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轨迹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试着以史论结合的方法,从党史学、经济学的角度对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党对私营经济认识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以希能对新时期党发展私营经济起一些借鉴作用。
    本文首先在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一下:私营经济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意义。正文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私营经济的定义进行科学界定,并对和私营经济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区别。第二部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进行简单回顾。第三部分,对新时期党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分四个时期进行回顾:①1978年12月——1986年底,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私营经济则采取“看一看”的方针;②1987年——1997年十五大,把私营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③1997年十五大以来——2002年十六大,把私营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2002年十六大以来——至今,提出“毫不动摇”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并进一步强调“允许私营企业主优秀分子入党”。第四部分,在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党形成对私营经济正确认识的原因:①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新时期党在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上都有了深化和发展;③新时期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第五部分,对长期影响党对私营经济认识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进行剖析:①私营经济的存在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②怎样理解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③怎样看待私营经济中存在的“剥削”;④私营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提出几点思考,以希能对新时期党发展私营经济起一些借鉴作用。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CPC’s recogn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while analyzing some hot topics , on this base, which affecting CPC’s recogn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fines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scientifically.
    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zes CPC’s recogn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efore the Third Congress of 11th National Conference.
    The third part primarily reviews CPC’s recogn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which divided into five phrases.(I)the phrase of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economy and taking the attitude to permit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II) the period of regarding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s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public-owned economy of socialism” between 1987 and 1997( the 15th National conference);(III) the stage of regarding it as “one main part of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from the 15th National Conference to the 16th National Conference ;(Ⅳ) the stage of developing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unswervingly and giving permission for the owner of enterprise joining in CPC from 16th National Conference up to now .
    The fourth part chief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cess of forming CPC’s treating private enterprises correctly. Here we point out three reasons. One is that CPC has the fine quality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second is that CPC has the ability to break through and develop many significant problems; the third is that CPC has gained great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
     The fifth part mainly analyzes some significant problems which affecting CPC’s recogn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We hope that those analysis will help CPC recognize private enterprises correctly in the future . They are(I) whether private enterprises’ existence is inevitable or not (II)how to understand Marx’s “eliminating of private ownership” (III)how to understand the exploitation lying in private enterprises (Ⅳ)whether the developing of private enterprises leads to a new capitalist class or not.
引文
【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马列著作选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中央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列宁选集》第2、3卷,中央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8】《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9】《毛泽东邓小平论实事求是》,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组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1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1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1988 年版。
    【1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1993年版。
    【1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6版、1997版、1999版。
    【1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版、2003年版。
    【17】《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8】《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1978.12—2002.5)》,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辑要(1978—2001)》,白和金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1990年)》,蒲其元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2】《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5】《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上的讲话(学习辅导)》,中央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26】《中国改革政策大典》,陈俊生主编,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
    【27】《中国改革开放思想库》,张占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8】《中国经济改革大事典》(下卷),高尚全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9】《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李宗植、张润君,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32】《中国当代私营经济》,毛三元著,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33】《中国共产党与私人资本主义》,王炳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4】《公与非公经济融合》,孙启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1999年版。
    【35】《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探索》,王克忠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6】《中国私营资本》,刘伟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7】《寄希望于民营》,晓亮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8】《新中国经济史》,苏星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39】《非公有制经济管理》,王林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潘石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41】《私有经济纵横论》,应克复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2】《中国政府与私人经济》,任杰等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
    【43】《私有经济在中国》,朱方明等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
    【44】《再造魂魄——中国私营经济问题报告》,孟捷主编,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
    【45】《辉煌的里程碑——全国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中共
    
    
    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46】《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实践》,陆立军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7】《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何金泉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认识与处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历史经验》,吴序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张厚义、明立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50】《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99)》,张厚义、明立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1】《中国私营经济年鉴(1997—1999)》,李定主编,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5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私营经济》,王长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3】《中国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国务院研究室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组编,改革出版社,1990年版。
    【54】《中国私营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朝明希主编,改革出版社,1992年版。
    【55】《论公有制与私有制》,潘强恩主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
    【5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难题研究》,吴振坤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57】《中国的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张厚义主编,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58】《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马恩成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9】《当代中国私营经济研究》,王政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0】《中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研究》,薛一青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1】《中国的私营经济》,中国私营经济研究课题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62】《中国改革报告》,王瑞璞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63】《中国私营经济年鉴》,张绪武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64】《社会主义与私营经济》,何振国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5】《中国共产党与私营经济》,邹铁力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
    【66】《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下),董辅祁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经济学家》、《经济评论》等报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