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裁量权的合理运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高校不再是法治的真空地带了。行政诉讼制度作为高校学生权利救济途径不仅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提倡,也得到了司法实践的肯定。然而,对高校在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资格的理论依据,学界却是众说纷纭。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将高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或将高校视为公务法人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显然,这两种理论主张都将高校视为国家行政组织的一部分,高校就难以避免国家行政权的不当干预,因而有悖于大学自治的时代精神。出于大学应当自治的直觉,我们认为高校是有自主权的自治组织,高校学生管理的行政行为是社会行政;社会行政也应受到国家法律的制约,受到行政法的规制。由此,高校便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应受行政法的规制。
     然而,由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及法律规范的抽象性,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广泛的行政裁量权。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裁量权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权力制约机制,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着滥用行政裁量权的现象。因此,探讨如何规制高校学生管理行政裁量权的运作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加强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虽然是规制行政裁量权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司法审查的局限性,司法审查并不是规制行政裁量权的最佳手段。行政裁量权的规制应该加强高校对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内部控制和自我控制。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张扬高校学生权利意识,以学生权利制约高校行政权力。一方面,学生是有权利的,包含实体权利和程序性权利,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受到权利保护原则与平等对待原则的制约,学生管理的行政程序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司法审查、行政申诉、行政复议等校外学生权利救济途径存在局限性,我们必须完善校内学生权利救济途径,主要是健全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从而有效校正学生管理中因为高校滥用行政裁量权而侵害学生正当权利的情形。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ules of law in our country, university is no more a vacuum of law.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as a way of right's relief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not only been advocated by scholars and specialists, but also been confirmed by judicial practice.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university being as an administrative subject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has been discussed a lot in the academic field. At present, the mainstream point is viewing university as a law and rule authorizing administrative subject or as a public legal person that has a qua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ubject. Obviously, these two theoretical claims both treat university as a part of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universities ' disability of get rid of the improper interfering of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 thus against the spirit of university autonomy. Out of the feeling that university should have its autonomy, we regard university as an autonomic organization with decision-making right, the administrative action of student's management at university is a kind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administration should also be restricted by national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laws as well. Therefore, university has the qua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ubject, and should be restricted by administrative laws.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abstraction of laws, there is a broad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 in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to have a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 but because there is no relevant restricting mechanism of power, abus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 exists in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So, it has a practical meaning to discuss how to exercise rational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 of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We believe, strengthening the judicial review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 is a necessary way of restricting how to exercise the power,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it is not a best wa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ner-control and self-control of the exerci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 so as to restrict it. Therefore, we attempt to extend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right, using the students' right to restrict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university. On one hand, students do have rights, including the substantive rights and procedural rights, which require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should be restricted by the principles of right protection and equal treatment when they exercise the power.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the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ain right's relief outside the campus is quite limited, such as the way of judicial review, administrative appeal and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We should perfect the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ain right's relief in the campus, mainly is the complaint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an help us to protect the students' right from being invaded becau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power's abuse.
引文
① 夏勇.人权与中国传统[A].夏勇.公法[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② 秦惠民.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① 马怀德.学校、公务法人与行政诉讼[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3 卷[C].北京:法律出版,2000,8
    ② 湛中乐、李凤英.论高等学校之法律地位[A] 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4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
    ③ 褚宏启.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
    ④ 金自宁.大学自主权:国家行政还是社团自治[J].清华法学,2007 石红心.社团治理与司法[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7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⑤ 程雁雷.高校退学权若干问题的法理探讨[J].法学,2000,4;胡肖华.论学校纪律处分的司法审查[J].法商研究,2001,6;谭晓玉.我国首例学位教育行政诉讼案的若干分析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0,2
    ⑥ 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A].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 5 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⑦ 程雁雷.司法审查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纠纷范围的界定[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 秦惠民.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① 胡玉鸿.西方三大法学流派方法论检讨[J].比较法研究,2005,2
     ① 石佑启.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OL]. 参见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119/ca498158.htm
    ② 夏勇.人权与中国传统[A].夏勇.公法[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① 杨建顺 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J].法学研究,2004,1
    ② 同上
     ① 胡秀华、周光礼.普通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透视[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1
    ① 湛中乐、李凤英.论高等学校之法律地位[A] 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4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
    ② 沈岿.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 [A]. 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3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
    ③ 左明.论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OL].参见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6168
     ① 褚宏启.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
    ② 左明.论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OL].参见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6168
    ③ 马怀德.学校、公务法人与行政诉讼[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3 卷[C].北京:法律出版,2000,8
    
    ① 张凤杰.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思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
    ② 申素平.论公立高等学校的公法人化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
    ③ 马怀德.学校、公务法人与行政诉讼[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3 卷[C].北京:法律出版,2000,8
    ④ 金自宁.大学自主权:国家行政还是社团自治[J].清华法学,2007
    
    ①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6
    ② 石红心.社团治理与司法[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7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① 石佑启.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OL]. 参见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119/ca498158.htm
    ② 姜明安.法治的自治基础与自治的法治保障[OL].参见北大公法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9062
     ① 石红心.社团治理与司法[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7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① 张凤杰.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思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5
    ② 张凤杰.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思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5
    ① 姜明安.论行政执法[J].行政法学研究,2003,4
    ② 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J].法学研究,2004,
    ③ 何海波.通过判决发展法律 [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第 3 卷[C].北京:法律出版,2000,8
    ④ 吴偕林.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适用[J].法学,2004,12
     ① 焦志勇.完善高校学生权益救济制度的探讨[J].法律适用,2006,6
    ② 张凤杰.高校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思辨[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5
     ① [美]爱德华·希尔斯著,林杰译.论学术自由[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
    ② [美]伯顿·克拉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
    
    ① 秦惠民 当前我国法治进程中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② [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 行政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7,第 70 页
    ③ [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 行政法[M].群众出版,1986,第 568 页
    
    ① 胡建森 有关行政滥用职权的内涵及其表现的学理探讨[J].法学研究,1992,3
    ② 姚锐敏.关于行政滥用职权的范围和性质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
    ③ 姚锐敏.关于行政滥用职权的范围和性质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5
    ④ 沈岿.行政诉讼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J].法商研究,2004,4
    
    ① 杨建顺.行政裁量的运作及其监督[J].法学研究,2004,1
    ②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3 第 173-174 页
    ③ [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M].北京:群众出版,1986, 第 569 页-571 页
    ④ [日]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 第 98-99 页。
    ⑤ 王振宁.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OL].参见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268/ca256072.htm
     ① 董川峰.上海高校校规纷纷"变脸"[OL].参见群龙网,http://www.oipp2.cn/qingqingxiaoyuan/2172.html
    ② 湛中乐、李凤英.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之完善[OL]. 参见我要正义网http://www.51zy.cn/s118015101.html?q=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之完善
     ① 张磊.学生游泳过关才准毕业 上海大学新版校规引争议[OL ].参见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2-27/8/695796.shtml
    ② 白雪.中国矿业大学规定使用手机 MP3 者不算贫困生[OL].扬子晚报,2007 年 10 月 26 日
     ① 夏勇.人权与中国传统[A].夏勇.公法[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① 关保英.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合理条件[J].中国法学,2000,6
    ② 胡建淼.试论行政合理性原则[J].东吴法学,2000
    ③ 叶必丰.行政合理性的比较与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2,6
    ④ 王振宁.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OL].参见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268/ca256072.htm
    ⑤ 周佑勇.行政裁量的均衡原则[J].法学研究,2004,4
    ① 关保英.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合理条件[J].中国法学,2000,6
    ② 胡建淼.试论行政合理性原则[J].东吴法学,2000
    ③ 胡建淼.试论行政合理性原则[J].东吴法学,2000
     ① 关保英.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合理条件[J].中国法学,2000,6
    ② 关保英.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合理条件[J].中国法学,2000,6
     ① 河南科技大学规定学生用电脑需交监督费[OL].参见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china/wbll/toutiao/200711/t20071105_504611541.html,2007 年 11 月 2 日
    ① 河南科技大学规定学生用电脑需交监督费[OL].参见中国广播网,http://www.cnr.cn/china/wbll/toutiao/200711/t20071105_504611541.html,2007 年 11 月 2 日
    ② 何海波.通过判决发展法律[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3 卷[C].北京:法律出版,2000,8
    ③ 甘德怀事件引发北大法学院诚信危机?[OL].参见网易,http://education.163.com/edu2004/editor_2004/kaoyan/040727/040727_148227.html,2004 年 7 月 28 日
    ① 沈岿.公立高等学校如何走出法治真空[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5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 66页。
    ② 米尔恩指出, “比例平等原则要求: (a) 某种待遇在一种特定的场合是恰当的,那么在与这种待遇相关的特定方面是相等的所有情况,必须受到平等对待;(b) 在与这种待遇相关的特定方面是不相等的所有情况,必须受到不平等的对待; (c) 待遇的相对不平等必须与情况的相对不同成比例。”参见[英]米尔恩著,夏勇等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第 59 页。
    ③ 叶必丰.行政合理性的比较与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2,6
    ④ 城仲模.行政裁判百选[M].台湾: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第 129 页
    ⑤ 周佑勇.行政裁量的均衡原则[J].法学研究,2004,4
     ① 杨建顺.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J]. 法商研究,2003,1
    ② 熊文钊、张伟.行政自我拘束原则之初步研究[A]. 应松年、马怀德.当代中国行政法的源流[C].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1
    ③ 杨建顺认为,“在某个案件中,是否应该承认这种例外的行政自我拘束的问题,只能是通过对(1)相对人的利益;(2)是否‘基本上维持了阻止违法行政这一行政的法律适合性原则的宗旨’;以及(3)通过承认行政自我拘束性,‘被侵害的各个法令的规定所体现的价值’进行比较衡量来决定。”参见杨建顺.论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理论根据[J]. 法商研究,2003,1
    ①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A].陈光中、江伟.诉讼法论坛[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
    ②管君_注粕下的正当程序[J1_行政注学研穷_2007_1
     ① 王锡锌.自由裁量与行政正义[J].中外法学,2002,1
     ① 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A].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 5 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① 石红心.社团治理与司法[A].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 7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② 例如,湖北高校首例校内申诉案尘埃落定[OL]参见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050708/n226244111.shtml);西安石油大学试读生成功抵制校方“退学令”[OL]参见搜狐社区,http://club.news.sohu.com/r-make_friends-14490-0-0-10.html);北京市教委再撤民大开除令[OL]参见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060911/n245269003.shtml)
    ① 郑春燕.论“行政裁量理由明显不当”标准——走出行政裁量主观性审查的困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
    ② 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A].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 5 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③ 法院在田永案和刘燕文案的审查中就反应了法院的尽量避免审查学术纠纷的态度。法院在田永案中审查了学校纪律处分决定依据的事实和法律适用,而刘燕文案因是学术性决定,法院以自己的判决表明他们没有审查事实问题。
     ① 何雪峰、何海宁.关注学生申诉权[OL].南方周末,2003 年 11 月 18 日
     ① 石红心.社团治理与司法[A].罗豪才 行政法论丛.第 7 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① 尹力、黄传慧.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探索,2006,3
    ② 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A].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 5 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③ 重庆市学生申诉办法[OL].参见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http://www.cq.gov.cn/zwgk/zfgw/91845.htm
    ① 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A]. 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 第 5 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② 尹力、黄传慧.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探索,2006
    ③ 所谓的“社会一般人”,他遵守法律,笃信通行的道德伦理观念,具有一般人的经验和学识;社会一般人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他也并非生活在真空当中,他的世界观深深植根于社会之中,为社会各种综合条件所决定。参见王振宁.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OL].参见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268/ca256072.htm
     ① 程洁.行政程序法中的程序中立原则[OL].参见我要正义网,http://www.51zy.cn/s100958397.html?q=行政程序法中 的程序中立原则
     ① 王锡锌.论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J]政治与法律,2000,3
    ② 张绍华.行政程序法之参与原则研究[OL].参见中国法律网,http://www.lawfz.com/lunwen/xingzheng/other/20070502/272793.html
    ③ 王锡锌.行政程序理性原则论要[J]. 法商研究,2000,4
    1、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1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2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5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劳凯声.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龚向和.受教育权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OO4年版.
    6、秦惠民.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7、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潭细龙.教育法学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陈本亮、吴仁华编著.法制在学校——依法治校案例评说[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湛中乐.高等教育与行政诉讼[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董保城.教育法与学术自由[M].台湾:台湾月旦出版社,1997年版.
    12、张维平.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3、孙霄兵.受教育权法理学—— 一种历史哲学的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翁岳生.行政法[M].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
    15、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7、沈岿.平衡论:—— 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夏勇.人权概念起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夏勇.公法(第一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1、罗豪才.行政法论丛(第3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2、罗豪才.行政法论丛 (第5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3、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4、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OO0年版.
    25、[英]哈耶克著,杨玉生译.自由宪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日]大须贺明著,林浩译.生存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7、[英]A. J. M.米尔恩著,夏勇、张志铭译.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28、[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英]丹宁勋爵著,李克强、杨百揆、刘庸安译.法律的正当程序[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0、公王祥.权利现象的逻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刘恒.行政救济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3、胡锦光、王丛虎.以案说话——行政诉讼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杨春福.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版.
    36、陈新民.德国行政公法学基础理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37、齐玉苓诉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5
    38、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4
    39、申素平.受教育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对当前教育纠纷中一个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4
    40、湛中乐,李风英.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兼论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之完善[J].中外法学,2OOO,4
    41、程雁雷.高校退学权若干问题的法理探讨[J].法学,2000,4
    42、杨建顺.行政诉讼与司法能动性——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的启示[A].法学前沿编辑委员会.法学前沿(第4辑)[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3、殷啸虎、吴亮、段于民.“高校处分权”及其法律监督——对大学生怀孕被退学案的个案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3
    44、尹力.从建国以来宪法中教育条款变化看教育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
    45、尹力.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2
    46、蒋莱、熊庆年.浅议大学生受教育权利实现的不充分[J].教育发展研究,2002,6
    47、张驰、鲍治.隐私的保护:在权力与权利之间——对全国首例在校生状告学校名誉侵权案的法律思考[J].法学,2000,10
    48、秦惠民.高等学校法律纠纷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学家,2001,5
    49、杨临宏.特别权力关系论研究[J].法学论坛,2001,4
    50、秦惠民.高校管理法治化趋向中的观念碰撞和权利冲突[J].现代大学教育,2002,1
    51、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0,4
    52、胡劲松.论特别权力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3、夏勇.法治是什么——渊源、规戒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19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