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始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进入新世纪后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良好机遇。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远落后于城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落后就不可能有发达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在加强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是一重要课题,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研究论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成。研究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对当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借鉴;研究论述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几个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及其对我国建设的借鉴意义。
     论文研究论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提供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村与村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均衡现状及存在原因进行研究;对农村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等问题及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研究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体系和统计评估与考核体系建设等。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cultural construction since her establish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she put forward to build the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cover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made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me tru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ily. And there are some good opportunities for it. At the present, the rural areas are far behind the urban ar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developed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needs developed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s facing various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S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is important with the practice. There would b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o define related concepts, to analyz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osition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to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period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studied in the paper. The history of the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acquired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as been analyzed. And references we can use for to current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onstruction have been analyzed. The condi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onstructio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 France, Britain and Japan) has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ference for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re studied, too.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the public services production and provision are studied. And the problems of unbalanced construction amo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districts and villages, the problems of cultural talent shortages in rural areas are also studied. The reasons of above problems are research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They are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the reform of systems and mechanisms, perfecting the financ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building of talent tea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alent team,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production and provision are put forward. To acquire better achievement in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both how to improve the work of statistics and evaluation and to establish a sound assessment system are studied.
引文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8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页
    ⑤后文中将以《决定》代指,如无特别说明,《决定》即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⑥李河.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5页
    ①转引自 李河.发达国家当代文化政策一瞥.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②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③参见金子.感受美国发达的文化产业[J].今日浙江,2009.01期,第56页
    ④参见陈文玲.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J].学习时报,2011.11.07,第03版
    ⑤参见蔡武.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的发展[N].人民日报,2008.12.4第7版
    ⑥参见苏旭.法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②参见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1-42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④参见孙黎.站在美国阳台看中国:企业战争和全球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⑤参见吕明军.冲突与融合——毛泽东的文化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
    ⑥孙黎.站在美国阳台看中国:企业战争和全球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①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②参见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28页
    ③参见许明,马驰主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
    ①王加林,高立志,段国旭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5月,第4页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3.17第10、5版
    ④参见(美)威廉·奥格本著,王晓毅等译.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107页
    ⑤参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6-2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①数据来源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2011.12.05
    ②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③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①参见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①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雷喜斌,陈宜安.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③周赢,赵川芳.新农村文化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④贺雪峰.农村文化活动纪事.薛毅.乡土中国与文化研[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30-282、页
    ⑤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所,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中共周宁县委.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2010年版
    ①马洪范,王瑞涵.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研究[J].中国财政,2010.11期,第54-55页
    ②参见 张航航.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期,第195-196页
    ③如 郑霄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出版参考,2010.11下旬刊,第8-9页;高聪.农家书屋与图书馆[J].贵图学刊,2010.4期,第19-20页等。
    ④李少惠,穆朝晖.非政府组织参与西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路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五期,2010年9月,第17-22页
    ⑤宋超.试论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中国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4期,第93-94页
    ⑥高延青.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7.5期,第41--42页
    ①参见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第55,56,60页
    ②参见 张柏然.新时代英汉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8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③苏振芳.两岸青年文化认同与两岸和平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期,第151页
    ④朱谦之.文化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年4月版,第4、第5、第11页
    ①转引自 雷喜斌,陈宜安主编.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3页
    ②转引自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④参见苏振芳.两岸青年文化认同与两岸和平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151页
    ⑤陈鸣 著.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①徐世丕.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新观念、新形势、新经验与新课题.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C].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①贺善侃.发展公益文化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觉[J].红旗文稿,2010.10第29页
    ②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N].人民日报,2007.06.17第1版
    ①贺善侃.发展公益文化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觉[J].红旗文稿,2010.10期,第29页
    ②巫志南.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是关键——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1.9.9,第8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3.17第10、5版
    ①参见 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②参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2、411号令
    ①温家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届五中全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
    ②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①参见 林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驱动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林起主编.2006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②参见 林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驱动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林起主编.2006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版,第17页
    ②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
    ③(英)亚当·斯密著,谢宗林 译.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5第1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①参见 苏振芳.把握先进文化方向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期,第15页
    ①参见 李泓冰:最是书香能致远[N].人民日报,2011.8.18第2版
    ②鄢本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34页
    ①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①参见 姜素红 著.发展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页
    ①刘纯彬,陈冲.“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再思考[J].公共管理,2010.10期,第25页
    ②参见 王加林,高志立,段国旭等编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Z]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②(美)迈克尔·迈金尼斯 著,毛寿龙 译.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3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①参见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26页
    ②参见.每天20个村庄在消失[N].每周文摘,第84期第2版.原载2011.10.28新快报
    ③参见尹卫国.谨防“千城一面”在农村上演[N].中国文化报,2011.9.10期,第二版
    ④孙轶玮.冯骥才:不要到事后再来补救.王永强,张堡选编.2007年文化年报:表达[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9页
    ⑤韩晓东.田青:“现代化不能以抛弃历史为代价”.王永强,张堡选编.2007年文化年报:表达[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3页
    ①此观点为冯骥才的观点,原文引述自雷喜斌,陈宜安主编.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90页
    ②转引自 雷喜斌,陈宜安 主编.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③吕明军.冲突与融合——毛泽东的文化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9-190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1页
    ②转引自孔林松,林天乙,戴金牛 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9页
    ③毛泽东.论新阶段[Z].1938年11月
    ④转引自 柳敏和,张玉文.略论党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J].历史教学,2011.14期,第44页
    ⑤参见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三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37页
    ①参见 中国革命博物馆.《解放区展览会资料》[M].前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③参见《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33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页
    ⑥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8页
    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页
    ⑧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页
    ②这里的学校是指新式学校,农村反对的是新式学校,而不是私塾。
    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40页
    ④参见孔林松,林天乙,戴金牛编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406页
    ⑤参见王明.中国现状与中共任务——1934年,在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三次全会上的讲演.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根据1957年版本重新排版1979印刷,第601页
    ⑥参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三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页
    ①参见中国革命博物馆.《解放区展览会资料》[M],前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②参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讲话》[Z],1934.1
    ③此处参见《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306-309页
    ①“识字班”这一形式一直保留了下来,后来在各个解放区都有,人数多的时候一个班有几十人,参加的多为年龄较大,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入夜校者,妇女较多,尤其以年轻女子为主,因此在山东沂蒙老区有称年轻未婚女子为“识字班”的习惯,此名称就是从当时识字班叫起来的,直到现在这一名称还在使用。
    ②《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③参见《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341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4页
    ⑤参见《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336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3页
    ①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①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版,第151页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9页
    ②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
    ① 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29、244、245页
    ①参见 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46-247页
    ②沈雁冰.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辉煌的十年[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60年版,第458页
    ③以上数据来源于:《辉煌的十年》[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60年版,第458-45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6页
    ③朱钢,贾康 等著.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275页
    ④参见中共中央学校党史研究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0页
    ①夏杏珍主编.六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8页
    ②参见 李德顺.中国人的文化觉醒——60年亲历沧桑[M].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2期,第130-131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1页
    ④参见 郑谦,张化.毛泽东时代的中国(1949-1976)第三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303页
    ⑤《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2页
    ⑥参见 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年版,第525-527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485页
    ①魏宏运主编,李正华,谢双明撰.国史记事本末(1949-1999)(第六卷)——改革开放时期[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
    ②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87页
    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56页
    ④参见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07、610、612、613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
    ①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③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209,21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①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79,38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7,33,34,35页
    ③参见《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55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④参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37页
    ⑤参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0页
    ①参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1页
    ②参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2011年10月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1/01/c_122522635.htm
    ②胡锦涛.在广东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Z].2003年4月15日
    ③参见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1/22/c_111187058.htm
    ④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78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页
    ①参见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49-150页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页
    ③参见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49-750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
    ⑤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56页
    ①参见 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72,683,684页
    ①《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选编组.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98页
    ②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4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06页
    ①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Z](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①“五个一工程”是指“力争每年推出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电影、一部优秀电视剧(电视片)、篇或几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文章。”参见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8页
    ②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3页
    ③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1400页
    ①参见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1996-1997)——走上两个文明全面发展轨道的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
    ①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②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③张贺.以“公”为本“益”字当先——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百姓[N].人民日报,2011.4.28第2版
    ④数据来源于陈原.均等便利全民共享4年投入900多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成熟[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2335213.html
    ①数据见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8.2.21)[EB/OL]. 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80221_402463655.htm
    ②根据陈原.均等便利全民共享4年投入900多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成熟[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2335213.html所得数据并测算
    ③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队编.福建统计年鉴2010[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第480页
    ①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8年10月12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①参见章建刚,毛少莹,张晓明.改革务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此数据来源于这个市的《LY日报》和《今日HD》中的2011年两会新闻报道
    ②参见章建刚,毛少莹,张晓明.改革务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012页
    ①汪玉凯.形式主义是个坏东西[J].学习时报,2011.6.13第04版
    ②吴理财.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J].人民论坛,2006.07/B第34页
    ①江立华.农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江海学刊,2011.4第113页
    ②(英)马克·J·史密斯 著,张美川 译.文化——再造社会科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③叶敬忠,贺聪志.静寂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吴惠芳,潘路,叶敬忠,贺聪志.留守中国——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263页
    ①杨旭,马跃峰.文化大院,如何不流于形式[N].人民日报,2010.12.30第12版
    ①叶敬忠,贺聪志.静寂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吴惠芳,潘路,叶敬忠,贺聪志.留守中国一一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4页
    ②转引自孙维学.美国文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142页
    ①参见 孙维学.美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146页
    ①黄锐.美国文化资助体系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页
    ②参见黄锐.美国文化资助体系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77页
    ③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年版,第60,61页
    ①孙维学.美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164页
    ②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4页
    ③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6页
    ④数据见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7-78页
    ⑤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页
    ⑥参见李其荣.美国文化解读——美国文化的多样性[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141,140页
    ①高建为,岳彩忠.法国文化解读——西方文化的璀璨明珠[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94、96页
    ②艺衡 任珺 杨立青 著.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31页
    ③[英]吉姆·麦圭根 著.何道宽 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8页
    ①徐波 著.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②参见 朱伟明.法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播[J].当代世界,2007.6期,第53页
    ③参见 谢武军.法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见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0-251页
    ①艺衡 任珺 杨立青 著.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31-332页
    ②参见 苏旭.法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
    ③参见 苏旭.法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①王浦劬,(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全球与中国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1页
    ①陈鸣.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3、64页
    ②(英)吉姆·麦圭根 著,何道宽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1页
    ③任明.英国公共文化体系及其特点. 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页
    ①数据参见范中汇.英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②参见 陈继兰.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26卷第2期,第223页
    ③此处数据引自王浦劬,(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全球与中国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4页
    ①数据资料参见 范中汇.英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②(美)露丝·本尼狄克特 著,北塔译.菊与刀——日本文化面面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58—-59页
    ①参见 张爱平 等编著.日本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6页
    ②参见 朱磊.日本文化名城保护——从“官督民办”到“官民协作”[J].城市观察,2011.3期,第13-19页
    ①参见 王砚亭.《日本图书馆年鉴(2005)》带给我们的启示[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6.5期第53页
    ②参见 欧远.论文化下乡的重点:图书下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总第24卷第3期第80页
    ③参见 艺衡 任珺 杨立青 著.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339页
    ①数据引自潘震雨,陈昌本.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
    ①王浦劬,(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94页
    ②王浦劬,(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全球与中国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4页
    ③徐波著.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①徐波著.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fMl.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②徐波著.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③王浦劬,(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全球与中国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87页
    ①(德)乔治·舍夫尔.德国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著.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330页
    ①陈鸣著.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②陈鸣著.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123页
    ①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年版,第67页
    ②参见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①黄金德,宋珊萍主编.社会主义文化活动组织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②陈鸣著.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①参见戴茸,王晓山著.加拿大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7.10.15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日报,2007.10.15
    ③(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页
    ①杨景宇.中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N].人民日报,2011.3.11,两会专刊。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3-354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①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期第8页
    ②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③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④韩永进.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①厦门市文改办.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服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林起主编.2006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②林修果,郑心瑜.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几点认识[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第52页
    ①林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驱动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林起主编.2006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①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23页
    ②郑传芳,阮晓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J].政协天地,2008.1期,第18页
    ③杨永恒.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待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0.12.2第7版
    ①参见朱钢,贾康等著.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70页
    ②参见朱钢,贾康等著.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
    ①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Z].人民日报,2011.10.25
    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Z].人民日报,2011.10.25
    ①林修果,郑心瑜.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几点认识[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第52-53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4、28页
    ①参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
    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①参见郑晓强,蔡江沈,林瑞声.复活的“宋江阵”[N].福建日报,2011.03.01第9版。
    ①参见美联社.全球首富建博物馆免费开放[N].参考消息,2011.3.3第9版
    ①参见杨旭,马跃峰.文化大院,如何不流于形式[N].人民日报,2010.12.30第12版
    ①保罗·乔伊斯著,张文礼,王达梅译.公共服务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①吴理财.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J].人民论坛,2006.07/B第34页
    ②吴理财.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J].人民论坛,2006.07/B第34页
    ①黄锐.美国文化资助体系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84页
    ②新华社香港.香港7人中有1人是义工[N].大众日报,2011.8.22,第4版
    ①参见范汇中.英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246页
    ②黄锐.美国文化资助体系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84页
    ③新华社香港.香港7人中有1人是义工[N].大众日报,2011.8.22,第4版
    ④参见黄锐.美国文化资助体系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84页
    ⑤参见新华社香港.香港7人中有1人是义工[N].大众日报,2011.8.22,第4版
    ⑥参见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课题组.两岸三地公益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比较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68页
    ①参见孙晔.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提案呼吁将制定《志愿服务法》列入全国立法规划[N].中国青年报,2008.3.5
    ②数据来源于曾庆宏.大运志愿者拳拳赤子心[N].人民日报2011.8.20,第5版
    ③世博网.世博志愿者[EB/OL],http://www.expo2010.cn/abzyz/indexjn.htm
    ④资料引自李晓林.北京:讲述文化志愿者的故事[N].中国文化报,2010.12.9,第8版
    ①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第4页
    ②参见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第7页
    ①参见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第9页
    ②参见朱健刚.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302-304页
    ①参见林洁.360亿元!佛山为18万注册志愿者投保[N].中国青年报,2008.3.5
    ①数据来源,屈菡.文化类基金会:“第三种力量”如何把握黄金时代[N].中国文化报,2011.5.23第4版
    ②参见黄锐.美国文化资助体系研究.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78、279页
    ③参见 申志民.教授造”木棍书屋”捐山村募捐善款藏书6000多册[N].新京报,2011.10.14 A 19版
    ①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包括范围看,中国有村委会637011个,如果加上具体村委会功能的农场,实际数量是65026个村级单位,而实际自然村就更多。乡镇34756个,这个数字不包括乡级农场,如果加上乡级农场总数达40656个。这还不包括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数据来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8.2.21)http://www.stats.gov.cn/tigb/nvpcgb/qgnvpcgb/t20080221 402463655.htm
    ②参见王颉,樊平,陈光金,王晓毅.多维视角下的农民问题[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页
    ③参见 曾贤荣,金浩.环塔公益活动举行“环塔爱心书屋”鄯善播撒爱心[EB/OL]. http://www.tianshannet.com.cn/hwxx/2011-09/08/content_6154548.htm
    ④(英)吉姆·麦圭根著,何道宽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7页
    ①参见胡健,岳宗.要转变观念助推社会公益[N].广州日报,2011.10.9 A1,A6版
    ②参见方栓喜,倪建伟,张飞.“中国模式”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改革国际论坛”综述[N].(原载《中国经济时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306469.html
    ①见李帅,王浩志.山村轮椅哥的“正道书屋”[N].海峡都市报,2011.9.22 A20版
    ②新华网.千帆竞发景色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综述[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0/15/c_122162439-2.htm
    ①参见胡健岳宗:要转变观念助推社会公益[N].广州日报,2011.10.9 A1,A6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htm
    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①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②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6-7页
    ①[英]马克·J·史密斯著,张美川译.文化——再造社会科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②参见林修果,黄东阳.政府职能服务:基于体制层面的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7.2第28-29页
    ①参见张贺.打一场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人民观察)——从“七一”讲话看新使命新任务(4)[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5343950.html
    ①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
    ②保罗·乔伊斯著,张文礼,王达梅译.公共服务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0页
    ①参见(意)康帕内拉著,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译.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16页
    ②参见江立华.农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江海学刊,2011.4第113页
    ③戴军,毕中林.公益活动的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N].中国文化报,2011.5.23,第8版
    ①参见王全吉.“文化良种”在新农村结出硕果——浙江省新农村“文化良种”培育基地建设回顾[N].中国文化报,2011.5.26第8版
    ②参见李丹.“文化年货”受欢迎[N].经济日报,2011.2.8第1、2版
    ③参见余心言.再也走不回去的历史.特别文摘,2011.1期,卷首语[J].活动展出的文物包括职工南下打工的一张张往返车票,第一次出门时母亲缝制袜垫,亲手编织的毛衣,陈旧的小人书,煤油灯,粮票,打工后的每一张工资单,清代的画的水浒人物画,过去的旗袍等所有个人认为值得保存的东西。
    ④李长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 说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
    ①参见苏振芳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83页
    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R]资料整理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②参见牟秉华主编.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百科全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4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2页
    ①许永洪.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数据质量评估的基本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期第83--84页
    ②牟秉华主编.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百科全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35页
    ①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第01版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页
    ①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①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页
    ②《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页
    ③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N].学习时报,2011.3.14第1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2、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再版社1993年版
    5、《毛泽东文集》第3、4、5卷[M].北京:人民再版社1996年版
    6、《毛泽东文集》第6、7、8卷[M].北京:人民再版社1999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江泽民文选》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1、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版
    12、张柏然.新时代英汉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3、《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队编.福建统计年鉴2010[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15、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1982)[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8、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21、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5、《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6、中共中央党校党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7、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29、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共党史文献选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31、温家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四中全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Z]
    3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3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Z]
    3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人民日报,2007.10.15
    3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36、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3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Z]
    38、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人民日报,2011.10.25
    3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z]
    40、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Z]
    41、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Z]
    4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2、411号令[Z]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人民日报,2011.3.17第10、5版
    44、《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Z]
    45、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46、温家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届五中全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Z]
    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苏联)E·A·瓦维林,B·Ⅱ·法诺夫著.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美)雷迅马著,牛可译.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社会科学与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美)珍怪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加)D·保罗·谢弗著,许春山,朱邦俊译.文化引导未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7、(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姜世杰译.世界文化报告(1998,200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美)威廉·奥格本著,王晓毅等译.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英)亚当·斯密著,谢宗林译.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11、(美)迈克尔·迈金尼斯著,毛寿龙译.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2、[英]吉姆·麦圭根著.何道宽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美)露丝·本尼狄克特著,北塔译.菊与刀——日本文化面面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14、(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英)马克·J·史密斯著,张美川译.文化——再造社会科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保罗·乔伊斯著,张文礼,王达梅译.公共服务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意)康帕内拉著,陈大维,黎思复,黎廷弼译.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19、(美)莱斯特·M·萨拉蒙著,田凯译.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0、(德)康保锐Berthold Kuhn著,隋学礼译校.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发展政策:公民社会组织的可能性与界限.北京:中国民人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英)Elaine Baldwin Brain Longhurst Greg Smith Scott McCracken Miles Ogborn:Introducing Cultrural Studi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2、Wagar, Roy, The Invention of Cultur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1、朱谦之.文化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赵麟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周浩然,李荣启.文化国力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年版
    8、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9、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10、郑传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2年版
    11、郑又贤.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12、王少安,周玉清.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3、陶国相.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文化建设案例从书》编委会.《文化建设案例丛书》第一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周向军等.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谢晶仁.社区文化建设新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7、张胜兵、徐向昱、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9、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王岗峰.社会和谐发展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3、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领导干部关注的文化热点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24、陈亚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6、王祖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7、宋大涵.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28、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冯云,陈静.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沈阳:东西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周向军,李春明.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鄢本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2、陶国相.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3、张筱强.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文化建设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4、王少安,周玉清.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5、张胜冰,徐向昱,马树华.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6、王世伟.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7、孙维学.美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38、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9、俞思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杜钢建.政府职能转变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41、林修果.公共管理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2、林拓,李惠斌,薛晓源.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3、林起.2006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4、中国信息协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内容服务发展报告[C].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年版
    45、梁俊兰.台湾信息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46、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47、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8、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49、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0、孙黎.站在美国阳台看中国:企业战争和全球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1、吕明军.冲突与融合——毛泽东的文化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2、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3、许明,马驰主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4、李建平李建建黄茂兴等,中国60年经济发展报告(1949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5、苏旭.法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56、王加林,高立志,段国旭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制度创新[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57、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09年卷[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版
    58、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9、雷喜斌,陈宜安.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60、周赢,赵川芳.新农村文化服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61、薛毅.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62、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3、陈鸣著.西方文化管理概论[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
    64、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C].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5、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6、姜素红著.发展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68、王永强,张堡选编.2007年文化年报:表达[C].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9、朱钢,贾康等著.中国农村财政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70、夏杏珍主编.六十年国事纪要——文化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1、郑谦,张化.毛泽东时代的中国(1949一1976)第三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72、潘震雨,陈昌本.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3、王浦劬, (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著.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4、徐波著.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75、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著.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路线图[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76、叶辛,蒯大申主编.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77、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8、李其荣.美国文化解读——美国文化的多样性[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
    79、高建为,岳彩忠.法国文化解读——西方文化的璀璨明珠[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6年版
    80、范中汇.英国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81、张爱平等编著.日本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82、黄金德,宋珊萍主编.社会主义文化活动组织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
    83、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84、人民日报理论部.“六个为什么”——人民日报系列解答理论文章(一)[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85、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86、黄夏年 编.朱谦之选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7、谭希培,高帆.超越现存——制度创新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8、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经验70例[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89、王颉,樊平,陈光金,王晓毅著:多维视角下的农民问题[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0、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1、牟秉华 主编.中国社会经济统计百科全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2、曹剑光.公共服务的制度基础——走向公共服务法治化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93、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编.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94、杨凤城 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5、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所,中共宁德市委宣传部,中共周宁县委.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2010年版
    96、艺衡 任珺 杨立青 著.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7、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98、朱健刚.行动的力量——民间志愿组织实践逻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99、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00、吴理财等著.当代中国农民文化生活调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101、黄发玉.纽约文化探微[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年版
    102、魏宏运主编,沈久泉,刘景泉,贾晓慧,裴莘撰.国史记事本末(1949—1999)(第五卷)——“文化大革命”时期[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范明林.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基于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的比较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3
    2、沈荣华.品德资本:人力资本的新概念[J].人力资源,2010.9
    3、孔进.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能力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3
    4、李少惠,王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罗明华.构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J].云南社会科学,2008.6
    6、向勇,喻文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研究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8.1
    7、周晓丽,毛寿龙.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08.1
    8、张燕青.走向“善治”:厦门公共服务建设控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
    9、张云峰,郭翔宇.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J].学术交流,2010.3
    10、韩永进.文化体制改革三阶段[J].商周刊,2010.17
    11、商周刊编辑部.广东:文化强省战略解读[J].商周刊,2010.16
    12、孙世炎.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社会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
    13、商周刊.文化体制改革再布局[J].商周刊,2010.16
    14、慕羽.社会舞蹈与当代公共文化建构[J].文艺评论,2010.8
    15、秦德君.中国社会体制问题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4
    16、厉无畏.创意产业:城市文化的创新与实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
    17、马代少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0.3
    18、杨新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文化改革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0.4
    19、李敏.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党[J].史文苑,2010.14
    20、陈桂宝.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科学科学版),2010.4
    21、王列生.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J].艺术百家,2010.4
    22、张世均.中韩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7
    23、句华.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适用范围:理论与实践的反差[J].中国行政管理,2010.4
    24、朱国玮.公共部门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4
    25、张新文.地方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4
    26、成艾华.财政转移支付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效应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27、胡亚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破——山东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
    28、金子.感受美国发达的文化产业[J].今日浙江,2009.01
    29、蔡武.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的发展[N].人民日报,2008.12.4
    30、江立华.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江海学刊,2011.4
    31、马洪范,王瑞涵.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研究[J].中国财政,2010.11
    32、张航航.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33、郑霄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出版参考,2010.11下旬刊
    34、高聪.农家书屋与图书馆[J].贵图学刊,2010.4
    35、李少惠,穆朝晖.非政府组织参与西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路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2010年9月
    36、宋超.试论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中国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4
    37、高延青.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7.5
    38、苏振芳.两岸青年文化认同与两岸和平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39、贺善侃:发展公益文化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觉[J],红旗文稿,2010.10
    40、巫志南.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是关键——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1.9.9,第8版
    41、苏振芳.把握先进文化方向推进和谐文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42、刘纯彬,陈冲.“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再思考[J].公共管理,2010.10
    43、柳敏和,张玉文.略论党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J].历史教学,2011.14
    44、李德顺.中国人的文化觉醒——60年亲历沧桑[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2
    45、张贺.以“公”为本“益”字当先——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百姓[N].人民日 报,2011.4.28
    46、李钢.全省捐建农家书屋活动启动,十单位500万款物添书香[N].齐鲁晚报,2011.04.20
    47、万一,刘林,李建平,艾福梅,赵文君.站上文化发展制高点——北京、天津、山西、宁夏四地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综述[N].经济日报,2011.02.23
    48、林修果 林安红.政府职能服务化路径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3
    49、李泓冰:最是书香能致远[N].人民日报,2011.8.18
    50、朱伟明.法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保护和传播[N].当代世界,2007.6
    51、陈继兰.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6年第26卷第2期
    52、朱磊.日本文化名城保护——从“官督民办”到“官民协作”[J].城市观察,2011.3
    53、王砚亭.《日本图书馆年鉴(2005)》带给我们的启示[J].年鉴信息与研究,2006.5
    54、欧远.论文化下乡的重点:图书下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3
    55、叶红云,张学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代阐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7
    56、郑又贤.关于思想路线的新思考——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
    57、谢晓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体现人民的主体性[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1
    58、王军.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J].社会观察,2005.4
    59、李珊珊.“文化节”:名目繁多,问题不少[N].中国文化报,2010.12.6
    60、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61、美联社.全球首富建博物馆免费开放[J].参考消息,2011.3.3
    62、王列生.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义内置[J].学习与探索,2009.6
    63、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J].学习时报,2011.3.14
    64、彭波.份子戏、百家书、服从球:“股份文化”,火了河北邱县[N].人民日报,2011.1.20
    65、翟建雄.欧盟及欧洲诸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立法简述[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2
    66、汪玉凯.形式主义是个坏东西[N].学习时报,2011.6.13
    67、吴理财.农村公共文化日渐式微[J].人民论坛,2006.07/B
    68、江立华.农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J].江海学刊,2011.4
    69、杨旭,马跃峰.文化大院,如何不流于形式[N].人民日报,2010.12.30
    70、王富军.当前村民自治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基于利益角度[J].临沂大学学报,2011.5
    71、杨景宇.中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N].人民日报,2011.3.11
    72、林修果,郑心瑜.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几点认识[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
    73、杨永恒.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待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0.12.2
    74、郑晓强,蔡江沈,林瑞声.复活的“宋江阵”[N].福建日报,2011.03.01
    75、杨旭,马跃峰.文化大院,如何不流于形式[N].人民日报,2010.12.30
    76、林修果,黄东阳.政府职能服务:基于体制层面的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7.2
    77、戴军,毕中林.公益活动的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N].中国文化报,2011.5.23
    78、王全吉.“文化良种”在新农村结出硕果——浙江省新农村“文化良种”培育基地建设回顾[N].中国文化报,2011.5.26
    79、许永洪.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与数据质量评估的基本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
    80、吴兴苗.农村公共服务的角色界定:政府责任与边界[J].管理科学,2010..11
    81、周建明,曹锦清.关于当代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3
    82、屈菡.文化类基金会:“第三种力量”如何把握黄金时代[N].中国文化报,2011.5.23
    83、胡健,岳宗.要转变观念助推社会公益[N].广州日报,2011.10.9
    84、新华社香港.香港7人中有1人是义工[N].大众日报,2011.8.22
    85、孙晔.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委员提案呼吁将制定《志愿服务法》列入全国立法规划[N].《中国青年报》,2008.3.5
    86、李晓林.北京:讲述文化志愿者的故事[N].中国文化报,2010.12.9
    87、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88、胡健,岳宗.要转变观念助推社会公益[N].广州日报,2011.10.9
    89、林洁.360亿元!佛山为18万注册志愿者投保[N].中国青年报,2008.3.5
    90、任姗姗.浙江文化志愿者走进新疆[N].人民日报,2011.8.18
    91、福建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郑又贤执笔.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透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92、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4.3.1
    9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R]
    94、郑传芳,阮晓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J].政协天地,2008.1
    95、100、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z]
    96、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N],人民日报,2007.06.17第1版
    97、文化部计财司.“十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EB/OL]. http://www.ccnt.gov.cn/sjzz/jhcws/cwswhtj/201101/t201101058617 2.html
    98、陈原.均等便利全民共享4年投入900多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成熟[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12335213.html
    99、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8.2.21)[EB/OL]. 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8022140246365 5.htm
    100、2011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2%[EB/OL]. http://www.gov.cn/jrzg/2011-07/14/content_1906418.htm
    10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狠抓落实,善抓落实[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01/c_121136317.htm
    102、方栓喜,倪建伟,张飞.“中国模式”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改革国际论坛”综述[N].(原载《中国经济时报》)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306469.html
    103、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第01版
    104、陈文玲.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发展理念[N].学习时报,2011.11.07,第03版
    105、Lawrence strong,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in the Civil Service, http://218.246.35.10/hdbsm/result.aspx?t=HCMANA&q=%22Public+service%2 2&action=Academic
    106、Peter Larson, David Zussman:A Proposed Strategy for Ensuring the Public Service of Canada has the Executive Cadre it Needs to Meet its Strategic Objectives http://218.246.35.10/hdbsm/result.aspx?t=HCMANA&q=%22Public+service %22&action=Academic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