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技术进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
    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机制研究与产业政策研究相结合以及比较
    研究的方法,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以及促进我国技术
    进步的思路与对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概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探讨了技术
    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国、日本技术进步推动经
    济发展的成就、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我国从建
    国以来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制约我国技术进步的体制、环境、
    资本因素。第四部分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思路与对
    策,并进行充分的论证。
TechnO[ogical progress is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sustainab1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ositiv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mechanisnl study and industria1 policies,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ful1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chno1ogical progress and sustainab1e economic deve1opment 'and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promoting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s we1l as the re1ated
    issues.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Part I outlines the contribution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the theories concenling their
    re1ationship. Part II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technologicaI progres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their imp1ications fOr China. Part lII analyzes
    systematicalIy both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I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Iic of China, and the factors of the system,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apita1 which restrain CI1ina'S technoIogical deve1opment. Part IV
    suggests and fu1Iy demonstrates the strategies and lneasures for promoting China's
    tec11nologicaI progress.
引文
[注1]参见张国富:《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第2页。
    [注2]参见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100页。
    [注3]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7页。
    [注4]参见《计算机世界》B7版,1998年1月12日。
    [注5]参见《经济日报》,1997年10月22日。
    [注6]参见佟家栋、冼国明《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78页。
    [注7]参见《经济日报》6版,1998年3月29日。
    [注8]参见《计算机世界》B9版,1998年3月9日。
    [注9][美]《投资者商情日报》,1999年6月23日。
    [注10]参见《微电脑世界》13页,1998年2月23日。
    [注11]参见《微电脑世界》13页,1998年1月12日。
    [注12]参见《粤港信息日报》,2001年1月23日。
    [注13]参见《计算机世界》A17版,1998年1月26日。
    [注14][美]《总统经济报告》1997年,第4页。
    [注15]参见《国际商报》,1997年12月26日。
    [注16]参见《人民日报》,1998年11月23日。
    [注17][美]《商业周刊》,1998年8月31日。
    [注18][美]《总统经济报告》1999年,第183页。
    [注19][美]《总统经济报告》1996年,第33页。
    [注20][美]《商业周刊》,1997年11月27日。
    [注21]1965年数据参见[日]正村公宏,《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页。1995年数据根据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注22]资料来源于:日本《科学技术要览》(1996年版),日本科学技术厅编。由于世界各国专利制度上的差异,日本、德国、中国、和韩国的数据除发明专利外还包括实用新型(中国的外观设计没有包括在内),其他的国家则没有。
    
    
    [注23]OECD:Nmional Innovation System,1997.
    [注24]OECD:Nmional Innovation System,1997.
    [注25]参见石定寰等《国家创新体系:现状与未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1.李京文:《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2.朱保华:《新经济增长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4.滕藤、谷源洋主编:《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郭吴新主编:《90年代美国经济》,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6.何荣天:《产业技术进步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8.姜作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10.施培公:《后发优势》,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袁志刚:《知识经济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李富强、葛新权、何燕生、唐五湘编著:《知识经济与知识产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3.葛新权、李富强、谢赤、唐五湘编著:《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4.杨武:《技术创新产权》,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张景安主编:《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6.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著:《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傅家骥主编:《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多萝西.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20.罗伯特J.巴罗 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于革非:《中国技术市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2.朱厚泽:《全球化、知识化冲击下的中国小企业》,《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卷1999年第10期第4~18页
    
    
    23.冯之浚、许静:《深入开展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7期第4、5、21页
    24.梅强、高勇进:《中小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7期第10~13页
    25.隋映辉:《政府在技术创新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7期第6~9页
    26.李刚、李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系统机制研究》,《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11期第24-26页
    27.蔡德诚:《知识经济的生命线在于创新源泉的普遍涌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8期第11~13页
    28.张明玉:《中国企业技术跨越战略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12期第26~28页
    29.姚志坚、吴翰、王科:《技术创新的技术群体特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年第8期第14~17页
    30.袁正光:《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1999年第8期第7~10页
    31.王伯鲁:《知识经济发育基础探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卷 1999第7期第14~20页
    32.田野:《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福利》,《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第63~66页
    33.程继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1993年第6期(总第56期)第42~46页
    34.赵彦云:《我国工业生产率分析》,《统计研究》 1993年第2期(总第52期)第29~34页
    35.邓珩、李静文、井焕:《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技术创新之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第9~11页
    36.《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 1999-3.总第206期第6、7页
    37.樊纲:《利用比较优势与利用“适当的技术”》,《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0月11日
    
    
    38.《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3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从体制和政策两方面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课题报告之十一》1999-08-10
    4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日)载《人民日报》1999年8月25日第1、2版
    41.李自如、周南洋:《企业技术创新的壁垒及破垒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3期
    42.潘金山、刘济科、黄玛莉:《我国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内外支撑环境》,《经济管理文摘》2001年第6期
    43.王彦祥;《以柔克刚——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柔性管理案例》,《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