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深遽哲学思辨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杰出作家,是人类自由思想的代表。在十二年的作家生涯中,他创作了十五部小说、两部文学论著,大量随笔、汉诗、俳句以及评论文章,表现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精神文化丰碑。
     潄石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文明批评、存在问题、个人本位、女性观、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作用以及宗教思想等。应该说,漱石所表现的主题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与探索。
     本论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潄石的文学创作及其思想。内容主要由以下五章构成。
     第一章以潄石的文学论、文学批评以及其他相关作品为切入点,对其文学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与剖析。潄石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形成了追求“余裕”的文学主张,此后受西方文化影响,尤其是接触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等作品后,确立了积极入世的文学观,充满了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潄石反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无理想”、“无解决”和“宿命论”的艺术观,尤其厌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家们注重感官描写的鄙俗之气。他认为文学的使命是向读者揭示人类生存的意义,表现永恒的真、善、美,同时蕴涵庄严感,从而展现出完美的精神世界。
     第二章探讨了漱石关于存在意义的迷失与价值重建问题。日本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民主精髓、自由精神并没有真正吸收,封建专制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导致了社会的荒谬与黑暗,使人陷于不安与虚无的境地。潄石文学中的文明批评、社会批评、厌战思想以及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挑战,就是对荒谬和黑暗的反抗,也是对存在虚无的超越。他希望社会不断革新,改变不合理的现实,主张树立个性发展、人人平等、自由民主和社会公平等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观。潄石提倡人格前提下的“个人主义”,并将正义、义务、责任引入“个人主义”,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启蒙主义者的清醒认识。
     第三章着重探讨了潄石的女性观。潄石根据自己对女性的认识塑造了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即理想型、显恶型和觉醒型,体现了他在特定语境中对女性伦理道德的评判。尽管漱石对女性有许多偏见,但在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方面,代表了时代的进步思想。潄石的创作跳出了单一的平面描写模式,在迷茫中不断探求女性生存的意义,赋予了作品高层次的艺术品味,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厚重的思想力度。
     第四章剖析了漱石文学中的宗教思想。宗教文化为漱石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学素材。潄石是一位无神论者,他热情追求自由思想,强烈讽刺宗教中的偶像崇拜和形式主义,并在小说中展开对宗教的理性批判,同时他又憧憬宗教的伦理要素和超越思想。本章亦分析了漱石作品中的“善恶观”、“罪感意识”、“恶的救赎”等宗教思想,可以看出,他认为宗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安身立命,而且也是突破个人的私我,达到自我与他者、自我与自然的和谐。漱石是日本少有的能把灵魂力量展示出来的伟大作家。
     第五章探讨潄石晚年思想。他晚年践行自我反省意识和倡导“则天去私”观念,以期通过“去私”摆脱精神束缚,获得人格的自我完善,期望以此消解苦恼,约束日本近代社会的自私与贪婪。他主张以“则天去私”的理念滋养、丰富自己的心灵,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在没有爱的地方催生爱、播撒爱的种子,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使其臻至和谐与快乐的理想境界。该章亦考察了潄石文学传达出的良心、责任、宽容和慈悲情怀,为人类守望和平,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探究漱石的文学创作及其思想,对于促进社会道德价值的回归,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In modern Japanese writers, Natsume Souseki was an outstanding writer with deep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s and rich artistic expressions,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liberal thinkers. In his12years writer career, he created15novels, two critical works and a lot of essays, Chinese poems, haikus and critical essays which show his rich spiritual world and excellent artistic talent, and set up a monument of spiritual culture to both Japan and world literature history
     Natsume Souseki has a wide-range of creations covering the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criticism, personal standard, marriage and family, feminism, the fate and role of the intellectuals as well as the religious thought, etc. We can say that despite his diverse themes his core theme has no change, namely, his exploration and concern about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The thes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applie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explore Natsume Sousekis thoughts by means of text analysis.
     Chapter Ⅰ gives a systematical analysis and categorization of Natsume Souseki literature ideas by taking his literary views, literature critics and other related work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He grew up under the natur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n pursuit of the literary view of "ampleness", and then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culture, especially exposed to the great works of British literature masters such as Shakespeare, he established his literature thought of positive access to the real world, and showed his deep care of life value and social morals. He opposed the artistic view of "no ideals","no solutions" and "fatalism" in Japanese naturalism literature, especially disliked the vulgar sensuous descriptions from naturalism writers. He thinks that literature mission is to reveal the meaning of human existence to the readers, and show perfect spiritual world of eternal truth, beauty and goodness as well as dignity.
     Chapter Ⅱ probes into Souseki's existence meaning and value reconstruct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democratic essence and free spirit were not really absorbed in Japan, while the feudal autocratic was firmly rooted, so social ridiculous and darkness came into being, flinging people into unrest and nihility. His criticism of civilization and society, war-weary thought and the challenge to the feudal ethics are rebellious against absurdity and darkness, and also the transcendence of existence emptiness. He hoped constant social innovation and the change of unreasonable reality. He advocated the valu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equality, liberty, democracy and social justice on behalf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troducing justice, obligations and duties into "individualism", which embodies his clear recognition as an enlightener.
     Chapter Ⅲ focuses on his views on women. Based on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men Natsume Sousek depicted three different images of women, namely, ideal type, evil-showing type, and awakening one, which reflected his ethical and moral judgment of women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In spite of some prejudices against women his works represent the progressive thoughts of the times in pursuit of free marriage and equal men and women. His creations break through the single plane description to seek constantly for the meaning of female existence and ideal women in his bewilderment, which, in turn, bestows the work high art taste, shows the author's mature personality, pur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deep thoughts.
     Chapter IV analyzes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his literature. Religion provides Natsume Souseki with inexhaustible literature materials. As an atheist, he pursued enthusiastically free thought, strongly questioned religious worship of idols and formalism, and meanwhile looked forward to the religious ethical factors and something beyond thoughts. We can see that he holds religion is not only for personal settlement, but to breakthrough personal ego to achieve the harmon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self and nature. The chapter also analyzes his religious view of goodness, sin conscious and "evil redemption. Natsume Souseki is one of the few great Japanese writers who can expose their soul powers.
     Chapter V inquires into the literature thoughts in his late years. Natsume Souseki practiced self reflection and advocated the life norms of "conforming to nature without ego" in his late years to rid spiritual confinement and get perfect personality in the expectation of eliminating distress, constraining selfishness and greed in modern Japanese society. He maintained people should nourish and enrich spirits, advance interpersonal trust, selflessly extend love to anyone who lacks love so as to improve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a happy harmonious and ideal wor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life norm. This chapter also examines the conscience, responsibility, tolerance and benevolence repeatedly stressed in his works, which is a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our human to observe the world at peace and live in harmony.
     In short, it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Chinese moral values and reconstruct human spiritual world by exploring his literary creation and thoughts.
引文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19頁。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413页。
    ②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第162-163页。
    ①柄谷行人:「漱石論集成],東京:平凡社,2001年,第371頁。
    ①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04页。
    ①鲁迅:《鲁迅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38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67页。
    ①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54-155页。
    ①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05-206页。
    ①程麻:《沟通与更新——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发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97页。
    ②转引自何少贤:《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898年,第2页。
    ③何少贤:《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898年,第37页。
    ①林少阳:《文与日本的现代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77页。
    ②威廉·詹姆斯:《多元宇宙》,吴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1页。
    ③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7页。
    ④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4-185页。
    ①夏目漱石:「文芸の哲学的基础」,東京:讲谈社,1978年、第19頁。
    ②松泽信祐:《日本近代作家介绍》,寒冰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第91页。
    ①松泽信祐:《日本近代作家介绍》,寒冰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第92-93页。
    ②夏日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东128-129页。
    ①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目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8页。
    ②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目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0-221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6页。
    ①吉田精一:「近代文芸评论史明治篇」,东京:日本至文堂,1981年,第853頁。
    ②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第124页。
    ③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137页。
    ④歌德:《论文学艺术》,范大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27页。
    ⑤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第124页。
    ①转引自何少贤:《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日漱石》,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306页。
    ①出久根達郎:「漱石先生の手纸」,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1年,第125頁。
    ②刘立善:《论森鸥外的长篇小说<青年>》,《日本研究》,1997年第2期,第65页。
    ①市古贞次、畏谷川泉等: 「新编日本文学史」,東京:明治書院,1982年,第113頁。
    ②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第60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版,第185-186页。
    ②夏日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版,第215页。
    ③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版,第166页。
    ①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3页。
    ②夏目漱石:「潄石全集」(第13卷),東京:岩波書店,1966年,第207頁。
    ③谷崎润一郎:「「門」を评す」,「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8年,第89頁。
    ④转引自何少贤:《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315页。
    ①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日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4页。
    ②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目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26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页。
    ②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21-22頁。
    ③出久根達郎:「漱石先生の手纸」,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1年,第125頁。
    ①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第75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79页。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119页。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92页。
    ③夏目漱石:《哥儿》,包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49页。
    ④夏目漱石:《哥儿》,包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①佐藤泰正: 「漱石表现辞典」,「夏目漱石必携Ⅲ],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20頁。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80页。
    ③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55-356页。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18-219页。
    ①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20页。
    ②夏日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4页。
    ③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页。
    ④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44页。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上海: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49页。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上海: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70页。
    ③夏日漱石:《我是猫》,于雷译,上海: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75页。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59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①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7页。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61页。
    ③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80页。
    ④濑沼茂樹:「夏目漱石」,東京:東京大学出版,1962年,第99頁。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63-364页。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68页。
    ③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第74页。
    ①夏日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66页。
    ②转引自李国栋:《夏日漱石文学主脉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79页。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4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包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20页。
    ①网址:http://www2.odn.ne.jp/cat45780/gubijinsohihyo-senuma.html。
    ②濑沼茂樹:「夏目漱石」,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2年,第126頁。
    ①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卡夫卡》,秦刚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83-85页。
    ①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卡夫卡》,秦刚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114-115页。
    ②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卡夫卡》,秦刚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
    ③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加缪的荒诞与反抗论集》,杜小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柬京:春秋社,1986年,第136頁。
    ②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6页。
    ③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8-99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4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3页。
    ③夏日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6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1-104页。
    ①转引自柄谷行人:「内侧から见た生——「萝十夜」论」,「夏目漱石全集别卷」,東京:筑摩書房,1979年,第135頁。
    ②井上靖:《日本现代史第一卷明治维新》,吕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第3-4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0-124页。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106頁。
    ②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9页。
    ①中江兆民:《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吴藻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2页。
    ②费希特:《人的使命》,张珍麟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126页。
    ③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6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4-185页。
    ②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加缪的荒诞与反抗论集》,杜小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7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4-96页。
    ②柄谷行人:「内侧力、から见た生——「夢十夜」論」,「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133頁。
    ③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9-80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4-127页。
    ②濑沼茂树:「夏目漱石」,東京:東京大学出版,1962年,第143頁。
    ③柄谷行人:「内侧力からた生——「萝十夜」论」,「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135页。
    ④柄谷行人:「内侧から见た生——「萝十夜」論」,「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145頁。
    ⑤转引自驹尺喜美:「漱石——その自己本位と连带」,東京:八木书店,1970年,第53頁。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8頁。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页。
    ①转引自竹盛天行编:「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176頁。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6页。
    ①森田草平:「三四郎」,「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74-75頁。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47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72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01页。
    ③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43页。
    ①森田草平:「三四郎」, 「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74頁。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8页。
    ③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47页。
    ④夏日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49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02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99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7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9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0页。
    ④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5页。
    ①太田登等:「それから——潄石作品论集成第六卷」,東京:桜楓枫社,1991年,第10頁。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6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18页。
    ④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3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425页。
    ②井藤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近代中国的文学空间》,董炳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4页。
    ①夏目漱石:《夏日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9-290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64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7页。
    ②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3页。
    ③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4-235页。
    ④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5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71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78页。
    ③转引自驹尺喜美:「漱石——その自己本位と连带」,八木书店,1970年,第86頁。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0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2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25页。
    ④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683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0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79页。
    ③太田登等:「それから——潄石作品论集成第六卷」,東京:桜楓枫社,1991年,第58頁。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88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59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62页。
    ①《西西弗的神话——加缪的荒诞与反抗论集》,杜小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5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70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00页。
    ④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98-499页。
    ①米兰·昆德拉:《米兰·昆德拉全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第69页。
    ②刘立善:《论森鸥外的长篇小说<青年>》,《日本研究》,1997年第2期,第65页。
    ①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日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2页。
    ②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190
    ①出久根连郎:「漱石先生の手纸」,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1年,第76頁。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77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96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52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0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48页。
    ②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汪淑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48页。
    ③太田登等:「それから——潄石作品論集成第六卷」,束京:桜楓枫社,1991年,第166頁。
    ④濑沼茂樹:「夏目漱石」,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2年,第171頁。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54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52页。
    ①夏目漱石:《哥儿》,包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92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22页。
    ③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47-149页。
    ①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89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64页。
    ③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88页。
    ①转引自出久根達郎:「漱石先生の手纸」,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1年,第137頁。
    ②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57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4页。
    ②《圣经·马太福音》,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0年,第34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45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
    ③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25页。
    ①转引自孟庆枢:《小森阳一对夏目漱石的再阐释——以夏目漱石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中心》,《长江学术》,2009年第4期,第17页。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70页。
    ③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12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68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36-237页。
    ①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47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15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82页。
    ②夏目漱石:《夏日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26页。
    ③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8页。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26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62页。
    ①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①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日本和西洋文化随笔》,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70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45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46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97-498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95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3页。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54-355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82页。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15页。
    ①唐木顺三:「「明暗」输」, 「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222-251頁。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36页。
    ③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34页。
    ④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94页。
    ①夏日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04页。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78-279页。
    ①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第131页。
    ②歌德:《歌德箴言录》,武译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第18页。
    ③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15页。
    ①日本基督教学会编:「日本基督教与文学、神学」,東京:教文馆,1983年,第148頁。
    ②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74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71-289页。
    ①水川隆夫:「夏目漱石と仏教——则天去私への道」,東京:平凡社,2002年,第38頁。
    ②转引自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东京:審美社,1978年,第163頁。
    ③滝沢克己:「漱石の「こころ」と福音书」,東京:洋洋社,1975年,第13頁。
    ①夏日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137-138页。
    ②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235页。
    ①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140页。
    ②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海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73页。
    ③《圣经》,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2年,第258页。
    ④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68页。
    ①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6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页。
    ③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49页。
    ①夏日漱石:《夏日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56页。
    ②夏日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50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7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55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下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64-565页。
    ①威廉·詹姆斯:《多元的宇宙》,吴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73页。
    ②转引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9页。
    ③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1页。
    ④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8页。
    ⑤爱默生:《自然沉思录》,博凡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社,2009年,第126页。
    ①夏日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8页。
    ②《圣经》,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2年,马太福音第7章第3节。
    ③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58页。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05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5页。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09页。
    ②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東京:赛美社,1978年,第335頁。
    ③佐藤泰正:「漱石表现辞典」,「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34頁。
    ④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02页。
    ⑤克尔郭凯尔:《恐惧与颤栗》,堪肖聿、王才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2页。
    ①今道友信:《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李新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49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91页。
    ①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论」,东京:审美社,1978年,第91頁。
    ②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0页。
    ③《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04页。
    ①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88-289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95页。
    ①夏目漱石等著:《日本随笔选集》,周祥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41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96页。
    ③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00页。
    ④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98页。
    ①水川隆夫:「夏日漱石之亿教——则天去私への」,東京:平凡社,2002年,第113頁。
    ②亲驾(1173-1262),日本佛教净土真宗初祖。
    ①释宗演:「禅の要旨」,柬京:宏道馆,1909年,第199頁。
    ②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雷泉、张汝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276页。
    ①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114-115页。
    ②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61页。
    ③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271页。
    ④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378-379页。
    ⑤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48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55-656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49页。
    ①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64页。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79-680页。
    ③《圣经》,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2年,马太福音书第7章第7节。
    ④夏目漱石:《夏日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64页。
    ①《圣经》,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2年,马太福音书第7章第14节。
    ②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678页。
    ①滝沢克己:「漱石の「こころ」と福音書」,東京:洋洋社,1975年,第127頁。
    ②转引自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東京:审美社,1978年,第103頁。
    ①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8页。
    ②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05页。
    ③何少贤:《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160页。
    ①和田利男:「漱石汉子の展开」,「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9年,第313頁。
    ②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3-144页。
    ①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8卷),東京:筑摩书房,1970年,第230頁。
    ②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東京:容美社,1978年,第134頁。
    ③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8卷),東京:筑摩書房,1970年,第261頁。
    ①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柬京:审美社,1978年,第138頁。
    ②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東京:審美社,1978年,第96頁。
    ②竹盛天行编:「漱石の手纸」,「夏目漱石必携Ⅱ」,柬京:学燈社,1982年,第84頁。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258頁。
    ①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何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2页。
    ②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何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6页。
    ③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目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4页。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282頁。
    ①夏日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09-310页。
    ②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407页。
    ①柄谷行人:「漱石论集成」,東京:平凡社,2001年,第45页。
    ②竹盛天行编:「漱石の手纸」,「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84頁。
    ③夏日漱石:《夏日漱石小说选》上册,张正立、赵德远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社1984年,第467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页。
    ②转引自佐藤泰正:「夏目漱石論」,東京:筑摩书房,1986年,第384頁。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页。
    ②夏目漱石等:《日本随笔选集》,周祥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65页。
    ③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51页。
    ④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418页。
    ⑤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231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46页。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51页。
    ③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82页。
    ④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84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71页。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72页。
    ③夏日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69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77页。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179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65页。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68页。
    ③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69页。
    ①何乃英:《<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4期,第38页。
    ②网址:http://book.kantsuu.com/200912/20091223105730_168571.shtml.
    ③李国栋:「鲁迅と夏目漱石」,東京:明治书院,1993年,第199頁。
    ④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8页。
    ①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72页。
    ②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第388页。
    ③高木文雄:「「明暗」その现代性」,「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155頁。
    ①《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387页。
    ①网址:http://sakuran.bokee.com/5826104.html。
    ②佐古纯一郎:f夏目漱石論」,東京:审美社,1978年,第92頁。
    ③松岡藤:「现代仏教」,東京:现代仏教社,1933年,第103頁。
    ①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東京:審美社,1978年,第97頁。
    ②水川隆夫:「夏目漱石と仏教——则天去私への道」,東京:平凡社,2002年,第172頁。
    ③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输」,東京:审美社,1978年,第95页。
    ④竹盛天行编:「漱石——「点頭録」に触れつつ」,「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6-7頁。
    ⑤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251頁。
    ①水川隆夫:「夏目漱石と仏教——则天去私への道」,東京:平凡社,2002年,第174頁。
    ②汉斯·昆、瓦尔特·延斯等:《诗与宗教》,李永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257-258页。
    ③竹盛天行编:「漱石の手纸」,「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第84頁。
    ④费希特:《极乐生活》,于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3-35页。
    ①费希特:《极乐生活》,于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61页。
    ②辜鸿铭:《东方智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05页。
    ①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第284-285頁。
    ①日本基督教学会编:「日本基督教与文学」,柬京:教文馆,1983年,第158頁。
    ②老舍:《老舍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546页。
    1.夏目漱石:『我辈力が猫である』,东京:讲谈社,1972年。
    2.夏目漱石:『ばつちやん』,東京:ポプラ社,1971年。
    3.夏目漱石:『文鳥·梦十夜』,東京:新潮社,2007年。
    4.夏目漱石:『永日小品』,東京:新潮社,2007年。
    5.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東京:新潮社,2007年。
    6.夏目漱石:『野分』,東京:新潮社,2007年。
    7.夏目漱石:『漱石全集』,東京:岩波书店,1937年。
    8.夏目漱石:『坑夫』,東京:新潮社,2007年。
    9.夏目漱石:『文芸の哲学的基础』,東京:讲谈社,1978年。
    10.驹尺喜美:『漱石——その自己本位と连带』,束京:八木书店,1970年。
    11.太田登等:『それから——漱石作品论集成第六卷』,東京:桜楓社,1991年。
    12.日本基督教学会编:『日本基督教育文学、神学』,東京:教文馆,1983年。
    13.水川隆夫:『漱石と仏教—则天去私への道』,東京:平凡社,2002年。
    14.佐古纯一郎:『夏目漱石论』,東京:审美社,1978年。
    15.淹沢克己:『漱石の「こころ」と福音书』,東京:洋洋社,1975年。
    16.坂本郁雄:『锰赏漱石語録』,東京:桜楓社,1980年。
    17.吉川幸次郎:『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8卷),東京:筑摩書房,1970年。
    18.佐藤泰正:『夏目漱石論』,東京:筑摩书房,1986年。
    19.李国棟:『鲁迅と夏目漱石』,東京:明治书院,1993年。
    20.松岡譲蔽:『现代仏教』,束京:现代仏教社,1933年。
    21.碳田光一:『思想としての束京』,東京:国文社,1978年。
    22.佐藤泰正、吉本隆明:『漱石の主题』,東京:春秋社,1986年。
    23.瀨沼茂樹:『夏目漱石』,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2年。
    24.出久根達郎:『漱石先生の手纸』,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1年。
    25.唐木顺三、柄谷行人等:『夏目漱石全集別卷』,東京:筑摩书房,1978年。
    26.竹盛天行编:『夏目漱石必携Ⅱ』,東京:学燈社,1982年。
    27.柄谷行人:『漱石論集成』,东京:平凡社,2001年。
    28.安東章二:『私論夏目漱石——「行人」を基軸として』,東京:桜楓社,1995年。
    29.小宫丰隆:『夏目漱石』,東京:岩波书店,1938年。
    30.夏目镜子:『漱石の思ひ出』,東京:角川文库,1979年。
    31.小宫丰隆:『漱石の芸術』,东京:岩波書店,1942年。
    32.小森陽一:『漱石を読みなおす』,東京:ちくま新書,1995年。
    33.江藤淳:『现代文学』,東京:讲谈社,1974年。
    34.唐木顺三:『夏目漱石』,東京:创文社,1966年。
    35.奈良本辰也:『男たさの明治维新』,東京:文芸春秋,1980年。
    36.佐古纯一郎:『现代人の不安と苦恼』,東京:春秋社,1960年。
    37.重松泰雄:『漱石その新たなる地平』,东京:桜楓社,1997年。
    38.小森陽一:『漱石21世纪を生き延びるために』,東京:岩波书店、2010年。
    39.石坂敏夫:『漱石と世纪末芸術』,東京:美术公論社,1982年。
    40.大桥健三郎:『夏目漱石近代という迷宫』,東京:小沢书店,1995年。
    41.佐藤泰正:『漱石を読む』,東京:笠間書院,2001年。
    42.吉本隆明:『日本近代文学の名作』,東京:新潮文库,2008年。
    43.深江浩:『漱石と日本の近代』,東京:桜楓社,1983年。
    44.柴崎信三:『鲁迅の日本と漱石のイギリス』,東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99年。
    45.吉本隆明:『夏目漱石を読む』,東京:筑摩书房,2002年。
    46.吉本隆明:『漱石の巨きな旅』,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4年。
    47.夏目房之介:『孙が読む漱石』,东京:实业之日本社,2006年。
    48.桶谷秀昭:『夏目漱石论』,東京:河出书房新社1972、新版1983年。
    49.小森陽一、石原千秋:『漱石研究·「虞美人草」』,東京:翰林書房,2003年。
    50.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税』,東京:筑摩书房,1999年。
    51.坂本郁雄:『鉴赏漱石語録』,東京:桜楓社,1990年。
    52.市古贞次、长谷川泉等:『新编日本文学史』,東京:明治书院,1982年。
    53.吉田精一:『近代文芸评論史明治篇』,東京:日本至文堂,1981年。
    1.夏目漱石:《我是猫》,于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年。
    2.夏目漱石:《哥儿》,包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
    3.夏目漱石:《梦十夜》,李振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夏目漱石:《十夜之梦·夏日漱石随笔集》,李正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夏目漱石:《三四郎》,吴树文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
    6.夏目漱石:《夏目漱石小说选》(上、下册),张正立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7.夏目漱石:《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8.夏目漱石:《明与暗》,林怀秋,刘介人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4年。
    9.泽信祐:《日本近代作家介绍》,寒冰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10.卡尔·雅斯贝尔:《尼采其人其说》,鲁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12.程麻:《沟通与更新——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发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3.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14.歌德:《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15.歌德:《论文学艺术》,范大灿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弗里德希·威廉·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7.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年。
    18.李国栋:《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19.何少贤:《日本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
    20.林少阳:《文与日本的现代性》,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21.《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22.韦政通:《伦理思想的突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3.索伦·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陈俊松、黄德先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24.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
    25.小森阳一:《村上春树论——精读海边卡夫卡》,秦刚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
    26.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加缪的荒诞与反抗论集》,杜小真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7.井上靖:《日本现代史第一卷明治维新》,吕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
    28.中江兆民:《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吴藻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29.费希特:《人的使命》,张珍麟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
    30.何乃英:《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
    31.夏目漱石:《哥儿·草枕》,陈德文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
    32.井藤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近代中国的文学空间》,董炳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3.米兰·昆德拉:《米兰·昆德拉全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
    34.今道友信:《东西方哲学美学比较》,李新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35.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汪淑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36.威廉·詹姆斯:《多元宇宙》,吴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37.《圣经·马太福音》,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0年。
    38.乐黛云等著:《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9.叶渭渠,唐月梅:《20世纪日本文学史》,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年。
    40.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日本和西洋文化随笔》,丘仕俊译,北京: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
    41.歌德:《歌德箴言录》,武译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
    42.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43.雪莱:《雪莱政治论文选》,杨熙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44.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北京: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45.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46.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海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
    47.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尚新建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48.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振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49.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50.爱默生:《自然沉思录》,博凡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51.索伦·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堪肖聿,王才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52.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53.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雷泉、张汝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54.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何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55.曾繁仁、谭好哲等:《中西交流对话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56.幸德秋水:《基督何许人也——基督抹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57.费希特:《极乐生活》,于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
    58.汉斯·昆、瓦尔特·延斯:《诗与宗教》,李永平译,北京: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59.夏目漱石等:《日本随笔选集》,周祥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60.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1.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62.老舍:《老舍文集》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63.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