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厘清城市意象的含义,并就当代电视剧中城市意象的类型选择、艺术建构、美学特质以及城市形象传播进行了一定的考察,进而解读出城市的独特文化内涵。全文除导言、结语外,共分五章。
     导言部分介绍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内容、本论题的相关概念、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对城市意象的概念作出了一定的解释,同时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也是一个意象化的生存空间。本章还就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城市意象类型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且认为城市意象在当代电视剧中的出现是城市的视觉文化、当地政府的推动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等多种原因共同推动的结果。
     第二章对城市意象的类型选择进行考察。当代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主要包括自然意象、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人物与事物意象。不同的城市由于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电视剧对城市意象的选择。
     第三章讨论城市意象的艺术建构及其特色。电视剧是一门艺术学科,其中的城市意象既有一定的真实性,同时也不排除它与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虚构性以及拟人性。本章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城市意象的几种组合方式,并就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与视听元素的正确运用作了一定的说明。
     第四章分析当代电视剧中城市意象的美学特质。城市意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而城市意象元素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影响着城市的内涵表达,本章还就城市意象意义生成的宏观层面全球与国族、个人意象与民族意象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第五章探讨意象传播与电视剧中的城市形象。城市意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大众心目中的城市意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传媒,而传媒自身的强大功能极大地塑造着城市形象。本章就城市意象的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功能以及传播效果进行了一定的考量。
     结语部分指出,每个城市的自然与历史、人文与地理、建筑与风情等因素影响着城市特定精神的表达。这股精神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的个性与特质,因此,城市意象成为解读城市精神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城市本身具有丰富的视觉文化内涵,因此观众常常通过电视,能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现实,形象地感受和体验这个城市的社会与文化。然而,电视剧是作为一种比较“耀眼”的媒介平台,在城市形象的传播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文章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电视剧对城市意象的关注是与城市的形象传播分不开的。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five chapters and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topic of the city image. The dissertation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meaning of the city image, then it illustrates the topic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hoice of the type of the city image, artistic structure, aesthetic feature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ity image, and eventually it indicate the uniqu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city.
     The introduction part outlines the study method, content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Chapter on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city image, meanwhile, the author broads this concept; to some extent, city means an imagined living space. This chapter also categorized the types of the city image emerg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since 1980’s.The emergence of the image of city in TV drama is due to the reasons of visual culture of city in TV drama, the promo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cultural differences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choice of the types of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 city image in contemporary TV drama mainly includes natural image, social culture and custom image, people and event image. Different citie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and this will have some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the type of the city image in contemporary TV drama.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artistic structure and its features of the image of the city. TV drama is an artistic discipline; the city image in TV drama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ity, but also the qualities like similarity, fictionality and personification. This chapter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methods of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explains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visual and audio elements in TV drama.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city image of contemporary TV drama. The city image is a combination of general &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five studies the relation of transmission of image and city image in TV drama. City image is an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To a great extent, people’s concept of city image comes from mass media, correspondingly, mass media itself will help to create city image. This chapter also conducts an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contents, function and effect.
     The conclusion part points out that every city’s nature, humanity and geography, architectures and local customs will influence the city’s special spirit connotations. This sprit will determine and influence the city’s destiny and distinguished feature, and it will become an effect way to illustrate the city sprit. Meanwhile, city itself has visual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by the way of watching TV, the audience can intuitively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experience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city. As a new media, TV drama has a unique function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ity image, in other words, the focus on city image of contemporary TV drama is deeply related with that of city image transmission.
引文
1 [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6页。
    2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201、204页。
    3转引自滕守光、朱疆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29页。
    4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二十世纪美学(上)》朱立元、张德兴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89-590页。
    5转引自张咏华编著:《大众传播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9页。
    
    6转引自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版。
    7转引自汪裕雄著:《审美意象论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8页。
    8 [美]苏珊·朗格著:《艺术问题》,腾守尧、朱疆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29页。
    9 [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5页。
    10 [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3页。
    1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的构成》,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年,第139页。
    12[挪威]诺伯·舒尔兹著:《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施植明译,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第22页。
    13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4页。
    14[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4页
    15转引自赵津晶:《当代电视节目平民化探讨》,载《新闻前哨》,2003年5月10日
    16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第154页。
    17 [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
    18 [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页。
    19 [英]迈克·费瑟斯通著:《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20 [匈牙利]伊芙特·皮洛著:《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第53页。
    21杨彬彬:《新文人剧:另一场鸳鸯蝴蝶梦》,载南方都市报, 2002年5月21日。
    22杨义著:《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90页。
    23吴战垒筑:《中国诗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24 [德]卡西尔著:《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25吴战垒著:《中国诗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页。
    26宋永毅著:《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98年。
    27刘宁波、常人春著:《古都北京的民俗与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8方方著:《随意表白》,载《当代》,1992年第6期。
    29杨义著:《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1日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马克思等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254页
    31《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485页
    32戴锦华著:《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7页
    33包亚明等著:《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
    34杨东平著:《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35朱学勤著:《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36王朔著:《看上去很美》,华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37王嘉良、颜敏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70页。
    38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明凯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8页。
    39 [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版,第204页
    40转引自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页。
    41刘川鄂:《“池莉热”反思》,载《文艺争鸣》2002年第2期,第41页。
    42[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43赵园著:《地之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86页。
    44 [美]塞缪尔·亨延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第72页。
    45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46赵园著:《北京:城与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149页
    47钟敬文著:《钟敬文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48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秦立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4月版,第5页。
    49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学林出版社1998年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43页。
    51刘川鄂:《“池莉热”反思》,《文艺争鸣》2002年第2期,第41页。
    52谢有顺著:《文学身体学》,载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53林少雄著:《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学林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54 [古希腊]柏拉图:《斐多》,杨绛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55郭沫若:《斥反动文艺-大众文艺丛刊(第1辑)》,1948年。
    56汪民安主编:《身体的文化政治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7南帆著:《文学、革命与性》,《文艺争鸣》,2000年第5期
    58 [美]约翰·奥尼尔著:《身体形态: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张旭春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9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60 [德]倍倍尔著:《妇女与社会主义》,沈端先译,三联书店1955年版。
    61 [德]尼采著:《道德的谱系》,周红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94页。
    
    62张光芒著:《启蒙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63 [法]让·波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14页。
    
    64 [美]詹姆逊著:《快感:文化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50页。
    65 [法]让·波德里亚著:《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66 [俄]佩列韦尔泽夫著:《形象诗学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67 [英]克莱夫·贝尔著:《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55-156页。
    68 [美]布洛克著:《美学新解》,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0页。
    69 [美]赫尔姆语,转引自黄邦君:《诗艺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70 [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71 [英]克莱夫·贝尔著:《艺术》,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55~156页。
    72 [德]本雅明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73尹鸿著:《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74 [法]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75 [美]布鲁斯·卡温著:《解读电影》,李显立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76 [德]黑格尔著:《美学》(第三卷下),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9页。
    77 [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45页。
    78 [美]罗伯特·C·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麦永雄、柏敬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79 [美]卡洛琳·M·布鲁墨著:《视觉原理》,张功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118页。
    
    80单世联著:《寻找反面》,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81转引自赵津晶:《当代电视节目平民化探讨》,载《新闻前哨》,2003年5月10日。
    82 [美]凯文·林奇著:《城市形态》,林庆怡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93-94页。
    83刘颖南、许自强编:《京味小说八家》后记,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08页。
    84杨东平著:《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85参看张志扬:《偶在论》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4页。
    86严家炎著:《严家炎论小说》,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341页
    87张皓著:《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8金声:《艺术意象研究综论》,载《江汉论坛》,1997年第10期,第73页。
    89余英时著:《内在超越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90陈仲义著:《现代诗创作探微》,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第136页。
    91 [匈]阿格妮丝·赫勒著:《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92单世联著:《寻找反面》,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257页,
    
    93转引自赵津晶:《当代电视节目平民化探讨》,载《新闻前哨》,2003年5月10日
    94 [德]黑格尔著:《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9页
    95 [英]彼德?琼斯著:《意象派诗选?原编者导论》,漓江出版社1986版,第43页。
    96朱光潜著:《诗论》,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97杨义著:《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90页。
    98 [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7页。
    99 [美]韦勒克、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版,第204页。
    100 [美]莱斯利?怀特著:《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1页。
    101 [德]黑格尔著:《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页。
    102朱华:《城市发展人文价值不可忽视》,载《经济参考报》,2001年12月19日。
    103 [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版,第51页。
    104 [英]克莱尔·贝尔著:《艺术》,周金环、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凯文·林奇著:《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李欧梵著:《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毛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美]李欧梵著:《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李欧梵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帕克著:《城市社会学》,宋俊岭、吴建华、王登斌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现代性的五幅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荷]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伯格著:《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爱欲与文明——对弗诺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黄勇、薜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美]罗伯特·艾伦主编:《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戴安娜·克兰著:《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法]伊夫·瓦岱著:《文学与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劳拉·斯·蒙福德著:《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美]海登·怀特著:《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法]伊夫·格拉夫梅耶尔著:《城市社会学》,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出版社1990年版。
    [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等著:《悲剧:秋天的神话》,程朝翔、傅正明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
    [德]黑格尔著:《美学》(三卷本),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著:《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版。
    [美]莱斯利·怀特著:《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庄锡昌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
    [德]齐奥尔格·西美尔著:《时尚的哲学》,费勇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英]迈克·费瑟斯通著:《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匈牙利]伊芙特·皮洛著:《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
    [法]巴赞著:《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美]卡洛琳·M·布鲁墨著:《视觉原理》,张功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版。
    [美]戴安娜·克兰著:《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法]克里斯丁·麦茨等著:《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李幼蒸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仲呈祥著:《银屏之旅》,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仲呈祥著:《十评飞天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仲呈祥著:《审美之旅》,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曾庆瑞著:《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一、二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年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2006年版。
    曾庆瑞著:《电视剧原理·本质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胡智峰著:《电视美学大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胡智峰著:《电视的观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胡智峰著:《电视艺术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鑫著:《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高鑫主编:《跨世纪的北京影视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高鑫、吴秋雅著:《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张晶著:《审美之思——理的审美化存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蒲震元著:《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凤铸著:《广播影视艺术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张凤铸等主编:《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彭吉象著:《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月亮著:《影视艺术哲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苗棣著:《美国电视剧》,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苗棣、周靖波著:《拓展中的影像空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胡经之著:《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星著:《影视艺术理论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路海波著:《电视剧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版。
    丁亚平著:《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尹鸿著:《尹鸿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英进著:《审视中国——从学科史的角度观察中国电影与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英进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秦立彦译,凤凰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1998年版。
    杨义著:《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
    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陈平原、王德威编:《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赵东梅著:《小城故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城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晓兰著:《城市意象——英国文学中的城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轲可著:《中国岭南影视艺术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李洁非著:《城市像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李书磊著:《都市的迁徙——现代小说与城市文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李俊国著:《中国现代都市小说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版。
    陈继会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化精神》,东方出版社2002年。
    包亚明等著:《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王宏图:《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广西示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黄发有:《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包亚明著:《游荡者的权力——消费社会与都市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谢金生著:《转型期主旋律小说研究——以现代化为视角》,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昕著:《救赎与消费——当代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今著:《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赵园著:《北京: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周宪著:《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和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陈嘉明著:《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姜文振著:《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小康著:《游戏与崇高:文艺的城市化与价值诉求的演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周介人、陈保平主编:《几度风雨海上花》,三联书店1996年版。
    高小康著:《市民、士人与故事: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中的叙事》,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倪鹤琴著:《审美视野中的城市风景》,中国社会生活出版社2001年版。
    赵伯陶著:《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王旭、黄柯可主编:《城市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杨贵庆编:《城市社会心理学》,同济人学出版社2000年版。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文红著:《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90年代小说的文本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曲景春、耿占春著:《叙事与价值》,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陈志昂主编:《中国电视艺术通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曲春景主编:《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杨静著:《中国电视剧叙事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赵凤翔等著:《电视艺术文化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欧阳宏生等著:《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欧阳宏生等著:《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杰、廖国伟等著:《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烨原著:《电视剧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2005年版。
    卢蓉著:《电视剧叙事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吴辉、张志君著:《电视剧社会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李胜利著:《电视剧叙事情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张育华著:《电视剧叙事话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刘婷著:《电视剧影像叙事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隋岩著:《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戴清著:《电视剧审美文化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吴素玲著:《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杨新敏著:《电视剧叙事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许英编著:《城市社会学》,齐鲁书社出版社2006年版。
    杨上广著:《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鲁晓鹏著:《文化·镜像·诗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罗岗著:《想象城市的方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章柏青、贾磊磊主编:《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高小康主编:《城市文化评论》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熊家良著:《现代中国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张一玮著:《异质空间与都市意象——一种对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都市空
    间呈现”的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吕乐平著:《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廖海波著:《影视民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朱耀伟著:《当代西方批评论述的中国图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锋杰等著:《张爱玲的意象世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迪、王志敏著:《中国电影与意境》,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王义军著:《审美现代性的追求——论中国现代写意小说语小说的写意性》,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李鸿翔著:《视觉文化研究——当代视觉文化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版。
    沈福煦:《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及其情态语义》,载《同济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许迪声:《大“城”小“爱”:论中国当代都市爱情电影中的城市构形》,载《当代电影》, 2007年第6期。
    沈益人:《城市意象研究:城市设计环境特色塑造的基础》,卢济威教授指导,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来源国家图书馆。
    方玲玲:《媒介之城——媒介地理学视野下的空间想象力和城市景观》,邵培仁教
    授指导,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影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来源:www.cnki.net。
    郭昊羽:《中国当代城市意象化经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来源:国家图书馆。
    李耿晖:《二元人群——生存境遇与香港视野》,饶芃子教授指导,暨南大学比较文艺学专业博士论文2005年,来源:www.cnki.net。
    钱春莲:《中国新影像——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张仲年教授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来源:www.cnki.net。
    陈李波:《城市美学四题》,陈望衡教授指导,武汉大学哲学美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来源:www.cnki.net。
    宋书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朱德发教授指导,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来源:www.cnki.net。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当代电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当代电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电视研究》,中央电视台主办
    《影视艺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超星图书馆:www.ssreader.com
    中国知网:www.cnki.net
    国家图书馆学文论文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