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本土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外国在华企业是近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企业在近代中国经营的本土化过程是外国企业与近代中国社会关系的缩影。英美烟公司是近代中国企业史上著名的外国烟草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市场垄断、企业经营还是与政治、社会以及消费者的关系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征,是外国企业在华本土化经营的典型。以英美烟公司为中心进行个案分析,不仅有利于比较全面地还原外国企业本土化的过程和特点,也有利于利用个案研究容易深入挖掘的特点,更进一步深化对本土化问题的认识。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外国商人对中国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尤其近代以来,蜂拥而至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以后所面对的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市场环境。这个庞大的市场显现出与西方商业社会迥然不同的众多特征:千差万别的方言,迥异的生活习惯、文化禁忌,陌生的商业习惯,复杂的关系网络、行业组织,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成为外国企业进入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障碍。
     但近代以来,尤其马关条约以后,由于庞大市场带来的巨额利润的刺激,外国在华投资迅速增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先在华设立工厂,垄断市场。外国企业在进入中国以后,其西方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理念势必与中国市场中的乡土、家族观念以及行业组织、习惯等传统特征发生碰撞,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并相对稳定的传统市场结构给外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而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面对着中国庞大的市场和高额利润,本土化是外国企业采取的必然措施。本土化过程使外国在华企业最终在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原料和生产、销售网络、企业文化等方面逐渐形成浓厚的本土化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近代中国以私人关系为特征的商业网络迫使外国企业不得不利用买办进行原料采购和产品推销;地方社会的势力网络使外国企业在下层经销商体系中放弃西方企业层级管理体制,转而依靠家族式管理;各地迥异的风俗习惯使外国企业在产品广告和企业宣传的过程中小心翼翼投其所好以免触犯禁忌;政界的派系斗争、政权频繁更迭以及非常态的政企关系使外国企业在处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时往往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恩威并重的策略等等。
     导致外国企业采取本土化策略的社会因素,无论是商业社会中的地缘、血缘关系,农村士绅势力在地方事务的影响,个人关系在商业社会的作用,还是复杂迥异的地区、民族文化习俗,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形成过程,都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依然存在。而英美烟公司为适应这些传统所进行的各个方面的调整和变化,也就是是外国企业适应中国文化的过程,在近代中国经营本土化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部分都有文化适应的共同点,因此也就可以说,本土化的核心内容是文化适应。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使适应商业环境成为一个外国企业扩大在华经营和获得利润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个体的本土化的层次、途径和形态不尽相同,但不容质疑的是,外国在华企业的本土化过程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Foreign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usinesses in modern china. The proces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tried to be an enterprise with native characters is the microcosm of the relation of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ety of modern china. British & American Tobacco Co. (B.A.T) is a famous tobacco company, it showed clear native management idea in some fields, and it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foreign enterprises with native idea. So, focusing on the B.A.T is profit to clear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native idea, and profit to research the native idea deeply by use of the merit of case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long term "close-door" policy, it is very difficulty for foreign enterprises to understand the market situation, and they found that the large market had some native characters: different dialects, different life styles and different culture custom, strange business habits,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and various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These characters brought many difficulties to foreign businessmen to manage their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 society.
     After the Opium War, most all west developmented countries try to invest into modern China, constructed factories and monopolized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rial ideas of these foreign enterprises meet som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for example, the idea of famil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and business habit in modern China. Confirmly, these traditional market construction with culture tradition with thousands years is the principal barrier for foreign enterprises to developed in modern China. As organizations with the purpose of seeking profit, when foreign enterprises facing the large market and profit in modern China, native characteristic is their necessary way. In the affect of the native management idea, foreign enterprise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raw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sale network, enterprises culture turned to be native. These characters could be find from many fields: foreign enterprises had to purchase raw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sales by the control of Chinese compradors in the business network with the private relationship; had to give up their bureaucratic managerial system, and turned to depended on the family management; ha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tisements' culture implication because of various customs; had to establish relations with every governor.
     These social element—relationship of district and blood,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gentries, private relationship in modern business society, and complicated culture customs—which affected on the building of foreign enterprises' native management, they all have long term history, are all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rocess of B.A.T tried to adapt these element is the proces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tried to adap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rocess of foreign enterprises turned to manage natively business. So, the key idea of the native management is culture adap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ave stability and conservatism, adapting culture become necessary for foreign enterprises to expand market and profit. So it is confirm that the native management is necessary and general for foreign enterprises to live in modern China, even though their level, channel, form of native characteristic are all not similar in different profession and enterprise.
引文
[1]张仲礼、陈曾年著:《沙逊集团在旧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张仲礼、陈曾年、姚欣荣著:《太古集团在旧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张雁琛:《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业”侵华的历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
    [1][日]桶口弘著、中央编译社译:《日本对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美]斯蒂芬·洛克伍德著、章克生、王作求译:《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1858—1862)》,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版;[美]雷麦著、蒋学楷等译:《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魏子初:《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美帝在华经济侵略》、《英国在华企业及其利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张仲礼:《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特点》,哥伦比亚大学1982年版;杜恂诚:《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6年版;汪熙:《一个国际托拉斯在中国的历史记录——英美烟公司在华活动分析》(载于陈翰笙《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附录);汪熙:《从英美烟公司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历史研究》1976年第4期等。
    [2]费勒窝著,陈曾年译:《怡和洋行——1842-1895年在华活动概述》,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6年版。
    [3]李玉:《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
    [4][美]刘广京著,邱锡鎔、曹铁珊译:《英美航运势力在中国的竞争(1862-1874)》,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版。
    [5]高家龙著,樊书华、程麟荪详:《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吴翎君:《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稻乡出版社2001年版。
    [1]沙为楷:《中国之买办制》,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黄逸峰等著:《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根岸佶:《买办制度研究》,日本图书株式会社昭和23年版;天津政协文史委:《天津的洋行与买办》,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上海市政协文史委:《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马寅初:《中国买办制》,《东方杂志》卷二十,第六号;汪敬虞:《试论近代中国的买办阶级》,《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历史研究》1964年第3期;吕振羽:《关于买办资本的特性问题》(遗著),《史学集刊》1982年第4期;彭雨新:《抗战前汉口的洋行和买办》,《理论战线》1959年第2期;丁目初、杜恂诚:《买办与洋务企业》,《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严中平:《论中国买办阶级的产生》,《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3期等。
    [3]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2期。
    [4]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版。
    [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页。
    [2]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93页。
    [1]#12
    [2]关于英美烟公司与郑伯昭及永泰和公司的关系在后文有专门论述,此处从略。
    [3]苗利华:《垄断旧中国烟草业的英美烟公司》,上海政协文史委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6页。
    [2]《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93-9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1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0-21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18,20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2-2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3-34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0-31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0-31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0,52页。
    [6]上海社科院企业史资料研究中心藏:英美烟公司抄档,卷[92]18A,第37页。
    [7]《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0-41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1,5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1,54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2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60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50-51页。
    [1]程仁杰:《英美烟公司买办郑伯昭》,《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30页。
    [2]《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1页。
    [3]Cox,H.(1997),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1997),p.36:刘金源:《“洋烟销售大王”郑伯昭》,《民国春秋》,1998年第5期,第31页。
    [4]1901—1902年,美国烟草公司与惠尔斯公司为首的英国帝国烟草公司进行了激烈的烟草战,最终两者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对方的本国市场,共同垄断世界其他地区的烟草市场。1902年在伦敦成立的英美烟公司就是这场烟草战妥协的产物,它继承了美国烟草公司和英国帝国烟草公司在中国的业务。
    [5]《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1页。
    [6]Cox认为郑伯昭获得“大英牌”在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是在陪同唐默斯(Thomas,James A.)赴英国伦敦与英美烟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会晤之后。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p46.而程仁杰回忆郑伯昭是先获得“大英牌”的独家代理权,再赴英国游历。参见《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2页。
    [7]英美烟公司抄档,卷[10]2E,第20页。
    [8]英美烟公司抄档,卷[10]2E,第32页。
    [9]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23页。
    [1]《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2页。1919年郑伯昭离开永泰栈之后,其堂弟郑咏虞接任永泰栈经理。但由于丧失了“大英牌”的代理权,永泰栈从此一蹶不振。1934年永泰栈因漏税被罚巨款。郑咏虞向法院控告郑伯昭盗窃经销权,但以败诉告终。至此,永泰栈倒闭。《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笫一辑),第152页。
    [2]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1997),p50.
    [3]Howard Cox,The Global Cigarette: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1880-194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70.
    [4]“驻华英美烟公司存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以下简称“上档”),档号Q234-1-42。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26页。
    [6]《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12,630页。
    [7]《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7页。
    [8]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p.51,转引自皇甫秋实:《传承与变革——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1]皇甫秋实:《传承与变革——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2]在1917年11月23日的合同中,唐默斯与郑伯昭就关于成立永泰和公司作出了初步的安排,并规定“本公司(英美烟公司)得承受该公司股本额的51%。你(郑伯昭)将承受该公司股本额的49%。”参见《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22页。上海档案馆藏有驻华英美烟公司所持有的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共72份,为5100股。其中5000股由英美股东所有,另外100股的所有人为英美烟公司的雇员沈成式(即沈昆三)。在这些1935—1937年发行的股票背面都摘录有数条公司章程,第四条明确说明“本公司股本定为中国国币一百万元,分为一万股,每股国币一百元。由中国股东认购半数,其余半数由英美股东合认。”从股东国籍上来看,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的确是华洋各半。但英美烟公司实际上以沈昆三的名义购得一百股,从而获得了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51%的控股权。参见“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档Q234-1-42。
    [3]《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3页。
    [4]“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档Q234-1-42。
    [5]“徐永祚会计师关于登记问题与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来往函”,上档Q92-1-470-1。
    [1]《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4页。
    [2]《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4页。
    [3]关于“家族结构”这个概念的具体解释,参见[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17)》(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7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15]3F,第20页。
    [5]《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5页。
    [6]《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5页。
    [7]《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7页。
    [8]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1997),p55.
    [1]《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4页。
    [2]《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5页。
    [3][法]白吉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第115页。
    [4]“永泰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各小经理保单”,上档Q234-1-4。
    [1]《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页。
    [2]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81页。
    [3]《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27页。
    [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56页。
    [2]张仲礼:《旧中国外资企业发展的特点——关于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发展过程和特点》,《张仲礼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9-291页;又见《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前言第17-19页。
    [3]《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60-161页。
    [1]《张仲礼文集》,第290页;又见《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前言第18页。
    [2]陈翰笙:《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67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69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69-970页。
    [1]苗利华:《邬挺生与英美烟公司》,上海市政协文史委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5-148页。
    [2]《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18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00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004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013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133]30A-C,第74-76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02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022-1023页。
    [2]《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8页。
    [1]英美烟公司抄挡,卷[90]16A-F,第43页。
    [2]英美烟公司抄挡,卷[90]16A-F,第46页。
    [3]英美烟公司抄挡,卷[90]16A-F,第47页。
    [4]英美烟公司抄挡,卷[90]16A-F,第53页。
    [1]《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221页。
    [2]《旧中国的买办阶级》,第18-19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5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55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36页。
    [1]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0页。
    [2]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烟与烟叶》(商品调查丛刊第九编),1934年,第1页。
    [3]张一凡:《烟叶与卷烟叶须知》,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20页。
    [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40页。
    [2]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59-26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2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8-249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6-247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53-254页。
    [3]陶昌善,谢恩隆:《调查山东坊子烟业情况报告》,《农商公报》20期,报告页11。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6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4页。
    [2]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烟与烟叶》,第28页,上海档案馆馆藏档号Q275-1-1774。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75]14B1-2,第40-41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8]14H6,第72页。
    [5]《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36页。
    [6]“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有关烟叶、烟行业调查资料”,上档Q275-1-2003-1,第274页。
    [7]《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21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79页。
    [2]张翰才:《许昌附近烟叶调查》,《中行月刊》第12卷第5期,第29页。
    [1]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三辑(1927-1937),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62页。
    [2]陈翰笙著,陈绛译:《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1]《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23页。
    [2]易季和:《凤阳县志略》,第33页。
    [3]《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23页。
    [4]《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41页。
    [5]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之商业》,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三编第四十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年版,第237页;《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1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78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0]14D4,第29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1]14D5,第97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90]16A—F,第46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90]16A—F,第47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84页。
    [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4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85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86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79-380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0]14D4,第2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0]14D4,第7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0]14D4,第5页。
    [4]《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45页。
    [1]张伽陀:《鲁东种烟区三个门的观感》,《东方杂志》第33卷第6期,第111页。
    [2]《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45-146页。
    [1][美]高家龙著,程麟荪译:《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81页。
    [2]《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第616页。
    [3]《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第81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97-99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9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98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1]14D5,第88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1]14D5,第88页。
    [5]英美烟公司抄档,卷[90]16A—F,第30页。
    [6]《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10-11页。
    [7]英美烟公司抄档,卷[90]16A—F,第26-27页。
    [8]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5]14G1—2,第2页。
    [9]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5]14G1—2,第2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90]16A—F,第24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1]14D5,第12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5]14G1—2,第2页。
    [4]《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12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001页。
    [6]《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27页。
    [1]《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28页。
    [1]武汉轻工业局编:《武汉卷烟工业的发生发展与改造》,1960年版,第12页。
    [2]《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38-139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73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73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1]14D5,第20页。
    [2]《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38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88]14H6,第45,72页。
    [2]《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36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417页。
    [2]《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第23页。
    [3]易季和:《凤阳县志略》,第33页。
    [4]《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23页。
    [5]张伽陀:《鲁东种烟区三个月的观感》,《东方杂志》第33卷第6期,第109页。
    [6]公英:《山东潍县之金融业》,《工商半月刊》第6卷第2号,第67页。
    [7]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之商业》,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四十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1990年版,第258-259页。
    [1]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42页。
    [2]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12—1927)》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41页。
    [3]《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12—1927)》第二辑,第508页。
    [4]纪辛:《1927—1937年国家资本主义在矿业中的恢复——以煤矿业为例》,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8页。
    [5]《烟与烟叶》,第106页。
    [6]沈维挺:《上海市烟兑业》,上海市烟兑业同业公会1935年版,第5页。
    [1]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烟叶》,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第75-77页。
    [1]张一凡:《烟叶与卷烟叶须知》,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56页。
    [2]“山东之烟叶”,《中外经济周刊》第97号,第7页。
    [1]杨国安:《中国烟业史汇典》,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第994页。
    [2]《中国烟业史汇典》,第995页。
    [3]《中国烟业史汇典》,第1196页。
    [1]《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第85页。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52-15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94页。
    [3]《中国烟业史汇典》,第1200-1202页。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5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304页。
    [1]赵晋卿:《英美烟公司与中国卷烟市场》,全国政协文史委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1]《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第58页。
    [2]唐默思:《一个烟草拓荒商在东方》,杜克大学出版社1928年版,第85-86页,转引自高家龙:《大公司与关系网》,第58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92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20-526页。
    [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08页。
    [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10-111页。
    [1]赵荣宝:《我所知道的英美烟公司》,全国文史委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49页。
    [2]《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11-112页。
    [1]杜振华:《英美烟公司与重庆卷烟市场》,全国政协文史委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40-542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49-550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55-556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54-55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40-543页。
    [1]《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1页。
    [2]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p.36.刘金源:《“洋烟销售大王”郑伯昭》,《民国春秋》,1998年第五期,第31页。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57页。
    [2]Cox认为郑伯昭获得“大英牌”在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是在陪同唐默斯(Thomas,James A.)赴英国伦敦与英美烟公司的最高管理层会晤之后。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 39(1997),p46.而程仁杰回忆郑伯昭是先获得“大英牌”的独家代理权,再赴英国游历。参见《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2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10]2E,第20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10]2E,第32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23页。
    [6]《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132页。1919年郑伯昭离开永泰栈之后,其堂弟郑咏虞接任永泰栈经理。但由于丧失了“大英牌”的代理权,永泰栈从此一蹶不振。1934年永泰栈因漏税被罚巨款。郑咏 虞向法院控告郑伯昭盗窃经销权,但以败诉告终。至此,永泰栈倒闭。程仁杰:《英美烟公司买办郑伯昭》,第152页。
    [1]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 39(1997),p50.
    [2]Howard Cox,The Global Cigarette: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1880-1945,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70.
    [3]“驻华英美烟公司存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档Q234-1-42。
    [4]皇甫秋实:《传承与变革——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1]《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与华商大企业(1880—1937)》,第71-72页。
    [2]多渠道治理(也称复合治理,plural governance)问题是营销渠道中比较普遍的,即自有营销渠道(科层体系)和外部经销商渠道并存的渠道形式。这两种治理形式各有千秋,一般来说,企业对自有渠道的控制力比较强,也适用于缺乏当地经销网络的情况,但成本较高;而外部经销商渠道的成本较低,但控制力较弱,适用于当地经销商力量比较强,或企业刚到一个新市场时的情况。在当前很多企业都是采取这样两种治理形势并存的经销方式,如在一线城市就直接向大卖场供货,二、三线城市则通过当地的经销商来销售。但这种复合治理容易引起渠道冲突,常常需要在产品类型、服务承担方面做出差异,不然,相同的产品若在不同渠道内以不同价格出售,就会导致市场的价格混乱和串货。
    [3]在英美烟公司内部的信件和报告中,经常提到要减少各销售系统之间的摩擦,一致对外。而一旦永泰和系统经销商不满英美烟公司(或1934年以后的颐中烟草运销公司)的配货,或者英美烟公司的其他经销渠道发现永泰和系统的经销商有竞价的行为,他们都会向英美烟公司(或1934年以后的颐中烟草运销公司)申诉,然后由英美烟公司进行协调。英美烟公司还希望永泰和系统设置与其对应的管理层,以便于双方经常协商,共同解决纠纷。参见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史资料中心藏: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3]13F1,第7页。
    [4]“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部经理人职员名单”,上档Q234-1-11。
    [5]“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部经理保单”,上档Q234-1-20。
    [6]参见“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经理保单”,上档Q234-1-1;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部代理人职员保单,上档Q234-1-11;“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经理保单”,上档Q234-1-20;“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部各小经理经理保单”,上档Q234-1-25等,亦参见皇甫秋实:《传承与变革——永泰和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29页。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1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5]13B1-4,第37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31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5]13B1-4,第33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33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7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35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1]13D5,第57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2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3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0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1]13D5,第64页。
    [3]《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1880-1937)》,第73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26-52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26-62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99-60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00-601页。
    [3]《英美烟公司月报》,第3卷第9期,第39,49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28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29页。
    [1]陈曾年:《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网》,《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第1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02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03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03-609页。
    [5]所谓先诉抗辩仪,即根据民法第七百四十五条规定:“保证人于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之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对于债权人,得拒绝清偿。”(中国法规刊行社编:《六法全书·民法》,中国法规刊行社1948年版,第4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06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10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10-611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12-613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36页。
    [2]《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4页。
    [3]《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3页。
    [1]程叔度:《烟酒税史》,财政部烟酒税处印行,民国17年,卷7第1页。
    [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72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95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工矿业,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1]《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第63页。
    [2]《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第63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51页。
    [1]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上)》,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323-324页。
    [2]《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第95页。
    [3]《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工矿业,第278页。
    [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第268页。
    [5]《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工矿业,第282页。
    [6]《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65页。
    [1]上海总商会:《关系中国主权抵烟捐税之问题》(无出版社信息),第1-3页。
    [2]财政部卷烟统税局编:《卷烟统税史》,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第64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第7页。
    [3]“英美烟公司之纳税条件”,《钱业月报》第1卷第6号,第11页。
    [4]《烟酒税史》,卷7第2页。
    [1]“卷烟商反对特税议决歇业”,申报,1924年3月15日14版。
    [2]“卷烟同业向总商会求援”,申报,1924年3月31日13版。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07页。
    [4]江苏省商业厅,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第一卷1912—1928)》下册,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版,第776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61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5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64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92页。
    [4]《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40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22-823页。
    [2]《关系中国主权抵烟捐税之问题》,第6-8页。
    [3]《关于卷烟特税争回内地课税主权全案》(无出版信息),第47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3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4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50-852页。
    [1]财政部财政年鉴编纂处:《财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937页。
    [2]《财政年鉴》,第944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0-861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2-86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3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7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8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79-880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84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88-890页。
    [1]“华商烟厂呈请变更税制”,《工商半月刊》第6卷第5号,第109页。
    [2]“卷烟统税改订后之影响”,《中行月刊》第2卷第9期,第52页。
    [3]“华商烟厂呈请变更税制”,《工商半月刊》第6卷第5号,第109页。
    [1]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55,17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96-897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97-898,902页。
    [4]“沪商整会呈请救济实业”,《工商半月刊》第2卷第8号,第23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15-1316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30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54-1456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5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32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25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32-1334页。
    [4]《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78页。
    [1]《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78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36-1338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34-1335页。
    [1]《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80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94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48,1449,1450,1320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13页。
    [4]《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84-285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9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93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0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05页。
    [3]《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8-169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16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17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17-1419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18-1419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4-142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6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6-142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8-142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9-1431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4-1425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33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33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39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42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43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44页。
    [1]朱砚孙:《论商情预测》,《商学研究》2卷1期,第469页。
    [2]郝延平著,陈潮等译:《近代中国商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页。
    [1]《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40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0-241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1-250页。
    [4]雷麦著,蒋学楷、赵康节译:《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0页。
    [5]君豪:《广告谈》,《上海总商会月报》第4卷第6号。
    [6]方宪堂:《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43-544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76页。
    [3]《旧上海的外商和买办》,第142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75页。
    [5]《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41-142页。
    [6]《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8页。
    [7]《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969页。
    [8]《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1880-1937)》,第68页。
    [1]聂其杰:《五十年来之中国商业》,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1923年版,第1页。
    [2]《英美烟公司月报》,5卷9朗,第22-29页。
    [3]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Business History.Vol.39,No.3.(1997),P44.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87页。
    [5]《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18页。
    [2]大公司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1880-1937)》,第75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7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7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68页。
    [6]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6]13I1-3,第45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6]13I1-3,第116页。
    [2]《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57-58页。
    [3]《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第69页。
    [1]《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163页。
    [2]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页。
    [3]《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188页。
    [4]《英美烟公司月报》7卷2期,第18页;7卷5期,第49页。
    [5]《英美烟公司月报》5卷9期,第20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14-515页。
    [2]希超:《英美烟公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侵蚀》,中国经济情报社:《中国经济论文集》,生活书店1934年版,第93页。
    [3]《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下),第68页。
    [4]《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61页。
    [5]《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第27页。
    [1]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160页。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73页。
    [3]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旧中国的工商金融》(《文史资料精华丛书》第8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55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457-461页。
    [5]《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371页。
    [6]《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49,252页;《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824页;《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14页。
    [7]《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113页。
    [8]陈曾年:《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网》,《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第20页。
    [9]Howard Cox,The Global Cigarette: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1880-1945.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161.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86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44-546页。
    [2]宋少白:《武汉英美烟公司概述》,《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第1期,第52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524-525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58]13C4,第91页。
    [1]G.C.Allen,Western Enterprise in Far Ea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54.P39.
    [2]《唐廷枢研究》,第75页。
    [3]《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第86-87页。
    [4]沈祖炜:《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发展》,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5]赵琛:《中国广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总论第1页。
    [6]潘君祥:《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67页。
    [7]君豪:《广告谈》,《上海总商会月报》第4卷第6号。
    [1]徐启文:《商业广告之研究》,《商业月报》第14卷第1号。
    [2]《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11-212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9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1页。
    [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6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5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1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2页。
    [1]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6]13I1-3,第89页;《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1-713页。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58页。
    [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59-60页。
    [4]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下),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30页。
    [5]希超:《英美烟公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侵蚀》,载中国经济情报社:《中国经济论文集》第1卷,生活书店1934年版,第93页。
    [6]冯江平:《广告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5页。
    [7]陈子密:《谈中国之广告事业》,《商业月报》第17卷第2号。
    [8]张仲礼等著:《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45页。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36页。
    [2]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47页。
    [4]陈子谦、平襟亚:《英美烟公司》,载《上海地方史资料》(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页。
    [5]见《大公报》,1919年9月1日。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7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7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19-721页。
    [4]《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68,432页。
    [5]《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432页。
    [6]《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0-721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1页。
    [2]宋玉书主编:《广告文化学——广告与社会互动的文化阐释》,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3]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6]13I1-3,第45页。
    [4]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6]13I1-3,第116页。
    [1]《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57-58页。
    [2]《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58-59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6页。
    [2]英美烟公司抄档,卷[66]13I1-3,第15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4页。
    [4]《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第24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03-704页。
    [2]《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第209页。
    [3]《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第5页。
    [1][美]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32页。
    [2]英美烟公司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事绩纪略》,1925年版,第1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1-723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3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4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72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事绩纪略》,第1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148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三),第114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事绩纪略》,第15-17页。
    [2]前人:《奉天安东区张仲皋君维持营业之状况》,《英美烟公司月报》第5卷第9期,第1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4-1432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25-1429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事绩纪略》,第2-3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四),第1437页。
    [4]《英美烟公司在华事绩纪略》,第8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63页。
    [2]《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60页。
    [3]《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二),第659页。
    [4]《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142页。
    [1]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7页。
    [1]《十九世纪中国的买办:东西间桥梁》,第27页。
    [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一),第20,22页。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148页。
    [3]《唐廷枢研究》,第67页。
    [1]《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246页。
    [2]《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第45,56,233,252页。
    [1]《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1880-1937)》,第94-95页。
    [2]《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第189,728页。
    上海社科院企业史资料中心藏:英美烟公司抄档;
    上海社科院企业史资料中心藏:太古洋行抄档;
    上海社科院企业史资料中心藏:1930-1950年代初期经济类简报资料;
    上海社科院企业史资料中心藏:企业史、行业史资料;
    上海档案馆藏:永泰和股份有限公司档案(全宗号Q234);
    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卷烟业同业公会档案(全宗号S68);
    上海档案馆藏:上海烟叶商业同业公会档案(全宗号S416);
    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Q6);
    上海档案馆臧:上海货物税局档案(全宗号Q434);
    英美烟公司月报;
    申报;
    大公报;
    中行月刊;
    钱业月报;
    中外经济周刊;
    经济半月刊;
    工商半月刊;
    东方杂志;
    农商公报。
    [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3.
    [2]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3]驻华英美烟公司编.英美烟公司在华事绩纪略[Z].1925.
    [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烟与烟叶(商品调查丛刊第九编)[Z].1934.
    [5]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烟叶[Z].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6]财政部财政年鉴编纂处.财政年鉴[Z].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7]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Z].北京:三联书店,1957.
    [8]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9]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0]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Z].北京:三联书店,1957.
    [11]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2]易季和.凤阳县志略[Z].出版日期不详.
    [13]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14]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4[Z].北京:三联书店,1957.
    [15]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二辑)[Z].北京:三联书店,1957.
    [16]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1895)[Z].北京:中华书局,1962.
    [17]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五卅运动(一)[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8]全国政协文史委.工商经济史料丛刊(1-4辑)[Z].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
    [19]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Z].北京:中华书局,1984.
    [20]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6辑)[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1]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之商业[Z].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四十二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财政(一)[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工矿业[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4]江苏省商业厅,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商业档案资料汇编(第一卷1912—1928)下册[Z].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2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6]杨国安.中国烟业史汇典[Z].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27]全国政协文史委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经济)[Z].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28]天津政协文史委.天津的洋行与买办[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29]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Z].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30]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旧中国的工商金融(文史资料精华丛书第8卷)[Z].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31]沈维挺.上海市烟兑业[M].上海市烟兑业同业公会,1935.
    [32]张一凡.烟叶与卷烟叶须知[M].北京:中华书局,1948.
    [33]上海总商会.关系中国主权抵烟捐税之问题[M].无出版社信息.
    [34]财政部卷烟统税局编.卷烟统税史[M].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4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90.
    [35]程叔度.烟酒税史[M].财政部烟酒税处民国17年印行;
    [36]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37]中国法规刊行社编.六法全书·民法[M].中国法规刊行社,1948.
    [38]张仲礼,陈曾年著.沙逊集团在旧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9]张仲礼,陈曾年,姚欣荣著.太古集团在旧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0]张雁琛.日本利用所谓“合办事业”侵华的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8.
    [41][日]桶口弘著,中央编译社译.日本对华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2][美]斯蒂芬·洛克伍德著,章克生、王作求译.美商琼记洋行在华经商情况的剖析(1858—1862)[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43][美]雷麦著,蒋学楷等译.外人在华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44]魏子初.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美帝在华经济侵略、英国在华企业及其利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45]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46]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7]杜恂诚.日本在旧中国的投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48]费勒窝著,陈曾年译.怡和洋行——1842-1895年在华活动概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49][美]刘广京著,邱锡镕、曹铁珊译.英美航运势力在中国的竞争(1862-1874)[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0]沙为楷.中国之买办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
    [51]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52]黄逸峰等著.旧中国的买办阶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3]汪敬虞.唐廷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4][美]郝延平著,李荣昌等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
    [55][美]郝延平著,陈潮等译.近代中国商业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6]徐矛主编.中国十买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7][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17)(中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8]陈翰笙.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59]方宪堂.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60]中国烟草工作编辑部.中国烟草史话[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61]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62]潘君祥.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63]沈祖炜.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64]张仲礼等著.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5]吴翎君.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M].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
    [66][美]高家龙著,樊书华、程麟荪译.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7][美]高家龙著,程麟荪译.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8][美]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9]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0]冯江平.广告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1]宋玉书主编.广告文化学——广告与社会互动的文化阐释[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72]赵琛.中国广告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3]张翰才.许昌附近烟叶调查[J].中行月刊,1936,12(5).
    [74]张伽陀.鲁东种烟区三个月的观感[J].东方杂志,1936,33(6).
    [75]公英.山东潍县之金融业[J].工商半月刊,1934,6(2).
    [76]陶昌善,谢恩隆.调查山东坊子烟业情况报告[J].农商公报,(20).
    [77]朱砚孙.论商情预测[J].商学研究,1947,2(1).
    [78]君豪.广告谈[J].上海总商会月报,1924,4(6).
    [79]徐启文.商业广告之研究[J].商业月报,1934,14(1).
    [80]聂其杰.五十年来之中国商业[A].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C].1923.
    [81]希超.英美烟公司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侵蚀[A].中国经济情报社.中国经济论文集[C].上海:生活书店,1934.
    [82]施良.在华英美烟托拉斯之研究[N].中央日报,1947,6(2),1947,6(9).
    [83]彭雨新.抗战前汉口的洋行和买办[J].理论战线,1959(2).
    [84]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J].历史研究,1964(3).
    [85]汪熙.从英美烟公司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J].历史研究,1976(4).
    [86]汪熙.关于买办和买办制度[J].近代史研究,1980(2).
    [87]汪熙.一个国际托拉斯在中国的历史记录——英美烟公司在华活动分析[J].复旦学报,1983(5).
    [88]陈曾年.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网[J].学术月刊,1981(1).
    [89]吕振羽.关于买办资本的特性问题(遗著),史学集刊,1982(4).
    [90]丁同初,杜恂诚.买办与洋务企业[J].历史研究,1984(5).
    [91][法]白吉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结构[J].社会科学战线,1984(4).
    [92]严中平.论中国买办阶级的产生[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1、3).
    [93]汪敬虞.试论近代中国的买办阶级[J].历史研究,1990(3).
    [94]李玉.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J].史学月刊,2004(4).
    [95]刘金源.“洋烟销售大王”郑伯昭[J].民国春秋,1998(5).
    [96]史全生.英美烟公司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97]张仲礼.旧中国外资企业发展的特点——关于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发展过程和特点[A].张仲礼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8]张小莉.英美烟公司在华促销策略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99]张洁.市场内部化的历史启示——从英美烟公司在近代中国的经销方式 看现代企业制度[J].南开经济研究,2001(5).
    [100]赵娟霞.从英美烟公司对民族烟厂的侵权案件看近代中国产权制度的实效[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
    [101]纪辛.1927—1937年国家资本主义在矿业中的恢复——以煤矿业为例[A].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02]杨帆.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评介[J].暨南学报,2006(5).
    [103]秦其文.近代中外卷烟企业间的广告竞争——以英美烟公司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06(1).
    [104]王省民.从〈申报〉香烟广告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J].东南文化,2006(3).
    [105]徐有礼.旧中国档案中的“协定烟税”史料[J].档案管理,2004(2).
    [106]樊卫国.论近代上海人文环境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J].史林,2003(2).
    [107]皇甫秋实.传承与变革——永泰和烟草有限公司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107]Howard Cox.The Global Cigarette: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1880-1945[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08]G.C.Allen.Western Enterprise in Far Ea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M].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54.
    [109]Chi-ming Hou,Foreig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1840-1937[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110]Michael R.Godley,The Mandarin-capitalists form Nangyang: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1893-1911[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11]Loren Brandt,Commerc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1870-1937[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12]David Faure,China and Capitalism:a Histro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in Modern China[M].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2006.
    [113]Howard Cox.Learning to do Business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BAT's Cigarette Distribution Network,1902-41[J].Business History,39(3).
    [114]Willam C.Kirby.China Unincorporated:Company Law Business Enterpris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J].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95,54(1).
    [115]Y.C.Wang.Free Enterprise in China:The Case of a Cigarette Concern,1905-1953[J].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1960,29(4).
    [116]Patrick G..Porter.Origins of the American Tobacco Company[J].The Business History Review,1969,43(1).
    [117]Yali Peng.The Politics of Tobacco:Relations Between Farmers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s Southwest[J].The China Journal,1996,36.
    [118]Howard Cox & Kai Yiu Chan.The Changing Nature of Sino-foreign Business Relationships,1842-1941[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2000,7.
    [119]#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