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现与解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儿童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他们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父母生养儿女、子女依赖父母,成人期待孩子;儿童成长于社会,社会造就着儿童,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就在乎儿童。在人世间,存在着有意无形的两个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儿童世界。我们无不遗憾地看到,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一个成人意志下的社会,儿童的权利、权益、天性无时不刻地处于成人意志和行为的侵犯、剥夺、压制的危险之中。要彻底地解决这些紧迫而棘手的问题,就必须打开尘封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近现代儿童观的历史,回顾中国近代社会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历程。我们只有在总结中国近代儿童观从萌生到形成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儿童的真谛”,才能使儿童本原的“权利与地位”、“自然与天性”、“自由与无邪”得以重生与复归。
     序论探讨研究中的儿童与生活中的儿童关系;揭示儿童在中国的来龙去脉;探索儿童观的内在结构与发展过程;分析儿童观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研究的认识、思想与方法。
     第一章“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启蒙”:登舰船远渡重洋窥探大千之世界;目睹东西方儿童生活;感悟东西方儿童权利。探寻清末众多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留学生漂洋过海,远赴欧美、日本,进行公务、学习之余参观、游历、考察东西方社会儿童生活,对其生存、发展状态的感悟,与中国近代儿童观的萌生与社会儿童观萌生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儿童权利观”:儿童生命保育权利观;儿童接受教育权利观;男女儿童权利平等观;儿童精神自由权利观。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关于儿童权利的不同认识,探寻儿童生存发展与各种权利密切相关。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儿童地位观”:儿童家庭地位观;儿童社会地位观。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关于儿童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不同思想、观点,揭示近代中国传统儿童道德伦理变革的原因,以及儿童的国家、民族地位观产生的动机和意义。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儿童天性观”:活泼好动天性观;游戏玩耍天性观;好奇多问天性观;涂鸦好画天性观。归纳总结中国近代不同关于儿童自然天性发展认识、思想与观点,探寻中国近代对儿童天性、本能的认知方式、观点特征。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儿童成长观”:儿童生理发展观;儿童心理发展观。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相关认识与观点,研究不同观点在儿童身心发展上的认识动机、观点特征和认识深度。
     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儿童观评价”:儿童观的时代性;儿童观的融通性;儿童观的传承性;儿童观的局限性;当代儿童观展望。以文化的视角,对中国近代儿童观的特点、作用、精神风貌进行评价,分析它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儿童生存发展的理想,为后续的现代儿童观研究奠基。
The children being to history, also being to modern times. They being to today, also will being to future. They come along with humanity's birth and grow along with humanity's progress. The parents give birth to their children. The children rely on their parents, the adult anticipate their child growing. The children are growing in society, meanwhile society has accomplished children. The national life or death,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decline, care about the child. The world exists two worlds: Adults world and children world. We regrettably see that today China still is a society of adults will, which child's right, interests, instinct and growth are in the fetter danger of adult's infringement, deprives. If thoroughly explains these social questions, we have to open dust-laden Chinese modern child development history in more than centuries, reviews the liberated child's course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society. Only on the foundation of summarizing Chinese modern chil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teaches, we can accurately understand child's true meaning, be able to cause children source, such as " right and status", " nature and instinct", "free and is innocent" can return.
     Preface,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and relations of the children in discipline research and real life, promulgates child's long and short story in Chinese history, give a definition of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which the children observes, analyz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question of children outlook, elaborates research thought and method.
     Chapter One ," Children Outlook Initiation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 Ascended Ships to Travel to Distant Lands Spies in the big worlds. Observed the east and west child lives and realized the east and west right of the children. I seek realizing to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he East and West child as well as thought initiation process which observes to Chinese modern children, which the end of Qing many China sages crossed seas to cross ocean for go to Europe and America, Japan and carried on in the process of state affair, commerce, study, visit, tour and special education inspection.
     Chapter Two, "The Outlook of Children Right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Children life Care Right Outlook, the right outlook for child accept education, the outlook of male and girl education right equal; the outlook of children spirit free right. I induct and summarize each kind of understanding and viewpoint about the right of children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and inquire each kind of right closely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children surviving and development.
     Chapter Thee, " The Outlook of Children Status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such as the outlook of child of family status, the outlook of Child social position. I induct and summarize many different thoughts and viewpoints of child family status and social position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promulgate the society cultural element of Chinese child's morals and ethics status changing in modern times, explore motive and significance which the child's outlook of country and national status produces.
     Chapter Four, "The Outlook of Child Instinct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the outlook of lively active instinct, the outlook of game and playing instinct, the outlook of curiously asking instinct, the outlook of liking drawing picture instinct. I induct and summarize each kind of thoughts and viewpoints about child natural instinct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and inquire thoughts and emotion characteristics about child instinct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Chapter Five,"The Outlook of Child growing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 the outlook of child physiology development, the outlook of infantile psychology development. I induct and summarize each kind of understanding and outlook about child physiology,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inquire thought motive and different viewpoint of child body and mi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depth to child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law of development.
     Chapter Six, "The Appraisal of Child Outlook in Chinese Modern Tim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time progress, idea friendly, cultural inheritance, historical limitation. Significance: carefully examines modern child to survive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 forecast future prospects for child survive and development. By cultural angle of outlook, I made appraisal to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nd spiritual style of child outlook, point out existence insufficiency and existence question of social children outlook, propose dream of child's survive and development in future society.
引文
① 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322页。
    ① 丁祖荫著:《儿童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版,第2页。
    ② 丁祖荫著:《儿童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版,第1页。
    ③ 丁祖荫著:《儿童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版,第2页。
    ④ 《中华在线词典》,http://www.ourdcit.cn.
    ⑤ 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2页。
    ⑥ 薛素珍、柳林著:《儿童社会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① 薛素珍、柳林著:《儿童社会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② 李双元主编:《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③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④ 引自明董说所著《七国考》引述西汉恒谭《新论》记载之《减律》。见《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影印本,第882页。
    ⑤ 转引自康树华、向泽选:《青少年法学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
    ⑥ 李双元主编:《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② 李双元主编:《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 尹黎云著:《汉字字源系统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② 尹黎云著:《汉字字源系统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① 尹黎云著:《汉字字源系统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② 尹黎云著:《汉字字源系统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③ 尹黎云著:《汉字字源系统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④ 王文锦译著:《礼记译解》(上),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板,第393页。
    ⑤ 窦文字、窦勇著:《汉字字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⑥ 窦文字、窦勇著:《汉字字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⑦ 窦文字、窦勇著:《汉字字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① 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455页。
    ①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87页。
    ② 王文锦:《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92~398页。
    ③ 古代男子一面叉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的一种礼节。
    ④ 古代女子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
    ⑤ 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
    ⑥ 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① 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②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398~399页。
    ① 《<联合国宪章>宗旨》,资料来源:http://www.un.org/chinese.
    ② 《<联合国宪章>序言》,资料来源:http://www.un.org/chinese.
    ③ 张宏良、金瑞德编:《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① 张宏良、金瑞德编:《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② 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445页。
    ① 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纬度中的比较》,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07.31.
    ① 李双元主编:《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② 王雪梅著:《儿童权利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①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王文成全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版,第78页。
    ①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页。
    ②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05页。
    ①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杜1985年版,第588页。
    ②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08页。
    ③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8页。
    ④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94页。
    ⑤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思过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8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90~291页。
    ⑥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51页。
    ⑦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98页。
    ⑧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816页。
    ①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47页。
    ② 志刚:《初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25页。
    ③ 志刚:《初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25页。
    ① 志刚:《初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68页。
    ② 志刚:《初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77页。
    ③ 志刚:《初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45页。
    ④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81页。
    ①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75—676页。
    ②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65—666页。
    ③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13—514页。
    ①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册》(第一辑)第1,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15页。
    ②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72页。
    ③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75页。
    ④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33页。
    ⑤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64页。
    ⑥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91页。
    ①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38页。
    ②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71页。
    ③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71—672页。
    ④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60页。
    ⑤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63页。
    ①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67页。
    ②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69页。
    ③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74页。
    ④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76页。
    ⑤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78页。
    ⑥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89页。
    ⑦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89页。
    ① 黎庶昌:《西洋杂志》,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65页。
    ① 祁照熙:《游美洲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28页。
    ② 张德彝:《随使英俄》,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45页。
    ③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247~249页。
    ①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震书社1985年版,第502~503页。
    ②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39~540页。
    ③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7页。
    ④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54页。
    ①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16~417页。
    ②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85页。
    ③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2页。
    ④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07页。
    ①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470~471页。
    ②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45~346页。
    ③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247~249页。
    ①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247~249页。
    ②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247~249页。
    ③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247~249页。
    ④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01页。
    ① 刘锡鸿:《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317页。
    ②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118页。
    ③ 刘锡鸿:《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03页。
    ④ 林鍼:《西海纪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116页。
    ⑤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70页。
    ⑥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62页。
    ① 刘锡鸿:《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90页。
    ②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48页。
    ③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53~654页。
    ④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98~399页。
    ⑤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99页。
    ①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00~401页。
    ②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78页。
    ③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95页。
    ④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47页。
    ⑤ 志刚:《出使泰西》,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93~295页。
    ① 王林编著:《西学与变法》,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95页。
    ②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3页。
    ③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6页。
    ①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页。
    ②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3页。
    ③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4页。
    ④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5页。
    ⑤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6页。
    ⑥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7页。
    ①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8页。
    ②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9页。
    ③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9~10页。
    ④ 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0页。
    ⑤ 张大镛撰:《日本各校纪略》,载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6页。
    ① [清]沈翊清:《东游日记》,载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40页。
    ②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载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24页。
    ③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28页。
    ④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69页
    ⑤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70页。
    ① [清]缪荃孙撰:《日游杂编》,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528页。
    ② [清]姚锡光撰:《东瀛学校举概》,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5页。
    ③ [清]张大铺撰:《日本各校纪略》,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30页。
    ④ [清]姚锡光撰:《东瀛学校举概》,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14页。
    ⑤ [清]姚锡光撰:《东瀛学校举概》,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16页。
    ① [清]朱绶撰:《东游纪程》,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110~111页。
    ② [清]沈翊清:《东游日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140~141页。
    ③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228页。
    ④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228页。
    ⑤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 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233~234页。
    ①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9年影印版 第234页。
    ②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234页。
    ③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28页。
    ④ [清]姚锡光撰:《东瀛学校举概》,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3~14页。
    ① [清]张大镛撰:《日本各校纪略》,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49页。
    ② [清]朱绶撰:《东游纪程》,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13页。
    ③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32页。
    ④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35~236页。
    ⑤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70页。
    ①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73页。
    ② [清]项文瑞撰:《游日本学校笔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411页。
    ③ [清]缪荃孙撰:《日游杂编》,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528页。
    ④ [清]沈翊清撰:《东游日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155页。
    ① [清]罗振玉撰:《扶桑两月记》,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28页。
    ②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71页。
    ③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74页。
    ④ [清]姚锡光撰:《东瀛学校举概》,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6页。
    ① [清]张大镛撰:《日本各校纪略》,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62页。
    ② [清]朱绶撰:《东游纪程》,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106页。
    ③ [清]沈翊清:《东游日记》,载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第130页。
    ①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7页。
    ②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81页。
    ③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96页。
    ④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39页。
    ⑤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95~96页。
    ⑥ 容闳:《西学东渐》,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4页。
    ⑦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8页。
    ⑧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59页。
    ⑨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8页。
    ①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8页。
    ②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26页。
    ③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九册,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71页。
    ④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247~249页。
    ⑤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47页。
    ⑥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59页。
    ① 祁照熙:《游美洲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28页。
    ② 薛福成:《出使英法德比四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8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90页。
    ③ [清]吴汝纶撰:《东游丛录》,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270~271页。
    ④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88页。
    ⑤ 薛福成:《出使英法德比四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8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17页。
    ①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07页。
    ② 王韬:《漫游随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42页。
    ③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④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
    ⑤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
    ⑥ [清]张大铺撰:《日本各校纪略》,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册),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第30页。
    ⑦ 祁照熙:《游欧美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28页。
    ⑧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46~447页。
    ①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624页。
    ②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416页。
    ③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451页。
    ④ 志刚:初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345页。
    ⑤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451页。
    ⑥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742~743页。
    ①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P451页。
    ②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47页。
    ③ 张德彝:《航海述奇》,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31页。
    ④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65页。
    ① 载泽:《考察政治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87页。
    ② 张德彝:《欧美环游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749页。
    ③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02页。
    ④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45~346页。
    ⑤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53页。
    ⑥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16~417页。
    ⑦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46页。
    ⑧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02~403页。
    ①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98页。
    ②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49页。
    ③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08页。
    ① 戴鸿慈:《出使九国日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63页。
    ② 李一氓:《序》,载钟淑河著:《从东方到西方》,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页。
    ① 郑曦元编著:《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第295页。
    ② 陆士桢、魏兆鹏、胡伟编著:《中国儿童政策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4页。
    ③ 陆士桢、魏兆鹏、胡伟编著:《中国儿童政策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4页。
    ① 徐显明主编:《人权研究》第三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① 容闳:《西学东渐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4页。
    ② 志刚:《出使泰西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310页。
    ③ 陈子善 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689页。
    ④ 吴嘉勋、李兴华编:《梁启超文选》,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8页。
    ① 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安徽省歙县人。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他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为平民大众服务的信念,终身致力于旧中国的儿童教育、平民教育,真正地实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中华民族“鞠躬尽悴,死而后已”的志愿。著有《陶行知全集》共8卷等。
    ② 陶行知:《生难杀易》,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09页。
    ③ 陶行知:《生难杀易》,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09页。
    ④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出生于上海,20岁赴美留学。1917年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期间,曾出任驻美大使。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他著作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论学近著》等。胡适逝世后,又有《胡适手稿》、《胡适选集》、《胡适口述自传》等书。
    ①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1页。
    ②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1页。
    ③ 周建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鲁迅二弟。1901年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① 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474~475页。
    ② 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475页。
    ③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3页。
    ①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3页。
    ②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3页。
    ③ 杨汉麟、周采著:《外国幼儿教育史》,广西教育出版社第21页。
    ① 梁启超:《论尚武》,载洪志刚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②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易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等,世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人。家为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
    ③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④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1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③ 恽代英(1895~1931.4),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
    ④ 恽代英:《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① 恽代英:《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60页。
    ② 恽代英:《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页。
    ① 蔡元培:《幼稚园教育与幼稚教育之扩充》,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② 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22页。
    ③ 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22~223页。
    ① 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224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③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④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8页。
    ① 张百熙(1847年~1907年),清末大臣。湖南长沙人。同治年间的进士。曾任编修,侍读等职。1898年,任内阁学士,主管京师大学堂事务。戊戌变法之后,1901年,上书建议改官制,理财政,变革科举,兴办学堂,设立报馆等措施。后历任工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尚书等职。
    ②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13~514页。
    ③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2~534页。
    ④ 张之洞(1837~1909)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政治态度为之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98年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1903年,强调办学首重师范。1906年,授军机大臣,署理学部尚书。他注重教育,对清末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有《张文襄公全集》。
    ①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39页。
    ② 陶行知:小先生与民众教育,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43页。
    ③ 陶行知:《苏联宪法草案中之公民权利》,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46页。
    ④ 陶行知:《小先生与民众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43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② 郑曦原著:《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第295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③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2页。
    ④ 经元善(1840—1903),字莲山(莲珊),晚年号剡溪聋叟,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人。中日甲午战争处危急关头,卧病在床的元善驰书各路义赈旧友,疾呼“毁家纾难,合众志以成城,抵抗日本侵略”。重视女子教育,认为“有淑女而后有贤子,有贤子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可致国富强”。在沪创办经正书院,后改为经正女学,开中国女学先河。生前热心桑梓公益,创办上虞赈公所,与知县唐煦春创办积善堂,用作育婴及其他善举。著作有《趋庭记述》、《居易初集》等。
    ⑤ 经元善:《又上总署北南洋各督抚宪夹单禀》,载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13~214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页。
    ②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引自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247页。
    ① 王文锦译解:《礼记·内则第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97~398页。
    ② 古代男子一面叉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的一种礼节。
    ③ 古代女子所行的敬礼,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口中多说“万福”。
    ④ 古人计算年岁之方法于我们间日有所不同,出生就算一岁,过年(传统节日的春节)就长一岁,故古人所谓的岁数要比现在的岁数大1~2岁。
    ⑤ 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⑥ 梁启超:《创议设立女学堂启》,引自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页。
    ①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②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1页。
    ③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页。
    ④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页。
    ⑤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9~210页。
    ⑥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8年版,第797页。
    ① 陈学恂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②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40页。
    ③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70页。
    ④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
    ① 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②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页。
    ③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4~185页。
    ① 《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引自舒新城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801页。
    ② 陈子善 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第556页。
    ③ 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285页。
    ④ 孙常炜编:《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044页。
    ⑤ 舒新城:《我和教育》上,台北:台湾龙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页。
    ⑥ 刘爽:《男女同学问题的研究》,载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第一期,上海新文化书社1929年印行,第184页。
    ① 陈望道:《和时代思潮逆流的江苏省议员“禁止男女同校”提案》,载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陈望道文集》(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2页。
    ② 陈望道:《和时代思潮逆流的江苏省议员“禁止男女同校”提案》,载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陈望道文集》。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页。
    ③ 舒新城:《我和教育》上,台湾龙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209~210页。
    ① 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20页。
    ② 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9页。
    ③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载吴嘉勋、李华兴编:《梁启超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1页。
    ④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4页。
    ①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②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③ 胡适:《慈幼问题》,载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1~102页。
    ① 蔡元培:《在浙江旅津公学演说词》,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108页。
    ② 蔡元培:《在浙江旅津公学演说词》,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3页。
    ③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2页。
    ④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2页。
    ① 肖公权:《家乡与家世》,载邓九平主编:《谈亲情》,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②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5页。
    ③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5页
    ④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5页
    ⑤ 陶行知:《民主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69页
    ①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6页
    ②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6~527页
    ③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527页
    ① 美国《独立宣言》,引自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454页。
    ② 法国《人权与公民宣言》,引自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460页。
    ③ 卢梭:《论教育》,载[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页。
    ① 法国《人权与公民宣言》,引自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459页。
    ① 孙铭勋:《儿童教育的远景》,载邝忠龄编:《孙铭勋教育论文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②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163页。
    ① 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107页。
    ② 舒王筠:《教童子法》,引自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94页。
    ③ 鲁迅:《<呐喊>狂人日记》,载《鲁迅全集》(第1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①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②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1902年,鲁迅被官派赴日留学。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
    ③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④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①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②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③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91页。
    ④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① 周作人:《儿童的委屈》,载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23页。
    ② 叶圣陶:《父母的责任》,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弟46页。
    ③ 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他先后著有《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近编有《郭沫若全集》。
    ④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载《郭沫若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9页。
    ①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② 张爱玲:《造人》,载《张爱玲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①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② 周作人(1885-1967),中国散文家。原名櫆寿,字启明,晚年改名遐寿,浙江省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周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运动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新文学写作。论文《人的文学》、新诗《小河》在新文学运动中均有影响。所作散文,风格冲谈朴讷,从容平和,恬静闲适。抗战时期则附逆堕落,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瓜豆集》及《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翻译工作,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著有《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知堂回想录》等。
    ③ 周作人:《儿童的委屈》,载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④ 周作人:《儿童的委屈》,载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页。
    ⑤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92页。
    ①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②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③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④ 胡适:《我的儿子》,《胡适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3页。
    ⑤ 胡适:《我的儿子》,《胡适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4页。
    ① 康有为:《长幼门》,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5页。
    ② 梁启超:《新民说--论公德》,载吴嘉勋、李兴华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5页。
    ① 鲁迅:《二十四孝图》,载《鲁迅全集》第5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页。
    ① 冰心:《孝字怎样写》,载贾焕亭编注:《冰心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430~431页。
    ② 周作人:《儿童的委屈》,载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21~422页。
    ①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他早期写诗和杂文,也做评论。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著述甚丰,主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偏见集》、《秋室杂文》等,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② 梁实秋:《孩子》,载《梁实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③ 梁实秋:《孩子》,载《梁实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0~31页。
    ④ 鲁迅:《上海的儿童》,载《鲁迅全集》第1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①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并常把儿童生活作题材,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有《锣鼓响》等作品。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作有《庆千秋》、《饮水思源》等作品。著有《音乐人门》,译有《西洋画派十二讲》和外国文学作品《源氏物语》、《猎人日记》等多种。擅散文和,诗词隽永疏朗,别有一体,有《缘缘随笔》等。
    ② 丰子恺:《儿女》,载《丰子恺文集》(5)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115页。
    ③ 梁实秋:《孩子》,载《梁实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2页。
    ④ 梁实秋:《孩子》,载《梁实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① 张宏良、金瑞德编:《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页。
    ① 康有为着,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③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4页。
    ④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⑤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233页。
    ① 康有为:父母子女门,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② 康有为:父母子女门,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③ 康有为着,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232页。
    ① 陶行知:《主人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50页。
    ② 陈鹤琴:《<现代父母>发刊词》,载刘宝权、刘洪泽主编:《中国百年期刊发刊词600篇》,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③ 叶圣陶:《主人翁的教育》,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页。
    ④ 刘叶圣陶:《主人翁的教育》,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页。
    ① 陶行知:《从今年的儿童节到明年的儿童节》,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63页。
    ② 小先生,陶行知倡导的一种平民教育的形式,在教育不普及的社会里,前一代的人的教育机会是被忽略了,被抹煞了,被剥削了。到了这一代他们是落伍了,小孩子倒赶在他们前面去,先过了新时代的生活。小孩子先过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或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
    ③ 儿童工学团,陶行知创办的儿童教养机构,对:流浪儿、低能儿、聋盲儿、社会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一概用工学团方式培养,不冠以流浪儿教养院或低能儿训练所一类违反心理之名称。依“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之原则,把他们培养成自助长进有用之人。
    ④ 劳工幼儿园,是陶行知指导创办的一所试验性的幼儿园。改团全部招收工人的子弟,是一种具有托儿所和幼儿园性质的学前教育组织。经办人:孙铭勋、戴自俺。
    ⑤ 陶行知:《从今年的儿童节到明年的儿童节》,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63页。
    ⑥ 陶行知:《从今年的儿童节到明年的儿童节》,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65页。
    ⑦ 孙铭勋(1905—1961),贵州坪坝人,陶行知的学生,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出版的专著有:《乡村幼稚园教育经验谈》、《劳工幼儿团》、《古庙活菩萨》、《从行知诗歌看教育》、《幼稚园教育》等。
    ① 孙铭勋:《儿童教育的远景》,载邝忠龄编:《孙铭勋教育论文选》,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② 叶圣陶:《主人翁的教育》,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页。
    ③ 陈鹤琴:《<现代父母>发刊词》,载刘宝权、刘洪泽主编:《中国百年期刊发刊词600篇》,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① 陶行知:《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64页。
    ② 陶行知:《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33~734页。
    ③ 陶行知:《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34页。
    ①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童年的秘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清华学校毕业,191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3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1927—1946间曾任政府教育行政官员、多所师范学校校长、创办多所学校。他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主编了《幼稚教育》、《小学教师》、 《活教育》等刊物和《幼稚教育丛朽》、《幼稚教育论文集》等。
    ③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11页。
    ① 丰子恺:《我的孩子们》,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5)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253~254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9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9页。
    ② 丰子恺:《华瞻的日记》,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5)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142页。
    ① 聂绀弩(1903—1987),湖北京山人,作家。三十年代参加“左联”。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诗集《元旦》:散文集《婵娟》、《沉吟》、《巨像》等。
    ②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① 恽代英:《家庭教育论》,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6~27页。
    ② 鲁迅:《上海的儿童》,载《鲁迅全集》第1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③ 余家菊:《游戏教育》,载《余家菊(景陶)先生教育文集》(下),台湾:台北市慧炬出版社1987年版, 第490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0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3页。
    ① 丰子恺:《<随感十三则>六》,载丰陈宝、丰—吟编:《丰子恺文集》(5)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309页。
    ② 王了一:《儿女》,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③ 恽代英:《家庭教育论》,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29页。
    ① 恽代英:《家庭教育论》,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0页。
    ② 恽代英:《家庭教育论》,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31页。
    ③ 陈鹤琴:《活教育的原则》,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497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3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3页。
    ③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4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4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4页。
    ③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5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5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6页。
    ③ 余家菊(1898—1976),黄陂人,教育家、思想家。从1922年起,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写文章宣传国家主义教育,成为国家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乡村教育的倡行者和理论构建者,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军事训练的最初提倡者,对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义务教育、民族教育及国家主义教育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或主张。
    ④ 余家菊:《游戏教育》,载《余家菊(景陶)先生教育文集》(下),台北:台北市慧炬出版社1997年版, 第459页。
    ⑤ 余家菊:《游戏教育》,载《余家菊(景陶)先生教育文集》(下),台北:台北市慧炬出版社1997年版, 第455页。
    ① 鲁迅:《风筝》,载《鲁迅全集》(第6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② 丰子恺:《儿童的年龄性质与玩具》,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5)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8~39页。
    ③ 丰子恺:《关于儿童教育》,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2)艺术卷二,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244页。
    ④ 丰子恺:《关于儿童教育》,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2)艺术卷二,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页。
    ① 周作人:《阿丽斯漫游奇境记》,载周作人、丰子恺著:《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199页。
    ② 丰子恺:《关于儿童教育》,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2)艺术卷二,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45页。
    ① 鲁迅:《看图识字》,载《鲁迅全集》第17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② 徐志摩:《我的祖母之死》,载《徐志摩全集》第三卷(散文集)(上),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第22页。
    ③ 郑晓沧:《儿童教育的两个重要目标》,载邝忠龄编:《郑晓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183页
    ① 郑晓沧:《儿童教育的两个重要目标》,载《郑晓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第196~197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1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2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12~13页。
    ③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3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年版,第231~232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年版,第523~524页。
    ① 鲁迅:《看图识字》,载《鲁迅全集》第17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页。
    ② 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载《鲁迅全集》(第18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③ 恽代英:《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1~12页。
    ② 叶圣陶:《儿童观念之养成》,载刘国正逐步:《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3~4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方法》,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11~12页。
    ② 陈鹤琴:《幼稚生的图画》,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135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年版,第376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年版,第531页。
    ③ 丰子恺:《儿童画》,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2)艺术卷卷二,杭州:浙江文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92页。
    ①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256页。
    ②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256页。
    ③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载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525页。
    ① 丰子恺:《儿童画》,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2)艺术卷二,杭州:浙江文艺、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592~593页。
    ② 丰子恺:《儿童画》,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2)艺术卷二,杭州:浙江文艺、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第593页。
    ③ 叶圣陶:《改革艺术教育》,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①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载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5)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6年版,第253~256页。
    ②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童年的秘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①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论》,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1995年版,第584页。
    ② 叶圣陶:《父母的责任》,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44页。
    ①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5月版, 第95页。
    ②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5月版, 第207~208页。
    ③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5月版,第539页。
    ④ 郑观应:《户口》,载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166页。
    ⑤ 陈鹤琴;《儿童的年龄》,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514页。
    ① 陈鹤琴:《儿童的年龄》,吕静、载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514页。
    ② 陈鹤琴:《儿童的年龄》,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514~515页。
    ③ 陈鹤琴:《儿童的年龄》,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515页。
    ① 陈鹤琴:《儿童的年龄》,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516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259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254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②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256页。
    ③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8页。
    ① 康有为著,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8~259页。
    ②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1页。
    ③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1页。
    ④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2页。
    ①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3页。
    ②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3页。
    ③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3页。
    ④ 周作人:《儿童研究导言》,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43页。
    ① 陈鹤琴:《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53页。
    ② 梁启超:《论尚武》,载洪志刚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① 梁启超:《论尚武》,载洪志刚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②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4~55页。
    ③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④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①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
    ②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
    ③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8页。
    ④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① 陈鹤琴:《儿童教育的根本问题》,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① 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一名鞏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作品著作颇丰,有《尊隐》、《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送饮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所著有《龚自珍全集》。
    ② 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载[清]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第521页。
    ① 周作人:《遗传与教育》,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 第129~130页。
    ② 周作人:《遗传与教育》,载陈子善、张铁荣编:《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第129~130页。
    ① 郭沫若:《天才与教育》,载《郭沫若全集》第15卷(文学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
    ② 郭沫若:《天才与教育》,载《郭沫若全集》第15卷(文学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7页。
    ③ 郭沫若:《天才与教育》,载《郭沫若全集》第15卷(文学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页。
    ① 梁启超:《论尚武》,载洪志纲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1页。
    ② [英]约翰·洛克著作、熊春文译:《教育片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98页。
    ③ 孙铭勋:《未来之乡村学校》,载邝忠龄编:《孙铭勋教育文选》,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④ 孙铭勋:《未来之乡村学校》,载邝忠龄编:《孙铭勋教育文选》,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
    ① 叶圣陶:《贡献给父母的》,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7~48页。
    ② 聂绀弩:《怎样做母亲》,载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91页。
    ① 叶圣陶:《贡献给父母的》,载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48页。
    ② 鲁迅:《儿童艺术展览会旨趣书》,载《鲁迅论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7页。
    ① 李显志:《论中国教育之主义》,载胡伟希编:《民声——辛亥时论选》, 1994年版,第134~135页。
    ② 刘显志:《论中国教育之主义》,载张岱年主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127页。
    ③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5页。
    ④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次年迁北京,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①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6页。
    ②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6~87页。
    ③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7页。
    ①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7~88页。
    ②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7~88页。
    ③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8页。
    ①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载《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89页。
    ②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绍兴人。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毅然弃官离京南归,开始委身教育。先后执长绍郡中西学堂、嵊县剡山书院、上海澄衷学堂南洋公学特班,创办爱国女校、爱国学社,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1912年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凡11年(实际在职六年半)。1927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兼司法部代部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7年冬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所著后人辑为《蔡元培全集》。
    ③ 蔡元培:《教育独立议》,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77页。
    ④ 蔡元培:《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5~16页。
    ①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见解》,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② 蔡元培:《在浙江旅津公学演说词》,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07页。
    ③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见解》,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2页。
    ④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见解》,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63~64页。
    ①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见解》,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② 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见解》,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③ 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92页。
    ① 蔡元培:《对新教育之意见》,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② 蔡元培:《教育独立说》,载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77页。
    ① 陶行知:《从今年的儿童节到明年的儿童节》,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64页。
    ② 陶行知:开办各中心小学的原因,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
    ③ 陶行知:《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37页。
    ④ 陶行知:《小学目标案》,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10页。
    ① 陶行知:《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33页。
    ② 陶行知:《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34页。
    ③ 陶行知:《怎样选书》,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73页。
    ④ 陶行知:《旧的平民教养院和新的平民教养院》,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24页。
    ⑤ 陶行知:《改造社会案》,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17页。
    ① 陶行知:《怎样选书》,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74页。
    ② 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
    ③ 陶行知:《攻破普及教育之难关》,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794页。
    ④ 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⑤ 陶行知:《儿童科学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① 陶行知:《儿童科学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77页。
    ② 陶行知:《科学的生活》,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66页。
    ③ 陶行知:《儿童科学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85~586页。
    ① 陶行知:《新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② 陶行知:《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130页。
    ③ 陶行知:《平等与自由》,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④ 陶行知:《今后中华民族的使命》,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⑤ 陶行知:《新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页。
    ① 陶行知:《生活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34页。
    ② 陶行知:《普及什么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636页。
    ③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88页。
    ①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449页。
    ②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9页。
    ①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9~450页。
    ②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1页。
    ①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载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第451~452页。
    ② 王筠:《教童子法》,载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第94页。
    ③ 龚自珍:《病梅馆记》,载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6页。
    ① 陶行知:《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28页。
    ① 陶行知:《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429页。
    ① 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① 周曦原编、李芳惠等译:《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 晚清观察记 1854~1911》,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41页。
    ① 刘锡鸿,广东人,1876年任驻英国副使,随郭嵩焘往伦敦,旋改任出使德国大臣,有《英轺私记》、《日尔曼纪事》。
    ② 刘锡鸿:《英轺私记》,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社1986年版,第171页。
    ③ 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页。
    ④ 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0~181页。
    ① 祁兆熙:《游美洲日记》,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1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28页。
    ② 薛福成:《出使英法德比四国日记》,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1辑)第8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90—291页。
    ③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545页。
    ④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38页。
    ⑤ 钟王韬:《漫游随录》,载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07页。
    ⑥ 李圭(1842—1903),江苏江宁人,受宁波海关税务司好博逊(B·Hobson)聘司文牍事,1876连代表中国参加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作《环游地球新录》。
    ① 李圭:《环游地球新录》,载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第238页。
    ②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1896年以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等肃毅伯头衔充头等钦差大臣赴俄庆贺新皇加冕,并访问欧盟各国,蔡尔康、林乐知有《李傅相历聘欧美记》,现改名《李鸿章历聘欧美记》。
    ③ 周曦原编、李芳惠等译:《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854~1911》,北京:三联书店 2001年版,第341页。
    ④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关于缠足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却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① 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7页。
    ① 康有为着,李似珍评注:《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②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398页。
    ③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404页。
    ④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414页。
    ⑤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414页。
    ① 周作人:《小孩的委屈》,载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37页。
    ① 张岱年主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② 张岱年主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页。
    ③ 张岱年主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④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①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② 张岱年主编,胡希伟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9~100页。
    ① 周作人:《说生死》,载陈子善、张铁荣:《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② 周作人:《儿童问题之初解》,载陈子善、张铁荣:《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页。
    ③ 张岱年主编,胡希伟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① 张岱年主编,胡希伟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② 吴嘉勋、李华兴编《梁启超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页。
    ① 吴嘉勋、李华兴编:《梁启超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页。
    ② 吴嘉勋、李华兴编:《梁启超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页。
    ③ 刘显志:《论中国教育之主义》张岱年主编,载胡伟希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127页。
    ①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②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③ 陶行知:《平等与自由》,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2~23页。
    ④ 陶行知:《出头之处要自由》,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29页。
    ⑤ 陶行知:《主人教育》,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第450页。
    ① 陶行知:《怎样选书》,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陶行知:怎样选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页。
    ② 陶行知:《儿童保育问题》,载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页。
    ③ 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29页。
    ④ 张岱年主编,胡伟希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
    ① 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02页。
    ① 见徐显民主编:《人权研究》(第3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 冯卓然。谷春德主编:《人权论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3页。
    ③ [法]卢梭著、陈惟和等译《卢梭民主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④ [法]卢梭著、陈惟和等译《卢梭民主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① 张宏良、金瑞德主编:《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② 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459页。
    ③ 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页。
    ① 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440~441页。
    ②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63页。
    ① 洪治刚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② 张岱年主编、胡伟希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
    ③ 张岱年主编,胡伟希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49页。
    ① 张岱年主编,胡伟希编:《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
    ① 王文锦译解:《礼记·礼运第九》,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第287页。
    ② 震阳子编:《道德经注解》,大连出版社1993年版, 第275~276页。
    ③ 《孟子·第一篇》(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④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⑤ 王文锦译解:《礼记·礼运第九》,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第287页。
    ① 《2006年1月12日联合国每日新闻》,资料来源:http://www.un.org/chinese/news
    ① 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318页。
    ①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87页。
    ① 《英国人与中国人》,载《林语堂散文》,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页。
    ② 马丁·路德·金(1929.1.15.—1968.4.4.),美国现代黑人民权领袖。
    ③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 (Hugo Rafael Chavez Frias) 1954年7月28日出生于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1982年创建了“玻利瓦尔革命运动”,1997年创建了“第五共和国运动”,并任主席。自1999年至2007年间年来多次任连委内瑞拉总统。他与民众保持着亲密联系,因此被称为“平民总统”。推行了连串优惠贫民的政策,包括平民教育、义务教育、国家补贴穷困家庭、下令公立医院不能将未购买保险的患者拒之门外等等,此举令他深获贫民支持。近年来他在拉美国家中掀起了一场名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社会革命运动。
    ①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第3页。
    1.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邓九平主编:《谈亲情—中国文化名人书系》,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冯林主编:《人权读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4.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龚自珍:《龚自珍诗文选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6.胡伟希主编:《中国启蒙思想文库民声——辛亥时论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刘宝权、刘洪泽主编:《中国百年期刊发刊词600篇》,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
    8.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上),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9.吕顺长编著:《教育考察——晚清中国人日本考察集成》(下),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影印版。
    10.李双元主编:《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第一期),上海:上海新文化书社1929年版。
    12.孟宪承、陈学恂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3.《孟子》,大同: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4.钱理群编:《父父子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16.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8年版。
    17.王文锦译著:《礼记译解》(上),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18.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1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19.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2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20.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6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21.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7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22.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8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23.钟淑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第9卷,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24.钟淑河著:《从东方到西方》,李一氓:序,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
    25.郑观应著:《盛世危言》,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6.张宏良、金瑞德主编:《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27.章开沅主编、虞和平编:《经元善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8.郑曦元编著:《帝国的回忆》,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29.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30.震阳子撰:《道德经注解》,大连出版社1993年版。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上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4.陈子善 张铁荣编: 《周作人集外文》(上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5.[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6.丁祖荫著,《儿童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版。
    7.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第2卷)艺术卷二,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丰陈宝、丰一吟编:《丰子恺文集》(第5卷)文学卷一,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1996年版。
    9.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编:《陈望道文集》(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冯卓然、谷春德主编:《人权论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郭沫若全集》(第15卷)文学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2.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3.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卷),北京:商务印书社2003年版。
    15.[法]卢梭著,陈惟和等译:《卢梭民主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16.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7.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版。
    18.《胡适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9.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0.洪志刚主编:《梁启超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4.贾焕亭编注:《冰心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25.姜义华主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26.康有为著:《大同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7.邝忠龄编:《孙铭勋教育论文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
    28.刘登阁、周云芳著:《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李大钊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30.刘国政主编:《叶圣陶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1.刘慧谨主编:《儿科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32.吕静、周谷平编:《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康有为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4.《梁实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5.陆士桢、魏兆鹏、胡伟编著:《中国儿童政策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6.《鲁迅论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7.《鲁迅全集》(第1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8.《鲁迅全集》(第4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9.《鲁迅全集》(第5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0.《鲁迅全集》(第1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1.《鲁迅全集》(第17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2.《鲁迅全集》(第18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3.钱理群编:《周作人散文精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44.孙常炜编:《蔡元培先生全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5.舒新城:《我和我的教育》(上),台北:台湾龙文出版社1990年版。
    46.王林编著:《西学与变法》,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
    47.吴嘉勋、李兴华编:《梁启超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8.王雪梅著:《儿童权利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9.熊贤君著:《中国女子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0.徐显民主编:《人权研究》(第三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1.薛素珍、柳林著:《儿童社会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2.《<徐志摩全集>卷三散文集》(上),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53.杨汉麟、周采著:《外国幼儿教育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54.《余家菊(景陶)先生教育文集》(下),台北:台北市慧炬出版社1997年版。
    55.[英]约翰·洛克著,熊春文译:《教育片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56.尹黎云著:《汉字字源系统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7.《张爱玲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58.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59.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60.《郑晓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