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雇员侵害第三人时的雇主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雇主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两大法系中的各国法律均有明文的规定,但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没有明文加以规定。国内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理论,这在民法典草案中亦有体现。本文拟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雇主责任制度的对外成立和对内追偿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结合司法实践上的经验总结,以期对雇主责任的认定及责任承担提出一定的见解和意见。
     文章第一部分从雇主责任的概念出发,对雇主与雇主责任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的界定,进而论述了有关雇主责任制度理论依据的几种通说,指出雇主赔偿责任的根据应归结为实际效用——对损害更有效的填补,这是我们理解雇主责任制度的存在具有合理性的核心价值理念。
     文章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雇主责任的构成要件,认为雇主责任的构成要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雇主责任的成立以行为人(雇员)侵权责任的成立为前提;其次,雇主与行为人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即雇佣关系,文章指出应将控制理论作为我们判断雇佣关系是否存在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理论,并参考其他因素来综合考察;再次,雇员的行为属于执行职务的范围,并对雇员职务范围的一般判断标准以及相关特殊因素进行了一定地分析。
     文章最后对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承担以及雇主与雇员内部的求偿关系也做了一定的论述。通过比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推定兼以公平责任为补充原则二者间的利弊,指出我国的雇主责任制度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较为恰当。对于雇主责任承担的方式,文章从外部责任的承担与内部责任的分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The employer responsibility is a kind of special infringement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clearly made law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ut《General Rules of the Civil Law in PRO》has no clear statement . Domestic scholars have massive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many constructive theorie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Civil Code draf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mployer liability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of the two recovery initiated discussions with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a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s with a view to the employers'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that make certain views and opinions.
     The article first part of the concept of responsibility from the employer based on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r liabi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ncept of the definition, then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mployer liability system-Several said that the liability of employers under attributable become practical effect -damage to fill more effective, it i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employer liability which is a reasonable idea of the core valu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focused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mployer elements think that employe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Elements consider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mployer to set up a perpetrator (employees) infringement liabilit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emise. Secondly, employers and the perpetrator special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at is,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be judged as a control theory the existence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effective theory,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other factors comprehensive survey; thirdly, employee's behavior belongs carries out the duty scope, and standard as well as the related special factor carried on to the employee duty scope's general judgment has certainly analyzed.
     The article ends with the employers'liability principle,legal liability undertaking and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e interior finally to the employers' liability asks to recompense the relations also to make certain elaboration. Through the quite suitable non-mistak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and the mistake estimated that concurrently take the fair responsibility as the supplement principle the two'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ointed out our country's employers liability system must be suitable the non-mistak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to be more appropriate. Employers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ay the article from extern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the two areas discussed.
引文
[1]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2页。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3]但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学者和部分台湾地区学者在论述替代责任时,通常将其作为侵权责任的一个类别来看待,而将雇主责任作为替代责任的一种,如王利明、杨立新、张新宝,参见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93页;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页。但我国大陆地区也有将替代责任直接视为雇主责任的观点,参见《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侵权行为编--继承编》课题负责人:梁慧星,法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76页。本文同意该书的观点,替代责任系vicarious liability翻译而来,是英美法的概念,与大陆法的雇用人责任相对应。前述学者对替代责任有不同的理解在于每个人都在字面上对替代责任作出自己的解释,自己给替代责任或代负责任下定义,人为地造成该概念使用的混乱了。
    [4]杨立新:《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第508页。
    [5]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188页。
    [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7]See W.L.Prosser,Law of Torts,ibid,p459
    [8]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3页。
    [9]黄彤:《受雇人致害责任之我见》,载《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4期。
    [10]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页。
    [11]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页。
    [12]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13]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总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86页。
    [14]R.F.V.Heuston and R.A.Buckley ibid,p 438-439
    [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16]尹飞:《用人者责任研究》,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7]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1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1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20]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2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22]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23]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6页。
    [24]雇主责任成立的前提在于雇员即行为人的加害行为构成侵权。如果雇主得以举证没有选任以及监督上的过错而免责,则应当依据一般侵权行为法的规定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而不一定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损害。
    [25]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2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4页。
    [27]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2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29]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166页。
    [1]邱聪智:《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利明:《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利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若干释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法制出版社:《最新人身损害赔偿法律政策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5]张新宝:《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6]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张民安:《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民安:《过错侵权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曾隆兴:《详解损害赔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李亚虹:《美国侵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弗莱明:《民事侵权法概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弗莱明:《民事侵权法概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鞠海亭:《家政服务提供者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承担》,载《法学》2008年第1期
    [2]尹飞:《用人者责任之研究》,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3]孙少森:《雇主责任构成要件之研究》,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年第1期
    [4]郑尚元:《雇佣关系调整的法律分界》,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5]王新慧:《雇主转承责任及其法理运用》,载《宁夏律师》2002年第4期
    [6]魏树发、江钦辉:《雇主责任制度若干问题辨析》,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尹田:《论法人的侵权行为》,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8]毛瑞兆:《论雇主的替代责任》,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9]郑宇:《论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0]尹海文:《论雇主转承责任构成要件的理论基础与适用规则》,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1]申建平:《雇佣契约制度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3期
    [12]曹艳春:《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3]吴斌、钱雁华:《雇主责任归责原则之比较法研究》,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4]曹艳春:《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比较及启示》,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5期
    [15]邵建东:《论雇主责任》,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春季号)
    [16]邵芬:《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