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李商隐七律用典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杜诗用典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用典之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而李商隐则是唐代用典最多的诗人,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本文拟以杜甫七律用典情况为参照物,研究李商隐七律用典对以杜甫七律用典为代表的传统用典之法的发展和超越,进而展示这种新变对作家个性化创作风格的形成和诗体本身的发展、演进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除简短的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用典的外部形态。从杜甫七律到李商隐七律,是一个从无意用典到依赖典故而表达的进程。杜甫七律只是一般地使用它,而李商隐七律却对它特别关注和有意强调。主要从三方面来考察:1、典故的分布。杜诗用典随时敏捷、信手拈来,典故分布处于离散状态。李诗用典则随着数量的增加出现了高密度、类型化和系列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反过来又有助于诗人个性化诗歌风格的形成。2、典故的组合。杜诗中的典故组合多为二典联结式。这种模式促进了律诗体制的成熟和完善。李诗习以多典组合。从结构方式的角度看,并列铺排式用典开创了“獭祭体”这种七律新体式,为西昆派导夫先路。电影“蒙太奇”式用典方法直接导致了李商隐七律语言风格的女性化特色和词化特征。3、典故的地位。杜甫七律以赋叙为主而中兼比兴,因而只是一般地使用典故。典故意象在杜诗中处于伴随地位。李商隐七律主体部分常以典故组来表达。典故意象在李诗中处于主导地位。典故意象婉约传情、深隐蕴藉的特点统摄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为用典的内部运作机制。从杜甫七律到李商隐七律,展现出一个从忠实典故到超越典故的进程。这个进程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它的潜能,使它最终能
    
    影响作品风格的形成。主要从两方面来考察:1、用典的机制。杜诗用典精切,
    强调典故中历史与现在、神话与现实之间的相似性。而李诗用典本着“遗神取貌”
    的原则,是对典故的背离和超越。这样的典故与比兴、联想等艺术手法结合,形
    成二重比兴结构。这是李商隐七律用典之法中最富创新意味之处,也是造成其诗
    旨多隐僻幽曲,影响其诗歌委婉含蓄风格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2、用典的效应。
    杜甫七律用典力求达到“水中着盐”的艺术效果。他暗用典故,将经典性语言消
    融于现实场景之中。典故的特殊性被诗歌文本内容所消解。而李商隐七律以用典
    作为构成二重隐喻和增大隐喻距离的手段,最终导致作品具有无限大的张力,使
    诗歌的解读走向复义。用典增强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达效果,对其独特风格
    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全文约二万八千字。
It is Dufu's using allusions in Qilv with marks the ripe of the using allusions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However, Li Shangyin is the most numerous poet who uses allusions in Tang Dynasty. This article trys to consult Dufu's using allusions to study Li Shangyin's contribution in using allusions of Qilv, and demonstrate the great influence in the formation for his characteristic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ems itself.
    Beside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main body includes two parts.
    Part one:The style on outside formation in using allusions. It is a process to express opinions and feelings with from Dufu's using allusions unconsciously to Li Shangyin's consciously, which can be manifested clearly from three aspects:
    1 The distribution of allusions.
    2 The combination of allusions.
    3 . The position of allusions.
    Part two: the internal operating mechanism in using allusions.lt opens up a transient process between Dufu's following allusions and Li Shangyin's exceeding allusions, which enhances the use value of the technic of using allusions, excavates its proficiency at most, and forms distinct artistic style. This can be manifested from two aspects:
    1 The mechanism of using allusions.
    2 The effects on using allusions.
引文
1.《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2.《读杜心解》,[清]浦起龙著,中华书局,1961年版
    3,《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4.《李义山诗歌集解》,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1988年版
    5.《李义山诗集笺注》,[清]姚培谦笺,松桂读书堂藏版
    6.《玉溪生诗集笺注》,[清]冯浩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7.《李义山诗集笺注》,[清]朱鹤龄原本,陈梦星删补,东柯草堂刻本
    8.《李义山诗集辑评》,[清]沈厚塽辑,广州刻三色套印本,清同治九年
    9.《李义山诗译注》,邓中龙著,岳麓书社,2000年版
    10.《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11.《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12.《宋诗话集佚》,郭绍虞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13.《唐诗别裁集》,沈德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4.《后村诗话》,[宋]刘克庄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随园诗话》,[清]袁枚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昭昧詹言》,[清]方东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7.《韵语阳秋》,[宋]葛立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8.《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9.《史记》(全十册),[汉]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0.《汉书》,[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21.《后汉书》,[宋]范晔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22.《妙法莲华经》,[隋]智顗疏,[唐]湛然记,[宋]道威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3.《法苑珠林》,[唐]道世撰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4.《迦陵论词丛稿》,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5.《古典诗词讲演集》,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6.《管锥编》,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27.《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傅璇琮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李商隐传》,杨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9.《隐喻视野里的诗性传统》,季广茂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李商隐研究论集》,王蒙、刘学锴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论隐喻》,特伦斯·霍克斯著,昆仑出版社,1992年版
    32.《文学象征论》,严云受、刘锋杰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