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暂居城市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今天,“在城市中生活”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选择。从乡村到城市,这一转变被称之为“城市化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可见的物质世界的“城市化”,也有精神世界的“城市化”。
     本文所主要关注的,即是这种精神世界的“城市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被归纳为:相较于“定居”为主的农耕社会,当代城市与当代城市人都表现出更多更强烈的“暂居性”特质,这一特质已然成为当代城市的格。而我们如果要充分理解城市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就必须要对当代城市的这种“暂居性”叠加与累积过程加以充分的观察与分析。
     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将立足于这种当代城市特有的“暂居性累积,但我们需要减少这种累积过程中消极的一面,并着力发展其积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富于建设的可能。
     另外,笔者也注意到,中国当代城市中“暂居性累积的过程广泛而强烈,且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对于这些特点,我们不应视之为某种现实的包袱,而应思考其可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哪些积极的思路。有鉴于此,笔者立足于中国当代城市社会之现状,提出了构建一种“暂居城市”模式的可能。这一模式不仅涉及具体的城市规划及空间层面,它还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关于未来城市社会关系的综合考量。“暂居城市”在这里,意味着城市发展历程与个人人生历程的协调同步,并以积极暂居性”叠加累积的过程作为两者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暂居城市”即意味着一种强调社会协调的城市观察角度。
Today, urban life has become the default choice of more than half of thehumanity. Urbanization, a journey from the countryside to cities, takes place on bothmaterial and spiritual fronts.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aims to study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human mentality.The author detects a much stronger In-transit Mentality in urban environment relativeto the countrysid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more stable Resident Mentality. Tobetter decipher the evolution of cities, the author decides to look in the attributes ofcities defined by their In-transit Nature.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unique accumulation of In-transit experience makesthe building blocks of future cities. The experience can b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By upholding the positive accumulation of the In-transit experience and holding downthe negative ones, the cities will embrace more constructive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author takes note of the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incidents of theaccumulation of In-transit experienc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oday’s China.Such accumulation carries unique features which offers insights in directing the path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cities and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counterproductive.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 modelof urbanization to be called the “In-transit Cities” in line with the overarching themeof the social-economic dynamic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es. The model not onlytouches on the specifics of urban and space planning, but als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the dynamics of social-economic relations in future cities. The “In-transit Cities”model aims to synchronize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individual lives by employing the positive accumulation of the “In-transit” experienceas the driving force. Consequently, the “In-transit” city is a Sociable city in its truemeaning.
引文
1联合国正式文件E/CN.9/2009/6,《世界人口趋势-秘书长的报告》,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二届会议,2009年3月30日至4月3日,第19页,“2008年,城市居民人数首次在历史上超过农村居民。世界城市化进程预计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继续快速进行,至2050年世界人口的70%可能是城市居民。”
    2Lewis Mumford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宋峻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1页
    4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L'Evolution Creatrice,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0月第一版,第31页
    6C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第26页
    7同上,第25页
    8同上,第28页
    9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L'Evolution Creatrice,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0月第一版,第31页
    10C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第324页
    11Aldo Rossi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74页
    12同上,第76页
    13Aldo Rossi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70页
    14Aldo Rossi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153页
    15Ali Madanipour阿里.迈达尼普尔《社会排斥与空间》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158页
    16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L'Evolution Creatrice,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一版,第24页
    17联合国正式文件E/CN.9/2009/6,《世界人口趋势-秘书长的报告》,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二届会议,2009年3月30日至4月3日,第19页
    25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19页
    26Giovanni Botero季奥瓦尼.博泰罗《城市的伟大:论城市的成因与壮伟》(1588年,罗伯特.彼得逊RobertPeterson译,1606年),附于作者的《国家的理由》一书,P.S.与D.p韦莱译(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56年),第269页
    27Frederick W. Mote牟复礼《元末明初时期南京的变迁》,收录于:G.William Skinner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第一编“历史上的城市”内,叶光庭等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15页
    28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 Urbanisme,李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第15页
    29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第1版,第32页30
    3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2010)》,2011年数据来自维基百科内“中国城市化”词条所录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32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第1版,第43-44页
    33关于沙俄及前苏联时期普罗皮斯卡居住证制度的信息来自维基百科英文词条:propiska
    34关于户口制度设立是为阻止农民进城,参看:周其仁《城乡中国(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9月第1版,第47页,“从1955年6月到1957年12月,政府先后就‘经常建立户口登记制度’、‘防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制止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发布的7份政策文件,一以贯之地限制农民进城。”
    35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第314页
    36Doug Saunders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最后的人类大迁徙与我们的未来》Arrival City:The Final Migrationand Our Next World,陈信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第108页
    37C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第26页
    38Herbert Marcuse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One Demensional Man,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第185页
    39Arjun Appadurai阿尔君.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全球化的文化维度》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Dimensions in Globalization,刘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8月第一版,第17页
    40Arjun Appadurai阿尔君.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全球化的文化维度》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Dimensions in Globalization,刘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8月第一版,第102页
    41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特点、问题与对策》收录于:Richard T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607页
    42Rem Koolhaas雷姆·库哈斯《广普城市》Generic City,王群译,载于《世界建筑》2003年第2期,北京:世界建筑杂志社,2003年2月,第64页
    43孙施文《中国城市规划的理思维困境》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431页
    44李泽厚《实用理与乐感文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月第1版,第325页
    45关于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Joseph Snowden)及棱镜监听计划(PRISM)具体内容,来自维基百科“爱德华·斯诺登”中文词条,http://zh.wikipedia.org/wiki/爱德华.斯诺登
    46谢莉.阿恩斯坦Sherry Arnstein《市民参与的阶梯》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219页
    47关于赛斯.高汀Seth Godin的相关言论及视频,参看TED演讲视频:《赛斯.高汀:部落的领导》,TED2009.17:29.Filmed Feb2009,http://www.ted.com/talks/seth_godin_on_the_tribes_we_lead?language=zh-tw
    48Peter Hall and Colin Wood彼得.霍尔,科林.沃德《社会城市-埃比尼泽.霍华德的遗产》Sociable Cities: TheLegacy of Ebenezer Howard,黄怡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中文版序部分
    49Doug Saunders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最后的人类大迁徙与我们的未来》Arrival City:The Final Migrationand Our Next World,陈信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第328页
    50Lewis Mumford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宋峻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6页
    51Aldo Rossi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163页
    52Nigel Taylor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1945,李白玉陈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150页
    53同上,第151页
    54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下属“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网站,http://www.moc.gov.cn/zhuantizhuanlan/gonglujiaotong/gongjiaods/guojijy/201310/t20131028_1503845.html
    55数据来源: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网站,http://www.eco-city.gov.cn/topic/15.jspx
    56Jaime Lerner贾米·勒讷被称为库里蒂巴发展的关键人物,3任库里蒂巴市市长(1971~1975,1979~1984,1989~1992),获选巴西帕拉纳州州长(1994,1998),曾任国际建筑师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主
    席(2002~2005),1965年帮助创建库里蒂巴城市规划与研究院(Instituto de Pesquisa e Planejamento Urbano deCuritiba, IPPUC)并参与“库里蒂巴大规划”(Curitiba Master Plan)项目,亦被誉为“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Transport, BRT)之父。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米·勒讷”中文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980580.htm
    57Peter Hall彼得.霍尔《理论之城》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367页(Aaron Wildavsky阿龙.维尔达夫斯基:美国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和政治学学者,曾任加州柏克莱大学政治系系主任,公共政策研究学院创院院长,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其渐进预算(Incremental Budgeting)理论曾主导美国政府预算研究领域二十年。)
    58Jeb Brugmann杰布.布鲁格曼《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Welcome to the Urban Revolution:How Cities artChangeing the World,董云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第188页
    59同上。
    60C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第23页
    61Jeb Brugmann杰布.布鲁格曼《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Welcome to the Urban Revolution:How Cities artChangeing the World,董云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第188页
    62Jeb Brugmann杰布.布鲁格曼《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Welcome to the Urban Revolution:How Cities artChangeing the World,董云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第185页。
    63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威尼斯葬礼”中文搜索词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6BaCVbvyUZeya5QCCAxK-kaUOaj-CS1kPhZ84s13n4NN4X7ZdGaxUIJ3jyFIm4dH4sUPB6mq8BIrY4s4OhkA_
    64数据来源: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网站(www.ordosdx.cn),“2002年—至今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ordosdx.cn/zlcx/sqdgy/201103/W020110401668143014089.htm#_Toc289442530
    65数据来源: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2013年09月12日通讯:鄂尔多斯酝酿大规模人口迁移填“鬼城”,http://kuaixun.stcn.com/2013/0912/10749928.shtml
    66Jeb Brugmann杰布.布鲁格曼《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Welcome to the Urban Revolution:How Cities artChangeing the World,董云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第186页
    67Frank Lloyd Wright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329页
    68Ebenezer Howard埃比尼泽.霍华德《“作者引言”与“城乡磁铁”》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310页
    69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现代城市》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317页
    70Harvey Molotch哈维.莫罗奇《城市作为增长的机器:走向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231页
    71Nigel Taylor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1945,李白玉陈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159页
    72胡鞍钢,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据来源:维基百科中文搜索词条“胡鞍钢” http://zh.wikipedia.org/wiki/胡鞍钢
    73胡鞍钢《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年)》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173页
    74Manuel Castells曼努埃尔卡斯特利斯《流的空间和场所空间:信息时代的城市理论素材(2001,2002)》收录于: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第590页
    75关于施坚雅中国近代经济区域体系理论与城镇的关系可参看:G.William Skinner施坚雅《十九世纪中国的地区城市化》以及《城市与地方体系层级》,收录于:G.William Skinner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叶光庭等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一版,第242页及301页
    76(荷兰)根特城市研究小组《城市状态:当代大都市的空间、社区和本质》The Urban Condition:Space,Community,and Self in the Contemporary Metropolis,敬东谢倩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31页
    77Lewis Mumford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宋峻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511页
    78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第324页
    79李克强《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人大网
    原文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
    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4-03/15/content_1855927.htm
    80同上,原文为:“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
    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81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第23页
    82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第29页
    83Aldo Rossi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第163页
    二、Lewis Mumford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The Culture of Cities,宋峻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三、Claude Lévi-Strauss列维-斯特劳斯《野的思维》La Pensée Sauvage,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5月第一版
    四、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L'Evolution Creatrice,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一版
    五、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Time and Free Will,冯怀信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六、Aldo Rossi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黄士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七、Richard T LeGates&Frederic Stout理查德.T.勒盖茨及弗雷德里克.斯托特主编《城市读本(中文版)》The Chinese City Reader,张庭伟田莉中文版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
    八、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九、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十、赵冈《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十一、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十二、Doug Saunders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最后的人类大迁徙与我们的未来》Arrival City:The Final Migration and Our Next World,陈信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
    十三、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第一版
    十四、周其仁《城乡中国(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
    十五、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
    十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08-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十七、张京祥罗震东《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
    十八、Herbert Marcuse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One Demensional Man,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十九、Clifford Geertz克里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The Interpretation ofCultures,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二十、Arjun Appadurai阿尔君.阿帕杜莱《消散的现代:全球化的文化维度》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in Globalization,刘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8月第一版
    二十一、李泽厚《实用理与乐感文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月第一版
    二十二、Peter Hall&Colin Wood彼得.霍尔及科林.沃德《社会城市-埃比尼泽.霍华德的遗产》Sociable Cities: The Legacy of Ebenezer Howard,黄怡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二十三、Nigel Taylor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UrbanPlanning Theory since1945,李白玉陈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二十四、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 Urbanisme,李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第15页
    二十五、Jeb Brugmann杰布.布鲁格曼《城变---城市如何改变世界》Welcome to theUrban Revolution:How Cities art Changeing the World,董云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二十六、Robert M.Fogelson罗伯特.M.福格尔森《下城--1880-1950年间的兴衰》Downtown:Its Rise and Fall,1880-195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二十七、G.William Skinner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The City in LateImperial China,叶光庭等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第一版
    二十八、(荷兰)根特城市研究小组《城市状态:当代大都市的空间、社区和本质》The Urban Condition: Space,Community,and Self in the Contemporary Metropolis,敬东谢倩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二十九、联合国正式文件E/CN.9/2009/6,《世界人口趋势-秘书长的报告》,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二届会议,2009年3月30日至4月3日
    三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2012-2016年全球航空业预测报告》,日内瓦,2012年12月
    三十一、国际电信联盟ITU,《2012全球技术发展数据》,日内瓦,2012年10月
    三十二、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2010)》
    三十三、《世界建筑》2003年第2期,北京:世界建筑杂志社,2003年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