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美防扩散合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家安全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永恒课题。冷战后,美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随之调整。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美国在延续冷战时期原有国家安全政策的同时,不断调整防扩散的政策和战略,将其提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政策也从单一的不扩散向“既防也反”的政策转变。在国际防扩散机制建设和地区防扩散问题解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自“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从多方位审视国家安全防护机制,试图把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2002年10月,美国出台“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并已经陆续在全球58个港口实施,以保护航运安全,打击海上恐怖活动,保证安全措施覆盖每个集装箱。CSI是海上贸易发展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产物,CSI作为美国防扩散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美国力图阻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通过集装箱传播的这一渠道,把威胁控制在萌芽状态,把产生于航运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控制在美国本土以外。
     CSI是美国与他国防扩散合作的具体表现。然而,从CSI的产生实质和执行过程来分析,则为全球化发展的必然和美国霸权政治的反映,也由此出现了防扩散合作与国家主权让渡的矛盾。因此,在对待CSI的问题上,国际上存在着抵制、冷漠、合作的不同态度。我国采取了积极响应参与的态度,香港港、上海港、深圳港、台湾高雄港都陆续加入了“集装箱安全倡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对于中美两国来说,CSI是两国防扩散合作的有力体现,也是两国寻求合作安全、实现共赢的有益尝试。
     中美关系在防扩散问题上有过很多成功的合作,也存在一些分歧和冲突,由于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在防扩散问题上的合作潜力很大,近年来中美在防扩散问题上的合作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亮点。CSI作为中美防扩散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以CSI作为切入点,通过美国的“防扩散”政策以及“安全困境”、“合作安全”对CSI产生实质的分析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点,从CSI在我国港口的实施情况到效果评析进行论述,研究中美在防扩散领域,尤其是集装箱安全方面的合作与实践,探讨CSI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并对CSI的未来进行展望。
Security is the vital premise of a nation's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It's the existing problem a nation must always face.Since the Cold War,national security has changed a lot in the United States,so the security strategies of America have altered as well.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to cope with non-traditional threats to security,America has been continuously adjusted its nonproliferation strategies and heightened it to national security's level as well as maintain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policies of the Cold War.Furthermore,the policy of unitary non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has changed to "Preventing and Combating" form.It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of building the mechanisms of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nonproliferation.
     After Sept.11th attacks,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inspected the national security-proof mechanisms multi-dimensionally and tries to keep the potential security danger under control.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hips,attack the terrorists on the sea and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every container,in Oct.2002,America issued CSI,and puts it in practice in 58 ports in succession.CSI is the outcome of marine trade development and 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CSI is also one of the major measures of nonproliferation policies.America takes every effort to block the transmitting channel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hrough containers,keep the threats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on the sea in the bud or out of America.
     CSI incorporates the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However,CSI reflects the necessity of global development and hegemonic politics from the angle of its essentials and executive process,and in turn, the conflicts between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 and sovereignty demisability turns up.So there are different attitudes from rejecting,ignoring to cooperating as far as CSI is concerned.To China and America,CSI is the embodiment of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 and beneficial trials to quest cooperation security and create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wo countries.Now our country adopts the active participating attitude.In succession,Hong Kong,Shanghai,Shenzhen and Gaoxiong(Taiwan) have entered CSI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China and America have many concords and discords in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As deterring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nd its carrying facilities benefits both sides,there are many collaborative potentials existing between us.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 has enlightened Sino-America relationship.As CSI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ino-America nonproliferation cooperation,this thesis focuses on CSI,from the aspects of its backgrounds and contents to executing situa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in our country.The theoretical basis includes American nonproliferation policies,different unscrambling of CSI and analysis on "security dilemma" and "cooperation security".It is researched in this thesis the coope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nonproliferation,esp.the security of containers.It is discussed the effects on our national security and economy of CSI,China's responding policies and the foreground of CSI.
引文
1 潘振强主编:《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 朱明权:《核扩散:危险与防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版。
    3 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 联合国裁军事务中心:《关于军备管制和裁军的多边协定的现况》,1998年版。
    5 美国军备控制协会著(中国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备控制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6 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3期,第46-59页。
    7 Lawrence Scheinman,"The Pendulum Swings,While the Clock Ticks,"in Joseph E Pilat(eds.),The nonproliferation Predicament,p.15-16,Transaction,Inc.,1985,New Brunswick,New Jersey 转载自蒋振飞:“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研究综述”,《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1期,第2页。
    8 David Krieger,US Policy and the Quest for Nuclear Disarmament,http://www.wagingpeace.org/articles/2004/07/00-krieger-us-policy-quest.htm 转引自蒋振飞:“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研究综述”,《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1期,第8页。
    9 本文对“PSI,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成“扩散安全倡议”,该翻译方式借鉴了杨明杰等:“‘防扩散安全倡议'评估”,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0期,一文中的观点。
    10 朱明权、吴莼思、苏长和著:《威慑与稳定:中美核关系》,时事出版社2005年9月1日出版。
    11 夏立平:《亚太地区军备控制与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林中斌著,刘戟锋译:《龙威:中国的核力量与核战略》,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13[英]约瑟夫.罗特布莱特等著,吴克生等译:《无核武器世界探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版。
    14 美国政府责任署其前身是美国审计总署(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缩写为GAO),2004年7月7日根据《2004年审计总署人力资源改革法案》更名为美国政府责任署(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缩写也是GAO)。
    15 潘忠岐:“利益与价值观的权衡-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调整”,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40页。
    16 刘金质:“冷战后美国的防扩散政策”,载《国际政治研究》1998年第1期,第34页。
    17 沈丁立:“核扩散与国际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2期,第10页。
    18 夏立平:“论美国反核扩散战略与防核扩散政策”,载《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第8页。
    19 潘忠岐:“利益与价值观的权衡--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调整”,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44页。
    20 Report of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Washington,D.C.:Departmem of Dense,May 1997).转自潘忠岐:“利益与价值观的权衡--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调整”,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45页。
    21 Harald Muller,"Counterproliferation:Putting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1995,pp.145-148.
    22 "Prevent Our Enemies from Threatening Us,Our Allies,and Our Friends with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art Ⅴ,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www.whitehouse.gov/nsc/nss.html.
    23 Joseph F.Pilat:Proliferation Challenges in Perspective:Los Alarnos Science No.21 1993,p.73.
    24 Jason D.Ellis,"The Best Defense:Counterproliferation and U.S.National Security",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3,p.115.
    25 滕建群:“冷战后美防(反)扩散政策的演变》http://www.people.com.cn/GB/junshi/1078/3092955.html,人民网。
    26 参见张业亮:“试论美国的反扩散战略”,载《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第76-93页。
    27 滕建群::“冷战后美国防(反)扩散政策的现实考察”,载《2005: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149页。
    28 Jane's Defense Weekly,Sep.10,1994,p.14.
    29 “Preventing the Use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the role of Deterrence,”转引自滕建群:“中美关系中的防扩散与反扩散因素”,载《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第40页。
    30 张业亮:“试论美国的‘反扩散战略'”,载《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第76-93页。
    31 Counterproliferation Policy and Doctrine http://www.counterproliferation.org/policy/index.htm.
    32 The White House,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2,http://www.whitehouse.gov/nsc/nss.pdf.
    33 "National Strategy to Comba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http://www.fas.org/irp/offdocs/nspd/nspd-17.html.
    34 同上。
    35 石家铸:“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及其进展”,载《国际论坛》,2004年11月第6卷第6期,第22-27页。
    36 寒丁:“法国一油轮遭恐怖袭击”,《中国海军》,2003年第3期,第36页。
    37 海事博览,《中国海事》,2006年第11期,第63页。
    38 刘慧:“911事件后美国海上及港口安全的立法发展动向”,《集装箱化》2005年第3期,第20页。
    39 同上。
    40 王先进、李忠奎:“‘911'事件后的美国运输安全对策”,《交通世界》,2002年第5期,第65页。
    41 李幼萌:“国外港口的集中集装箱安全系统”,《港口科技动态》,2005年第5期,第27页。
    42 杨明杰主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上通道安全课题组:《海上通道安全与国际合作》,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43 欧阳立平:“反恐怖形势下的防扩散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第18页。
    44 参见“反恐VS安全-集装箱安全倡议简介”,《水运文献信息》,2003年第4期,第28页。
    45 邱民:“〈集装箱安全动议(CSI)〉对我国航运的影响”,《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3年12月第26卷第2期,第88页。
    46 唐麒麟、李红玲:“反恐怖斗争与海关工作”,《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13页。
    47 王威:“美国海关的‘终极野心'”,《中国海关杂志》,2003年第7期,第43页。
    48 彭传圣:“美国集装箱安全倡议在全球的实施”,《集装箱化》,2007年第10期,第10页。
    49 美国政府责任署GAO,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是美国国会的下属一独立机构,对立法机构负责,负责调查、监督联邦政府的规划和支出,对政府项目和行动进行项目评估、政策分析等。
    50 李小军:“论美国和欧盟在防扩散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J],《国际问题论坛》2007年春季号(总第46期),第41页。
    51 “科伦坡港加入美国CSI和大港口行动计划”,福建省交通厅网站http://www.fjjt.gov.cn/show.aspx?id=2384&cid=16
    52 王飞:“反恐时代的美国‘港口安全'政策-信息革命下的安全对策”,《信息化建设》,2004年6月,第49页。
    53 张荣忠:“集装箱运输全球反恐‘瓶颈',《物流》,2004年第6期,第23页。
    54 同上。
    55 张丽娜:“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研究”,《河北法学》,2008年2月,第26卷第2期,第150页。
    56 Leigh B.Boske:"Port and Supply-Chain Security Initiative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by Lyndon B.Johson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Policy Research Project on Port and Supply-Chiain Security,2006,p.166
    57 小舸,刘昭青:“二谈美国海关转嫁安全压力”,《中国船检》,2002年第11期,第48-49页。
    58 “欧盟发表〈2003年美国贸易壁垒报告〉”,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www.cacs.gov.cn/news/newshow.aspx?str1=4&articleId=29272
    59 周华荣:“略论国际经济法中的美国霸权”,《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1期,第44页。
    60[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74-75页。
    61 KennethWaltz,"East-West Relations After the Cold War"载周荣耀主编:《冷战后的东西方关系:学者的对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
    62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第86页。
    63 Edward Cart,Twenty Years'Crisis:1919-1939,2nd Edition(London:Macmillan Company,1946),p.234.
    64 Chris Brown,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undmiUs:Macmillan Press Ltd.,1997),p.50.
    65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第81页。
    6666 张丽英:“海上反恐国际合作的新发展及其对海上货物运输的影响”,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3页。
    67 江涌:“价值观·世界观·战略观·安全观”,《世界知识》,2005年第19期,第12页。
    68 参考高颖观点,详见李伟,杨明杰,陈杰军,高颖,石刚:“国际反恐的困境与启示”,《现 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2期,第49页。
    69 石冬宝:“合作安全模式与传统安全模式”,《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第4期,第33页。
    70 吴玉红、郭玉坤:“合作安全理论溯源”,《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4期,第74页。
    71 参见《中美军事交流大事记》,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31/content_10586752.htm
    72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九卷,第533页。
    73 唐玲萍:“试论国家主权的适应性让渡”,《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8卷第04期,第12页。
    74 见“美卫生部长莱维特:FDA设海外办事处并非针对中国”,新华网,新华国际。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11/21/content_10389569.htm
    75 周宝根:“中国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一种建构主义分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2期,第24-28页。
    76 《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1978.1-6),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34-38页。
    77 Amos Yoder,“Chinese Policies toward Limiting Nuclear Weapons,”Occasional Paper 22,The Stanley Foundation,March 1980,pp.23-24.
    78 参见《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白皮书(1995年),转引自:王君:“冷战后中国不扩散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分析”,载《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4期,第62-72页。
    79 “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第五届中美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研讨会上的讲话”,载《2005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0 “加强团结合作 共同应对挑战——国际防扩散展望与中国的政策——刘结一司长在卡内基国际防扩散会议午餐会上的讲话”:http://www.nti.org/db/china/chindocs/liujy_1102.html.
    81 “中美两国元首就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http://www.gmw.cn/01gmrb/1998-06/28/GB/17737%5EGM2-2804.htm.
    82 此表转引自:郭晓兵:“中美在防扩散领域的合作与分歧”,载《2005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3 同上。
    84 据美国国务院网站称,至2007年11月9日,美国“扩散安全倡议”的参加国已达86个。见:http://www.state.gov/t/isn/c19310.htm.
    85 滕建群:“中美关系中的防扩散与反扩散因素”,载《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第43页。
    86 参见《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test/2005-08/10/content_21503.htm
    87 曹艳文:“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功能作用,提升临港海洋服务产业能级”,《2008上海海洋论坛论文汇编》,2008年11月,第31页。
    88 连平:“发展航运金融,提振上海航运业”,《2008上海海洋论坛论文汇编》,2008年11月,第46页。
    89 彭传圣:“美国集装箱安全倡议在全球的实施”,《集装箱化》,2007年第10期,第10页。
    90 同上。
    91 李沅涛,张维竞:“美国集装箱安全倡议的装船实践”,《世界海运》,2005年4月第28卷第2期,第18页。
    92 同上。
    93 参见 http://www1.customs.gov.cn/Default.aspx?pageContentID=156&tabid=5705
    94 参见上海海关党组书记孙毅彪在WCO第五次高级战略小组会代表参观洋山深水港时的演讲《改革与创新:迎接机遇应对挑战》。http://ww.customs.gov.cn/YWStaticPage/5806/lec3c74b.htm.
    95 参见施昭:“海运货柜安全管理机制之研究—以美国推展之反恐计划为基础》。http://163.25.6.227/foreign/seminar/paper/95student/ppt/943148
    96 周天麟:“美国反恐行动涉及中国港航业——记〈CSI〉及〈24小时新条例〉的实施》,载《集装箱化》,2003年第6期,第3页。
    97 参见侣玉杰:“国际海运反恐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0-41页。
    98 “国际安全专家眼中的2006年:多重挑战路在多边”,新华报业网http://xhby.net/xhby/content/2006-12/10/content_1487442.htm
    99 江泽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0 “我国开通世界首条‘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10/content_7760596.htm.
    101 李际军:“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参考》2004年第5期,第21-22页。
    102 沈丁立“奥巴马倡导无核世界,美安全思想正在转型”,解放日报,2009年4月10日,04版,国际新闻。http://epaper.jfdaily.com/jfdaily/html/2009-04/10/node_5.htm.
    103 同上。
    104 高祖贵:“2007年国际安全形势展望”,北京周报,2008年1月15日版。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hqgc/txt/2008-01/15/content_95830.htm.
    [1]潘振强.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
    [2]沈丁立:美国问题研究(总第七期)[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3]朱明权.核扩散:危险与防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朱明权.领导世界还是支配世界?: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6]王仲春、夏力平.美国的核力量与核战略[M].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
    [7]潘锐著.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从老布什到小布什[M].时事出版社,2004:
    [8]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9]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10]美国军备控制协会著.中国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备控制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11][美]约翰·纽豪斯.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12][美]艾什顿·卡特、威廉姆·佩里.预防性防御:一项美国新安全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3]吴大辉.防范与合作-苏联解体后的俄美核安全关系(1991-200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4]张家栋.全球化时代的恐怖主义及其治理[M].上海三联书店,2007:
    [15]肯尼思·华尔兹.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7]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8]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9]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0]杨明杰.海上通道安全与国际合作[M].时事出版社,2005:
    [21]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斗争[M].时事出版社,2000年:
    [23]江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4][美]加迪斯著.时殷弘,李庆四,樊吉社译.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25]傅梦孜.反恐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M].时事出版社,2004:
    [25][美]哈里·亨德森著.贾伟等译.全球恐怖主义:完全参考指南[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7][美]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8]俞天纹.美国航运法规选编[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9]沈肇沂.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和港口国监督问答[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
    [30]郑中义,杨丹.水上安全监督管理[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
    [31]管永义,钱阂.国际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相关文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
    [32]交通部国际合作司.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33]上海市港口管理局.上海市港口与航运发展报告[R].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4]William B.Vogele,Stepping Back:nuclear-control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M].London:Connecticut,Westport,1994:
    [35]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Arms Control,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uclear Arms Control,Background and Issues[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36]Patrick J.Garrity,Steven A.Maaranen.Nuclear Weapons in the Changing World:perspectives from Europe,Asia,and North America[M].New York:Plenum Press
    [37]Michael Reiss and Robert S.Litwak(eds.),Nuclear Proliferation after the Cold War[M].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1994:
    [38]Raju G.C.Thormas.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regime:prospects for the 21st century[M].Hampshire:Macmillan Press,1998:
    [1]沈丁立.核扩散与国际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2
    [2]沈丁立.2007:防扩散与中美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7,2
    [3]滕建群.中美关系中的防扩散与反扩散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2006,4
    [4]赵青海.“防扩散安全倡议”评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4,6
    [5]李少军.中国与核不扩散体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0
    [6]郭晓兵.中美在防扩散领域的合作与分歧[J].2005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7]门洪华.“安全困境”与国家安全观念的创新[J].科学决策月刊.2007,2
    [8]于迎丽.从遏制走向合作:冷战后的中美不扩散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 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2007
    [9]欧阳立平,吴兴佐.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国际关系,2006,12
    [10]李小军.论美国和欧盟在防扩散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J].外交学院学报.2005,6
    [11]李际军.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J].理论参考.2004,5
    [12]周宝根.中国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一种建构主义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2
    [13]江涌.价值观.世界观.战略观.安全观-脱离“安全困境”需要“新安全观[J].世界知识.2005,19
    [14]许峰.论国际政治中的“安全困境”[J].法制与社会.2007,4
    [15]任卫东.恐怖主义的政治解读[J].瞭望新闻周刊.2005,2
    [16]张晓杰.国际海事组织通过关于海上保安的新要求[J].中国远洋.2003,2
    [17]小舸,刘昭青.二谈美国海关转嫁安全压力[J].中国船检.2002,11
    [18]刘慧.911事件后美国海上及港口安全的立法发展动向[J].集装箱化.2005,3
    [19]杨明杰等.“防扩散安全倡议评估”[J],现代国际关系.2003,10
    [20]李伟.析冷战后美国反扩散政策的强化及内在矛盾[J].国际论坛.2005,3
    [21]张丽娜.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的新发展[J].中国水运.2007,1
    [22]周天麟美国反恐行动涉及中国港航业--记〈CSI〉及〈24小时新条例〉的实施[J].载集装箱化.2003,6
    [23]黄勇.港口安全系统管理[J].载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
    [24]杜宏佳等.美国CSI对厦门港的影响及对策[J].载中国远洋.2003,1
    [25]吴文一.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对货运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载水运管理.2004,1
    [26]王先进、李忠奎.“9.11”事件后的美国运输安全对策[J].交通世界.2002,5
    [27]唐玲萍.试论国家主权的适应性让渡[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
    [28]欧阳立平.反恐怖形势下的防扩散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3,5
    [29]邱民.集装箱安全动议(CSI)对我国航运的影响[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3,(26)2
    [30]彭传圣.美国集装箱安全倡议在全球的实施[J].集装箱化.2007,10
    [31]安飞.航运反恐何时休[J].中国船检.2003,8
    [32]章贡波.美国加强海上集装箱运输安全及其影响[J].中国港口.2003,1
    [33]劲谏.美国集装箱安全检查的底线[J].集装箱化.2003,5
    [34]坤杉.集装箱安全与效益可以共存[J].中国水运.2003,3
    [35]唐麒麟、李红玲.反恐怖斗争与海关工作[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1
    [36]关欣.美国反恐技术最新进展[J].全球科技经济晾望.2003,1
    [37]肖海.世界海运界关注反恐问题[J].中国水运报.2003,1
    [38]侣玉杰,国际海运反恐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9]程立雪,美国航运反恐法律与主要措施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0]林海峰.海上保安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41]Gregory F.Treverton,Bruce W.Bennett.Integrating Counterproliferation into Defense Planning[J].from www.counterproliferation.org
    [42]Jason D.Ellis.The Best Defense.Counterproliferation and U.S.National Security[J],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3.
    [43]Michael Reiss,Robert S.Litwak(eds.).Nuclear Proliferation after the Cold War[J].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1994.
    [44]Adam Minter.New Security Initiatives improve Chinese Ports but hinder speed[J].China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03,Vol.5.
    [45]OECD.Security in Maritime Transport,Risk Factors and Economic Impact[J].2003,Vol.7.
    [46]Barry M.Blechman.Cathleen S.Fisher.Phase out the Bomb[J].Foreign Policy.Winter 1994-1995.
    [47]Harald Muller.Counterproliferation:Putting New Wine in Old Bottles[J].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1995.
    [48]HenryH.Willis,David S.Ortiz.Evaluating the security of the Global Containerized supply Chain[J].RANDC or poration,2004.
    [49]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Container Security GAO-08-187[R].
    [50]U.S.Customs service.24-Hour Advance Filing of import Cargo Declarations[J].21·New York.U.S.Customs service,2002.
    [51]H.R.5005.Homeland security Act of 2002[J].WASHINGTON,D·C.2002.
    [1]中国水运编辑部.中国水运.武汉:中国水运杂志社 2000~2008
    [2]集装箱化编辑部.集装箱化.上海:集装箱化杂志社 2000~2008
    [3]交通世界编辑部.交通世界..北京:交通世界杂志社 2000~2008
    [4]中国船级社.中国船检.北京:中国船检杂志社 2000~2008
    [5]中国港口协会.中国港口.上海:中国港口杂志社 2000~2008
    [6]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上海:中国航海杂志社 2000~2008
    [1]美国国会http://www.whitehouse.gov
    [2]美国国土安全部htp://www.dhs.gov
    [3]美国海关与边境管理局http://www.cbp.gov
    [4]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infousa/index_gb.htm
    [5]美国航运管理局http://www.marad.dot.gov
    [6]全球安全网http://www.globalsecurity.gov
    [7]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http://www.armscontrol.org.cn/
    [8]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