因放权而对农村的控制和管理相对放松,导致很多国家政策很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真正在农村贯彻施行。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特别是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农村新的社会问题的涌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国家更需要通过正式的政权组织渠道,特别是乡镇政府来履行好这样一种特殊的责任,维护好农民的权利,保障好农民的权益。因此,乡镇政府的责任问题研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很有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乡镇政府的责任建构为研究目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以治理善治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责任政府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乡镇建制的历史变迁、现实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实态运行为叙事脉络,通过理论研究、比较分析、历史分析以及规范研究方法,论述乡镇政府的责任建构。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阐述城乡统筹、乡镇政府、责任以及政府责任的概念,并就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政府责任与政府职能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说明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研究乡镇政府责任问题的理论基点——治理与善治理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中国乡镇政府究竟要履行什么样的责任,必须在结合基层实际和自身实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先进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其次研究乡镇政府责任建构所面对的崭新背景,即随着当前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是大势所趋,并对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在传统农村城镇化上取得突破,才能较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开拓农村市场、激发农村和区域经济活力,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层面上看,推动农村城镇化也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表述给乡镇政府的责任建构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再次通过论述中国农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行政环境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剖析我国乡镇政府责任重新建构的必然性,并辅以实例,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个别,联系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深入分析我国城乡统筹进程中乡镇政府的责任问题,探讨乡镇政府责任建构的历史机遇和现实实践。最后以治理与善治理论和责任政府理论为指导,提出在统筹城乡的发展进程中,推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是乡镇政府守土有责的题中之义。责任的建构应致力于相应的体制机制的健全、民主机制的完善和农民民生的改善。指出把建设责任型政府作为乡镇政府努力的目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好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府和农民的关系问题,规范乡镇政府的行政行为,发展农村的基层民主,培养成熟公民,为实现好、保障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和谐农村奠定基础。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y mean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actively responsible forits own behavior to the people in the exercise of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Thegovernment should bear legal 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when exercise itsfunctions and powers irrelevantly. So they can achieve the unification of power andresponsibility. It reflects the basic aspects of government activities. As a grass-rootsgovernment, township-govern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e, farmers, ruralareas.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responsibility, because that its management was mainly targeted at the vast majority offarmers in rural areas. But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fastdevelopment of social because of conservative and lagging functions, and value of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conomy. In view of this, how to carry out the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ie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the process of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owns. In this paper, I will discuss the frame andchange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s thebackground. The main line is how to carry out township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The theory of governance, good governanc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responsiblegovernment offer theoretical support. The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andreality reform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 of small towns, requirements and operation of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ith theoretical research, comparative analysis,histo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research. To be specific, I spread out exposition on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paper makes an overall explanation of governancetheory, good governanc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responsible government. Chinatownship government can not reform by its own, but must be in the actual foundation,profits from the overseas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reform. The good governance theory which is in common with Confucianism has a broadapplication space in our country. It is of great guiding valu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township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And it should be the new idea for our townshipgovernment’s duty ori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and urban orchestrates. Second,The paper point out that with the accelerating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theadjustment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what becomes a new backgrou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e "Small town, Large strategy"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he economic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of urban and rural and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get a more powerful driving force. It has become a new background for townshipgovernments to change responsibilities, what brings the new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ponsible government. Third, the paper Analysis on thenecessity of changing township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by discussing huge changesin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of China’s rural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11th Central Committee. I provide some examples to discuss the hard course and systemobstacle for changing responsibilitie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orth, be directed by thetheory of governance and good governance theor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ake the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 is one of the core responsibilities of townshipgovernment. After studying the types and requirements of public goods needed in rural,the paper clearly defines which types of public goods township government shouldsupply, and how to provide services that benefited people. The paper holds that if wemak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government be the goal of the reform oftownship government, we can re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behavior of townshipgovernment, develop the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rural areas, and cultivate a maturecitizen society. We may realize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interests and construct aharmonious rural.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all kind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and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Lastly, the paper thinks townshipgovernment’s core of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 is the role it takes. According to thepolicies and routes made by our country and par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ncept of good governance, by adapting to the newrequirements of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he paper thinks the main responsibilityfor current period of is to establish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development, the mechanism for expressing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long-termmechanis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rmers' income. In all, the article research settled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s the primary state power directly facing themasses, what township government should do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and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he core of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toprovide public services for the rural residents.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located in sound of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improvement ofdemocratic mechanism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 summary, the article In-depthanalysis the question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township country of the process of urbanand rural combine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rol and good governance theory, Publicservice theory,the township government′s scientific orientation.
引文
①李正华.新时期中国乡村基层建制的变化及其特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3).
    ①董增刚.乡镇建制的历史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2(3).
    ①董增刚.乡镇建制的历史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2(3).
    ②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①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②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①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②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9.贴于
    ①赵树凯.乡镇政府之命运[J].中国发展观察,2006(7).
    ②邓大才.乡镇财政风险:潜伏、转移、显现与释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
    ①于建嵘.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J].学习与探索,,2010(4).
    ②党国英.乡镇机构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小城镇建设,2006(3).
    ①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①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①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②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③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①[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3.
    ②[美]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陈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45.
    ①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②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9.
    ①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6.
    ②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45.
    ①王成栋.政府责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03.
    ②李景鹏.政府的责任和责任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5).
    ①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A].载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5.
    ②[美]罗森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M].刘胜军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③罗茨.新治理:没有政府的治理[J].政治研究,1996(154).
    ①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2).
    ②智贤.Governance:现代治理新概念[A].载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M].三联书店,1995:7.
    ③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2.
    ①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0.
    ①陈毅.底线伦理·公共理性·责任政府——基于平等公民的责任政府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C].人民出版社,1956:73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C].人民出版社,1956:48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人民出版社,1956:55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C].人民出版社,1956:270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C].人民出版社,1956:313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C].人民出版社,1999:240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C].人民出版社,1999:123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人民出版社,1986:722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23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77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65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28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29
    ①扶松茂.责任政府与政府改革[J].学术论坛,2002(1).
    ②代芳宇.责任政府理论在乡镇政府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J].大众商务,2009(5).
    ③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①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②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③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①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②董增刚.乡镇建制的历史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2(3).
    ①卫敏丽.目前全国共有乡镇级行政区划34170个[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2/03/content_12925749.htm.
    ②扶松茂.责任政府与政府改革[J].学术论坛,2002(1).
    ①陈毅.澄清责任政府理解的误区:责任政府的基本属性[J].兰州学刊,2010(5).
    ①李正华.新时期中国乡村基层建制的变化及其特点[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3).
    ①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1(5).
    ①于仁伯.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
    ②钟广宏.完善乡镇政府职能和乡镇体制的对策思考[J].理论界,2007(7).
    ①于仁伯.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
    ①陈桂兰.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J].前沿,2004(3).
    ①陈桂兰.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J].前沿,2004(3).
    ①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612.
    ①张贤民.政治责任的逻辑与实现[J].政治学研究,2003(4).
    ①Jane V. Denhardt, Robert B.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erecting. M. E. Sharpe, Inc.2003:122.
    ②P. Greer. Transforming Central Government.Erkshire: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8.
    ③C. Hood.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69).
    ④OECD.Public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aris: OECD,1990,1991.
    ①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②David Osborne, Ted Garble. 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Sector.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92:107.
    ①[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2-200.
    ②Michael J. Sandel. Democracy’s Discontent.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96:21.
    ③[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0
    ①[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0-124.
    ①王丽莉、田凯."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A].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周晓现."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兼评新公共服务理论"[J].公共管理学报,2005(1).
    ②[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
    ③[美]罗伯特·B·登哈特,珍妮特·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2.
    ①Paterman, Carole.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115.
    ②[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2-200.
    ①严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J].中国软科学,2004(6).
    ①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4(6).
    ①彭正银.网络治理理论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2(3).
    ①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
    ①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
    ②颜佳华、王升平.论善治理论在我国地方公共管理中的适用性——基于善治理论缺失的考察[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1).
    ①高卫星.善治视野下的政府责任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②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研究[C].行政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1
    ③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政治哲学评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1.
    ①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8.伍德诺·威尔逊教授主张将“行政”与“政治”分开,他在一篇极具影响力的文章“行政研究”中把行政描述成技术事务:“行政的领域就是一商业领域……只有当财政手段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机器成为制成品的一部分时,它才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行政的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了任务,但行政不应受政治的操纵。”
    ②瑞士历史学家阿道福·加瑟在《自由和民主的历史》一书中,也用“Herrschaft”和“Genosenchaft”两个词区别治理的两方面含义。“Herrschaft”相当于英文中的“authority”一词,意指政治从属关系结构中的统治;而“Genosenchaft”则相当于英文中的“association”一词,可译为社团、结社。可见,治理一词,既包括了国家的统治功能,有包含了社会通过结社形成的公共团体管理。参见(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
    [M].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8.
    ③例如,计划和市场实质上只是政府在对经济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问题,但我国以前的观念却将这种技术性的“治理之道”上升到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曾经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讲话,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人民出版社,1993:203.
    ①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3).
    ②Drucker,Peter F.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Practices and Principles[A]. Butterworth–HeinemannLtd,1990:9.周志忍、陈庆云.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42.
    ①严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J].中国软科学,2004(6).
    ②梁莹.政治社会学走向善治的理由——社会资本在政治社会学领域的渊源、成长及意义探析[J].人文杂志,2011(1).
    ①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②刘娴静.重构城市社区——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范式[J].社会主义研究,2004(1).
    ①高园.从善治理念看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回归[J].理论导刊,2011(4).
    ①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蔡秋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65
    ②Adrian Leftwich.governance,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Third World Quarterly,1993(14):605-624.
    ①[美]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M].孔宪遂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26.
    ②罗茨.新治理:没有政府的治理[J].政治研究,1996(154).
    ①高卫星.善治视野下的政府责任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①邓雪琳."善治"语境下优化地方政府规模路径选择[J].开发研究,2010(3).
    ①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3).
    ①高卫星.善治视野下的政府责任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②邓雪琳."善治"语境下优化地方政府规模路径选择[J].开发研究,2010(3).
    ①丁宇.论善治的基本诉求[J].江汉论坛,2009(10).
    ①谭桔华."善政"体系建设与"善治"能力提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
    ①靳永翥.从"良政"走向"善治"—一种社会理论的检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①邓雪琳."善治"语境下优化地方政府规模路径选择[J].开发研究,2010(3).
    ①赵孟营、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1(4).
    ①丁宇.论善治的基本诉求[J].江汉论坛,2009(10).
    ①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5第3版:152.
    ①靳永翥.从"良政"走向"善治"—一种社会理论的检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①谭桔华."善政"体系建设与"善治"能力提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
    ①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M].楚艳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8.
    ①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
    ②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4(6).
    ①[美]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4:475.
    ②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①吴威威.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1).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M].商务印书馆,1986:72.
    ①周光辉、冯向辉.履行政府责任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学习与探索,2006(6).
    ②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①杨方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04(8).
    ①[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M].杨颖玥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69.
    ②[美]威尔逊.行政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8(1).
    ③[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7.
    ①谢军.责任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44.
    ①[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三联书店,1989:8.
    ①乔耀章.政府理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337-339.
    ①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206.
    ②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07.
    ③[美]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陈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45.
    ①[德].威玛宪法.[Z].1919:13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56:224.
    ①汪丽.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6(10).
    ①冯更新.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和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②胡必亮.把握城镇化实质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0(1).
    ③张培成、廖小兵.小城镇撑起大发展——广安市广安区全面建设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纪实[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2).
    ①张学英.从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看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
    ①叶耀先.中国城镇化态势分析和可持续城镇化政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3).
    ②冯贞柏.国际经验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
    ③张士斌.国际视野下城镇化拉动内需的机制与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9).
    ①郭军赞.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化与城镇发展之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7).
    ①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J].西北人口,2011(1).
    ①郭军赞.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化与城镇发展之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7).
    ①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J].西北人口,2011(1).
    ①乔耀章.行政哲学基本问题:探索与对话.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90.
    ①冯贞柏.国际经验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
    ①[美].托尼·赛奇.中国改革中变化的政府角色[J].丁开杰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②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③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①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②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J].西北人口,2011(1).
    ③冯贞柏.国际经验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
    ④陈美球.小城镇道路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与小城镇道路:中国城市化的妄想症作者商榷[J].中国农村经济,2003(1).
    ①陈美球.小城镇道路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与小城镇道路:中国城市化的妄想症作者商榷[J].中国农村经济,2003(1).
    ②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
    ③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
    ①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②张学英.从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看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
    ③盛英斌.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J].理论与当代,2011(3).
    ④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J].人口学刊,2001(1).
    ①盛英斌.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J].理论与当代,2011(3).
    ②袁业飞.城镇化“大跃进”如何“去伪存真”?——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背后的隐忧[J].中华建设,2011(7).
    ①王伟同.城镇化进程与社会福利水平——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认知与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3).
    ①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J].西北人口,2011(1).
    ①郭军赞.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化与城镇发展之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7).
    ②本节部分内容曾以《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探析》为题发表于《扬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①王圣军.从雁型模式看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②7500万低保户生活有了保障[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08/c1001-23117172.html.
    ①李建飞、陈玮.在历史新时期的新农村规划思考——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J].城市规划,2009(S1).
    ①保跃平.新农村建设的思维转向和路径选择——社会评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②马晓河.关注"三农"重视"三农"解决"三农"谈农村税费改革两步走战略[J].领导决策信息,2003(23).
    ③史贤华.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启示[J].调研世界,2009(12).
    ①张瑞德、蔡承智.论农民收入增长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基于贵州省10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②顾益康.情系"三农"求索"三农"[J].浙江社会科学,2009(7).
    ③保跃平.新农村建设的思维转向和路径选择——社会评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①李建飞、陈玮.在历史新时期的新农村规划思考——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J].城市规划,2009(S1).
    ②尹怡.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构建和谐新农村——后发展山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6(6).
    ①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②巩玉涛.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责任[J].南方论刊,2008(8).
    ③巩玉涛.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责任[J].南方论刊,2008(8).
    ①李竹宇、徐美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责任实现的障碍及消解[J].桂海论丛,2006(5).
    ②李东云.从政府责任机制的转变看新公共管理模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6).
    ①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J].南都学坛,2003(6).
    ②代芳宇.责任政府理论在乡镇政府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J].大众商务,2009(10).
    ①王露、周定财.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J].管理学刊,2010(3).
    ①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J].南都学坛,2003(6).
    ②潘丽萍.村民自治进程中乡镇政府的政治与道德责任[J].闽江学院学报,2006(4).
    ①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J].南都学坛,2003(6).
    ①韩慧.公民参与与构建责任政府[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②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J].南都学坛,2003(6).
    ①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②杨方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04(8).
    ①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②王露、周定财.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J].管理学刊,2010(3).
    ①王露、周定财.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J].管理学刊,2010(3).
    ②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J].南都学坛,2003(6).
    ①吴耀德.试谈县、乡镇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7).
    ②王露、周定财.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J].管理学刊,2010(3).
    ①[英]安东尼·B·阿特金森,[美].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621.
    ②[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3.
    ①[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5.
    ①谭德宇.农民公民权的实现与乡村"善治"[J].中州学刊,2009(5).
    ①冯贞柏.国际经验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
    ①杨方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04(8).
    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巩固梳理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Z].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讲话,2004.
    ①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5:41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C].人民出版社,2009:265.
    ②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51.
    ①杨鸿台.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及政府职能转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74:224.
    ①金晓伟.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74:44.
    ①金东日."三三问责制":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J].学习与探索,2008(1).
    ①参见Sanford Levinson. The Specious Morality of the Law.Harper’s May,1977:35-36。莱文森(Levinson)写道:对亚当斯及19世纪前其他大多数拥护法治的人来说,法律……与道德规范紧密相连……中世纪研究家定义法律是上帝赋予的自然理性或本身体现了自然正义的远古习惯的产物,或者是上帝所命并赐予治权的政治领袖颁布的命令。亚当斯的法治思想就是基于这种古老的法律观,即法律根植于普遍的宗教秩序和道德秩序。
    ②王行宇.我国实现责任政府的理念转变与制度保证[J].云南社会科学,2004(1).
    ①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4(8).
    ①于仁伯.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
    ①王蕊.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目标考核问题浅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4).
    ①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①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J].南都学坛,2003(6).
    ①周光辉、冯向辉.履行政府责任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学习与探索,2006(6)封三.
    ①王露、周定财.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J].管理学刊,2010(3).
    ①张利平.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新视野,2005(2).
    ①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①乔俊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基于我国分权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7).
    ②周光辉、冯向辉.履行政府责任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学习与探索,
    2006(6)封三.
    ①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
    ①张利平.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新视野,2005(2).
    ①张利平.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新视野,2005(2).
    ②杨方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04(8).
    ①廖永威.论政府责任采购——兼探讨我国政府责任采购法律制度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9(1).
    ①Anderson.James E.Government and Economy: What is Fundamental?.in Warren J.Samuels (ed.) Fundamentalsof the Economic Role of Government. Westport: Greenwood,1989.
    ①杜漪.以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J].乡镇经济,2009(6).
    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8.
    ③本节部分内容曾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配套机制》为题发表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Z].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Z].2003.
    ②本节部分内容曾以《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探析》为题发表于《理论与改革》,2013年第4期。
    ①沈荣华.政府机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256.
    ①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之中轴:机制再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74.
    1《毛泽东文集》,第7-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8、23、25、46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肖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3刘同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5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乔耀章:《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纵横谈》,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乔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0沈荣华钟伟军:《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何康:《中国的乡镇企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22傅崇兰:《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毕泅生:《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4张毅,张颂颂:《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国家工业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
    25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6曾赛丰:《中国城市化理论专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7成德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政策》,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谢庆奎:《政府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1罗昭义:《当代中国乡镇政权建设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32杨雪东:《市场发育、社会生长和公共权力构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3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4陈吉元:《中国农村社会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35郭正林:《变革社会的公共治理:中国案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沈延生、张守礼:《中国农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钮菊生:《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8刘传江,郑凌云:《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祁金立:《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1王志强:《小城镇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钱振明:《善治城市》,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版。
    43钱振明:《苏南乡镇政权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4张俊:《集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之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版。
    45何增科:《基层民主和地方治理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6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7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8俞可平:《地方政府创新与善治: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9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金太军等:《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1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2张静:《基层政权》,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3迟福林:《走入21世纪的中国双村土地制度改单》,北京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4张新光:《“三位一体”的农村改革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55赵康:《管理咨询在中国:现状、专业水准、存在问题和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6李斌:《乡镇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7李昌平等主编:《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镇体制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8李大林:《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59谢军:《责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0张贤明:《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1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2芮国强,乔耀章:《行政哲学基本问题探索与对话》,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3乔耀章:《行政管理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4徐勇:《中国农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5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6方湖珊、郑布英:《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67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8王俊华:《先导与示范:21世纪初苏南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9闻均天:《中国保甲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70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1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2陆道平:《乡镇治理模式研究——以昆山市淀山湖镇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3马戎:《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4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75顾平安:《政府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程同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7肖唐镖:《中国乡村报告——政府行为与乡村建设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梁小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4[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5[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6[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8[美]链鲍德威:《公共部门经济学》,邓力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英]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韩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丹麦]埃里克.阿尔贝克[挪威]劳伦斯.罗斯[瑞典]拉尔斯.斯特姆伯格[芬兰]克里斯特.斯塔尔伯格:《北欧地方政府》,常志霄张志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加]理查德.廷德尔,苏珊.诺布斯.廷德尔:《加拿大地方政府》,于秀明邓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韩]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潘伟光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14[英]约翰.洛克:《政府论》,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5[美]D.盖尔.约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林毅夫等编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井敏陈幽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等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古希腊]柏拉图:《政治家》,原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美]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0[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一版),马春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张慰慈译,吉林人民出版社日期2003年版。
    22[美]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联邦党人文集》,杨颖玥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
    1刘重春:《西方国家农村基层政府体制比较研究》,《中州学刊》2007年第
    3期。
    2任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领导科学》2007年第2期。
    3姬秀娟:《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梅志罡:《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行政论坛》2006年第l期。
    5徐世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6刘义强:《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基于一项全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问卷调查的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吴志华:《行政体制改革与内动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8俞可平:《政府:不应当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1期。
    9陈庆云:《公共管理基本模式初探》,《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8期。
    10吴仲斌:《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需直面两大争议与六大关系》,《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
    11柳亮:《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11期。
    12于凤荣:《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行政论坛》2004年第9期。
    13李培林:《重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人民论坛》2005年第10期。
    14曾慧:《中国政府职能的现实价值取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
    15袁华萍,赵永行:《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6王程:《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3期。
    17肖雪莲:《论如何加强乡镇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30期。
    18冯更新:《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内涵和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的重点》,《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9胡必亮:《把握城镇化实质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1期。
    20张培成,廖小兵:《小城镇撑起大发展——广安市广安区全面建设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纪实》,《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第12期。
    21张学英:《从典型国家城镇化发展看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第6期。
    22乔耀章:《论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中政府的几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23乔耀章:《区域政府管理问题初探》,《新视野》2006年第6期。
    24乔耀章:《再论作为非国家机构的政府》,《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5乔耀章:《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表现和成因分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26盛英斌:《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理论与当代》2011年第3期。
    27袁业飞:《城镇化“大跃进”如何“去伪存真”?——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背后的隐忧》,《中华建设》2011年第7期。
    28严玲尹贻林范道津:《公共项目治理理论概念模型的建立》,《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6期。
    29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30彭正银:《网络治理理论探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6期。
    31郁建兴刘大志.:《治理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32颜佳华王升平:《论善治理论在我国地方公共管理中的适用性——基于善治理论缺失的考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3高卫星:《善治视野下的政府责任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4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5梁莹:《政治社会学走向善治的理由——社会资本在政治社会学领域的渊源成长及意义探析》,《人文杂志》2011年第1期。
    36刘娴静:《重构城市社区--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范式》,《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1期。
    37高园:《从善治理念看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中政府责任的回归》,《理论导刊》2011年第3期。
    38谭桔华:《“善政”体系建设与“善治”能力提高》,《云南行政学院报》2011年第2期。
    39何增科:《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3期。
    40靳永翥:《从“良政”走向“善治”——一种社会理论的检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1赵孟营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42吴志成:《西方治理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43吴威威:《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44谭德宇:《农民公民权的实现与乡村“善治”》,《中州学刊》2009年第5期。
    45刘祖云:《“责任政府”及其实现途径——当代中国公共行政责任理论研究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46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8期。
    47金晓伟:《服务型政府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22期。
    48金东日:《“三三问责制”:责任政府的实现途径》,《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49王行宇:《我国实现责任政府的理念转变与制度保证》,《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50张利平:《论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新视野》2005年第2期。
    51周光辉,冯向辉:《履行政府责任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政府责任”国际学术会议综述》,《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
    52王蕊:《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目标考核问题浅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
    53孙正林等:《中国农村城镇化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5期。
    54盛清才:《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与路径选择》,《中州学刊》2007年第9期。
    55陈朝宗:《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56辛红:《我国加入WTO后的政府职能转变》,《价格与市场》2003年第12期。
    57谢雪华:《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党政论坛》1994年第7期。
    58刘文海:《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党建研究》2005年第5期。
    59金太军,林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机构改革)),《长白学刊》2007年2期。
    60潘贤新:《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61郝国庆,李又才:《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效及问题概述——湖北省部分县(市)乡镇机构改革跟踪调研》,《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1期。
    62毛新雅:《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探究——兼论中国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6期。
    63张新光:《中国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与重点》,《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
    64张新光:《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65张新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回顾与难点透视》,《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66陈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制度设计思考》,《教学与研究》2006年5期。
    67张鸿岩:《论地方政府的职能依据与职能限度》,《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68孟白:《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机构改革》,《中州学刊》2007年第2期。
    69徐世雨:《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0常伟:《废除农业税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新视点》2007年第1期。
    71程小强:《伦理视野下的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72王圣军:《从雁型模式看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73汤武庆,上官畅:《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责任研究》,《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74陈毅:《澄清责任政府理解的误区:责任政府的基本属性》,《兰州学刊》2010年第5期。
    75于建嵘: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
    76党国英:《乡镇机构改革的问题与出路》,《小城镇建设》2006年第3期。
    77陈毅:《底线伦理·公共理性·责任政府——基于平等公民的责任政府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78扶松茂:《责任政府与政府改革》,《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79代芳宇:《责任政府理论在乡镇政府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大众商务》2009年第5期。
    80邓大才:《乡镇财政风险:潜伏、转移、显现与释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81陈桂兰:《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前沿》2004年第3期。
    82李正华:《新时期中国乡村基层建制的变化及其特点》,《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83董增刚:《乡镇建制的历史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3期。
    84汤维才:《乡镇机构建制改革研究》,《当代经济》2011年第5期。
    85罗宏翔:何卫东:《建制镇人口规模的演变》,《人口学刊》2001年第1期。
    86于仁伯:《转变职能建设诚信责任政府》,《理论参考》2002年第10期。
    87钟广宏:《完善乡镇政府职能和乡镇体制的对策思考》,《理论界》2007年第7期。
    88李建飞陈玮:《在历史新时期的新农村规划思考——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城市规划》2009年第S1期。
    89保跃平:《新农村建设的思维转向和路径选择——社会评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入》,《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90马晓河:《关注“三农”重视“三农”解决“三农”谈农村税费改革两步走战略》,《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23期。
    91史贤华:《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启示》,《调研世界》2009年第12期。
    92张瑞德,蔡承智:《论农民收入增长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基于贵州省10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调查》,《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6期。
    93尹怡:《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构建和谐新农村——后发展山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94巩玉涛:《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政府责任》,《南方论刊》2008年第8期。
    95王露周定财:《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管理学刊》2010年第3期。
    96潘丽萍:《村民自治进程中乡镇政府的政治与道德责任》,《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97李东云:《从政府责任机制的转变看新公共管理模式》,《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98韩慧:《公民参与与构建责任政府》,《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99杨方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8期。
    100陈少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与政府责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01叶耀先:《中国城镇化态势分析和可持续城镇化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3期。
    102冯贞柏:《国际经验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1期。
    103张士斌:《国际视野下城镇化拉动内需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9期。
    104郭军赞:《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化与城镇发展之思考》,《小城镇建设》2009年第7期。
    105胡小武:《人口“就近城镇化”:人口迁移新方向》,《西北人口》2011年第1期。
    106陈美球:小城镇道路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与《小城镇道路:中国城市化的妄想症》作者商榷,《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期。
    107陈凤桂,张虹鸥:《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人文地理》2010年第5期。
    108王伟同:《城镇化进程与社会福利水平——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认知与反思》,《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
    109邓雪琳:《“善治”语境下优化地方政府规模路径选择》,《开发研究》2010年第3期。
    110杨鸿台:《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及政府职能转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7期。
    111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112乔俊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政府责任:基于我国分权化改革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第7期。
    113廖永威:《论政府责任采购——兼探讨我国政府责任采购法律制度的构建.》,《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14李竹宇,徐美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责任实现的障碍及消解》,《桂海论丛》2006年第5期。
    115何金颖:《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兼评中国的政府责任问题》,《南都学坛》2003年第6期。
    1C.Politt: Antistatist Reforms and New Administrative Directions: PublicAdminist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6(56).
    2W. J.Kickert: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Western inWestern Europe. Edward Elgar,1997.
    3P. E. Arnold: Reforms Changing Rol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5(55).
    4Henderson: The Effect of Urban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Growth.NberWorking Paper2000.
    5J. Scholte: Global Civil Society Changing the World.University of Warwick,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9.
    6Gilles Paquet: Governance Through Social Learning.Ottawa: University ofOttawa Press,1999.
    7Dwight Waldo: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Publishers,2007.
    8Gordon Bennett: Yundong: Mass Campaigns in Chinese CommunistLeadership.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6.
    9Alan P.L.Liu: Mass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State and Society inContemporary China.Westview Press,1996.
    10John Wong: Land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stitutionalTransformation in Agriculture.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1973.
    11Ranis, G.J, C. H.Fei: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61(51).
    12Lewis, W.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TheManchester School,1954(22).
    13Mitali Das, Papa N’Diaye: Chronicle of a Decline Foretold: Has China Reachedthe Lewis Turning Point? IMF Working Paper,2013.
    1中国政治学网:http://www.cp.org.cn/
    2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3中国行政管理研究网:http://www.cpasonline.org.cn/
    4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5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
    6城市中国网:http://www.town.gov.cn/
    7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8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
    9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http://rurc.suda.edu.cn/
    10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http://rdi.cass.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