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法治政府中行政裁量的功能与治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府是社会自身演化出来的必要的功能性实体,为完成其承担的政府义务和责任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力,即公共权力。在公共权力行使中,有两种基本要素——严格按照法律的要素和自由裁量的要素,这表明,行政裁量是公共权力行使的典型特征和内在要素:其正确和正当行使,可以有效弥补立法机关的立法不足、司法机关事后监督的缺陷,更能及时有效地实现人权保护和福利国家的福利行政给付等善治目标。然而,虽然裁量是法治政府要素中所必然具有的核心性成分,但是,从纯粹的法律逻辑关系建构角度看,裁量权犹如隐藏在法治背后的“特洛伊木马”,是法治屋顶之上的巨大的窟窿:裁量之治与法治的规则之治,有着天然的拒斥关系。如何有效发挥行政裁量的灵活性、目的性、应变性、以很好地弥补法律规则的局限性的正向功能的同时,又对之进行有效约束、确保其正确和正当行使,以形成行政裁量与现代法治的共生共荣的兼容关系,无疑是现代法治国家都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并结合后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剖析了裁量的涵义、裁量与法治和法治政府的关系,并提出了治理行政裁量危害的具体策略和制度选择。具体说来就是,在取消不必要的裁量,制约必要的裁量的基础目标上,以中国国情为背景,在不预设和凸出某一种行政裁量治理模式基础上,实证分析立法-行政-司法和非正式国家权力对行政裁量的约束实效,由此主张应当谨慎对待以人民法院司法审查为主的通行的行政裁量治理模式,发展多元行政裁量的治理模式,以实现和谐善治的治理目标。
This thesis deals with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n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discre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ule of law and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strategy and choice of institution to govern the disadvantages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t holds tha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Jurisprudence in the issue of discretion should be absorbed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and the government by aw should be rethought and refined on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in Branches of Law.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of“abolish the unnecessary discretion, control the necessary discre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conditions and premised on the view that not to pre-establish or stress some specific control mod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t analyzes meticulously the actual effect of control over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y legislation-administration-judicature and informal state power, then reach the control mode of discretionary power suitable for the obj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in China and the standpoint of good governance of government.
     This thesis also tries to demonstrate further the complex legal problems and social issues such as the game of interests caused by the us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power based o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ases.
     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title is“The essential rol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n the government by law”. Before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and the government by law, this chapter describes briefly the concept of“discretion”in Jurisprudence as well as the rule by law and discretion as unity of opposites. They are the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ssential role played by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n the government by law and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of legal theory or Philosophy in Branches by law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and the government by law.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academic argument on the concept of“discretion”among the jurists Hart, Dworkin, Raz and MacCormick systematically and meticulously and analyze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discretion based on different concepts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and right-duty perspectives. This thesis holds that discretion and rule by law demonstrate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of exclusion and compatibility;“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has its own meaning in branches of law while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systems define it by different logic approaches and from different pragmatism standpoints. Law and discretion are two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public power, whil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and indispensable tool for good governance of the government by law.
     The second chapter title is“Multiple roles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n good governance of government”. This chapter examines the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power on different levels. It holds that discretionary power is a special tool to implement the government’s duties and benefits the“good governance”of government, and the proper as well as justified exercise of it makes up the deficiencies of legislation and the defects of judiciary supervision afterwards.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power has its unique function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ndividual justice and welfare state. The four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ases dealing with the right to change one’s name analyzed in this chapter have especially proved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s function of realizing individual justice. But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limit, danger and harmfulness of discretionary power.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the“Trojan Horse”with potential danger hiding behind the government by law.
     The third chapter title is“Legislative control over abus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power”. This chapter holds that we should reflect on China’s own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The rule of law is rule of rules to some extent, yet the existence and 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power in China usually lack grounds from higher-level law, either no higher-level law or only a rough one, thus giving up the control over discretionary power on the level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legislation deficiency of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specially gives the example of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Punishments, examines the specific legislative defects, and holds that legislation should provide a fundamental framework for discretionary power as well as absorb Dworkin’s theory of control over discretion by principles, thus implementing the supplemental and restriction functions of legal principles. We still have not established the“rule of rules”effectively. Control over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rough legislation, as a mode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and maintaining power, has not demonstrated its strength fully, and it is still the first choice for China.
     The fourth chapter title is“Regul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y the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ve self-restraint”.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and examines the control over discretionary power by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norms which is comprised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administrative rules,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s and administrativ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striction of discretionary power by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system through acceptance of disputes, incidental review, medi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has the dual characters of legitimacy and democracy, thus the procedure system is playing a role in regulating discretionary power effectively. This thesis holds a positive view to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retion standards which is being carried out by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 role of self-restraint in administration played by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organizations, law enforcement responsibilities and civil servants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The fifth chapter title is“Judicial check and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is chapter holds that establishing an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power mode predominated by judicial review of the People’s Court in China should be treated prudently. This chapter repositions the constraint function over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y the People’s Court, reflects on the problems of limitation in acceptanc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s and high withdrawal rate, and analyzes possible influences toward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of the transform of judicial philosophy to closing through medi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ases, this chapter holds that the scope for the acceptanc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disputes by the People’s Court mainly includes seven categories which ar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that is obviously unfair, administrative omission, administrative licens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ity,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nd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factual act. The standards adopted by the People’Court when reviewing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nclude formal illegality, abuse of power, improper procedure and so on. There are five points as to the judicial limit for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y the People’s Court. First, the People’s Court only has limited power of acceptance and judicial change. Secondly, the People’s Court should try cases according to laws and regulations, refer to rules and quote administrative normative documents, and should not give a negative evaluation directly. Thirdly, the People’s Court can review whether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was abused based on both legal rules and principles. Fourthly, sending judicial suggestions is a unique judicial review system of China. Fifthly, mediation and reconciliation is a new way to settl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disputes for the court, yet has not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Finall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frontier issu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decision-making and believes that after good governance of government was adopted by the transparent and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of civil society,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ecomes a part of public choice and public decision-making, deeply influencing the countrywide great discussions such as location of urban dump,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d permiss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which foretell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decision-making in our country has stepped into the stage of interest game. Under the mode of good governance of government,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various interest subjects and social power are also integrated into, rendering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ry decision-mak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which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引文
[1]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3]于安.德国行政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翁岳生.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5]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陈新民.公法学札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8]城仲模.行政法之理论基础[M].台北:三民书局,1994.
    [9]当代公法新论——翁岳生教授七秩诞辰祝寿论文集(中)[C].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
    [10]洪家殷.行为秩序罚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
    [11]林锡尧.行政罚法[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
    [12]罗传贤.立法程序与技术[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13]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4]余凌云.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15]何海波.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6]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7]朱新力.法治社会与行政裁量的基本准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8]徐晨.权力竞争:控制行政裁量权的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9]法学教材编辑部、《行政法概要》编写组.行政法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2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21]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2]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3]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4]叶必丰、周佑勇.行政规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5]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6]章剑生.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27]应松年、杨小君.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从司法审查角度的分析[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28]江必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9]甘文.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之评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30]杨小君.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1]邓正来、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2]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3]黄文艺.全球结构与法律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4]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3年行政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5]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4年行政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36]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5年行政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37]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6年行政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38]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7年行政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39]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8年行政审判案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40]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4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41]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6年第4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42]祝铭山.民政类行政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3]祝铭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4]祝铭山.文化教育类行政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5]祝铭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6]祝铭山.公安行政类行政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7]祝铭山.行政许可类行政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48]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最新行政诉讼司法解释汇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50]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51]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2] [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M].支振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3] [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M].姜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4] [英]约瑟夫·拉兹.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M].朱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5] [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6] [美]德沃金.法律帝国[M].李常青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7] [美]比克斯等.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与文本[M].陈锐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8] [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信春鹰,吴玉章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9] [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M].毕洪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0] [美]庞德.法理学(第二卷)[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61] [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M].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2] [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王建凯译.台北:台北文化时报出版社,1996.
    [63] [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徐炳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64] [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M].徐炳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
    [65] [美]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政府如何有效规制风险[M].宋华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66] [美]庞德.法律史解释[M].曹玉堂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67] [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王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8]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9] [美]埃尔金,索乌坦.新宪政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7.
    [7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1] [美]伦斯特洛姆.美国法律辞典[M].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72] [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M].沈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3] [美]马肖.行政国的正当程序[M].沈岿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4] [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水天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5] [英]戴雪.英宪精义[M].雷宾南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6] [英]韦德.行政法[M].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77]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78]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9]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80]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81] [英]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M].周叶谦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8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83]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84] [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M].朱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85]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86] [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7] [日]盐野宏.行政法[M].杨建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88] [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M].吴微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89] [日]芦部信喜.宪法(第三版)[M].林来梵,凌林维慈,龙绚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0] Galligan, Discretionary Powers: A legal Study of Official Discretion[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1]武树臣.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J].中外法学,1998(1).
    [2]信春鹰.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3]夏勇.我这十年的权利思考[J].读书,2004(2).
    [4]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3).
    [5]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6]葛洪义.严格规则主义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J].政治与法律,1997(3).
    [7]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的发展[J].法学研究,2010(1).
    [8]徐勇.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J].政治学研究,1997(1).
    [9]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10]刘旺洪.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1]沈岿.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司法裁量的空间与限度[J].中外法学,2004(2).
    [12]王锡锌.自由裁量与行政正义:阅读戴维斯〈自由裁量的正义〉[J].中外法学,2002(1).
    [13]曹建明.当前行政审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法律适用,2007(5).
    [14]石佑启.论对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5]毛光烈.论行政合理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J].汕头大学学报,1999(1).
    [16]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J].法学研究,2004(1).
    [17]周佑勇,邓小兵.行政裁量概念的比较观察[J].环球法律评论,2006(4).
    [18]闫国智,周杰.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泛化及其立法防范[J].政法论丛,2000(5).
    [19]于立深.行政法律规则的扩张及其制度功能[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5).
    [20]莫于川.从夹江打假案看行政法治的若干现实问题[J].行政法学研究,1997(6).
    [21]杨建顺.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J].浙江学刊,2005(1).
    [22]朱芒.日本《行政程序法》中的裁量基准制度[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1).
    [23]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J].中外法学,1995(4).
    [24]包万超.民告官:中国的现状、困惑与改革——广西、宁夏两区行政诉讼法实施5周年实况调查分析[J].政府法制,1996(5).
    [25]司久贵.行政自由裁量权若干问题探讨[J].行政法学研究,1998(2).
    [26]宋华琳.制度能力与司法节制——论对技术标准的司法审查[J].当代法学,2008(1).
    [27]李建良.论立法裁量之宪法基础理论[J].台北大学法学论丛,1991(47).
    [28] Linda R. Hirshman, Trends in the Law: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and the Problem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J].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1988, Vol.82, No.3.
    [29] Ronald Dworkin, Judicial Discretion [J].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Eastern Division, Sixtieth Annual Meeting, 1963, Vol. 60, No. 21.
    [30] Neil MacCormick, Discretion and Rights [J]. Law and Philosophy, Rights, Duties and Legal Reasoning, 1989, Vol. 8, No.1.
    [31] Steven J. Heyman, The First Duty of Government: Protection, Liberty and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J]. Duke Law Journal, 1991,Vol.41, No.3.
    [32] Alfred C. Aman, Jr. Administrative Law Unbounded: Reflections on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J].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Spring 2001, Vol.8.
    [33] Glenn H. Reynolds & David B. Kopel, the Evolving Police Power: Some Observations for a New Century [J]. Hastings Constitutional Law Quarterly, 1999, Vol.27.
    [34] Robert W. Hamilton, Procedures for the Adoption of Rules of General Applicability: The Need for Procedural Innov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J]. California Law Review, 1972, Vol. 60, No. 5.
    [35] Robert E. Goodin, Welfare, Rights and Discretion [J].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986, Vol. 6, No. 2,
    [36] Charles A. Reich, Midnight Welfare Searches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J]. Yale Law Journal, 1963, Vol.72, No.7.
    [37] Charles A. Reich, Individual Rights and Social Welfare: The Emerging Legal Issue [J]. Yale Law Journal, 1965, Vol.74, No. 7,
    [38] Alfred C. Aman, Proposals for Reform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Globalization, Democracy and the Furtherance of a Global Public Interest, [J].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1999, Vol.6.
    [39] Ferrel Heady, the New Reform Movement in Regulatory Administration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59, Vol. 19, No. 2.
    ①参见《武汉一12层大楼违章超建到20层被强拆》,“网易”,http://news.163.com/09/1028/02/5MM78GIF00011229.html,2010年3月10日。
    ②参见《广州市公安局通报副教授遭枪击身亡事件》,“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s/l/2007-11-14/033214300376.shtml,2010年3月10日。
    ①参见盛大林:《巡警开枪打死教授是不是滥用权力》,“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pl/2007-11-13/154514297512.shtml, 2010年3月10日。
    ②付子堂:《法之理在法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卷首语。
    ③参见[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89页。
    ④参见张根生:《浙江金华警方率先推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青岛新闻网”,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4-05/31/content_3190396.htm, 2010年3月15日。
    ①参见李立:《浙江金华公安自我削权彰显合理行政》,“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fjs/2005-10/20/content_80372.htm, 2010年3月15日。
    ②根据云南省公安厅制定的《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处罚标准暂行规定》第9条的规定,“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未到50%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③参见陈娟:《云南省公安厅红头文件引争议——驾驶机动车超速,究竟该罚多少》,《人民日报》2008年4月2日,第15版。
    ①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287页。
    ①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25页。
    ②[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前言,第2页。
    ③[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前言,第2页。
    ①这2篇文章为,《法治社会中的行政裁量及其控制——以听证程序为例》,《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行政法治与行政裁量》,《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第4期。
    ①这2篇文章为,《阅读4:应当着力建设法治政府》,《领导文萃》1999年第6期;《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第1期。
    ②John Willis, Canadi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Retrospect,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 Vol. 24, No.3(1974),p.236.
    ③参见沈岿:《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司法裁量的空间与限度》,《中外法学》2004年2期,第34页。
    ④王锡锌:《自由裁量与行政正义:阅读戴维斯〈自由裁量的正义〉》,《中外法学》2002年第1期,第116页。
    ①参见[美]J.伯顿:《德沃金与法律实证主义》,载[美]比克斯等:《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与文本》,陈锐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390-410页。
    ①参见[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5页。
    ②[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25-135页。
    ③[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35、146页。
    ①参见[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7页。
    ②参见[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94页。
    ③[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22页。
    ④参见[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77页。
    ⑤参见[美]J.塞伯克:《被误解的法律实证主义》,载[美]比克斯等:《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与文本》,陈锐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48-156页。
    ⑥[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40页。
    ①[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34页。
    ②[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39页。
    ③[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40页。
    ④[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50页。
    ⑤[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51页。
    ⑥Ronald Dworkin, Judicial Discretion,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60, No. 21,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Eastern Division, Sixtieth Annual Meeting.(Oct.10,1963),p.625.
    ⑦参见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25-626页。
    ①[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40-41页。
    ②[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40页。
    ③Ronald Dworkin, Judicial Discretion,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60, No. 21,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Eastern Division, Sixtieth Annual Meeting.(Oct.10,1963),p.624.
    ④参见[美]J.伯顿:《德沃金与法律实证主义》,载[美]比克斯等:《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与文本》,陈锐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410页。
    ⑤[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68页。
    ⑥[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69页。
    ⑦Ronald Dworkin, Judicial Discretion,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60, No. 21,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Eastern Division, Sixtieth Annual Meeting.(Oct.10,1963),pp.628-631.
    ①参见[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00-103页。
    ②参见[英]约瑟夫·拉兹:《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朱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57-182页。
    ③[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22页。
    ④[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36页。
    ⑤[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37、245页。
    ⑥[英]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41、245页。
    ①Neil MacCormick, Discretion and Rights, Law and Philosophy, Vol. 8, No.1, Rights, Duties and Legal Reasoning.(Apr.,1989),pp.32-36.
    ②美国行政法学家戴维斯批判了特权和政府恩赐理论,批判了福利给付中“选择性执法”导致的行政裁量权滥用和社会不公正现象。参见[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196-212页。
    ①参见信春鹰:《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②Linda R. Hirshman, Trends in the Law: Postmodern Jurisprudence and the Problem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82, No.3 (1988), p.301.
    ③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01页。
    
    ①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43页。
    ②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01页。
    ③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59页。
    ④武树臣:《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中外法学》1998年第1期,第27页。
    ①参见武树臣:《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中外法学》1998年第1期。
    ②John Willis, Canadian Administrative Law in Retrospect,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 Vol. 24, No. 3(1974), p.236.
    ③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25页。
    ④Dicey,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 Macmillan Press, 1959, pp.188 and pp.198.
    ⑤参见[英]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3-28页。
    ①参见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25-626页。
    ②Neil MacCormick, Discretion and Rights, Law and Philosophy, Vol. 8, No.1, Rights, Duties and Legal Reasoning.(Apr.,1989),p.35.
    ③参见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27-628页。
    ④[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第1版,第271页。
    ①[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3、14-17、2、39-55页。
    ②[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第1版,第269页。
    ③有报道说,长春市2010年4月中旬平均温度为2.6℃,比常年同期低1.9℃;供暖期结束后有市民家中仅8℃。”对于市民呼吁弹性供暖的建议,长春市“供热办”表示,今年持续低温,让长春供暖的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如果延长供暖16天,估计增加成本1500余万元。参见邢程:《长春市市长崔杰批示:‘弹性供暖’应采纳》,“新文化网”, http://www.xwhb.com/news/system/2010/04/21/010110590_02.shtml,2010年4月21日。
    ①[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32页。
    ②参见陈新民:《行政法学的拓荒者——浅介几本中国早年的行政法教科书》,载陈新民:《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19页。
    ③法学教材编辑部、《行政法概要》编写组编:《行政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3年第1版,第113页。
    ④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545页。
    ⑤罗豪才:《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82页。
    ⑥司久贵:《行政自由裁量权若干问题探讨》,《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①毛光烈:《论行政合理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汕头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②参见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③参见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3页。
    ①[美]Della Summers主编:《朗文英汉双解词典》,郑荣成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第1版,第339页。
    ②周佑勇、邓小兵:《行政裁量概念的比较观察》,《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
    ③参见赵金宝、沈林荣:《行政裁量界定中的误区与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④胡延广、任立新:《行政法治与行政裁量》,《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4期。
    ⑤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47页。
    ⑥参见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14-15页。
    
    ①[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56-57页。
    ②[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5页。
    ③[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3页。
    ①[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90-91页。
    ②翁岳生编:《行政法》(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261页。
    ③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47-151页。
    ④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83页。
    ①[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2-3页。
    ②其思想,参见Galligan, Discretionary Powers: A legal Study of Official Discre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③参见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30-31页。
    ④参见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39页。
    ①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场》,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6页。
    ②何海波:《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332页。
    ③[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4页。
    ①[美]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347页。
    ②参见[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26-27、35页。
    ①参见何海波:《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21页。
    ①夏勇:《我这十年的权利思考》,《读书》2004年第2期。
    ②Steven J. Heyman, The First Duty of Government: Protection, Liberty and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Duke Law Journal Vol.41, No.3 (1991).
    ③[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页。
    ①[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王建凯译,台北文化时报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31页。
    
    ①[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5第1版,第74页。
    ②徐勇:《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1期。
    ①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②Alfred C. Aman, Jr. Administrative Law Unbounded: Reflections on Government and Governance,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Vol.8, (Spring, 2001).
    ③刘旺洪:《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④Glenn H. Reynolds & David B. Kopel, the Evolving Police Power: Some Observations for a New Century, Hastings Constitutional Law Quarterly Vol.27 (1999).
    ⑤参见于立深:《论我国行政决策民主机制的法治化》,《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①[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5第1版,第303页。
    ①Robert W. Hamilton, Procedures for the Adoption of Rules of General Applicability: The Need for Procedural Innovation in Administrative Rulemaking,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 60, No. 5 (1972), p.1288.
    ①参见[德]乌尔里希?贝克、威廉姆斯:《关于风险社会的对话》,路国林编译,载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版,第303-304页。
    ②参见[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6-15、49-53、174-191页。
    ③包万超:《行政法治:精神及制度》,《政府法制》1996年第4期。
    ①余凌云:《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251、257页。
    ②[美]布雷耶:《打破恶性循环——政府如何有效规制风险》,宋华琳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9页。
    ①许福庆、李蕊:《由本案看交通警察施救行为的司法审查》,《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29日。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版,第316-317页。
    ①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546-547页。
    ②[美]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123页。
    ③[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45页。
    ④张建伟:《环境行政裁量权的行使边界及其控制》,《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第91页。
    ⑤[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58页。
    ①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219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3页。
    ③[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7页。
    ④[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20、26、246页。
    ⑤王学栋、王舒娜:《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
    ⑥[英]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55页。
    ①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6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1版。
    ①于立深:《行政法律规则的扩张及其制度功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5期。
    ②这是1839年1月林则徐离京赴广州禁烟时,龚自珍所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文章中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治理的任务和主题。“食”指粮食及其生产,“货”指财物及其流通。参见孙钦善选注:《龚自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95-304页。
    ①海忆水:《野生动物伤人损物谁来埋单环保人士呼吁建立野生动物伤害补偿机制》,《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19日,第003版。
    ②郁进东:《全国首例诉行政立法不作为案一审被驳回》,《中国青年报》2003年6月13日,第003版。
    ③王亦君:《包头空难罹难者家属提请审查赔偿标准》,《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2日,第003版。
    ④《姜明安教授就成都拆迁事件答记者问+北大法学院五教授公民建议书》,“北大公法网”,http://www.publiclaw.cn/article/Details.asp?NewsId=2677&Classid=7&ClassName=法政时评,2009年12月20日。
    ①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14-15页。
    ②Mikva, Agency Inac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s Vol.4 (1984), p.5.
    ③[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88页。
    ④于安编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12页。
    ⑤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59页。
    ⑥[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63页。
    ⑦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60页。
    ⑧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47页。
    ①李建良:《论立法裁量之宪法基础理论》,《台北大学法学论丛》1991年第47期,第201-211页。
    ②翁岳生主编:《行政法》(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546-553页。
    ③邓正来、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1版,第8页。
    ④Robert E. Goodin,Welfare, Rights and Discretion,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6, No. 2 (Summer,1986), p. 233-234.
    ①Id. at 258-259.
    ②Id. at 233-237.
    ③[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95页。
    ④Charles A. Reich, Midnight Welfare Searches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Act, Yale Law Journal Vol.72, No.7, (1963), p.1347-1348.
    ①Charles A. Reich, Individual Rights and Social Welfare: The Emerging Legal Issue, Yale Law Journal Vol.74, No. 7 (1965), p.1245-1257.
    ②[日]芦部信喜:《宪法》(第三版),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版,第115页、236页。
    ③参见祝铭山主编:《民政类行政诉讼》、《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
    ①[美]洛伊:《通向奴役的两条道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行政权力》,载[美]埃尔金、索乌坦编《新宪政论》,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年第1版,第181页。
    ②[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前言,第3页。
    ③转引自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4页。
    ①《北京‘运动式执法’治理‘黑车’遭到专家质疑》,“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60704/n244087279.shtml, 2009年12月30日。
    ②参见[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六章选择性执法与特权理论的勾联”。
    ③石佑启:《论对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④[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版,第193页。
    ⑤傅达林:《让行政自由裁量权“合理化”运作》,《学习时报》2008年第1期。
    ①Genevieve Cartier, Administratice Law Today: Culture, Ideas, Institutions, Processes, Univ. of Toronto L.J. 55, p.630.
    ②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22页。
    ③[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50页。
    ④刘靖华、姜宪利等著:《中国法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24页。
    ⑤[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33页。
    ①[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51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版,第154页。
    ③[美]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567页。
    ④[美]肯尼斯·卡尔普·戴维斯:《裁量正义——一项初步的研究》,毕洪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版,第3页。
    ①参见闫国智、周杰:《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泛化及其立法防范》,《政法论丛》2000年第5期。
    ①Cf.Juergen Schwarze,European Administrative,Law,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s th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 Sweet and Maxwell,1992,p.276.
    ②参见龙卫球:《规章专权,法治难行——从‘浏览黄色网站案’的规章适用说起》,“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19715, 2009年6月15日。
    ③Cf. D. J. Galliga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olicies within Discretionary Power, Public Law( 1976), p.332.
    ①[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60页。
    ②[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00页。
    ③参见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①葛洪义:《严格规则主义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3期。
    ②葛洪义:《严格规则主义是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与法律》1997年第3期。
    ③参见吴邦国2009年3月9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新华月报》2009年第4号,第45-46页。
    ①崔超:《投机倒把罪成历史“月球大使馆”将重张》,“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90902/n266407994_1.shtml,2009年9月3日。
    ②丁金坤:《对法律的公正理解》,“新华网”,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75302655/1.html,2010年4月19日。
    ①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15页。
    ②陈新民:《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231页。
    ③城仲模:《行政法之理论基础》,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第1版,第239页。
    ④禁止性交通标志的法律性质在德国和台湾已经有几十年的争议、研究和多个判例,不再把它视为法律形式,按照具体行政行为处置。参见陈敏:《交通标志之法律问题》,载《当代公法新论——翁岳生教授七秩诞辰祝寿论文集(中)》,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第1版,第181页。也可参见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03-105页。
    ⑤洪家殷:《行为秩序罚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1版,第122页。
    
    ①参见罗传贤:《立法程序与技术》,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1版,第62-63页。
    ②参见罗传贤:《立法程序与技术》,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1版,第36页。
    ①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执法必备》,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52页。
    ②于立深:《行政立法的过程、体例与技术——以〈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例》,《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
    ③曹子丹、侯国云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16页。
    ④江必新:《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6页。
    ⑤甘文:《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之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8页。
    
    ①[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吴微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69页。
    ②行政立法研究组赴德考察团:《关于德国行政处罚制度的考察报告》,《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③城仲模:《行政法之理论基础》,台北三民书局1994年第1版,第437页。
    ①胡延广、任立新:《行政法治与行政裁量》,《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4期。
    ②李洪雷:《英国法上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兼与德国法比较》,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335-336页。
    ③周佑勇、邓小兵:《行政裁量概念的比较观察》,《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
    ④[美]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568页。
    ⑤余凌云、李金华:《我国台湾地区、德国与我国大陆治安管理处罚若干问题比较》,《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①林锡尧:《行政罚法》,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第1版,第129页。
    ②洪家殷:《行为秩序罚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第1版,第22页。
    ③台湾地区“社会秩序维护法”第24条:违反本法之数行为,分别处罚。但于警察机关通知单送达或径行通知前,违反同条款之规定者,以一行为论,并得加重其处罚;一行为而发生二以上之结果者,从一重处罚;其违反同条款之规定者,从重处罚。
    ④林锡尧:《行政罚法》,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第1版,第43页。
    ①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59页。
    ①参见莫于川:《从夹江打假案看行政法治的若干现实问题》,《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①参见晓亮等:《武汉首例起诉公安机关迟延履行法定职责案终审有果,法院认为‘五分钟出警’不具有法律效力》,“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938&k_author,2010年4月2日。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8期。
    ①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
    ②参见[英]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35页。
    ③[美]伦斯特洛姆编:《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5页。
    ①杨建顺:《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②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80页。
    ③杨建顺:《新世纪中国行政法与行政法学发展分析——放权、分权和收权、集权的立法政策学视角》,《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59页。
    ①杨建顺:《公共利益辨析与行政法政策学》,《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第160页。
    ②张武扬:《公共利益界定的实践性思考》,《法学》2004年第10期,第21页。
    ①参见叶必丰、周佑勇:《行政规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33-34页。
    ②章剑生:《现代行政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80页。
    ①包括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青岛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宁波市、苏州市、徐州市、淄博市、邯郸市和本溪市等18个人民政府。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第3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二)项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③参见乔晓阳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研究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条文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60页。
    ①Peter L. Lindseth, The Paradox of Parliamentary Supremacy: Delegation,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in Germany and France, 1920s-1950s. Yale Law Journal Vol.113 (2004), p.1382.
    ②Charles A. Reich, The New Property, Yale Law Journal, Vol. 73, No.5,(1964), p.734-737.
    ③[日]芦部信喜:《宪法》(第三版),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15页。
    ①参见于立深:《行政法律规则的扩张及其制度功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5期。
    ①参见祝铭山主编:《文化教育类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5页。
    ②参见祝铭山主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13-114页。
    ③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3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98页。
    ④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4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68页。
    朱芒:《日本《行政程序法》中的裁量基准制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77页。
    ①朱新力主编:《法治社会与行政裁量的基本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16页。
    ②应松年、杨小君:《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从司法审查角度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15页。
    ③从议会至上到行政国家的转化过程中,行政领域里的民主不足(democracy deficit)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民主参与理论被认为是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民主参与理论直接为行政听证制度提供了法理基础。参见章剑生:《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27-30页,。
    ④Alfred C. Aman, Proposals for Reforming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Globalization, Democracy and the Furtherance of a Global Public Interest,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Vol.6 (1999), p.401.
    ①Ferrel Heady, the New Reform Movement in Regulatory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19, No. 2,Spring (1959), p. 89.
    ②[美]马肖:《行政国的正当程序》,沈岿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版,第1页、52页。
    ③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④[美]马肖:《行政国的正当程序》,沈岿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5页。
    ⑤[英]麦考密克、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第1版,第178页。
    ⑥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722页。
    ⑦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①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209页。
    ②参见祝铭山主编:《税务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02页。
    ③D.J.Gilligan, Due Process and Fair Procedures: A Study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430.
    ④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4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36页。
    ⑤参见祝铭山主编:《公安行政类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35-137页。
    ①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3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319页。
    ②应松年:《〈行政程序法(试拟稿)〉评介》,《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
    ③江必新、郑传坤、王学辉:《先地方后中央: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的一种思路——兼论〈重庆市行政程序暂行条例〉(试拟稿)的问题》,《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①韩兆柱:《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
    ②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321页。
    ②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中外法学》1995年第4期。
    ③陈端洪:《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中外法学》1995年第4期。
    ④参见包万超:《民告官:中国的现状、困惑与改革——广西、宁夏两区行政诉讼法实施5周年实况调查分析》,《政府法制》1996年第5期。
    ①王斗斗:《20年“民告官”案件达140万件》,《法制日报》2009年4月3日,第005版。
    ②《行政区划统计表(2007年)》,“中国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html/china/gk_2.html,2010年3月20日。
    ③参见于立深:《现代行政法的行政自制理论——以内部行政法为视角》,《当代法学》2009年第6期。
    ④杨小君:《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3页。
    ①参见何海波:《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5、102页。
    ②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上提供的数字。
    ③[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361页。
    ④参见[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84-198页。
    
    ①曹建明:《当前行政审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法律适用》2007年第5期。
    ②[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4页。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3年第2期。
    ①胡建淼、汪成红:《论政机关对政许可申请审查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②章剑生:《行政许可审查标准:形式抑或实质——以工商企业登记为例》,《法商研究》2009年第1期。
    ③参见《昆明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案》,“九方观点”,http://view.9van.com/index.php/view/political/2009-03-11/111322.html,2009年5月10日。
    ①参见郄建荣:《格力总裁董明珠:格力诉讼要替政府挖疮》,“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100319/10487595187.shtml,2010年3月21日。
    ①参见于立深:《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的实证分析——以诉讼裁判文书为对象的研究》,《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②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7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438页。
    ①赵大光、杨临萍、王振宇:《〈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报》2010年1月6日,第5、6版。或者参见赵大光、杨临萍、王振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之解读》,《法律适用》2010年第4期。
    ②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7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15-116页。
    ③参见祝铭山主编:《工商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54页。
    ①参见祝铭山主编:《行政赔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227页。
    ②参见祝铭山主编:《企业管理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67页。
    ③参见祝铭山主编:《城市规划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08、114页。
    ④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6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278、344页。
    ⑤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70页。
    ⑥参见祝铭山主编:《行政赔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35页。
    ①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4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73页。
    ②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3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319页。
    ③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7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7、138-140页。
    ①周杰:《戈德伯格诉凯利案(Goldberg v.Kelly)判决摘译》,http://zhoujielaw.spaces.live.com/Blog/cns!F801178060BBF14A!831.entry,2010年3月15日。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8条第2款:“人民法院审理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案件,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依法书面裁定先予执行。”
    ③参见江必新主编:《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56页。
    ④甘文:《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48页。
    ①参见《关于〈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公告》,“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办公网页,http://www.laho.gov.cn/xwzx/tzwg/t20100105_71789.htm,2010年3月35日。
    ②燕志华:《民政部领导在宁表示取消强制婚检导致新生儿缺陷率升高是误解》,《新华日报》2005年7月12日,第B01版。
    ③参见宋华琳:《制度能力与司法节制——论对技术标准的司法审查》,《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①参见《精制大米厂不服双峰县工商局以投机倒把为由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决定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2/Prejudication/DL/DL-74642, 2010年2月18日。
    ②《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不服省地矿厅行政处罚案》,参见祝铭山主编:《资源类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
    ③参见《王贵川不服三河县卫生局作出食物中毒损害赔偿处理决定案》,载祝铭山主编:《食品药品安全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37-41页。
    ④参见《许海棠不服宜阳县卫生防疫站食物污染中毒行政处罚决定案》,载祝铭山主编:《食品药品安全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46-50页。
    ①参见祝铭山主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88-89页。
    ②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7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61页。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年第10期,第44页、第49页。
    ②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7年行政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49页。
    ①参见祝铭山主编:《行政许可类行政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81-186页。
    ②参见2005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婚姻登记行政案件原告资格及判决方式有关问题的答复》([2005]行他字第13号),以及2005年4月22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婚姻关系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可否对婚姻登记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及对程序违法的婚姻登记行为能否判决撤销的请示》([2003]浙行他字第9号),载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最新行政诉讼司法解释汇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702-721页。
    ③本案民事结论,请参见“张明娣、胡奕春与郑松菊、胡奕飞法定继承纠纷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案号:(2003)沪二中民一(民)初字第11号。
    ①参见徐晨:《权力竞争:控制行政裁量权的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39-40、251-252页。
    ②《关于暂缓推广转基因主粮的呼吁书》,“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liubing1958, 2010年4月5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