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越南汉语口语教学顺序性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初、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顺序的研究具有宏观意义与微观意义。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教学顺序研究可以理清口语教学时间安排的顺序问题,即在口语课堂、课外活动、口译三个语境平面上到底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口语教学内容的确定”。而从微观意义上来说,教学顺序研究是要梳理清楚具体的某一篇对话、一个话题或某一个语言点我们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们将它称为“文本内教学内容的确定”。为了提高越南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能力,本文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任务、教学的内容、教学技巧、教学顺序、口语水平测试及中-越文化教学、口译教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本文采用定量统计和定向分析等方法对面向越南学生的初、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顺序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希望其能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同时也对越南的汉语老师提供教学策略及建议。
     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首先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然后主要介绍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对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口译教学、汉语与文化教学,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口语教学原则、口语教学方法,并对其做了着重说明。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三、四、五章是本文核心所在:
     第二章,首先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界定、任务及内容的研究,是本文的研究基础之一其次对初、中、高级每个阶段教学的要求,教学的任务及教学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对外汉语口语课是以教学汉语口语语法为纲,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进行教授和练习作为口语体的口语句型的一门课。
     第三章,本章建立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初、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顺序进行深入分析,总体看来,在初、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顺序上,本章欲解决的问题包括:语音教学顺序,汉语语法教学及汉语要素运用技能训练与互动技能训练。详细分析后,笔者发现汉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汉越语相同的语音、语法点巧妙运用在实际交际中,让学生既能发音准确又能通过交际掌握汉语语法,并创设实际交际的环境让学生领会到怎么学,怎么用。
     第四章,本章建立在第二、三章的基础上,主要对越南学生的初、中、高级汉语口语的语境教学顺序进行分析,总体来看,我们认为越南学生初、中、高级汉语口语语境教学顺序应该依次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包括从学习生活情景到社会生活)→课外教学活动的内容(包括汉语商务、外交基础的功能,汉语旅游基础的功能和医用基础的功能)→汉越-越汉口译的话题选择→汉语口语水平测试。这种教学顺序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研究和越南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能力的提高。
     第五章,本章在第二、三、四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初、中、高级汉语口语与中国文化教学顺序,得出的结论是:在每个阶段的口语课教学的过程中,都需要教授给学生一些中越文化知识,由日常生活交际到社会社交活动,让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第六章,本章对汉语口语测试深入分析,认为初、中、高级汉语口语测试的内容、话题及要求必须适合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为体现梯度,我们为每个年级确定了能力测评点:(1)初级主要要求学习者能述说和进行话题性对话。(2)中级主要要求学习者能具体阐述,具备评述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具体陈述并讨论某话题。(3)高级主要要求是学习者具备应变能力、辩论能力和即兴演讲能力。
There are micro and macro significant in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dvanced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sequential study. From a micro sense, teaching sequential study needs to sort out a dialogue in a clear and specific, with a topic or a language we need exactly recognize "what to teach, how to teach" problem and then call them "Identified within the text of teaching content". But from macro sense, teaching sequential study can solve spoken teaching sequential in arrangements timing problem, that is spoken classroo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pretation such as "First what to teach, what to teach after","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spoken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Vietnamese students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skills and interpretation ability, this thesis has researched from the task of business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teaching skill, teaching sequential, spoken proficiency testing and Chinese-Vietnamese culture teaching method, spoken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bett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Besides that, this thesis has u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in order to research into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sequential for Vietnamese students who are studying Chinese with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dvanced level. I hope it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researcher, and also offer Vietnames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This thesis ha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Chapter one: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article,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spoke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cluding domestic and business content of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interpreting,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Mainly theoretical the basis of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as a business language, the principles of spoken teaching, spoken teaching method explanations. Finally, research methods and composing source of this article.
     Chapter two, three, four, and five:
     Chapter two: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mission and content for business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which is one of the basic purposes of this study. Secondly, teaching requirements for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each stag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task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we all recognize that business spoken Chinese programme is based on teaching spoken Chinese grammar which is designed to develop students' 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 in that,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are the content of spoken courses.
     Chapter three:This chapter establish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second chapter, in order to give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in-depth analysis:Generally, the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sequential solving problem in this chapter includes:Pronunciation teaching sequential,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the use of Chinese elements for interaction skills training skills. After analysising, I recogniz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focus on the same pronunciation in Vietnamese, clever grammar points, effective using will make students not only get accurate pronunciation but also be through grasping communicative to understand Chinese grammar, beside that learning how to create the actual of communicative environment.
     Chapter four is create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chapter two and three with the major content including analysising the contextual of sequence Chinese spoken teaching from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to advanced which followed step by step:Cont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cluding from life situations to social situations)→Content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uding Chinese in business and diplomatic basis functions, Chinese in tourism infrastructure features and medical basis functions)→Choosing Vietnamese-Chinese interpreters topic→Spoken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This teaching sequence will contribute to teaching business Chinese and research to help Vietnamese students in improving Chinese language spoken ability and interpretation capabilities.
     Chapter five is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chapter two, three, four result. In order to go into deep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dvanced Chinese spoken and Chinese culture teaching sequence to find out the conclusion:in the course of any spoken teaching in each stage also required to teach to students some of cultural knowledge from everyday life to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so that the students get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ultivate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eaching business Chinese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Chapter six is deeply analysis the Spoken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which considered the topic,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must be suitable for learners of Chinese proficiency in the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dvanced in each stage in Spoken Chinese test.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gradient, we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points to point out the ability of the for each grade such as:(1) The main requirements of primary learners are to check the ability to talk and be able to describe topic of conversation.(2) Intermediate learners main requirements specifically to elaborate, with commentary and adaptability, and be able to discuss a specific topic statement.(3) The main requirements of advanced are the learners have the ability to resilience, to debate and improvising speaking skills.
引文
① 朱琳《话题选择与口语语法教学的选择均衡——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发展探析》,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8月,第4期。
    ② 张华《语境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现代语文》,2006年07期。
    ① 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3页。
    ① 引自吕玉兰《透视课堂——对外汉语课堂语言交际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第14页。
    ① 赵紫轩《论零起点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法》,《文学教育(上)》,2010年11月。
    ② 转引自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3页。
    ③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2年8月,第16页。
    ④ 孟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8月,第14页。
    ① 转引自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2年8月,第478页。
    ② 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82页。
    ③ 申修言《应该重视作为口语体的口语教学》,《汉语学习》,1996年6月,第3期。
    ① 程棠《关于‘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4期。
    ① 陈建民《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年12月,第2页。
    ② 赵贤州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56页。
    ③ 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06页。
    ④ 张汉民《教师口语基本技能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81页。
    ⑤ 转引自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3页。
    ① 转引自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3页(综述)。
    ② 转引自郭丽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究讨论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23页。
    ③ 郭宏《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的词汇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4月,第4期。
    ④ 赵雷《建立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
    ① 赵贤州、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107页。
    ②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不同语境下的汉语教学探索——第五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10月,第54页。
    ① 金世和《汉语口语教学刍议》,《语言与翻译》,1996年,第2期。
    ② 杨寄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2页。
    ③ 孙斐《有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想法》,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8月,(4)。
    ④ 冯金萍《浅谈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安徽文学,2011年,第7期。
    ⑤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13页。
    ① 徐剑《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9月,第2期。
    ①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不同语境下的汉语教学探索——第五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10月,第231页。
    ① 转引自刘殉等《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第2集,1991-2004.中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P.58。
    ①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224页。
    ② 转引自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3页。
    ① 转引自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83页。
    ②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09页。
    ③ 张云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年11月,第1卷,第6期。
    ④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10月,第129页。
    ⑤ 转引自束定芳等《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第103页。
    ① 转引自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25页。
    ②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15页。
    ③ 郭颖雯《汉语口语体口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建立与量化》,《汉语学习》,2002年12月,(6)。
    ①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81页。
    ② 孙晓明《准备因素对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影响》,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① 朱勘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韵母教学顺序》,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国际会议,2008年12月。
    ② 朱勘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韵母教学顺序》,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国际会议,2008年12月。
    ③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对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第49页。
    ① 阮黄英《越南语教学概况及汉语与越南语之对比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卓越计划http://www.ntnu.edu.tw/clc/ptcsl/lectures/summary20071129-2.html
    ① 赵贤州 陆有仪《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202页。
    ① 周小兵《越南人学习汉语语法点难度考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月。
    ②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汉语出版社,2006年7月,第46页。
    ① 丁存越《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几点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2期。
    ① 邵艳《英汉语句子中状语位置的差异》,内江科技,2008年10月。
    ① 彭媛《对外汉语虚词教学实践探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5月。
    ② 李春红《外国留学生初级汉语习得中的虚词偏误分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7月,第4期。
    ③ 张杨《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黑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4月。
    ④ 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61页。
    ①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150页。
    ① 王芳、李计伟《试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阶段侧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7期。
    ① 杨寄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5页。
    ②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62页。
    ① 申廷威《越南学生中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5月,第12页。
    ②刘潇《中级汉语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声韵调时长及轻声时长的实验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③ 陈晓华《基于多媒体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第6期。
    ① 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第184页。
    ② 《商务口语教程》与《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的比较——兼论对商务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设计,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① 陈晓华《基于多媒体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第6期。
    ② 陈晓华《基于多媒体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6期。
    ①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236页。
    ① 农海慧、杨锋《高级水平留学生语调偏误与教学对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介版)2008年第1期。
    ② 刘桂传、刘敏《口语训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98页。
    ③ 杨寄州、贾永芬《高级汉语口语(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30页。
    ④ 杨寄州、贾永芬《高级汉语口语(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2页。
    ① 韩琦《中高级汉语口语课程中的语法教学问题试析——基于教材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4月。
    ① 章纪孝《高级汉语口语——话题交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2-25页。
    http://wenku.baidu.com/view/ff66174ef7ec4afe04a1dfa0.html
    ① 黎秋红《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越南本科三年级口语课为案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4月。
    ② 郭莉《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3年4月。
    ① 章纪孝《高级汉语口语——话题交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26-35页。
    ① 李亚丽《对外汉语中级教材课文话题分析》,《大众文艺》(教育理论),2012年2月,第3期。
    ① 李庭博《浅谈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的体会》,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2期。
    ① 徐剑《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9月,(9)。
    ② 引自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汉语教学探索——第五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10月,第54页。
    ③ 金幼华《实用口语技能训练——大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训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④ 刘辉文《中专口语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策略》,《文学教育》,2009年6月。
    ① 转引自:孟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5月,第80页。
    ① 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37页。
    ① 李柏令《商场现代化》,2008年8月(下旬刊)总第519期。
    ① 杨寄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② 转引自:张红《体验汉语100句(商务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① 吕玉兰《对外汉语课堂语言交际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8月,第99页。
    ②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10月,第128页。
    ③ 转引自: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67页。
    ④ 转引自:段燕、王文宇《基于学生需求的口译教学反思》,英语教师,2013年2月。(2)
    ① 仇鑫奕《目的与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69页。
    ① 岳建玲、吕宁红《体验汉语100句(生活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① 张红《体验汉语100句(商务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②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28-29页。
    ① 张如梅《体验汉语100句(旅游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①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10月,第127页。
    ① 高淑平《试论中级汉语听力课上的口语训练》,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1月,第1期。
    ① 林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12年2月,第7页。
    ②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页。
    ③ 赵菁等《中级汉语听说教程(上、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④ 杨寄州、贾永芳《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① 刘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206页。
    ① 邵菁和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27页。
    ① 转引自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2/02/24/23680.shtml
    ② 转引自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2/02/24/23680_2.shtml
    ③ 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56页。
    ① 申廷威《越南学生中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第9页。
    ① 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51页。
    ① 褚佩如、朱晓星、岳建玲《体验汉语(公务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171-186页。
    ② 张如梅、艾辛《体验汉语(旅游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③ 张如梅、艾辛《体验汉语(旅游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84-95页。
    ①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教学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12页。
    ② 杨鹤澜《留学生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语文学刊,2008年,第7期。
    ③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①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14页。
    ② 章纪孝《高级汉语口语——话题交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① 卢雪琼《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10年,第2期。
    ② 章纪孝《高级汉语口语——话题交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26-35页。
    ③ 杨鹤澜《留学生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语文学刊,2008年,第7期。
    ① 大众中文网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商务汉语(高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4月。
    ① 章纪孝《高级汉语口语——话题交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第56-67页。
    ② 杨鹤澜‘留学生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语文学刊,2008年,第7期。
    ① http://wenku.baidu.com/view/eec8defc0242a8956bece4ee.html
    ② 黎凡《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策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6月。
    ① 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第282页。
    ① 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第282页。
    ② 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初级汉语口语(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41页。
    ① 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初级汉语口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207页。
    ②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0年5月。
    ③ 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汉语学习》,1994年10月,第5期。
    ① 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初级汉语口语(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75页。
    ① 芦洁媛《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关系探讨》,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年4月。
    ① 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初级汉语口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91页。
    ② 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初级汉语口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92页。
    ① 汪灵灵《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文化教学模式研究报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① 任莹《关于对外汉语高级口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年9月。
    ① 杨寄州、贾永芳《高级汉语口语教程(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60-75页。
    ② 张文莉《文化教学模式与在美国对外汉语教学》,《大家》(中国期刊网独家出版刊物),2011年11月。
    ① 杨惠元《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90页。
    ②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12月,第93页。
    ③ 王佶旻《汉语测试探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11页。
    ① 李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90页。
    ② 张慧君《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成绩测试创新》,教育探索,2006年7月,第7期。
    ③ 李亚丽《对外汉语中级教材课文话题分析》,大众文艺(教育理论),2012年2月,第3期。
    ④ 王若江《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汉语学习》,1999年4月。
    ⑤ 尹平平《初、中级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测试方法新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0月。
    ⑥ 丁华《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教师口语课的语音教学》,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2月。
    ① 张姚尧《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研究》,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5月。
    ② 蔡崇尧《坚持素质教育改进汉语口语教学》,《语言与翻译》,1998年第2期。
    ③ 李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05页。
    ① 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239页。
    ① 李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份,第106页。
    ② 李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份,第86页。
    ① 转引自李晓琪《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122页。
    ① 转引自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96页。
    ② 陆妙琴《对提高PSC“命题说话”测试效度与信度的思考》,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1)。
    ① 李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测试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90-91页。
    ① 转引自王估旻《汉语测试探微》,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09页。
    ② 杨鹤澜《留学生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语文学刊,2008年,第7期。
    ①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4月。
    ② 章纪孝《高级汉语口语一话题交际》,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8月。
    ① 尹平平《初、中级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测试方法新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0月。
    ② 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322页。
    [1]常玉钟 口语习用语功能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8
    [2]杨寄洲、贾永芳 汉语常用口语句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
    [3]余家骥 汉语口语词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11
    [1]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不同语境下的汉语教学探索——第五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0
    [2]蔡整莹 汉语口语课教学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0
    [3]曾晓渝 体验汉语(文化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陈枫 对外汉语教学法[M].中华书局,2012.8
    [5]陈建民 汉语口语[M].北京出版社,1984.12
    [6]程棠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5
    [7]程爱民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
    [8]褚佩如、朱晓星、岳建岭 体验汉语(公务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9]褚佩如、朱晓星、岳建岭 体验汉语100句(公务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10]褚佩如、朱晓星、岳建岭等体验汉语100句(生活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11]崔希亮 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6
    [12]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 初级汉语口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13]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 初级汉语口语(1)[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14]戴桂芙、刘立新、李海燕 初级汉语口语(2)[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15]丁雪欢 汉语疑问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16]冯奇、傅敬民 外语教学与文化[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12
    [17]甘瑞媛 “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18]高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19]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师论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20]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一)[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4
    [2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附件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4
    [2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
    [23]黄锦章、刘焱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24]金幼华 使用汉语口语技能训练——大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养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
    [25]康玉华、來思平 汉语会话301句(上、下)[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9
    [26]李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6
    [27]李泉 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7
    [28]李立、丁安琪 公司汉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
    [29]李晓琪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12
    [30]李晓琪 汉语教学学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6)
    [31]刘德联、刘晓雨 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32]刘德联、刘晓雨 中级汉语口语(1)[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33]刘德联、刘晓雨 中级汉语口语(2)[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34]刘德联、刘晓雨 中级汉语口语(上册、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35]刘德联、刘晓雨 中级汉语口语(提高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36]刘佳传、刘敏 口语训练[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8
    [37]刘颂浩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38]刘晓天 汉语教学与研究论丛[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39]刘殉等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第2集,1991~2004.中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12
    [40]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年高级汉语口语(上册)的前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9
    [41]刘正伟 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
    [42]柳燕梅、翟艳 汉语口语常用句[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9
    [43]卢华岩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44]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7
    [45]陆俭明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
    [46]吕玉兰 透视课堂——对外汉语课堂语言交际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8
    [47]孟国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8
    [48]欧阳祯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透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49]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旅游汉语功能大刚课题组 旅游汉语功能大刚[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4
    [50]史中琦 卓越汉语公司实战篇[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5
    [51]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语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3
    [52]孙汝建 口语交际理论与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
    [53]孙易、孙雪、谷峰 体验汉语100句(文化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54]佟秉正 汉语口语教学——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5
    [55]万艺玲 汉语词汇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2
    [56]王虹 中职生口语交际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57]王佶旻 汉语测试探微[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6
    [58]王建华 语用学与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59]王振亚 现代语言测试模式[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5
    [60]王志凯、王荣生 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1
    [61]温晓虹 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62]吴忠伟、郭鹏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63]刑欣 语篇衔接与对外汉语教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4
    [64]杨德峰 对外汉语教学核心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65]杨惠元 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66]杨惠元 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3
    [67]杨寄洲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第一、二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10
    [68]杨寄洲、贾永芳 汉语常用口语句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
    [69]杨寄洲、贾永芳 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册、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70]杨寄洲、贾永芳 汉语中级口语教程(上册、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71]殷勤 现代外语教学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6
    [72]余家骥 汉语口语词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11
    [73]张红 体验汉语100句(商务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74]张红、岳薇 体验汉语(商务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75]张得禄、苗兴伟、李学宁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
    [76]张汉民 教师口语基本技能训练[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2
    [77]张建新 汉语口语常用格式例释[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3
    [78]张如梅、艾辛 体验汉语(旅游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79]张志公 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
    [80]章纪孝 高级汉语口语一话题交际[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8
    [81]赵金铭 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商务印书馆,2008.2
    [82]赵金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
    [83]赵贤州、陆友仪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6
    [84]赵毅、钱为钢 语言交际[M].上海三联书店,2008.2
    [85]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10.5
    [86]周小兵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10.7
    [87]朱晓星等 体验汉语(文化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88]朱志平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89]祖人值、任雪梅 高级汉语口语(上册、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1]蔡崇尧 坚持素质教育改进汉语口语教学[J].语言与翻译,1998,(2)
    [2]曹儒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8
    [3]陈晓华 基于多媒体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6)
    [4]陈育焕、陈成志、张永慧 以元认知为主导、信息科技为辅的口语教学模式探索[J].世界汉语教学,2009,(4)
    [5]程棠关于‘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6,(4)
    [6]崔达送 汉语口语的教学方法[J].汉语学习,2094,(6)
    [7]丁华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教师口语课的语音教学[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
    [8]冯金萍 浅谈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J].安徽文学,2011,(7)
    [9]高婧洁、金毅 合作学习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10]高若瑜 口语流利性的语言输入输出发展模式评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3)
    [11]郭宏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口语课的词汇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4)
    [12]郭灵云、尹平平 谈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J].语文学刊,2008.10,(10)
    [13]郭颖雯 汉语口语体口语教学与法体系的建立与量化[J].汉语学习,2002.12
    [14]何山燕 论汉语口语教学中的话轮转换能力培养[J].国际汉语学报,2011.11
    [15]江傲霜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口语教学浅析[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16]李轶 把握学生性格合理组织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
    [17]李亚丽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课文话题分析[J].大众文艺,2012.2
    [18]林小燕 让留学生动起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19]鲁俐 谈听力教学中的口语训练[J].清华大学学报,1995,(4)
    [20]陆妙琴 对提高PSC“命题说话”测试效度与信度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1)
    [21]穆丹 语境与口译选词[J].外语教学,2000.7
    [22]亓华、杜朝晖 中级汉语会话课提问策略研究[J].汉语学习,2009,(5)
    [23]全世和 汉语口语教学刍议[J].语言与翻译,1996,(2)
    [24]任莹 关于对外汉语高级口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9
    [25]申修言 应该重视作为口语体的口语教学[J].汉语学习,1996.6,(3)
    [26]思琦 “树型”教学法及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1)
    [27]苏焰 谈谈外国留学生中高级口语教学[J].武汉大学学报,1995,(3)
    [28]孙斐 有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想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8,(4)
    [29]孙晓明 准备因素对留学生汉语口语表达的影响,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30]孙晓青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综述[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4
    [31]谭玲 谈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中旬刊),2010.7
    [32]王威 浅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3]王清源 会诵法和对话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34]王若江 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J].汉语学习,1999.4
    [35]徐剑 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9,(2)
    [36]杨鹤澜 留学生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初探[J].语文学刊,2008,(7)
    [37]杨继光 交际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兼评北大版“初级汉语口语”教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38]尹平平 初、中级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测试方法新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
    [39]张华 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6)
    [40]张慧君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成绩测试创新[J].教育探索,2006.7,(7)
    [41]张文忠 国外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
    [42]张云艳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
    [43]赵 雷 建立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3)
    [44]赵丽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浅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4
    [45]赵紫轩 论零起点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法[J].文学教育(上),2010.11
    [46]周梅 2003年以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10.4
    [47]朱琳 话题选择与口语语法教学的选择均衡——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发展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8,(4)
    [48]朱勘宇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韵母教学顺序[J].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国际会议,2008.12
    [1]丁睿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材中“真假交际”对比分析和若干教学意见[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2]关颖 从会话分析理论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会话编写[D].2007,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侯宝霞 初级阶段汉语口语教材会话开头和结尾分析[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4]马向军 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题设置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马媛渊对两套初级短期汉语口语教材的练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任紫玉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语境设计乡议——以北京君诚语言培训学校初级班课堂教学为例[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7]王妍妍 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口语测试焦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8]吴越 中高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口语语体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9]吴悦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操练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叶玲玲针对印尼成人初级班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1]于会春 体验式教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2]袁丽红 从交际角度评析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练习设置[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3]张姚尧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