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王永江与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26)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循环圈内。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机制本身缺少足够的现代性的积累,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着推进早期现代化进程的主要责任。政府不仅直接介入早期现代化进程,而且成为这一进程的主要推进者。然而,包括政府活动在内的任何社会现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当政者个人意志和活动的结果,政府能否履行推进现代化的职责以及结果如何,往往与政府行政官员密切相关,由此凸显了地方政府当政者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奉天省早期现代化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推进的。王永江是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所制定和组织实施的社会发展计划推进了奉天省早期现代化。本文尝试利用档案和报刊资料并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梳理王永江在财税金融、农业、交通、教育及城市化等领域的政策措施,从而阐明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王永江及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在自觉状态下推进了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王永江与奉天省财税金融改革。王永江制定一系列强化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管理的法规,并修订不合理的税则,引导财税管理走向制度化,从而赋予了财税变革早期现代化的内涵。同时,他采取的取缔私帖、整顿奉票、重组东三省官银号等措施,统一币制与货币发行权,规范了金融机构的管理,加速了奉天省金融货币体制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第二部分论述王永江与奉天省农业早期现代化。王永江担任奉天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局长和奉天省代理省长期间,积极推行土地丈放和移民垦殖政策,奉天省的地权关系进一步转变;他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改造传统农业的政策法规,加速了新式农业经济增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奉天省农业早期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论述王永江与奉天省交通早期现代化。王永江制定的一系列辟修公路、扶持商办汽车公司等政策,促进了汽车运输业的勃兴。与此同时,他制定了铁路建设计划并主持自筑奉海铁路,维护了东北地区的铁路利权,带动了东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奉天省交通早期现代化。
     第四部分论述王永江与奉天省教育早期现代化。王永江所主持的奉天省学制改革、筹建东北大学和发展民众教育等举措是奉天省具有现代特征的教育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表征,奉天省教育早期现代化的速度与规模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第五部分论述王永江与奉天省城市早期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王永江筹建市政公所、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并付诸于实践,使城市管理日趋民主化、法制化。同时注重城市经济建设,促进了奉天纺纱厂等一系列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第六部分论述王永江与区村政权建设和警政建设。王永江通过奉天省区村政权建设和警政建设,促进省政府将其行政管理权力向整个城乡社会渗透扩散,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社会控制力。
     结论部分总结了王永江作为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的主要设计者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成就获得主要源于他积极引进西方文明成果并注重承续传统价值观念,较好地处理了与张作霖的关系,积极倡导通过增强自身实力维护利权,从而建立了“保境安民”的区域现代化模式。
China is a post-modern country. Due to the lack of dynamic factor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a traditional society, th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bear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promoting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refore, whether the results of early modernization achieved or not depends on the functional level the government and its various executive branches have achieved. However, any social phenomenona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activities, in the final analysis, are the results of individual will in power, whether the Government carry out the duties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functioned outcome is often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officials’status of individuals, experience,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During the Manchurian warlord's rule,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of Fengtian Provincepropelled largely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thu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ose in pow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Wang Yongjiang is the important person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Manchurian warlord, who has served as Police Commissioner of Fengtian Province, the Treasurer, the Acting Governor and other positions, the research on his 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 during its tenure is helpful to rich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research of northeast from the view of individuals and government-run point. This article includes six parts:
     Part I: Wang Yongjiang and fiscal, taxation and financial rectification in Fengtian Province. Wang Yongjiang gives the connotation of early modernization by formulating a series of laws on strengthening tax agencies and tax personnel management, amending the unreasonable tax, guiding the tax management toward leg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at he has taken measures of banning the private quote, rectifying Fengpiao, restructuring Northeast official silver name and other measures, is conducive to unify currency and the currency right, regul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nd accelerate the Fengtian Provinceearly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
     Part II: Wang Yongjiang and Fengtian Provinceearly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During served as the Director of Fengtian ProvinceLand Measurement, Land Reclamation Bureau and Acting Governor, Wang Yongjiang actively promoted the policies of Zhangfang, immigration resettlement and cultivation, these accelerated the further change of Fengtian Provinceland rights relationship; What he enac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as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of new agricultural economy, improv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moting Fengtian Provinceearl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art III: Wang Yongjiang and early traffic modernization. Wang Yongjiang developed a serie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olicies to ensure unimpeded access of the cart;He actively supported government-run automobile factory and business Motors Corp., to promote the automobile transport industry's emergence; He maintained the right of Northeast railway rights, l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economics and promoted Fengtian Provincetraffic early modernization by ruling railway construction plan, building Kai-Feng, Feng-Hai Railway and open up the railway.
     Part IV: Wang Yongjiang and early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Fengtian Province. Wang Yongjiang headed up Fengtian Province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Prepared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nd developed public education, so the speed and scale of Fengtian Provinceearly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country.
     Part V: Wang Yongjiang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modernization. Urbanization, in essence, i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urban civiliz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Wang Yongjiang built municipal public place and planned the overall cities to make urban management more democratic, leg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he focused o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make a series of national industry and commerce rise, such as Fengtian Provincespinning mills and promote the city's early modernization process.
     Part VI: Wang Yongjiang and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and police building with district and village. Wang Yongjiang built power of government and police with district and village to promo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spread to the entire community; it is a certain degree of sense of the modern state-building process.
     The conclusion part analyzes that as the major designer, Wang Yongjiang promoted the early modernization of Fengtian Province. He energetically introduced the western cultural achievements, emphasiz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initi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of“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sident Safety”regional modernization through the building-up of self-strength and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rights.
引文
①路径依赖性是指社会、制度等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佳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改变。参见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
    ②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杜,1993年版。
    ③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④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版。
    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
    ③胡福明主编:《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1994年版。
    ④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⑤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⑥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1993年版。
    ⑦杜恂诚:《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⑧丁日初:《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家阶级》,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⑨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97年版。
    ⑩孔经纬:《东北经济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衣保中,林莎:《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葛玉红:《东北近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储成仿:《中国工业化起点探析——“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影响》,《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6期。
    □殷剑平:《沙俄对中国东北的资本输出》,《西伯利亚研究》,1997年第2期。
    □何又春:《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侵略》,《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①吴晓松:《近代东北工商业发展与城市律设》,《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第4期。
    ②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③吴祖鲲,富萍:《东北近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长白学刊》,1998年第3期。
    ④范立君:《近代关内移民与中国东北社会变迁(1860-1931)》,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⑤周春英:《近代东北三省关内移民动态的分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⑥王国臣:《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学刊》,2006年第2期。
    ⑦王杉:《浅析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的时空特征》,《民国档案》,1999年第2期。
    ⑧王国臣:《近代东北地区大豆三品贸易研究》,《农业经济》,2006年第9期。
    ⑨毛英萍:《略论民国时期东北的农业经济政策》,《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⑩曲晓范:《近代的历史变迁东北城市》,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吴晓松:《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①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史学集刊》,2002年第.7期。
    ②谭玉秀,范立君:《从市场发育等角度对近代东北城市化的分析—以奉天东部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③陈亮:《近代东北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第6期。
    ④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2001年第7期。
    ⑤张志强:《沈阳城市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⑥刘景玉,智喜君主编:《鞍山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⑦沈玉成主编:《本溪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⑧王贵忠:《20年代中国东北自建铁路的管理方针与政策》,《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⑨张伟:《东北自建铁路面临的难题与财政难题的破解》,《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⑩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王海晨:《论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自办铁路的意义》,《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陶俐:《张作霖与奉海铁路》,《兰台世界》,2006年第4期。
    □郑言:《打通铁路建设与中日交涉》,《日本研究》,1992年第2期。
    □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会编:《辽宁公路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
    
    ①齐红深主编:《东北地方教育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②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
    ③杨佩桢等编著:《东北大学八十年》,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王振乾等编著:《东北大学史稿》,东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⑤古小丹:《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兰台世界》,2002年第6期。
    ⑥王志彦:《1923-1931年间东北大学的院系设置及教学模式》,《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⑦陈崇桥,车维汉:《张学良将军与教育》,《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⑧马文良:《东北大学与张学良将军》,《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⑨申桂兰:《张学良与东北大学》,《(党史纵横),1999年第4期。
    ⑩董伟等:《张学良与东北大学》,《民国春秋》,1996年第1期。
    □郭建平:《奉系军阀时期奉天的职业教育》,《兰台世界》,2002年第11期。
    □胡玉海:《奉系人物》,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
    □齐红深,魏正书主编:《东北教育家评传》,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贞石:《王永江事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高乐才:《王永江评传》,《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杨小红:《历史档案中的王永江》,《兰台世界》,1993年第9期。
    
    □郭建平:《王永江代省长治理奉天》,《兰台世界》,1993年第1期。
    □鲁岩:《论王永江的治奉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①葛洪源,吕健:《论王永江的霸王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②窦应泰:《王永江与张作霖的恩怨离合》,《民国春秋》,1998年第5期。
    ③赵守仁:《王永江与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3期。
    ④耿丽华:《王永江与东北大学》,《教师博览》,1997年第4期。
    ⑤窦应泰:《王永江与奉海铁路》,《中国地名》,2004年第6期。
    ⑥政协大连市金州区文史资料委员会,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王永江纪念文集》,大连出版社,1993年版。
    ⑦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⑧[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⑨胡大泽编著:《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132页。
    ⑩[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①[英]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②[日]水野明著,郑梁生译:《东北军阀政权研究张作霖·张学良之抗外与协助统一国内的轨迹》,国立编译馆, 1998年版。
    ①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杜,1993年版。
    ①《奉天纸币调查》,《盛京时报》1916年5月20日第4版。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赵尔巽档案全宗,第157号。
    ③高月:《清末东北新政改革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4期。
    ④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①《大公报》1906年11月25日。
    ②徐世昌:《密陈拟借洋款筹办实业折》,《退耕堂政书》卷9,第473页。
    ③奉天官银号由赵尔巽1905年创办。
    ④侯树彤:《东三省金融概论》,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卷5,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第425-426页。
    ⑤徐世昌:《上监国摄政王条议》,《退耕堂政书》卷34,第1788-1789页。
    ⑥徐世昌:《致军机大臣》,《退耕堂政书》卷39,第2037页。
    ⑦魏建猷:《中国近代货币史》,黄山书社,1986年版,第196页
    ⑧《调查员整顿东三省财政之条议》,《申报》,1914年1月10日。
    ⑨《奉天旧银行、银号的货币史》,满洲中央银行,第13-20页。
    ⑩参见魏福祥:《张作霖统治初期对奉票的改革与整顿》,《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1期。
    □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476页。
    
    ①当时1日元约等奉小洋1.21元。
    ②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543页。
    ③《银行周报》第四卷第四号,民国九年(19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发行。
    ④王瑞之:《张作霖统治时期的东北金融概略》,辽宁省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委员会编:《辽宁文史精萃》第1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⑤魏福祥:《张作霖统治初期对奉票的改革与整顿》,《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1期。
    ⑥王鸿宾:《张作霖和奉系军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4页。
    ⑦荆有岩:《东三省官银号》,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⑧
    魏福祥:《张作霖统治初期对奉票的改革与整顿》,《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1期。
    ⑨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642-647页。
    ⑩金毓黻:《王永江别传》,《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页。
    □《财政厅长王树翰辞职》,《盛京时报》1917年5月2日第4版。
    
    ①《奉天财政现状》,《盛京时报》1917年5月25日第4版。
    ②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③《奉天财政现状》,《盛京时报》1917年5月25日第4版。
    ④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642-647页。
    ⑤罗从豫:《我国之田赋》,《银行月刊》第七卷,第八号(1927年)。
    ⑥《王永江理财计划》,《盛京时报》1917年5月9日第4版。
    ①奉天省财政厅:《奉天省税则汇编》,1925年8月印发。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1880号。
    ②奉天省财政厅:《奉天省税则汇编》,1925年8月印发。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1880号。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1999号。
    ③黄曾元:《王永江奉省从政琐议》,大连市金州区文史资料委员会,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王永江纪念文集》,大连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④奉天省财政厅:《奉天省税则汇编》,1925年8月印发。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1475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③奉天省财政厅:《奉天省税则汇编》,1925年8月印发。
    ①奉天省财政厅:《奉天省税则汇编》,1925年8月印发。
    ②《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年稿本。
    ③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222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875号卷。
    ⑤郑树模主编:《辽宁税务志(1840-1989)》,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699页。
    ②李向东:《印花税在中国的移植与初步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3月。
    ③《补缴凭折印花税》,《盛京时报》1923年12月6日第4版。
    ④《漏贴印花被罚》,《盛京时报》1919年4月17日第4版。
    ⑤《印花税额改订比额》,《盛京时报》1923年6月20日第4版。
    ⑥《王厅长注重烟酒税》,《盛京时报》1917年5月13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789号卷。
    ②余阳:《王永江创办奉天税务讲习所》,《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第3期。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789号卷。
    ②《税务讲习所毕业》,《盛京时报》1925年4月16日第4版。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789号卷。
    ④郑树模主编:《辽宁税务志(1840-1989)》,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789号卷。
    ⑥《王永江裁员之先声》,《盛京时报》1917年5月8日第4版。
    ⑦《财政厅大事裁人》,《盛京时报》1917年5月19日第4版。
    ⑧陈裕光:《王永整理奉天省财政之前前后后》,《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6页。
    ①《王永江理财计划》,《盛京时报》1917年5月9日第4版。
    ②《王永江整顿财政计划》,《盛京时报》1917年7月6日,第4版。
    ③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222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②薛虹:《中国东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531页。
    ③金毓黻:《王永江别传》,政协吉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9页。
    ④何秀阁:《杨宇霆祸变始末》,《张作霖传记资料》(三),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页。
    ①中国人民银行总参室编:《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上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24页。
    ②戴建兵:《中国钱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45页。
    ③戴建兵:《中国钱票》,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41页。
    ④海放,张伟,崔灿:《近代奉天的官帖和私帖》,《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1期。
    ⑤吴振强等:《东三省官银号奉票》,辽沈书社,1992年版,第199页。
    ①《满蒙私帖之调查》,《晨报》,1925年4月10日第7版。
    ②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1919年版,第36-38页。
    ③辽宁省图书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725页。
    ④《满蒙私帖之调查》,《晨报》,1925年4月10日第7版。
    ⑤《满蒙私帖之调查》(续),《晨报》,1925年4月11日第7版。
    ⑥《满蒙私帖之调查》(续),《晨报》,1925年4月11日第7版。
    ⑦《满蒙私帖之调查》(续),《晨报》,1925年4月13日第7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187号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193号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193号卷。
    ④《满蒙私帖之调查》,《晨报》,1925年4月10日第7版。
    ⑤《重申私帖禁令》,《盛京时报》1921年9月13日第4版.。
    ⑥《义县私帖讯》,《盛京时报》1923年10月24日第4版。
    ⑦《财政厅调查私帖》,《盛京时报》1922年12月21日第4版。
    ⑧《饬勒收私帖准》,《盛京时报》1924年4月17日第4版。
    ①《私币责成县知事》,《盛京时报》1923年5月29日第4版。
    ②《训令限期收私帖》,《盛京时报》1923年11月30日第4版。
    ③《取缔私帖之建议》,《盛京时报》1921年9月20日第4版。
    ④“奉票”一般指1905—1931年间辽宁省内主要金融机构(东三省官银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奉天公济平市钱号)发行、流通的纸币。狭义地理解,“奉票”主要是指东三省官银号在辽宁发行并广泛流通于东北地区的纸币。文中奉票指狭义奉票。参见姚会元:《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辽宁纸币发行》,《中国钱币》,2002年第4期。
    ⑤洪硕管主编:《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
    ⑥许阶平:《东三省近代货币金融》,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
    ⑦《奉天纸币调查》,《盛京时报》1916年5月20日第4版。
    ⑧《满洲经济史》,第240-243页。转引自姚会元:《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辽宁纸币发行》,《中国钱币》2002年第4期。
    
    ①《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301页。
    ②魏福祥:《奉票的产生及其种类》,《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第4期。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调查员姚传驹致财政部条陈》(1914年10月9日),北洋政府财政部档案。
    ④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密电》(第2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页。
    ⑤魏福祥:《张作霖统治初期对奉票的改革与整顿》,《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1期。
    ①沈阳市人民银行,沈阳市金融学会编:《沈阳金融志(1840-1986)》,辽宁省印刷技术研究所,1992年版,第476页。
    ②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365页。
    ③周骏,王学青主编:《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④魏福祥:《张作霖统治初期对奉票的改革与整顿》,《东北地方史研究》,1989年第1期。
    ⑤家骧:《中华币制史》第二编第十章,北京,民国大学出版部,1925年版,第211页。
    
    ①荆有岩:《东三省官银号》,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②[美]薛龙著,姜宁译:《王永江与东三省官银号的重组》,《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
    ③《东三省自治规约》,《盛京时报》1922年8月30日第4版。
    ④《实行军民分治理》,《盛京时报》1922年9月5日第4版。
    ⑤《划分军政之预闻》,《盛京时报》1922年9月23日第4版。
    ⑥《核定年关军政费》,《盛京时报》1922年12月16日第4版。
    ⑦Ronald Sulcski. Provincial finance in early rupublican:the fengtian provincal biulget,1915-1928{J}, chinese rupublican studies newslelter,1977,(10) .
    ⑧[美]薛龙著,姜宁译:《王永江与东三省官银号的重组》,《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
    ⑨孔经纬,傅笑枫:《奉系军阀官僚资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⑩《大洋价退落》,《盛京时报》1922年6月25日第4版。
    □《银洋暴腾之恐慌》,《盛京时报》1922年6月7日第4版。
    □《金票频涨原因》,《盛京时报》1922年9月15日第4版。
    
    ①《王代省长令禁倒把》,《盛京时报》1922年10月3日第4版。
    ②《财政厅限制倒把》,《盛京时报》1922年9月16日第4版。
    ③《交易所几成虚设》,《盛京时报》1922年9月19日第4版。
    ④《奉天票と东三省の金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年版,第126页。
    ⑤吴相湘:《张作霖与日本关系微妙》,台湾《传记文学》,第31卷第4期。
    ⑥《调查银行帐目》,《盛京时报》1922年12月16日第4版。
    ⑦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Relating to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1910-1929[Z].Washinton,D.C.: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Service.第32卷,第4909条。
    ⑧《满洲日日新闻》,1924年3月15日。
    ⑨《奉天票と东三省の金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年版,第2-4页。
    ①《奉天票と东三省の金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年版,第125页。
    ②《满洲日日新闻》,1919年11月21日。
    ③东三省金融整理委员会:《东三省金融整理委员会报告书》,1931年版,第97页。
    ④《满洲日日新闻》,1924年7月16日。
    ①Ronald Suleski, Civil government in warlord tradition Modernization of Manchuria[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6第45页.
    ②[美]薛龙著,姜宁译:《王永江与东三省官银号的重组》,《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
    ③Ronald Suleski, Civil government in warlord tradition Modernization of Manchuria[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6第47页.
    ④《奉天票と东三省の金融》,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年版,第131页。
    ⑤《奉天省の财政》,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8年版,第424页。
    ⑥《奉天票》,三菱合资会社,1926年版,第3页。
    ⑦《满洲日日新闻》,1925年2月28日。
    ⑧《东三省兴办实业计划》,《晨报》,1925年3月2日第7版。
    ⑨储论又称为库存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仓库储存的理论。任何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正常的生产或供应,都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物资。但存货过多,会积压资金增加仓储费用;存货过少,可导致供不应求影响生产。存储论就是研究在什么时间、用什么办法保证一个合理的、经济的物资存储量、即“物资最优存储量”的理论和方法。它既要保证生产供应等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要使流动资金占用额和进货仓储费用降到最低。把存储理论引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为李桂海。详见《现代人与历史的现代解释》第140-150页。
    ①李桂海:《现代人与历史的现代解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
    ②金毓黻:《王永江别传》,《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页。
    ③《奉天省的财政》,转引自高乐才:《王永江评传》,《黄淮学刊》,1990年第1期。
    ①奉天商工会议所编:《奉天经济二十年志》,第628页。
    ②《经济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第516页。1927年11月1日。
    ③《经济半月刊》,第二卷第四期,第5页。1928年2月5日。
    ④满铁调查课:《東三省官憲の施政內情》,第27页。
    ⑤陈翰生,王寅生:《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东方杂志》,1927年第16期。
    ①传统农业是以生物和自然生产要素为基础,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经营为生产方式的农业。参见虞和平:《中国近代化历程》。
    ②《户部井田科奏资辑要》上卷,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第201页。
    ③金艳丽:《奉天省土地丈放》,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④《总局丈放山荒章程、丈放王公庄地章程》,奉天官地清丈局档案全宗,第8997号卷。
    ①《西安反抗声中之要求》,《盛京时报》1916年5月22日第4版。
    ②《通令各县防范反抗风潮》,《盛京时报》1916年5月20日第4版。
    ③《派员调查监绳弊端》,《盛京时报》1916年5月18日第4版。
    ④《东丰清丈》,《盛京时报》19160年6月3日第4版。
    ⑤《整顿清丈志闻》,《盛京时报》1916年6月2日第4版。
    ⑥《清局地价委县代收》,《盛京时报》1916年5月20日第4版。
    ⑦《清丈局裁减志闻》,《盛京时报》1916年6月2日第4版。
    ⑧《清丈局核减公费》,《盛京时报》1916年7月27日第4版。
    ⑨《清丈局裁减志闻》,《盛京时报》1916年6月2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221号卷。
    ②陈国钧:《安图县志》,卷4,1929年。
    ①《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年稿本。
    ②《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年稿本。
    ③杨学琛等:《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2页。
    ④《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年稿本。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459号卷。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131号卷。
    ⑦乌廷玉等:《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56页。
    ⑧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民国年稿本。
    ⑨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14页。
    ⑩《满洲经济年报》1933年,第24-28页。
    □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各县设法移民》,《盛京时报》1922年9月29日第4版。
    
    ①满铁调查课:《满蒙の大势》第2卷, 1918年版,第61页。
    ②陆军参谋本部:《满蒙资源要览》,日本东京,1932年版,第6-7页。
    ③《远东报》,1916年4月1日。
    ④《东北垦殖史资料》上辑,第2-11页。
    ⑤《难民救济》,《盛京时报》1927年5月17日第4版。
    ⑥辽宁省公署档第156捆第1卷转引至乌廷玉等:《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87页。
    ⑦《奉天募丁垦荒》,《晨报》1925年6月1日第3版。
    ⑧《张督办移民之计划》,《盛京时报》1925年2月17日第4版。
    ⑨朱偰:《满洲移民的历史和现状》,《东方杂志》卷25第12号,第16页。
    ⑩《张作霖积极经营东三省》,《晨报》1925年2月2日第4版。
    □《奉天公报》,第4678号。
    □《双山招垦之优待》,《盛京时报》1924年4月12日第4版。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4678号。
    ②1方=48日。
    ③《省署规定荒地价格》,《盛京时报》1925年4月12日第4版。
    ④《新颁布撤荒章程》,《盛京时报》1923年8月12日第4版。
    ⑤《清丈局布告》,《盛京时报》1923年12月29日第4版。
    ⑥《布告洮安撤地期》,《盛京时报》1923年8月23日第4版。
    ⑦《请发给垦荒奖金》,《盛京时报》1923年7月28日第4版。
    ⑧《垦荒免捐》,《盛京时报》1923年9月20日第4版。
    ⑨《营口县志》,1935年,第141页。
    ⑩SuleskiSuleki.Regional Develepment in Manchuria;Immigrant Laborers and Prowincial officials in the 1920s[J].Modern China Vol.4.
    
    ①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48-249页。
    ②《我们的富源》第34页,转引自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00页。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⑤《王省长令劝种靛》,《盛京时报》1925年4月7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13号卷。
    ②《劝令农户种棉》,《盛京时报》1920年9月14日第4版。
    ③《钱业月报》,7卷2号,1927年3月。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21号卷。
    ⑤鞍山地方事务所编纂:《辽西事情》,第3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1925年版。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20号卷。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21号卷。
    ⑧《中外经济月刊》,130号,1925年9月19日,第37页。
    ⑨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21,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
    ①《满洲柞蚕工业及柞蚕改良增殖方策》,第141—l 43页。转引自李澍田主编:《中国东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第575页。
    ②满铁调查课编:《满蒙全书》,第3卷,满蒙文化协会,大正十二年三月,第313—315页。
    ③同上,第308—309页。
    ④《满洲柞蚕工业及柞蚕改良增殖方策》。转引自李澍田主编:《中国东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页。
    ⑤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48-249页。
    ⑥鞍山地方事务所编纂:《辽西事情》,第3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1925年版。
    ⑦《东省经济月刊》,5卷第8号。
    ⑧《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9页。
    ①《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07页。
    ②《人地学论丛》,第1集转引自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
    ③《王省长关心实业》,《盛京时报》1924年1月19日第4版。
    ④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南满洲主要都市经济状态》(上卷),第275页。
    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南满洲主要都市经济状态》(上卷),第278页。
    ⑥王宝善:《新民县志》,第5卷,《实业》,1924年。
    ⑦延瑞,孙绍宗:《海城县志》卷七,《实业》,1924年。
    ⑧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110号卷。
    ⑨“满铁”鞍山地方事务所编,营口市档案馆译:《营口的现势》,1960年版,第388页。
    ⑩宋瑞宸:《解放前安东的油坊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第8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页。
    □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①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8页。
    ②《辽西事情》,第2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1925年版。
    ③《满铁沿线に於ける豪农及び粮栈》,第87—119页。
    ④荆有岩:《东三省官银号》,政协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⑤鞍山地方事务所编纂:《辽西事情》,第3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1925年版。
    ⑥鞍山地方事务所编纂:《辽西事情》,第2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1925年版。
    ⑦《东省经济月刊》,5卷8号。
    ⑧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52页。
    ⑨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⑩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四卷),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638页。
    ①赵恭寅:《沈阳县志》,民国六年八月,第1页。
    ②吉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吉林省志·水利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3页。
    ③徐维淮:《辽中县志》,1930年,第490页。
    ④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08,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357号卷。
    ⑥王永恩:《海龙县志》卷4,1937年。
    ⑦王介公:《安东县志》第43—44页整理。
    ⑧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39号卷。
    ⑨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08,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
    ⑩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37号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37号卷。
    ②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中国农史》2006年第2期。
    ③1日地=10亩。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39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40号卷。
    ⑥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中国农史》2006年第2期。
    ⑦吉林身档案馆藏:《吉林省长公署档案》,11(7—7)—2011。
    ⑧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中国农史》2006年第2期。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四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552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四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版,第553页。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488号卷。
    ④《农业试验场改组》,《盛京时报》1922年9月15日第4版。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7085号卷。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7093号卷。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489号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7085号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7085号卷。
    ③《农业试验场改组》,《盛京时报》1922年9月15日第4版。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19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482号卷。
    ⑥刘祖荫:《满洲农业经济概论》,建国印书馆,1944年版,第111页。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75号卷。
    ⑧王介公:《安东县志》(民国),卷6,农业,1931年。
    ⑨王介公:《安东县志》(民国),卷6,农业,1931年。
    ⑩《农场种地成绩》,《盛京时报》1923年12月19日第4版。
    
    ①《东省豆田种棉》,《晨报》,1925年5月5日第7版。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19号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522号卷。
    ④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21,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
    ⑤《令农牧场养天蚕》,《盛京时报》1923年2月10日第4版。
    ⑥《实业厅选种子》,《盛京时报》1925年6月17日第4版。
    ⑦《省署颁农业浅说》,《盛京时报》1923年2月1日第4版。
    ⑧亚农著,张炳星译:《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7页。
    ①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481号卷。
    ③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4061号。
    ④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912号。
    ⑤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912号。
    ⑥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912号。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4793号。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5867号。
    ③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5231号。
    ①《银行周报》卷8第44号,1924年11月11日,杂纂20页。
    ①张文尝等编:《交通经济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②赵恭寅:《沈阳县志》,1917年版。
    ③《王省长注重路政》,《盛京时报》1922年8月29日第4版。
    ④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会编:《辽宁公路交通史》(上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②辽宁省交通史志编审委员会编:《辽宁省交通志》,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第876页。
    ③《限期平治道路》,《盛京时报》1922年11月16日第4版。
    ④《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页。
    ⑤《海城奉令修道将竣工》,《盛京时报》1922年11月18日第4版。
    ⑥《沈阳道路将竣》,《盛京时报》1922年11月16日第4版。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86号卷。
    ⑧《奉天公报》,第3853号。
    ⑨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会编:《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
    
    ①《修治道路之省令》,《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第4版。
    ②《周知事呈覆勘》,《盛京时报》1923年10月19日第4版。
    ③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页。
    ④周一士:《中华公路史》(第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0页。
    ⑤《修治道路之省令》,《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
    ⑥张士杰:《辽宁公路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⑦《修治道路之省令》,《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86号卷。
    ②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页。
    ③张士杰:《辽宁公路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88页。
    ④《派员查勘路政》,《盛京时报》1923年1月19日第4版。
    ⑤《王省长注意路政》,《盛京时报》1923年1月27日第4版。
    ⑥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6页。
    ⑦《王省长注意路政》,《盛京时报》1923年1月27日第4版。
    ⑧《令各县查勘省道》,《盛京时报》1923年8月14日第4版。
    ①《通令保护官道》,《盛京时报》1922年11月21日第4版。
    ②《修治道路之省令》,《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第4版。
    ③《毁树罚金之规定》,《盛京时报》1925年4月5日第4版。
    ④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15页。
    ⑤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下)。
    ⑥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编委会编:《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①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104页—131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900号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900号卷。
    ①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233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96号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99号卷。
    ④参见辽宁省交通厅交通史志编委:《辽宁公路交通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125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西丰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西丰文史资料》第1辑,第16页。
    
    ①《提倡岫海孤汽车》,《盛京时报》1925年5月6日第4版。
    ②《汽车路四通八达》,《盛京时报》1925年10月6日第4版。
    ③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编委会编:《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第67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市政公所档案全宗,第3908号卷。
    
    ①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编委会编:《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沈阳出版社,1992年版,第70页。
    ②《警察厅取缔大车》,《盛京时报》1923年10月18日第4版。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19855号卷。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96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19855号卷。
    ⑥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373页。
    ①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页。
    ②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373页。
    ③[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1987年版,第160页。
    ④王贵忠:《张作霖与东北铁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贝会编:《辽宁文史资料》第1辑(总第22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6页。
    ⑤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台北世界书局,1963年版,第306页。
    
    ①凌鸿勋:《中国铁路志》,台北世界书局,1963年版,第306页。
    ②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372页。
    ③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9东北之交通》,文海出版社,第140页。
    ④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929东北之交通》,文海出版社,第141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7503号卷。
    ①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第2卷第3分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29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03号卷。
    ③《铁路用地发股票》,《盛京时报》1925年8月12日第4版。
    ④冯元午:《东北第—条中国自建铁路》,通化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东边道经济开发史略》,1998年版,第334页。
    ①忆先:《沈海铁路之过去将来观》,《东三省经济月刊》第2卷1号。
    ②陶俐:《张作霖与奉海铁路》,《兰台世界》2008年第8期。
    ③王树楠等:《奉天通志》(第4册),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3833页。
    ④中国工程师学会编:《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三十年来中国之铁路工程》,1948年版。
    ⑤《驻奉天代理总领事蜂谷辉雄致张作霖照会》(1926.12.28第861号),满铁总务部外事科:《借款铁道关系事项》第24号。转引自陈毓述等:《试论东北结论交通委员会抵制满铁的业绩》,《绥化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⑥王海晨:《民国时期东北地方铁路自建意义》,《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①曲晓范:《近代的历史变迁东北城市》,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②《东边开发之根干—奉吉沿线之发展》,《盛京时报》1938年4月24日第4版。
    ③张文尝等编:《交通经济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03号卷。
    ⑤《奉海铁路工程纪要》,奉海铁路工程局1928年刊订本。
    ⑥王贵忠:《张学良与东北铁路建设》,周毅,张德良编:《张学良暨东北军新论》,华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
    ⑦吴忠民等:《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页。
    ①周德藩:《跨世纪的战略选择》,《江苏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
    ②辽宁省教育厅编印:《辽宁教育丛刊》第二种:辽宁教育概况。
    ③《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29页。
    ④安徽提出了《中等学校宜采行集合制案》和《改革小学制度、延长义务期限案》;云南提出了《改革学校系统案》,涉及小学、中学、大学等普通教育的各个阶段;福建提出了《学制改革案》,建议取消高小和专门学校;奉天提出了《改革学制案》,要求重新调整小学和中学的教学年限。
    ⑤《大总统颁布之学校系统改革案》,《政府公报命令》,1922年11月2日第2393号。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775号。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775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④《奉天教育事业之状况》,《东北文化月报》第1卷第4号。
    ⑤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775号。
    ⑥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775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③关海青曾任优级师范高等学堂职务,于教育原理、方法等都有精密研求,当时教育界稍负声望之人,皆亲承其教授。详见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二集(下)第873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⑤《王代长注重教育》,《盛京时报》1922年9月2日第4版。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4341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04号卷。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4784号。
    ③第一高等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千叶医学专门学校、东京高等商业专门学校。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14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14号卷。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777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16号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26号卷。
    ①《奉天省教育事业之状况》,《东北文化月报》,第一卷第四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③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891号。
    ④《奉天省教育事业之状况》,《东北文化月报》,第一卷第四号。
    ①李喜平主编:《辽宁教育史》,沈阳文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73-274页。
    ②曲绍卫:《经济视野中的高等教育》,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③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270页。
    ④奉天教育厅编译处:《东北》第十五期,民国十四年三月一日。
    ⑤《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二集(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17页。
    ①《对于东北大学之奏议》,《东北文化月报》第二卷第二号,1923年2月。
    ②《对于东北大学之奏议》,《东北文化月报》第二卷第二号,1923年2月。
    ③潘鹄年:《演苍年史》转引自王鸿宾等编:《东北教育通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78页。
    ④王振乾等编:《东北大学史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⑤国立东北大学编写组编辑:《国立东北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1943年版,第27页。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45号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12号卷。
    ③《东北大学之进行》,《盛京时报》1923年7月24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12号卷。
    ②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③《东北大学将招生》,《盛京时报》1923年5月11日,第4版。
    ④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⑤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
    
    ①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204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12号卷。
    ③马越山:《“九·一八”事变实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页。
    ④马越山:《“九·一八”事变实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页。
    
    ①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52,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
    ②[英]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4页。
    ③国立东北大学编写组编辑:《国立东北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1943年,第57页。
    ④俞庆棠:《民众教育》,正中书局,1938年版,第3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44号卷。
    ⑥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
    
    ①辽宁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二册)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6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全宗,第2844号卷。
    ③《平民夜课之成绩》,《盛京时报》1922年11月5日第4版。
    ④《乡校亦开平民夜课》,《盛京时报》1922年12月10日第4版。
    ⑤《通令设平民夜校》,《盛京时报》1922年11月28日第4版。
    ⑥《凤城平民校添授夜课》,《盛京时报》1923年10月19日第4版。
    ⑦《平民课本出版》,《盛京时报》1922年12月2日第4版。
    ⑧《平民夜课之近况》,《盛京时报》1922年12月6日第4版。
    ⑨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44号卷。
    ⑩《规定平民校经费》,《盛京时报》1922年12月5日第4版。
    
    ①辽宁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二册)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8页。
    ②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页。
    ③辽宁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二册)下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8页。
    ④白淑兰,赵家鼎选编:《北京通俗教育会史料》,《北京档案史料》1994年第2期。
    ①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57-160页。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60页。
    ③《兴城县志》,卷四《教育社会教育》,第51页,奉天作新印刷局印。
    ④《兴城县志》,卷四《教育社会教育》,第51页,奉天作新印刷局印。
    ⑤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63页。
    ⑥《取缔不良之说本》,《盛京时报》1924年4月29日第4版。
    ①《改良书曲传习社简章》,《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165页。
    ②《兴城县志》卷四《教育社会教育》,第51页,奉天作新印刷局印。
    ③高阳:《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民众教育》,《教育与民众》1932年第3期。
    ④梁启超:《湖南广东情形饮冰室合集》(第6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29—138页。
    ⑤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社,1981年版,第442-443页。
    ⑥钱俊瑞:《民众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转引自张蓉:《中国现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①张蓉:《中国现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中国文史出版,2005年版,第32页。
    ②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811-817页。
    ③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3999号。
    ④辽宁省档案馆: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941号卷。
    ⑤郭建平:《奉系教育》,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63页。
    
    ①赵焕林,李国伟:《阎宝航与奉天贫儿学校》,《兰台世界》1994年第1期。
    ②李喜平:《辽宁教育史》,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349页。
    ③东北文化年鉴编印处编辑:《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310页。
    ①杨贵庆编:《城市社会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页。
    
    ①《市政厅积极进行》,《盛京时报》1922年9月29日第4版。
    ②《市政厅票选职员》,《盛京时报》1922年12月29日第4版。
    ③《组织市政厅之准备》,《盛京时报》1922年9月30日第4版。
    ④《令营安筹备市制》,《盛京时报》1922年12月9日第4版。
    ⑤《筹措市政厅基金》,《盛京时报》1922年12月20日第4版。
    ⑥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①《市政公所进行详志》,《盛京时报》1923年5月23日。
    ②《市政报简章披露》,《盛京时报》1923年9月30日第4版。
    ③《市民之训练》,《盛京时报》1923年9月11日第4版。
    ④《市政所巡回演讲讯》,《盛京时报》1927年5月57日第4版。
    ⑤沈阳城建局编:《沈阳城建志大事记法规卷》,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页。
    
    ①《盛京时报》1923年6月23日第4版。
    ②《盛京时报》1925年8月18日第4版。
    ③《盛京时报》1924年6月3日第4版。
    ④《盛京时报》1926年5月22日第4版。
    ⑤《市政所暂行新章》,《盛京时报》1923年8月11日第4版。
    ⑥《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30页。
    
    
    ①《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二集,第121页。
    ②《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二集,第9页。
    
    ①赵旭编:《城市规划与小区建设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
    ②《市政厅成立日期》,《盛京时报》1922年10月27日第4版。
    ③《当局之市政计划》,《盛京时报》1922年8月26日第4版。
    ④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沈阳市志城市规划》,沈阳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页。
    ⑤吴晓松:《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6页。
    
    ①《市政所扩充市场》,《盛京时报》1923年9月6日第4版。
    ②《市政公所计划商区》,《盛京时报》1923年8月10日第4版。
    ③《模范区计划近闻》,《盛京时报》1923年8月29日第4版。
    ④《市所划定居住区》,《盛京时报》1924年4月17日第4版。
    ⑤《市政核定自来水计划》,《盛京时报》1923年8月24日第4版。
    ⑥《市政公所开沟渠计划》,《盛京时报》1923年8月28日第4版。
    ⑦《本年度市政计划》,《盛京时报》1923年11月25日第4版。
    ⑧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①《拆除旧城墙》,《盛京时报》1925年6月19日第4版。
    ②《市道展宽之办法》,《盛京时报》1923年9月22日第4版。
    ③《曾市长禁盖草房》,《盛京时报》1924年2月21日第4版。
    ④《曾市长之谈话》,《盛京时报》1923年12月7日第4版。
    ⑤《树秧公园整顿讯》,《盛京时报》1924年4月17日第4版。
    ⑥《市政所接管公园》,《盛京时报》1923年12月5日第4版。
    ⑦《马铁问题之昨闻》,《盛京时报》1922年11月4日第4版。
    ⑧《派员调查日电车》,《盛京时报》1923年8月24日第4版。
    ⑨沈阳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⑩大西城门经太清宫至小西边门为东段;小西边门至西塔为西段。
    ①沈阳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②沈阳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
    ③《市电车先行营业》,《盛京时报》1925年10月9日第4版。
    ④沈阳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⑤《市所定交通办法》,《盛京时报》1925年11月2日第4版。
    ⑥沈阳城市建设管理局编:《沈阳城建志(1388-1990)》,沈阳出版社,1995年版,第27页。
    ⑦《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二集,第117页。
    ⑧《奉天市政公所章则汇编》第二集,第78页。
    
    ①《奉天公立医院成立参观记》,《盛京时报》1923年12月18日第4版。
    ②《奉天公立医院成立参观记》,《盛京时报》1923年12月18日。
    ③《公立病院周年记》,《盛京时报》1924年11月16日。
    ④《两当局注重医学》,《盛京时报》1925年6月19日。
    ⑤《公立医院新事业》,《盛京时报》1925年9月4日。
    ①孙选中:《现代企业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
    ②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102页。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96号卷。
    ④《抚顺县公署档》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总94号),中国社会科学出1991年版,第238页。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96号卷。
    ⑥《抚顺县公署档》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总94号),中国社会科学出1991年版,第240页。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96号卷。
    ⑧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①奉天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896号卷。
    ②《王永江进矿政之建设》,《盛京时报》1917年8月23日第4版。
    ③《王永江整顿财政计划》,《盛京时报》1917年7月6日,第4版。
    ④《当道注意实业》,《盛京时报》1922年12月4日第4版。
    ⑤《王省长关心实业》,《盛京时报》1924年1月19日第4版。
    ⑥《惠临火柴厂获准免税》,《盛京时报》1923年5月16日第4版。
    ⑦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14,实业2,工业,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
    ⑧杨振禹:《肇新窑业公司经营始末》,《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页。
    
    ①《辽宁百年工业史料》辽宁省统计局,2003年版,第462页
    ②曲晓范:《近代的历史变迁东北城市》,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125页。
    ③葛健:《北京政府工商业政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56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⑤《奖励特产制造品》,《盛京时报》1923年12月11日第4版。
    ⑥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78-179页。
    ⑦[英]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8页。
    ⑧《纺纱厂开工期近》,《盛京时报》1923年5月5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3296号卷。
    ②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③《纺纱厂开工期近》,《盛京时报》1923年5月5日第4版。
    ④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⑤《录用纺织毕业生》,《盛京时报》1923年6月22日第4版。
    ⑥《纺纱厂初步困难》,《盛京时报》1923年5月15日第4版。
    ⑦《纺纱厂内部之整顿》,《盛京时报》1923年6月17日第4版。
    ⑧董慧云,张秀春:《张学良与东北新建设资料选》,香港同泽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
    
    ①马尚斌著:《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②《纺纱厂开工期近》,《盛京时报》1923年5月5日第4版。
    ③葛勒石:《中国区域地理》,正中书局,1947年版,第76-77页。
    ④沈阳市商业管理局《商业志》编纂办公室:《沈阳市商业志》,内部印发,1990年版,第24页。
    ⑤《盛京时报》1926年7月31日第4版。
    ⑥《盛京时报》1923年11月14日第4版。
    ①[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②[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
    ③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④徐秀丽:《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页。
    ⑤徐秀丽:《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汇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9页。
    ①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内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16页。
    ②[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页。
    ③李巨澜:《略论民国时期的区级政权建设》,《史林》2005年第1期。
    ④内政部第一期民政会议秘书处编:《内政部第一期民政会议纪要》(1929年),第319页。
    ⑤[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64页。
    ⑥[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二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6页。
    
    ①魏光奇:《官治和自治——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8页。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③东北文化社编印处:《东北年鉴》,1931年版,第249页。
    ④《省长颁布自治区制》,《盛京时报》1922年10月25日第4版。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①《盖平区长不合格驳回》,《盛京时报》1922年11月26日第4版。
    ②《保区长知事记过》,《盛京时报》1922年12月9日第4版。
    ③《当局慎重区长》,《盛京时报》1923年5月1日第4版。
    ④《省长公布实行区村自治》,《盛京时报》1922年11月25日第4版。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⑦《区长权限扩充》,《盛京时报》1924年4月8日第4版。
    ⑧《考察区村长之办法》,《盛京时报》1923年8月12日第4版。
    ⑨《令查视区长行政》,《盛京时报》1923年5月20日第4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②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④《台安县对正副村长之训示》,《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第4版。
    ⑤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22页。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①《区村会实行组织》,《盛京时报》1923年12月27日第4版。
    ②《区村制将设董事》,《盛京时报》1924年1月22日第4版。
    ③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⑥《规定区村制经费》,《盛京时报》1925年4月11日第4版。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⑧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⑨《区村经费改筹法》,《盛京时报》1923年5月6日第4版。
    ⑩《饬拨村长副公费》,《盛京时报》1925年6月17日第4版。
    ①《区所会议之要政》,《盛京时报》1923年11月3日第4版。
    ②《黑山区长会议之大端》,《盛京时报》1924年1月23日第4版。
    ③黄世芳等:《铁岭县志民治志》,1933年版。
    ④《省公署检定区长》,《盛京时报》1924年4月13日第4版。
    ⑤《开原警察遇害》,《盛京时报》1916年9月19日第4版。
    ⑥《抚顺胡匪围攻警所》,《盛京时报》1916年9月26日第4版。
    ⑦巴布扎布是内蒙古卓索图盟图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人。日俄战争期间,他投靠日军的后备队,后任彰武县警察队长。外蒙古“独立”后,他被任命为外蒙古军队的营长,授予公爵称号。1912年到1913年,他参加了外蒙古叛军窜犯内蒙古的战争。1915年《中俄蒙协约》签订,巴布扎布开始了他有目的的进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企图成立有独立性质的区域。从1915年11月开始,中国政府多次剿匪,但由于外蒙古官府的包庇,沙皇俄国通过政治阻挠,都没有彻底消灭,直到1916年年底,巴布扎布匪帮才被全部消灭。
    ⑧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良弼﹑溥伟﹑铁良等结成集团,反对清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清皇朝的统治,被称为"宗社党"。清朝灭亡后,宗社党以复辟帝制为宗旨,与日本勾结,多次策划满蒙独立运动。
    ⑨《瞻榆县知事被戕》,《盛京时报》1916年9月28日第4版。
    
    ①《王永江受任》,《盛京时报》1916年11月11日第4版。
    ②《王处长会议警政》,《盛京时报》1916年11月21日第4版。
    ③《王岷源整顿警政之大计》,《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3日第4版。
    ④《铁岭警长易委》,《盛京时报》1917年1月27日第4版。
    ⑤《警务处饬用毕业人员》,《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7日第4版。
    ⑥《辽阳警长得人》,《盛京时报》1917年2月4日第4版。
    ⑦《警察所改组招生》,《盛京时报》1917年1月13日第4版。
    ⑧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59页。
    
    ①《王岷源整顿警政之大计》,《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3日第4版。
    ②《营口警察厅考试巡》,《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3日。
    ③《王处长整顿警务之初步》,《盛京时报》1916年11月24日第4版。
    ④《王处长将甄别警察》,《盛京时报》1916年11月25日第4版。
    ⑤《警务处新订缉赌之赏格》,《盛京时报》1917年2月4日第4版。
    ⑥《视察员回省报告》,《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0日第4版。
    ⑦《改订警察奖励法》,《盛京时报》1922年11月28日第4版。
    ⑧《警界裁额加薪》,《盛京时报》1917年2月4日第4版。
    ⑨《警厅实行淘汰》,《盛京时报》1917年2月14日第4版。
    ⑩《警厅裁并内勤》,《盛京时报》1916年12月9日第4版。
    □《王岷源整顿警政之大计》,《盛京时报》1916年12月13日第4版。
    
    ①《警察所尊令改组》,《盛京时报》1917年3日18日第4版。
    ②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61页。
    ③《军长旅长作难之索引》,《盛京时报》1917年2月20日第4版。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⑤《军警倾轧之原因》,《盛京时报》1916年12月28日第4版。
    ⑥《军警之暗潮》,《盛京时报》1917年2月10日第4版。
    ⑦《王处长惠及穷民》,《盛京时报》1917年1月16日第4版。
    
    ①《警察厅饬年关应注意事项》,《盛京时报》1916年12月30日第4版。
    ②《营口警厅开全体会议》,《盛京时报》1917年1月10日第4版。
    ③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622号卷。
    ④《王永江接任警务之初幕》,《盛京时报》1916年11月15日第4版。
    ⑤从翰香:《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⑥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44,民治三,保甲,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版,第3283—3284页。
    ①江世杰:《里甲制度考略》,商务印书馆,1942年版,第6页。
    ②王树楠等:《奉天通志》,卷144,民治三,保甲,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第3283—3284页。
    ③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27页。
    ④《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上卷),第196-197页。
    ⑤《保甲章程已颁行》,《盛京时报》1923年1月18日第4版。
    ⑥参见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26-428页。
    ⑦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28页。
    
    ①韩延龙,苏亦工:《中国近代警察史》(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29页。
    ②《保甲捐分等抽取》,《盛京时报》1922年10月24日第4版。
    ③《保甲捐归县征收》,《盛京时报》1922年12月19日第4版。
    ④《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上卷),奉天作新印刷局,1925年版,第196页。
    ⑤《奉天全省警甲报告书》(上卷),奉天作新印刷局,1925年版,第3-6页。
    ⑥《警甲分责之筹划》,《盛京时报》1923年1月18日第4版。
    
    ①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前言第2页。
    ②金毓黻:《王永江别传》,《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5页。
    ③[英]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
    ④[日]田岛富穗:《王永江》,满洲公论社刊,1944年版。
    ①张凯程,谷庆福:《关于王永江》,《金州博物馆馆刊》,1990年1月第22页。
    ②《奉天要求收回关东州司法权》,《晨报》,1924年2月22日第2版。
    ③《奉天撤回金州法权收回案》,《晨报》,1924年3月1日第3版。
    ④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⑤安文溥,陈国庆《九一八前的东北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沈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7页。
    ⑥是指从经济上的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某种产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参见罗志如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①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第四册),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年,第64页。
    ②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公报》,第4586号。
    ③[美]E.希尔斯著,傅铿等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④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⑤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4060号卷。
    ⑥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818号卷。
    ⑦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长公署档案全宗,第2798号卷
    ⑧[美]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页。
    ⑨金毓黻:《王永江别传》,《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8页。
    ①《王永江受任》,《盛京时报》1916年11月11日第4版。
    ②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③《岩间德也之王省长成绩谈》,《盛京时报》1923年8月4日第4版。
    ④朱英等:《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4一5页。
    ⑤[匈]亚诺什.科尔内著,张晓光等译:《突进与和谐的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页。
    ⑥吴忠民等:《发展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
    [01]盛京时报[N].(1916-1922)
    [02]奉天公报[N].(1916-1926)
    [03]满洲日日新闻[N].(1922-1924)
    [04]晨报[N].(1922-1926)
    [05]东方杂志[N].(1922-1925)
    [06]奉天省公署档案全宗[Z].(1916-1926)
    [07]沈阳县志[Z].1917年铅印本
    [08]新民县志[Z].1924.
    [09]海城县志[Z].1924.
    [10]兴城县志[Z].1925.
    [11]岫岩县志[Z].1928年铅印本.
    [12]开原县志[Z].1929年铅印本.
    [13]辽中县志[Z].1930.
    [14]铁岭县志[Z].1931年铅印本.
    [15]丹东县志[Z].1931.
    [16]营口县志[Z].1935年油印本.
    [17]海龙县志[Z].1937.
    [18]奉天通志[Z].1983.
    [01]王奉瑞.东北之交通[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3.(影印本)
    [02]袁文编.东北铁路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23.
    [03]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省税则汇编[Z].1925.
    [04]侯树彤.东三省金融概论[M].上海:上海太平洋国际学会,1931.
    [05]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C].上海:三联书店,1957.
    [06]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C].上海:三联书店,1957.
    [07]孔经纬.日俄战争至抗战胜利期间东北的工业问题[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8.
    [08]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编辑室.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C].北京:中华书局,1964.
    [09]朱传誉主编.张作霖传记资料第3册[C].台北:天一出版社,1979.
    [10] [苏]B.阿瓦林著,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帝国主义在满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3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2]王家俭.清末民初我国警察近代化历程(1901-1928)[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
    [13]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密电[Z].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 [日]永井道雄著,王振宇,张葆春译.近代化与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15]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6]辽宁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1辑,第8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17]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1986.
    [18]东北三省中国经济学会.东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M].1987
    [19]周谷城.中国近代经济史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20]郑庆平,岳深.中国近代农业经济史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1]王振乾等编著.东北大学史稿[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1988.
    [22] [匈]亚诺什.科尔内著,张晓光等译:突进与和谐的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23] [英]加文·麦柯马克著,毕万闻译.张作霖在东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24] [日]满史会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下卷)[M].营口:辽宁省营口县商标印刷厂,1988.
    [25]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1840-1949)[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6]中国东北地区货币编辑组.中国东北地区货币[M].1989。
    [27]孔经纬,傅笑枫.奉系军阀官僚资本[M].长春:吉大出版社,1989.
    [28]高汉显.铁岭市公路运输志[Z].铁岭:铁岭县文昌印刷厂,1989.
    [29] [美]爱德华·罗斯著,秦志勇、毛永政等译.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0]衣保中.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1]乌廷玉等.东北土地关系史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2]苏崇民.满铁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3]辽宁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教育史志资料[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34]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Z].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
    [35]辽宁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港地平线出版社,1990.
    [36]王长富.东北近代林业经济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7]姜宏业主编.中国地方银行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38]薛虹,李澎田.中国东北通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39] [美]齐锡生,杨云若译.中国的军阀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1.
    [40]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编委会.沈阳市公路公共交通史[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2.
    [41]齐红深主编:东北地方教育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42]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3]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44]王晓华,李占财.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M].郑州:河南出版社,1993.
    [45]张志强.沈阳城市史[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46]赵锡安等主编.东北银行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47]近代史资料编辑部.近代史资料第总83号,89号[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8]政协大连市金州区文史资料委员会,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王永江纪念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社,1993.
    [49]刘景玉,智喜君.鞍山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50]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51]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
    [52]汤士安主编.东北城市规划史[M].沈阳:辽宁大学学出版社,1995.
    [53]沈玉成主编.本溪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54]齐红深,魏正书主编.东北教育家评传[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55]张文汇,张宝纯主编.本溪金融志[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56]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7]耿丽华,陈崇桥.张作霖真传[M].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
    [58]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银行东北地区行史资料汇编(1913-1948)[C].1996.
    [59] [英]罗素著,秦悦译.中国问题[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6.
    [6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1]沈阳铁路局志编纂委员会.沈阳铁路局志(1891-1995)[Z].1997.
    [62]李喜平主编.辽宁教育史[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63]郑树模主编.辽宁税务志[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64] [日]水野明著,郑梁生译.东北军阀政权研究:张作霖·张学良之抗外与协助统一国内的轨迹[M].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年.
    [65]吴晓松.近代东北城市建设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66] [美]弗朗兹·博厄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7]辽宁国家税务局编.辽宁税收历史资料选编(1840-1948)[C].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68]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
    [69]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0]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
    [71]戴建兵.中国钱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2]洪硕管主编.中国金融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73]胡玉海,张伟.奉系人物[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74]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75]胡玉海.奉系人物[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76]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7]杨佩桢等编著.东北大学八十年[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78]辽宁省统计局编.辽宁工业百年史料[C].辽宁省统计局印刷厂,2003.
    [79]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近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80] [日]速水次郎,李周译.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1]吴忠民等.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3]陈佳贵.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84]张新颖.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85]文斐.我所知道的张作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86]徐秀丽.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汇编[C].中华书局,2004.
    [87]马尚斌.奉系经济[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8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文集第三卷[A],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9]郭建平.奉系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90]车维汉.奉系对外关系[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91]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辽宁省志政府志[Z].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92]辽宁省图书馆藏.东三省经济实况要览(1-3册)[Z].
    [93]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省警甲报告书[Z].
    [94]辽宁省图书馆藏.东北要览(1-3册)[Z].
    [95]辽宁省图书馆藏.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C].
    [9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西丰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西丰文史资料.第1辑.
    [01]孔经纬.清代民国时期东北社会经济的演变[J].史学集刊,1982(04).
    [02]赵守仁.王永江与东北大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6(03)
    [03]陈崇桥.奉系军阀与知识分子[J].辽宁大学学报,1986(03).
    [04]高乐才.王永江评传[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0(01).
    [05]李辉,里蓉.张学良与东北大学[J].档案工作,1991(11).
    [06]陈崇桥,车维汉.张学良将军与教育[J].社会科学辑刊,1991(05).
    [07]沈毅.略论近代大连城市的产生[J].历史教学问题,1992(01).
    [08]郑言.打通铁路建设与中日交涉[J].日本研究,1992(02).
    [09]马文良.东北大学与张学良将军[J].辽宁大学学报,1993(05).
    [10]郭建平.王永江代省长治理奉天[J].兰台世界,1993(01).
    [11]衣保中.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J].中国农史,1994(01).
    [12]苏甫,解传路.中国东北地区近代教育概述[J].普教研究,1994(02).
    [13]卢海燕.论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D].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94.
    [14]吴晓松.东北移民垦殖与近代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5(02).
    [15]吴晓松,王丽尔.近代东北工商业发展与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5(04).
    [16]刘志超.张作霖也知道重视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1995(02).
    [17]吴晓松.交通拓展与近代东北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6(03).
    [18]楚双志,马平安.关于近代东北移民问题的几点看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02).
    [19]董伟,赵丽明.张学良与东北大学[J].民国春秋,1996(1).
    [20]衣保中.论东北时期东北民族资本的三种形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05).
    [21]毛英萍.略论民国时期东北的农业经济政策[J].北方文物,1997(02).
    [22]衣保中,吴祖鲲.论东北农业近代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7(01).
    [23]陈毓述.试论东北交通委员会抵制满铁的业绩[J].绥化师专学报,1997(03).
    [24]耿丽华.王永江与东北大学[J].教师博览,1997(04).
    [25]储成仿.中国工业化起点探析--"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影响[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8(06).
    [26]魏芙蓉,张锐.东北农业近代化的特点[J].东北亚论坛,1998(04).
    [27]吴祖鲲,富萍.东北近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J].长白学刊,1998(03).
    [28]齐春风.略论近代东北地价的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1998(04).
    [29]葛玉红.东北近代工业的形成和发展[J].宁大学学报,1999(01).
    [30]苏晓轩.论1912年至1931年东北民族工业业发展的社会基础[J].辽宁大学学报,1999(04).
    [31]王杉.二十年代东北移民开发东北农业略论[J].史学月刊,1999(06).
    [32]王杉.浅析民国时期"闯关东"运动的时空特征[J].民国档案,1999(02).
    [33]李淑云.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铁路建设[J].辽宁大学学报,1999(03).
    [34]王贵忠.20年代中国东北自建铁路的管理方针与政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35]李淑云.铁路交通与东北近现代经济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04).
    [36]申桂兰.张学良与东北大学[J].党史纵横,1999(4).
    [37]何又春.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侵略[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38]智喜君.有关东北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0(02).
    [39]王晓峰.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析[J].东北亚论坛,2000(04).
    [40]衣保中、林莎.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J].东北亚论坛,2001(04).
    [41]周春英.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2001(02).
    [42]曲晓范,李保安.清末民初东北城市近代化运动与区域城市变迁[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43]王杉.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J].辽宁大学学报,2001(03).
    [44]王杉.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1(03).
    [45]周春英.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2001(02).
    [46]王杉.20世纪20年代东北城市移民管窥[J].绥化师专学报,2001(09).
    [47]鲁岩.论王永江的治奉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48]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区域城市发展述论[J].史学集刊,2002(03).
    [49]尹虹.安奉铁路改筑始末[J].党史纵横,2002(12).
    [50]揣丽华.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知识分子及其历史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3).
    [51]郭建平.奉系军阀时期奉天的职业教育[J].兰台世界,2002(11).
    [52]古小丹.张作霖创办东北大学[J].兰台世界,2002(6).
    [53]葛洪源,吕健.论王永江的霸王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01).
    [54]姚会元.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辽宁纸币发行[J].中国钱币,2002(04).
    [55]王德朋,华正伟.论奉系军阀经济力量的构成[J].辽宁大学学报,2002(02).
    [56]董昕.著张作霖统治时期东北货币金融概况与分析[D].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2.
    [57]宋燕.日俄战后至"九o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及后果[J].东北亚论坛,2003(05).
    [58]何一民,易善连.近代东北城市殖民地化的进程及特点[J].社会科学辑刊,2003(01) .
    [59]侯文强.张作霖、张学良与东北铁路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03).
    [60] [美]薛龙.王永江与东三省官银号的重组[J].史学集刊,2003(01).
    [61]王续添.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J].教学与研究,2003(05).
    [62]周春英.近代东北三省关内移民动态的分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2).
    [63]宋金玲,刘素范.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满铁[J].北京交通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
    [64]杨小红.从铁路政策看东北地方政府的治边思路[J].辽宁大学学报,2004(05).
    [65]张伟.东北自建铁路面临的难题与财政难题的破解[J].辽宁大学学报,2 004(05).
    [66]尹英杰.中国东北自有铁路的建设[J].绥化师专学报,2004(07).
    [67]王海晨.论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自办铁路的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3).
    [68]胡玉海.近代东北铁路修筑权与铁路借款的交涉[J].辽宁大学学报, 2004(03).
    [69]继英.王永江与奉海铁路[J].中国地名,2004(06).
    [70]李银涛.清末宣统年间东三省鼠疫研究[D].河南大学,2004.
    [71]王冠鸿.张作霖对日外交评述[D].吉林大学文学院,2004.
    [72]李明明.论张学良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年.
    [73]石建国.东北工业化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5(05).
    [74]衣保中.近代东北地区林业开发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3).
    [75]许桂清,许丽芬.民国时期辽宁私立教育发展原因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76]王志彦.1923-1931年间东北大学的院系设置及教学模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5(03).
    [77]李巨澜.略论民国时期的区级政权建设[J].史林,2005年(01).
    [78]李巨澜.略论民初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结构的失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6).
    [79]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 [D].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
    [80]田俊峰.东三省官银号研究(1905-1932)[D].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
    [81]张欣.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 [D].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
    [82]谭玉秀,范立君.从市场发育等角度对近代东北城市化的分析--以奉天东部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6(02).
    [83]范立君,黄秉红.清末民初东三省移民与近代城镇的兴起[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84]王国臣.近代东北地区大豆三品贸易研究[J].农业经济,2006(09).
    [85]王国臣.近代东北人口增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口学刊, 2006(02).
    [86]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J].中国农史,2006(02).
    [87]陶俐.张作霖与奉海铁路[J].兰台世界,2006(04).
    [88]常江.实用实利的奉系职业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2006(06).
    [89]杨天宏.民族主义与中国教会教育的危机—北洋时期收回教育权运动之背景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6(05).
    [90]朱兰英.二十世纪辽宁地区的职业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2006(03).
    [91]杜臻.近代山东移民对东北文化的影响(1860-1911) [D].山东大学,2006.
    [92]鲁卫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僚构成研究(1916-1928) [D].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2006.
    [93]金泽璟.清末东北奉天警察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6.
    [94]王广义.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95]陈楠.近代东北荒地垦殖述略[D].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96]陈宇.奉系军阀1926-1927年的财政金融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
    [97]董师嫡.近代东北棉业经济初探[D].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98]徐振.民初奉天实业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
    [01]满铁调查课.满蒙の大势[M].第2卷,1918.
    [02]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蒙全书(第三卷) [M].1923.
    [03]满铁庶务部调查课.南满洲三港の中继贸易(1921-1923)[M].大连满铁发行, 1924.
    [04]鞍山地方事务所编纂.辽西事情[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发行,1925.
    [05]奉天票と东三省の金融[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6.
    [06]满铁庶务部调查课.支那の戎克と南满の三港[M].大连满铁发行,1928.
    [07]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兴业部商工课.对满贸易の现状及将来-我国对满输出贸易の促进及在满邦商の发展策に関する调查报告书(上卷)[M].大连满铁发行, 1928.
    [08]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省の财政[M].1928.
    [09]奉天省の财政[M].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28.
    [10]陆军参谋本部.满蒙资源要览[M].日本东京,1932.
    [11]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地方部农务课.满洲未来农业[M].大连: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5.
    [12]铃木小兵卫.满洲の农业机构[M].长春白杨社,1937.
    [13]蓧崎嘉郎.大连营口两港に於ける支那沿岸贸易[M].大连满铁发行,1937.
    [14] [日]田岛富穗.王永江[M].满洲公论社刊,1944.
    [15] Ronald Suleski,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Manchuuria[J].Modern China,October 1978.
    [16] Ronald Suleski,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engtian Dollar,1917-1928:Currency Reform in Warlord China,Mordern Asia Studies,[3,4](1979).
    [17] Ronald Suleski, Northeast China Under Japanese Control[J] . Modern China,July1981
    [18] Ronald Suleski,The Modernization of Manchuria anbiblography[M].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4.
    [19] Ronald Suleski, Civil government in warlord tradition Modernization of Manchuria[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