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刘克庄诗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少数在文学创作和诗学理论上都卓有建树的人物。本论文研究刘克庄诗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力图弄清它的本质特点、学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刘克庄诗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任何一种成熟的诗学体系,背后总有成熟的哲学思想作支撑。从南宋开始,理学的地位不断上升,在思想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刘克庄的家乡福建弥漫着浓厚的理学氛围,刘克庄的父祖都深受理学的影响,理学成为刘克庄的家学。受地域文化和家学的影响,刘克庄的哲学思想以儒家为主,他建构诗学体系常常从理学中获取理论资源,他诗学中的世教观、情性论、治心养气等受理学的影响尤为深刻。刘克庄对释道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他经常引用佛道二教的典故、义理、修养方法论诗。
     第二章,刘克庄对宋代诗学和诗歌体派演变规律的研究。刘克庄有很强的诗史意识,注重对历代文学发展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宋代诗学的发展规律和各种诗歌体派的利弊得失。刘克庄生活在南宋后期,宋代诗歌的演进几近完成;刘克庄在六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尝试过几乎所有的宋诗体派,取得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刘克庄又具有较强的反思精神和自立意识。这些主客观条件有助于他对宋诗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刘克庄重点研究了“山谷体”的特征,“山谷体”在体制、格律、诗材上有法可寻,由于后学仰慕和追随,逐渐形成了势力强大江西诗派,几乎统治了北宋后期和南宋初期的诗坛。由于江西后学“不善其学”,把江西诗法弄成死法,曾几、吕本中等有识之士提倡“活法”以救死法。刘克庄认为南宋中兴诗人大多深受江西诗学的影响,受民族灾难、社会形势、爱国精神的影响,他们又能突破江西藩篱而有所创获。四灵江湖诗派有矫正江西之弊明确意识,但是四灵规模姚贾,崇尚浅易切近,并不成功,成就非常有限。江湖诗人取径较广,少数人能够融会众作,转益多师,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第三章,刘克庄论诗的本质功用。刘克庄的世教观受儒家诗教和宋代士人淑世精神的影响,主张诗歌反映南宋国家分裂、民族危亡、政治黑暗、世风日下以及民生痛苦等重大现实题材。刘克庄认为情性是人类永恒的、共通的本性,情性在本质上又是中正平和的,情性是诗歌表现的主要领域,抒发情性是诗歌的基本功能。
     第四章,刘克庄诗学的创作质素。刘克庄认为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首先,作家的心性德养决定作家的思想水准和创作个性,也关乎作品的艺术风格。其次,作家的人生经历、社会阅历、学识记问对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刘克庄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论,认为功名顿挫,时命龃龉,可以加深作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的认识,还可以让作家集中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增加学识储备,读书融会贯通,可以获取诗材,弄懂文理。再次,能否对前代文学遗产加以继承和对前辈文学思想加以吸收,这也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上能否有所成就、理论上能否有所创获的关键所在。
     第五章,刘克庄对诗歌理想风格和范式的探索。刘克庄在创作上尝试过多种体派,诗学上进行过理论探索。刘克庄曾云“杂博者堆队伏,空疏者窘村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可见他对本朝的江西诗派和四灵江湖诗派都深表不满:唐朝的李杜大家数,虽以气魄力量取胜,也不能算是尽善尽美。他通过对悠久的文学史进行分析和拣汰,认为陶、韦一派才是最为“本色”的诗歌。陶、韦人品高洁,处世任真,他们的诗歌表现了人性的冲淡平和,具有体道的思想内涵;诗歌风格平淡自然,既不陈腐,也不空疏,为后世诗人树立了典范。
     结语部分简要介绍刘克庄诗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诗学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Liu Ke-zhuang was few personage who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all in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the poetic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later stage. Originally, the thesis studies fundamental content, the process taking form and inherent logic of Liu Kezhuang poetics thought, and makes its nature characteristic , learning value and the effect to future generations clear.
     The first chapter, rationales of Liu Kezhuang poetics thought. In any one kind of mature poetics system ,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works always at the back . From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position of Lixue ( an idealist philosophy in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 rose unceasingly, and stayed in leading factor position in thought culture. Liu Kezhuang 's hometown Fujian was filled with the air atmosphere of Lixue, and Liu Kezhuang 's father ancestor accepted the effect of Lixue all very much . Liu Kezhuang '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gave first place to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he often gained theory resource in Lixue . He returned back to a poem often using Buddhism and Taoism literary quotation and moral principle to reason with
     The second chapter, Liu Kezhuang sent evolution law research to the Song Dynasty poetics and Poetry school. Liu Kezhuang had very strong history of poetry mental consciousness ,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law studying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ics especially, and analysed the gain and loss of the various of poetry. Liu Kezhuang lived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later stage , and evolution of Song Dynasty poetry almost was close to be completed; Attempted almost all Song style of a verse , Liu Kezhuang gained precious creative experience in his creation career in more than sixty years.Liu Kezhuang had stronger self-examination spirit and stood his own feet. These objective host condition was conducive to him carry out a summary on Song poem development law.
     Third chapter, Liu Kezhuang commented on the poem nature function. Liu Ke zhuang 's real spirit observed the effect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poetics and the Song Dynasty intellectual, advocated that poetry reflected Southern Song Dynasty country disruption , nation in peril, politics' dark, the moral degeneration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people's livelihood agony.Liu Ke-Zhuang thouhgt that temperament was eternal and gentle , applicable to both or all nature of human being. Temperament was the main field that poetry showed, and expressing temperament was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poetry
     Fourth chapter, creation key element of Liu Kezhuang poetics. Liu Kezhuang thought a excellent poet must have fine quality. The writer's temperament and morality accomplishment were the standard deciding writer's thought, the artistic style and individuality. Secondly, writer's life experiences , society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had importance to creation. The politics setback could deepen the writer cognition to the social life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 could let a writer concentrate his efforts on doing sth carrying out literature creation. Rich knowledge could help a writer to gain the principle creating material and know literature principle. Inheritance to literature inheritance and the sorption to predecessor literature thought in the front were the key that one writer could get somewhere on creation and theory of literature.
     Fifth chapter, Liu Kezhuang'probe to the ideal style of the poem and ideal poem form. Liu Kezhuang attempted too various poem school on creation. He was discontented with Jiangxi poem faction and Si Ling and Jiang Hu poems fac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Tang Dynasty Li Bai and Du Fu were important writers,but their poem was not to be perfect. Liu Kezhuang thought that Tao Yuanming and Wei Yingwu's was most distinctive character and the idealest poem in history of literature.
     Brief remarks conclude the fundamental content, main characteristic, poetics position over future generations.of Liu zhuang poetics thought.
引文
① 《宋史》卷三十四载理宗淳祐六年八月己酉,“以太府少卿刘克庄文名久着,史学尤精,可特赐同进士出身,为秘书少卿,寻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刘克庄的诗坛领袖地位确立甚早,宝庆元年(1225年),书商陈起编刻《江湖集》,收入刘克庄的《南稿》,当时的文坛前辈给予《南稿》极高的评价,《叶适集》卷二十七《题刘潜夫<南诗稿>》云:“刘潜夫年甚少,刻琢精丽,语特惊俗,不甘为雁行比也。……潜夫思益新、句愈工。涉历老练,布置阔远,建大将旗鼓,非子孰当?”
    ② 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载《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九十四。(后文凡引《后村先生大全集》均简称《大全集》,只注篇名和卷数)
    ③ 现存《后村先生大全集》共有诗四千余首,数量在宋代仅次于陆游、杨万里。
    ① 《大全集》卷一收《南旧稿》:“公少作几千首,嘉定己卯自江上奉祠归,发故箧尽焚之,谨存百首,是为南旧稿。”《大全集》卷二收“嘉定己卯奉南祠以后所作。”《大全集》卷三收“南第二稿”。《大全集》卷四收“南第三稿”。
    ② 刘希仁《后村先生大全集序》载《大全集》卷首。
    ③ 《天一阁书目》卷四著录:“《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棉纸蓝丝阑钞本。”《续修四库全书》第0920部,第244页。
    ①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卷二十六《后村先生大全集》,中华书局1999版,第1306—1308页。
    ① 向以鲜《超越江湖的诗人——后村研究》,巴蜀书社出版1995年版,约二十万字。
    ① 《大全集》卷一一六《谢傅侍郎举著述启》。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石塘闲语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一《教友堂记》。
    ② 陈来《宋明理学·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 陈善.《扪虱新话》(上集卷三)《儒释迭为盛衰》引张方平语.《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 《宋史·道学传》,《四库全书》卷四百二十七。
    ③ 陈来《宋明理学·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④ 冯友兰认为宋代的新儒学宜称道学,而不应称理学,其说见《中国哲学史新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⑤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① 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下)卷五十一《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53页。
    ② 《宋史·道学传》卷四百二十七《道学传》。
    ③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
    ④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九十四,麓书社1997版。
    ⑤ 《朱子语类》卷四,麓书社1997年版。
    ① 《朱子语类》卷五,麓书社1997年版。
    ② 《大学章句》之“格物补传”,朱熹《四书集注》,巴蜀书社1987版。
    ③ 《朱子语类》卷十二,麓书社1997年版。
    ④ 《答彭子寿》,《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三》,。
    ⑤ 《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83页。
    ⑥ 《陆九渊集》卷一《与曾宅之》,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
    ① 《陆九渊集》卷一《与赵监》,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页。
    ② 《与郭邦瑞》,《陆九渊集》卷十三,前引书,第172页。
    ③ 《陆九渊集》卷是一《与李宰书》,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9页。
    ④ 《陆九渊集》卷五《与舒西美》,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4页。
    ⑤ 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二《养心莫善于寡欲》,中华书局1980版,第380页
    ⑥ 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语录下》,中华书局1980版,第466页。
    ① 叶适《习学记言》卷四十七,《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五十三《拟戒饰知举以下手诏》。
    ③ 《大全集》卷五十七《赐杨栋辞免除礼部尚书兼职依旧恩命不允诏》。
    ① 《大全集》卷六十外制《张磻祭酒》。
    ② 《二程语录》卷十一,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①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麓书社1997版。
    ②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五《语录》,四部丛刊本。
    ③ 陈亮《陈亮集》卷十六《书作论法后》,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④ 陈亮《陈亮集》卷二十一《复吴叔异》,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⑤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赠薛子良》,四部丛刊本。
    ⑥ 朱熹《晦安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七《南游山后记》,四部丛刊本。
    ⑦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中公文集》卷二十七《咏古诗序》,四部丛刊本
    ⑧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麓书社1997版。
    ①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春日》,四部丛刊本。
    ② 程千帆《宋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6页。
    ①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巩仲至》,四部丛刊本。
    ② 《宋文鉴·序》,四库全书本。
    ③ 《四库全书总目·<宋文鉴>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④ 《四库全书总目·<古文关键>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① 参见(美)田浩(Hoyt Cleveland Tiliman)《朱熹的思维世界》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81—282页
    ② 《大全集》卷百一十六《谢傅侍郎举著述启》
    ③ 转引自向以鲜《超越江湖的诗人——后村研究》,巴蜀书社1995年版,第4—5页。
    ④ 《大全集》卷百九十五洪天锡撰《后村先生墓志铭》。
    ①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5—696页。
    ② 叶适《水心集》卷十六,《四库全书》本。
    ③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7页。
    ④ 《大全集》卷百九十四《后村先生刘公行状》。
    ⑤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2页。
    ⑥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6页
    ⑦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4页。
    ⑧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5页。
    ①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5—696页
    ②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8—699页
    ③ 《大全集》卷九十五。
    ④ 《宋元学案》(上)卷四十七,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700页。
    ⑤ 《大全集》卷百九十六《奉议郎太常博士夏(锡)初谥议》。
    ① 《宋元学案》(上)卷八十一,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480页。
    ② 《大全集》百九十四《后村行状》
    ③ 《大全集》卷四十七《师友六言一首》
    ④ 《大全集》卷百三十七《真西山祭文》。
    ⑤ 《大全集》卷十一《别张季》。
    ⑥ 《大全集》卷十《题郑宁文卷》。
    ⑦ 《大全集》卷三十九《杂兴六言十首》之四。
    ⑧ 《大全集》卷十一《次韵实之<春日>》。
    ① 《大全集》卷百三十三《答洪师侍郎书》。
    ② 《宋元学案》(下)卷八十一,中国书店 1990年版,第480页。
    ③ 《大全集》卷九十九《陈户曹诗卷序》
    ④ 《大全集》卷百六十八《真西山行状》。
    ① 《宋元学案》(下)卷五十四,中国书店 1990年版,第43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虚斋注庄子内篇序》。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子文诗序》。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⑤ 《大全集》卷九十七《听娃诗序》。
    ①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八《题刘潜夫诗什并以将行》,《四部丛刊》本。
    ②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二十九《题刘潜夫南是稿》,《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百零七《周从龙长语》。
    ④ 《大全集》百一十二《杂记》。
    ⑤ 《大全集》卷九十九《南城包生行卷》。
    ① 《宋元学案》(下)卷六十三,中国书店 1990年版,第177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九《黄勉斋书卷后》。
    ③ 《大全集》卷四《哭黄直卿寺承》二首。
    ④ 陈亮《陈亮集》卷二十一《与张定叟侍郎》,中华书局 1974年版。
    ⑤ 陈亮《陈亮集》卷十五《送仲德序》,中华书局 1974年版。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三《泉山书院记》。
    ② 《大全集》卷八十四《论语讲义》。
    ③ 《朱子语类》卷一,麓书社 1997版。
    ④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十四《行宫便殿奏札二》,四部丛刊本。
    ①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八《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② 《二程遗书》卷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③ 《大全集》卷八十九《建宁重建明伦堂记》。
    ④ 《大全集》卷二十六《忿欲》。
    ⑤ 《大全集》卷八十六《辛亥六月九日进故事》。
    ⑥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八《西山真文忠行状》。
    ⑦ 《二程遗书》卷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① 《大全集》卷八十四《论语讲义》。
    ② 《大全集》卷八十五《周易讲义》。
    ③ 《二程遗书》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④ 《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二《潘庭坚墓志铭》。
    ⑤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一《与实之启》。
    ⑥ 《大全集》卷四《自警》。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七《晚觉稿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七《诗境集序》。
    ③ 《大全集》九十六《名山别集序》。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刘坼父诗序》。
    ⑤ 《大全集》卷九《一念》。
    ⑥ (宋)杨时编《二程粹言》卷上,四库全书本。
    ⑦ 张栻《癸巳论语解》卷三,四库全书本。
    ① 张栻《南轩集》卷三十六《主一箴》,四库全书本。
    ②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行宫便殿奏札二》,四部丛刊本。
    ③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一《问太极中庸之义》,四部丛刊本。
    ④ 《大全集》九十七《陈天定漫稿序》。
    ⑤ 《大全集》卷一百五十《贤首座》。
    ⑥ 《大全集》卷一百《唐察院文稿跋》。
    ⑦ 《大全集》卷八十九《晋江县飞舄堂记》。
    ①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答胡季随》,四部丛刊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八《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③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二《心泉》。
    ① [宋]延寿《万善同归集》,《大正藏》第48册。
    ② 《宋史·道学一》卷四百二十七,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12723页。
    ③ 《二程集·文集》卷十一《明道先生行状》,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638页。
    ④ 颜元《颜元集·<朱子语类>评》,中华书局 1987年版,第278页。
    ⑤ 钱穆《朱子新学案》叁之叁,巴蜀书社 1986年版。第1074页。
    ⑥ 《陆九渊集》卷二,第482页,中华书局 1980年版。
    ⑦ 《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七,四部丛刊本。
    ⑧ 《大全集》卷三十一《七十四吟》十首之九。
    ① 《大全集》卷二十《题晤上人诗》。
    ② 《大全集》卷四十三《纵革六言七首》之五。
    ③ 《大全集》卷三《挽林宜人》。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三十八《魏国大殓》
    ⑤ 《大全集》卷九十七《萧居士书<华严经>序》。
    ⑥ 《大全集》卷三十七《恭上人求偈戏赠二首》之一。
    ⑦ 《大全集》卷四十四《用旧韵赠莹上人》。
    ① 《大全集》卷九《赠辉书记二首》之二
    ②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第17页。
    ③ 《大全集》卷四十三《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之二
    ① 《大全集》卷二十四《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之八。
    ② 《大全集》卷四十四《次徐户部韵》。
    ③ 《大全集》卷三十五《病中杂兴五言十首》之六。
    ④ 《大全集》卷二十一《溪庵十首》。
    ⑤ 《大全集》卷一百零九《为径山闻老跋》。
    ⑥ 《大全集》卷九十四《石塘闲话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一《孝友堂记》。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宋高上人序》。
    ③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四《示成机宜》,《大正藏》第47册。
    ④ 《大全集》卷九十七《教海要津序》。
    ① 《大全集》卷十四《十释》。
    ② 《大全集》卷九十九《何秀才诗禅方丈序》。
    ③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黄山谷》。
    ④ 《大全集》卷九十七《茶山诚斋诗选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七《教海要津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势派序·汪信民》。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八《二林诗后序》。
    ① 《大全集》卷三《黄天谷赠诗次韵》
    ② 《大全集》卷四十五《饮中题一首》。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六《与义诗序》。
    ① 刘克庄这两篇文章都不长,但不失为研究江西诗派的重要文献,《江西诗派序》被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收录,并对原文中的部分脱字进行了补充,见中华书局 1983年版上册第477页;郭绍虞辑《宋诗话考》也加以考辨和评论,见见中华书局 1979版第115页。
    ①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478页。此段引文和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原文略有出入。
    ②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
    ③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见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407页。
    ④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2页。南宋很多人都只是把欧阳修看作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对其诗学地位似乎有所忽视,如四部丛刊本陆游《渭南文集》卷十五《每圣俞别集序》云:“先生(梅尧臣)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修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四库全书本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亦云:“国朝文物大各,穆伯长、尹师鲁始为古文,成于欧阳氏。”均未提及欧阳修的诗歌成就。
    ⑤ 《大全集》卷九十九《李贾县尉诗卷跋》。
    ⑥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2页。
    ⑦ 《大全集》卷九十九《跋真仁夫诗卷》。
    ①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七《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四部丛刊本。
    ②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附录,四部丛刊本。
    ③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居士集》卷三十三《梅圣俞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④ 关于宋调的典型特征,严羽《沧浪诗话·时辨》云:“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些观点颇具代表性。
    ⑤ 陈善《扪虱新话》,陶宗仪《说郛》卷二十二上,四库全书本。
    ⑥ 直方《直方诗话》第287条“苏诗未经人道”,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194页。
    ⑦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
    ① 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 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6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本朝五七言绝句序》。
    ③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见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419页。
    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四库全书本。
    ⑤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四库全书本。
    ⑥ 直方《直方诗话》第255条“东坡效山谷体”,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93—94页。
    ① 《山谷别集》卷六《论作诗文》。
    ② 《山谷别集》卷十五《与立之承奉》。
    ③ 《山谷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
    ④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换骨夺胎法》,张伯伟编校《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⑤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出版社 1986年版,第200页。
    ⑥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478页。此段引文和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原文略有出入。
    ① 直方《直方诗话》第9条“山谷论诗”,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4页。
    ② 范温《潜溪诗眼》第14条“山谷言诗法”,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323—325页。
    ③ 直方《直方诗话》第31条“作诗如作杂剧”,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14页。
    ④ 范温《潜溪诗眼》第23条“句法”,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卷上,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330页。
    ⑤ 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四库全书本。
    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四库全书本。
    ① 许尹《黄陈诗集注序》,见《山谷内集诗注》卷首,四部备要本。
    ② 《渭南文集》卷三十九《何君墓表》,四部丛刊本。
    ③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别集卷十八《与徐师川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④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别集卷十九《与济川侄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⑤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475页。
    ⑥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494页。
    ①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四库全书本。
    ② 陈师道《后山诗注补笺》,中华书局 1995年版,第485—486页。
    ③ 陈师道《后山集》卷九《答秦觏书》。
    ①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后山》。
    ② 伍晓蔓亦认为陈师道师法黄庭坚,是因为“后山对山谷的诗歌与人品极为景仰。以道德为本源、疏离政治的思想取向,自持心性,佼佼不群的精神气质,弃绝声色、寻觅淡泊的趣味,是黄、陈相知的基础;而高韵绝俗、句中有眼的‘山谷体’诗歌,更令陈师道佩服、赞叹。”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巴蜀书社 2005年版,第187页。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九《刘澜诗集跋》。
    ④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6页。
    ⑤ 陈与义《陈与义集》卷十《春日》,中华书局 1982年版。
    ① 陈与义《陈与义集》卷首晦斋《简斋诗集引》,中华书局 1982年版。
    ②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5页。
    ③ 刘克庄此文是为自己编的《江西诗派》选集写的序言,编书的目的是“取其全篇佳者,或一联一句可讽咏者,或对偶工者,各着于编,以便観览。”此书的编撰时间现在已不可知。另外,江西宗派经吕本中提出后,逐渐得到人们认可和重视,淳熙十一年(1184),程叔达选刻除黄庭坚外,二十五家诗作为一集,名为《江西宗派诗集》,杨万里为之作序,曾纮、曾思父子编有《江西续宗派诗集》,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江西宗派诗集》为一百一十五卷,《江西续宗派诗集》为二卷,《宋史》说是吕本中编,疑误;《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江西诗派》为一百三十七卷,又《续派》十三卷,未署编者。两处著录相差很大,《直斋书录解题》所载是在程、曾二人所编的基础上有所增补、还是重新分卷、抑或别为他书,亦未可知。
    ①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宗派图序》引宗派的成员名单为“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傀)[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直方、僧善权、高荷,合二十五人。”《苕溪渔隐丛话》,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27页。
    ② 皆见《四部丛刊初编》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总序》。
    ④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江西宗派诗序》,四部丛刊本。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七《茶山诚斋诗选序》。
    ②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六,四库全书本。
    ③ 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版,第288页。
    ① 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载《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二帖》。
    ② 张镃《仕学规范》卷三十九,四库全书本。
    ③ 陈岩峭《庚溪诗话》卷下,四库全书本。
    ④ 《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70页。
    ① 《艇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76页。
    ② 刘克庄《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吕紫微》引吕本中《夏均父集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总序》。
    ② 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四部丛刊本。
    ③ 周汝昌《杨万里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第42页。
    ④ 《杨万里选集》引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①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卷十五《道》。四库全书本。
    ②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载《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二帖》,四库全书。
    ③ 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七.四库全书本。
    ①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 1997年版,第227页。
    ② 《东莱诗集》卷三《外弟赵才仲数以书来论诗因作此答之》。
    ③ 《东莱诗集》卷六《别后寄舍弟三十韵》。
    ④ 《东莱诗集》卷七《大雪不出寄阳翟宁陵》。
    ① 《读吕居仁旧诗有懐其人作诗寄之》,见《两宋群贤小集》卷一百九十《茶山集》。
    ②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吕本中与曾吉甫第一帖》。
    ③ 吴乔《围炉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
    ④ 方回《桐江续集》卷三十一,《四库全书》本。
    ⑤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第34页。
    ① 方回《桐江集》卷三《跋遂初先生尤尚书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七《茶山诚斋诗选序》。
    ② 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诚斋荆溪集序》。
    ③ 《诚斋集》卷四《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其二。
    ④ 《诚斋集》卷三十八《书黄庐陵伯庸诗卷》。
    ⑤ 《诚斋集》卷二十《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⑥ 《诚斋集》七《灯下读山谷诗》
    ⑦ 《诚斋集》卷二十四《跋陈简斋奏草》。
    ① 《诚斋集》卷二十三《题徐衡仲西窗诗编》。
    ② 《诚斋集》卷三《和周仲容春日二律句》其二。
    ③ 《诚斋集》卷六《送彭元忠司户二首》其一。
    ④ 《诚斋集》卷二三《又和<木犀初发>呈张功父六首》其四。
    ⑤ 《诚斋集》卷三八《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
    ⑥ 杨万里《诚斋诗话》,丁福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140—141页。
    ①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九《中兴诸贤·陆放翁》,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第419页。
    ②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赠曾温伯邢德允》。
    ③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吕居仁集序》。
    ④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二《曾文清公墓志铭》。
    ⑤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跋曾文清公奏议稿》。
    ⑥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二《曾文清公墓志铭》。
    ⑦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
    ① 陆游《渭南文集》卷一三《上辛给事书》。
    ②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茶山集》,《四库全书》本。
    ③ 陆游《剑南诗槁》卷五十一《夜吟》二首其二
    ④ 陆游《剑南诗槁》卷二十五《示儿》
    ⑤ 陆游《剑南诗槁》卷六十《读宛陵先生诗》
    ⑥ 《诚斋集》卷二六《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其三。
    ⑦ 《大全集》卷三十六《题诚斋像》二首之一。
    ① 《诚斋集》卷八十《诚斋荆溪集序》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二《黄有容》。
    ③ 项安世《平安悔稿》卷五,宛委别藏本。
    ④ 《诚斋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⑤ 《诚斋集》卷七十六《答建康府大军库监门徐达书》。
    ① 《白石道人诗集》卷下《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四部丛刊本。
    ②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
    ③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 1997年版,第133页。
    ① 《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茶山集》,《四库全书》本。
    ② 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六《答郑虞任检法见赠》,四库全书本。
    ③ 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八《示子遹》。
    ④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⑤ 《大全集》卷三十六《题放翁像》二首其一。
    ①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31页。
    ② 《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四库全书本
    ③ 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八《读近人诗》,四库全书本。
    ④ “诗到无人爱处”语出苏轼,陆游屡用其语,见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 1984年版,第116—117页。
    ⑤ 《大全集》卷九十六《刻楮集序》。
    ⑥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库全书本。
    ⑦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33页。
    ⑧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 1984年版,第118页。
    ①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31页
    ②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 1984年版,第118页。
    ③ 刘克庄《大全集》卷九十七《茶山诚斋诗选序》。
    ④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四库全书本。
    ⑤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159页。
    ⑥ 《宋诗话考》上卷,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87页。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八《虞德求诗序》。
    ② 赵汝回《薛师石瓜庐诗序》,见《江湖小集》卷七十二,四库全书本。
    ③ 绰《薛瓜庐墓志铭》,见《南宋群贤小集·瓜庐诗集》附。
    ④ 《大全集》卷九十七《中兴绝句续选序》
    ①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何谦诗跋》。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满领卫诗跋》。
    ③ 张之瀚《西岩集》卷十八《跋吉甫直溪诗稿》。
    ④ 《大全集》卷九十八《曹东酬集序》
    ⑤ 《大全集》卷三十二《竹溪痔后齿痛小诗问讯》
    ⑥ 《大全集》卷三《答汤升伯因悼紫芝》
    ⑦ 《大全集》卷三《哭赵紫芝》
    ⑧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六《刻楮集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野故集序》。
    ③ 《大全集》卷九十七《宋希仁诗序》。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⑤ 《大全集》卷九十八《秘监合斋集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八《林子显诗序》。
    ②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四库全书本。
    ③ 刘埙《隐居通议》卷六《方紫阳序罗寿可诗》,四库全书本。
    ④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第185页比较宋初和四灵以降的学晚唐认为“师法对象有相似处,本质上却并不相同。”“最明显的一点,正如人们所熟知的,由于江湖诗派是打着反对江西诗派的旗号走上诗坛的,因此,江湖止血晚唐也是适应这种需要,即带有变革诗风的主观要求。”
    ⑤ 《叶适集》卷二十一《徐文渊墓志铭》。
    ⑥ 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二《徐斯远文集序》。
    ① 刘埙《隐居通议》卷士《刘五渊评论》 四库全书本。
    ②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二《清苑斋集提要》,中华书局 1965年版。
    ③ 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四库全书本。
    ① 叶适《水心文集》卷一十二《木叔诗序》。
    ② 也有学者不主张把四灵、江湖分为两个流派。钱钟书就认为是四灵直接“开创了所谓‘江湖派’”。见《宋诗选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版,第257页。
    ③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版,第24页。
    ④ 全祖望《宋诗纪事序》,厉颚辑撰《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⑤ 《江湖小集》卷十四胡仲弓《竹庄小稿·题雪舟云心二友吟稿》,四库全书本。
    ① 《江湖小集》五十五赵汝回序薛嵎《云泉诗》。
    ② 《江湖小集》卷六十八《葛天民小集·张弋秋江烟草序》。
    ③ 《江湖小集》卷十五陈鉴之《东斋小集·题陈景说诗稿后》。
    ④ 《江湖小集》卷三十六《芳庭斯植采芝续稿·寄彭泽后人》。
    ⑤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二十九《题刘潜夫南诗稿》,四部丛刊本。
    ⑥ 《大全集》卷七《哭刘连江世钧》。
    ⑦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① 《大全集》卷四《自勉》。
    ② 《大全集》卷二十三《答徐雷振投赠》。
    ③ 《大全集》卷三十四《自题长短句后》。
    ④ 《大全集》卷四十四《再次竹溪韵三首》。
    ⑤ 《大全集》卷九十四《中兴五七言绝句序》。
    ⑥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0页。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六《山名别集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一《赵仲白墓志铭》。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六《山名别集序》。
    ④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 1995年版,第115—116页。
    ⑤ 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见《清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37页。
    ① 《大全集》卷九《还黄镛诗卷》。
    ② 《大全集》卷九十九《李耘子所藏其兄公晦诗评》。
    ①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一《与元九书》,四部丛刊本。
    ②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一《读张籍古乐府》,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子文诗序》。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方俊甫小稿元英跋》。
    ⑤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二《诸士友词》。
    ⑥ 刘克庄著 秀梅点校《后村诗话》,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22页。
    ⑦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库全书本。
    ① 陆游《渭南文集》卷七《谢参政启》,四部丛刊本。
    ② 陆游撰,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① 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3页。
    ② 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五十六《乐全先生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③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第558页。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八《宗忠简遗事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八《辛稼轩集序》。
    ③ 《大全集》卷六十外制《李翰林学士》。
    ④ 《大全集》卷九十九《单父赵氏事实》。
    ① 《大全集》卷八十五《论语讲义》
    ② 《大全集》一百九十《贺新郎·放逐身蓝缕》。
    ③ 刘克庄著 钱仲联笺注《后村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第79页。
    ① 《大全集》卷一百《唐察院判案跋》。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恕斋平心录跋》。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虚斋注<庄子·内篇>序》。
    ④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第十二《黄文叔诗说序》。
    ① 《大全集》卷一百零七《方汝一<班史赞后>跋》。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② 《大全集》卷一十《题郑宁文卷》。
    ③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八《沈简肃<四益集>序》。
    ①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攻媿先生楼公集序》。
    ②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咏古诗序》。
    ③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四《梅溪续集跋》。
    ① 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八《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③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四《欧阳四门集跋》。
    ④ 李青春《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3页。
    ①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子文诗序》。
    ③ 司马迁此书载《汉书·司马迁传》和《文选》,上引自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第131页。
    ①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十九《送孟东野序》,四部丛刊本
    ②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 1997年版,第55页。
    ③ 杨亿《武夷新集》卷七《温州聂从事云堂集序》,四库全书本。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子文诗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③ 《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九《陈太孺墓志铭》。
    ④ 《后村诗话》续集卷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106页。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六《徐先辈集序》。
    ② 张镃《南湖集》卷八《戏仿韩致光体》,四库全书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七《听蛙诗序》。
    ④ 方回《桐江集》卷四《跋仇仁近诗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
    ⑤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寄外舅郭大夫》。
    ①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游春》评。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三十一《答乡守赵寺丞书》、
    ① 《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九《直秘阁林公墓志铭》。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八《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①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 1995年版,第241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五《铁庵遗稿序》。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八《勿失集序》。
    ④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六《跋彭忠肃文集》。
    ① 萧绎《金缕子》卷四,四库全书本。
    ② 徐铉《骑省集》卷十八《萧庶子诗序》,四库全书本。
    ① 《宋元学案·伊川学案》附《语录》。
    ① 《大全集》卷八十九《风月窝记》。
    ② 《二程遗书》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③ 朱熹《中庸章句》,《四书集注》,巴蜀书社 1987版。。
    ④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四《跋豫章黄量诗卷跋》。
    ① 杨时《龟山先生语录》卷一,四部丛刊本。
    ② 杨时《龟山先生语录》卷二,四部丛刊本。
    ③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
    ①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建寧府建阳县学藏书记》。
    ②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五《答廖子晦》。
    ③ 黄彻《口溪诗话》卷十,《历代诗话续编》(上),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395页。
    ④ 真德秀《文章正宗·诗赋》,四库全书本。
    ① 魏了翁《礼记要义》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②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一《吕氏读诗记后序》,四部丛刊本。
    ③ 陈亮《陈亮集》卷十《经书发题·诗经》,中华书局 1974年版。
    ④ 陈亮《陈亮集》卷十六《书作论法后》,中华书局 1974年版。
    ⑤ 《大全集》卷九《进德》。
    ① 《大全集》卷八十四《商书讲义》。
    ② 《宋元学案》卷二十《龟山学案》,中华书局 1986年版。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子文诗序》。
    ①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九《送孟东野序》,四部丛刊本。
    ②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二十《荆潭唱和诗序》,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臞庵敖虚岁嘎先生墓志铭》。
    ④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晁叔用》。
    ① 《大全集》卷九十五《乐轩集序》。
    ② 《大全集》卷七《答陈珍》。
    ③ 《大全集》卷二十七《君畴仲晦蒙仲再和余差须二诗警齐侍郎又继之趂韵走谢》二首之一。
    ④ 《大全集》卷三十三《题林文之诗卷》二首其二。
    ⑤ 《大全集》卷九十四《张尚书集序》。
    ①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迩言后序》,四部丛刊本。
    ②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讲筵进读大学章句手记》,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六《迂斋标注古文序》。
    ④ 《大全集》卷一百零九《刘澜诗集跋》。
    ⑤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何谦诗跋》。
    ⑥ 《大全集》卷九十七《宋希仁诗序》。
    ① 《大全集》卷四十《总戎徐侯伯东远访田舍赠诗二首次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六《韩隐君诗序》。
    ③ 朱熹《朱子大全集》卷七十六,《四库备要》本。
    ④ 薛季宣《浪语集》卷二十七《书诗性情说后》,四库全书本。
    ⑤ 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咏古诗序》。
    ① 《大全集》卷一百十一《恕斋诗存稿跋》。
    ②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九《与游丞相书》。
    ③ 朱熹《晦庵诗说》,谈艺珠丛本。
    ④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九《与游丞相书》。
    ⑤ 《宋元学案》(下)卷五十四,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43页。
    ⑥ 《大全集》卷九十九《秘监合斋集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六,《韩隐君诗序》。
    ②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何谦诗跋》。
    ③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刁通判诗卷》。
    ④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6页。
    ⑤ 《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页。
    ⑥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四库全书本。
    ⑦ 直方《直方诗话》,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⑧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⑨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①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① 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八《示子通》。
    ② 陆游《剑南诗稿》卷六八《解嘲》。
    ① 《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九《姚元泰墓志铭》。
    ②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十二《木叔诗序》,四部丛刊本。
    ③ 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附录一“江湖诗派成员考”,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71—322页。
    ① 《江湖后集》卷十五,四库全书本。
    ②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葛天民赏雪”条,《学津讨源》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九《陈户曹诗卷跋》。
    ① 刘克庄撰 秀梅校点《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1页。
    ② 刘克庄撰 秀梅校点《后村诗话》新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3页
    ③ 刘克庄撰 秀梅校点《后村诗话》前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页。
    ① 刘克庄撰 秀梅校点《后村诗话》后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九《恭跋钦宗皇帝宸翰》。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二《杂记》。
    ② 《二程遗书》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③ 《二程遗书》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④ 《二程遗书》卷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⑤ 《二程遗书》卷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① 虞集《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原序》,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六二弟墓志铭》。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林合诗卷跋》。
    ① 韩愈著 朱熹校《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十六《答李翊书》。
    ② 韩愈著 朱熹校《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十六《答李翊书》。
    ③ 秦观《淮海集》卷一十二《进策·序篇》,四库全书本。
    ④ 谢逸《溪堂集》卷七《送汪信民序》,四库全书本。
    ⑤ 《宋元学案》卷三十五《陈邹诸儒学案》。
    ⑥ 李纲《梁溪集》卷一百三十八,四库全书本。
    ① 《大全集》卷九十八《辛稼轩集序》。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二《字说杂记》。
    ③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诗话》。
    ④ 《大全集》卷九十七《翁应星乐府序》。
    ⑤ 陆游《渭南文集》卷一三《上辛给事书》,四部丛刊本。
    ①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四《方得亨诗集序》,四部丛刊本。
    ②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三《上辛给事书》,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六十外制《张磻祭酒》。
    ①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送朱择善序》。
    ②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四《跋豫黄量诗卷》。
    ③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四《游诚之默斋集序》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刘坼父诗序》。
    ① 《大全集》卷卷一百五十八《赵孺人墓志铭》。
    ②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8—69页。
    ③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答何叔京书》。
    ④ 朱熹《朱子语类》卷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⑤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二《答张钦夫书》。
    ① 苏轼著 文诰辑注 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卷十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06页。
    ② 苏轼著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四十八《上曾丞相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79页。
    ③ 曾几《茶山集》卷一《赠空上人》,四库全书本。
    ① 《大全集》卷八十八《听雨堂记》。
    ①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居士集》卷四十二《梅圣俞诗集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七《信庵诗序》。
    ① 《大全集》卷一百零九《章仲山诗》。
    ② 曹丕《典论·论文》,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59页。
    ③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二《华阳集提要》。
    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四库全书本。
    ① 胡云翼《宋词研究》,中华书局1926年版,第89—90页。
    ② 陆游《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四部丛刊本。
    ① 李纲《梁溪集》卷一百三十八《五峰居士文集序》,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三《有感》
    ①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八《庚辰与方子默佥判书》。
    ② 《大全集》卷二《立春》之二。
    ③ 《大全集》卷二《书事》。
    ① 刘克庄著 钱仲联笺《后村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七《除云台观谢丞相启》。
    ③ 《大全集》卷十《题真仁夫画卷》。
    ④ 孙望等《宋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⑤ 《大全集》卷二十七《诸公和差须二诗不已又得二首》之二。
    ⑥ 《大全集》卷三十五《和长溪叶潘投赠韵》。
    ① 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2页。
    ② 《大全集》卷一百零刘《赵孟侒诗跋》。
    ① 苏轼《苏轼文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29页。
    ② 洪迈《容斋序笔》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阪,第236页。
    ③ 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四库全书本。
    ④ 关于“江湖诗祸”,张宏生在《江湖诗派研究》一书附录三中对诗祸发生得时间、原因、涉及人员、后果及其影响作了比较详细得考证和辨析。
    ①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库全书本。
    ②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落梅》诗注,四库全书本。
    ③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板,第993页。
    ①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板,第993—994页。
    ②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卷首注:“公少作几千首,嘉定己卯自江上奉祠归,发故箧尽焚之,仅存百首,是为《南旧稿》。”
    ① 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卷第十八《题汤仲友诗卷》,四部丛刊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零九《黄挺之诗卷跋》。
    ③ 《大全集》卷十二《唐博士祠》。
    ④ 《大全集》卷八《赠高九万并寄孙季蕃》二首之二。
    ⑤ 《大全集》卷九《跋某人诗卷》。
    ⑥ 《大全集》卷六《乍归九首》。
    ⑦ 《大全集》卷二十五《题近稿二首》之一。
    ① 《大全集》卷二《观元祐党籍碑》。
    ②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库全书本。
    ③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今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277页。
    ④ 国维《宋代金石学》,《国维遗书》第五册《静庵文集续编》,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
    ⑤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九《何君墓表》。
    ⑥ 苏轼《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卷五《记黄鲁直语》,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① 苏轼《苏轼诗集》卷六《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② 《山谷诗集注》卷首《黄陈诗集注序》,四部各要本。
    ③ 苏轼《苏轼文集》卷五十《与荆公二首》其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④ 刘辰翁《须溪集》卷六《赵仲仁诗序》,四库全书本。
    ⑤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刘克庄《赠翁卷》诗注,四库全书本。
    ① 《大全集》卷一《赠玉龙刘道士诗》。
    ② 《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九《诚少林日九座墓志铭》。
    ③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三僧》。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章南举千稿》。
    ⑤ 《大全集》卷一百零八《方元吉诗跋》。
    ⑥ 《大全集》卷九十七《听蛙诗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四《野谷集序》。
    ② 《大全集》卷九十七《听蛙诗序》。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何谦诗跋》。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三十四《答赵检察书》。
    ⑤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黄牧四六跋》。
    ① 黄庭坚《豫章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四部丛刊本。
    ② 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换骨夺胎法”条,四库全书本。
    ③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285—286页。
    ④ 《大全集》卷十六《答陈楙伯》二首其二。
    ⑤ 《大全集》卷二十六《对卷》。
    ① 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一贴》,《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九,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三十四《答陈主薄开先书》。
    ③ 普济《五灯会元》卷二《遂州圆禅师法嗣圭峰宗密禅师》,四库全书本。
    ① 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丹霞淳禪师法嗣真州长芦禅师》,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十一《汤野孙长短句又四六》。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方玉蠕行卷跋》。
    ④ 《大全集》捐九十六《韩隐君诗序》。
    ①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十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四部丛刊本。
    ②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九《又示宗武》,四部丛刊本。
    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② 邵雍《伊川击壤集》卷十八《诗画吟》,四部丛刊本。
    ③ 魏了翁《鹤扇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四《裴梦得注欧阳公诗集序》,四部丛刊本。
    ④ 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八《日湖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诗话》前集卷二。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诗话》前集卷二。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子文诗序》。
    ④ 《大全集》卷三十一《题方海璺诗卷》。
    ⑤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①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八《戊子答真侍郎论选诗》。
    ②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何谦诗跋》。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六《韩隐君诗序》。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方俊甫小稿元英跋》。
    ① 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九《谢冒相公见示新诗一轴》,四部丛刊本。
    ② 《大全集》卷十四《杂咏一百首·屈原》。
    ③ 刘克庄著 钱仲联笺注《后村词笺注》卷四《贺新郎·端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88—299页。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九《受告谢程中书启》。
    ⑤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一《壬子生日张守秘丞》。
    ①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楚辞集注序》,四部丛刊本。
    ② 《大全集》卷九《兰》。
    ③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八《念奴娇·菊》
    ④ 《大全集》卷三《被酒》。
    ①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九。
    ② 《大全集》卷六十《张磻祭酒》
    ③ 《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六《林经略墓志铭》。
    ④ 《大全集》卷一百二十把《戊子答真侍郎论选诗》。
    ⑤ 《大全集》卷一百《赵司令楷诗卷跋》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③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寺丞和陶诗序》。
    ⑤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① 《大全集》卷一百零一《宋吉甫和陶诗跋》。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寺臣和陶诗序》。
    ① 《大全集》卷二十四《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② 《大全集》卷三十一《训蒙二首》。
    ③ 《大全集》卷三十九《杂咏七言十首》之四。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① 徐陵编 吴兆宜注 程琰删补 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③ 韩愈著 朱熹校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卷五《调张籍》,四部丛刊本。
    ① 参见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47—50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七《听娃诗序》。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再跋陈禹锡杜诗补注》。
    ④ 戴复古《石屏诗集》卷一《杜甫祠》,四部丛刊本。
    ①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一《诗话》新集卷一。
    ② 浦起龙著《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83页。
    ③ 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卷第九《杜甫画像》:“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说的也是杜甫元气健旺和诗歌气势壮盛。
    ④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一《诗话》新集卷一。
    ⑤ 《二程遗书》卷十五。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一《诗话》新集卷一。
    ③ 《临川先生文集》卷十九《和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④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一《诗话》新集卷一。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③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三《诗话》新集卷三。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诗话》前集卷一。
    ①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五《诗话》新集卷五。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三《诗话》新集卷三。
    ③ 《大全集》卷九十六《韩隐君诗序》。
    ④ 《大全集》卷一百八十四《诗话》新集卷四。
    ①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
    ②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卷十二《徐斯远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野谷集序》。
    ①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寺丞和陶诗序》。
    ① 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卷二十三,四部丛刊本。
    ② 严羽著 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42页。
    ③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④ 严羽著 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38页。
    ⑤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⑥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六《诗话》后集卷二。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卷二。
    ② 周紫芝《竹坡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0页。
    ③ 周紫芝《竹坡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55—356页。
    ④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谢成之书》,四部丛刊本。
    ① 萧统《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渊明文集序》,四部丛刊本。
    ②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07页。
    ③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二《〈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
    ① 朱熹《朱熹诗话·清邃阁论诗》,《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112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寺丞和陶诗序》。
    ③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九《枢密郑公行状》。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七《除匠簿福建参议谢西山》。
    ⑤ 《大全集》卷几十九《单父赵氏事实》。
    ① 《大全集》卷九十四《赵寺丞和陶诗序》。
    ② 苏轼《与程全父十二首》之十一,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五十五,中华书局1986版,第1627页。
    ③ 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十九《书黄子思诗集后》,四部丛刊本。
    ④ 《大全集》卷五十一《备对劄子》。
    ① 《大全集》卷十四《十节·陶渊明》。
    ② 周敦颐《周敦颐集》,麓书社2002年版,第31页。
    ③ 《大全集》卷九十五《乐轩集序》。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卷二。
    ⑤ 《大全集》卷九十四《瓜圃集序》。
    ① 黄宗羲撰,全祖望补《宋元学案》(下)卷五十九《清江学案》,续修四库本,第144—145页。
    ② 黄宗羲撰,全祖望补《宋元学案》(下)卷五十九《清江学案》,续修四库本,第143页。
    ③ 黄宗羲撰,全祖望补《宋元学案》(下)卷五十九《清江学案》,’续修四库本,第144页。
    ④ 黄宗羲撰,全祖望补《宋元学案》(下)卷五十九《清江学案》,续修四库本,第145页。
    ⑤ 韩漉《涧泉集》卷二《对菊读韦苏州诗》,四库全书本。
    ⑥ 韩淲《涧泉集》卷二《闲泊东窗为静寄》,四库全书本。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七《赵庭原诗序》。
    ②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二《因明堂赦荐赵监狱荐蕃》。
    ③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405页。
    ① 《庄子》卷三《骈拇》第八,《诸子集成》本。
    ② 《南华真经》卷四,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88《听雨堂记》。
    ④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赵孟佞诗跋》。
    ⑤ 《大全集》卷九十八《林太渊稿序》。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三十二《回信庵书》。
    ② 《大全集》卷一百零八《真窖遗文跋》。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退庵集序》。
    ①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诗话》前集卷二。
    ② 《大全集》卷六《题许介之诗草》。
    ③ 《大全集》卷十七《三叠》。
    ④ 《大全集》卷一百一十《刁通判诗卷跋》。
    ⑤ 《大全集》卷十七《三叠》。
    ⑥ 《大全集》卷二十四《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之》二十。
    ⑦ 《大全集》卷十二《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① 《大全集》卷九十七《晚觉翁稿序》。
    ② 《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六《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八《通上人诗卷跋》。
    ④ 《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赵仲白墓志铭》。
    ⑤ 《大全集》卷九十六《吴归父诗序》。
    ⑥ 《大全集》卷十七《十叠》。
    ⑦ 《大全集》卷十三《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之十。
    ⑧ 《大全集》卷八《答惠州曾使君韵》其二。
    ① 杨亿《西昆酬唱集序》,四部丛刊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诗话》前集卷二。
    ③ 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九《祥符诏书记》,四库全书本。
    ④ 《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九十一《诫约属辞浮艳令欲雕印文集转运使选文士看详诏》,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⑤ 《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序·黄山谷》。
    ⑥ 《宛陵先生集》附录,四部丛刊本。
    ⑦ 欧阳修《六一诗话》,见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67页。
    ①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四《寄楚州吕济叔》,四部丛刊本。
    ②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八《依韵和晏相公》,四部丛刊本。
    ③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四十六《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四部丛刊本。
    ④ 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六十《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四部丛刊本。
    ⑤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居士集》卷三十三《梅圣俞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⑥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349页。
    ⑦ 杨时《龟山集》卷十《龟山先生语录》,四库全书本。
    ⑧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三《跋刘叔通诗卷》,四部丛刊本。
    ⑨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跋张公子竹溪诗》,四部丛刊本。
    ① 包恢《敝帚稿略》卷二《答傅当可论诗》,四库全书本。
    ②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方汝一诗卷跋》。
    ③ 《大全集》卷一百零六《周梦云诗文跋》。
    ④ 《大全集》卷九十四《刘坼父诗序》。
    ① 《大全集》卷九十九《李耘子所藏其兄公晦诗评跋》。
    ② 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卷十二《因明堂赦荐赵监狱蕃》,四部丛刊本。
    ③ 《大全集》卷九十四《张尚书诗集序》。
    ① 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0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竹溪诗序》。
    ③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5页。
    ①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4页。
    ② 《大全集》卷九十四《刘坼父诗序》。
    ③ 《大全集》卷几十六《韩隐君诗序》。
    ①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3—24页。
    ②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
    ① 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二)第四编第四章《严羽〈沧浪诗话〉与南宋诗论》,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② 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2页。
    《白石道人诗集》 姜夔著 四部丛刊本
    《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著 四部丛刊本
    《敝帚稿略》 包恢著 四库全书本
    《沧浪诗话校释》 严羽撰 郭绍虞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版
    《茶山集》 曾几著 四库全书本
    《超越江湖的诗人——刘克庄研究》 向以鲜著 巴蜀书社 1995年版
    《陈与义集》 陈与义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陈与义集校笺》 陈与义撰 白敦仁校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诚斋集》 杨万里撰 四部丛刊本
    《词则》 陈廷焯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词综》 朱彝尊等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徂徕石先生文集》 石介著 四库全书本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宗杲著 《大正藏》本
    《东莱诗集》 吕本中著 四库全书本
    《读杜心解》 杜甫著 浦起龙注 中华书局1977年版
    《二程粹言》 杨时编 四库全书本
    《二程集》 程颢 程颐著 孝鱼点校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二程遗书》 程颢 程颐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二程语录》 朱熹辑 中华书局1984年版
    《方回的唐宋律诗学》 詹杭伦著 中华书局 2002年版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 杜甫著 四部丛刊本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 李更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庚溪诗话》 陈岩峭著 四库全书本。
    《管锥编》 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 1986年版
    《龟山先生语录》 杨时著 四部丛刊本
    《癸巳论语解》 张栻著 四库全书本。
    《癸辛杂识·别集》 周密著 《学津讨源》本
    《国史大纲》 钱穆著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浩然斋雅谈》 周密著 四库全书本
    《鹤林玉露》 罗大经著 四库全书本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魏了翁著 四部丛刊本
    《后村别调》 刘克庄著 《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
    《后村长短句》 刘克庄著 章谷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
    《后村词笺注》 刘克庄著 钱仲联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后村集》 刘克庄著 《四库全书》本
    《后村千家诗校注》 刘克庄编次 胡问侬、浩叟校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后村诗话》 秀梅校点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后村题跋》 刘克庄著 《丛书集成初编》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 刘克庄著 《四部丛刊》本
    《后村先生题跋》 刘克庄著 《适园丛书》本
    《后山诗注补笺》 陈师道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淮海集》 秦观著 四库全书本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 傅璇琮著 中华书局1978年版
    《黄庭坚诗集注》 任渊等注 刘尚荣校点 中华书局2003年版
    《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 钱志熙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黄庭坚与宋代文化》 杨庆存撰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晦庵诗说》 朱熹著 谈艺珠丛本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朱熹撰 《四部丛刊》本
    《剑南诗稿校注》 陆游撰 钱钟联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涧泉集》 韩淲著 四库全书本
    《江湖后集》 陈起辑 《四库全书》本
    《江湖诗派研究》 张宏生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江湖小集》 陈起辑 《四库全书》本
    《江西诗派研究》 莫砺锋著 齐鲁书社1986年版
    《江西宗派研究》 伍晓蔓著 巴蜀书社2005年版
    《今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著 三联书店2001年
    《金缕子》 萧绎著 四库全书本
    《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苏轼著 四部丛刊本
    《浪语集》 薛季宣著 四库全书本
    《冷斋夜话》 惠洪著 四库全书本
    《礼记要义》 魏了翁著 四部丛刊本。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 韩经太著 中华书局 1997年版
    《历代诗话》 何文焕辑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 丁福保辑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梁溪集》 李纲著 四库全书本
    《梁昭明太子文集》 萧统著 四部丛刊本
    《两宋名贤小集》 陈思编[元]陈世隆补《四库全书》本
    《两宋文学史》 程千帆、吴新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临川先生文集》 安石著 四部丛刊本
    《临汉隐居诗话》 魏泰著 四库全书本
    《刘克庄词新释辑评》 欧阳代发等撰 中国书店2001年版
    《刘克庄年谱》 程章灿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六臣注文选》 李善等注 四部丛刊本
    《龙川集》 陈亮著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陆九渊集》 陆九渊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
    《陆游资料汇编》 孔凡礼、齐治平著 中华书局1962年版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梅尧臣撰 朱东润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扪虱新话》 陈善著 《说郛》本
    《闽中理学渊源考》 四库全书本
    《南湖集》 张镃著 四库全书本
    《南华真经》 庄子著 四部丛刊本
    《南宋的选本研究》 张智华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南宋史稿》 何忠礼等著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南宋文人与与党争》 沈松勤著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 张健著 台湾成文出版社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 方勇著 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南轩集》 张栻著 四库全书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著 四部丛刊本
    《欧阳永叔集》 欧阳修撰 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平安悔稿》 项安世著 《宛委别藏》本
    《骑省集》 徐铉著 四库全书本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 宫兆麟等著 乾隆二十三年修刊本
    《潜溪诗眼》 范温著 《宋诗话辑佚》本
    《秦观资料汇编》 周义敢、周雷著 中华书局2001年版
    《清诗话》 丁福保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清诗话续编》 郭绍虞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秋崖诗词校注》 方著 秦效成校注 黄山书社1998年版
    《全宋词》 唐圭璋编 中华书局1999年版
    《全宋词简编》 唐圭璋编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全宋诗》 傅璇琮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至2000年版
    《人间词话》 国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容斋序笔》 洪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阪
    《山谷集》 黄庭坚著 《影印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
    《山谷诗集注》 黄庭坚著 四部备要本
    《剡源戴先生文集》 戴表元著 四部丛刊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著 四库全书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石林诗话》 叶梦得著 《历代诗话》本
    《石屏诗集》 戴复古撰 《四部丛刊》本
    《仕学规范》 张镃著 四库全书本。
    《菽园杂记》 陆容著 四库全书本
    《水心先生文集》 叶适著 四部丛刊本
    《水心先生文集》 叶适著 四部丛刊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纪昀著 中华书局1965年版
    《四库提要辨证》 余嘉锡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百家诗存》 曹庭栋著 《四库全书》本
    《宋词纪事》 唐圭璋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词通论》 薛砺若著 上海书店1985年版
    《宋词研究》 胡云翼著 中华书局1926年版
    《宋大诏令集》 中华书局1962年版
    《宋代诗学通论》 周裕锴著 巴蜀书社1997年版
    《宋代思想史论》 田浩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张海鸥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代文史考论》 诸葛忆兵著 中华书局2002年版
    《宋代文学史》 孙望、常国武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 张毅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宋代文学通论》 水照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97—1999) 武汉出版社 2001年版
    《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0—2001) 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宋代文艺理论集成》蒋述卓等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 运熙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宋明理学》 陈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人别集序录》 祝尚书著 中华书局1999年11月版
    《宋人诗话外编》 程毅中等编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
    《宋人轶事汇编》 丁传靖辑 中华书局2003年版
    《宋诗别裁集》 张景星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宋诗钞》 吴之振等 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辑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撰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诗话全编》 吴文治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宋诗纪事》 厉鄂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宋诗纪事本末》 陈邦瞻著 中华书局1977年版
    《宋诗纪事补正》 钱钟书著 辽海和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宋诗精华录》 陈衍评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宋诗精华录译注》 蔡义江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宋诗精选》 程千帆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宋诗融通与开拓》 张宏生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诗散论》 张白山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宋诗史》 许总著 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宋诗特色研究》 张高评著 长春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诗体派论》 吕肖奂著 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宋诗研究》 胡云翼著 巴蜀书社1993年版
    《宋诗臆说》 赵齐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宋诗纵横》 赵仁珪著 中华书局1994年版
    《宋史》 脱脱等撰 中华书局1978年版
    《宋文鉴》 吕祖谦诠次 四库全书本。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 李青春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宋元诗社研究丛稿》 欧阳光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宋元学案》 黄宗羲著 全祖望补 中国书店1990年版
    《宋元学案》 黄宗羲著 全祖望补 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元学案》 黄宗羲著 全祖望补 续修四库本
    《苏轼诗集》 苏轼著 文诰辑注 孔凡礼校点 中华书局1982年版
    《苏轼文集》 苏轼著 孔凡礼校点 中华书局1986年版
    《苏轼资料汇编》 川大中文系编 中华书局1994年版
    《岁寒堂诗话》 张戒著 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谈艺录》 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天一阁书目》 续修四库全书本
    《艇斋诗话》 曾季貍著 《历代诗话续编》本
    《桐江集》 方回著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
    《桐江续集》 方回著 《四库全书》
    《宛陵先生集》 梅尧臣著 四部丛刊本
    《万善同归集》 延寿著 《大正藏》本
    《国维遗书》 国维著 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
    《直方诗话》 直方著 郭绍虞辑 《宋诗话辑佚》本
    《渭南文集》 陆游著 四部丛刊本
    《文章正宗》 真德秀著 四库全书本
    《五灯会元》 普济著 四库全书本
    《武夷新集》 杨亿著 四库全书本
    《西昆酬唱集》 杨亿等著 四部丛刊本
    《西山读书记》 真德秀著 四库全书本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 真德秀撰 四部丛刊本
    《西岩集》 张之瀚著 《跋吉甫直溪诗稿》
    《希见本宋人诗话四种》 张伯伟编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口溪诗话》 黄彻著 《历代诗话续编》本
    《溪堂集》 谢逸著 四库全书本
    《习学记言》 叶适著 四库全书本
    《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著 四部丛刊本
    《新编宋词三百首》 常国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须溪集》 刘辰翁著 四库全书本。
    《严羽学术研究论文选》 鹭江出版社 1987年版
    《颜元集》 颜元著 中华书局1987年版
    《阳春白雪》 赵闻礼著 续修四库全书本
    《杨万里范成大资料汇编》 湛之著 中华书局1964年版
    《杨万里选集》 周汝昌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叶适集》 叶适著 中华书局1977年版
    《伊川击壤集》 邵雍著 四部丛刊本
    《猗觉寮杂记》 朱翌著 清武英殿聚珍丛书本
    《隐居通议》 刘埙著 四库全书本
    《瀛奎律髓》 方回编选 明成化三年刊本
    《瀛奎律髓汇评》 李庆甲集评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永嘉四灵诗集》 陈增杰校点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玉台新咏笺注》 徐陵编 吴兆宜注 程琰删补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豫章先生文集》 黄庭坚著 四部丛刊本
    《云麓漫钞》 赵彦卫著 四库全书本
    《韵语阳秋》 葛立方著 《历代诗话》
    《载酒园诗话》 贺裳著 《清诗话续编》本
    《张载集》 张载著 中华书局1978年版
    《中国禅宗与诗歌》 周裕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德明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褚斌杰撰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吴承学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 张伯伟著 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中国古典诗学新论》 张晶等 北京广播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中国历代文论》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诗体流变》 程毅中著 中华书局1992年版
    《中国诗学批评史》陈良运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诗学思想史》 萧华荣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诗学研究》 张伯伟著 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文学理论史》 成复旺等 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文学史》 社科院文研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著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周敦颐集》 周敦颐著 麓书社2002年版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韩愈著 朱熹校 四部丛刊本
    《朱熹的思维世界》 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朱熹文学研究》 莫砺锋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朱子大全集》 朱熹著 《四库备要》本
    《朱子新学案》 钱穆著 巴蜀书社1986年版
    《朱子语类》黎靖德编 麓书社1997版
    《竹坡诗话》 周紫芝著 《历代诗话》
    《庄子》 庄子著 《诸子集成》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