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美、日、印三国经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农业进行支持是WTO成立后的大势所趋,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重要兴农政策,而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公共服务是兴农政策的重要方面。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公共服务也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但政府如何供给这些公共服务,政府、社会、市场在这些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分别履行什么样的职能,各国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论文将研究集中于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具有代表性的三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分析三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具体做法及其供给绩效、不同主体在其中的作用和三国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与农民在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进行总结。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如下:
     “开头语”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问题。
     第一章“农业生产领域的公共服务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生产领域的公共服务进行界定和分类,阐明其在农业、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并从理论上对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主体进行分析。
     第二章“美国的多元参与型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考察美国经验。在说明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美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道路、农村电力、农村通讯和农业信息、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供给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分析,论述这些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过程,并总结出美国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即:多元参与,有着通畅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渠道,有着充分的理论指导和健全的法律保障。
     第三章“日本的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协作型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考察日本经验。在介绍日本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日本的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土地改良、农业信息和购销服务、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供给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分析,论述这些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过程,并总结出日本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即: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协作,有着通畅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和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
     第四章“印度的政府主导型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考察印度经验。在说明印度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对印度的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农村道路、灌溉、农村电力、农村通讯、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供给的具体做法进行介绍分析,论述这些公共服务供给的政治过程,并总结出印度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即:政府主导色彩浓厚,农民参与机制缺乏。
     第五章“美、日、印三国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比较”是对三国经验的比较。该章主要从政府在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程度及所起作用、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需求侧重点、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等方面对三国进行比较,并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场经营规模与农业部门结构、社会变迁道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六章“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和功能”,该章论述政府是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和主要供给者,而农民是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需求者和合作供给者,政府应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其能在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需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简短地总结了在新形势下,中国政府的兴农政策应大力加强农业生产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合作组织协作、私有企业作为补充的供给模式。
Giving preferent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production has been a popular trend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boosting agriculture drive policy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is one of the major functions of all governments. However, how to provide those services vary from state to state, so does the role that 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and the market each play in the process. In one word, there is a great discrepancy between states in their concrete measures of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its attention to three typical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India. It analyzes their concrete measures of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eir provision performances and effects. Moreover, the dissertation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different actors concerned and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these countries. On this basis, the dissertation, furthermore, sums up the function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following is the outline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introductory part explains the reason for doing such a research and its significance, the current related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sertation and the innovations and defects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one is "Public Servic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Economy and Society". This chapter gives a definition to and makes a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even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chapter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emanding actor and providing actor of those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apter two is "The United States Model of Multi-actor Participation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inly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start with, the chapter illustrates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ext, it gives both an introduction to and an exposition of the specific provision way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light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rural electric power supply, rural telecommunication supply,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Then this chapter expounds the political process of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inally, the chapt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actor participation, an unobstructed expressing public service demand mechanism, abund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 consummate statutory guarantee.
     Chapter three is "Japanese Model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 Cooperatives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cusing on Japan experience. After introducing the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Japanes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is chapter not only elaborates on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with reference to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tension, soil improvement,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upply, purchase and sale service,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t also dilates upon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volved At the end of the chapter, it pinpoi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fanner cooperatives, an unobstructed expressing public service demand mechanism and a consummate statutory guarantee.
     Chapter four is "Indian Model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Dominant Actor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cusing on India experience. Again after introducing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Indi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not only the specific provision ways concern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tension, rural road construction, irrigation system, rural electric power supply, rural telecommunication,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but also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volved. It comes ou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dia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the dominant actor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and there is lack of farmers'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Chapter five i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India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comparison is conducted around such aspects a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armer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ir role in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the major demands for public services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e efforts and effects of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What's more, the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which result in the discrepancy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from miscellaneous aspects, such as natural condi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status of agriculture in national economy, agriculture production scale and agriculture structure, social evolution, culture and tradition and etc.
     Chapter six is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chapter maintain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the dominant actor and main supplier while farmers are the demander and collaborative supplier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syst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 cooperatives to make them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concluding part is a brief summary, urging that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China, in order to build up its agriculture, should devote its major efforts to providing public services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ina should set up a provision model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jor supplier, farmer cooperatives as the collaborative supplier and private enterprise as the supplementary supplier.
引文
①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74页。
    ② [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万鹏飞译:《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③ 徐小青著:《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④ 李华著:《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页。
    ⑤ 程又中,陈伟东:《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2—7页。
    ① 宿一兵,汤庆熹:《美国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之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8-10页。
    ①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著,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2页。
    ① 王同亿编:《语言大典(上)》,三环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9页。
    ② Trumble, W. R., Stevenson, A.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2768.
    ③ 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venel, New Jersey. Gramercy Books, 1996, p1304.
    ① 宿一兵,汤庆熹:《美国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之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8页。
    ②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胡代光等译:《经济学(十四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571页。
    ③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① [法]H.孟德拉斯著,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②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5页。
    ③ [英]阿瑟·刘易斯著,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译:《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28页。
    ① [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万鹏飞译:《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页。
    ① 程又中,陈伟东:《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4页。
    ② 吴杨:《WTO后时代的新选择:农业支持替代农业保护》,《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7期,第61页。
    ③ 鲁德银,雷海章:《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与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第46页。
    ① [英]A.J.雷纳,D.科尔曼主编,唐忠,孔详智译:《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①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80页。
    ② 注: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组织的一种形式,它是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民间性的、经济社会性的合作组织,如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日本的农协等。除了农民合作组织外,农民组织还包括政治性的农村自治组织,农村自治组织是在一定地域内的农民,根据国家授权或国家法令,在国家监督下自行组织法人团体,用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自行处理自身事务的政治制度,它体现的是“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属于自治体地方政府性质,如美国的乡、镇,日本的町、村,印度的潘查亚特,等。
    ①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57页。
    ②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① 张同铸,毛汉英主编:《世界农业地理总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页。
    ②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注:1平方英里=2.59平方公里。
    ③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7.
    ①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国农业经济概况》编写组:《美国农业经济概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8页。
    ②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国农业经济概况》编写组:《美国农业经济概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4页。
    ③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7.
    ④ 按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765$的为低收入国家和地区(LIC),766—3,035$的为中低收入 (LMC),3,036-9,385$的为中上收入(UMC),9,3965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①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9.
    ② 陈保森著:《当代美国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
    ③ 数据来源:U. 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49, p543,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④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⑤ [苏]尼·米·安德列耶娃著,任舒译:《美国农业专业化》,农业出版社,1979年版,第7—8页。
    ⑥ [美]R·D·罗德菲尔德主编,安子平译:《美国的农业与农村》,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⑦ [苏]尼·米·安德列耶娃著,任舒译:《美国农业专业化》,农业出版社,1979年版,第23页。
    ① 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54,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② 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55,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① [美]莱尔·P.舒尔茨著.王启美等译:《美国农业的又一次革命》,农业出版社,1984年,第12页
    ② 数据来源:U. 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45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③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46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① [英]A.J.雷纳,D.科尔曼主编,唐忠,孔详智译:《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②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3页。
    ③ [美]西奥多·舒尔茨著,郭熙保,周开年译:《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
    ④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0页。
    ①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55页。
    ② 数据来源:Joseph G. Hiller: Is 10% Good Enough? Cooperative Extension Work in Indian Country, Journal of Extension, Volume 43 Number 6, November 2005.
    ③ 罗伟雄,丁振京著:《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④ Joseph G. Hiller: Is 10% Good Enough? Cooperative Extension Work in Indian Country, Journal of Extension, Volume 43 Number 6, November 2005.
    ⑤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0页。
    ① [美]R.克斯,A.阿尔钦,D.诺斯著,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98页。
    ②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5页。
    ① 罗伟雄,丁振京著:《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② 注:4-H是20世纪初期发起于美国的面向年轻人的规模最大的非正式教育计划,其徽记是一个绿色的四叶苜蓿(四叶苜蓿是幸运的象征),每片叶子上有一个白色的H字母,它们是hand(手)、Head(脑)、Health(身)、Heart(心)的第一个字母,表示技能、知识、身体和公德四方面的发展,它的口号是“做中学”。4-H成员通过学习不同的课题、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获取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课题和活动涉及诸如环境、健康和安全、领导才能、营养学、动植物、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③ [法]R.A.B.皮埃尔,法兰克·苏瑞特著,许云锴译:《美丽的新种子——转基因作物对农民的威胁》,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89页。
    ④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
    ⑤ [苏]H.鲁缅扬采娃:《美国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外国经济译丛》1979年第1期,第74页。
    ⑥ 吴雪莉著,王立仁译:《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67—69页。
    ⑦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83页。
    ⑧ 樊亢,戎殿新主编:《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402 页。
    ① 樊亢,戎殿新主编:《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页。
    ② 刘爱成:《美国的新奇士协会》,《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第5期,第16页。
    ③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0页。
    ①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47页。
    ②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95页。
    ③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95页。
    ④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页。
    ⑤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71—72页。
    ① 汪建丰:《美国政府铁路产业政策变迁的历史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第135页。
    ② 黄绍湘著:《美国史纲(1494—1823)》,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520—521页。
    ③ 余志森编著:《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9页
    ④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⑤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①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页。
    ② 张友伦,李剑鸣主编:《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③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④ 有关KARTS的情况,详见:Diane Cox, KARTS: A Lifeline to Society, Rural Voice, Summer 2004, p15-17.
    ① TEA-21-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for the 21st Century, http://www.fhwa.dot.gov/tea21/sumover.htm
    ② Dennis Roth, The country life movement, p4, http://www.nal.usda.gov/ric/ricpubs/rural_development_chap1.pdf
    ③ Gabriel Roth,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p69.
    ④ Dennis Roth, The New Deal, p10, http://www.nal.usda.gov/ric/ricpubs/rural_development_chap2.pdf
    ① 朱效章编译:《美国的农村电气化》,《小水电》2005年第6期,第5页。
    ②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72页。
    ③ 胡国成著:《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页。
    ① 国家经贸委农村电气化考察团考察报告:《美国、巴西农村电气化的特点及经验》,《农电管理》2003年第2期,第42页。
    ② 国家经贸委农村电气化考察团考察报告:《美国、巴西农村电气化的特点及经验》,《农电管理》2003年第2期,第42页。
    ③ Dennis Roth, The New Deal, p12, http://www.nal.usda.gov/ric/ricpubs/rural_development_chap2.pdf.
    ④ 数据来源:朱效章编译:《美国的农村电气化》,《小水电》2005年第6期,第5页。
    ①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民主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150页。
    ②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民主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152页。
    ③ History of Rural Telecommunications, https://www.ntca.org/ka/ka-3.cfm?content_item_id=63&folder_id=44.
    ④ 注:RUS是农业部于1994年建立的一个新机构,为农村发展委员会的三个组成机构(另两个为农村住房服务局—Rural Housing Service和农村商业合作社服务局-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之一,其职责是通过赠款或零利率的贷款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⑤ Richard J. Reeder, Transition Year Beings Chang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Rural America, Summer 2002, p46.
    ① History of Rural Telecommunications, https://www.ntca.org/ka/ka-3.cfm?content_item_id=63&folder_id=44.
    ② Milana M. Bar, Reaching Rural America Through Wireless Broadband, Rural Voices, Summer 2004, p19.
    ③ Farms, the Internet, &E-Commerce: Adoption &Implications, Agricultural Outlook, November 2001, p17.
    ④ 温继文,李道亮,朱翔,张杰,张诺:《我国与美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南方农村》2006年第1期,第52页。
    ⑤ 汤艳丽:《美国农业部有关信息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世界农业》2002年第2期,第17页。
    ① 刘桂才:《美国农业信息工作》,《农业展望》2006年第1期,第32页。
    ② 李向民著:《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
    ③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37页。
    ④ 刘爱成:《美国的新奇士协会》,《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第5期,第16页。
    ⑤ 李向民著:《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页。
    ①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2页。
    ②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①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② 孔庆生著:《美国早期土地制度研究(1785-1862)》,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③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页。
    ④ [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141页。
    ⑤ USDA,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 report 53: Farmer Cooperative Statistics, 1996, p22.
    ⑥ Dennis Roth, The country life movement, http://www.nal.usda.gov/ric/ricpubs/rural_development_chap1.pdf, p4.
    ①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页。
    ② USDA,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 report 53: Farmer Cooperative Statistics, 1996, p22.
    ③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页。
    ④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4页。
    ①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195.
    ②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196.
    ③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④ 李军,[美]段志煌主编:《农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的作用——中美农业保险交流与考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⑤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①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203.
    ②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203.
    ③ 李军,[美]段志煌主编:《农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的作用——中美农业保险交流与考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④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⑤ U.S. Crop Insurance: Premiums, Subsidies, & Participation, Agricultural Outlook, December 2001, p22.
    ① Jerry R. Skee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rograms: Challenges and Lessons Learned, http://wwwl.oecd.org/agr/irm/doc/agrskee.pdf.
    ②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③ H. Wayne Moyer, Tim Josling: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Politics and Process in the EU and US in the 1990s, Ashgate, 2002, p18.
    ① 此表参考了《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著,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中的表。
    ① 高新军著:《美国地方政府——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①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② 田穗生,罗斌主编:《地方政府知识大全》,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③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④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著,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页。
    ⑤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著,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页。
    ⑥ [美]戴维·杜鲁门著,陈尧译:《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①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② History: http://www.nationalgrange.org/about/history.html.
    ③ [美]戴维·杜鲁门著,陈尧译:《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④ About NFU: http://www.nfu.org/about/.
    ⑤ 相关内容见“全国农场主组织”的网站:http://www.nfo.org/.
    ①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al Movement: http://www.aaminc.org/history.htm.
    ② 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0页。
    ③ 谭融著:《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页。
    ① 孙哲著:《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创新和决策行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5页。
    ② USDA,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Services,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Report 42: Co-op Involvement in Public Policy, www.rurdev.usda.gov/RBS/pub/cir42.pdf.
    ③ [美]戴维·杜鲁门著,陈尧译:《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364页。
    ④ [美]戴维·杜鲁门著,陈尧译,《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⑤ [美]H.G.哈尔格罗,《美国的农业政策——基本概念和政策目标》,《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1辑,第225页。
    ① 此段内容参考了徐更生的《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章第2节“农业法律的制定过程”。
    ① [英]A.J.雷纳,D.科尔曼主编,唐忠,孔详智译:《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② Marissa Martino Golden: Interest Group in the Rule-Making Process: Who Participates? Whose Voices Get Heard?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April 1998, p245.
    ① Marissa Martino Golden: Interest Group in the Rule-Making Process: Who Participates? Whose Voices Get Heard?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April 1998, p250.
    ②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③ [英]维尔著,王合译:《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6页。
    ④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⑤ Laura Robinson, Mark Dubios, Conner Bailey: County-Level Extension Programming: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Alabam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ystem, Journal of Extension, February 2005,
    ①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Manual 2006/2007, p101
    ② [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毛寿龙,李梅译,《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442页。
    ③ 樊亢,戎殿新主编,《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420页。
    ①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Manual 2006/2007, p102.
    ① 潘建国:《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10期,第54页。
    ① USDA,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 Report 53: Farmer Cooperative Statistics, 1996. p25.
    ② 潘建国,《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10期,第56页。
    ③ [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71页。
    ① 高新军著:《美国地方政府——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
    ②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页。
    ① [美]科斯,A.阿尔钦,D.诺斯编,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6页。
    ② 周自强:《公共物品概念的延伸及其政策含义》,《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9期,第26页。
    ③ 臧旭恒,曲创:《从客观属性到宪政决策——论“公共物品”概念的发展与演变》,《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44页。
    ① 郭静:《汤姆·克瑞廷森教授对“新公共管理”的述评及其他》,《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第114页。
    ②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16页。
    ①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6.
    ② 张文奎,从淑嫒,孟春舫,谢观正,方文,陈彬著:《日本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8页。
    ③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④ 张文奎,从淑嫒,孟春舫,谢观正,方文,陈彬:《日本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页。
    ① [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② 数据来源:[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8页。
    ① 张文奎,从淑媛,孟春舫,谢观正,方文,陈彬著:《日本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4页。
    ②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6.
    ③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8.
    ④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60.
    ①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Japan: 2005, p60.
    ② [日]岸根卓郎著,何鉴译:《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③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Japan: 2005, p67.
    ④ [日]岸根卓郎著,何鉴译:《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⑤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① [日]岸根卓郎著,何鉴译:《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②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Japan: 2005, p61.
    ③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Japan: 2005, p61.
    ④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Japan Statistical: 2006, p231.
    ① [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① [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1页。
    ② [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9页。
    ③ 梅方竹:《浅谈日本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技术普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03页。
    ④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i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p2, http://www.s.affrc.go.jp/docs/pamphlet/english/01.pdf.
    ⑤ 李水山,梁小伊,陈晓梅:《日本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创新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年第25期,第69页。
    ① 资料来源:日本农林水产省政府网站,http://www.s.affrc.go.jp/docs/pamphlet/english/inst.swf
    ① 梅方竹:《浅谈日本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技术普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04页。
    ② 胡定寰:《日本一级农协经营特征——以鸟取县的东伯町为例》,《科学决策》2002年第11期,第49页。
    ③ 农业部赴日考察团:《日本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与种子产业》,《世界农业》2003年第2期,第21页。
    ④ 罗伟雄,丁振京著:《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① Kazue Kimura, History of Extension Service in Japan, p7,https://www.ei-net.ne.jp/englist/textbook/history.pdf.
    ② 罗伟雄,赵鲲编著:《发达国家农业管理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426页。
    ① 谢建华,韩清瑞,李雪奇:《日本的农业推广及信息体系》,《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第3期,第19页。
    ②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83页。
    ③ 具体情况见“日本农业普及协会”主页:http://www.ei-net.nejp/gakkai/index.htm.
    ④ 罗伟雄,丁振京著:《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39页。
    ⑤ [日]关谷俊作著,金洪云译:《日本的农地制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51—353页。
    ① [日]关谷俊作著,金洪云译:《日本的农地制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45页。
    ② 刘润堂:《日本的灌排事业与土地改良》,《中国水利》2002年第3期,第57页。
    ③ [日]关谷俊作著,金洪云译:《日本的农地制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55页。
    ① 刘润堂:《日本的灌排事业与土地改良》,《中国水利》2002年第3期,第57页,ha为公顷的英文缩写。
    ② Shogenji Shinchi, Public Work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Social Science Japan, December 1999, p10.
    ③ 资料来源:王家旭,曲宝臣,陈宇华:《积极的产业政策,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日本农业产业服务组织建设的考察报告》,《农场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第16—17页。
    ① 李向民著:《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页。
    ② 杨艺:《浅谈日本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6期,第61页。
    ③ 袁学智,毕海滨:《地域农业发展的信息支持——日本“共享网”计划》,《世界农业》2004年第1期,第18页。
    ① 罗伟雄,赵鲲编著:《发达国家农业管理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页。
    ② 李新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化体系》,《农村经济》2003年第5期,第42页。
    ③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
    ① 昊天:《现代日本农协(七)》,《现代农业》2003年第7期,第38页。
    ②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①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
    ②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23—124页。
    ③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135页。
    ④ [日]七产长生著,俞炳强译:《日本农业的经营问题——现状与发展逻辑》,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169页。
    ⑤ [日]七户长生著,俞炳强译:《日本农业的经营问题——现状与发展逻辑》,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页。
    ⑥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Japan Statistical: 2006, p250-251.
    ① 数据来源: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② 数据来源:《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第167页。
    ③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④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①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54页。
    ② 高伟:《日本农协金融的早期发展概况及启示》,《攀登》2005年第2期,第85页。
    ③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
    ④ 李向民著:《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页
    ⑤ 宋军,张展薇:《借鉴美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江苏农村经济》2003年第8期,第27页。
    ①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91—92页。
    ② 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161页。
    ③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92—93页。
    ④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223.
    ①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页。
    ②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225.
    ①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② 刘从军,马丽华,宋雅楠:《日本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实现条件》,《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第34页。
    ③ 周建华:《日本农业保险发展概述及其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33页。
    ④ 数据来源: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P229.
    ① 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8—100页。
    ②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30.
    ③ 尹元超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中古分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7页。
    ④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8—99页。
    ⑤ [新加坡]李炯才著:《日本:神话与现实》,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① [新加坡]李炯才著:《日本:神话与现实》,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9页。
    ② 王月东,郭又铭:《从日本町村发展看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取向》,《小城镇建设》2002年第9期,第66页。
    ③ 《日本政府机构编写组》编:《日本政府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04页。
    ④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页。
    ①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第166—167页。
    ②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第177页。
    ③ 数据来源: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页
    ④ 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⑤ 徐万胜:《利益诱导与自民党政权——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日本学刊》2002年第3期,第49页。
    ①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第83页。
    ② 郑励志,臧志军主编:《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③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09.
    ④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12.
    ⑤ 徐万胜:《利益诱导与自民党政权——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日本学刊》2002年第3期,第49页。
    ①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18.
    ② 徐万胜:《利益诱导与自民党政权——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日本学刊》2002年第3期,第49页。
    ③ 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8页。
    ④ 徐万胜:《利益诱导与自民党政权——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日本学刊》2002年第3期,第48页。
    ⑤ 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7页。
    ⑥ [新加坡]李炯才著:《日本:神话与现实》,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页。
    ⑦ 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
    ①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21.
    ① 英文农林水产省组织·机构名:http://www.maff.go.jp/org/organization.pdf.
    ② 冯秋婷:《日本执政党在政府议案制订过程中的作用》,《共产党员》,2005年第3期,第49页。
    ③ 冯秋婷:《日本执政党在政府议案制订过程中的作用》,《共产党员》,2005年第3期,第49页。
    ④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21.
    ①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16—417.
    ② 杨建顺编著:《日本国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页。
    ③ 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112页。
    ④ 冯秋婷:《日本执政党在政府议案制订过程中的作用》,《共产党员》,2005年第3期,第49页。
    ⑤ 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
    ⑥ 杨建顺编著:《日本国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① 《与其他机构关系》,见日本参议院网站 http://www.sangiin.go.jp/eng/guide/f_c_2.htm.
    ② 《立法过程》:见日本参议院网站 http://www.sangiin.go.jp/eng/guide/f_c_2.htm.
    ③ 杨建顺编著:《日本国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98页。
    ① 数据来源: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Japan Statistical: 2006, p252.
    ②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p427.
    ① [日]关谷俊作著,金洪云译:《日本的农地制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50页。
    ① 李向民著:《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6页。
    ② 罗伟雄,赵鲲编著:《发达国家农业管理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204页。
    ①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第183页。
    ②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第183页。
    ①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6.
    ② 毛履军,陈德恩,安东著:《印度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页。
    ③ 毛履军,陈德恩,安东著:《印度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8页。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0—41页。
    ① 毛履军,陈德恩,安东著:《印度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3页。
    ② 资料来源:科学和环境中心:《印度的环境状况(1984—2025)》:《第二次公民报告》,转引自[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②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6.
    ③ 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8.
    ④ 以上数据来源:[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7页。
    ⑤ 以上数据来源: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60
    ⑥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⑦ The Directorate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t a Glance: 2004, Preface, pⅲ.http://agricoop.nic.in/Statatglance2004/AtGlance.pdf.
    ① 毛履军,陈德恩,安东著:《印度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页。
    ② 资料来源:The Directorate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t a Glance:2004. http://agricoop.nic.in/Statatglance2004/AtGlance.pdf,p5. 部分数据根据其中的数据计算而来。
    ① The Directorate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t a Glance: 2004, p6, http://agricoop.nic.in/Statatglance2004/AtGlance.pdf.
    ②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③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
    ②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① 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59.
    ② 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60.
    ③ Organizational History of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 Cooperation, p4, http://agricoop.nic.in/Orghistory.pdf.
    ① 注:被视为具有大学地位的机构(decmed university)是指印度的4所国立研究机构,即印度农业研究所、印度兽医研究所、国家奶业研究所和渔业教育中央研究所,它们在从事研究之外,还从事它们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学工作。
    ② Functions, http://dare.nic.in/functions.htm.
    ③ 朱会义,刘高焕:《印度农业研究系统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第2期,第39页。
    ④ 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61.
    ① 数据来源: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68—169.
    ② 数据来源: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72.
    ③ 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70.
    ④ 陈世军:《印度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第5期,第18页。
    ⑤ 罗伟雄,丁振京著:《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⑥ 陈世军:《印度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国农技推广》1996年第5期,第18页。
    ① Jock R. Anderson, Gershon Feder and Sushma Ganguly, The Rise and Fall of Training and Visit Extension: An, Asian Mini-drama with an African Epilogu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28, May 2006, p16.
    ② Rasheed Sulaiman V, Georgina Holt, Extension,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in India: Country Study for the Neuchatel Initiative,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154, March 2002, p5.
    ③ National Centre for Agricultural Economics & Policy Research,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India—The Next Step, p3, http://www.ncap.res.in/upload_files/policy_brief/pb9.pdf.
    ① Agricultural Extension, http://www.icar.org.in/agextn.htm.
    ② [印]S.萨姆卜兰尼:《印度合作乳品业的发展》,《农业经济译丛》1983年第3辑,第309页。
    ③ 董运来,董玉珍:《印度农业科研和推广制度研究》,《世界农业》2005年第10期,第53—54页。
    ① 数据来源: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p177.
    ② 以上数据来源见[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198页、(下)第25页
    ③ 数据来源:[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64—565页
    ① Ministry of R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of India, Pradhan Mantri Gram Sadak Yojna (PMGSY), http://www.pmgsy.nic.in/pmgsy.asp
    ② 孙培钧,华碧云主编,《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105页
    ③ 丁开杰,刘合光,《印度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研究》,《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第5页。
    ① 资料来源:RIDF and Rural Connectivity, http://www.nabard.org/roles/ridf/evaluation_study.htm.
    ② Ministry of R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 of India, Pradhan Mantri Gram Sadak Yojna (PMGSY), http://www.pmgsy.nic.in/pmgsy.asp.
    ③ 数据来源:RIDF and Rural Connectivity, http://www.nabard.org/roles/ridf/evaluation_study.htm.
    ④ 石友服编译:《印度的公路现状及发展规划》,《公路运输文摘》2002年第8期,第32页。
    ① 石友服编译:《印度的公路现状及发展规划》,《公路运输文摘》2002年第8期,第34页。
    ② J.G.Pike:《印度灌溉体系管理状况》,《水利规划》1996年第4期,第61页。
    ③ 数据来源:[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26页。
    ④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⑤ 《印度农业机械化政策》,《现代农业装备》2003年第4期,第50页。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页。
    ② 资料来源:Impact of Rural Connectivity projects under RIDF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various states, http://www.nabard.org/roles/ridf/ridf_stories.htm.
    ① J. Raymond Peter, An Approach to PIM in the State of,Andhra Pradesh-India, http://files.inpim.org/ThirSemnr/CAP-AP.
    ② 资料来源:K. V. Raju, Ashok Gulati, and Ruth Meizen-Dick, Innovations in Irrigation Financing: Tapping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s in India, http://www.ifpri.org/divs/mtid/dp/papers/mssdp58.pdf.
    ① 毛履军,陈德恩,安东著:《印度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2页。
    ② Rajiv Gandhi Grameen Vidyutikaran Yojana; Scheme for Rural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 Household Electrification, p6, http://recindia.nic.in/download/RGGVY_brochure.pdf.
    ③ 数据来源:[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第213页;The Directorate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griculture Statistics at a Glance: 2004, p182, http://agricoop.nic.in/Statatglance2004/AtGlance.pdf.
    ④ Rajiv Gandhi Grameen Vidyutikaran Yojana; Scheme for Rural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 Household Electrification, p7, http://recindia.nic.in/download/RGGVY_brochure.pdf.
    ⑤ Vijay Modi, Improving Electricity Services in Rural India, CGSD Working Paper No.30, December 2005, p20, http://www.columbia.edu/cu/mechanical/modi/RuralEnergy.pdf.
    ① Rajiv Gandhi Grameen Vidyutikaran Yojana; Scheme for Rural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 Household Electrification, p6,http://recindia.nic.in/download/RGGVY_brochure.pdf.
    ② A Success Story of Micro-Hydel Power Project Promoted by NGO at Remotest Village Gewali of District Tehri Garhawal, http://www.nabard.org/roles/ridf/ridf_stories.htm.
    ① 本段数据来源:Power Sector at a Glance: "All India", http://powermin.nic.in/JSP_SERVLETS/internal.jsp.
    ① 吉亮:《印度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及其经验》,《世界电信》2004年第8期,第6页。
    ② Depar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Office of Administrator, USOF,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 Fund: An Overiew, http://www.dot.gov.in/uso/usoindex.htm.
    ③ 本段资料来源:Depar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Office of Administrator, USOF,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 Fu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http://www.dot.gov.in/uso/usoindex.htm
    ④ 张义明:《印度农村信息化的构想与实践》,《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年第7期,第59页。
    ⑤ 杨晓蓉,陈良玉,陈立平:《印度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世界农业》2006年第2期,第26页。
    ① 陈良玉:《印度农村信息化的实践及借鉴》,《世界农业》2004年第10期,第37页。
    ② Richard L. Meyer, Geetha Nagaraja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Asia: Policies, 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72.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页
    ② Biswa Swarup Misra,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Rural Banks (RRBs) in India: Has Past Anything to Suggest for Future? Reserve Bank of India Occasional Papers, Summer and Monsoon 2006, p90.
    ③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④ Richard L. Meyer, Geetha Nagaraja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Asia: Policies, 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74.
    ⑤ Richard L. Meyer, Geetha Nagaraja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Asia: Policies, 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73—174.
    ① Introduction, http://www.nabard.org/roles/roles.htm.
    ② 白广玉:《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和运行绩效评介》,《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11期,第76页。
    ③ Richard L. Meyer, Geetha Nagaraja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Asia: Policies, 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170.
    ④ 李超民:《谈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来自印度的教训》,《中国农村会计》2005年第9期,第36页。
    ① 乐波:《反贫困过程中的印度农村妇女自助团体》,《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75页。
    ②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① History of Crop Insurance in India: Evolution, http://aicofindia.nic.in/file_8.html.
    ② History of Crop Insurance in india: Pilot Crop Insurance Scheme(PCIS)-1979, http://aicofindia.nic.in/file_9.html.
    ③ History of Crop Insurance in India: Comprehensive Crop Insurance Scheme (CCIS), http://aicofindia.nic.in/file_10.html.
    ① 数据来源:Paul Mosley, R. Krishnamurthy, Can Crop Insurance Work? The Case of India.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February 1995, p432.
    ①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印度:国家概况》,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328/1328x0/default.htm.
    ②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3页。
    ③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页。
    ① The Constitution (Seventy-Third Amendment) Act, 1992. http://indiacode.nic.in/coiweb/amend/amend73.htm.
    ② 见《印度宪法》,http://lawmin.nic.in/legislative/Art243-395%20(89-184pp).doc.
    ③ 赖海容主编:《乡村治理的国际比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① 《自下而上的“公共品”决策——访印度人民科学运动领导人文诺》,《中国改革》2001年第7期,第56页。
    ②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0页。
    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赴南非、印度考察团:《南非、印度合作社考察报告》,《中国合作经济》2006年第7期,第28页。
    ④ [印]D.萨姆卜兰尼:《印度合作乳品业的发展》,《农业经济译丛》,1983年第3辑,第313页。
    ⑤ 苗光新著:《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34页。
    ⑥ 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页。
    ① [美]玛格丽特·E·凯克,凯瑟琳·辛金克著,韩召颖,孙丽英译:《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倡议网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② 王小敏,刘小雪,李增刚:《印度大选:结果何以如此?》,《当代亚太》2004年第7期,第6页。
    ③ 王小敏,刘小雪,李增刚:《印度大选:结果何以如此?》,《当代亚太》2004年第7期,第12—13页。
    ④ 陈峰君,王庆东:《印度选举制度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第20页。
    ⑤ 孙培钧,华碧云著:《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244页。
    ① 《不堪重负英援助项目,印度105名农民集体自杀》,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1000/20060911/13616273.html.
    ② 温铁军:《无地则反——印度北方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节选》,《中国改革》2004年第2期,第6页。
    ③ 数据来源:R. B. Jain, Parliament and Policy in India, As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6, No. 2, p142-143.
    ① 资料来源:http://agricoop.nic.in/dacdivision/divisions.html, http://dare.nic.in/HomePage.htm, http://dahd.nic.in/
    ① O. P. Agarwal, T. V. Somanathan, Public Policy Making in India: Issues and Remedies, p12, http://www.cprindia.org/admin/paper/Public_Policy_Making_in_India_14205_TV_SOMANATHAN.pdf.
    ② R. B. Jain, Parliament and Policy in India, As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6, No. 2 ,p 129.
    ③ O. P. Agarwal, T. V. Somanathan, Public Policy Making in India: Issues and Remedies, http://www.cprindia.org/admin/paper/Public_Policy_Making_in_India_14205_TV_SOMANATHAN.pdf, p10.
    ④ O. P. Agarwal, T. V. Somanathan, Public Policy Making in India: Issues and Remedies, p13—14, http://www.cprindia.org/admin/paper/Public_Policy_Making_in_India_14205_IV_SOMANATHAN.pdf.
    ⑤ 资料来源:Lok Sabha: Introduction, http://parliamentofindia.nic.in/Is/intro/introls.htm.
    ⑥ 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① R. B. Jain, Parliament and Policy in India, As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6, No. 2 ,p144.
    ② 林良光著:《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① 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5页。
    ② 程又中,陈伟东:《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6页。
    ③ 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214页。
    ② 赵苓:《世界银行与印度农业发展》,《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第112页。
    ③ 数据来源:A Fact Sheet: India and ADB, http://www.adb.org/Documents/Fact_Sheets/IND.asp?p=ctryind.
    ④ 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4页。
    ⑤ 数据来源: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① 程又中,陈伟东:《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7页。
    ②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著,塞思·金缩写,方福前译:《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页。
    ③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p254.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② 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1页。
    ①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著,塞思·金缩写,方福前译:《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211页。
    ① [美]詹姆斯·A.道,史迪夫·H.汉科,[英]阿兰·A.瓦尔特斯编著,黄祖辉,蒋文华主译:《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8页。
    ② 樊亢,戎殿新著:《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207页。
    ① USDA, Farm Marketing, Supply and Service Cooperative Historical Statistics, p7-9,http://www.rurdev.usda.gov/rbs/pub/cirls26.pdf.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②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页。
    ③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页。
    ① [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122页。
    ② 资料来源:印度全国合作社联盟网站,http://www.ncui.net/.
    ① 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53页。
    ② 孙培钧,华碧云著:《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③ 以上数据来源:[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9页
    ④ 孙培钧,华碧云著:《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⑤ 马加力著:《关注印度——崛起的大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① [英]A.J.雷纳,D.科尔曼主编,唐忠,孔详智译:《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② [印]鲁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3页。
    ① [英]阿瑟·刘易斯著,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译:《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07页,第470页。
    ① 数据来源: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 p549,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② 数据来源: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Japan Statistical: 2006, p252
    ①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1页
    ② 王义祥著:《发展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① [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13页。
    ② [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下)》,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635—636页。
    ③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66页。
    ④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页。
    ⑤ [日]新渡户稻造著,张俊彦译:《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4页。
    ⑥ [日]新渡产稻造著,张俊彦译:《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1页。
    ⑦ 王树英著,《南亚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58页。
    ① 陈振明主编:《政治的经济学分析——新政治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② [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厉以平译:《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9页。
    ③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40页。
    ④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58页。
    ⑤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57页。
    ①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71页。
    ② [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冈崎哲二编著,林家彬等译:《市场的作用,国家的作用》,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③ 程又中:《论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江汉论坛》2005年第12期,第48页。
    ①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1页
    ① [美]科斯,A.阿尔钦,D.诺斯编,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页。
    ① 应若平:《农村公共服务变革:从政府选择到农民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1期,第63页。
    ①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页。
    ① 应若平:《农村公共服务变革:从政府选择到农民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1期,第63页。
    ①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7页。
    ②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16页。
    ③ [法]克罗戴特·拉法耶着,安延译:《组织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① [英]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张慧东,姚莉,刘伦,吴京芳,申小玲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视角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② [英]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张慧东,姚莉,刘伦,吴京芳,申小玲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视角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① 叶长卫,陈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3期,第264页。
    ② 徐薇,曾旭辉,《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理性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3期,第77页。
    ③ 徐薇,曾旭辉,《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理性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3期,第77页。
    1.[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法]克罗戴特·拉法耶著,安延译:《组织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法]H.孟德拉斯著,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法]R.A.B.皮埃尔,法兰克·苏瑞特著,许云锴译:《美丽的新种子——转基因作物对农民的威胁》,商务印书馆,2005年。
    6.[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余逊达,陈旭东译:《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胡代光等译:《经济学(十四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9.[美]戴维·杜鲁门著,陈尧译:《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戴维·伊斯顿著,王浦劬等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1.[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美国人民主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12.[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厉以平译:《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著,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4.[美]J.T.施莱贝克尔著,高田,松平,朱人译:《美国农业史(1607—1972)——我们是怎样兴旺起来的》,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
    15.[美]科斯,A.阿尔钦,D.诺斯编,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美]莱尔·P.舒尔茨著,王启美等译:《美国农业的又一次革命》,农业出版社,1984年。
    17.[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美]R·D·罗德菲尔德主编,安子平译:《美国的农业与农村》,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
    19.[美]罗纳德·J.奥克森著,万鹏飞译:《治理地方公共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1.[美]玛格丽特·E.凯克,凯瑟琳·辛金克著,韩召颖,孙丽英译:《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倡议网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毛寿龙,李梅译:《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23.[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罗伯特·比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井敏,陈幽泓译:《美国地方政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李盛平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
    2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27.[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8.[美]西奥多·舒尔茨著,郭熙保,周开年译:《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9.[美]詹姆斯·A.道,史迪夫·H.汉科,[英]阿兰·A.瓦尔特斯编著,黄祖辉,蒋文华主译:《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0.[日]岸根卓郎著,何鉴译:《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日]关谷俊作著,金洪云译:《日本的农地制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32.[日]鸟越皓之著,王颉译:《日本社会论:家与村的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3.[日]七户长生著,俞炳强译:《日本农业的经营问题——现状与发展逻辑》,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
    34.[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冈崎哲二编著,林家彬等译:《市场的作用,国家的作用》,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35.[日]速水佑次郎,[美]弗农·拉坦著,郭熙保等译:《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日]新渡户稻造著,张俊彦译:《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7.[瑞典]冈纳·缪尔达尔著,塞思·金缩写,方福前译:《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印]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著,黄飞君译:《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9.[印]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著,雷启淮等译:《印度经济(上、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0 [英]阿瑟·刘易斯著,周师铭,沈丙杰,沈伯根译:《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社会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2.[英]A.J.雷纳,D.科尔曼主编,唐忠,孔详智译:《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
    43.[英]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张慧东,姚莉,刘伦,吴京芳,申小玲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视角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英]维尔著,王合译:《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5.[苏]尼·米·安德列耶娃著,任舒译:《美国农业专业化》,农业出版社,1979年版。
    46.[新加坡]李炯才著:《日本:神话与现实》,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7.陈保森著:《当代美国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8.陈振明主编:《政治的经济学分析——新政治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樊亢,戎殿新主编:《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
    50.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美国农业经济概况》编写组:《美国农业经济概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52.黄恒学:《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黄绍湘著:《美国史纲(1494—1823)》,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54.胡国成著:《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55.江瑞平著:《日本农业》,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56.赖海容主编:《乡村治理的国际比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7.李华著,《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李军,[美]段志煌主编:《农业风险管理和政府的作用——中美农业保险交流与考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59.李向民著:《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0.林承节主编:《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1.林良光著:《印度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2.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3.罗伟雄,丁振京著:《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64.罗伟雄,赵鲲编著:《发达国家农业管理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65.马加力著:《关注印度——崛起的大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6.苗光新著:《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67.毛履军,陈德恩,安东著:《印度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8.《日本政府机构编写组》编:《日本政府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69.孙培钧,华碧云著:《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70.孙哲著:《左右未来:美国国会的制度创新和决策行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1.谭融著:《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2.田穗生,罗斌主编:《地方政府知识大全》,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73.庹国柱,李军著:《农业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王树英著:《南亚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5.王同亿编:《语言大典(上)》,三环出版社,1990年版。
    76.王新生著:《现代日本政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77.王义祥著:《发展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8.吴雪莉著,王立仁译:《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
    79.项继权著:《外国农村基层建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0.徐更生著:《美国农业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1.徐小青著:《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82.杨建顺编著:《日本国会》,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83.尹元超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中古分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4.余志森编著:《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5.张同铸,毛汉英编著:《世界农业地理总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6.章政著:《现代日本农协》,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
    87.张文奎,从淑嫒,孟春舫,谢观正,方文,陈彬著:《日本农业地理》,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88.张友伦,李剑鸣主编:《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9.郑励志,臧志军主编:《日本公务员制度与政治过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0.白广玉:《印度农村金融体系和运行绩效评介》,《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11期。
    91.陈峰君,王庆东:《印度选举制度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92.陈良玉:《印度农村信息化的实践及借鉴》,《世界农业》2004年第10期。
    93.程又中:《论国家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江汉论坛》2005年第12期。
    94.程又中,陈伟东:《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95.丁开杰,刘合光:《印度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研究》,《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
    96.董运来,董玉珍:《印度农业科研和推广制度研究》,《世界农业》2005年第10期。
    97.郭静:《汤姆·克瑞廷森教授对“新公共管理”的述评及其他》,《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3期。
    98.冯秋婷:《日本执政党在政府议案制订过程中的作用》,《共产党员》2005年第3期。
    99.胡定寰:《日本一级农协经营特征——以鸟取县的东伯町为例》,《科学决策》2002年第11期。
    100.李超民:《谈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来自印度的教训》,《中国农村会计》2005年第9期。
    101.李新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化体系》,《农村经济》2003年第5期。
    102.刘从军,马丽华,宋雅楠:《日本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实现条件》,《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103.鲁德银,雷海章:《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与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104.梅方竹:《浅谈日本的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技术普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05.农业部赴日考察团:《日本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与种子产业》,《世界农业》2003年第2期。
    106.潘建国:《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上)》,《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10期。
    107.《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农业经济译丛》1980年第3辑。
    108.汤艳丽:《美国农业部有关信息机构及其主要工作》,《世界农业》2002年第2期。
    109.徐薇,曾旭辉,《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理性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第3期。
    110.杨晓蓉,陈良玉,陈立平:《印度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世界农业》2006年第2期。
    111.杨艺:《浅谈日本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6期。
    112.叶长卫,陈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3期。
    113.应若平:《农村公共服务变革:从政府选择到农民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年第1期。
    114.乐波:《反贫困过程中的印度农村妇女自助团体》,《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15.袁学智,毕海滨:《地域农业发展的信息支持——日本“共享网”计划》,《世界农业》2004年第1期。
    116.汪建丰:《美国政府铁路产业政策变迁的历史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
    117.王小敏,刘小雪,李增刚:《印度大选:结果何以如此?》,《当代亚太》2004年第7期。
    118.温铁军:《无地则反——印度北方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节选》,《中国改革》2004年第2期。
    119.吴杨:《WTO后时代的新选择:农业支持替代农业保护》,《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7期。
    120.徐万胜:《利益诱导与自民党政权——以自民党农林族议员为视角》,《日本学刊》2002年第3期。
    121.宿一兵,汤庆熹:《美国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之启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22.臧旭恒,曲创:《从客观属性到宪政决策——论“公共物品”概念的发展与演变》,《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23.赵苓:《世界银行与印度农业发展》,《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
    124.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赴南非、印度考察团:《南非、印度合作社考察报告》,《中国合作经济》2006年第7期。
    125.周自强:《公共物品概念的延伸及其政策含义》,《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9期。
    126.《自下而上的“公共品”决策——访印度人民科学运动领导人文诺》,《中国改革》2001年第7期。
    127.J.G.Pike:《印度灌溉体系管理状况》,《水利规划》1996年第4期。
    128.[美]H.G.哈尔格罗:《美国的农业政策——基本概念和政策目标》,《农业经济译丛》1980 年第1辑。
    129.[苏]H.鲁缅扬采娃:《美国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外国经济译丛》1979年第1期。
    130.[印]S.萨姆卜兰尼:《印度合作乳品业的发展》,《农业经济译丛》,1983年第3辑。
    1. A. R. Desai, Agrarian Struggle in India after Independ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2. Gabriel Roth,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H. Wayne Moyer, Tim Josling,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Politics and Process in the EU and US in the 1990s, Ashgate, 2002.
    4.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Manual 2006/2007
    5. Peter Hazell, Carlos Pomareda, Alberto Valdes, Crop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6.
    6. Philip G. Pardey, Julian M. Alston, and Roley R. Piggott, Agricultural R&D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oo Little, Too Lat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Institute, 2006.
    7. Richard L. Meyer, Geetha Nagaraja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Asia: Policies, Paradigms, and Perform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8. Simon Kemp, Public Goods and Private Wants: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Government Spending,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9.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Statistical Handbook of Japan: 2005.
    10. Statist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 MIC, Japan, Japan Statistical: 2006.
    11. Trumble, W. R., Stevenson, A, 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2. USDA,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Services,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Report 42, Co-op Involvement in Public Policy, www.rurdev.usda.gov/RBS/pub/cir42.pdf.
    13. USDA, Rural Business-Cooperative Service report 53, Farmer Cooperative Statistics, 1996.
    14. 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venel, New Jersey. Gramercy Books.
    15. Wor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4: Making Services work for Poor people.
    16. Wor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5: A Better Investment Climate for Everyone.
    17. Aurelia D. George, The Japanese Farm Lobby and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Pacific Affairs, 1981.
    18. Biswa Swarup Misra,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Rural Banks (RRBs) in India: Has Past Anything to Suggest for Future? Reserve Bank of India Occasional Papers, Summer and Monsoon 2006.
    19. Diane Cox, KARTS: A Lifeline to Society, Rural Voice, Summer 2004.
    20. Farms, the Internet, &E-Commerce: Adoption &Implications, Agricultural Outlook, November 2001.
    21. Jock R. Anderson, Gershon Feder and Sushma Ganguly, The Rise and Fall of Training and Visit Extension: An Asian Mini-drama with an African Epilogu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28, May 2006.
    22. Joseph G. Hiller, Is 10% Good Enough? Cooperative Extension Work in Indian Country, Journal of Extension, Volume 43 Number 6, November 2005.
    23. Laura Robinson, Mark Dubios, Conner Bailey, County-Level Extension Programming: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Alabam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ystem, Journal of Extension, February 2005.
    24. Marissa Martino Golden, Interest Group in the Rule-Making Process: Who Participates? Whose Voices Get Heard?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April 1998.
    25. Marshall M. Bouton, India's Problem is not Politics, Foreign Affairs, May/June, 1998.
    26. Milana M. Bar, Reaching Rural America Through Wireless Broadband, Rural Voices, Summer 2004.
    27. Paul Mosley, R. Krishnamurthy, Can Crop Insurance Work? The Case of India.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February 1995.
    28. Rasheed Sulaiman V, Georgina Holt, Extension, Poverty and Vulnerability in India: Country Study for the Neuchatel Initiative, Oversea Developmen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154, March 2002.
    29. R. B. Jain, Parliament and Policy in India, As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6, No. 2.
    30. Richard J. Reeder, Transition Year Beings Chang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Rural America, Summer 2002.
    31. Shogenji Shinchi, Public Work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Social Science Japan, December 1999.
    32. U.S. Crop Insurance: Premiums, Subsidies, & Participation, Agricultural Outlook, December 2001.
    33. http://www.census.gov/prod/2005pubs/06statab/pop.pdf.
    34. http://www.fhwa.dot.gov/tea21/sumover.htm.
    35. http://wwwl.oecd.org/agr/irm/doc/agrskee.pdf.
    36. http://www.nationalgrange.org/about/history.html.
    37. http://www.nfu.org/about/.
    38. http://www.nfo.org/.
    39. http://www.aaminc.org/history.htm.
    40. http://www.s.affrc.go.jp/docs/pamphlet/english/01.pdf
    41. https://www.ei-net.ne.jp/english/textbook/history.pdf
    42. http://www.s.affrc.go.jp/docs/pamphlet/english/inst.swf
    43. http://www.ei-net.ne.jp/gakkai/index.htm
    44. http://www.maff.go.jp/org/organization.pdf
    45. http://www.sangiin.go.jp/eng/guide/f_c_2.htm
    46. http://aicofindia.nic.in
    47. http://www.nabard.org/roles/roles.htm
    48. http://agricoop.nic.in/Orghistory.pdf.
    49. http://dare.nic.in/functions.htm
    50. http://www.icar.org.in/agextn.htm.
    51. http://www.pmgsy.nic.in/pmgsy.asp.
    52. http://www.nabard.org/roles/ridf/genesis.htm.
    53. http://www.dot.gov.in/uso/usoindex.htm.
    54. http://agricoop.nic.in/dacdivision/divisions.html.
    55. http://dare.nic.in/HomePage.htm.
    56. http://dahd.nic.in/.
    57. http://parliamentofindia.nic.in/Is/intro/introls.htm.
    58. http://www.ncui.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