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区域的广阔性决定了其既有中纬度地区多灾的特点,又具有季风边缘地带容易发生灾难的环境系统。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的公共事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减少人民的损失,是我区党和政府以及理论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政府相关人员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更加负责任的精神对待决策。通过“谁决策,谁负责”的行政问责制度的建立,使决策者的责任明晰,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同时,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将政府责任与服务人民的管理理念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问责过程和程序中的透明性和信息的公开性,将使公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一方面,可以证实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向公众展示政府部门所作所为,由公众来判定是否进行行政问责。另一方面,政府行政行为难免存在着偏差和缺陷,可以向公众公开政府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行政问责,可以减轻公众对政府的偏见,建立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解决。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ave particularity and extensity of geographical position, which decided t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ddle latitude area multi-disaster characteristic, and had monsoon boundary zone to be pregnant the disaster environment system. The way to deal with thunderbolt, taking the counter measures to reduce people's loss promptly is my area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theory researchers' concerned t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s advantageous the official to have the positive initiative posture to deal with thunderbolt, who make the question to be solved promptly, and prevent the policy-maker authority to abuse, supervises the policy-maker by the careful manner, the even more responsible spiritual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what "whose decision-making, who is responsible"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causes policy-maker's responsibility to be defined, and make the organic synthesis of responsibility, authority and benefits.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can highlight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and serving people's management idea. In extent it will obtain the public to trust the government. In the accountability process and the procedure transparency and information openness, which can cause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the surveillance with government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y confirm that act of government's rationality what the public demonstrated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actions, and the public determined whether to carry on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ction has the deviation and the flaw unavoidably, which can public exists questions, and we can based on this carries on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what may reduce the public have the prejudice to the government, and trust the government. It is advantageous in Thunderbolt's solution.
引文
1.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1.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J]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2.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第40-44页.
    1.姜卫平.突发事件考验下的行政问责制[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10月第23卷第10期第32-33页.
    2.许媛媛.我国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的构建[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第3期第73-75页.
    3.吴建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的完善——基于矿难行政责任追究的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92-97页.
    4.张维平.突发公共事件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的构建与运行[J]肇庆学院学报 2006年2月第27卷第1期第85-88页.
    5.孙发锋.群体性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困境及对策[J]领导科学2010年8月中第23-24页.
    1.李一行李纪恩.试析行政问责制在灾害事件中的表现形态——以5.12汶川震灾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10卷第3期第118121页.
    1.《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年7月12日.
    1.王剑雄危机管理与突发性公共事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3033页.
    2..韩剑琴.行政问责制一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时事观察,2004年8期.第13-14页.
    3.周仲秋.长沙首推行政问责制:政策文本解读及其分析[J].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第19-22页.
    1.黄健荣,梁荣.问责新政:多维理论之考察[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第6-9页.
    2.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22-23页.
    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第18-21页.
    4.洛克政府论[M].商务印书馆,1996.
    1.卢梭 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第233页.
    1.田瑞华 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危机管理形势与对策探讨[J]前沿2009年第12期.
    1.内蒙古统计年鉴(2002-2010)[Z].方志出版社.
    1.《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9.10.
    2.《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03.6.15.
    3.《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7.12.
    4.《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7.7.1.
    1.www.nmg.gov.cn.内蒙古人民政府信息网.
    1.www.chifeng.com.赤峰网.
    2.《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2009年7月.
    1.《列宁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美]威尔逊.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毛政相.问责制:必须走向制度化[J].《理论探讨》2005年第1期,第97页.
    2.周亚越著.行政问责制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20页.
    1.周亚越 行政问责制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22页.
    1.周美雷 完善我国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的思考[J]领导科学2009年2月.
    1.孙发锋 群体性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困境及对策[J]领导科学2010年8月中第23页.
    [1]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修订第3版.
    [2]洛克.政府论[M]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第1版.
    [3]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4]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出版.
    [5]孟德斯鸡.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61年出版.
    [6]盖伊·彼得.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7]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
    [8]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罗豪才.行政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0]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11]杨解军.行政责任问责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2]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3]陈国权.政治监督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出版.
    [14]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15]尤光付.中外监督制度比较[M]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
    [1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7]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
    [18]李传军.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探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19]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J].理论月刊,2004年12期.
    [20]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1]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时事观察,2004年8期.
    [22]田瑞华.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危机管理形势与对策探讨[J]前沿,2009年第12期.
    [23]陈建平.中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背景及其成效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4]周美雷.完善我国公共事件行政问责制的思考[J]《领导科学》2009年2月.
    [25]肖木.官员问责制度建设比风暴效应更重要[J]人民论坛,2008年第21期.
    [26]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J]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27]周亚越.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及其重构[J]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8]唐铁汉.我国开展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6期.
    [29]姜卫平.突发事件考验下的行政问责制[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10月第23卷第10期.
    [30]许媛媛.我国群体性事件中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的构建[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年第3期.
    [31]吴建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的完善——基于矿难行政责任追究的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2]张维平.突发公共事件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的构建与运行[J]肇庆学院学报,2006年2月第27卷第1期
    [33]孙发锋.群体性事件中行政问责制的困境及对策[J]领导科学,2010年8月第3期.
    [34]李一行.李纪恩.试析行政问责制在灾害事件中的表现形态——以5.12汶川震灾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10卷第3期.
    [35]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J]新东方,2003年第5期.
    [36]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J]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
    [37]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N]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
    [38]张贤明.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
    [39]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40]高秦伟.论责任政府与政府责任[J]行政论坛,2001年第7期.
    [41]毛寿龙.政府官员如何承担责任[J]决策咨询,2001年第11期.
    [42]陈粟裕.中国行政问责制可操作性研究[J]传承,2010年第5期.
    [43]陈伟霞.对基层政府行政问责的几点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第2卷第3期.
    [44]杨吴丽李梦瑶.行政问责制研究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0年4月(上)
    [45]沈瞿和王方东.行政问责必须实现五个转变[J]长白学刊,2010年第2期.
    [46]闫建.行政问责制存在——基于六省市问责[J]领导科学,2010年第3月期.
    [47]王仁富.论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8]王剑雄.危机管理与突发性公共事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9]谭琪,齐秀强.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路径探讨[J].理论前沿,2009年第3期.
    [50]内蒙古年鉴(2002-2010)[Z].方志出版社.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
    [52]《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2009.7.1.
    [53]《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9.10.
    [54]《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2003.6.15.
    [55]《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7.7.1.
    [56]《内蒙古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5.7.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