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穷人”议题的报刊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探讨议题和报刊舆论的关系。当前中国出现的贫富差距现象使“穷人”议题凸显,舆论作为社会运行是否和谐的“晴雨表”,能够快速反映社会脉动,“穷人”议题势必成为舆论热点。该议题不仅是当前中国的重要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课题。
     本论文把在人民网搜索的以“穷人”为关键词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使舆论研究有了切实的载体和着力的切入点,而非前人的泛泛之论。同时,作为常态议题,“穷人”议题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反映报刊舆论的表现态势和演化进程。在研究“穷人”议题设置的基础上,本论文从剖析舆论的三要素入手,探讨舆论的形成过程、报刊舆论的衰减,最终发现媒介直接引导舆论的效果不明显,引起受众思考和自我判断的作用反而加强了。而在媒体注重表达多种声音和商业化、娱乐化信息泛滥的时代,电子媒介日益发达,报刊舆论日渐式微,作为报刊的“把关人”,应当更富技巧性地引导舆论。
     本论文探求议题和报刊舆论的关系,这为媒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将定量研究的方法运用到文本的对比分析中,使报刊舆论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数据资料。“穷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新闻媒体上的显著度如何,对其关注的视角是主流的还是边缘的,以及相关报道对读者的影响怎样,这些内容提供了研究“穷人”议题报刊舆论的批判视角。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inquiring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nda-setting and public opinion on periodical publications. Recently, there exit tremendous gaps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which makes agenda about the poor remarkable. As the reflection of society operation, public opinion can feel the“pulse”of society. The agenda about the poor becomes a hot issue of public opinions. Recently in China, the agenda about the poor has become not only an important issue but also a long-term tas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exts of the thesis are all chosen from www.people.com, with poor as a key word, which is also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Comparing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is research has a dependable carrier,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fix our eyes on“the poor”. At the same time, the agenda about the poor can reflect the manifestation and evolving process of public opinion on periodical publications to some degree. At the basic of studying the agenda about the poor,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three essential factors of public opinion, explores the evolving process, and investigates the declination of public opinion. The result that the thesis finds out is that the effect which media guides public opinion is not obvious, on the contrary, the effect which media stimulates readers to make evaluation is strengthened. Nowadays, media is inclined to express all kinds of voices, including excessive information on commerce and entertainment. In front of electric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on periodical publications is running down. As the“gate-keeper”of periodical public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lead public opinion more skillfully.
     This thesi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because of its empha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nda and public opinion on periodical publications. The text analysis is the primary research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also utilized in contrasting texts, which make the research depend on some data materials. The poor is presented as a weak community, whether clearly or not, from the mainstream or the edge, whether the report has influence on readers or not, and so on. All the contents offer a critical perspectiv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opinion about the poor’s agenda on periodical publications.
引文
① 魏星. 胡鞍钢教授做客央视,盘点 2004 中国经济[EB/OL].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540.
    ① (美)麦斯韦尔·麦考姆斯著. 顾晓方译. 制造舆论:新闻媒介的议题设置作用[J]. 国际新闻界,1997(5):61.
    ② 舒新城,沈颐,徐元诰,张相. 辞海[Z]. 北京:中华书局,1981:2163.
    ③ 张锦华. 公共领域、多文化主义与传播研究[M]. 台北:正中书局,1997:3.
     ① 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Z].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3.
     ① 参见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7.
     ① (美)麦斯韦尔·麦考姆斯著. 顾晓方译. 制造舆论:新闻媒介的议题设置作用[J]. 国际新闻界, 1997(5):64.
     ① 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Z].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5-13.
    ② (美)李普曼著. 林珊译. 舆论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33.
     ① 王志彬. “穷人经济学”:经济发展中一个应有的视角[J]. 求实,2005(6):48.
     ① 邬晓红. 解读温家宝总理“穷人经济学”的述评[J]. 现代经济探讨,2005(6):8.
     ① 孟小平. 揭示公共关系的舆论奥秘——舆论学[M].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182.
     ① 刘建明. 舆论传播[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64.
    ② 陈卫星. 传播的观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8.
     ① 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52.
    
    ① 陈力丹. 从舆论导向视角看舆论的基本要素[J]. 新闻大学,1997(秋季):7.
    ② 彭菊华. 新闻学原理[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3.
    ① 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6.
    ② 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3.
    ③ 张刚. 公共管理学引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6.
    ①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中央编译局,1985:485.
    ② 吴忠民.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GB/OL].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56588/56589/3949693.html.
     ① 陈力丹. 精神交往论[M].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165.
    ②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9.
    ① 章敬平. 拐点:影响未来中国的 12 个月[C].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II.
     ① 卢周来. 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J]. 科学决策,2005(12):33.
     ① 韩运荣,喻国明.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9.
    ① Mills,C.W. The Power Elit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300-304.
    ② 黄旦. 舆论:悬在虚空的大地?——李普曼《公共舆论》阅读札记[J]. 新闻记者,2005(11):68.
     ① 童大焕,郝洪. “杀富济贫”质疑[J]. 中国社会导刊,2004(13):26.
     ① 刘建明. 舆论传播[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6.
     ① (美)沃尔特·李普曼. 舆论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8.
    ② 徐向红. 现代舆论学[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176.
     ① 刘建明. 舆论传播[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34.
    ② 韩运荣,喻国明.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77.
     ① 林兴宅. 艺术魅力的探寻[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7.
     ①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R].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270.
     ① [日]小野秀雄. 新闻学原理[M]. 1960. 内部译本,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171-173.
     ① 李磊. 外国新闻史教程[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345.
    ② 施正康. 新闻与政策[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384.
     ① 方汉奇,张志华.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39.
    ② 王颖吉. 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2):88-90.
     ① 刘建明. 新闻学前沿:新闻学关注的 11 个焦点[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01.
    [1]张锦华. 公共领域、多文化主义与传播研究[M]. 台北:正中书局,1997.
    [2]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Reese, S.D., and L.J. Danielian(1989). Intermedia influence and the drug issue: Converging on cocaine. In P.J. Shoemaker(ed.),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about Drugs: Covernment, Media and the Public, pp.29-45.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转引自(美)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 郭镇之等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美)沃尔特·李普曼著. 林珊译. 舆论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孟小平. 揭示公共关系的舆论奥秘——舆论学[M] .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6]刘建明. 舆论传播[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陈卫星. 传播的观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彭菊华. 新闻学原理[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9]李良荣. 新闻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张刚. 公共管理学引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1]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中央编译局,1985.
    [12]陈力丹. 精神交往论[M].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
    [13]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韩运荣,喻国明.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5]Mills,C.W. The Power Elit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5.
    [16]徐向红. 现代舆论学[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17]林兴宅. 艺术魅力的探寻[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8][日]小野秀雄. 新闻学原理[M]. 1960. 内部译本,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
    [19]李磊. 外国新闻史教程[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0]施正康. 新闻与政策[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21]方汉奇,张志华.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2]章敬平. 拐点:影响未来中国的 12 个月[C].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3]刘建明. 新闻学前沿:新闻学关注的 11 个焦点[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4]孙丽萍. 弱势群体与大众传媒“人文关怀”[D]. 上海:复旦大学,2001.
    [25]陈长松. 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D]. 南宁:广西大学,2003.
    [26]尹志山. 舆论基础和统治逻辑[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27]熊文军. 社会转型期公共舆论价值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28]颜志香. 媒介舆论的道德评价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9]高海波. 中国舆论学理论框架之反思[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2.
    [30]乔恪. 新媒体研究及其在社会舆论场形成中的作用[D]. 上海:复旦大学,2003.
    [31]陈健强. 大众媒介的权力监督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运行[D]. 武汉:武汉大学,2004.
    [32]林颖. 论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D]. 上海:复旦大学,2004.
    [33]陈永康. 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D]. 郑州:郑州大学,2004.
    [34]范国珍. 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水平的途径[D]. 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
    [35]于路. 社会危机时期的新闻舆论引导[D]. 沈阳:辽宁大学,2005.
    [36]胡永祥. 论经济热点的新闻舆论导向[D]. 南宁:广西大学,1998.
    [37]付志敏. 论灾难事件中的新闻舆论引导[D]. 武汉:湖北大学,2004.
    [38]陈力丹. 邓小平的党报思想和宣传思想[R].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4.
    [39]多种声音,一个世界[R].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40]金鸣. 县市报面向农民才大有希望[J]. 新闻大学,1995(8).
    [41]覃万钟,王晶. 关注弱势群体 凸显人文关怀——城市外来人群报道浅谈[J]. 新闻前哨,2002(7).
    [42]王铁成. 增强农村经济报道“贴近性”大有可为[J]. 当代传播,1996(3).
    [43]王小斌. 把对农报道视角转向市场[J]. 声屏世界,1996(9).
    [44]王庆礼. 增加新闻含量——农村报生存与发展的改革取向[J]. 新闻爱好者,1999(2).
    [45]覃坚谨. 新闻报道要尊重“弱势群体”[J]. 新闻战线,2001(6).
    [46]戴元光,陆琼琼. 弱势群体在中国电视中的“弱势”[J]. 中国传媒报告,2003(3).
    [47]黄鸣刚,边吟. 农村电视节目缺失现象的思考[J]. 电视研究,2004(8).
    [48]李玉华. 媒体排斥:弱势群体的信息贫困[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2).
    [49]廖俊玉. 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理性思考[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50]彭博,彭菊华. 二○○三年社会弱势群体报道透视[J]. 当代传播,2004(3).
    [51]陈红梅. 大众媒介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关系研究——以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道为例[J]. 新闻大学,2004(春季).
    [52]卫夙瑾. 大众传媒与农民话语权——从“农民工”跳楼秀谈起[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
    [53]周茂川,冯恩大. 关注农民工——一个全新的报道领域[J]. 新闻战线,2004(3).
    [54]孙卫星. 为高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上海主要报纸今年高考报道得失谈[J]. 新闻记者,2000(8).
    [55]赵志凌. 从克林顿性丑闻的舆论反应看传播效果的逆反效应[J]. 国际新闻界,1999(2).
    [56]张君昌,郑妍. 媒体舆论与全民动员——中国传媒抗击非典报道全景透视[J]. 现代传播,200(36).
    [57]韩运荣,喻国明. 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与功用发挥[J]. 现代传播,2005(1)
    [58]邵志择. 新闻媒介与公众舆论[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4).
    [59]雷跃捷. 新闻舆论特征浅析[J]. 1995(4).
    [60]郑亚楠. 社会品质与媒介责任——增强舆论影响力之我见[J]. 现代传播,2002(5).
    [61]沈重远. “新闻官司”:舆论监督的困惑与对策[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1).
    [62]赵振宇. 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3).
    [63]王强华等. 舆论监督和新闻纠纷问题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3).
    [64]郭卫东. 新闻舆论监督中的侵权[J]. 现代传播,2003(5).
    [65]龚莉萍. 容忍媒体舆论监督的局部失实——从《中国改革》侵权案判例看新闻舆论监督[J]. 新闻记者 2005(11).
    [66]张振华. 舆论监督——政治文明的重要维度[J]. 现代传播,2005(2).
    [67]徐寿松.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J]. 新闻大学,2000(秋季).
    [68]郑保卫. “人治”—法治—长治 ——从长治经验看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发展之路[J]. 新闻记者,2002(10).
    [69]郑保卫. 试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J]. 新闻记者,2005(10).
    [70]郑保卫. 再谈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问题——兼答商榷者质疑[J]. 新闻记者,2003(11).
    [71]陈力丹,郭镇之. 关于舆论监督的访谈[J]. 现代传播,2000(4).
    [72]孙旭培,鲁君瑛. 论推进舆论监督的三类经验[J]. 新闻大学,2003(夏季).
    [73]从径,李莉. 论舆论监督的“度”[J]. 现代传播,2004(3).
    [74]徐兆荣. 媒体社会责任与做好舆论监督——兼及新闻舆论监督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J]. 新闻与写作,2005(11)
    [75]时统宇. 舆论监督的建设性立场[J]. 现代传播,1999(1).
    [76]王天定. 舆论监督:是党政主导还是传媒自主?——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中一种新现象的分析[J]. 新闻记者,2005(10).
    [77]乔云霞,胡连利,王俊杰.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4).
    [78]蔡雯. 理智与情感间的困惑——从“五胞胎”新闻看媒介的舆论引导[J]. 新闻记者,2002(5).
    [79]徐培汀. 陈力丹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J]. 新闻大学,1998(夏季).
    [80]陈力丹. 当代大众文化消费与舆论引导[J]. 现代传播,1997(3).
    [81]陈力丹. 论针对我国当代舆论特征的媒介引导[J]. 新闻大学,1998(春季).
    [82]陈力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舆论导向——学习《邓小平文选》[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2).
    [83]丁柏铨. 论新闻舆论的引导方式[J]. 新闻大学,1997(冬季).
    [84]丁柏铨. 新闻舆论引导与新闻规律[J]. 新闻记者,1997(9).
    [85]刘训成. 议程设置、舆论导向与新闻报道[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2).
    [86]刘红,陈炜. 论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J]. 新闻记者,2004(3).
    [87]忻才良. 媒体的舆论导向与市场走向[J]. 新闻记者,2004(6).
    [88]曾盛聪. 新闻舆论导向与社会价值取向[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1).
    [89]厉晓华. 解读“穷人的经济学”[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6).
    [90]叶普万. 贫困经济学研究[J]. 世界经济,2005(9).
    [91]赵晓. 赚穷人的钱并帮助穷人——我所读到的最新的“穷人的经济学”[J]. 理论前沿,2005(14).
    [92]程亚文. 拒绝在假象的镜框里起舞——读《穷人经济学》[J]. 书屋,2003(10).
    [93]林澍. “形成人的能力”的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点:穷人经济学的解读[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3).
    [94]吴三敏. 媒体的先进性与“穷人经济学”[J]. 新闻前哨,2005(6).
    [95]梁小民. 给农民以平等的能力[J]. 农村.农业.农民(B 版),2005(5).
    [96]鲁方根. 不公平等于不太平[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1).
    [97]刘再复. 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故事[J]. 读书,2000(5).
    [98]牟丕志. 想想穷人[J]. 新闻界,2000(1).
    [99](美)麦斯韦尔·麦考姆斯著. 顾晓方译. 制造舆论:新闻媒介的议题设置作用[J]. 国际新闻界,1997(5).
    [100]王志彬. “穷人经济学”:经济发展中一个应有的视角[J]. 求实,2005(6).
    [101]邬晓红. 解读温家宝总理“穷人经济学”的述评[J]. 现代经济探讨,2005(6).
    [102]陈力丹. 从舆论导向视角看舆论的基本要素[J]. 新闻大学,1997(秋季).
    [103]卢周来. 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J]. 科学决策,2005(12).
    [104]黄旦. 舆论:悬在虚空的大地?——李普曼《公共舆论》阅读札记[J]. 新闻记者,2005(11).
    [105]童大焕,郝洪. “杀富济贫”质疑[J]. 中国社会导刊,2004(13).
    [106]王颖吉. 论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舆论学专业化研究传统的发端[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2).
    [107]卢周来. 贫困的三种经济学解释[N]. 中国产经新闻报,2005,9,22(B06).
    [108]魏星.胡鞍钢教授做客央视,盘点 2004 中国经济[EB/OL].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9540.
    [109]吴忠民.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GB/OL].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8213/56588/56589/3949693.html.
    [110]舒新城,沈颐,徐元诰,张相. 辞海[Z]. 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1]邱沛篁,吴信训,向纯武等. 新闻传播百科全书[Z].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2]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Z].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