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管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中,从组织自身和农户两个角度入手,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以突破国际合作制基本原则,克服合作组织的资本、效率和竞争先天不足的局限性,最终达到系统内外各个要素功能的优化,整个系统良性互动的目的。以期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提供借鉴。这些对于把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
     (1)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平衡计分法的理论支持。
     (2)对国内外经济组织发展变革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特点及经验;比较德国、美国、日本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对我国借鉴;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不同发展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要素的功能变化特征不同,农民选择合作的路径不同,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也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不会以某个群体或某个人的意志而发生制度变迁的。
     (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要素的合理配置。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准企业化管理系统,进而对其系统环境和系统内部功能进行分析。从组织自身和农户两个角度入手,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从农户(社员和非社员)参与合作的意愿和行为出发,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构与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其次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限制因子。
     (4)提出“依据区域农村发展的特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路径,营造集经济、教育和社会性为一体的中国农民合作文化,尊重农民的意愿与选择,走政府推动和农民自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观点。
     (5)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设想,以突破国际合作社基本原则,实现社员收益和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取向强调发展和承认个人能力差别的原则,由个人能力差别决定其在合作组织中的地位。为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合作组织的新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This article takes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FSCEO) of our countr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ntegrating the FSCEO systematic management into the big socialist background of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analyzing the two angles both the organization itself and farmer household, viewing the problem of FSCEO, carrying on a deeper and systematic study to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 diagnosis research. Breaking through the classical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ystem and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 that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capital,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on are congenitally deficient; finally it achieves the system functional optimization for each essential factor inside and outside it, and then comes to the aim of benignant interaction. This can provide the model to our country’s FSCEO construction. These considerations grasp the basic direction and the way that FSCEO develop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formulation correlation polic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is article are as follows:
     (1)The theoretical basis which constructed to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wa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This Includes the theory of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s elementary, of system vicissitude, of transaction expense, of public choice , of system management, and of balance scoring method theory.
     (2)Conducting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c organizations in the transformation pattern. It summarizes the overseas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 feature and the experience. It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German, American, and the Japanese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 and profits with our 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It also propose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a system function is different, the way of cooperation to be different, and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also differ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cannot change in system only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any particular individual or organization or any community.
     (3)Making a reasonable disposition on essential elements of a system on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Using the viewpoint of system theory ,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takes an accurate commerci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its system environment and the system interior function. From the two angles of organization itself and the farmer household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the real diagnosis research. Firstly, members and non-members from the wish and the behavior embarks of the farmer households’particip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through analyzing its influence factor, then promulgates our country’s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choice of innovation way of management;; Then organize our own development demand from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to embark, and then it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limit factors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4)Proposing the viewpoint to“in term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farmer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build a Chinese farmer cooperation culture which combines collective economy, education and sociality as a body; respect the farmer’s own wish and choice, walks the development path which the government impetus and the farmer spontaneous unify”
     (5)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anagement innovation on our country Farmer Specialized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has proposed the new structure 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breaks through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ociety, realizes the maximization member of society’s income and capital income. Accepting the principle of emphasizing development and acknowledging individual ability difference,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status ought to be decided by individual ability difference. This provides the correlation department reference of establishing the new system arrangement of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引文
[1]王东阳,胡志全,吴永常, 中国农民组织制度发展的类型及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农民组织建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2]傅晨,吕斌,合作社本质探析,新疆农垦经济[J],2005,(5):37~40
    [3]杜 受牯,合作制从经典 走 向现 代,中国农民组织建设[M],中国经济 出 版社,2005,(1)
    [4]张晓山,合作社的基本原 则 与中国农村的实 践[J],农村合作经济经 营 管理,1999,(6)
    [5]应瑞瑶,刘营军,农业合作社经济的基本原则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 2003,(3):116~118
    [6]姜明 伦, 于 敏, 郭红东 ,农民合作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 探索 ,2005(3):21~25
    [7]黄祖辉,徐旭初,宋瑜,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中国农民组织建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8]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4):36~48
    [9] 冯 开 文 , 论 中国农业合作制度 变迁 的 格 局 与 方向 [J], 中国农村 观察,1999,(3):16~22
    [10]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1]傅晨,合作经济制度的传统与变迁[J],中国合作经济,2004,(11):22~15
    [12]李建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国际原则的借鉴与修正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 吴志雄,对农产品合作社一些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14]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第1 版
    [15]罗必良,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农民经济组织的应用研究[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16]赵选民,王宝石,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分析[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5)
    [17]罗夫 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新疆 大学学 报 (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1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6
    [19]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0~92
    [20]梁晶,论系统的整体功能[J]. 工业技术经济,1999,(6)
    [21]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M],陈光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版
    [22]孙亚范,现阶段我国农民合作需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和启示——对江苏农户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3,(1):204~208
    [23]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沿海地区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意向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4,(3):35~43
    [24]黄祖辉,徐旭初,冯冠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3):13~21
    [25]郭红东,蒋文华,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农户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4,(5)
    [26]孔祥智、张小林、庞晓鹏、马九杰,西部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制约因素——基于陕、宁、川三省(区)调查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民组织建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27]王景新等,长三角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崛起——苏、浙新乡村建设系列调研报告, 中国农民组织建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28]张晓山,苑鹏,潘劲,谁说了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决策行为初探[J],科学决策,1998(1):6~8
    [29]张晓山,苑鹏,潘劲,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行为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1997,(10):4~10
    [30]陈伟涛,农村社区中的合作组织研究一一四川省双流县的典型调查[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1] 庞 晓 鹏 , 中 国 民 间 合作 服 务 组 织研究 [M], 北 京 : 中 国 科 技 出 版社,1999:5~8
    [32]赵继新,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3]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4]王勇,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5]杜吟棠.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现状分析[J],科研动态,2001,(1)(总第 18期)
    [36]郑有贵,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N],中国经济史论坛网,2003-10-14
    [37]李惠安,99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47
    [38]张 晓山 , 浅议 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J],农村合作经济理论 管理,1999(12): 18~21
    [39]程同顺,中国农民组织化研究初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40]刘劲松,论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J],农村经营管理,2004,(6)
    [41]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
    [42]陈吉元,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现状及其演化趋势[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43]程同顺,黄晓燕,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共识与分歧[J],教学与研究,2003,(3)
    [44] 国 鲁 来 , 农 民 合 作 组织 的 发 展 及 存在 的 主 要 问题 [N], 三 农 中 国网,2006-4-1
    [45]程同顺,利益集团理论与中国农民的组织化[N],农民维权网,2005-4-26
    [46]刘凤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及发展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7] 钱 凯 , 我 国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问 题 研 究 综 述[N],http:∥www.crifs.org.cn,2004-04-01
    [48] 韩 俊 , 发展农民新 型 合作经济组织的 政策 思 路 , 中国经济 时 报 ,2004-2-20
    [49]魏道南,张晓山,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探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 1 版
    [50]吴金涛,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1]范小健,关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9,(4)
    [52]林毅夫:集体化与中国 1959—1961 年的农业危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
    [53] 靳 相 木 : 论 五 十 年 代 初 级农业 生 产 合作社的 产 权 制度 [J],, 经济科学,1995,(6)
    [54]夏英,农村合作经济:21 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调研世界,2001,(9)
    [55]郝立新,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56]项继权,农民协会的组织功能和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5)
    [57]姚监复 ,农民专业技术 协会的发展 趋势 与 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 与 社会,1999,(1)
    [58]李昆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模式选择 研究[D],四 川农业大学硕 士 学 位论文,2005
    [59]刘劲松,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与路径[J],改革,2004,(3)
    [60]许家林、曾令香、朱忠贵,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创新的运行现状与推进条件 —— 湖北 省 108 个村调查结果的 实证分析[J],中国 农村 经济,1999,(4)
    [61]尤庆国,林万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政策影响评价[J],农村经济问题,2005,(9)
    [62]柳晓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机制与职能转型初探[J],农村经济问题,2005,(9)
    [63]孙世芳,产权合作:我国农业组织化主体模式[J],河北学刊,2003,(6)
    [64]高启杰,高霞,农民组织与农业技术创新,中国农民组织建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65] 黄祖辉 , 农民合作 : 必 然 性、变革 态 势 与 启 示 [J]. 中国农村经济 , 2000,(8):4~8
    [66]夏英,牛若峰,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思路[J]. 中国农村经济,1999.(12):40~43
    [67]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
    [68]郭志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经济体制[J],甘肃农业,2006,(3)::52~53
    [69]李成贵,经济社会体制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3):59
    [70]苏祝成,茶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71]李婉红,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2]张红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绩效、缺陷与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观察,2004,(2):2-11
    [73]孙亚范,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成本约束及化解[J],经济问题探索,2004,(2):30-33
    [74]高启杰,蔡志强,张海森,发挥农民组织在保护农民权益中的作用:兼论新一代合作社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作用[A],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农民权益保护[C],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5]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课题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立法专题研究报告(四)[J],农村经营管理,2004,(12)
    [76]徐金海,契约的不完全性对“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组织效率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00,(6):60~63
    [77] 农 卓 恩 , 农户 与 贩 子 的 博弈 : 信息 和组织的 价 值 [J], 广 西 财 专学报,1998.231
    [78]于建嵘,农民以法抗争的组织特点[J],社会学研究,2004,(2)
    [79]俞可平,中国农村的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以福建省漳浦县长桥镇东升村为例[J]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
    [80]王景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农民组织发展——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会观点综述[J],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2004,(491)
    [81]程漱兰,张海阳,范晓萍,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条件和途径——关于漯河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农村经济文稿,1999,(9)
    [82]刘军彦,霍学喜,刘军仓.“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融资瓶颈的个案分析及一般政策建议[J].科技导报,2004.7
    [83] 傅 晨 , “ 新一 代 合作社 ” : 合作社制度 创 新的 源 泉 [J], 中国农村经济,2003.(6)
    [84]潘建国,美国农业合作社面面观[J]. 中国合作经济,2004,(11)
    [85]四川省赴德农业经济考察团,德国农村发展状况的考察及其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1999,(5)
    [86]史 超 书 ,借鉴 日 本农 协 经 验 构 造 现 代 合作社 企 业 [J],山 西 财 经学 院 学报,1995,(1)
    [87]秦朝钧,王 军. 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与我国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 2005,(1)
    [88]何广文.德国东部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特征与启示[J],德国研究,2001,(3)
    [89]郭红东 、 钱 崔 红 , 北 美 新一 代 合作社的发展 与 启 示 [J].农业经 营 管理,2004,(5):15~18
    [90]农业 部考 察 团 ,欧洲 农民 多种 形 式 的 联 合 与 合作组织 [J],中国农村经 济,1999,(4):76
    [91]王震江,透视美国新一代合作社[J],江苏农村经济,2003,(2):37~38
    [92] 曲 国 庆 , 日 本农 协 与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J] ,农业经济问题,1997,(5)
    [93]张晓山,德国合作社的几个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7,(5)
    [94]汪冬梅,日、美、德农业合作社之比较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1,(9)
    [95]张建民,日本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J],农业经济学 2001,(12)
    [96]张健,美国的农业合作社[J],世界农业,1997,(4)
    [97]张义珍、张素罗,农业经营组织化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学,2001,(9)
    [98]冯开文,借鉴与反思—日本农协的近况及其对中国农村合作的启示[J],中国改革农村版
    [99]姚於 康 , 发 达 国 家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及 启 示 实 践 [J] , 世 界 农业,2003,(12):11~14
    [100]张开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2):21~26
    [101] 潘 劲 , 中 德 农村 合作社 发展 及 所 面临 的 问题 [J], 中国 农村经 济2000,(4)
    [102]农业部软科学考察团,欧洲农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组织[J],中国农村经济,1999,(4)
    [103]秦朝钧,王 军,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与我国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J],现代农业科技,2005,(1)
    [104]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借鉴国外合作社经验,应对 WTO 的挑战[J],农业经济导刊,2002,(4)
    [105] 国 家 统 计局 , 2005 年 中国 人 口 现 状 报 告 [R] ,中国 政 府门 户 网站.www.gov.cn
    [106] 山 田 定 市 ( 日 ). 日 本 合 作 社 在 经 济 转 换 期 的 作 用 [J]. 农 业 经济,1999,(1)
    [107] 山 田 定 市 ( 日 ). 农业合作社在经济 转 型 期 的 根 本 课 题 [J]. 农业经济,2004,(7)
    [108]Bartett, Managing Programs of Business Change, E&FN S Spon,1998
    [109]CCTA, Managing Successful Programs, The Stationery Office,1999
    [110]Loftus J edition (1999) Project Management of multiple projectsand Contracts Thomas Telford: Lonon
    [111]reiss G, Programs Management Demystified, E&FN Spon,1996
    [112]Turner JR, 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 2nd edition, McGraw-Hill, 1999
    [113]英国标准协会,项目管理指南,BS:6079,HMSO,1996
    [114]Lock D, Project Management, Gower Publishing,6th edition,1996
    [115]Morris PWG,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s, Thomas Telford,1997
    [116]Pinto JK(e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roject Management Handbook, Jossey Bass,1998
    [117]Connaughton J N, Valu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 client t’s Guide, CIRIA,1996
    [118]H M Treasury, Central Unit on Procurement: No.54 Value management, H M Treasury, 1996
    [119]H M Treasury,Procurement guidance No 2: Value for money in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H MTreasury1998
    [120]Male S, Kellyj, Fernie M &Bowlesg The value management benchmark: good practice framework for clients and practitioners Thomas Telford: London,1998
    [121]Thiry M, Value Management Practic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1997
    [122]A?A?阿尔钦、H?登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中译文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23]M?奥 尔森 : 集体行 动 的 逻辑 : 公共 物品 和 团 队理 论[M],上 海 三 联书店,1995(中文版)
    [124]文森特·奥斯特洛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王诚等译[M],商务印书馆,1992
    [125]罗伯特 D.史蒂文斯 凯瑟 L.杰勃勒.农业发展原理——经济理论和实证[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26]孔祥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问题及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5)
    [127] 闵 学 冲 , 发展专业合作社 , 振 兴 农村合作经济 [J], 中国农村经济,1999,(4):45
    [128]张金萍,东北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合作经济组织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29]朱春生,农业产业化格局下江苏农业推广组织参与式发展的实证研究 [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30]史振厚,农村非政府组织(RNGO)社会职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31]孙强,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02,(11)
    [132]郭红东等,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J],中国农村经济,1999,(1)
    [133] 王 树 增 ,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 政 府 职 能 [J], 行 政 与法,2003,(11):62~63
    [134] 姜 长 云 ,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 回 顾 与 思 考 [J], 开 发研究,2005,(3)
    [135]郑远红,王越子,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2004,(2)
    [136]韩俊,一号文件将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入新阶段[N],中国经济时报,2004-3-9
    [137]张晓山,真正把农民组织发展起来还很漫长[N],经济参考报,2004-4-14
    [138]寇 平 君 , 制 约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 八 大的 因 素 [J], 农业经济,2004,(2)
    [139]池泽新等,制度经济学的逻辑与——中国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3,(1)
    [140]张开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N],中国农经信息网,2005-9-21
    [141]齐丽梅,日本农协组织的制度变迁[M],杜吟棠主编: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42]何文广,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10).
    [143]中国农业年鉴(200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
    [144]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三联书店,1991
    [145]Choice, Welfare and Measurement, Oxford: Blackwell, and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82.
    [146]Boehkje, m, 1996,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Choice11(1):30~33
    [147]Fulton, m., 2000,Traditional Versus 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In Merrett, C. and Walzer, N.Eds. A cooperative Approach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port, Conn.:quorum Books, U.S.A.
    [148]Louis Putterman:“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i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rarian Institutions edited by Pranab Bardhan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9
    [149]Commons,J,Institutional Economics ,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34
    [150]张月辰、赵国杰等,太行山“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创新分析[J],中国经济评论,2006(6)
    [151]张月辰、赵国杰等,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模型建构与分析[J],2006,待发
    [152]牛若峰,也论合作制[C],农村经济文稿,1999,(3):46~61
    [153]牛若峰,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9,(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