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保证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三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研究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是指在不施加压力的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者按照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以及高校的具体要求,通过科学理论和充分有力的道理的讲授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并使之心服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构成要素有说服教育者、说服教育对象、说服教育内容、说服教育方法和说服教育环境。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不仅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理论,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而且还能够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现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现状,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效果的对策的前提。该部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为下文提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效果的对策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探讨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效果的对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效果,首先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创新。其次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最后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环境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的理论研究。
Persuas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is a specific expression of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s important functions in orientating and ensuring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ing healthily. At present, although persuas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The first part covers persuasion education's definition, components and worthiness of researching. Persuasion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y, that i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rality and typical requests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situation without any pressure, persuasion educators try to influence university students'thinking, behavior and convince them through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forceful principles. Persuasion education consists of persuasion educators, objects, contents, methods and environment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Investigating persuas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not only perfects the persuasion education theories, enrich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but also is able to supervise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persuasion education activities,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second part.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of strengthening the validity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This part studies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rt sets a foundation for putting forward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hancing persuasion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in next part.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firstly, innovation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must be advanced; secondly, persuasion education objects'subjective initiative must be exerted fully; thirdly, persuasion educators'comprehensive quality must be improved; finally, persuasi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must be optimized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persuasion education must be enhanced.
引文
①陈秉公著: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5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86页。
    ②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简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29页。
    ③马能义:说理的艺术——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1996年第7期,第38页。
    ④刘真:掌握正确说服的辩证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
    ①韩廷明:说服教育综述[J],教育探索,1995第2期。
    ②陈秉公著: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5页。
    ③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人才开发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3页。
    ①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①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00页。
    ②雷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①邓小平文选[C]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页。
    ②程昌明译注:论语[M],远方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页。
    ①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②邓小平文选[C]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③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N],人民日报,2009年5月3日,第4版。
    ①江泽民文选[C]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页。
    ①毛泽东文集[C]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①首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首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第2期。
    ①黄蓉生主编:发展之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研究专辑[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首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首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第2期。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5页。
    ①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页。
    ①中国教育年鉴(2008):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229页。
    ①毛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需加强自律和他律——访北师大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高洪源[N],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3日,第5版。
    ①陈延斌、周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6期。
    ②高志勇、鲍志芳:2008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以南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③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17期。
    ①董娅主编:当代大学生诚信状态报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9页。
    ②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期。
    ③吴扬、凌莉: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及与性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第9期。
    ④金鑫、张耀灿: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湖北七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期。
    ⑤同上
    ①董娅主编:当代大学生诚信状态报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4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刘建民、方爱平、邓深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及对策——基于湖南省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⑤曹启娥:河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⑥陈延斌、周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6期。
    ①曹启娥:河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②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
    ①周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党的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24日,第4版。
    ②乔树桐:高校发展中应处理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关系[J],前沿,2006年第9期。
    ③曹启娥:河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①赵琼、杨琳:普通高校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7月。
    ②董娅主编:当代大学生诚信状态报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3页。
    ①周洪亮、史甲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8期。
    ②刘成运、陈岳虹、曾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原因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2期。
    ①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①马晓玲: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6期。
    ②胡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1-12页。
    ①丁妍:重视“大学第一年教育”已成全球共识[N],中国教育报,2009年9月10日,第7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邓小平文选[C]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江泽民文选[C]第1、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毛泽东选集[C]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文集[C]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
    [1]陈秉公著: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人才开发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董娅主编:当代大学生诚信状态报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罗洪铁、董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黄蓉生主编:发展之路——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研究专辑[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龚文痒著:说服学——攻心的学问[M],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12]穆子青著:说服与反说服[M],海潮出版社,2005年版。
    [13]吕支东著:说服人的艺术[M],白山出版社,1991年版。
    [14]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5]程昌明译注:论语[M],远方出版社2006年版。
    [16]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黄先键编著:令人心悦诚服的艺术——说服与口才[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上海市高教局主编: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王正善编著:说服心理与说服技巧[M],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王敏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马能义:说理的艺术——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1996年第7期。
    [2]刘真:掌握正确说服的辩证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0年第2期。
    [3]韩廷明:说服教育综述[J],教育探索,1995第2期。
    [4]首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首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第2期。
    [5]陈延斌、周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伦理学研究,2008年第6期。
    [6]高志勇、鲍志芳:2008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以南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7]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17期。
    [8]黄敬宝: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1期。
    [9]吴扬、凌莉: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及与性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第9期。
    [10]金鑫、张耀灿: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湖北七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2期。
    [11]刘建民、方爱平、邓深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原因及对策——基于湖南省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12]曹启娥:河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13]雷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4]乔树桐:高校发展中应处理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关系[J],前沿,2006年第9期。
    [15]赵琼、杨琳:普通高校学生学风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 年7月。
    [16]周洪亮、史甲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8期。
    [17]刘成运、陈岳虹、曾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原因分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2期。
    [18]梁金霞、包金玲: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9]马晓玲: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6期。
    [20]胡琦: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21]陈中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教育法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2]梁建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潘静: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