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的传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以江南地区城市为例,探讨了在当今城市水系不断衰退和城市特色不断丧失的背景下,城市水系与城市特色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城市水系方面传承江南地区城市特色的对策措施。本文拟从江南地区城市的水系要素出发,在认识其本质结构的前提下,提出一系列从根本上受江南地区城市水系影响的空间系统因素——交通、商业和居住,它们是决定城市结构发展的最关键要素。结合环境与行为研究对这些因素的详细分析,提出人的行为实际上是造成当前江南城市水系严重衰退和城市特色丧失现状最为本质的原因,所以传承江南地区城市水系和城市特色的根本着眼点还在于重塑人的亲水性。最后提出从城市水系角度传承江南地区城市特色新的总体思路,即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再从具体操作的层面上分别提出老城和新城不同的处理手法,试图从设计方法论角度提出从城市水系角度传承江南地区城市特色的总体思路,实现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
This thesis inquir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 water system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 in the time when the urban water system is declining and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 is losing toda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how to preserve urban water system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 by taking the cities of the Jiangn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It begins from the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 water system in the cities of the Jiangnan district, and then it put forwards three essential space factors which are affected by the water system in these cities. These three essential space factors are traffic, commerce and residence. The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ecause human behavior is the essence cause of the decline of the water system, the most countermeasure to preserve the water system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 in the cities of the Jiangnan district is restore human behavior connecting to water. At last the thesis inquires into th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how to preserve the water system in the cities of the Jiangnan district, and m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se cities.
引文
① 胡文娜,黄岐一河两岸区段控规及城市设计实例报告,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② 胡文娜,黄岐一河两岸区段控规及城市设计实例报告,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③ 黄富厢,水都规划开发与城市设计,时代建筑,1998.3
    ④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⑤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P186
    ⑥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P189
    ⑦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① 马武定,论城市特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② 洪亘伟,城市整体空间框架的特色塑造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7
    ③ 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④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城市特色研究[R],2000
    ⑤ L·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倪文彦 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⑥ 该部分内容引自:蔡超,城市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传承性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⑦ 2005 年 11 月 20 日,笔者用 google 搜索引擎搜索带有“南京城市特色”的词条共有 19条,内容涉及最多的就是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其中涉及自然环境特色的有 7 条,涉及历史文化特色的有 14 条。由此可见,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是为广大市民所认同的。
    ① 宗林、杨新海,长江三角洲内河航运展望,《城市规划汇刊》1986 年第 1 期
    ② 江苏湖泊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 年
    ③ 广东通志,卷 125
    ④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1 年
    ⑤ 《浙江通志》卷 52
    ⑥ 郑连第,古代城市水利史,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年
    ⑦ 李伯先,唐代扬州城市建设,南京工学院学报 1979 年第 3 期
    ⑧ 阮仪三 邵甬,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城市规划汇刊》2002 年第1 期
    ⑧ 阮仪三 邵甬,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城市规划汇刊》2002 年第1 期
    
    
    ① 王颖,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形态特征及原型要索的回归—以上海市郊区小城镇的建设为例,城市规划汇刊 2000 年第 1 期
    ② 金经元,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家霍华德、格迪斯、芒福德,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① 绍兴市志
    ② 常熟县志
    ③ 宜兴县志
    ④ 绍兴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987—2010)
    ⑤ 绍兴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994—2010)
    ⑥ 绍兴市志
    ⑦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① 绍兴市志
    ②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③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④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⑤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⑥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⑦ 该节内容部分引自: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① 明思龙,挖掘历史地段民俗文化积淀,创造历史城市地方保护特色——以扬州市老城区教场地段改造为例,《规划师》2003 年第 3 期
    ② 朱自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城市规划》1987 年第 1 期
    ③ 该节及下一节内容部分引自:李岚,滨水历史城市地段的保护更新,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0
    ④ 阮仪三,护城踪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⑤ 阮仪三,护城踪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⑥ 仲德崑等,湖州市南浔区新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2004
    ⑦ 张种祥 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止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⑧ 该节内容与上节内容部分引自:[英]R·W·Heophill H·E.Bramley 著,蔡雯 江焘等译,河渠护岸工程——方案选择及设计导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杜,2000
    ⑨ 吴俊勤 何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初探,《城市规划》1998 年第 2 期
    ⑩ 吴人伟,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 1998 年第 6 期
    ① [美] 伊利尔·沙里宁,城市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② 粱鹤年,公众(市民)参与:北美的经验教训,《城市规划》1999 年第 5 期
    ③ 江坚强,“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对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思考,《城市规划》2002 年第 7 期
    1. 陆元鼎 主编,中国传统名居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文集,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秘书处编,1995
    3. 李允禾,华夏意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周岚等,城市空间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7. 王建国,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8.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9. 段进等,城市空间发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0. 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1. 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2. 阮仪三,护城踪录,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3. 仲德崑 等,小城镇的建筑空间与环境,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4. 郑连第,古代城市水利史,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15. 杨士弘,城市生态系统,科学出版社,1997
    16. 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7. 江苏城市历史地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8. 江苏湖泊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9. 瞿慰祖,苏州古城保护与改造的探索,1996
    20. 王春光,中国城市化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21. 李雄飞,城市特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2. 刘滨谊,城市生态绿化系统规划初探,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23. 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4. 中国城市水利问题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
    25. 马武定,论城市特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6. 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7. [美] 伊利尔·沙里宁,城市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8. [美] 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9. [日]相马—郎 佐古顾彦,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0. [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1. [日]池泽宽著,郝慎钧译,城市风貌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32. [丹麦]杨·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3. [美]L·芒福德,城市发展史,倪文彦 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4. [英]R.W·Hemphill M·E·Bramley 著,蔡雯 江焘等译,河渠护岸工程——方案选择及设计导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35. 任桂全,绍兴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6. 清·乾隆,绍兴府志
    37. 清·悔堂老人,越中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38.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在绍踪迹掇拾,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39. 绍兴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绍兴桥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40. 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绍兴城区道路,1995
    41. 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绍兴城区桥梁,1992
    42. 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绍兴市市区重点工程和城建实事工程简介 199l-1997
    43. 绍兴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绍兴名人故居,1992
    44.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7—2010
    45. 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4—2010
    46.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47. 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48. 仲德崑等,湖州市南浔区新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2004
    49. 贺伟玲,绍兴城传统水空间变迁与发展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
    50. 程楚斌,南京城市水系的历史与保护,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51. 李岚,滨水历史城市地段的保护更新,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52. 蔡超,城市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传承性初探,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53. 蒋春泉,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重构研究初探,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4
    54. 洪亘伟,城市整体空间框架的特色塑造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7
    55. 胡文娜,黄岐一河两岸区段控规及城市设计实例报告,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6. 卢强,复杂之整合——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57. Alexander Garvin& Gayle Berens,Urban Parks and Open Space,ULI-the Urban land Insititiute,1994
    58. Casey·E,The Fate of Place,University of the California Press, Berkley.1998
    59. Lynch·K,Image of the City,MIT Press,1960
    60. C . M . Dcasy , Designing Places for People , Whtson-Guptill Publications,NewYork
    61. Clovis Heimsah, Behavioral Architecture, Toward an Accountable Design Process,MCGRAW-HILL Book Company
    62. Aldo Rossi,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MIT Press,1992
    63. Urban Development Authority, Conservation,Singapore,1991
    64. 《建筑学报》
    《建筑师》
     《新建筑》
    《华中建筑》
    《城市规划汇刊》
    《城市规划》
    《建筑师》(台湾)
    《建筑文化》(台湾)
    65. 《Architecture design》 《Architecture Review》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