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风水与环境艺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风水是中国建筑环境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的基本依据、规范和指导思想。其作用范围与营建目标与环境艺术具有同源性与相似性。从“艺术”角度研究风水,正是要通过研究古代先人择居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发掘其择居方法的艺术性价值,来确立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定位。使环境艺术建构具备传承性、现实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从而试图建立具备中国气质的环境艺术范式,并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所指导。
     文章设置绪论、结论及三块主章节。第一块、风水探源。环境艺术的基础就是对环境本体的认知,对于古代、今天、未来都是一致的。而环境本体包括自然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文化意识背景。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不仅是环境艺术的平台,同时也是环境艺术所体现的内容物。
     第二块、风水与环境艺术营建。风水并不止于古代。但古代的环境设计能够更为纯粹的反映出风水生成流变、发展规律以及内核设计思想的的作用机制。提出风水设计思路的共生性。也就是环境与人共生,聚落与自然共生,建筑群落与城市空间共生,建筑与院落共生,装饰图纹与图底共生、是一个实与虚、阴与阳的共生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营建体系,建筑环境营建体系和装饰系统的研究。
     第三块、环境艺术建构。按照风水的认知模式和核心设计思路进行环境艺术的建构。提出环境艺术建构思路、明确环境艺术概念与内涵、解读环境艺术设计依据、剖析环境艺术设计思路。从而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范式和美术学发展定位。
     结论部分,明确研究中心观点。总结了从风水到环境艺术的必然规律,并提出环境艺术的作用机制、美术学特征与发展目标。
Chinese geomancy Fengshui was the fundamental basis, norm and guiding ideology for site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 planning, design and building of a residence. Its effect scope showed a homology and similarity with the building goal and environment design.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geomancy Fengs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was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value of selection of residences through the study of geomancy Fengshui’s effect on ancient ancestors’way of living so as to define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modern environment design, reflecting the consistence, re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construct of environmental art. In this way, the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 designparadig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guide 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art.
     The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three main sections and a conclus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dy section deals with origin of geomancy Fengshui. Environment design is based on the cognition of the noumenon of environment, which is consistent in ancient times, today or even the future. The noumenon is composed of natural background,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wareness, which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y are not only a platform for environment art but also the contents reflected by environment design.
     The second part is geomancy Fengshui and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 art. Chinese geomancy Fengshui is not confined to ancient times. However, it is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the ancient times that could exactly reflect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through study of its origin and changes, law of development and core design ideas. The symbiosis of design idea of geomancy Fengshuis, namely, the symbiosis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villages and nature, building communities and urban space, buildings and courtyard and decorated patterns and the bottom symbolizes the symbiotic system of yin and yang and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decorative systems are all based on it.
     The third concerns the construct of environment design. It conducts the construct of environment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gnitive model and core design ideas of Chinese geomancy Fengshui. It proposes the approach of construct of environment design, clarifies its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interprets its design basis and analyzes its design ideas so as to establish the paradigm the modern environment designt and aesthetic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onclusion, the paper makes clear its final viewpoint. It summarizes the inexorable law geomancy Fengshui changing into environment art and brings forward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goals of environment design.
引文
1 (英)《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李约瑟著何兆武译上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P361.
    
    2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一丁、雨露、洪涌.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2《孟子》:“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19.书1522.
    
    5《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赵青青.《考古》.2009年第2期.
    6(唐).《周易集解》.李鼎祚.《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01.书1007.
    8《地理人子须知》卷一“长江与南海夹南条尽于东南海;黄河与长江夹中条尽于东海;黄河与鸭绿江夹北条尽于辽海。”
    9《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温少峰、袁庭栋.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P200—206.
    14《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15郭璞《葬经》.《堪舆集成》.顾颉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P340
    
    18《知北游》.庄子.引自《庄子今注今译》陈鼓應.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P601.
    19《田子方》.庄子.引自《庄子今注今译》陈鼓應.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P576.
    
    22《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沈长云、张渭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P190。
    23《元君庙墓地的分期与布局——元君庙仰韶墓地商榷》.马洪路.《中原文物》,1985年第1期。
    26《论东夷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张学海.《古代文明》第1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P137。
    27《中国父系氏族制发展阶段的考古学考察》.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28该时期大多数墓葬中的丈夫均占据墓穴中央或墓穴大部分面积,而把妻子挤到墓穴一侧;同时,丈夫身上及其近旁的随葬器物远远超过妻子。青海省民和阳山半山文化墓地的M55和M59,可作为这类墓葬的例证。《民和阳山》.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0年.P20-31.
    29“天下万邦”的记载出自《尚书·尧典》,首称:“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05.书1162.
    30《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其官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其官而山死……”《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17.书2119.
    33《礼记·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P1414。
    45(汉)《大戴礼记·天圆》.戴德.《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13.书1347.
    46《尚书·禹贡》“咸则三壤,成赋中邦”。《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05.书1165.《史记·殖货列传》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都国诸侯所聚会。”《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01.书2001.
    47《周礼·地官·大司徒》《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09.书1281.
    
    51《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杨筠松青囊奥旨》.《地理全书》.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P76
    52《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葬经》.《地理全书》.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P23
    5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堪舆部·黄妙应博山篇》.《地理全书》.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P92
    67《历代宅京记序》.顾炎武.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68《蔡中郎集·明堂月令论》.蔡邕.《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401.书4008
    69《论语·为政》引自《论语集释——新编诸子集成》第一册.程树德.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P68.
    70《论语·颜渊》引自《论语集释——新编诸子集成》第三册.程树德.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P856.
    71《论语·学而》引自《论语集释——新编诸子集成》第一册.程树德.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P46.
    72《论语·子路》引自《论语集释——新编诸子集成》第三册.程树德.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P892.
    
    1 (宋)廖金精《金壁玄文?泄天机·建都入式歌》转引自《堪舆集成》.顾颉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P9.
    2 (宋)廖金精《金壁玄文?泄天机·俯察本源歌》转引自《堪舆集成》.顾颉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P9.
    3《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文物》,1983年第3期
    4碳14测定为公元前1620年,见《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P220
    5《郑州商城遗址发掘报告》.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6古书上多数把牧野称作商郊,例如《吕氏春秋·贵因篇》记载武王进军牧野前,路上遇见殷的使者胶鬲,告知胶鬲说:“将以甲子至殷郊”,后来“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这里所说的殷郊就是指牧野。《尚书大传》(《礼记?祭统》正义所引)也说:“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可知牧野即在商郊的范围内,可以通称“商郊”。
    7《汤阴朝歌发现龙山和商代等文化遗址》.《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5期工作报告.
    8《试论西周春秋间乡遂制度和社会结构》.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
    11 (明)《地理人子须知》.徐继善、徐继述.华龄出版社..2007年
    12《隋书》卷1《高祖纪上》《四库全书·史部》..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03.书2023.
    
    15 (清)《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27.书2302.
    16 (元)《析津志辑佚·朝堂公宇》.熊梦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P8
    17 (明)《地理人子须知》.徐继善、徐继述.华龄出版社..2007年
    19《考工记·匠人》载:“环涂七轨。”郑玄注:“环涂谓环城之道。”《考工记译著》.闻人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P118.
    20《诗经集传·大雅·绵》记载“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该时期已开始建立室家,设置宗庙,兴建宫门,其规模初具堂皇之象,并且建筑营建完全依附于宗族礼制。《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107.书1230.
    
    21《三辅黄图校注》.和清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P72.
    22《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杨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P103.
    23《元河南志》卷二“俗传东西六里,南北九里,亦日九六城”。
    24《续汉书·五行志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25《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杨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P126
    
    27 (元)《长安志图》卷上《城市制度》李好文.《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35.书2361.
    29《中国建筑史》(高等学校交流讲义).梁思成.1955年油印本,P71
    30(宋)《五代会要》卷二六《街巷》.王浦.《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38.书2441
    31 (元)《析津志辑佚·古迹》.熊梦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P104
    33《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四集,科学出版社,1980年
    34(明)《葬经翼·望气篇》.缪希雍.《堪舆集成》.顾颉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P104
    35(明)《风水辩》.项乔.《堪舆集成》.顾颉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P345
    36(清)《绘图地学·专言龙》.沈镐.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P9.
    39《堪舆集成·管氏地理指蒙四?方圆相胜第三十五》.顾颉刚.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P193
    40《史记·封禅书》.《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盘201.书2001.
    41《明堂泛论——明堂的考古学研究》.杨鸿勋.《东方学报》第七十册(日),1998年3月.
    
    43《从盘龙城商代宫殿基址谈中国宫廷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杨鸿勋.《文物》1976年第2期.
    44《从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看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李民、文兵.《郑州大学学报》1975年第4期
    45《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墓址发掘简报》.陕西周原考古队.《文物》1979年第10期.
    46《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P46页
    47《建筑志》.常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P57
    
    49(唐)《朝野佥载》.张鷔.《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335.书3711.
    50(宋)《唐会要》《街巷》.王浦.《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37.书2440.
    51(唐)《长安少年行》.皎然.《全唐诗》卷24-78.“纷纷半醉绿槐道。”
    52(唐)《唐两京城坊考》卷3《西京·外郭城》.徐松.商务印书馆.1936年
    53(唐)《春日五门西望》.王建.《全唐诗》卷300-74.
    54(唐)《秦妇吟》韦庄“采樵斫尽杏园树,修寨诛残御沟柳”。引自《敦煌诗歌导论》.项楚.成都:巴蜀书社.2001.P36-39
    55《唐两京城坊考》卷1《西京·宫城》.徐松.商务印书馆.1936年
    56 (明)《长物志》.文震亨.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P1
    57《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P24
    65(明)《小窗幽记》.陈眉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P185.
    66(汉).《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686:“墀,笙地也。从土犀声。礼,天子赤墀。”
    67《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简报》.秦都咸阳考古工作站文物,1976年11期
    68《后汉书·班彪列传上》卷四十上:“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襄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间,金钮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切,玉阶彤庭……”。《宋书·百官志上》卷三十九载:汉官云,置郎三十六人,不知是何帝增员。然则一尚书则领六郎也。主作文书,起立事草。初为郎中,满岁则为侍郎。尚书寺居建礼门内。尚书郎人直,官供青缣白绫被,或以绵帛为之。给帷帐、毡褥、通中枕,太官供食物,汤官供饼饵及五孰果实之属,给尚书伯使一人,女侍二人,皆选端正妖丽,执香炉,护衣服,奏事明光殿。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1.书2009.盘202.书2016.
    69(清)《历代宅京记·邺下·城内外杂录》卷十二.顾炎武.北京:中华书局.2004
    70《营造法式》卷第八,小木作制作三。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七卷》.梁思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P211
    71 (东汉).《文选·宫殿·鲁灵光殿赋》卷十一.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P345.
    72 (东汉).《文选·京都上·西京赋》,卷二.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P32.
    73《历代宅京记·邺下·城门》,卷十二注引《邺中记》
    
    74《历代名画记》卷六(宗炳).张彦远著.《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312.书3353.
    75《晋书·文苑·顾恺之传》卷九十二.房玄龄等撰.《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2.书2015.
    76《历代名画记》卷七(张僧繇)张彦远著.《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312.书3353.
    77《周礼·天官·幕人》卷六.《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109.书1280.
    78《史记·陈涉世家》卷四十八.《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1.书2001.
    79《史记·孝文本纪》,卷十:“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晋书·元帝纪》,卷六:有司尝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日:“汉文集上书,阜囊为帷。”遂令冬施青布,夏施青辣帷帐。《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2.书2015.
    80《隋书·礼仪志四》卷九:“后齐元日,中宫朝会,陈乐,皇后讳衣乘舆,以出于昭阳殿。坐定,内外命妇拜,皇后兴,妃主皆跪。皇后坐,妃主皆起,长公主一人,前跪拜贺。礼毕,皇后入室,乃移幄坐于西厢。”《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3.书2023.
    81《太平御览·服用部一·帐》,卷六百九十九引《晋令》《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320.书3655.
    82《宋书·礼志五》卷十八.《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2.书2016.
    83《魏书·杨播传》卷五十八载:“播家世纯厚,并敦义让,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播刚毅。椿、津恭谦,与人言,自称名字。兄弟旦则聚于厅堂,终日相对,未曾入内。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厅堂间,往往帏幔隔障,为寝息之所,时就休偃,还共谈笑。椿年老,曾他处醉归,津扶侍还室,仍假寐合前,承候安否。”《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2.书2020.
    84《隋书·李穆传》卷三十七:开皇初,周宣帝后封乐平公主,有女娥英,妙择婚对,众贵公子弟集弘圣宫者,日以百数。公主亲在帷中,并令自序,及试技艺。选不中者,辄引出之。至敏而合意,竟为姻媾。《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203.书2023.
    85《堪舆集成·汇考八》管氏地理指蒙四,五行五兽第三十四.顾颉.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P192
    86《鹖冠子·环流篇》.《四库全书》新出音[1997]106号.盘315.书3463.
    87《建苑拾英》.李国豪,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P370
    88《建苑拾英》.李国豪.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P430.
    89《营造法式卷第一》.《梁思成全集·第七卷》.梁思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P30
    1《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美][阿诺德·柏林特著、刘悦笛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P10页。
    2《庄子今注今译》.陈鼓應.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P601.
    
    3(明)《小窗幽记》卷五?素.陈眉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P183.
    4(明)《小窗幽记》卷七?韵.陈眉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P277.
    5(明)《小窗幽记》卷八·奇.陈眉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P288.
    6《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P113.
    
    7《量子物理史话》.曹天元.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年.P176.
    8《宅经》《堪舆集成》.顾颉.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P1
    9《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鲁道夫阿诺海姆著、宁海林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P93.
    10(清)《养素居画学钩深》.董粟.《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P225.
    11《文心雕龙校注通译》.戚良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P2.
    [1]《走向自然生命——中国文化精神的再生》.成复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中国自然美学思想探源》.魏士衡.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
    [3]《美术学》粱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4](爱沙尼亚)《审美价值的本质》.斯托洛维奇.上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5]《“自然之书”读解——科学诠释学》.黄小寒.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6]《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于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7]《中国无神论史资料选编》.王友三.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8]《中国古代唯物论名篇解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9]《中国方术续考》.李零.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0]《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1](英)《美学史》.鲍桑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日).《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笠原仲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13]《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4]《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16](美)《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17](美)《艺术心理学新论》.鲁阿恩海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8]《环境心理学》.徐磊青、杨公侠.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美)中国地图学史.余定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0](英)《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与文化语境》.罗宾·布里吉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1] [美]《中国文化象征词典》.W·爱伯哈德著、陈建宪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
    [1]《风生水起——风水方家谭》.林徽因等著.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
    [2]《风水与城市营建》.龙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3]《风水与建筑》.呈建军、孔尚朴.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4]《中国风水十讲》.杨文衡.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年.
    [5]《风水理论研究》.王其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6]《风水的理论与实践》.于希贤、于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
    [7]《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刘沛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8]《人居花木风水》.李德雄.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
    [9](台湾)《风水与环境》.汉宝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10]《风水与理想景观的深层意义》.俞孔坚.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公司. 1998年.
    [11](美)《办公室风水Feng shui your work spaces》.莎伦·斯坦尼(Sharon Stasney)著、陈耿译.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12] (英)《潮流-风水/The fengshui bible.》.西蒙·布朗著.胡慕辉\朱晓轩\孙骞骞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
    [13]《紫禁城风水》.王子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
    [14]《中国风水罗盘》.程建军.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15]《艺术风水》.丁羲元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
    [16]《图解<雪心赋>》.白鹤鸣.香港:聚贤馆文化公司.1995年.
    [17]《五行大义》.萧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18]《中国方术大辞典》.陈永正.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易学大辞典》.张其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
    [20]《中国古地图精选》.刘镇伟.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
    [21]《三辅黄图校注》.魏全瑞.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1]《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堪舆部》《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
    [2]《四库全书·地理类》《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
    [3]《四库全书·政书类·考工之属》《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营造法式》宋《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金简
    [4]《四库全书·政书类·仪制之属》《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
    [5]《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黄帝宅经》《葬书》晋郭璞《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丈》唐杨筠松《青囊奥语》唐杨筠松《天玉经》唐杨筠松《灵城精义》南唐何璞《催官篇》宋赖文俊《发微论》宋蔡元定
    [6]《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四库全书》.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画山水赋》唐荆浩《林泉高志集》宋郭熙
    [7]《汉书?艺文志?尸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8]《绘图地学》清沈镐.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
    [9]《阴阳宅集成》清沈镐.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
    [10]《罗经透解》清王道亨.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
    [11]《平砂玉尺经》,元刘秉忠.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年
    [12]《河洛精蕴》,清江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
    [13]《艺概》清刘熙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4]《御定广群芳谱》清.吉林:吉林出版社.2005年.
    [15]《三才图会》明.王圻、王思义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6]《<作亭记>译注与研究》.张十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鲁班经》明.午荣.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
    [1]《建苑拾英》.李国豪.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2]《中华文化通志—建筑志》.常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中华文化通志—水利与交通志》.周魁一、谭徐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4]《中华文化通志—地学志》.常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美]《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威廉M马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6] [美]《社区心理学,Karen Grover Duffy、Frank Y.Wong》.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
    [7] [美]《建筑的伦理功能》.卡斯腾·哈里斯.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8] [德]《建筑风格学》.威尔弗里德·柯霍.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9] [美]《环境之美》.阿诺德·柏林特.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0] [美]《自然与景观》.阿诺德·柏林特.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1] [美]《环境美学》.阿诺德·柏林特.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2] [美]《生活在景观中》.阿诺德·柏林特.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3] [美]《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阿诺德·柏林特.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
    [14]《中国空间》.杨茳善、李晓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15]《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16]《林徽因文集·建筑卷》.林徽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
    [17]《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
    [18]《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杨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刘永德.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20]《说园》.陈从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1]《城市学与山水城市》.鲍世行、顾孟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22]《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汪德华.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3]《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李文华、赵景柱.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年.
    [24] [美]《城市意象》.凯文·林奇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25]《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贺叶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26] [美]《世界典型建筑细部设计》.欧内斯特·伯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
    [27]《帝王陵寝建筑·地下宫殿》.王伯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28]《明清两代宫苑建制沿革图考》.朱契.北京: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四月.
    [29] [美《]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Petra Melby、Tom Cathcart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30] [美]《人性场所》.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朗西斯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1]《中国古代木楼阁》.马晓.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32]《华夏意匠》.李允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文化纪念碑的风采——建筑艺术的历史与审美》.萧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4] [美]《世界室内设计史》.约翰·派尔.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5] [美]《建筑美学》罗杰·斯克鲁顿,刘先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6] [英]《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彼得·柯林斯.英若聪译.北京:中国建工业出版社.2003年
    [37] [美]《建筑的永恒之道》C·亚历山大,赵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38] [日]《环境心理学》.相马一朗、佐右顺彦.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86年
    [39] [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康定斯基、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0] [美]《20世纪风格与设计》.斯蒂芬·贝利等著.罗筠筠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41] [美]《艺术与人文科学》.E·H·贡布力奇.范景中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年.
    [42]《园冶注释》.陈植.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1]《风水观念与古代城市形态》.于云瀚.《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
    [2]《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吴其付.《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3]《城市建设现代风水和生态环境》.罗光伟《四川建筑》.2004年第8期.
    [4]《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曲线之制》.贾洪波.《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5期.
    [5]《<山海经>与风水的山岳崇拜》.王育武.《中华建筑》.2007年第6期.
    [6]《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文物》.1983年第3期.
    [7]《郑州商城遗址发掘报告》.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文物资料丛刊》第一辑,文物出版社.1977年
    [8]《风环境理念下建筑形式的生成与意义》.陈飞、蔡镇钰、王芳.《建筑学报》.2007年第7期.
    [9]《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柏景、周波.《建筑学报》.2007年第6期.
    [10]《以景观为框架的组团空间》.陆邵明.《建筑学报》.2007年第6期.
    [11]《北京清代园林建筑中什锦窗应用之研究》.张亦驰、孟祥彬、刘宪.《中国园林》.2008年第5期.
    [12]《旧城遗产保护制度中“原真性”的谬误与真理》.张杰.《城市规划》.2007年第11期.
    [13]《中气文化与园林》.李金路.《中国园林》.2006年第10期.
    [14]《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张忠培.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2期.
    [15]《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吴可人、华晨.《城市规划》.2005年第11期.
    [16]《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式》.仇保兴.《城市规划》.2007年第6期.
    [1] Andrew L·March,An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Geomanc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86
    [2] Marta Barreras,Feng Shui,Total Health,2007
    [3] Hsuan L Hsu,MIMICRY, SPATIAL CAPTATION, AND FENG SHUI IN HAN ONG'S FIXER CHAO,Modern Fiction Studies,Fall 2006
    [4]MELUS,Feng Shui, astrology, and the five elements, Summer 1999
    [5]John Hobson, The Eastern Origins of Western Civilis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4).
    [6] Mark Elvin, 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China(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7]Hong-Key Yoon .《Enveronmental Determinism and Geomancy : Two Culture , Two Concepts》.In《Geojournal》.V01.6.N01.1982.
    [8]Hong-Key Yoon.《An Early Chinese Idea of A Pyaamic Enveronmental Cycle》.In《Geojournal》.V01.10.N02.1985
    [9]Yate,M.《Ancestral Worship and Feng-shui》.In《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V01.1.1868
    [1]《<易經>與群經的會通》.张成秋.《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2]《台湾厨房设计的风水禁忌》.王志诚.硕士论文,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3]《從風水理論觀點探討殯葬設施用地之規劃選址》.杨国柱.《生死学研究》.第1期
    [4]《對比朱熹與伊川的易學》.曾春海.《哲学与文化》.2003年第3期.
    [5]《风水形气理论在阳宅规划操作之探讨》.王庆文.硕士论文,国立台北科技大学[6《]風生水起-論風水對明清時期閩南宗族發展的影響》.陈启钟《.新史学十八卷三期》.2007年9月
    [7]《贛閩粵客家傳統社會風水信仰民俗的心理解讀》.王院成.《历史月刊》.第244期
    [8]《古代中國影響下台灣和西方國家對生態城市認知上的差異》.刘淑惠.《高雄师大学报》.2005年第1期
    [9]《金門與澎湖傳統民宅營建禁忌之比較研究》.张宇彤、徐明福.中华民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01年第11期
    [10]《巒頭風水與現代環境科學》.韩可宗.中华民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03年第6期.
    [11]《陰宅風水之探討》.潘良鸿.《台湾源流》第3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