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法律机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评价制度在发达国家政府改革和优化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行政评价制度,实现绩效管理。在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又将行政评价进一步规范化,逐步以法律、行政命令等形式确立了行政评价法律制度,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与操作制度。在西方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引入对行政评价的理论研究,行政评价建立在以行政机关自我预防、自我纠错、自我反思为主要内容的行政自制理论基础之上,在一些地方已经进行探索性实践,目前已取得了重要的共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基于理念、技术、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实践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断,这为本文深入研究“行政评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作为基础的行政自制虽然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乃至实践机制,但到目前为止,对其实践机制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观念层面的制度设计上,而某种制度的最终实施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这种“载体”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即行政自制的法律渊源——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的出现是基于各种社会需要的综合作用,在现代法律体系中,行政规章占有重要地位。在构建法治政府的进程中,行政规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高低。行政规章作为行政立法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既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同寻常的推动作用,也对私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有着重大影响。行政规章基于其固有的性质、特点,以及与其他法律渊源的关系而成为行政自制中最重要的一种法律渊源,并将通过对行政自制维度的剖析以及行政裁量权内控制度的实证分析来证明这一结论。因此,构建行政机关对现行行政规章的自我评价机制,不仅达到规范行政权的目的,同时可以弥补我国既有的行政内部监督机制过于僵化、被动,缺乏系统科学的指导思想的缺陷,为在不同领域实现行政自我控权建立坚实的基础。
     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行政规章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也就是根据设立、实施和运行结果对行政规章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价等系统性的活动,即行政规章自我评价应当是行政机关法治建设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系统性活动,通过“预测——评价、反馈——再评价”的过程对于行政规章的制定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发现行政规章存在的缺陷并有针对性的克服,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各种风险,持续促进行政规章的有效实施。虽然我国一些地方对行政规章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价,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评价研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规章评价工作中亦存在诸多不足,如评价理论不成熟、地方政府利益驱动、公众参与度不够、信息公开程度不高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行政规章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行政规章自我评价应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行政规章的事前评估;二是行政规章实施过程中的事中评价;三是行政规章实施一段时间后的事后评价。本文主要是将行政规章的效果和效益评价作为研究对象,对已经实施的行政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全面调查,可以具体考察其立法目的是否达到,深入分析相关规定是否适合实际情况,最终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这可以有效检验政府立法质量,衡量行政规章设计的实际效应,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自我评价”并不是指行政机关完全利用自身的资源进行评价,实际上,组织很少能够完全依靠自己去识别自身的弱项。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行政机关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提供的信息,这种信息通常比检查可行得多,而且只要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就可以保留这些资源。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把对行政规章的自我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和检测工具,提高行政效率。
     本文从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机制的理论内容与制度构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部行政规章的质量高不高,最终是要看它在实践中的效果怎么样。为了解决我国行政规章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激发行政机关对行政规章进行评价的动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建构适合我国的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机制设计路径,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第一是探索构建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机制的理论依据;第二是构建行政规章自我评价主体,完善评价工作中公民参与制度;第三是建立行政规章自我评价的指标体系,为自我评价机制提供重要的评价标准;第四是健全对规章评价结果的运用机制,为保障自我评价实现根本目的;第五是建立自我评价的监督和问责制度,为规章自我评价提供持久的动力。
     总之,行政规章自我评价工作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严肃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能够促使行政机关自觉完善立法,提高行政规章适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有效地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法制统一。因此,对于构建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法律机制这一探索中的机制而言,关键是要允许多样性的地方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并适宜于向全国推广的行政规章自我评价法律机制才有可能被最终“筛选”出来。本文结合我国各地近几年来开展立法及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实践,对行政规章自我评价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构建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行政评价制度有所裨益,使得行政自制与他制相结合,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新的更高的要求。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government reform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optim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management. Since the beginning of1970s, western countries generally implemented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achiev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n thebasi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actice, it further standardizes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and establishes law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step by step by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orders,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has formed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operation system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western. Under the impact of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western, China hasmad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asan executive mechanism for self-protection, self-correction and self-reflection, whichhas been implemented tentative practice in some places. Now it has achievedimportant consensus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But from the overall,based on the restricted factors such as concept, technology, system etc, the practicework is still at the beginning stage, which provides a larger space for further study on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dern legal system;its appearance i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various social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establishing government law, the quality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will directlyaffect level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s oneof the main forms of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on, it not only has unusual role ofpromotion effect, bu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iv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dministrative system has relatively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even practicesystem, but so far,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system is mostly remaining system designin the n concept level, while the final implementation of some system must berealized through certain carrier and this carrier is the content discussed by this thesis,that is the law origin of administrative self-control. This thesis thinks that localgovernment regulation i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its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sources of law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wsources in administrative self-control. It uses dimensional analysis on theadministrative self-control system and case analysis on administrative direction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o prove this conclusion. Therefore,construction of self-evaluation system for curren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can notachieves the aim of standardizing administrative power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make up the defect of excessive rigid, passiv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guiding ideology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supervision in China, establish solidfoundation to realize administrative power-self-control in different fields.
     Self-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activity ofinvestigation, tes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implementation andoperation outcome, that means the dynamic process and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systems, procedures and methodsto carry out prevention, control, as well as supervision and correction. Self-evaluation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s one important for legal construction system of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hrough process of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feedbackand re-evaluation to make reasonable judgment formulation perfectness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then further finds defectsexisted i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nd make targeted overcome as well as timelymake up administrative vulnerability, prevent risks, continually to promot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lthough some parts in China havecarried out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extent f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and achievedcertain results in practice. But the evaluation study has not formed complete system,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 in our evaluation rules, for example, evaluationtheory is not mature, local government is motivated by interest, low publicparticipation, low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se shortcoming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evaluation.
     Self-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pre-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the second is the evaluation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third is evaluationafte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being implemented over a period of time. This thesis ismainly uses effect and benefit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evaluation as researchobjects, makes timely tracking, overall investigation f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have been implemented, which can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hasbeen achieved or not, makes analysis on relevant provisions whether are suitable forthe actual situation or not, and gets just evaluation conclusion. This can effectivelytest 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legislation quality and measure design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which can timely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important basis to further improve government legislation. Self-evaluation does notrefer to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makes full use of their resources to carry outevaluation, actually, the organizations can not completely rely on its own to identifytheir own weaknesses. In the process of self-evaluation, the administrativeorganization can make use of external resources to improve information, thisinformation is generally much more feasible than inspection, and as long as forcolle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you can keep these resourc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regard self-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and testing tools.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oretical content and system constructionof self-evaluation system in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Whether the quality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s high or not, we should see its effect in the final practic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valuation in local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motivate the power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o evaluate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regulations, this thesis designs the path of self-eval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uitable for China,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the first is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elf-evaluation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the second is to establish the subject of administrativeregulation self-evaluation and improve citizen participation system; the third is toestablish index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self-evaluation, and provide animportant criterion for self-evaluation system; the fourth is to perfect the applicationsystem for regulation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fundamental aim of self-evaluation;the fifth is to establish super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 of self-evaluation,provide lasting power for self-evaluation of regulation.In a word, self-evaluation work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is one kind ofpioneering work; it is one kind of serious and high-tech work. This can not onlypromote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o consciously improve legislation, improvepertinence and maneuverability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effectively safeguardand realize unity of legal system of the state. Therefo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self-evaluation law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during exploration, the keypoint is to allow for diversity of lo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is basis, theself-evaluation law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should be better and suitableand promoted in China, then it may be finally selected. This thesis combines practiceof evaluation in Chinese legislation and legislation evaluation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it makes illust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system establishment of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so as to have some benefit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administrative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it also enabl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combine with other systems, better implement report put forward in18th CPCNational Congress with furt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accelerate administration bylaw.
引文
①参见2012年、201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①王立峰:《行政自制理论视野下的“行政三分制”——以深圳市行政体制改革为例》,《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第1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第98页。
    ①[美]劳伦斯迈耶:《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罗飞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①叶慧娟:《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探析》,《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第1期,第148页。
    ②本章内容参见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规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页。
    ②[美]霍伯:《美国法律的现代渊源和效力层次》,《外国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第57页。
    ③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0页。
    ①美国:《重在拟定规章管理职能下放》,《法学研究》,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20912/7020823.shtml。
    ②[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9页。张越:《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7页。
    ①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页。
    ②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页。
    ③曾繁正:《西方主要国家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④[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⑤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①葛虹:《日本的行政程序法与信息公开制度》,《公法研究》2005年版第1期,第25页。
    ②参见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规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①梁韵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什么区别》,《北京统计》2002年第7期,第25页。
    ②http://baike.so.com/doc/6789186.html。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3条、第86条。
    ②What is Regulation?http://www.regulation.org/index.html.
    ①[美]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146页。
    ②崔卓兰:《论行政规章及其制定程序》,《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8期,第18页。
    ①崔卓兰、杜一平:《我国行政规章事后评估机制研究——规章制定权扩张与监督权萎缩的非对称性分析及其解决》,载《法学评论》2011年9月13日。
    ①陈美华、林纯青:《地方立法效果评估制度初探》,《人民政坛》2010年第4期,第35页。
    ①《重庆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1200a23393a2011/。
    ②俞荣根:《立法后评估,法律体系形成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53页。
    ①张桂芝:《论科学发展观下地方行政立法之完善——以甘肃省行政规章制定为例》,《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7月30日。
    ①曾红柳:《浅谈我国地方立法质量》,《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77页。
    ①曾红柳:《浅谈我国地方立法质量》,《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78页。
    ②史正保、陈卫林:《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www.ycnet.cn/。
    ①张雅萍:《德国立法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估体系》,《水运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53页。
    ②孙成文、宫钊:《立法的成本与效益研究》,《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12月30日。
    ①席涛:《我们所知道的法律和不知道的法律——法律经济学一个分析框架》,《政法论坛》2010年1月15日。
    ①席涛:《立法评估: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上)——以中国立法评估为例》,《政法论坛》2012年9月15日。
    ②亨亭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①杨作林、程有清:《甘肃立法》,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②任尔昕:《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0页。
    ③李长喜:《立法质量检测标准研究》,《立法研究》(2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
    ④黄文艺:《论立法质量——关于提高我国立法质量的思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3期,第42页。
    ①陈端洪:《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之上——中国立法批评》,《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第60页。
    ②刘莘等:《国内法律冲突与立法对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①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5页。
    ①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价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
    ①[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价》,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①[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94页。
    ①崔卓兰、杜一平:《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探讨》,《行政法论丛(第14卷)》,第473页。
    ②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1页。
    ③郑宁:《行政立法评估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1页。
    ①参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2013年3月第1版。
    ②该部分参见袁曙宏:《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①胡税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迎接效能革命的挑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7页。
    ②彭向刚、齐越:《平衡计分卡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管理》,《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67页。
    ①章璋:《政府绩效评估的原设计理论:两种模式及其批判》,《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6期,第46页。
    ①杨大凯、简德三:《公共投资项目评估》,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①[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②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①Robert W·Hahn and John A.Hird,“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Regulation: Review and Synthesis”, Yale Journalon Regulation,1990,P.8.
    ②John D.Graham,“Saving Lives through Administrative Law and Economic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Review,2008,Vol.157,p.2.
    ①Cass R.Sunstein,“Cost—Benefit Default Principles”,Michigan Law Review,2001,Vol.99.
    ②Richard W.Parker,“Grading the Government”,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2003,Vol.70,p.5.
    ③Matthew D.Adler,“Risk,Death and Harm:The Normative Foundations of Risk Regulation”,Minnesota LawReview,2003,Vol.87,p.5.
    ④Amy Sinden,“The Economics of Endangered Species:Why Less Is More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Critical Habitat Designations”,Harvar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2004,Vol.28.
    ⑤Jane B.Baron and Jeffrey L.Dunoff,“Against Market Rationality: Moral Critiques of Economic Analysis inLegal Theory”,Cardozo Law Review,1996,Vol.17,No.3.
    ⑥Jonathan B.Wiener,“Better Regulation In Europe”,Current Legal Problems,2006,Vol.59,p.447.
    ①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①该部分参见郑宁:《行政立法评估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②Best Practice Regulation Handbook(Australia),p.47.
    ①Impact Assessment Guideline(EU),P.28.
    ②Impact Assessment Guideline(EU),P.27.
    ③[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33页。
    ①于军:《英国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页。
    ①邓国胜:《非营利组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①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页。
    ①周旺生:《试论提高立法质量》,《法学杂志》1998年第5期,第4页。
    ①参见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规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第25页。
    ②王立峰:《行政自制理论视野下的“行政三分制”——以深圳市行政体制改革为例》,《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第33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理念的实践机制:行政内部分权》,《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第48页。
    ②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第99页。
    ③[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2页。
    ④[美]史蒂文·J·卡恩:《行政法与案例》,张梦中等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过度准则化》,《行政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25页。
    ①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探索行政法理论视野之拓展》,《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第3期第99页。
    ②[德]弗里德里西·卡尔·冯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徐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③于立深:《现代行政法的行政自制理论——以内部行政法为视角》,《当代法学》第9页
    ①陈慧:《内部控制的作用》,载《中小企业管理和科技》2010年3月5日。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兴起了民权运动,民权运动的关键性贡献之一就是扩大了把某种利益视作“权利”的可能性。
    ②[美]凯斯·R.孙斯坦:《风险与理性——安全、法律及环境》,师帅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③何跃军:《风险社会立法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0页。
    ①席涛:《立法评估: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上)——以中国立法评估为例》,《政法论坛》2012年9月15日。
    ②亨亭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①John F.Morrall,Regulatory Impact Analysis:Efficiency,Accountability,and Transparency,US Office ofManagement and Budget,Singapore,February22,2001,http://www.oecd.org/LongAbstract/0,3425,en_2649_34141_1901518_1_1_1_3421,00.html,p.1.
    ②任尔昕:《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0页。
    ③国务院法制办科教文卫法制司:《反兴奋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①朱火弟、蒲勇健:《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改革》2003年第6期,第18-22页。
    ①中国法制信息网:《河北省政府立法后评估工作全面展http://www.fazhi.gov.cn/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co1078327777。
    ①[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3页。
    ①参见袁曙宏:《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①Serving the American Public:Best Practices 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Benchmarking StudyReport,June,1997.
    ②参见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8页。
    ③Donald F·Kettl,Put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Work i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Paper of the2001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④卓越主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年版,第86页。
    ⑤参见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①参见[美]梅尔文·门彻:《如何使用<自由信息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②参见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结果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8期。
    ①Scott Jacobs,Current Trends in Regulatory Impact Analysis:The Challenges of Mainstreaming RIA into Policy—making,30May2006.
    1.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2.龚祥瑞:《美国行政法》(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曾繁正等编译:《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5.周旺生、张建华:《立法技术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6.于军:《英国地方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7.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8.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规章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汪全胜:《立法听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院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4.余绪新、周旺生、李小娟:《地方立法质量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6.刘炳香:《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新变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17.于雷:《市场规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汪全胜:《立法效益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9.卓越主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谢明:《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杨心宇主编:《现代国家的宪政理论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22.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3.余晖:《谁来管制管制者》,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4.陈家良选编:《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25.李艳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虞维华、张洪根:《社会转型时期的合法性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田成有:《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8.孙大雄:《宪政体制下的第三种分权:利益集团对美国政策决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茅铭晨:《政府监管法学原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曾峻:《公共秩序的制度安排——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其运用》,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31.周大鸣、秦红增:《参与式社会评估:在倾听中求得决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黄德发:《政府治理范式的制度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3.蔡定剑主编:《国外公众参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4.茅铭晨:《政府监管法学原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8.汪劲:《地方立法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原则、制度与方法——以北京市地方立法评估制度的构建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貟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政府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刘飞宇:《转型中国的行政信息公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1.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2.蔡茂寅:《地方自治之理论与地方制度法》,新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43.席涛:《美国管制:从命令—控制到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徐家良:《政府评价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王林生、张汉林等:《发达国家规制改革与绩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6.谭跃进主编:《定量分析方法》(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7.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8.孔志峰:《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9.顾琴轩主编:《绩效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0.邓国胜、肖明超等:《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版。
    51.安莉:《政府质量比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陈伟译,高世楫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3.吴建南:《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萧鸣政:《现代绩效考评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5.马英娟:《政府监管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6.孙育玮等:《完善地方立法立项与起草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7.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8.王称心主编:《依法治理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59.刘金国、蒋立山主编:《中国社会转型与法律治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0.曾祥华:《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1.崔卓兰等:《地方立法实证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62.孙育玮等:《完善地方立法立项与起草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3.赵成根:《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断塑造新的平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4.郑方辉、尚虎平:《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65.高晋康、郁光华等:《法律运行过程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6.郑宁:《行政立法评估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7.袁曙宏:《立法后评估工作指南》,中国法治出版社2013年版。
    68.何跃军:《风险社会立法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69.俞荣根主编:《地方立法后评估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70.沈国明等:《在规则与现实之间:上海地方立法后评估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1.张建华、齐小秋主编:《<艾滋病防治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72.汪全胜:《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3.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4.任尔昕等:《地方立法质量跟踪评估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5.汪全胜等:《立法后评估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6.莫于川主编:《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7.席涛:《立法评估: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8.史建三主编:《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79.于义彬、赵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版。
    80.[美]凯瑟琳·纽科默、爱德华·詹宇斯、谢里尔·布鲁姆、艾伦·洛马克斯主编:《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张梦中、李文星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1.[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2.[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彭勃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83.[美]戴维·罗伊斯、布鲁斯·A·赛义、德博拉·K·帕吉特。T·K·洛根:《公共项目评估导论》(第三版),王军霞、涂小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4.[美]阿里·哈拉契米主编:《政府业绩与质量评测——问题与经验》,张梦中、丁煌等译校,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美]海伦·英格兰姆、斯蒂文·R·斯密斯编著:《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钟振明、朱涛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6.[美]西奥多·H·波伊斯特:《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肖鸣政等译,肖鸣政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7.[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88.[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英]大卫·威勒、[芬]玛利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张丽华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90.[美]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王彦华、梁豪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91.[美]Donald F·Kettl:《有效政府——全球公共管理革命》,张怡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2.[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3.[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解莉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94.[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5.[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李平等译,杜子方、谢明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6.[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2版),彭和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7.[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8.[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99.[英]里基·泰里夫:《战略环境评价实践》,鞠美庭、李海生、李洪远译,朱坦审定,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100.[美]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第2版),孙兰芝、胡启生等译,宁骚校,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 Ronald Dworkin,A Matter of Principle,Harvard Univ Press,1985.
    2. Evert Vedung,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 New Brunswick and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
    3. Sturart Nagel, Policy Theory and Policy Evaluation, Concept KnowledgeCauses and Norm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1990
    4. E. G. Guba&Y. S. Lincoin, 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 NewburryPark: Sage Publications,1989
    5. William N. Dunn, Public Policy: An Introduction,2nded, Englewood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94
    6. Randall B. Ripley, Policy Analysis in Political Science, Chicago,Nelson-Hall Pub.,1995
    7. Stuart S. Nagel (e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Westport Conn;Greenwood Press,1993
    8. Laird W. Mealier&Gary P. Latham, Skills for Management Success:Theory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Richard D. Irwin, A Times MirrorEducation Group Inc. Company,1996
    9. Ewan Ferlie, Lynn Ashburner, Louise Fitzgerald, and Andrew Pettigrew,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in A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0. Donald F. Kettl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A Fifth-Year Report Card,A report of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s Center for Public Management,1998
    1.杜一平:《行政评价法律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2.刘福元:《行政自制》,吉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3.邵怀新:《行政规章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4.王谦:《政府绩效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黄勇辉:《政府绩效相关的定量评价方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6.徐维:《论行政机关自我规制》,中南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四、报刊文献
    1.孙潮:《立法成本分析》,《法学》1994年第10期。
    2.席涛:《美国政府管制成本与收益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1期。
    3.淳于淼泠、赵泽洪、贺芒:《日本新一轮行政改革理念及现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4.马庆珏:《韩国1998—2001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5.黄文艺:《论立法质量——关于提高我国立法质量的思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6.于立深译,胡晶晶校《美国<管制计划与审查>行政命令》,《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4期。
    7.席涛:《美国政府管制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制度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1期。
    8.孙彩红:《美国政府管制变革的分析及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9.张燕君:《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践及启示》,《行政论坛》2004年第3期。
    10.倪星、刘奎明:《美韩两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与方法》,《决策咨询》2004年第9期。
    11.吴建南、温挺挺:《政府绩效立法分析:以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9期。
    12.郑文金:《刍议“立法后评估”》,《楚天主人》2005年第11期。
    13.李克杰:《立法后还要做些什么?》,《工人日报》2005年8月12日。
    14.张强:《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的反思与借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7期。
    15.范柏乃、程宏伟、张莉:《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第2期。
    16.包国宪、董静:《政府绩效评价在西方的实践及启示》,《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7.周实:《日本地方政府行政评价制度的特征及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8.张秋萍编译:《日本文部省推进评估政策概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第1期。
    19.李建、张威、王文珍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中国劳动》2007年第5期。
    20.郭光辉:《<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追记》,《中国人大》2007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