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增长趋势。由于群体性事件影响大、涉及范围广,给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目前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利益矛盾引起,并且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显然要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防控,特别是要使这种防控具有可靠的、稳定的机制作为保障。本文作为和谐社会视域下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研究,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当前我国群体事件发生的特点、原因以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强调和说明了群体性事件有效防控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首先论述了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建构问题,说明这种机制的建构和完善对于群体性事件有效防控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利益观、公平正义观和群众观三个方面,着重阐明了群体事件防控机制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的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说明虽然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具有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重控而不重防、忽视社会主体的作用、解决矛盾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第四部分,从夯实制度基础、健全预防机制和完善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提出了对策.
China is in the violent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and group incidents are on the increase. Due to their influential and widespread features,group incidents have brought about a big shock to our building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China’s current group incidents mainly arise from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which fall in the category of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 Based on the reliable、stable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 we only build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As the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group incidents in the view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ep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s、causes of the group incidents and their effect to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en it emphasizes the impressive significance of group incidents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build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building of the group inciden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the impressive significance of perfecting it .Then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 Marxism interests、justice and mass views,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Marxism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group inciden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The third part mainly presents the oper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effective mechanism in China at the moment,and st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s well.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emphasizing the prevention but dealing、ignoring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lacking of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contradictions.
     The last part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and ferfecting the group inciden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It analyses the contents from three aspects:tamping the institutional basis、perfecting the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引文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
    
    ①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页。
    ②夏勇:《走上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6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1页。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2-20。
    ②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光明日报》,2005-03-22.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0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②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7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4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①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02页。
    
    ①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②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9月6日,第1版。
    ③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①参见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25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②张国亮:《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思考》,《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3期。
    ③龚太华、赵德刚、余涛等编著:《公安执法与人权保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夏勇:《走上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李俊伟:《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龚太华、赵德刚、余涛等编著:《公安执法与人权保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徐乃龙主编:《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陈晋胜:《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18.杨和德主编:《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情况发生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22.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任红杰:《社会稳定问题前沿探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章辉美:《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吴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工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于咏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论》,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
    27.王卿、刘士卓:《把握新特点化解矛盾——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28.刘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梁周敏:《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处置》,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科赛:《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2.刘子富:《新群体性事件观—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2-20。
    2.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光明日报》,2005-03-02。
    3.《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9-06。
    4.孙元明:《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赵守东:《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症结及解决思路》,《理论探讨》,2007年第2期。
    6.张爱民:《当前我国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世纪桥》,2007年第7期。
    7.陈晋胜:《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8.张国亮:《关于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思考》,《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7月第3期。
    9罗裕聪:《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10.阎玉海:《新时期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与思考》,《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1.傅涛:《加强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5期。
    12.李万和:《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公安研究》,2005年第2期。
    13.张福森:《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好方式—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求是》,2004年第21期。
    14.潘志良:《试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15.宋立娥:《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根源与处理办法》,《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6.王伟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科学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实事求是》,2005年第3期。
    17.彭巧云:《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几点思考》,《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8.徐志宏:《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江涛:《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的几点质疑》,《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l期。
    20.范明:《中外“群体性事件”问题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21.吴忠民:《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
    22.高文锦:《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意义》,《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第l期。
    23张胜前:《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4.王修利:《浅析群体性事件预防》,《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5期。
    25.李志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第l期。
    26.周广扬:《论群体性治安事件》,《公安研究》,2001年第6期。
    27.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