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民、农业和农村仍然是我国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重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农村建设,这一地区农村与其他地区农村相比,基础更弱、条件更差,也更为贫穷落后。所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在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高度重视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本研究以“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立论,分八个部分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的六章分别分析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阐述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概括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探讨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论证了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最后着重对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及构想进行了探索。
     本文以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出现了“文化塌陷”问题为切入点,以能代表中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典型特点的云南省为例,力求以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立足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实际,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采取问卷法、田野调查法收集资料,突出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国家文化战略与文化安全的高度,分六个部分对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研究:
     从国际和周边环境看,加强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为这些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边疆地区安全,也能更好的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注重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较好的解决由于我们长期坚持的经济发展优先战略,从而导致的边疆多民族地区文化萎缩和周边国家不断强化的文化渗透和影响,由此形成的“文化塌陷”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
     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和义为指导,以人为本为目标,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同时,还必须弄清楚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理论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发展理论以及其他优秀的文化理论中,为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寻找理论支撑。
     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与新农村的新经济、新政治、新社会建设统一起来思考与布局。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是能够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可以在国家文化安全的层面上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长期重经济轻文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内地轻边疆,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许多的问题,无论是体制机制、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还是人才培养、文化设施建设等等方面均难如人意,由此导致了文化建设主体缺乏,边疆地区“文化塌陷”等问题。所以,必须认真分析,更好地加以解决,由此推动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发展。
     只有弄清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才能使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针对性。一般而言,应当结合边疆多民族地区实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对农村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的进行农村文化建设。
     要搞好边疆多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各地实际,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构以及多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体制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入。通过强化领导责仟、注重多元投入体制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发展。特别是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有利于边疆多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相关特殊文化政策,才能有效地促进其文化的良性发展。
At present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still at a difficult climbing stage, farmer,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 are also the most vulnerable parts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most arduous task lies in the rural area.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 special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r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Compared with other rural areas,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is weaker in its foundation, worse in its conditions, and also more poor and backward in its development, hence, it needs more concern by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procedure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the new rural culture plays a powerful supporting role; therefore, a great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improve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area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project in China. It will become a significant theoretic project and an important realistic scheme.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eight parts to further explore mainly on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In addition to the two chapter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contents of the six chapters of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theory explanations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ummary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issues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chief contents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approaches and ideas to implement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llapse" in China's multi-ethnic border rural region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Yunnan provinc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as a living case study, striving to research with the theories and empirical practices based o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establishments; it has also referred to some research outcomes from home and abroad, The methodologies of this study are the questionnaire collecti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research program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to carry out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trategy and culture secur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strengthen the new coun yside cul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can greatly facilitate all the undertakings infrastructure for these areas, and can consolidate national cohesion, maintain safety of border areas, and also can better keep the human cultural d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rural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can guarantee our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 priority strategy, and at same time can solve the culture atrophy in those ethnic frontier areas and growing cultural osmosis and influence from neighboring countries, hence leading to "cultural collapse" issue. Therefor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project needs to intensify the rural cultural progress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New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must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with person foremost as its goal, paid full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 correctly deal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be made clear connotation, main content system of new rural culture in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theory and other outstanding cultural theory out of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theories of the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can fully support the new countryside culture development theories in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building part of the "quaternity ". It should be pondered and design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combined with the new rural new economy, new political, new social construction.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offers spirit power to the rural well-off society, and provides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th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can promote minority areas to be harmonious and stable in state cultural security level, and assist to upgrad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cultural soft strength.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due to great emphases on economy rather than culture, city than countryside, mainland than frontier,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faces many issues. Lack of main bod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cultural collapse" in border areas are due to the issues like system mechanism, financial investm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ultur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so on. So, careful analyses, better solution needs to be done to promote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Pertinence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can be obtained only b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Generally speaking,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 from the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e industry and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can achieve an effective outcome for the countrysid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o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well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we must integrate with local real conditions, and explore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the harmonious culture development in national minority areas, the rural culture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ultiple invest system construction, widely involved with all kinds of rural culture activities, promotion of the rural cultural undertaking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Especially the relevant special cultural policy closely targeted to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multi-ethnic border region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it to develop successfully.
引文
1(英)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2(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美)曼纽尔·卡斯特著,曹荣湘译:《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美)塞穆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5王晓凌:《试论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郭灵凤:《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
    (?)任一鸣:《英美文化管理体制探考》,《社会观察》2004年第6期。
    (?)张丽.焦伟伟,杨香合:《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7年第9期。
    张岱年,万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社会利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聂华林,李莹华:《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李红艳:《新农村:帮你经营乡村文化——实践派文化专家新主张》,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杨发:《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童世骏:《文化软实力》,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沈壮海:《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李小云,赵旭东,¨叶敬忠:《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孙琦,胡仕海:《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书系——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陈立旭,潘捷军:《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徐祇朋:《当代民主主义与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5方亮:《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6陈文珍,叶志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王谦,何作庆,黄明生:《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版。
    1李珣:《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
    1谢安庆,王东波:《新农村先进文化内涵建设浅论》,《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
    2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3朱保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第3期。
    4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外互动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5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学习论坛》2010年第4期。
    1袁祖浩:《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王斌:《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柴洪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5赵慧敏:《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农民道德问题》,《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许秀群:《浅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途径》,《梧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张永清:《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王建林:《文化安全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前沿》2008年第3期。
    4朱保安:《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第4期。
    5付春:《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地域特色原则》,《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1张国民,张燕,韩彩虹:《用系统思维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系统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陈育钦:《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3瞿东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4高永久,徐亚清:《对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青海民族研究》年第1期。
    5尹毅:《论政治文化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攀登》2002年第1期。
    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兴边富民》,《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卢渝:《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及对策》,《光明日报》2004年4月6日。
    朱耀善:《甘肃河西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探讨》,《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1期。
    谢治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研究》,《前沿》2009年第9期。
    周华玲:《关于桂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以广西龙胜县坳背屯为例》,《传承》2008 年第9期。
    1李戎戎,张俊:《论加强云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第9期。
    2田敏,张兆远:《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以鄂西南来凤县周家湾村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彭河:《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构建云南和谐社会》,《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3期。
    4郎雪霞:《关于中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社科纵横》2006年第11期。
    5朴今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黑龙江民族从刊》2006年第5期。
    1邱仁富:《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没的基本规律》,《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童名谦:《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学习导报》2006年第8期。
    3下文兵,冉兴国:《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3期。
    4黄朝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以贵州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5覃国慈、田敏:《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乡村精英——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个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廖乐焕:《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5期。
    2和少英,黄彩文:《增强主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以临沧市双江县布朗族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李红:《浅谈青海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攀登》2008年第2期。
    4马树勋,赵长青:《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1翟文明等主编:《现代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6页。
    2曾小华:《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孙泽学:《毛泽东文化思想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8期。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1陈文珍,叶志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2011年10月18日。
    刘云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9日。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陈飞龙:《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求是理论网http://www.qstheory.cn。
    2《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
    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李晨阳,卢光盛:《中国云南、广西与周边国家发展现状比较》,《东亚论文》2009年第74期。
    2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数据来源:云南省文化厅。
    数据来源:云南省文化厅。
    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页。
    毛颖、乐莉:《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困境》,《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李纪恒:《云南省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云南日报》2012年2月20日。
    1数据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课题《云南边境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问题研究》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12日。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1页。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3月10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月25日。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12日。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12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吴莹:《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云南日报》2011年12月12日。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9页。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
    十五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亚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2005年11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调查资料。
    1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学术探索》2009年第6期。
    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江泽民:《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千家万户》,转引自郝时远著:《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159页。
    胡锦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第707页。
    1徐祗朋:《当代民族主义与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华网2002年11月8日。
    孙家正:《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求是》2006年1期。
    宁德业,尚久:《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红旗文稿》2011年第4期。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中国网:《“十一五”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10/18/contcnt_4784775_4.htm。
    中华网:《辉煌十一五:我国文化建设阔步迈向大发展大繁荣》。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2010zgqh/11087561/20101015/16191182.html。
    1新华网:《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发力攻坚克难》
    http://news.xinhuanct.com/politics/2010-01/03/content_12717194.htm。
    《“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费投入情况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网。
    郅梅:《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山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1庞玉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现状及对策探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2011年10月18日。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2日。
    张波,蔡秋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价值与动力》,《理论探讨》年第6期。
    付春:《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基本思路》,《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
    1刘云山:《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开创我国民间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06年4月23日。
    《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9页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1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9年1月8日。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9年1月8日。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12日。
    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吴理财:《非均等化的农村文化服务及改进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吴理财:《应注意农村基层的选择性治理》,《学习时报》2009年第1期。
    《中共中共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08年10月19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2011年10月18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毛泽尔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毛洋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毛洋东:《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日报》1957年6月19日。
    1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日报》1997年9月12日。
    1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新华网2002年11月8日。
    l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3月10日。
    15.胡锦涛:《在中国工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日。
    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匕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17.刘云山:《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开创我国民间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06年4月23日。
    18.刘云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9日。
    19.孙家止:《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求是》2006年1期。
    20.十五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2.《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编:《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
    2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5.中共中央2005年11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26.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年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7.《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
    28.《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9.《中共中共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08年10月19日。
    30.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2011年10月18日。 31.中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9年1月8日。
    1.申占平:《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版
    2.吴理财:《当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调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4.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温铁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李小云,赵旭东.叶敬忠主编:《乡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7.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8.杨发:《新农村文化建设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9.李水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干部读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0.董忠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胡月星、柴克俭:《民族地区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发展调查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12.辛鸣主编:《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13.下伟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14.陈文珍,叶志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聂华林,李莹华:《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李红艳:《新农村:帮你经营乡村文化-实践派文化专家新主张》,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方亮:《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
    18.陈立旭.潘捷军等:《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秦庆武等:《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韩永进:《新的文化自觉》,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21.张曙光:《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2.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王谦,何作庆,黄明生:《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典型百村调查:云南卷(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孙琦,胡仕海等:《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书系——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徐祗朋:《当代民主主义与边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5.徐光辉:《农村和谐论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童世骏:《文化软实力》,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27.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9.沈壮海:《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涂成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32.潘一禾:《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山东学出版社2009年版。
    34.王佐书:《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5.于炳贵:《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6.张筱强:《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文化建设篇》,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7.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38.杨立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贺雪峰:《乡村的前途》,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0.葛忠兴:《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41.陈立旭:《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2.匡自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纳麒,黄小军:《愿景与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4.杨福泉:《云南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
    45.黄小军:《云南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文化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
    46.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翟文明等:《现代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48.郝时远:《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9.曾小华:《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50.《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1.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课题《云南边境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问题研究》,2009年11月。
    52.(英国)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3.(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4.(美)曼纽尔·卡斯特著,曹荣湘译:《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美)塞穆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56.(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设》,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88年版。
    l.Orit Ichilov.Political socializati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democracy.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0.
    2.Giddens, A.,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3.Giddens, A.1989, sociology. London:Polity.
    4.Bell, D., The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London:Heinemann.1979).
    5. Archier. M.S.Culture and Agency:The Place of Culture in Social Theo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Macfarlane, A., The Culture of Capitalism(Oxford:Blackwcll.1987).
    7.Maclntre, A., After Virtue(London:Duckworth,1985).
    8.Tester, K., Moral Culture(London:Sage.1997).
    9.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New York,1973.
    10. L.Kohlberg & E.Turiel,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 In Lesser. S.G(Ed.),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practice.1971.
    11.J.Edward powe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rentice-Hall, Inc.,1982.
    12.L.J.Brinkley, Conflict of Ideals Changing Values in Western Society. New York,1969.
    1.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学术探索》2009年第6期。
    2.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吴理财:《非均等化的农村文化服务及改进对策》,《华中帅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吴理财:《应注意农村基层的选择性治理》.《学习时报》2009年第1期。
    5.李晨阳,卢光盛:《中国云南、广西与周边国家发展现状比较》,《东亚论文》2009年第74期。
    6.毛颖、乐莉:《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困境》,《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7.石中英:《论国家文化安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利学版)》2004年第5期。
    8.王晓凌:《试论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9.郭灵凤:《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
    10.任一鸣:《英关文化管理体制探考》.《社会观察》2004年第6期。
    11.张丽,焦伟伟,杨香合:《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7年第9期。
    12.李珣:《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
    13.谢安庆,王东波:《新农村先进文化内涵建设浅论》,《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
    14.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5.朱保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第3期。
    16.朱保安:《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第4期。
    17.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外互动机制》,《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8.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动力激发机制》,《学习论坛》2010年第4期。
    19徐学庆:《建立健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
    20.袁祖浩:《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宜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1.王斌:《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2柴洪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3.赵慧敏:《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农民道德问题》,《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24.许秀群:《浅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途径》,《梧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5.张永清:《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26.王建林:《文化安全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7.桂玉:《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前沿》2008年第3期。
    28.付春:《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地域特色原则》,《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29.付春:《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基本思路》,《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
    30.张波,蔡秋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价值与动力》,《理论探讨》年第6期。
    31.张国民,张燕,韩彩虹:《用系统思维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系统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2.陈育钦:《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33.瞿东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
    34.高永久,徐亚清:《对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青海民族研究》年第1期。
    35.尹毅:《论政治文化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攀登》2002年第1期。
    36.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兴边富民》,《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37.卢渝:《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及对策》,《光明日报》2004年4月6日。
    38.朱耀善:《甘肃河西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探讨》,《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1期。
    39.谰治菊:《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研究》,《前沿》2009年第9期。
    40.周华玲:《关于桂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以广西龙胜县坳背屯为例》.《传承》2008年第9期。
    41.李戎戎,张俊:《论加强云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第9期。
    42.田敏,张兆远:《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以鄂西南来凤县周家湾村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3.彭河:《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构建云南和谐社会》,《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3期。
    44.郎雪霞:《关于中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社科纵横》2006年第11期。
    45.朴今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5期。
    46.邱仁富:《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7.童名谦:《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学习导报》2006年第8期。
    48.王文兵,冉兴国:《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3期。
    49.黄朝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以贵州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50.覃国慈、田敏:《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吊:乡村精英——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个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1.廖乐焕:《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5期。
    52.和少英,黄彩文:《增强主体意识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以临沧市双江县布朗族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3.李红:《浅谈青海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攀登》2008年第2期。
    54.马树勋.赵长青:《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55.孙洋学:《毛洋东文化思想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8期。
    56.宁德业,尚久:《当时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57.张国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红旗文稿》2011年第4期。
    58.郅梅:《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59.庞玉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现状及对策探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60.吴莹:《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云南日报》2011年12月12日。
    61.李纪恒:《云南省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云南日报》2012年2月20日。
    62.陈飞龙:《经济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求是理论http://www.qstheory.cn。
    63.《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汁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
    64.中国网:《“十一五”文化建设:改革创新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10/18/content_4784775_4.htm.
    65.中华网:《辉煌十一五:我国文化建设阔步迈向大发展大繁荣》。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2010zgqh/11087561/20101015/16191182.html。
    66.新华网:《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发力攻坚克难》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03/content 12717191.htm。
    67.《“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费投入情况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