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近几年来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其实质是“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关系及其矛盾的延续和深化。其所反映和折射出的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教育领域,而是渗透和涉及社会的多领域、多层次,呈现出复杂系统的特征。这迫切需要多学科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进行探索。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体现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中,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灵魂、核心,并统领着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文化历史的前期,两种文化可以说是融合发展的、相互促进的。但是,当人类历史的车轮发展到近代,由于极端科学主义的恣意张狂以及人文主义的误解,科学与人文从融通走向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现实的全球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本身的异化。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出发,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就两种文化对立的精神实质,对蕴涵在科学与人文学科之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行历史的梳理,反思了西方学界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各种尝试,并在此基础上,以哲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个案,进一步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如何融合,探寻了融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基本原则,并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根基,提出在当代中国急需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本文共分五章:导论部分主要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加以理论分析,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进一步阐明研究的进路及其重要意义。第二章重点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历史的梳理,揭示了西方社会发展历程面临的现代性困惑——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对立和冲突。第三章着重反思了西方学界对于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各种尝试。第四章以哲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个案研究,探讨了哲人科学家爱因斯坦如何有机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身。第五章在理论反思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融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基本原则,并就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which have become a topic of general interest of academic cycles these years, are in fact the continuations and intensification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cultures" (Culture of science and culture of humanities ) and contradictions thereof. The problems it reflects not only exist in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permeate to and involve in multi-domains and multi-levels of the society, demonst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ophisticated system. It needs urgent stud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ifferent branches of learning and different angles there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are two aspects of human spirit. Being the soul and core of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they are embodied in the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they dominate the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e, these two kinds of cultures merged and promoted with each other and developed mutually. However, when the wheels of human history roll to modern times, science and humanities come from mergence to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cause of the insolence of science extremism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humanities, thus triggering a series of actual global problems and the alienation of science itself. From philosophical level this thesis intends to comb historically through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contained in science and humani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the two opposite cultures by means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history and logic, theoretical study and case analysis, an
    d to self-exam various attempts of the western academic cycles to merge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 On this base, by using philosopher scientist Albert Einstein as a case, this thesis further studies the ways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are merged, inquires in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mergence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and put forward the mission
    
    
    that it is a urgent need to develop the scientific spirit in nowadays China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advanced national culture.
    This thesis comprises of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analys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e relations thereof, defines the notions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ts significance. Chapter two reveals the puzzles in realit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western society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by combing historic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Chapter three mainly focuses on the self-examination over various attempts of western academic cycles to merge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Chapter four studies the way philosopher scientist Albert Einstein organically merged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cultures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Chapter five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erging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self-exami
    nation and case study, and put forwar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promoting the scientific spirit with respect to the health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引文
1、许良英 李宝恒 赵中立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2、许良英 赵中立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W·C·丹皮尔著,李衍译:《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4、肖峰著:《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吴增基 张之沧 钱再见等著:《理性精神的呼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乔治·萨顿著,程恒六 刘兵等译:《科学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查·帕·斯诺著,程恒六、刘兵译:《对科学的傲慢与偏见》,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9、(美)杰里·加斯顿,顾昕等译:《科学的社会运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0、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三联书店,1991年版
    13、查尔默斯著,查汝强等译:《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2年
    14、(法)拉特利尔著,吕乃基等译:《科学与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英)贝尔纳(Bernal,J.D.)著,伍况甫等译:《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加林著,李玉成译:《意大利人文主义》,三联书店1998年版
    19、伊迪丝·汉密尔顿著,徐齐平译:《希腊方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1、汪子嵩:《希腊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22、(德)伽达默尔著,薛华等译:《科学时代的理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23、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4、罗素著,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5、汤因比等著,荀春生等译:《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26、杰里米·里夫金等,吕明等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7、G. Harkfoot,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tism. Hist. Sei. xxxiii (195)
    28、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T·库恩著,李宝恒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
    30、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1、费耶阿本德著,周昌忠译:《反对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32、让·弗朗索西·利奥塔著 车槿山译:《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三联书店1997年版
    
    
    33、罗蒂著,黄勇编译:《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34、理查·罗蒂著,李幼燕译:《哲学和自然之镜》,三联书店1987年版
    35、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6、(荷)斯宾莎(B.de.Spinoza)著,贺麟译:《伦理学》,商务印书馆1958年
    37、《马恩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38、彭加勒著,李醒民译:《科学与假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9、李醒民:《爱因斯坦》,台北动大图书公司,1998年版
    40、(苏)拉契科夫:《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1、赵中立、许良英编著:《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42、阿·热:《可怕的对称—探索现代物理学中的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43、李醒民著:《科学的精神与价值》,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亚·沃尔夫著:《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45、马赫著,洪谦等译:《感觉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二版
    46、文德尔班著,罗达仁译:《哲学史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47、亚·沃尔夫著,周昌忠等译:《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8、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年版
    49、(美)大卫·雷·格里芬主编,王成兵:《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50、陈独秀:《敬告青年》,《五四运动文选》,三联书店1979年版
    51、(美)格里芬编,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52、赵光武主编:《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53、江天骥主编:《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4、(荷兰)E·舒尔曼著,李小兵等译:《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56、格里芬等著:《超越结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57、孟建伟著:《论科学的人文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8、李醒民著:《激动人心的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9、魏金生主编:《现代西方人学思潮的震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0、理查德·沃林著,张国清译:《文化批判的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1、林郁主编:《爱因斯坦的智慧》,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62、冯俊等著:《后现代哲学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3、(美)R·K·默顿著,鲁旭东等译:《科学社会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4、易杰雄著:《爱因斯坦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65、候样祥主编:《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6、杨岚 张维真著:《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7、刘大春等著:《在真与善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8、刘放桐等著:《现代西方哲学》(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9、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0、(德)哈贝马斯著,李黎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71、盛林著:《人文困惑与反思: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72、莱昂·罗斑著,陈修斋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3、义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74、王大珩 于光远主编:《论科学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5、弗尔辛著,薛春志等译:《爱因斯坦传》,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76、杨建邺著:《窥见上帝秘密的人:爱因斯坦传》,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77、韦伯著,彭强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谣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8、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H·李凯尔特著,涂纪亮译:《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势印书馆2000年版
    80、李瑜青等著:《人本思潮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81、刘大春著:《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2、董光璧等著:《哲人科学家—爱因斯坦 伟大孤独者的遐想》,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3、吕乃基 樊浩等著:《科学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4、李醒民等主编:《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科学发现个例分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85、李泽骘等著:《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研究》,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86、George sarton, sarton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P. 16.
    87、George sart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5, P. 5.
    88、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P. 93.
    1、(美)R·K·默顿:《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2年第4期
    2、巨乃歧:《试论科学精神》,《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3、孟建伟:《科学与人文精神》,《哲学研究》1996年第8期
    4、彭炳忠:《论科学精神》,《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0期
    
    
    5、李雪梅、李湘德:《近代科学精神与二十世纪科学精神之比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第2期
    6、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如何可能》,《读书》1994年第3期
    7、肖峰:《科学精神的三种形态》,《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8、孟建伟:《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9、冷德熙:《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10、王建军:《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与失衡》,《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11、庄勇:《科学与人文:人类洞悉世界的两种方式》,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2、杨国荣:《科学与科学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2期
    13、李醒民:《论作为科学家的哲学家》,《求索》,1990年第5期
    15、黄文贵:《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尺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第1期
    16、孟建伟:《探讨科学的人文价值的意义》,新视野2000年第3期
    17、李醒民:《探索科学的人文意蕴》,《哲学动态》1999年第4期等
    18、刘明:《论科学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缺失》,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9期
    19、俞吾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探索与争鸣》1996年1月期
    20、黄瑞雄:《科学与人文融合问题的消解》,江苏社会科学
    21、江天骥:《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3期
    22、曾冬梅 邱耕男:《走向融合: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学术界》第96期2002年5月
    23、彭纪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3期
    24、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5、姚介厚:《希腊古典哲学中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6、李兵:《科学理性精神探源》,《学术探索》2000年第2期
    27、刘大椿:《论弘扬科学》,《求是杂志》2001·24
    28、宣勇:《论科学精神》,《现代哲学》1997年第2期
    29、彭炳忠:《论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精神》,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3月
    30、张成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文危机》,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4期
    31、张成岗:《“科学文化”的人文向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8卷第3期2001年6月
    32、杨春时:《科学主义的僭越与科学精神的失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33、阎莉:《科学的精神气质的文化解释》,《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6卷第6期1999年12月
    34、王鸿生:《科学精神三要素及其人文意蕴》,科技导报2000年1月
    35、潘立勇:《关于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浙江大学学报第12卷第4期1998年12月
    36、吴国盛:《技术与人文》,《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7期
    37、吕乃基:《论科学与文化》,《自然辩证法》1996年第7期
    38、吴国盛:《科学与人文》,《科学技术哲学》2001年第10期
    
    
    39、桂翔:《马克思论科学与人文精神—兼论现代人本主义科学观》,《现代哲学》1999年第1期
    40、伍光良:《科学技术何以成为人本主义的杀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8卷第6期2001年12月
    41、范中 寇世琪:《试析科学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2期
    42、曹志平 邓丹云:《论科学主义的本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4期
    43、肖显静:《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9期
    44、张金杰:《论科学主义的兴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7卷第5期2000年10月
    45、孟建伟:《科学与人文的深刻关联》,《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6期
    46、孟建伟:《对科学的人文价值的忽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7、肖峰:《对科学技术的几点人文思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5卷第6期1998年12月
    48、王彩云:《“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5期
    49、王浩 何娟:《从工具合理性陷阱中拯救科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6卷第4期1999年8月
    50、阎孟伟:《西方人文精神演进的历史脉络》,《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51、孟建伟:《对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片面理解》,《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52、李醒民:《“五四”先哲的睿智:对科学和民主要义的洞见》(上下),《学术界》总第88、89期2001年
    53、李配民:《科学精神和人的价值》,《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1期
    54、林德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江海学刊》1998年第4期
    55、杨国欣:《爱因斯坦的人文精神》,沈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2期2000年6月
    56、夏小斌:《浅议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前沿》2003年第1期
    57、李醒民:《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上下),《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3期
    58、李醒民:《论哲人科学家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学术界》总第92期2002年第1期
    59、李醒民:《论科学的精神价值》,《科技导报》1996年第4期
    60、李醒民:《追求真善美的使徒—爱因斯坦人生哲学之二》,《科技导报》1998年第4期
    61、李醒民:《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的人生哲学》.《科技导报》1997年12月
    62、王国聘:《论爱因斯坦的科学伦理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63、朱兰芝:《论爱因斯坦的哲学贡献》,《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
    64、代金平:《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65、李醒民:《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概览》,《哲学动态》2000年第3期
    67、李醍民:《爱因斯坦的意义整体论》,《哲学研究》1999年第2期
    68、李醒民:《论爱因斯坦的纲领实在论》,《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第1期
    69、李醒民:《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从哲人科学家马赫及其思想来看》,《科技导报》1995年4月
    70、郑毓信:《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7期
    71、尚东涛 王建设:《论“人是万物的尺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3期
    72、曲钱森等:《试析马赫的科学统一思想》,《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8期
    
    
    73、黄瑞雄:《大卫·格里芬对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7卷第3期2000年6月
    74、黄瑞雄:《萨顿科学人性化的理想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第4期
    75、白新欢:《马尔库塞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简析》,《理论与现代》2003年第2期
    76、程民治:《爱因斯坦科学美学思想探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77、胡守钧:《爱因斯坦与客体精神》,《探索与争鸣》2002第1期
    78、杜斌:《从爱因斯坦的思想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18卷第5期2001年10月
    79、李醒民:《评爱因斯坦的科学观》,《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第4期
    80、陈国友 袁英华:《试论爱因斯坦科学创新活动的人文基础》,《北京行政学院》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