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与技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宏富的实践成果,种类繁多,面貌各异,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在绘画理念、制作技法上既有一定的相承性,又显现出不同的演变痕迹。对这种相同点与差异的分析、比较,在以往的研究性文章中多是就人物整体面貌而言的,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两种风格的区别主要是从衣纹画法角度来提出的。面部作为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法相对固定,但将不同时期的面部图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便会看出,它们在造型、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将这种差别提取出来层层剖析,在分析技法时挖掘出内含的不同理念,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本采取了样式比较、技法分析、个案详解的研究方法,将构成面部画法的诸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观念下产生的种种变化进行了放大式比照与剖析,力求形成一个以面部图式的区别来划分人物画风格的新模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前人没有涉猎或容易忽视的区域,本文对这些地方进行了着重刻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并从一个绘画实践者的角度作了独到的阐述。
Summary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has a long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AGF results of a wide range of different features,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work in painting concepts, production technique that has some of each other sexually, but also show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signs on Suc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n previous research articles and more are on the figures in terms of overall appearance, such as "Wu with the wind", "Cao clothing outlet" are two styles mainly drawn from the drapery France to propose the distinction. Fa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gure painting, painting a relatively fixed, but will face different periods are. compared Schema will be seen together,
     Their shape, pen, ink, colors, and so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will be extracted from the layers of analysis, when excavated in the analysis techniques included the different concepts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ext taken comparative style, technique analysis, case Explained research methods, will form the facial painting of various factors in different times and with all the changes arising under the concept was enlarged type cf and analysis, and strive to form a schematic face divid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model of figure styl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papers, found some predecessors have not adopted the materials or the easily overlooked area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se area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and insight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ainting made a unique set.
引文
(1)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第527页
    (2)南齐·谢赫《画品》
    (3)南齐·谢赫《画品》
    (4)《尚书故实》记谢赫云
    (5)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
    (6)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
    (7)见《月波洞中记》·“九天玄微”篇
    (8)见《玉管照神局》·“杂论”篇
    (9)见《玉管照神局》·“杂论”篇
    (10)见《月波洞中记》卷上·“额限十年”篇
    (11)见顾恺之《论画》
    (12)见《月波洞中记》卷上·“河岳”篇
    (13)见《月波洞中记》卷上·“河岳”篇
    (14)见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
    (15)见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
    (16)见《尚书故实》
    (17)见刘义庆《世说新语》
    (18)陈姚最《续画品》序
    (19)见《历代名画记》卷六
    (20)见《历代名画记》卷六
    (21)见《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22)见《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23)见《历代名画记》卷六
    (24)见周履靖《天形道貌画人物论》
    (25)见《芥舟学画编》·“用笔”篇
    (26)见《梦幻居学画简明》·“论肖品”篇
    (27)见《历代名画记》卷五
    (28)见《历代名画记》卷五
    (29)见《魏晋胜流画赞》
    (30)见《魏晋胜流画赞》
    (31)见《晋书》卷九十二《顾恺之传》
    (32)《月波洞中记》卷下·“论八限”篇
    (33)清·蒋骥《传神秘要》·“点睛取神法”篇
    (34)见《传神秘要》·“眼珠上下分寸”篇
    (35)见《传神秘要》·“眼珠上下分寸”篇
    (36)见《晋书》卷九十二《顾恺之传》
    (37)见《晋书》卷九十二《顾恺之传》
    (38)见《历代名画记》卷六
    (39)见《历代名画记》卷六
    (40)见《历代名画记》卷六
    (1)见《宣和画谱》卷五“人物杂论”
    (2)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3)见汤垕《画鉴论人物画》
    (4)见《黄文节公文集》
    (5)见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画壁》,载《东坡全集》第二十二卷
    (6)见苏轼《题吴道子(天龙八部)》
    (7)见《历代名画记》·“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
    (8)见汤垕《画鉴论人物画》
    (9)见《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
    (10)见《宣和画谱》卷二
    (11)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12)见《画鉴论人物画》
    (13)见《画鉴论人物画》
    (14)见《后邨集》
    (15)见张宁《方洲集》·“论李公麟画陶渊明图”
    (16)见《跋汉杰画山》
    (17)见《宣和画谱》卷七
    (18)见《跋汉杰画山》
    (19)见《画继》卷第九“杂说·论近”
    (20)见《画继》卷第九“杂说·论近”
    (21)见《画继》卷第九“杂说·论近”
    (22)见《宣和画谱》卷第七·人物三·李公麟条
    (23)见《宣和画谱》卷第五·人物·叙论
    (24)见张宁《方洲集》
    (25)见《南浦文集》
    (26)见《宣和画谱》卷七
    (27)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四十九)
    (1)赵由隽题画诗
    (2)见《藏一画腴》
    (3)见《藏一画腴》
    (4)见《画继》
    (5)见《宋朝名画评》
    (6)见《古今画鉴》·“杂说·论近”
    (7)见朱寿镛《画法大成》
    (8)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9)见《燕间清赏笺论画》
    (10)见《阅耕余录》
    (11)见《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笔”
    (1)见《书影择录》
    (2)见《桐阴论画》
    (3)赵孟頫自题《红衣罗汉图》
    (4)见《霜红龛集》
    (5)见《月波洞中记》·“九天玄微”
    (6)见《写真秘诀》·“染法分门”
    (7)见《写真秘诀》·“染法分门”
    (1)见《晋书》
    (2)见《宋书》卷九十三《隐逸·戴颙》
    (3)见《宣和画谱》卷一“张僧繇”
    (4)《中国早期的佛教美术和四次样式演变》,见《陈传席文集》第392页
    (5)李嗣真语,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6)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7)见姚最《续画品》
    (8)《职贡图序》,见《艺文类聚》五十五
    (9)《德隅斋画品》,“梁元帝蕃客入朝图”
    (10)《历代名画记》卷九
    (11)《历代名画记》卷九
    (12)《历代名画记》卷九
    (1)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2)《全晋文》卷二十六“王羲之”
    (3)《全晋文》卷二十六“王羲之”
    (4)《全晋文》卷二十六“王羲之”
    (5)见《画段》
    (6)见《六体书论》
    (7)见《六体书论》
    (8)见《书论》
    (9)见《历代名画记》·“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
    (10)见《续画品录》
    (11)见《东图玄览编》
    (12)见《历代名画记》卷八
    (13)李嗣真《续画品录》。
    (14)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15)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16)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17)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18)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19)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20)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21)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22)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23)见《唐朝名画录》·“神品上一人”
    (24)见《东坡论人物传神》·“书吴道子画后”
    (25)见《东坡论人物传神》·“书吴道子画后”
    (26)见《宣和画谱》卷二
    (27)见《历代名画记》卷五
    (28)见《历代名画记》卷五
    (1)见《南史》卷八“梁·萧绎本记”
    (2)见《皇帝内经·素门》
    (3)见《春秋繁露》
    (4)见《白虎通义》
    (5)见唐许嵩《建康实录》卷17所载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梁邵陵王萧纶造—乘寺事迹
    (6)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7)见《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8)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9)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10)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11)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12)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13)见《写真秘诀》·“附录退学轩问答八则”
    (14)见《写真秘诀》·“附录退学轩问答八则”
    (15)见《历代名画记》卷七
    (16)见《图画见闻志》卷五
    (17)见石涛题画《仿周昉百美图》
    (18)见《山静居论画人物》
    (1)见《山静居论画》
    (2)见《图绘宝鉴续纂》卷一
    (3)见《写像秘诀》·“采绘法”
    (4)见《芥舟学画编》·“用墨”
    (5)见《芥舟学画编》·“传色”
    (6)见《芥舟学画编》·“约形”
    (7)见《芥舟学画编》·“断绝”
    (8)见《写真秘诀》·“染法分门”
    (9)见《写真秘诀》·“染法分门”
    (10)见《无声诗史》卷四
    (11)见《芥舟学画编》·“分别”
    (12)见《写像秘诀》·“写真古诀”
    (13)见《中国绘画史》
    (14)见《无声诗史》
    (15)见《无声诗史》
    (16)见《颐园论画》。
    (17)见《写像秘诀》
    (18)见《传神秘要》·“用笔四要”
    (19)见《芥舟学画编》·“用笔”
    (20)见《芥舟学画编》·“传神总论”
    (21)见《芥舟学画编》·“传神总论”
    (22)见《芥舟学画编》·“用墨”
    (23)见《国朝画征录》
    (24)见《国朝画征录》
    (25)见《小山画谱》
    (26)见《写真秘诀》·“择室论”
    (27)见《写真秘诀》·“择室论”
    (28)见《写真秘诀》·“附录退学轩问答八则
    (29)见《写真秘诀》·“附录退学轩问答八则
    (30)见《写真秘诀》·“附录退学轩问答八则
    (31)见《写真秘诀》·“阴阳虚实论“
    (32)见《芥舟学画编》·“约形”
    (33)见《写真秘诀》·“鼻准论”
    (34)见《写真秘诀》·“面色论”
    (1)见《国朝院画录》
    (2)见《国朝院画录》
    (3)见《国朝院画录》
    (4)见《写真秘诀》·“心法歌”
    (5)见《写真秘诀》·“天庭论”
    (6)见《江湖长翁集论写神》
    (7)见《芥舟学画编》·“取神”
    (8)见《传神秘要》·“用全面颜色法”
    (9)见《传神秘要》·“设色层次”
    (10)见《写真秘诀》·“面色论”
    (11)见《芥舟学画编》·“分别篇”
    (12)见《芥舟学画编》·“分别篇”
    (13)见《芥舟学画编》·“分别篇”
    (14)见《写真秘诀》·“气血论”
    (15)见《写真秘诀》·“气血论”
    (16)见《写真秘诀》·“气血论”
    (17)剑《写真秘诀》·“面色论”
    (18)见《写像秘诀》
    (19)见《写像秘诀》·“采绘法”
    (20)见《传神秘要》·“补缀”
    (21)见《传神秘要》·“用粉”
    (22)见《写像秘诀》·“采绘法”
    (23)见《写像秘诀》·“采绘法”
    (24)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传色”篇
    (25)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传色”篇
    (26)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传色”篇
    (27)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传色”篇
    (28)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传色”篇
    (29)见《芥舟学画编》·“用笔”
    (30)见《芥舟学画编》·“用笔”
    (31)见《芥舟学画编》·“用笔”
    (32)见《芥舟学画编》·“用笔”
    (1)见《写真秘诀》·“小引”
    (2)见《写真秘诀》·“起稿论”
    (3)见《写像秘诀》·“写真古诀”
    (4)、(17)任董叔在一帧任伯年为其父写像的题识中知道任画是出自“庭训”,见龚产兴编著《任伯年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4月第1 版
    (5)见王绎《写像秘诀》
    (6)据上海地方文献记载
    (7)《朵云》第五十五集,《任伯年研究》卢辅圣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8)任伯年重写生,经常从现实中体悟造化,他曾以袍代纸,水指代笔,勾勒两牛相斗草图,并整理成画,加此跋。
    (9)见《寒松阁谈艺琐录》
    (10)见《写真秘诀》·“心法歌”
    (11)见《写真秘诀》·“起稿论”
    (12)见《松南梦影录》
    (13)见《芥舟学画编》·“相势”
    (14)见《国朝画征录》
    (15)见《芥舟学画编》·“用墨”
    (16)《郎世宁画集》,故宫博物院出版,1931年
    (18)见《颐园论画》
    (19)施润章《施愚山文集》卷二十六
    (20)施润章《施愚山文集》卷二十六
    (21)见《寒松阁谈艺琐录》
    (22)见《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
    (23)徐悲鸿对任伯年删繁就简的方式极为推崇,在观看了任画《仲英先生五十六岁小像》后讲了这番话。
    (24)虚谷为任伯年所作挽联。
    (25)见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用笔”
    (26)见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论传神人物》·“用笔”
    (27)见张庚《国朝画征录》
    (28)见《十二友诗》
    (29)见《十二友诗》
    (30)见《海上墨林》
    (31)陈蝶野《任伯年百年纪念册序》
    (32)见蔡邑《笔论》
    (1)见1947年《文金扬<中学美术教材及教学法序>》
    (2)见1932年《画范》
    (3)见《与卢开祥谈艺术》
    (4)见1947年《当代中国之艺术学题》
    (5)见1928年《在中央大学演讲辞》
    (6)见1947年9月4日《世界艺术之没落与中国艺术复兴》
    (7)见1925年《悲鸿绘集序》
    (8)见徐悲鸿《与<时报>记者谈艺术》
    (9)见1932年《徐悲鸿启事》
    (10)见1939年《在新加坡谈艺术》
    (11)1951年语,转引自王震《徐悲鸿研究》185页
    (12)见《悲鸿自述》
    (13)见1942年《美术漫话》
    (14)见《谈素描问题》,郝之辉整理,1957年12月4日
    (15)见《谈素描问题》,郝之辉整理,1957年12月4日
    (16)见《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17)见《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18)1981年1月12日蒋兆和对刘曦林语
    (19)见《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20)见徐悲鸿1945年《与卢开祥谈美术》
    (21)见《谈国画素描问题》,1959年马王泉整理
    (22)见《白描课教学导言》,1964年3月9日至3月29日姜成楠根据蒋兆和在中央美院国画系讲课记录整理。
    (23)见《国画人物写生的教学问题》
    (24)见《人物画的造型基础与传统的表现规律并略谈个人在教学上的一点体会》,原载《中国画》1960年第2期
    (25)见《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26)见《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27)见《从水墨人物写生谈“以形写神”的优良传统》
    (28)1983年9月11日蒋兆和对刘曦林语
    《波臣画派》 日·近藤秀实编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陈洪绶研究(朵云68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陈老莲的人物画》路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裔萼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曹意强、范景中主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林木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法常禅画艺术》徐建融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佛教南传之路》阮荣春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画学集成》王伯敏、任道斌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蒋兆和》刘曦林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蒋兆和论艺术》刘曦林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六朝画家史料》陈传席编 文物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李公麟白描传派/梁楷减笔画派》单国强、单国霖主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梁楷全集》谢稚柳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论西方写实绘画》吴甲丰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民间画工史料》秦岭云著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6月第1版
    《麻衣相法》(《宋史·艺文志》著录)
    《气韵论》钟跃英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清宫绘画与“西画东渐”》聂崇正著 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仕女画的研究与技法》黄均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宋代绘画研究》邓乔彬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宋代绘画研究十论》徐建融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十七——十八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 莫小也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童书业著 中华书局2008年2月北京第1版
    《魏晋南北朝绘画史》陈绥祥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吴道子研究》袁有根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写照传神:晋唐肖像画研究》周晋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徐悲鸿研究》王震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徐悲鸿》紫都、震艳文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华天雪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玉管照神局》旧本题南唐宋齐邱撰《宋史·艺文志》、《十国春秋》、《永乐大典》俱载
    《印度美术史论》王镛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月波洞中记》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录一卷(《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命书相书之属·月波洞中记》)
    《中国人物画学》张强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历代画家大观——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中国画家丛书——贯休》范志民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中国绘画艺术论》彭修银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中国绘画断代史·隋唐绘画》陈绶祥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论集》金维诺著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中国名画家全集·文同·苏轼》王金山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中国历代画家大观·宋元》上海美术出版社 1998年8月第1版
    《中国绘画源流》刘治贵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曾鲸的肖像画》周积寅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曾鲸与波臣派》马季戈著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曾鲸严用晦像长卷考评》王骁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陈洪绶书画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徽州容像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晋唐古风》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蒋兆和画集》文怀沙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8月第1版
    《明清肖像画》庄天明主编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五代贯休罗汉图》杨新著 文物出版社 2008年9月第1版
    《新疆石窟艺术》孙大卫主编 新疆摄影艺术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原始社会至南北朝绘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年8月第1版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 12·墓室壁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文物出版社 1989年5月第1版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两宋绘画·上》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文物出版社 1988年8月第1版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隋唐五代绘画》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