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唐诗与西域文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诗与西域文化这一课题,是从文化角度对唐诗进行考察研究的新探索。旨在比较系统地厘清与唐诗相关的主要西域文化现象,比较清晰地描述唐诗在哪些方面如何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并努力显现前述现象和过程背后的诗学影响。
     论文第一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着力讨论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如何转变的问题,强调要把研究对象的重点从现象转移到过程和关系,研究方法的使用则要“预流”,即预目前唐诗学界提倡的文史结合的理路之流,积极主动地把唐诗外围的各种资料整合到研究中来。
     论文第二章着重研究唐诗接受西域文化影响的两大前提,首先,从社会到诗歌的开放格局开拓了唐代诗人的胸襟视野,为唐代诗人接受西域文化提供了广袤而开阔的文化背景;其次,唐王朝经营西域和唐人在西域的活动,不仅仅为诗人接触和了解现实的西域制造了方方面面的契机,而且为诗人亲历西域并抒写西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论文第三、四、五章分别围绕西域历史地理文化、西域乐舞文化和西域民俗文化展开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第三章提出了“唐诗西域之路”的观点并进行了详细论证,又从汉唐情结入手探讨了“楼兰”和“轮台”这两个语汇在唐代诗歌中的特殊意义。第四章的器乐文化部分详尽地梳理了琵琶、觱篥等西域乐器发展源流并深入探讨了西域器乐文化摄人心魄的感染力、丰富深刻的表现力以及悲绝激越的审美意味,其中关于昭君出塞与琵琶诗、文姬归汉与胡笳诗、公无渡河与箜篌诗等传统文学母题与西域器乐的关系问题是作者力图探究清楚的重点;西域三大乐舞部分则依据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图文相辅,文史互证,比较清晰地辨析了胡旋舞、胡腾舞和柘枝舞的舞容特点、流变传播过程,并结合传统诗学理念讨论了唐人对待西域乐舞文化的矛盾心态。第五章在梳理西域诸民俗文化过程中发现,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反映的唐代西域民俗文化的盛行情况在唐诗中的具体表现却是比较寥落的,唯一的例外者就是葡萄(酒)文化;本章以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与诗歌相印证,总结出葡萄(酒)文化景观在唐诗中呈现出的三个意义:西域的代称符号、曼妙的歌咏对象、珍稀的奢侈物品;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围,详细讨论唐代的饮酒诗与西域酒俗文化的关系,认为西域酒俗的迷恋性、狂欢性和自由性特点与唐诗所追求的性情的发抒、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解放等具有内在一致性,都在充分强调极致性的美学意味。
     论文第六章着重从宏观上讨论唐诗与西域文化的关系。西域文化极大地拓展了唐诗创作的视野和范围,丰富了唐诗创作的内容和题材,从具体诗人的创作情况来考察,岑参、白居易、李白的诗歌分别体现着西域历史地理文化、西域乐舞文化和西域葡萄(酒)文化对唐诗创作内容的巨大影响。充满了复杂性、浑沌性和开放性的西域文化为唐诗创作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貌朝着好奇、雄健、扬厉方向发展产生了积极有效而深远的影响,促就了唐诗的极致性之美,为唐诗发展的进程注入了活力、生机与异端的因子。与此相应,负载本文核心内容最多的诗体是极具表现力的七言歌行。这种巧妙的暗合隐藏着这样一条脉络:西域文化的特质、唐诗极致性的美学意味、七言歌行的艺术表现能力在深层次上是有着相通之处的。
     唐诗和西域文化跨越了空间、时间、民族、观念等诸多的障碍和壁垒,在深层次的文化交融的领域,在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的终极目标上,实现了内在的沟通和一致。
This paper shows a study on Tang poetr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e.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f some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we explore how Tang poetry accepted the infe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in the poetic realm.
     The article falls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reviews all the researc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ang poetry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in the last 100 years and draws such an inclusion that the emphases of this study must be transferred from phenomenon to process and relationship.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wo essential preconditions on which the course how Tang poetry accepted the infec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relies. Opening situation of Tang society and Tang poetry gives poets a huge mind.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by Tang dynasty offers poets more chances to realize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As the hardcore of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Tang poetry and history- geography culture, dance-music culture and folk-custom culture of the western regions. "The road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Tang poetry" is the kerneled view of the third part. The phrase "Loulan" and "luntai" appear in Tang poetry at high frequency to express a special emotion between Han 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Instrumental music culture and dancing culture of the western regions impress obvious and deep mark upon the Tang poetry. Some important classic themes such as "Wangzhaojun married Hun", "Caiwenji came back from Hun" and "Gongwuduhe" are maintain a close contact with Pipa, Hujia and Konhou. Facing the popularity of Huteng-dance, huxuan-dance and Zhezhi-dance, Tang poets express their conflictory attitude. When all kinds of folk-custom culture from the westem regions become fashion at society of Tang dynasty, only grape and wine culture are enjoyed by poets. The character of drinking folk-custom culture from the western regions are infatuated, unconstraint and on the binge. These characters are consistent with Tang Poetry.
     The last part discusses the macroscop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poetry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develop the visual field of Tang poets. Plentiful poems of the famous poets such as Libai, Censhen and Baijuyi prove this view. The complex, confusional and opening character of the Western Regions Cultur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style of Tang Poetry forming. As a result, Tang Poetry is well-known of its strange, powerful and overstating style.
引文
1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中华书局,1956年,第6247页。
    2 《全唐文》卷三一六,中华书局,1983年,第3208页。
    3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中华书局,1956年,第6073页。
    4 《新唐书》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59页。
    5 《新唐书》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7页。
    6 《全唐文》卷七二七,中华书局,1983年,第7498页。
    7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中华书局,1993年,第42页。
    8 林珠悟《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5年,第147页。
    9 《通典》卷四十,中华书局,1988年,第1102页—1106页。
    10 《唐会要》卷四七,中华书局,1955年,第841页。
    11 《火袄教入中国考》,《陈垣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306—311页。
    12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第6847—6851页。
    13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上,中华书局,1975年,笫5159页。
    14 《资治通鉴》卷一九三,中华书局,1956年,第6072—6078页。
    15 《资治通鉴》卷一九四,同上,第6099页。
    16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同上,第6172页。
    17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138页。
    18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中华书局,1956年,第6402页。
    19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5190页。
    20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上,同上,第5172页—5173页。
    21 《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中华书局,1956年,第6719页。
    22 阙名《唐故三十姓可汗贵女贤力昆伽公主云中郡夫人阿郍氏之墓志》,《唐文拾遗》卷六六,《全唐文》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27页。
    23 《旧唐书》卷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184页。
    24 《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中华书局,1956年,第6955页。
    25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055页。
    26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中华书局,1956年,第7010页,7014页,7018页。
    27 李孝聪《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28 同上,第155页。
    29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5129页。
    30 《唐会要》卷九十八,中华书局,1955年,第1753页。
    31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5313页。
    32 《新唐书》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59页。
    33 《新唐书》二百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235页——6236页。
    34 对锡涛《隋唐时期西域人的内迁及其影响》,《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月,第25卷第1期。
    35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5169页。
    36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3313页。
    37 《旧唐书》卷一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253页。
    38 葛承雍《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中华书局,2006年,第17页。
    39 《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344页。
    40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1卷第1分册,科学出版社,1975年,第268—269页。
    41 汪向荣校注《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华书局1979年,第74页。
    42 鲁迅《坟·看镜有感》,《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83页。
    43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龚自珍文选》,谢飘云等选注评点,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0页。
    44 李白《赠孟浩然》,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89页。
    45 杜甫《春日忆李白》,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52页。
    46 《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871页。
    47 《北朝隋唐粟特的“胡腾舞”》,《粟特人在中国》,中华书局,2005年,第390页。
    48 《新唐书》卷二百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5762页。
    49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661页。
    50 《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446页。
    51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页。
    52 孙棨《北里志序》,《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403页。
    53 《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21页。
    54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509页。
    55 李世民《正日临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页。
    56 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同上,第46页。
    57 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同上,第56页。
    58 许敬宗《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同上,第464页。
    59 孙逖《送新罗法师还国》,同上,第1196页。
    60 储光羲《送人随大夫和蕃》,《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413页。
    61 王建《元日早朝》,同上,第3357页。
    62 樊珣《忆长安·十月》,同上,第3489页。
    63 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白居易集》卷十二,中华书局,1979年,第228页。
    64 李肱《省试霓裳羽衣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314页。
    65 罗邺《岁仗》,同上,第7560页。
    66 王贞白《长安道》,同上,第8135页。
    67 《汉书》卷九十六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1页。
    68 (英)泰勒著,蔡江浓译,《原始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页。
    69 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4页。
    70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39页。
    71 《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1页。
    72 钱穆《文化与生活》,载《中华文化之特质》,台湾世界书局,1969年。
    73 《汉书》卷九十六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1页。
    74 玄奘、辩机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91年,第964页。
    75 《隋书》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73年,第1578—1579页。
    76 《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全唐文》卷一六九,中华书局,1983年,第1725页。
    77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488页。
    78 鲍防《杂感》,《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484—3485页。
    79 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48页。
    80 卢向前《唐代西州土地关系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页。
    81 《唐六典》卷三十,中华书局,1992年,第755页。
    82 《通典》卷三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896页。
    83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230页。
    84 《新唐书》卷四十三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9页。
    85 白寿彝《中国伊斯兰史存稿》,宁夏人们出版社,1983年,第84页。
    86 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马大正《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薛宗正《安西与北庭》,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87 李方《试论唐西州都督府与西州政府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2期,第13—25页。
    88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文集之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6—137页。
    89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中华书局,1956年,第6919页。
    1 关于盛唐文人入幕与边塞诗创作问题,戴伟华《对文人入幕与盛唐高岑边塞诗几个问题的考察》(《文学遗产》,1995年第2期)、陈铁民《关于文人出塞与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兼与戴伟华同志商榷》(《文学遗产》2002年第3期)、戴伟华《再论盛唐文人入幕》(戴伟华《唐代文学综论》,商务即书馆,2006年,第81-96页。)等文章曾有精彩讨论。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唐代幕府与文学》、《唐代使府与文学》、《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等对于唐代入幕文士等有详细考证和讨论。
    2 可参看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等。
    3 《旧唐书·来济传》,《旧唐书》卷八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2742—2743页。
    4 李云逸《卢熙邻集校注》,中华书局,1988年,第324页—329页。
    5 来济《出玉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04页。
    6 《旧唐书》卷九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3044—3048页。
    7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中华书局,1956年,第6608页。
    8 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中华书局,1983年,第2354—2355页。
    9 《唐故中大夫使持节江华郡诸军事江华郡太守上柱国和府君(守阳)墓志铭并序》,《千唐志斋藏志》,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824页。
    10 郭元振《塞上》,《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54页。
    11 郭元振《王昭君》,同上,第754页。
    12 张说《五君咏五首。郭代公元振》,同上,第930页。
    13 张说《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同上,第923页。
    14 高适《三君咏。郭代公(元振)》,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5页。
    15 陈熙晋《续补唐书骆侍御传》,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89页。
    16 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4页。
    17 傅璇琮等《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58页。
    18 杨柳、骆祥发《骆宾王评传》,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91—112页。
    19 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0—112页。
    20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同上,第115—117页。
    21 骆宾王《边夜有怀》,同上,第177—178页。
    22 骆宾王《从军行》,同上,第112—113页。
    23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同上,第117—119页。
    24 骆宾王《王昭君》,同上,第113—114页。
    25 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同上,第128—129页。
    26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同上,第117—119页。
    27 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同上,第120—121页。
    28 李峤《送骆奉礼从军》,《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24页。
    29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大唐新语》,中华书局,1984年,第125—126页。
    30 《旧唐书·高仙芝传》,《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5页。
    31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第6904页。
    32 《闻一多全集·唐诗编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99—302页。
    33 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893—899页。
    34 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中华书局,1979年,第86—88页。
    35 同上。
    36 《旧唐书·封常清传》,《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8—3209页。
    37 岑参《送张都尉东归》,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40页。
    38 岑参《送四镇薛侍御东归》,同上,第515页。
    39 《闻一多全集·唐诗编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2页。
    40 可参看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83页;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第15页;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217页;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573页。
    41 廖立《吐鲁番出土文书与岑参》,《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收入廖立《岑参事迹著作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42 艾上连《北庭节度使赵玼及其任职期限》,《西城研究》,2001年第1期,第57页—62页。
    43 《旧唐书·高仙芝传》,《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5页。
    44 周腊生《唐代状元刘单杂考》,孝感学院学报,2004第2期,总第24卷,第50—52页。
    45 《旧唐书·高仙芝传》,《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5页。
    46 《新唐书·李栖筠传》,《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4735页。
    47 《大唐宣义郎行左卫骑曹参军摄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四镇节度判官崔君(瓊?)墓志铭》,《千唐志斋藏志》,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911页。
    48 岑参《寄韩樽》,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46页。
    49 《旧唐书·肃宗纪》,《旧唐书》卷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247页。
    50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十册,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97页。
    51 岑参《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54页。
    52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同上,第369页。
    53 《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第1593页。
    54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316页。
    55 《唐才子传校笺》第二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140—141页。
    56 元结《别崔曼序》,《元次山集》卷一○,中华书局,1960年,第151页。
    57 张谓《送皇甫龄宰交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025页。
    58 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164—165页。
    59 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中华书局,1988年,490—491页。
    60 殷济《言怀》,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387页。
    61 武涉《上焉祇王诗》,《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797页。
    62 《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第678—679页。
    63 同上,第317页。
    64 同上,第791—792页。
    65 两首均见《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747页。
    66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651页。
    67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据敦煌文书斯六二三四补,中华书局,2000年,第654页。
    68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据敦煌文书伯二六七二补,中华书局,2000年,第657页。
    69 同上,第659页。
    70 同上,第660页。
    71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756页.
    72 《新唐书·地理志》西州交河郡,《新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73 《坎曼尔诗笺辩伪》,《文学评论》,1991年3期;《西城史地研究与〈坎曼尔诗笺〉的真伪》,《中国边疆史研究》,1994年02期.
    74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533—551页.
    75 《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第748—749页.
    76 姚崇新《唐代西州的官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5卷,第1期,第62—68页.
    77 《西陲石刻录·大周故中散大夫行茂州都督府司马上柱国张府君(怀寂)墓志并序》.
    78 《沙州都督府图经》,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5—16页.
    79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第6775—6776页.
    80 同上,第6781页.
    81 (唐) 林宝《元和姓纂》,嘉庆七年刊版,卷七,第5页.
    82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02页.
    83 张说《送赵颐贞郎中赴安西副大都护》,同上,第967页.
    84 孙逖《送赵大夫护边(—作送赵都护赴安西)》,同上,第1197页.
    85 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同上,第1221页.
    86 《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7页.
    87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
    88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第6887页.
    89 王维《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247页.
    90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248页.
    91 《旧唐书·元载传》,《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3411页。
    92 《陈寅恪集·读书札记一集》,三联书店,2001年,第157页.
    93 《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7页.
    94 李白《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安旗《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46页.
    95 高适《独孤判官部送兵》,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93页.
    96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4580页.
    97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45页.
    98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新唐书》卷七十二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409—2601页.
    99 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51页.
    100 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44—45页.
    101 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96年,第44—45页.
    102 高适《东平留赠狄司马》,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49页.
    103 钱起《送屈突司马克安西书记》,《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629页.
    104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405—406页.
    105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341页.
    106 高适《送裴别将之安西》,同上,第341页.
    107 孙钦善《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08 高适《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204页.
    109 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33页.
    110 殷济《奉忆北庭杨侍御留后》,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386页.
    111 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中华书局,1988年,第329页.
    112 可参看赖义辉《岑参年谱》、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岑诗系年》、陈铁民与侯忠义《岑参年谱》、廖立《岑参年谱》.
    113 《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第1029页.
    114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078—6079页.
    115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下,同上,第6104页.
    116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释迦方志》,中华书局,2000年,第20页.
    117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中华书局,2000年,第12—17页.
    118 岑参《日没莫贺延碛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40页.
    119 《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第1030页.
    120 《新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121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660页.
    122 《新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123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同上,第6229页.
    124 《西州图经》,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75页.
    125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第二,中华书局,2000年,第23—25页.
    126 如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第148页。周连宽《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中华书局,1984年,第19页.李军《唐代的银山道》,《新疆文物》,1995年1期,55页.王炳华《近年新疆考古中所见重要史迹》,戴《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卷1,第434—438页.巫新华《吐鲁番唐代交通路线的考察与研究》,青岛出版社,1999年.
    127 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第2页.
    128 王炳华《近年新疆考古中所见重要史迹》,《唐研究》卷1,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37页.
    129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二卷,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年,第469页.
    130 岑参《银山碛西馆》,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86页.
    131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同上,第338页.
    132 《新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133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756页.
    134 《后汉书》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65年,第2927页.
    135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6228页.
    136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第6096页.
    137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同上,第6256页.
    138 《旧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648页.
    139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6230页.
    140 《旧唐书》卷三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6230页,第1385页.
    141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797页.
    142 岑参《早发焉者怀终南别业》,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627页
    143 《焉者》,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据敦煌文书伯二六七二补,中华书局,2000年,第657页.
    144 《新唐书》卷四十三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1151页.
    145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六,中华书局,1992年,第195页.
    146 张九龄《敕西州都督张待宾书》,《全唐文》卷二八七,中华书局,1983年,第2909页.
    147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659页.
    148 岑参《题铁门关楼》,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83页
    149 岑参《宿铁关西馆》,同上,第262页
    150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100页.
    151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7—6248页.
    152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97—100页.
    153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年,第30页.
    154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释迦方志》,中华书局,2000年,第23页.
    155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15页.
    156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23—24页.
    157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1983年,第123页.
    158 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458页.
    159 《新唐书》卷四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149—1150页.
    160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同上,第6246页.
    161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唐西域记校注》卷第一,中华书局,2000年,第67—71页.
    162 《旧唐书》卷一百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3291页.
    163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上,同上,第4803页.
    164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22页.
    165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同上,第23—24页.
    166 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26页.
    167 《新唐书·突厥传下》,《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058页.
    168 《新唐书·突厥传下》,同上,第6061页.
    169 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19页.
    170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中华书局,1956年,第6372页.
    171 《旧唐书·高宗下》,《旧唐书》卷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109页.
    172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中华书局,1956年,第6409页.
    173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四,中华书局,1992年,第129页.
    174 王治来、周锡娟合译《世界境域志》,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铅印本,内部发行,1983年.
    175 《新唐书·突厥传下》,《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063页.
    176 参见《唐会要》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55年,第1315页;艾冲《唐代安北都护府迁徒考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109页.
    177 《新唐书·地理志七下》,《新唐书》卷四十三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1131页.
    178 《后汉书》卷八十八,中华书局,1965年,第2928—2929页.
    179 《隋书》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73年,第1579页.
    180 《新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181 《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中华书局,1983年,第1034页.
    182 王维《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403页.
    183 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215页.
    184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7—119页.
    185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17页.
    186 岑参《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同上,第142页.
    187 薛天纬师《岑参诗与唐轮台》,《文学遗产》,2005年,第五期,第39—46页.
    188 参看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二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6年.
    189 岑参《首秋轮台》,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86页.
    190 岑参《轮台即事》,同上,第489页。
    191 岑参《经火山》,同上,第261页.
    192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同上,第322页.
    193 岑参《度碛》,同上,第791页.
    194 岑参《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同上,第172页.
    195 岑参《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同上,第142页.
    196 岑参《经火山》,同上,第261页.
    197 岑参《北庭作》,同上,第487页.
    198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同上,第239页.
    199 岑参《寄宇文判官》,同上,第607页.
    200 岑参《银山碛西馆》,同上,第386页.
    201 岑参《赵将军歌》,同上,第774页.
    202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同上,第330—331页.
    203 岑参《首秋轮台》,同上,第486页.
    204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上,第317页.
    205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上,第323页.
    206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同上,第338页.
    207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同上,第23—24页.
    208 岑参《轮台即事》,同上,第489页.
    209 岑参《岁暮碛外寄元撝》,同上,第458页.
    210 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同上,第39—40页.
    211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同上,第378—379页.
    212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同上,第23—24页.
    213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上,第323页.
    214 岑参《银山碛西馆》,同上,第386页.
    215 岑参《碛中作》,同上,第782页.
    216 岑参《度碛》,同上,第791页.
    217 岑参《日没莫贺延碛作》,同上,第740页.
    218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同上,第435页.
    219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上,第317页.
    220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上,第323页.
    221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同上,第330—331页.
    222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同上,第338页.
    223 《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83页.
    224 岑参《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同上,第627页.
    225 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同上,第757页.
    226 岑参《送四镇薛侍御东归》,同上,第515页.
    227 岑参《送崔子还京》,同上,第773页.
    228 岑参《逢入京使》,同上,第764页.
    229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同上,第455页.
    230 岑参《送崔子还京》,同上,第773页.
    23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上,第317页.
    232 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同上,第346—347页.
    233 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同上,第39—40页.
    234 岑参《火山云歌送别》,同上,第343页.
    235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同上,第322页.
    236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同上,第338页。
    237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23页.
    238 岑参《轮台哥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同上,第330—331页.
    239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同上,第23—24页.
    240 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同上,第136—137页.
    241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同上,第759页.
    242 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同上,第39—40页.
    243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同上,第369页.
    244 岑参《送人赴安西》,同上,第666页.
    245 苏雪林《唐诗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246 希波克拉底《论空气、水和地方》,(苏)波德纳尔斯基编《古代的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页.
    247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51年,第227—228页.
    248 丹纳《艺术哲学》,傅雷《傅雷译文集》第十五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44—45页.
    249 参看都贤皓《唐刺史全编》,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薛宗正《安西与北庭》《中亚内陆——大唐帝国》、王永兴《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李方《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等著作和李方《唐西州长官编年考证——西州官吏考证(一)》等系列论文.
    250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5304页.
    251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上,同上,第4873页.
    252 《旧唐书》卷八十三,同上,第2774页.
    253 《旧唐书》卷一百,同上,第3112页.
    254 《旧唐书》卷一百三,同上,第3190页.
    255 《旧唐书》卷九十八,同上,第3076页.
    256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同上,第5296页.
    257 《册府元龟》卷九九一,
    258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064—6065页.
    259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第4903页.
    260 《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3页.
    261 《旧唐书》卷一百四,同上,第3207页.
    262 《旧唐书》卷九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2978—2979页.
    263 《旧唐书》卷一百四,同上,第3207页.
    264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八,同上,第3411页.
    265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二,同上,第4362—4363页.
    266 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中华书局,1983年,2355页.
    267 《旧唐书》卷八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2802—2803页.
    268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上,同上,第4802—4803页.
    269 《旧唐书》卷八十,同上,第2742页.
    270 《新唐书》卷一百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4031页.
    271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中年书局,1975年,第4149页.
    272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365页.
    273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4735——4737页.
    274 《旧唐书》卷八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2805页.
    275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八,同上,第3411页.
    276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5785页.
    277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同上,第4714页.
    278 (宋)瘐(?)之《昭君辞》,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第1245页.
    279 (齐)萧道成《塞客吟》,同上,第1375页.
    280 (齐)谢朓《答王世子诗》,同上,第1425页.
    281 (齐)谢朓《郊庙歌辞·齐雩祭歌八首》之《黑帝》,同上,第1501页.
    282 (梁)吴均《战城南》,同上,第1720页.
    283 (梁)王僧孺《白马篇》,同上,第1760页.
    284 (梁)萧子云《落日郡西斋望海山诗》,同上,第1886页.
    285 (陈)张正见《雨雪曲》,同上,第2479页.
    286 (陈)刘删《赋得苏武诗》,同上,第2546页.
    287 (梁)何逊《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同上,第1692页.
    288 (陈)江总《济黄河》,同上,第2572页.
    289 (梁)范云《效古诗》,同上,第1547页.
    290 (梁)沈约《从军行》,同上,第1615页.
    291 (梁)吴均《入关》,同上,第1720页。
    292 (梁)刘峻《出塞》,同上,第1758页.
    293 (梁)刘遵《蒲坂行》,同上,第1809页.
    294 (梁)萧纲《倡妇怨情诗十二韵》,同上,第1941页.
    295 (梁)萧蜂《燕歌行》,同上,第2035页.
    296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同上,第2373页.
    297 (北周)庾信《送周尚书弘正诗》,同上,第2402页.
    298 (陈)顾野王《陇头水》,同上,第2468页.
    299 (陈)陈昭《明君词》,同上,第2541页.
    300 (梁)萧绎《骢马驱》,同上,第2033页.
    301 (陈)沈炯《赋得边马有归心诗》,同上,第2449页.
    302 (陈)萧诠《赋得往往孤山映诗》,同上,第2552页.
    303 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笳吹弦颂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古典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
    304 韦元甫《木兰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049页.
    305 白居易《西凉伎》,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6页.
    306 《明皇杂录》,中华书局,1994年,第66页.
    307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中华书局,1956年,第6919页.
    308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02页.
    309 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同上,第1221页.
    310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陈铁民《王雏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405-406页.
    311 刘长卿《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年书局,1996,第44-45页.
    312 岑参《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42页.
    313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239页.
    314 岑参《送人赴安西》,同上,第666页.
    315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同上,第435页.
    316 高适《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49页.
    317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同上,第341页.
    318 钱起《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629页.
    319 张文琮《昭君怨》,同上,第508页.
    320 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卢照邻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34页.
    321 李元紘《相思怨》,《全唐诗(增订本)》,中年书局,1999年,第1114页.
    322 李白《战城南》,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807页.
    323 李白《关山月》,同上,第470页.
    324 李白《捣衣篇》,同上,第352页.
    325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38页.
    326 岑参《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同上,第559页.
    327 岑参《赴北庭度陇思家》,同上,第763页.
    328 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362页.
    329 《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395页.
    330 同上,第9458页.
    331 张说《送赵颐贞郎中赴安西副大都护》,《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967页.
    332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426页.
    333 岑参《安西馆中思长安》,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253页.
    334 岑参《度碛》,同上,第791页.
    335 高适《送裴别将之安西》,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339页.
    336 杜甫《高都护聪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扩)》,《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86页.
    337 刘希夷《捣衣篇》,《全唐诗(增订本)》,中年书局,1999年,第883页.
    338 王维《送平澹然判官》,《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407页.
    339 皎然等《远意联句》,《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026页.
    340 虞世南《从军行》其二,同上,第473页.
    341 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同上,第474页.
    342 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卢照邻集》,中华书局,1980年,第34页.
    343 乔知之《赢骏篇》,《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75页.
    344 贺朝《从军行》,《全詹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182页.
    345 李白《战城南》,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807页.
    346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同上,第1426页.
    347 杜甫《近闻》,《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283页.
    348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同上,第1374页.
    349 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929页.
    350 李世民《执契静三边》,《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页.
    351 虞世南《出塞》,同上,第474页.
    352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1-125页.
    353 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同上,第120-121页.
    354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444页.
    355 李白《关山月》,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70页.
    356 岑参《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72页.
    357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同上,第338页.
    358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其二,同上,第759页.
    359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同上,第23—24页.
    360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度碛》,同上,第341页.
    361 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得飞字》,同上,第484页.
    362 岑参《北庭作》,同上,第487页.
    363 高适《东平留赠狄司马》,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年书局,1981年,第149页.
    364 钱起《送张将军征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599页.
    365 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其二,同上,第7929页.
    366 白居易《西凉伎》,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6页.
    367 李端《胡腾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235—3236页.
    368 许棠《塞下二首》其一,同上,第7026页.
    369 戎昱《塞上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015页.
    370 李端《瘦马行》,同上,第3236页.
    371 刘商《胡笳十八拍 第七拍》,同上,第3449页.
    372 张籍《征西将》,同上,第4320页.
    373 张籍《送安西将》,同上,第4330页.
    374 张籍《赠赵将军》,同上,第4347页.
    375 张籍《泾州塞》,同上,第4359页.
    376 张籍《凉州词》其一,同上,第4369页.
    377 李廓《鸡鸣曲》,同上,第5493页.
    378 李频《赠长城庚将军》,同上,第6868页.
    379 张乔《赠边将》,《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74页.
    380 法振《河源破贼后赠袁将军》,同上,第9225页.
    381 卢纶《杂曲歌辞 天长地久词》,同上,第412页.
    382 王建《塞上梅》,同上,第3369页.
    383 陈羽《读苏属国传》,同上,第3902页.
    384 白敏中《贺收复秦原诸州诗》,同上,第5815页.
    385 李商隐《少将》,《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第1546页.
    386 温庭筠《边笳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765页.
    387 温庭筠《伤温德彝》,《全唐诗(增订本)》,中年书局,1999年,第6782页.
    388 胡曾《咏史诗 玉门关》,同上,第7477页.
    389 于鸽《出塞》,同上,第3501页.
    390 方干《王将军》,同上,第7525页.
    391 章碣《春别》,同上,第7716页.
    392 韦庄《平陵老将》,同上,第8119页.
    393 李士元《登单于台》,同上,第8873页.
    394 张仲素《塞下曲五首》其五,同上,第4151页.
    395 于溃《沙场夜》,同上,第6983页.
    396 陆龟蒙《乐府杂咏 孤烛怨》,《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249页.
    397 胡曾《交河塞下曲》,同上,第7470页.
    398 陆龟蒙《奉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同上,第7219页.
    399 郑黄《天骥呈材》,同上,第8904页.
    400 贯休《遇五天僧入五台》其二,同上,第9458页.
    401 李端《雨雪曲》,同上,第3239页.
    402 李益《从军北征》,同上,第3221页.
    403 陈羽《从军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907页.
    404 温庭筠《达摩支曲》,同上,第6757页。
    405 皎然《塞下曲》其二,同上,第9324页。
    406 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程千帆全集》第八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9-180页。
    407 《新唐书·令狐德棻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983页.
    408 《旧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817页.
    409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1159-1162页.
    410 《旧唐书》,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75年,第502页.
    411 《唐会要》卷七六,中华书局,1955年,第1398页.
    412 《唐会要》卷六四,同上,第1115页。
    413 《唐会要》卷七五《贡举》上《帖经条例》,同上,第1631页.
    414 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四,中华书局,1992年,第109页.
    415 《册府元龟》卷六四五《贡举部·科目》,中华书局,1982年,第7728页.
    416 《唐会要》卷七六《贡举》中《制科举》,中华书局,1955年,1648页.
    417 同上,1643页.
    418 《登科记考》卷八,中华书局,1984年,第264页.
    419 《旧唐书》卷一八八《孝友·赵弘智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922页.
    420 《旧唐书》卷一八八《孝友·陆南金传》,同上,第4932页.
    421 《旧唐书》卷一八九上《儒擘传》上,同上,第4955页.
    422 《旧唐书》卷八九《王方庆传》,同上,第2897页.
    423 《旧唐书》卷一八九下《儒学传》下,同上,第4960页.
    424 《旧唐书》卷一○二《褚无量传》,同上,第3165页.
    425 《新唐书》卷一四三《郗士美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695页.
    426 《旧唐书》卷六十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2373页.
    427 《旧唐书》卷一百四,同上,第3212页.
    428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同上,第3303页.
    429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同上,第4065页.
    430 《新唐书》卷一五五《浑瑊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894页.
    431 《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中华书局,1956年,第6888页.
    432 《旧唐书》卷八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2801-2804页.
    433 《旧詹书》卷九十三,同上,第2978-2980页.
    434 (唐)林宝《元和姓纂》,嘉庆七年刊版,卷六,第1页.
    435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4362-4365页.
    436 《旧唐书》卷一百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3189-3190页.
    437 《旧唐书》卷九十八,同上,第3076-3077页.
    438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同上,第4903-4904页.
    439 《旧唐书》卷一百四,同上,第3203-3206页.
    440 《旧唐书》卷一百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3207-3209页.
    441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四,同上,第3365页.
    442 《旧唐书》卷一百九,同上,第3298-3300页.
    443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4735-4737页.
    444 《旧唐书》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2774页.
    445 《新唐书》卷一百五,中华书局,1975年,第4032页.
    446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4904页.
    447 《旧唐书》卷十二,同上,第332页.
    448 《旧唐书》卷五十九,同上,第2329页.
    449 《旧唐书》卷一百九,同上,第3300页.
    450 《旧唐书》卷一百三,同上,第3201页.
    451 《旧唐书》卷一百,同上,第3113页.
    452 《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并序》,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阳地区文管处编《千唐志斋藏志》上册,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481页.
    453 牟发松《汉唐异同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页.
    454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845页.
    455 王昌龄《出塞》,《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444页.
    456 李颀《古从军行》,同上,第1348页.
    457 高适《燕歌行》,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97页.
    458 《史记》卷一二三,中华书局,1973年,第3158页.
    459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第477页.
    460 《汉书》卷九十六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3875—3879页.
    461 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759页.
    462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1047页.
    463 同上,第1151页.
    464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66页.
    465 虞世南《从军行》其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73页.
    466 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同上,第474页.
    467 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同上,第909页.
    468 郑愔《塞外》其三,同上,第1107页.
    469 李白.《关山月》,《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70页.
    470 岑参《北庭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40页.
    471 严维《送房元直赴北京》,《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910页.
    472 武元衡《石州城》,《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569页.
    473 韦庄.《捣练篇》,同上,第8129页.
    474 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同上,第602页.
    475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同上,第1425页.
    476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同上,第1444页.
    477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同上,第1444页.
    478 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894页.
    479 李白《塞下曲》,同上,第460页.
    480 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36-137页.
    481 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同上,第23—24页.
    482 高适《东平留赠狄司马》,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49页.
    483 杜甫《秦州杂诗》其七,《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578页.
    484 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其七,同上,第2035页.
    485 张仲素《塞下曲》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笫4151页.
    486 孟郊.《猛将吟》,同上,第4194页.
    487 翁绶《陇头吟》,同上,第6994页.
    488 曹唐《送康祭酒赴轮台》,同上,第7393页.
    489 虞羽客.《结客少年场行》,同上,第8865页.
    490 《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2699—2701页.
    491 同上,第3871-3930页.
    492 同上,第2700页.
    493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第1617页,1904页,1950页,第2662页.
    494 骆宾王《秋日饯(?)录事使西州序》,《》卷九,
    495 李峤《授高昌首领子(?)元福蒲类县主簿制》,《全唐文》卷二四二,中华书局,1983年,第2450页.
    496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230页.
    497 同上,第6265页.
    498 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闻一多全集》第6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4—326页.
    499 薛天纬《岑参诗与唐轮台》,《文学遗产》,2005年第五期,第42页.
    500 《赴北庭度陇思家》,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63页.
    50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同上,第484页.
    502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同上,第559页.
    503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同上,笫136-137页.
    504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同上,第172页.
    505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同上,第330-331页.
    506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上,第323页.
    507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同上,第142页.
    50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上,第317页.
    509 《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同上,第338页.
    510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同上,第346-347页.
    511 沈佺期《梅花落(一作宋之问诗)》,《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029页.
    512 郑愔《秋(?)》,同上,第1105页.
    513 郑锡《千里思》,同上,第2906页.
    514 李商隐《汉南书事》,《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第799页.
    515 曹唐《送康祭酒赴轮台》,《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393页.
    516 陈陶《水调词》其十,《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577页.
    1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63页.
    2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第128页.
    3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页.
    4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802页.
    5 《西京杂记》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第20页.
    6 《晋书》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4年,第715页.
    7 《后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志第十三,中华书局,1965年,第3272页.
    8 《魏书·乐志》,《魏书》卷一百九,中华书局,1974年,第2828页.
    9 《隋书》卷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313页.
    10 《魏书》卷九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2085页.
    11 《通典》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3614—3615页.
    12 《隋书》卷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331页.
    13 《北史·齐本纪》,《北史》卷七,中华书局,1974年,第259—260页.
    14 《北史·齐本纪》,《北史》卷八,同上,第300页.
    15 《北史·恩幸传》,《北史》卷九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042—3043页.
    16 《旧唐书·音乐志》,《旧唐书》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69页.
    17 《北史·恩幸传》,《北史》卷九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055页.
    18 《北史·后妃传》,《北史》卷十四,同上,第526页.
    19 《北齐书·恩幸传》,《北齐书》卷五十,中华书局,1972年,第694页.
    20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21页.
    21 《周书》卷九,中华书局,1971年,第143页.
    22 《旧唐书》卷二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69页.
    23 《隋书》卷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342页.
    24 《北齐书》卷十一,中华书局,1972年,第145页.
    25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第1107页.
    26 《隋书》卷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第378—379页.
    27 《旧唐书》卷二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0—1041页.
    28 李忱《吊白居易》,《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0页.
    29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第167页.
    30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第1107页.
    31 《旧唐书》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68页.
    32 《(隋书》卷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第378页.
    33 《新唐书》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475页.
    34 白居易《立部伎》,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7页.
    35 《旧唐书》卷二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59—1062页.
    36 同上,第1068页.
    37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上海出版公司,1956年,第232页.
    38 《旧唐书》卷三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89页.
    39 《旧唐书》卷二十九,同上,第1071页.
    40 高人雄《西域传入的乐曲与词牌维形考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109—112页.
    41 《新唐书》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476—477页.
    42 《唐会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55年,第615—616页.
    43 任半塘《教坊记笺记》,中华书局,1962年,
    44 《隋书》卷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第378—379页.
    45 《新唐书》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476页.
    46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中华书局,1979年,第1128页.
    47 郑嵎《津阳门诗》,《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620页.
    48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60页.
    49 (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70页.
    50 《通典》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3614—3615页.
    51 同上.
    52 《旧唐书》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76页.
    53 《全晋文》卷四十五,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第1716页.
    54 (唐)徐坚《初学记》第二册卷十六《乐部》下,中华书局,1962年,第391—392页.
    55 (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四库全书》221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15页.
    56 王利嚣《风俗通义校注》卷六,中华书局,1981年,第307页.
    57 (晋)傅玄《琵琶赋》,《全晋文》卷四十五,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第1716页.
    58 《旧唐书》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76页.
    59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中华书局,1979年,第46页.
    60 《隋书》卷十五,中华书局,1973年,第349—385页.
    61 《通典》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88年,第3679页.
    62 林谦三《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257页.
    63 《旧唐书》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76页.
    64 《新唐书》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459—473页.
    65 《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第2631页.
    66 庄壮《敦煌壁画上的弹拨乐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2004年12月,第12—21页.
    67 《通典》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3614—3615页.
    68 《隋书》卷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331页.
    69 《北史》卷八,中年书局,1974年,第300页.
    70 《北齐书》卷十一,中华书局,1972年,第145页.
    71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21页.
    72 《北史》卷九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042—3043页.
    73 《北史》卷九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055页.
    74 《北史》卷十四,同上,第526页.
    75 《唐会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55年,第628页.
    76 同上,第610页.
    77 张鷟《朝野全载》卷五,中华书局,1979年,第113页.
    78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79 《明皇杂录》,中华书局,1994年,第51页.
    80 《乐府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29—32页.
    81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五弦弹》,冀勤校点《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0页.
    82 李颀《古意》,《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5页.
    83 李颀《古塞下曲》,同上,第1338页.
    84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24页.
    85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同上,第427页.
    86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896页.
    87 徐铉《月真歌》,同上,第8643页.
    88 白居易《琵琶引》,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89 《江陵语》,《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0004页.
    90 张祜《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同上,第5851页.
    91 温庭筠《(醉歌》,同上,第6759页.
    9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17页.
    93 张籍《蛮中》,《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376页.
    94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95 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21页.
    96 《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29—32页.
    97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页.
    98 白居易《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88页.
    99 薛逢《听曹刚弹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388页.
    100 刘禹锡《曹刚》,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558页.
    101 《文献通考》卷一三六,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207页.
    102 《羯鼓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3—4页。
    103 同上。
    104 同上。
    105 刘餗《隋唐嘉话》,中华书局,1979年,第61页.
    106 《羯鼓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16页.
    107 同上,第4—5页。
    108 同上,第4—5页。
    109 同上,第6—7页。
    110 张继《华清宫》,《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715页.
    111 张祜《华清宫四首》其一,同上,第5880页.
    112 崔道融《羯鼓》,同上,第8287页.
    113 宋齐丘《陪华林目试小妓羯鼓》,同上,第8502页.
    114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2621页.
    115 《太平御览》卷五八四,同上,第2631页.
    116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34页.
    117 (宋)陈旸《乐书》,《四库全书》211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81页.
    118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34页.
    119 牛龙菲《古乐发隐(嘉峪关魏晋墓室砖画乐器考证新一版)》,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31页.
    120 杜牧《边上闻笳三首》,《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061页.
    121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同上,第3225页.
    122 罗隐《薛阳陶觱篥歌》,同上,第7676页.
    123 李德裕《霜夜听小童薛阳陶吹笛》,同上,第5449页.
    124 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544页.
    125 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粟歌(和浙西李大夫作)》,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60页.
    126 张祜《听薛阳陶吹芦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90页.
    127 李蔚《残句》,同上,第9039页.
    128 宋之问《咏笛》,同上,第645页.
    129 李白《清溪半夜闻笛》,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054页.
    130 李白《司马将军歌》,同上,第1356页.
    131 高適《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347页.
    132 皇甫冉《送刘兵曹还陇山居》,《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817页.
    133 陈子良《上之回》,同上,第500页.
    134 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同上,第501页.
    135 郑谷《江宿闻芦管(商船小童善吹)》,同上,第7792页.
    136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同上,第2842页.
    137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23页.
    138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同上,第460页.
    139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1-125页.
    140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609页.
    141 卢照邻《和吴侍御被使燕然》,同上,第528页.
    142 皇甫冉《崔十四宅各赋一物得檐柳》,同上,第2802页.
    143 皇甫冉《谢韦大夫柳栽》,同上,第2812页.
    144 刘祎之《奉和别越王》,同上,第542页。
    145 岑参《装将军宅芦管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页.
    146 孟浩然《凉州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671页.
    147 沈宇《武阳送别》,同上,第2111页.
    148 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页.
    149 元稹《遣行十首》其九,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173页.
    150 白居易《听芦管》,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1509页.
    151 李世民《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7页.
    152 李峤《琵琶》,同上,第708页.
    153 《旧唐书》卷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475—506页.
    154 《四库全书》1035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48页.
    155 《北里志·序》.
    156 李白《夜别张五》,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786页.
    157 岑参《酒来太守席上醉后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27页.
    158 岑参《白雪歌迷武判官归京》,同上,第317页.
    159 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98页.
    160 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235—3236页.
    161 方千《陪李郎中夜宴》,同上,第7537页.
    162 王建《田侍中宴席》,同上,第3408页.
    163 张蠙《钱塘夜宴留别郡守》,同上,第8157页.
    164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策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4页.
    165 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页.
    166 李贺《秦王饮酒》,《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412页.
    167 寒山《诗三百三首》,同上,第9161页.
    168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新楼北园偶集从孙公度周巡官韩秀才卢秀才范处士小饮郑侍御判官周刘二从事皆先归》,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82页.
    169 白居易《宿杜曲花下》,同上,第575页.
    170 白居易《咏兴五首·小庭亦有月》,同上,第656页.
    171 白居易《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实在歌诗,况辱知音,敢不先唱?辄奉五言四十韵寄献,以抒下情》,同上,第764页.
    172 白居易《送春》,同上,第574页.
    173 白居易《酬周协律》,同上,第510页.
    174 白居易《琵琶引》,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175 李贺《冯小怜》,《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429页.
    176 唐彦谦《春日偶成》,同上,第7728页.
    177 徐铉《月真歌》,同上,第8643页.
    178 李宣古《杜司空席上赋》,同上,第6451页.
    179 方干《赠美人四首》其一,同上,第7529页.
    180 赵先远《咏手二首》其一,同上,第8402页.
    181 赵鸾鸾《纤指》,同上,第9129页.
    182 裴諴《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一,同上,第6579页.
    183 崔颢《渭城少年行》,同上,第1324页.
    184 刘禹锡《更衣曲》,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40页.
    185 薛馧《赠郑女郎(一作郑氏妹)》,《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083页.
    186 崔涯《杂嘲二首》其一,同上,第5782页.
    187 张祜《王家琵琶》,同上,第5884页.
    188 温庭筠《醉歌》,同上,第6759页.
    189 李群玉《赠琵琶妓》,同上,第6668页.
    190 卢全《楼上女儿曲》,同上,第4391页.
    191 白居易《简简吟》,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3—244页.
    192 张籍《祭退之》,《全唐诗(增订本)》,中年书局,1999年,第4315页.
    193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同上,第5532页.
    194 白居易《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05页.
    195 刘禹锡《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卞孝萱《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49页.
    196 姚合.《杨给事师皋哭亡爱姬英英窃闻诗人多赋因而继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53页.
    197 白居易《哭师皋》,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87页.
    198 李忱《吊白居易》,《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0页.
    199 元稹《连昌宫词》,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70—271页.
    200 李绅《悲善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501—5502页.
    201 李绅《悲善才》,同上。第5501—5502页.
    202 郑嵎《津阳门诗》,同上,第6618—6623页.
    203 同上.
    204 白居易《对酒五首》其五,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98页.
    205 李峤《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08页.
    206 卢照邻《和吴侍御被使燕然》,同上,第528页.
    207 苏颋《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同上,第810页.
    208 郑情《塞外三首》其一,同上,第1106页.
    209 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同上,第1221页.
    210 储光羲《关山月》,同上,第1417页.
    21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17页.
    212 李益《夜宴观石将军舞》,《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223页.
    213 骆宾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0-121页.
    214 郑愔《胡笳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105页.
    215 李颀《古塞下曲》,同上,第1338页.
    216 李颀《古从军行》,同上,第1348页.
    217 李颀《古意》,同上,第1355页.
    218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同上,第1444页.
    219 王昌龄《胡笳曲》,同上,第1438页.
    220 刘长卿《疲兵篇》,同上,第1578页.
    221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二,同上,第1609页.
    222 孟浩然《凉州词》其一,同上,第1671页.
    223 孟浩然《凉州词》其二,同上,第1671页.
    224 张谓《送皇甫龄宰交河》,同上,第2025页.
    225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40页.
    226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同上,第427页.
    227 戴叔伦《边城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065页.
    228 戴叔伦《转应词》,同上,第3106页.
    229 羊士谔《夜听琵琶三首》其一,同上,第3712页.
    230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同上,第3225页.
    231 陈叔达《听邻人琵琶》,同上,第430页.
    232 王翰《凉州词二首》,同上,第1609页.
    233 《乐府诗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79年,第377—378页.
    234 李贺《箜篌引》,同上,第4439页.
    235 王建《公无渡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376页.
    236 温庭筠《公无渡河》,同上,第6752页.
    237 王叡《公无渡河》,同上,第5783页.
    238 李白《公无渡河》,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902页.
    239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三,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103页.
    240 陈标《公无渡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11页.
    241 张祜《箜篌》,同上,第5852页.
    242 李咸用《公无渡河》,同上,第7432页.
    243 顾况《王郎中妓席五咏·箜篌》,同上,第2961页.
    244 李贺《李凭箜篌引》,同上,第4405页.
    245 卢仝《楼上女儿曲》,同上,第4391页.
    246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40页.
    247 杜牧《边上闻笳三首》其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061页.
    248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一本题作听董庭兰弹琴兼寄房给事)》,同上,第1357页.
    249 戎昱《听杜山人弹胡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003页.
    250 《乐府诗集》第五十九卷,中华书局,1979年,第860——861页.
    251 朱权《神奇秘谱》第一册,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据明刊本影印,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年,第149页.
    252 《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第860—865页.
    253 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9—183页.
    254 《汉书》卷八,中华书局,1962年,第297页.
    255 《汉书》卷六十四下,同上,第3803—3808页.
    256 《汉书》卷九十六下,中华书局,1962年,第3903页.
    257 《全晋文》卷四十五,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第1716页.
    258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642页.
    259 《王明君》小序,《乐府诗集》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79年,第425页.
    260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967册,第82—83页.
    261 李颀《古从军行》,《全詹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48页.
    262 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同上,第769页.
    263 王建《太和公主和蕃》,《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420页.
    264 白居易《听李士良琵琶(人各赋二十八字)》,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48页.
    265 董思恭《昭君怨二首》其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39页.
    266 刘长卿《王昭君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581页.
    267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502页.
    268 李商隐《王昭君》,刘学锴《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第1528页.
    269 安雅词《王昭君》,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124—125页.
    270 李如壁《明月》,《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078页.
    271 孟浩然《凉州词》其一,同上,第1671页.
    272 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70页.
    273 张祜《现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51页.
    274 许浑《听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189页.
    275 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感相国韩公梦)》,同上,第2941页.
    276 罗隐《听琵琶》,同上,第7644页.
    277 李世民《琵琶》,同上,第17页.
    278 刘长卿《王昭君歌》,同上,第1581页.
    279 白居易《五弦弹》,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9页.
    280 卢仝《楼上女儿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391页.
    281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40页.
    282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7页.
    283 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页.
    284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4页.
    285 白居易《琵琶》,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26页.
    286 白居易《听李士良琵琶(人各赋二十八字)》,同上,第348页.
    287 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同上,第370页.
    288 无名氏《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950页.
    289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896页.
    290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24页.
    291 白后易《琵琶引》,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292 白居易《五弦弹》,同上,第69页.
    293 李绅《悲善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501—5502页.
    294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同上,第2940页.
    295 刘禹锡《曹刚》,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558页.
    296 白居易《琵琶引》,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297 元稹《琵琶耿》,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298 牛殳《琵琶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881页.
    299 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同上,第2941页.
    300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301 牛殳《琵琶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881页.
    302 李群玉《王内人琵琶引》,同上,第6640页.
    303 张鷟《朝野全载》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第63—64页.
    304 张鷟《朝野金载》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第63—64页.
    305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896页.
    306 王建《赛神曲》,同上,第3370页.
    307 王建《华岳庙二首》其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424页.
    308 张籍《蛮中》,同上,第4376页.
    309 王叡《祠渔山神女歌二首》其二,同上,第5784页.
    310 李贺《恼公》,同上,第4422页.
    311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40页.
    312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同上,第427页.
    313 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同上,第402页.
    314 李颀《古塞下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韦局,1999年,第1338页.
    315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同上,第1354页。
    316 李颀《古意》,《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5页.
    317 沈宇《武阳送别》,同上,第2111页。
    318 戴叔伦《边城曲》,同上,第3065页.
    319 白居易《听芦菅》,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1509页.
    320 张祜《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其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91页.
    321 罗隐《薛阳陶觱篥歌》,同上,第7676页.
    322 张祜《听薛阳陶吹芦管》,同上,第5890页。
    323 杜牧《边上闻笳三首》其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061页.
    324 刘长卿《疲兵篇》,同上,第1578页.
    325 杜甫《独坐二首》其一,(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784页.
    326 戴叔伦《转应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106页.
    327 温庭筠《觱篥歌(李相妓人吹)》,同上,第6752页.
    328 杜甫《夜闻觱篥》,(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941页.
    329 白居易《琵琶引》,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330 李绅《悲善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501—5502页.
    331 牛殳《琵琶行》,同上,第8881页.
    332 无名氏《琵琶》,同上,第8950页.
    333 韦应物《五弦行》,同上,第533页.
    334 白居易《五弦弹》,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9页.
    335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940页.
    336 张祜《现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同上,第5851页.
    337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五弦弹》,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0页.
    338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405页.
    339 元稹《琵琶》,冀勤校点《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33页.
    340 白居易《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70页.
    341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同上,第458—460页.
    342 张祜《楚州韦中丞箜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85页.
    343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344 元稹《琵琶歌》,翼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345 白居易《琵琶引》,顾学顿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346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五弦弹》,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0页.
    347 白居易《五弦弹》,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9页.
    348 羊士谔《夜听琵琶三首》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712页.
    349 李绅《悲善才》,同上,第5501—5502页.
    350 张祜《现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51页.
    351 李世民《琵琶》,同上,第17页.
    352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353 李绅《悲善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501—5502页.
    354 牛殳《琵琶行》,同上,第8881页.
    355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五弦弹》,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0页.
    356 白居易《五弦弹》,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9页.
    357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同上,第458—460页.
    358 韦应物《五弦行》,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中华书局,2002年,第533页.
    359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4页.
    360 白居易《琵琶引》,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41—243页.
    361 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896页.
    362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五弦》,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4页.
    363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940页.
    364 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98页.
    365 羊士谔《夜听琵琶三首》其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712页.
    366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同上,第1354页.
    367 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和浙西李大夫作)》,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60页.
    368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369 张祜《楚州韦中丞箜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85页.
    370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五弦》,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4页.
    371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940页.
    372 白居易《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60页。
    373 苏轼《杂书琴事·欧阳公论琴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 第2243—2244页.
    374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十六,人民文学出版版社,1984年,第105页.
    375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 第283页。
    376 《通典》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88年,第3614—3615页.
    377 释彪《宝琴》,《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690页.
    378 赵抟《琴歌》,同上,第8839页.
    379 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同上,第7419页.
    380 白居易《废琴》,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页.
    381 白居易《秦中呤十首·五弦》,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4页.
    382 白居易《五弦弹》,同上,第69页.
    383 段安节《乐府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28页.
    384 《宋史》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77年,第3350页.
    385 李端《胡腾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235—3236页.
    386 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同上,第5354页.
    387 元稹《西凉伎》,《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628页.“胡腾醉舞筋骨柔”冀勤点校《元稹集》正文作“胡姬醉舞筋骨柔”,校曰:“姬,宋蜀本,《乐府诗集》卷九六,《全唐诗》卷四一九作‘腾’.”
    388 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28—529页.
    389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6—67页.
    390 出土文物展览工作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1971年12月,第29—30页.
    391 张庆捷《北朝隋唐粟特的“胡旋舞”》,《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中华书局,2005年,第390—401页.
    392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第49页.
    393 马海东《固原出土绿釉乐舞扁壶》,《文物》,1988年第6期,第52页.
    394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3—14页.
    395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发现的北月安伽墓》,《文物》,2001年,第1期,第4—26页.
    396 王克林《北齐犀狄回洛墓》,《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姜伯勤《安阳北齐石棺床画像石的图像考察与入华秉特人的袄教艺术》,《艺术史研究》,第1辑,1999年.宫德杰《临朐县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北朝遭像》,《文物》,2002年,第9期.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青州市博物馆编《青州北朝佛教造像》,北京出版社,2002年.
    397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3页.
    398 傅芸子《正仓院考古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399 《北周隋唐京畿玉器——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古玉图录系列之一》,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58页.
    400 张庆捷《北朝隋唐粟特的“胡旋舞”》,《秉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中华书局,2005年,第390—401页.
    401 《北周隋唐京畿玉器——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全古玉图录系列之一》,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402 《西安西郊陕棉十厂唐壁画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1期,第16—37页.
    403 张庆捷《北朝隋唐粟特的“胡旋舞”》,《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中华书局,2005年,第390—401页.
    404 郑汝中《敦煌壁画乐舞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5页.
    405 李才秀《从敦煌壁画的舞姿看古代西域与内地的乐舞交流》,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室吴曼英、李才秀、刘恩伯著《敦煌舞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52页.
    406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望城县长沙窑1999年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5期,第61页.
    407 石家庄市博物馆《石家庄乐安孙安墓》,《考古》,1983年第4期;孙启祥《石家庄市振头村发现唐代贴花人物瓷壶》,《考古》1984年第3期.
    408 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95页.
    409 任大椿《释缯》.
    410 《后汉书》志第三十,中华书局,1965年,第3664页.
    411 葛洪《西京杂记》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8页.
    412 《四库全书》463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09,310,311,312页.
    413 李颀《郑樱桃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56页.
    414 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同上,第61页.
    415 李峤《屏》,《全唐诗(增订本)》,同上,第713页.
    416 骆宾王《帝京篇》,《全唐诗(增订本)》,同上,第834页.
    417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78页.
    418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清)仇兆螯《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396页.
    419 元稹《估客乐》,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68页.
    420 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159页.
    421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第30-31页.
    422 《魏书》卷一百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271页.
    423 《隋书》卷八三,中华书局,1973年,第1857页.
    424 《旧唐书》卷一九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5311页.
    425 王勃《铜雀妓二首》其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80页.
    426 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03页.
    427 刘禹锡《哭庞京兆》,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15页.
    428 白居易《重题小舫赠周从事兼戏微之》,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44页.
    429 和凝《宫词百首》,《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483页.
    430 王建《官词一百首》之八十四,同上,第3443页.
    431 杜甫《城西陂泛舟》,(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77页.
    432 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45页.
    433 李商隐《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218页.
    434 韦庄《叹落花》,同上,第8068页.
    435 《册府元龟》第十二册卷九七一“外臣部”之“朝贡四”,中华书局,1960年,第11406页.
    436 同上,第11411页.
    437 同上,第11412页.
    438 同上,第11413页.
    439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35页.
    440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09页.
    441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946页.
    442 元稹《胡旋女》,《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630页.
    443 白居易《胡旋女》,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0—61页.
    444 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98页.柴剑虹《胡旋舞散论》、王克芬《中圈舞蹈史》均认为此诗描写的是胡旋舞.
    445 可参看向达、石田斡之助、罗丰、柴剑虹等学者的论述.
    446 《旧唐书》卷二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71页.
    447 《通典》卷一四六,中华书局,1988年,第3724页.
    448 《周书》卷九,中华书局,1971年,第143页.
    449 《旧唐书》卷二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69页.
    450 《隋书》卷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342页.
    451 《隋书》卷十五,同上,第379页.
    452 《隋书》卷十-五,同上,第377页.
    453 《隋书》卷八三,同上,第1841页.
    454 《隋书》卷八三,同上,第1848页.
    455 《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文物》,2001年第1期,第27—52页.
    456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4页.
    457 《册府元龟》卷九七一
    458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7页.
    459 《册府元龟》卷九七一
    460 《册府元龟》卷九七一
    461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55页.
    462 《册府元龟》卷九七一
    463 《旧唐书》卷一八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4733页.
    464 《旧唐书》卷二百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5368页.
    465 毛颖《唐鎏金婴戏图小银瓶图像探析》,《南方文物》,1995年,第4期,第80—85页.
    466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0—71页.
    467 《旧唐书》卷二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71页.
    468 《新唐书》卷二十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470页.
    469 段安节《乐府杂录》,《羯鼓录·乐府杂录·碧鸡漫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29页.
    470 《太平御览》卷五六七,中华书局,1960年,第2565页.
    471 阴法鲁《漫谈唐代舞蹈中的几个舞种》,《舞蹈》,1980年,第1期,第42页.
    472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盐池唐墓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9期.
    473 王克芬《煌煌唐舞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1—334页.
    474 罗丰《隋唐间中亚流传中国之胡旋舞——以新获宁夏盐池石门胡舞为中心》,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6—353页.
    475 陈明达《珍贵的实例》,《安阳修定寺塔》,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页.
    476 《安阳修定寺塔》,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23页.
    477 同上,第15页.
    478 罗丰《隋唐间中亚流传中国之胡旋舞——以新获宁夏盐池石门胡舞为中心》,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6—353页.
    479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1页.
    480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6页.
    481 《魏书》卷一百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274页.
    482 (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卷第一,中华书局,2000年,第82页.
    483 (唐)杜环原著,张一纯笺注《经行记笺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25页.
    484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9页.
    485 薛能《柘枝词三首》,《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530—6531页.
    486 《宋史》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77年,第3350页.
    487 任半塘《唐声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75页.
    488 同上,第241页.
    489 同上,第243页.
    490 参见向达《柘枝舞小考》,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8—105页.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5—23页.杨冬梅《唐代咏柘枝舞诗词研究》,《殷都学刊》,2006年,第1期,第55—58页.徐有富《唐诗中的柘枝舞》,《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第107—109页.
    491 李才秀《从敦煌壁画的舞姿看古代西域与内地的乐舞交流》,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室吴曼英、李才秀、刘回伯著.《敦煌舞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51页.
    492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20页.
    493 罗丰《隋唐间中亚流传中国之胡旋舞——以新获宁夏盐池石门胡舞为中心》,郑学檬主编《唐文化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36—353页.
    494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20页.
    495 陈海涛《胡旋舞、胡腾舞与柘枝舞——对安伽墓与虞弘墓中舞蹈归属的浅析》,《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第56—91页.
    496 白居易《柘杖词》,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78页.
    497 章孝标《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97页.
    498 张祜《观杨瑗柘枝》,同上,第5865页.
    499 许浑《赠萧炼师》,同上,,第6177页.
    500 章孝标《柘枝》,同上,第5797页.
    501 张祜《现杨瑗柘枝》,同上,第5865页.
    502 卢肇《湖南观双柘权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03 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04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22页.
    505 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06 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同上,第5865页.
    507 沈亚之《柘枝舞赋(并序)》,《全唐文》卷七三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7572—7573页.
    508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09 白居易《柘枝词》,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78页.
    510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其一,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22页.
    511 卢肇《湖南现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12 沈亚之《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三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7572—7573页.
    513 温庭筠《屈柘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90页.
    514 刘禹锝《和乐天柘枝》,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57页.
    515 白居易《柘枝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16 章孝标《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97页.
    517 张祜《观杭州柘枝》,同上,第5865页.
    518 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19 张祜《观杨瑗柘枝》,同上,第5865页.
    520 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同上,第5865页.
    521 张祜《李察柘枝》,同上,第5884页.
    522 章孝标《柘枝》,同上,第5797页.
    523 白居易《柘枝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24 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25 许浑《赠萧炼师》,同上,第6177页。
    526 白居易《柘枝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27 张祜《现杭州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28 和凝《宫词》,同上,第9227页.
    529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30 徐凝《宫中曲二首》其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412页.
    531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其一,卞孝董校订《刘禹锡集》,中隼书局,1990年,第322页.
    532 章孝标《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97页.
    533 张祜《李家柘枝》,同上,第5884页.
    534 刘兼《宴游池馆》,《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783页.
    535 许浑《赠萧炼师》,同上,第6177页.
    536 刘禹锡《和乐天柘枝》,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57页.
    537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其二,同上,第322页.
    538 白居易《柘枝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39 张祜《观杭州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40 张祜《感王将军柘枝妓殁》,同上,第5865页.
    541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42 白居易《柘校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43 刘禹锡《和乐天柘枝》,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57页.
    544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07页.
    545 徐凝《宫中曲二首》其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412页.
    546 张祜《观杨瑗柘枝》,同上,第5865页.
    547 白居易《柘枝词》,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78页.
    548 白居易《三月三日》,同上,第742页.
    549 许浑《赠萧炼师》,《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三七,中华书局,1999年,第6177页.
    550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51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其一,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22页.
    552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其二,同上,第322页.
    553 刘禹锡《和乐天柘枝》,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57页.
    554 白居易《柘枝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55 章孝标《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97页.
    556张祜《观杭州柘枝》,同上,第5865页.
    557 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同上,第5865页.
    558 张祜《观杨瑗柘枝》,同上,第5865页.
    559 沈亚之《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三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7572—7573页.
    560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61 沈亚之《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三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7572—7573页.
    562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63 刘禹锡《观舞柘枝二首》其一,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22页.
    564 刘禹锡《和乐天柘枝》,同上,第457页.
    565 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28—529页.
    566 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同上,第607页.
    567 赵嘏《代人赠杜牧侍御(宣州会中)》,《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415页.
    568 郑谷《牡丹》,同上,第7826页.
    569 白居易《三月三日》,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42页.
    570 张祜《观杭州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71 张祜《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同上,第5865页.
    572 刘兼《宴游池馆》,同上,第8783页.
    573 刘禹锡《和乐天柘枝》,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57页.
    574 薛能《柘枝词三首》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530—6531页.
    575 沈亚之《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三四,中华书局,1983年,第7572—7573页.
    576 卢肇《湖南现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77 白居易《柘枝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12页.
    578 张祜《观杨瑗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65页.
    579 张祜《李家柘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884页.
    580 章孝标《柘枝》,同上,第5797页.
    581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82 刘禹锡《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十一院长元九侍御》,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 书局,1990年,第517页.
    583 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全唐文》卷七六八,中华书局,1983年,第7993—7995页.
    584 《全唐诗(增订本)》卷五三七,中华书局,1999年,第6176页.
    585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647页.
    586 范摅《云溪友议·舞娥异》,《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75页.
    587 白居易《和周州杨待郎夸柘枝见寄》,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26页.
    588 白居易《改业》,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804页.
    589 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同上,第528—529页.
    590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第149—150页.
    591 元稹《法曲》,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2页.
    592 白居易《法曲歌》,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56页.
    593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五弦》,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4页.
    594 白居易《五弦弹》,同上,第69页.
    595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三联书店,2001年,第167页.
    596 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1501页.
    1 元稹《法曲》,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2页.
    2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2页.
    3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27页.
    4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同上,第378页.
    5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82页.
    6 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083页.
    7 岑参《赵将军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74页.
    8 岑参《胡歌》,同上,第784页.
    9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五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449页.
    10 耿(氵韋)《凉州词》,同上,第2994页.
    11 张籍《陇头行》,同上,第4296页.
    12 花蕊夫人《宫词》,同上,第9071页.
    13 白居易《时世妆》,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82页.
    14 岑参《首秋轮台》,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86页.
    15 王昌龄《箜篌引》,《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436页.
    16 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03—704页.
    17 吴玉贵《白居易“毡帐诗”与唐朝社会的胡风》,《唐研究》第五卷,
    18 刘禹锡《刘驸马水事避暑》,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19页.
    19 张说的《苏摩遮》,《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77页.
    20 童丕《中国北方的粟特遗存——山西的葡萄种植业》,《粟特人在中国》,中华书局,2005年,第215页.
    21 《册府元龟》第二册卷一六八“帝王部”之“却贡献”,中华书局,第2028页.
    22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59年,第3174页.
    23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南部新书》丙卷,中华书局,2002年,第32页.
    24 王堆《送刘司直赴安西》,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405-406页.
    25 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51页.
    26 李颀《古从军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48页.
    27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三,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06页.
    28 杜甫《洗兵马(收京后作)》,(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514页.
    29 鲍防《杂感》,《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484—3485页.朱玉麒《道藏所见李白资料汇辑考辨》:“天马常衔苜蓿花”与“胡人岁献葡萄酒”分别见于《道藏》所收《图经衍义本草》之卷四十、卷三十五,皆曰李白所作诗句.
    30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59年,第3162页.
    31 同上,第3160页.
    32 同上,第3174页.
    33 《汉书》卷九十六,中华书局,1962年,第3889页.
    34 同上,第3890页.
    35 《汉书》卷九十六,中华书局,1962年,第3894—3895页.
    36 同上,第3879页.
    37 同上,第3884—3885页。
    38 同上,第3884页。
    39 同上,第3889页。
    40 《后汉书》卷八十六,中华书局,1965年,第2914页.
    41 同上,第2922页.
    42 《晋书》卷九十七,中华书局,1974年,第2542页.
    43 同上,第2544页.
    44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同上,第3055页.
    45 《梁书》卷四十八,中华书局,1973年,第814页.
    46 同上,第811页。
    47 《魏书》一百一,中华书局,1974年,第2243页.
    48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国书店,1993年,第58页.
    49 《魏书》一百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265页.
    50 同上,第2266页。
    51 同上,第2278页.
    52 同上,第2278页.
    53 同上,第2278页.
    54 《魏书》一百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2281页.
    55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中华书局,1975年,第5293—5294页.
    56 同上,第5301页.
    57 同上,第5303页.
    58 同上,第5310页.
    59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228页.
    60 同上,第6230页.
    61 同上,第6233页.
    62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3页.
    63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6239—6240页.
    64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6249页.
    65 同上,第6249页.
    66 同上,第6262页.
    67 《大唐西域记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00年,第48页.
    68 《大唐西域记校注》卷一,中华书局,2000年,第54页.
    69 同上,第71页.
    70 同上,第81页.
    71 《大唐西域记校注》卷三,中华书局,2000年,第270页.
    72 《大唐西域记校注》卷十二,中华书局,2000年,第998页.
    73 《大唐西域记校注》卷二,中华书局,2000年,第211页.
    74 同上,第215页.
    75 陈习刚《唐代葡萄和葡萄酒考迷》,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8页.
    76 《新唐书》卷四十,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6页.
    77 《元和郡县图志》卷四十,中华书局,1983年,第1030页.
    78 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上卷第三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041—1042页.
    79 《通志》卷一九六,中华书局,1987年,第3151页.
    80 《册府元龟》第十二册卷九七○“外臣部”之“朝贡三”,中华书局,1960年,第11400页.
    81 卫斯《西域农业考古资料索引·第六编农业文书·三、怯卢文农业文书(一)畜牧》,《农业考古》2003年3期——2006年3期.文书可参看林梅村《秦汉魏晋出土文献 沙海古卷 中国所出怯卢文书(初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王广智译:T·贝罗:《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T·Burrow:A Translation of the kharoshi Documents from Chinese Tur kestan)1940年由伦敦英国皇家野洲协会出版.刊《尼雅考古资料》(内部刊物),乌鲁木齐,1988年版.
    82 《光明日报》,2004年4月8日,第一版.
    83 http://travel.soxj.com/news/show.asp?ArticleID-2276
    84 王炳华《新疆农业考古概述》附“吐鲁番地区晋——唐时期出土农作物统计表”,《农业考古》1983年1期,118页—121页.
    85 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036页.
    86 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同上,第1351页.
    87 崔颢《渭城少年行》,同上,第1324页.
    88 皎然《送梁拾遗肃归朝》,《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296页.
    89 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46-347页.
    90 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同上,第427页.
    91 《太平广记》卷三○一,中华书局,1961年,第2387页.
    92 李白《对酒》,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65页.
    93 《太平广记》卷第八十一,中华书局,1961年,第519页.
    94 《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酒下.中华书局,1960年.第3778页.
    95 王绩《题酒店楼壁绝句八首》其二,韩理洲校点《王无功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8—100页.
    96 李白《襄阳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45—246页.
    97 《隋书》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73年,1581页.
    98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第6919页.
    99 李经纬主编《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1146页.
    100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7页.
    101 同上,第48页.
    102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66页.
    103 杜甫《寓目》,(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602页.
    104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2000年,第11页.
    105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24页.
    106 (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8页.
    107 《晋书·吕光传》,《晋书》卷一百二十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055页.
    108 《魏书·吕光传》,《魏书》卷九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2085页.
    109 《文苑英华》第五册卷七九○,中华书局,1966年,第4175页.
    110 李浚《松窗杂录》,《四库全书》1035册,文洲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58页.
    111 《白孔六帖》卷一五,《四库全书》891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46页.
    112 《清异录》卷下,《四库全书》1047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12页.
    113 元稹《西凉伎》,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281页.
    114 《新唐书》卷三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第1003页.
    115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中华书局,1983年,第362页.
    116 《通典》卷六,中华书局,1988年,第113页.
    117 李肇《国史补》卷下,《四库全书》1035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47页.
    118 李经纬主编《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1146页.
    119 刘禹锝《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460页.
    120 白居易《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实在歌诗,况辱知音,敢不先喝?辄奉五言四十韵寄献,以抒下情》,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64页.
    121 刘禹锡《蒲桃歌》,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54页.
    122 姚合《谢汾州田大夫寄茸毡葡萄》,《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42页.
    123 王绩《题酒店楼壁绝句八首》其二,韩理洲校点《王无功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8—100页.
    124 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事,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333—1334页.
    125 武元衡《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555页.
    126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同上,第3811页.
    127 姚合《蒲萄架》,同上,第5756—5757页.
    128 《西京杂记》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4页.
    129 《西京杂记》卷三,同上,第19页.
    130 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三联书店,2000年,第189页.
    131 《邺中记》,《四库全书》463册,文渊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2页.
    132 《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99年,第77页.
    133 岑参《胡歌》,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784页.
    134 上官仪《八咏应制二首》其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10页.
    135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292—293页.
    136 施肩吾《杂古词五首》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630页.
    137 曹松《白角簟》,同上,第8328页.
    138 阎德隐《薛王花烛行》,同上,第8852页.
    139 刘禹锡《蒲桃耿》,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54页.
    140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同上,,第460页.
    141 唐彦谦《咏葡萄》,《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742页.
    142 唐彦谦《葡萄》,同上,第7727页.
    143 李峤《藤》,同上,第714页.
    144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十一,(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518页.
    145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蒲萄》,《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851页.
    146 储光羲《蔷薇》,同上,第1407—1408页.
    147 孟郊《和蔷薇花歌》,同上,第4272—4273页.
    148 张谔《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同上,第1131页.
    149 《艺文类聚》卷八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495页.
    150 《乐府诗集》卷七十四,中华书局,1979年,第1049页.
    151 《乐府诗集》卷三十二,同上,第473页.
    152 《三国志》卷三,中华书局,1971年,第92页.
    153 费振纲《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64页.
    154 汉武内传》,载(明)陶宗仪等编《说郛三种》卷七“诸传摘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34—135页.
    155 《晋书·吕光传》,《晋书》卷一百二十二,中华书局,1974年,第3055页.
    156 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年,第142页.
    157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八,历代笔记小说选刊《酉阳杂俎》,学苑出版社,2001年,第239页.
    158 《北齐书》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72年,第315页.
    159 《旧唐书·陈叔达传》,卷六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2363页.
    160 《新唐书·陈叔达传》,卷一百,中华书局,1975年,第3925页.
    161 (唐)段成式《寺塔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第19页.
    162 《太平御览》卷九七二,中华书局,1960年,第4308—4309页.
    163 李德裕《迷梦诗四十韵》,《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426—5427页.
    164 捧剑仆《诗》,同上,第8459页.
    165 乔知之《倡女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年书局,1999年,第875页.
    166 王输《凉州词二首》其二,同上,第1609页.
    167 李白《对酒》,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65页.
    168 唐彦谦《送许户曹》,《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7742页.
    169 李白《客中作》,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346页.
    170 李贺《将进酒》,《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446页.
    171 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年书局,1979年,第47页.
    172 岑参《醉题匡城用少府厅壁》,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19页.
    173 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44—145页.
    174 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附录,巴蜀书社,2000年,第1831页.
    175 同上,第1835页.
    176 《新唐书》卷二百二,中华书局,1975年,第5762页.
    177 李白《关山月》,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70页.
    178 李白《寄远十二首》其十,同上,第203页.
    179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同上,第1426页.
    180 岑参《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72页.
    181 高适《东平留赠狄司马》,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49页.
    182 李白《上云乐》,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29页.
    183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同上,第1470页.
    184 李白《古风》其十一,同上,第365页.
    185 李白《古风》其四十三,同上,第578页.
    186 李白《古风》其五十四,同上,第922页.
    187 许棠《塞下》其一,同上,第7025页.
    188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同上,第1382页.
    189 李白《天马歌》,同上,第1404页.
    190 李白《赠崔谘议》,同上,第1409页.
    191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同上,2000年,第1835页.
    192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同上,第1834页.
    193 李白《寄远十二首》其十,同上,2000年,
    194 可参看胡怀琛《李太白的国籍问题》、俞平伯《李白的姓氏籍贯种族的问题》、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等.
    195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664页.
    196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同上,第390页.
    197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同上,第1318页.
    198 李白《将进酒》,同上,第269页.
    199 李白《山中与友人对酌》,同上,第236页.
    200 李白《饯校书叔云》,同上,第1000页.
    201 李白《把酒问月》,同上,第573页.
    202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同上,第1382页.
    203 李白《短歌行》,同上,第282页.
    204 李白《襄阳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45—246页.
    205 李白《对酒》,同上,第65页.
    206 李白《客中作》,同上,第346页.
    207 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同上,第345页.
    208 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同上,第217—218页。
    209 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二,同上,第144—145页.
    210 李白《白鼻騧》,同上,第149页.
    211 李白《醉后赠王历阳》,同上,第1449页.
    212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同上,第560—561页。
    213 李白《猛虎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152—1153页.
    214 李白《夜别张五》,同上,第127页.
    215 《艺文类聚》卷第八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94页。
    216 《周书》卷五十,中华书局,1971年,第920页.《隋书》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73年,第1857页.
    217 《梁书》卷五十四,中华书局,1973年,第798页.
    218 李经纬主编《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558页.
    219 同上.
    220 《册府元龟》第十二册卷九七○“外臣部”之“朝贡三”,中华书局,1960年,第11400页.
    221 《艺文类聚》卷第八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94页.
    222 李经纬主编《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557页.
    223 同上,第549页.
    224 同上,第548页.
    225 李白《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017页.
    226 元稹《春六十韵》,冀勤校点《元稹案》,中华书局,1982年,第147页.
    227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620页.
    228 卢照邻《长安古意》,《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22—523页.
    229 沈佺期《李员外秦援宅观妓》,同上,第1044页.
    230 白居易《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顾学顿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21页.
    231 段成式《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825页.
    232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同上,第1037页.
    233 孙逖《故程将军妻南阳郡夫人樊氏挽歌》,同上,第1195页.
    234 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591页.
    235 贾至《长门怨》,《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2590页.
    236 李商隐《药转》,同上,第6210页.
    237 《后汉书》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第1636页.
    238 古小说选刊,范宁《博物志校证》,中华书局,1980年,第48页.
    239 李经纬主编《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1310页.
    240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241 李经纬主编《本草纲目校注》,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1310页.
    242 诸子集成第七册《论衡》,中华书局,1954年,第156页.
    243 古小说选刊,《拾遗记》卷七,中华书局,1981年,第167页.
    244 《洞冥记》卷四,《四库全书》1042册,文洲阁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09页.
    245 韦应物《咏琥珀》,《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1989页.
    246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2022—2025页.
    247 权德舆《杂兴五首》其三,《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678页.
    248 羊士谔《腊夜对酒》,同上,第3709页.
    249 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319页.
    250 齐己《对菊》,《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641页.
    251 尹鹗《清平乐》其二,同上,第10178页.
    252 岑参《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19页.
    253 岑参《与鲜于庶子泛汉江》,同上,第473页.
    254 权德舆《放歌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676—3677页.
    255 白居易《答皇甫十郎中秋深酒熟见忆》,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725页.
    256 张说《城南亭作》,《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936页.
    257 王维《登楼歌》,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第384—385页.
    258 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47页.
    259 李贺《残丝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405页.
    260 李贺《将进酒》,同上,第4446页.
    261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顾学顿枝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393页.
    262 白居易《早饮湖州酒寄崔使君》,同上,第509页.
    263 陈陶《钱塘对酒曲》,《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561页.
    264 《隋书》卷八十三,中华书局,1973年,第1855页.
    265 《北史》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74年,第1737页.
    266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唐语林校证》卷五,中华书局,1987年,第472页.
    267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第6075页.
    268 《册府元龟》第十二册卷九七○“外臣部”之“朝贡三”,中华书局,1960年,第11402页.
    269 《太平广记》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1年,第1036页.
    270 天水市博物馆《天水市发现隋唐屏风石棺床墓》,《考古》,1992年,第1期.姜伯勤(《天水隋石屏风墓胡人“酒如绳”袄祭画像石图像研究》,《敦煌研究》,2003年,第1期.
    271 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17—218页.
    272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同上,第560—561页.
    273 杨巨源《胡姬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721页.
    274 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09页.
    275 杨巨源《胡姬词》,《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721页.
    276 岑参《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370页.
    277 贺朝《赠酒店胡姬》,《全唐诗(增订本)》,中年书局,1999年,第1182页.
    278 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其二,安旗主蝙《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17—218页.
    279 李白《醉后赠王历阳》,同上,第1449页.
    280 章孝标《少年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798页.
    281 温庭筠《敕勒歌塞北》,同上,第6766页.
    282 施肩吾《戏郑申府》,同上,第5655页.
    283 李白《少年行二首》其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46—147页.
    284 李白《白鼻騧》,同上,第149页.
    285 张祜《白鼻騧》,同上,第5872页.
    286 温庭筠《赠袁司录》,《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6773页.
    287 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433页.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据敦煌文书伯二五五五补,《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第748页.
    288 (美)W.M.麦高文著,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3页.
    289 (汉)贾谊撰,阀振益、锺夏校《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138页.
    290 《史记》卷一百十,中华书局,1959年,第2892—2907页.
    291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中华书局,1959年,第2925页.
    292 《汉书》卷九十四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3780页.
    293 卫斯《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西域研究》2005年专刊.
    294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
    295 (唐)惠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1983年,第28页.
    296 安英新《新疆伊黎昭苏县古墓莽出土金银器等珍贵文物》,《文物》,1999年,第9期.
    297 李端《胡腾儿》,《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235—3236页.
    298 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5354页.
    299 《四部丛刊》第34册,《墨庄漫录》卷八,上海书店,1985年据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重印,第5页.
    300 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
    301 元稹《指巡胡》,冀勤校点《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170页.
    302 徐夤《酒胡子》,《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220页.
    303 卢注《酒胡子》,同上,第8809—8810页.
    304 (五代)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第196—197页.
    305 《自连》,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236页.
    306 《上崔相百忧章》,同上,第1229页.
    307 《笑歌行》,同上,第1487页.
    308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同上,第1313页.
    309 《早春寄王汉阳》,同上,第1377页.
    310 《襄阳歌》,同上,第245页.
    311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同上,第1348页.
    312 《月下独酌》其二,同上,第570页.
    313 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附录,巴蜀书社,2000年,第1837页.
    314 同上,第1838页.
    315 《相逢行》,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481页.
    316 《少年行》其一,同上,第145页.
    317 《猛虎行》,同上,第1153页.
    318 《江上吟》,同上,第1390页.
    319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同上,第1325页.
    320 《夜别张五》,同上,第127页.
    321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同上,第680页.
    322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同上,第1443页.
    323 《邯郸南亭观妓》,同上,第889页.
    324 《金陵凤凰台置酒》,同上,第765页.
    325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同上,第1211页.
    326 《九日登山》,同上,第979页.
    327 《过汪氏别业》其二,同上,第1094页.
    328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同上,第1428页.
    329 《将进酒》,同上,第269页.
    330 《将进酒》,同上,第269页.
    331 《襄阳歌》,同上,第245页.
    332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同上,第132页.
    333 《江夏赠韦南陵冰》,同上,第1383页.
    334 《夜别张五》,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2000年,第127页.
    335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同上,第1443页.
    336 《月下独酌》之四,同上,第573页.
    337 《赠刘都使》,同上,第1445页.
    338 《友人会宿》,同上,第285页.
    339 《古风》其八,同上,第920页.
    340 《侠客行》,同上,第142页.
    341 《白马篇》,同上,笫150页.
    342 《赠崔侍御》,第656页.
    343 《江夏赠韦南陵冰》,同上,第1383页.
    344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同上,第1348页.
    345 《山中与友人对酌》,同上,第236页.
    346 《流夜郎赠辛判官》,同上,第1285页.
    347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同上,第853—854页.
    348 《晋书》卷九十八,中华书局,1974年,第2581页.
    349 刘禹锡《偶作》其一,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第259页.
    350 安旗主编《新版李白全集编年注释》附录,巴蜀书社,2000年,第1833页.
    351 杜甫《饮中八仙歌》,(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81—85页.
    352 王绩《尝春酒》,《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487页.
    353 王勃《春园》,同上,第682页.
    354 丁仙芝《馀杭醉歌赠吴山人》,同上,第1158页.
    355 崔敏童《宴城东庄》,同上,第2871页.
    356 张籍《春日行》,同上,第4297页.
    357 聂夷中《饮酒乐》,同上,第7348页.
    358 韩偓《惆帐》,同上,第7905页.
    359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同上,第2707页.
    360 贾至《对酒曲二首》,同上,第2591页.
    361 权德舆《放歌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676页.
    362 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同上,第244页.
    363 王绩《赠程处士》,同上,第485页.
    364 权德舆《早发杭州泛富春江寄陆三十一公佐》,同上,第3630页.
    365 韩愈《王司马红芍药歌》,同上,第3878页.
    366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度)》,同上,第175页.
    367 卢纶《与张攫对酌》,同上,第3158页.
    368 杜甫《饮中八仙歌》,(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81—85页.
    1 《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金明馆丛稿二鳊》,三联书店,2001年,第344页.
    2 《沧浪诗话·诗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98页.
    3 《唐才子传校笺》第一册卷三,中华书局,1987年,第443页.
    4 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页.
    5 《师友诗传续录》.
    6 翁方纲《石州诗话》卷一。
    7 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年,第1页.
    8 杜甫《渼陂行》,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中华书局,1979年,第179页.
    9 牛殳《琵琶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881页.
    10 顾况《刘禅奴弹琵琶歌》,同上,第2941页.
    11 元稹《琵琶歌》,冀勤点校《元稹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304—305页.
    12 牛殳《琵琶行》,《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8881页.
    13 李群玉《王内人琵琶引》,同上,第6640页.
    14 《隋书》卷七十六,中年书局,1973年,第1730页.
    15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中华书局,1959年,第47—48页.
    16 同上,第48页.
    17 方东树《昭味詹言》卷十一.
    1. (清)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Z].北京:中华书局,1992.
    3. (清)董浩.全唐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 陈尚君.全唐文补编[Z].北京:中华书局,1992.
    5. 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Z].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 (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8.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 傅璇琮,陶敏,陈尚君等.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1995.
    10. (宋)李昉,徐铉.文苑英华[Z].北京:中华书局,1966.
    11. (宋)李昉.太平广记[Z].北京:中华书局,1961.
    12.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3. 王仲镛.唐诗纪事校笺[M].成都:巴蜀书社,1989.
    14. 陈伯海.唐诗汇评[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15. 陈伯海.唐诗论评类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6.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7.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18. 陈伯海,朱易安.唐诗书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8.
    19. 杜晓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0. 傅璇琮,罗联添,陈友冰等.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21. 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2. 傅璇琮,陶敏,李一飞.唐五代文学编年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23. 苏雪林.唐诗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24.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25. 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6.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7. 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8. 霍然.隋唐五代诗歌史论[M].高雄: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3.
    29. 王士菁.唐代诗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0. 乔惟德,尚永亮.唐代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31. 许总.唐诗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2. 杨世明.唐诗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
    33. 许总.唐诗体派论[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34. 刘开扬.唐诗通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35. 罗宗强.唐诗小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6. 蒋长栋.唐诗新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37. 黄炳辉.唐诗学史述论[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
    38. 陈伯海.唐诗学引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
    39. 陈伯海.唐诗学史稿[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40. 郭扬.唐诗学引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41. 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2. 朱明伦.唐诗纵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43. 熊笃.天宝文学编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
    44. 林继中.文化建构文学史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
    45. 赵敏俐.文学传统与中国文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6. 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47. 蔡镇楚.唐诗文化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
    48. 孙映逵.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C].:学林出版社,2004.
    49. 杜晓勤.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50. 傅绍良.盛唐文化精神与诗人人格[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51. 霍松林,傅绍良.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0.
    52. 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3. 李浩.大唐风度——唐代文人的心态与诗境[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54. 孙学堂.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55. 李志慧.唐代文苑风尚[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56. 赵睿才.时代精神与风俗画卷——唐诗与民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57. 周建国.煌煌唐韵[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8. 林继中.唐诗:日丽中天[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
    59. 羊春秋.唐诗百讲[M].广州:广州文艺出版社,1989.
    60. 房日晰.唐诗比较论[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61. 刘开扬.唐诗的风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62. 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63. 陈铭.唐诗美学论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64. 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65. 卢燕平.唐代诗人审美心理[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
    66. 张浩逊.唐诗分类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7. 王明居.唐诗风格美新探[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68. 余恕诚.唐诗风貌[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69. 余恕诚.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70. 尚永亮,李乃龙.浪漫情怀与诗化人生——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M].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71. 李乃龙.雅人深致与宗教情缘——唐代文人的生活样态[M].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72. 霍有明.论唐诗繁荣与清诗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3. 王运熙.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4. 甘肃社科院文学所.关陇文学论(敦煌文学专集)[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75. 霍松林.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76. 刘开扬.唐诗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61.
    77. 傅璇琮.唐诗论学丛稿[C].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
    78. 张明非.唐音论薮[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9. (美)倪豪士.海外学者论唐代文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80. (美)倪豪士.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81.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会.唐代文学研究年鉴[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03.
    82. 《唐代文学研究》编委会.唐代文学研究[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2004.
    83. (清)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4. 骆祥发.骆宾王诗评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85. 杨柳,骆祥发.骆宾王评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86. 李珍华.王昌龄研究[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
    87. 安旗.李白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2.
    88. 詹鍈.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89. 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90. 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
    91. (清)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2. (清)钱谦益.钱注杜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3. 萧涤非.杜甫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6.
    94. 陈贻焮.杜甫评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8.
    95. 朱东润.杜甫叙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
    96. 陈铁民.岑参集校注[M].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97. 廖立.岑嘉州诗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98. 廖立.岑参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99. 廖立.岑参事迹著作考[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100. 史墨卿.岑参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101. 孙钦善.高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02. 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3. 佘正松.高适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2.
    104.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5.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6. 钟优民.新乐府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107. 王拾遗.元稹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108. 吴蔼宸.历代西域诗钞[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109. 何寄澎.总是玉关情——唐代边塞诗初探[M].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8.
    110. 漆绪邦.盛唐边塞诗评[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111. 李炳海,于雪棠.唐代边塞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12. 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
    113. 胡云翼.唐代的战争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114. 洪赞.唐代战争诗研究[M].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8.
    115. 任二北.唐声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16. 任二北.唐戏弄[M].修订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17. 任二北,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0.
    118. 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19.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报编辑部.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选粹[C].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
    120. 王锡九.唐代的七言古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121. 吴相洲.唐代歌诗与诗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2. 张明非.唐诗与舞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123. 朱易安.唐诗与音乐[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124. 乐维华.唐诗与音乐轶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125. 傅正谷.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126. 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舞蹈史研究组.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127. 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8. 沈冬.唐代乐舞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9. 孙昌武.唐代文学与佛教[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130. 孙昌武.诗苑仙踪——诗歌与神仙信仰[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131. 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
    132. 戴伟华.唐代幕府与文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
    133. 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34. 何立智等.唐代民俗和民俗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135. 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36. 张素梅.唐诗类选——唐代风俗及艺术诗[M].合肥:黄山书社,1998.
    137. 罗时进.唐诗演进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38. 陶文鹏.唐诗与绘画[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139. 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140. 程湘清.隋唐五代汉语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141. 冯艺超.唐诗中和亲主题研究[M].台北:天山出版社,1994.
    142. 崔明德.汉唐和亲研究[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143. 崔明德.汉唐和亲史稿[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144. 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45. 查屏球.唐学与唐诗:中晚唐诗风的一种文化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146. 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精神原型[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47. 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48. 尚定.走向盛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49. 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150. 程国斌.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51. 阎艳.《全唐诗》名物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4.
    152. 阎艳.唐诗食品词语语言与文化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4.
    153. 吴功正.唐代美学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4. 谢海平.唐代诗人与在华外国人之文字交[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
    155.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C].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156. 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M].吴玉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57. 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C].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158. 许序雅.唐代丝绸之路与中亚历史地理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0.
    159. 孟宪实.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C].济南:齐鲁书社,2004.
    160.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61. 林梅村.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162.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C].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
    163. 李孝聪.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164.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65. 谢海平.唐代留华外国人生活考述[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
    166. 管士光.唐人大有胡气——异域文化与风习在唐代的传播与影响[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2.
    167. 吕一飞.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168. 叶舒宪,萧兵,(韩)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 化碰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69.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M].季羡林,张广达,朱杰勤等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1985.
    170.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71.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72. 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73. 徐苹芳.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6.
    174. 薛宗正.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175. (日)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M].陈俊谋译.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176. 史念海.唐代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7. 荣新江,李孝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C].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178. 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179. 张星烺,朱杰勤.中西交通史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80.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81. 刘迎胜.丝路文化(草原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82. 黄新亚.丝路文化(沙漠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83. 孙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84. 余太山.西域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85. 尚衍斌.西域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86. 余太山.西域文化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
    187. 羽田亨.西域文化史[M].耿世民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
    188. 徐连达.唐朝文化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89. 吴玉贵.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190. 李斌城,李锦绣,张泽咸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1. 孙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92. 罗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M].影印版.上海:上海书店,1992.
    193. 臧嵘,王宏凯.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M].:人民出版社,1994.
    194. 杨曼玮.唐代音乐文化之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195. 欧阳予倩.唐代舞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96. 杜亚雄,周吉.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197. 新疆艺术编辑部.丝绸之路乐舞艺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5.
    198. 周菁葆.丝绸之路上的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199. [日]岸邊成雄.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M].王耀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00.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Z].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201. 田继周.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02. 傅永聚.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203. 姜伯勤.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
    204. 荣新江.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05. 许海生.新疆古代民族文化论集[C].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
    206. 佟柱臣.中国边疆民族物质文化史[M].成都:巴蜀书社,1991.
    207. 林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08. 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09.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9.
    210. 李德洙.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11. 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12. 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
    213. [日]篠田统.中国食物史研究[M].高桂林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214. 陈永昊.中国丝绸文化[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5.
    215. 薛宗正.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16. 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217. 黄正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18. 周峰.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隋唐五代部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
    219. 王赛时.唐代饮食[M].济南:齐鲁书社,2003.
    220. 刘迎胜.丝路文化(草原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21. 黄新亚.丝路文化(沙漠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22. [德]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M].赵崇民译.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223. [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M].耿昇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224. [法]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M].耿异译.北京:中华书局,1993.
    225. 李明伟.丝绸之路贸易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226. [日]长泽和俊.丝绸之路史研究[M].钟美珠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0.
    227. 甘肃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甘肃图书馆.丝绸之路文献叙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228. 李明伟.丝绸之路与西北经济社会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
    229. 常任侠.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30. 李明伟.隋唐丝绸之路——中世纪的中国西北社会与文明[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231. 张志尧.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4.
    232. 周伟洲.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233. 周伟洲.西北民族史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234. 林干.匈奴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35. 林干.匈奴史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36. 林干.匈奴史论文选集:1919—1979[C].北京:中华书局,1983.
    237. 沙畹.西突厥史料[M].冯承钧译.北京:中华书局,1958.
    238.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39. 林干.突厥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240. 薛宗正.突厥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41. 林干.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1919—1981[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42. [苏]威廉·巴托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M].罗致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43. 林干,高自厚.回纥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244. 杨圣敏.回纥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245. 林干.东胡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246. 何光岳.东胡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247. 刘锡淦,陈良伟.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248. 吴平凡,朱英荣.龟兹史料[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249. 穆舜英,张平.楼兰文化研究论集[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250. 孟凡人.楼兰新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51. 周伟洲.吐谷浑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252. 周伟洲.吐谷浑资料辑录[Z].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
    253. 王炳华.吐鲁番的古代文明[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
    254. 宋晓梅.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55. [法]莫尼克·玛雅尔.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M].耿异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256. 牛汝辰.中国地名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257. 冯承钧,陆峻岭.西域地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58. 牛汝辰.新疆地名概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259. 于建文.西北地名[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260. 王恩涌.文化地理学导论(人·地·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61. 于维诚.新疆建置沿革与地名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262. 陈金川.地缘中国——区域文化精神与国民地域(上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63. 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64. 赵世瑜,周尚意.中国文化地理概说[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265.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66. 李建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267. 黄新亚.消失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268. 宋肃.唐代之长安研究[M].台北:大立出版社,1983.
    269. 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270. 程存洁.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71. (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72. 张锡厚.敦煌本唐集研究[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
    273. 胡大浚,王志鹏.敦煌边塞诗歌校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
    274. 黄永武.敦煌的唐诗[M].台北:洪范书店,1987.
    275. 任二北.敦煌歌辞总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76.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277. 高国藩.敦煌民俗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78. 任二北.敦煌曲校录[Z].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
    279. 姜伯勤.敦煌社会文书导论[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
    280.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81. 高嵩.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282. 卢向前.敦煌吐鲁番文书论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
    283. 姜伯勤.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284. 甘肃社科院文学所.敦煌学论集[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285.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8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英国图书馆.英藏敦煌文献[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995.
    287.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立图书馆.法藏敦煌西域文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2002.
    288. 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敦煌文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
    289. 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90. 甘肃藏敦煌文献编委会.甘肃藏敦煌文献[Z].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291.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92. 上海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Z].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93. 浙藏敦煌文献编委会.浙藏敦煌文献[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94. 上海古籍出版社,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Z].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95. 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296.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297.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
    298.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8.
    299. 齐东方,申秦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 王国维.西胡考[A].王国维.王国维经典文存[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国维.西胡续考[A].王国维.王国维经典文存[C].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3.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一)[A].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二)[A].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王建莉.“胡”考[J].汉字文化,2000,(4).
    6. 乔永.“胡”字词义考[J].新疆大学学报,2001,(6).
    7. 彭华.先秦“三胡”综考[J].贵州文史丛刊,2002,(2).
    8. 黄富源.陈寅恪唐初胡汉体用说试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4,(1).
    9. 林悟殊.陈寅恪先生“胡化”“汉化”说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2000,(1).
    10. 葛晓音.论唐前期文明华化的主导倾向——从各族文化的交流对初盛唐诗的影响谈起[J].中国社会科学,1997,(3).
    11. 马驰.论仕唐蕃人之汉化[A].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民族学论文集[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 谭宏姣.古汉语植物名“胡×”式词义类型初探[J].西域研究,2003,(3).
    13. 刘明华.杜诗中“胡”的多重内涵——兼论杜甫的民族意识[J].杜甫研究学刊,1999,(1).
    14. 魏长洪,管守新.西域界说史评[J].新疆大学学报,2004,32(1).
    15. 荣新江.西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1998,(2).
    16. 张国刚.20世纪隋唐五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2001,(2).
    18. 胡明.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J].文学评论,1999,(2).
    19. 董乃斌,赵昌平,陈尚君.史料·视角·方法——关于二十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对话[J].文学遗产,1998,(4).
    20. 胡大浚,马兰州.七十年边塞诗研究综述[J].中国文学研究,2000,(3).
    21. 郎樱.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3,(3).
    22. 周伟洲.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变异[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3).
    23. 徐杰舜.唐文化的民族学解读[J].西北民族研究,1998,(2).
    24. 景兆玺.唐代的回纥与中外文化交流[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1).
    25.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J].中国社会科学,1986, (4).
    26. 张广达.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1985, (4).
    27. 郎樱.论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流[J].西域研究,2001,(4).
    28. 刘振华.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论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6).
    29. 谭必友,李臣玲.少数民族与中国传统文化品格[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4).
    30. 杜晓勤.地域文化的整合和盛唐诗歌的艺术精神[J].文学评论,1999,(4).
    31. 杨义,汤晓青.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2003,(3).
    32. 林继中.唐宋诗歌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整合[J].江海学刊,1993,(1).
    33. 陈选公.唐代文学的文化规定[J].郑州大学学报,1996,(1).
    34. 孙昌武.唐诗与文化的积淀[J].天津社会科学,1991,(1).
    35. 李炳海.民族融合与古代边塞诗的战地风光[J].北方论丛,1998,(1).
    36. 李炳海.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刚健之风[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98,(3).
    37. 李明伟.丝绸之路与唐诗的繁荣[J].中州学刊,1988,(6).
    38. 李明伟.唐代文学的嬗变与丝绸之路的影响[J].敦煌研究,1994,(3).
    39. 宁淑华.内地边塞两观照——唐诗中的丝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40. 柴剑虹.岑参边塞诗和唐代的中西交往[J].西北大学学报,1984,(1).
    41. 苏北海.岑参的西域诗及历史功绩[J].新疆大学学报,1996,(3).
    42. 王以孔.岑参的西域之行和他的边塞诗[J].西部学坛,1990,(4).
    43. 蒋武雄.从全唐诗看唐代外来文化之盛行[J].中国边政,1984,85.
    44. 康震.历史的追溯——对隋代诗歌的文化阐释[J].唐都学刊,1997,(2).
    45. 吴逢箴.杜甫与西域文明[J].杜甫研究学刊,1996,(3).
    46. 杨晓霭,胡大浚.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J].文史知识,1997,(6).
    47. 饶宗颐.穆护歌考——兼论火祆教、摩尼教入华之早期史料及其对文学、音乐、绘画之影响[A]..选堂集林·史林[C].香港:香港中华书局,1982.
    48. 张剑.胡商·胡马·胡香——唐文学中的外来文明和唐人精神品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49. 李凯.杜诗的西域文化背景[J].西域研究,1999,(1).
    50. 孙立峰.唐代诗歌中的胡姬形象的文化意义[J].学习与探索,1993,(2).
    51. 刘恕铭.唐代文艺源于印度之点滴[J].文哲月刊,1937,1(10).
    52. 王立.唐诗中的胡人形象——兼谈中国文学中的胡人描写[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34(1).
    53. 程国斌.论唐五代小说中的胡商现象[J].西北师大学报,2001,38(6).
    54. 李介元.背景型、参照型和沟通型——唐人传奇中胡人形象类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3).
    55. 王建军.透过“胡姬”诗看唐代的民族融合[J].柳州师专学报,2002,17(3).
    56. 乌尔沁.外来民间文化的使者:西域胡姬——唐诗胡姬形象解析[J].民族文学研究,2001,(4).
    57. 王青.早期胡怪故事: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J].西域研究,2003,(4).
    58. 昌庆志.论胡商形象出现于唐人小说的商业原因[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5).
    59. 李红.论唐代的胡僧现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体现[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 18(2).
    60. 苏其康.唐诗中的伊兰裔胡姬[J].中外文学,1989,18(1).
    61. 肖文苑.唐诗中的商人[J].天津师大学报,1995,(1).
    62. 理绥.诗歌所见唐代商业及商人[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2).
    63. 蔡燕荞.唐诗中的越南采风[J].南宁师院学报,1980,(1).
    64. 刘阳.唐诗中所见外来乐舞及其流传——兼论唐人诗中的“何满子”[J].中国比较文学,1996,(1).
    65. 许序雅.胡乐胡音竞纷泊——胡乐对唐代社会影响述论[J].西域研究,2004, (1).
    66. 李昌集.华乐、胡乐与词——词体发生再论[J].文学遗产,2003,(6).
    67. 杨晓霭.从杜甫看战争状态下胡汉文化的交汇[J].西北师大学报,2000,(3).
    68. 朱炯远.从《琵琶行》的成就看文化积淀的重要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1997, (5).
    69. 王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苏幕遮》[J].民族艺术研究,1997,(2).
    70. 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J].文学遗产,1986,(1).
    71. 朱易安.李白的价值重估——兼论李白的文化意义[J].李白学刊,1989,(2).
    72. 谢建忠.李白诗中的西域文化考论[J].贵州大学学报,2003,21(6).
    73. 吴玉贵.白居易“毡帐诗”所见唐代胡风[J].唐研究,1999,5().
    74. 周寅宾.也谈唐诗的生活美和精神美[J].文学遗产,1983,(1).
    75. 刘真.元白诗中的唐代社会[J].学风,1993,3(1、2).
    76. 何英.从《大唐西域记》看唐代西域民俗[J].新疆社科论坛,1998,(3).
    77. 刘明华.杜诗“以汉喻唐”的结构和内涵[J].文学遗产,2001,(4).
    78. 张玉娟.试论唐代边塞诗“以汉喻唐”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4,(3).
    79. 凌朝栋.试论唐诗用典的宗汉意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7(6).
    80. 俞樟华,赵霞.论唐代诗人对《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接受[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2,(4).
    81. 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1979,(3).
    82. 霍然.论盛唐边塞诗与唐人社会心态[J].江海学刊,1996,(6).
    83. 冉旭.论盛唐诗人入幕的实况和对边塞诗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9(4).
    84. 戴伟华.对文人入幕与盛唐高岑边塞诗几个问题的考察[J].文学遗产,1995, (2).
    85. 阎福玲.边塞诗及其特质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1).
    86. 阎福玲.边塞诗描写边景的二重境界[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2).
    87. 刘维钧.关于岑参的《优钵罗花歌》[J].新疆大学学报,1982,(4).
    88. 吕庆端.李益边塞诗独特的审美心理及其艺术表现[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4).
    89. 刘真伦.论边塞诗的本质属性[J].江海学刊,1992,(4).
    90. 林健.论李颀边塞诗的审美超越[J].重庆社会科学,1991,(4).
    91. 朱秋德.论唐代西域地理名称的变迁——岑参诗中的安西、北庭、碛西、镇西[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3(3).
    92. 邹晓霞.拟乐府之风与六朝边塞诗的创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 (2).
    93. 赵昌平.盛唐北地士风与崔颢、李颀、王昌龄三家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C].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
    94. 葛晓音.盛唐边塞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J].唐代文学论丛,1986,8.
    95. 刘越峰.谈岑参诗歌中的白草意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0(7).
    96. 任文京.唐代北方尚武风气对诗人从戎及创作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4).
    97. 左云霖.尚武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其对盛唐边塞诗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1984,(4).
    98. 朱则杰.清代诗歌中的一组特殊意象——“汉”与“胡"[J].学术研究,2003, (2).
    99. 张云鹏.盛唐、“盛唐气象”与盛唐美学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2000,(3).
    100. 傅绍良.盛唐气象的误读与重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1).
    101. 赵克尧.盛唐气象论[J].复旦学报,1991,(4).
    102. 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N].光明日报,1999-3-25.
    103. 卢燕平.盛唐诗人审美心理论[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
    104. 苏雨恒.盛唐自然景物诗的开拓者——对岑参诗的全面认识和评价[J].山西师大学报,1986,(1).
    105. 王青.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域商贸[J].西域研究,2003,(2).
    106. 傅兴林.试论外来词在边塞诗中的特殊作用[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3, (3).
    107. 金性尧.李颀诗中的乌珠与逻娑[N].光明日报,1982-9-1.
    108. 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J].清华学报,1935,10(1).
    109. 张锡厚.敦煌诗歌考论[J].敦煌学辑刊,1989,(2).
    110. 柴剑虹.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 2555)初探[J].新疆师大学报,1982,(2).
    111. 张子开.敦煌写本《历代法宝记》所见岑参事迹考[J].文学遗产,2000,(6).
    112. 徐俊.敦煌写本诗歌续考[J].敦煌研究,2002,(5).
    113. 高国藩.敦煌遗书中唐诗研究的进展[J].许昌师专学报,1991,(3).
    114. 周丕显.敦煌逸诗杂考[J].敦煌学辑刊,1992,(1、2).
    115. 黄震云.新发现的唐诗叙录[J].信阳师院学报,1996,(1).
    116. 荣新江,徐俊.新见俄藏敦煌唐诗写本三种考证及校录[J].唐研究,1999, 5(59).
    117. 廖立.吐鲁番出土文书与岑参[J].新疆大学学报,1996,(1).
    118. 熊飞.《交河郡长行坊支贮马料文卷》与岑参行年小考[J].敦煌研究,1997, (3).
    119. 郭平梁.骆宾王西域之行与阿斯塔那64TAM35:19(a)号文书[J].西北民族研究,1989,(1).
    120. 王丽娜.唐诗在国外[J].河北师院学报,1990,(1).
    121. 王丽娜.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诗在国外[J].文学遗产,1985,(1).
    122. 牛林杰.韩国古代的杜诗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2000,1.
    123. (韩)柳晟俊.韩国唐诗研究之回顾与展望[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3).
    124. 牛林杰.韩国文献中的《全唐诗》逸诗考[J].文史哲,1998,(5).
    125. (日)斋藤茂.关于留存在日本的唐诗资料《唐人送别诗》[J].唐代文学研究,1998,10.
    126. 崔明德.论隋唐时期的“以夷攻夷”、“以夷制夷”、“以夷治夷”[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3).
    127. 李鸿宾.论唐朝的民族观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22(5).
    128. 张秀荣.关于东胡族的几点看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2).
    129. 韩香.隋唐长安的中亚文明琐论[A].黄留珠.西北大学史学丛刊[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130. 韩香.隋唐长安中亚人考索[J].人文杂志,2001,(3).
    131. 牛汝辰.关于西域地名、族名的汉译对音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 (1).
    132. 赵世举.汉语对其他语言词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33. 徐苹芳.考古学上所见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J].燕京学报,1995,(新1期).
    134. 郑子文.历代陇域地缘考[J].社科纵横,1999,(3).
    135. 陈琦,张国藩.论河西走廊交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J].西北史地,1993,(2).
    136. 石晓奇.略论历代西域游记的整理与出版[J].新疆大学学报,1999,27(2).
    137. 王乃昂,蔡为民.论丝路重镇凉州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4).
    138. 薛平拴.论隋唐长安的商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
    139. 薛平拴.论唐代的胡商[J].唐都学刊,1994,(3).
    140. 王香莲,蓝琪.论吐蕃在唐西域的活动及其对丝绸之路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141. 魏晶.南北朝前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述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25(4).
    142. 魏晶.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研究成果述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26(1).
    143. 万雪玉.试论新疆与中亚民族、文化多元融合性特点及其差异[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3).
    144. 刘尊明.隋唐燕乐繁荣的文化机制及其文化意义[J].文艺研究,1994,(1).
    145. 李琪.唐代高丽边将高仙芝及其在西域的活动[J].西北民族研究,2000,(2).
    146. 胡小丽.唐代胡俑、胡商与丝绸之路[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1997,(4).
    147. 徐苹芳.唐代两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J].考古,1982,(6).
    148. 薛宗正.唐代西域汉人的社会生活[J].西域研究,1996,(4).
    149. 黎虎.唐前期边疆军区“道”的外交管理职能[J].学术研究,1999,(4).
    150. 李光生,罗建新.魏晋南北朝和唐朝胡汉文化双向选择的考察[J].求索,2004, (5).
    151. 艾素珍.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8,(2).
    152. 孟宪实.西汉戊己校尉新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4,(1).
    153. 贺灵.西域地名的文化意义[J].西域研究,2003,(1).
    154. 王青.西域地区的龙崇拜以及对中土文化的影响[J].西域研究,2004,(2).
    155. 夏雷鸣.西域药物东传与中医药的繁荣[J].西域研究,1998,(1).
    156. 周得京.中国丝绸之路的演变[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18(2).
    157. 刘云.中亚在古代文明交往中的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1998,28(1).
    1. 宁淑华.唐朝周边关系与唐诗创作[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1.
    2. 施春晖.唐代边塞诗美学形态探微[D].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
    3. 王立增.唐代乐府诗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4.
    4. 周期政.唐代乐舞歌辞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
    5. 陈习刚.唐代葡萄和葡萄酒考述[D].武汉:湖北大学.2000.
    6. 孙义梅.王昭君形象演变体现的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D].太原:山西大学.2003.
    7. 蔡振念.高适诗研究[D].台北:台湾文化大学中文所.1981.
    8. 沈冬.隋唐西域乐部与乐律研究[D].台北:台湾大学中文所.1991.
    9. 黄晓玲.唐代边塞诗研究[D].台北:台湾文化大学中文所.1968.
    10. 张修蓉.唐代文学所表现之婚俗研究[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中文所.19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