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先秦法家研究为何没有在学术史上最终成为一“学”派为缘起,重新阐释了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得失,试图重构一个可以成一家之“学”的韩非思想体系。
     本文论述了四个主要问题:一、韩非法、术思想的来源。除了传统研究注意的三晋法学、齐楚黄老学派之外,兵学思想与纵横游说术也对韩非法术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韩非著作中直接引用了不下百例的战争、政变事例,体现了作为政治斗争外延的军事斗争在权力斗争中的重要借鉴作用。通过这些战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韩非行政体系建构的军事化倾向。不论在战略还是在战术上,古代兵法均有不少与韩非法治思想可互相参照之处。另外,在御人之术的研究上,指出韩非以为君主谋、为守成谋为出发点,借鉴了不少原来纵横家为臣子谋、为颠覆谋的攻心手段,扩大了兵学思想在行政实践中的影响。
     二、对韩非法、术的正义行政理想重构。不同于传统研究对韩非法术的纯粹实用化理解,本文借鉴了西方正义论大师罗尔斯的正义系统理论,对韩非理想法理框架进行重构,总结出韩非不平等正义行政理论的君臣契约论、自然法对行政法的统摄、非暴力反抗与革命的制约关系等一系列具有韩非特色的理想法治理论。
     三、对韩非哲学思想的重新阐释。分两个部分:首先,以先秦诸子为背景研究法家对其他诸家,主要是道家思想的吸收。从原始道家思想到黄老思想,到韩非的哲学思想,再到后韩非时代的法家学说,辨析了其间较为重要的学理连贯与创新发展。其次,借鉴老子与西方存在哲学的比较研究,指出韩非对原始道家“道”的阐释与实践具有某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突破。
     四、借鉴西方历史话语叙述类型及知识型理论,探讨了《春秋》、《左传》、《韩非子》、《史记》诸文本的历史话语类型,指出《韩非子》具有较朴素的启示型话语类型特征。在《韩非子》版本传播上,考辨出以清代朱锡庚校记、宋乾道本参校明通行赵用贤本可以作为研究《韩非子》的善本。
This article began from the problem why the Law of Before Ch'in hadn't turn into a
    school in Chinese science history. It also explained the gain and loss of Han fei --the
    deputation in the Law of Before Ch'in, try to form a appearance of Han fei as a single school.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ree mostly question : Frist, the source of Han fei's law and skill ideology. Traditional study pay attention to the great effect of San jin's law and Qi chu's rule skill. Beyond this, the arms idea and the persuasive talker's skill also influnced Han fei's law and skill ideology.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hundred example of war and coup in Han fei's work. They materialized important effect of military affairs as the extension of politics contend in the power contend.
    By the analysis of these specific example of war, we can see the militarise trend of Han fei's administration. There are many sameness between tactics and Han fei's law and skill ideology. Han fei also used many means to make a psychological attack for reference, these means were used by stratagem talkers for overthrowing, which can be used as a makeup to military science.
    Second, To compose the justice administration ideality of Han fei. Differed the utility understand to Han fei's law and skill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understand, the article used
    the West justice ethic master--Loers' justice system theory. The article sum up the
    monarch and minister bargain connection ,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e law and the administrative law, the no force resist and revolution. On the base, the article composed Han fei's ideal law frame.
    Third, To explain Han fei's philosophical ideology newly which can be departed two parts. The first, research his absorbing from the other school ,mainly from Dao school, in the background of Before Qin various school. There are rather important link and jump between original Dao and Huang Lao school and Han fei and post Han fei era of law. The second, the article exert itself on discussing Han fei's explain to " Dao" in the means of being sense,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a breach to Lao's "Dao", using for reference of the comparing study between Lao zi and West being philosophy.
    Forth , Using the west historic narrate type and knowledge model theory, it discussed "Chun qiu", "Zuo zhuan", "Han fei zi" and "Shi ji". It pointed out "Han fei zi" had rather homely revealing narrate type. The article also studied the history saying style of some correlate works and the edition of "Han fei zi". Verified the good edition may be the traffic Zhao edition checked by Qing Zhu xi geng checks and Song Qian dao edition.
引文
[1] 《柏拉图全集·国家篇》,[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并非自明的知识与思想》,贺照田主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春秋三传》,晋·杜预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 《长短经》,唐·赵蕤,北京、沈阳: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5] 《春秋繁露义证》,汉·董仲舒著,清·苏兴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6] 《春在堂文集(续编一)》,清·愈樾著,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12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本.
    [7] 《彻底经验主义》,[美]威廉·詹姆士著,庞景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 《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法]蒙甘著,刘自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蔡尚思自选集》,蔡尚思,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10]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
    [11] 《读通鉴论》,[南明]王夫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2]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庞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张岱年卷》,张岱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汤一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叶秀山卷》,叶秀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李学勤卷》,李学勤,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 《道家与道术》,柳存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8] 《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胡学琛、吕锡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9] 《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俞吾金、吴晓明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 《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常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 《2002北大最佳讲座》(第一辑),北大在线编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22] 《法治理想国——苏格拉底与孟子的虚拟对话》,周天玮,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3] 《管子校正》,清·戴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5册.
    [24] 《国故论衡》,章太炎,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1996年版。
    [25] 《国史旧闻》,陈登原,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6] 《管锥编》,钱钟书,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27] 《古代法》,[英]梅因,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8] 《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9] 《鬼谷子天机妙意》,郑杰文,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版.
    [30] 《古籍的阐释》,董洪利,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1] 《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32] 《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丁四新,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33] 《国语集释》,徐元浩,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34] 《淮南子》,汉·刘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7册.
    [35] 《汉书》,汉·班固,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36]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37] 《汉宫六种》,清·孙星衍编,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38] 《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上海:上海书店诸子集成版1986年版第5册.
    [39] 《侯外庐集》,侯外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 《韩非子札记》,周勋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1] 《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余明光,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2] 《黄老学论纲》,丁原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3] 《韩非子新校注》,陈奇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4] 《君主论》,[意]马基雅维利,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5]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46] 《旧学辑存》,张舜徽,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8年版.
    [47] 《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法]保罗·利科著,陶远华、袁耀东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剑桥大学1981年版.
    [48] 《结构与意义》,李幼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9] 《稷下学研究》,白奚,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50] 《老子道德经》,晋·王弼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3册.
    [51] 《列子》,晋·张湛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3册.
    [52] 《梁启超全集》第八册,梁启超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传世藏书》本.
    [53] 《刘申叔遗书》,刘师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4] 《老子想尔注》,饶宗颐,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五册.
    [55]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6] 《论衡》,汉·王充,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7册.
    [57] 《论共和国、论法律》,[古罗马]西赛罗著,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8]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1册.
    [59] 《两汉思想史》徐复观,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60] 《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洪汉鼎主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61] 《罗根泽说诸子》,罗根泽著,周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2] 《孟子集注考证》,元·金履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版第202册.
    [63]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德]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65] 《蒙文通文集卷三·经史抉原》,蒙文通,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95年版.
    [66] 《群书补拾·韩非子》二十卷五十五篇 乾隆五十二年卢文弨以道藏本(明冯舒以一种宋本校过的道藏本)、张鼎文本、周孔教本校赵用贤本.
    [67] 《全汉文》清·严可均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8] 《訄书(重刻本)》,章太炎,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69] 《钱基博学术论著选》,钱基博,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
    [70] 《清园论学集》,王元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1] 《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朱维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72] 《日知录集释(外七种)》,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3] 《人间关怀——20世纪中国佛教文化学术论集》,王守常、钱文忠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74] 《人类财产发展史》,徐亦让、解庭晨、胡香桂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75] 《司马法》,战国·司马穰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76] 《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组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77] 《孙子》,周·孙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6册.
    [78] 《孙膑兵法》,战国·孙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79] 《史记》,汉·司马迁,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80] 《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周·孙武,三国·曹操等十一家注,杨丙安校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81]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注,唐·孔颖达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82] 《四书集注》,周·孔子等著,宋·朱熹集注,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5年版.
    [83] 《尚书引义》,南明·王夫之,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8年版《船山全书》第2册.
    [84]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85] 《四库全书》,清·永瑢等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6] 《尚书广听录》,清·毛奇龄,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6册.
    [87]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清·黄丕烈,《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88] 《生存哲学》[德]雅斯贝尔斯,黄颂杰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9] 《实用主义》,[美]威廉·詹姆士著,陈羽伦、孙瑞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0] 《三松堂全集》第二卷,冯友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1] 《三松堂全集》第六卷,冯友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2] 《宋诗选注》,钱钟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93] 《史记会注考证》,汉·司马迁著,[日]泷川资言会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4] 《史汉论稿》,徐朔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5]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6] 《史记考索》,朱东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97] 《<孙子>古本研究》,李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8]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禇良才,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9] 《孙子兵法新解》,施芝华,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100] 《思考与批判》,张汝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101] 《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政治哲学在中国》,韩水法主编,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102] 《释中国》第三卷,王元化名誉主编,胡晓明、傅杰主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03]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世民、李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104] 《太白阴经》,唐·李荃,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105] 《唐宋八大家文集·苏洵文》,宋·苏询,熊宪光译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106] 《太平经注译》,罗炽,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107] 《田藏契约文书粹编》,田涛、宋格文、郑秦编,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108] 《尉缭子》,周·尉缭子,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109] 《卫公兵法辑本》,唐·李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110] 《王船山全集》第十一册,南明·王夫之,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2年版.
    [111] 《万民法》,[美]约翰·罗尔斯著,张晓辉、李仁良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2] 《荀子集解》,清·王先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2册.
    [113]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马克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14] 《先秦学术概论》,梁启超,中国大百科全书1985年版.
    [115] 《新理学》,冯友兰,徐洪兴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哲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6] 《新原道》,冯友兰,徐洪兴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哲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7] 《先秦诸子系年》,钱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18] 《先秦史》.翦伯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9] 《西周史》,杨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0] 《现象学及其效应》,倪梁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
    [121] 《薛允升的古律研究与改革》,华友根,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2] 《盐铁论》,汉·桓宽,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
    [123]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梁启超,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梁启超全集》第8册.
    [124] 《诸葛忠武侯文集》,三国·诸葛亮,北京:解放军出版社、沈阳:辽沈书社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兵书集成》本.
    [125] 《左传记事本末》,清·高士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69册.
    [126] 《庄子集解》,王先谦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诸子集成》本第3册.
    [127] 《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著,楼棋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
    [128] 《周礼集注》,[清]孙诒让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9] 《章太炎全集(六)》,章太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0]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章太炎卷》,章太炎,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1]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蒙文通卷》,蒙文通,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32]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3] 《周秦道论发微》,张舜徽,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134] 《中国法家概论》,陈启天,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影印上海华通书局民国十八年《民国丛书》本.
    [135] 《周易大传今注》,高亨,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98年版.
    [136]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十批判书》,郭沫若,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7] 《周勋初文集》(第一卷),周勋初,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38] 《战略论》,[英]李德·哈特著,钮先钟译,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39] 《正义论》,[美]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40] 《中国历代战争史》,《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编,台北: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版,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3翻印.
    [141] 《诸子通考》,蒋伯潜,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42]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3] 《真理与方法》,[德]迦达默尔,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144] 《战国策笺注》,张清常、王延栋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5] 《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严灵峰,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146]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普本书目编委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47] 《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张传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8] 《追忆章太炎》,陈平原、杜玲玲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149] 《中国法律之儒家化》,瞿同祖,王元化主编《释中国》第四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50] 《中国兵学》,谢祥皓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1] 《中国哲学的本体——本体论》,冯达文,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2]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徐复观,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153] 《中国战争发展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4] 《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丛书编委会,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155] 《中国文化精神》,邵汉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56] 《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施宣圆编,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157] Max Horkheimer. 1935. On the Problem of Truth. Vol. Ⅳ.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Zeitschrift fuer Sozialforschung.
    [158] Max horkheimer. 1947. Eclipse of Rea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59] Juergen habermas. 1970. Toward a Rational Student Process, Science and Politics, trans Society. translated by Jeremy J. Shapiro, Beacon Press, Boston.
    [160] Juergen habermas. 1973. Theory and Practice. translated by John Vierted, Beacon Press, Boston.
    [161] DON IHDE. 1974. The Conflict of Interpretations Essays in Hermeneutics. Northwestern Nuiversity Press.
    
    
    [1] 《从<解老>、<喻老>看韩非对老子的吸纳和改造》,王长华,《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第1期.
    [2] 《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朱维铮,《大学学术讲演录》丛书编委会编,《中国大学学术讲演录》,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3] 《创新理论的若干问题》,颜晓峰,《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8期.
    [4] 《创新刍议》,朱德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8期.
    [5] 《从郭店简本<老子>看“绝仁弃义”问题》,[韩]权光镐,《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9期.
    [6] 《恩格斯预见战争的科学方法》,夏征难,《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 《法家失去统治地位的历史根源》,赵小雷,《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困惑》,柏桦,《学术界》2003年第3期.
    [9] 《反思经史关系:从“启功益”说起》,李存山,《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8期.
    [10] 《过渡社会化的知识分子的困境》,约翰·克莱默,倪伟译,贺照田主编,《并非自明的知识与思想》,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 《韩非<解老>异解辩》,水渭松,《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6期.
    [12] 《<解老>、<喻老>篇不出韩非辩》,栗劲,《吉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13] 《经济学视角下的行为与意义》,汪丁丁,《学术月刊》2003年第10期。
    [14] 《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汤一介,《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15] 《论西汉时期的子学没落、儒学独尊问题》,陈启云,《史学月刊》2003年第1期.
    [16] 《批判与实践——新法兰克福学派对美国实用主义的兴趣》,童世骏,《华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17] 《前汉时期县长吏任用形态的变迁》,[日]纸屋正和,《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古秦汉卷》,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8] 《是“身份到契约”还是“身份契约”》,俞江,《读书》2002年第5期.
    [19] 《试析“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朱立元,《学术研究》2003年第4期.
    [20] 《谈谈<战国策>的部类归属和战国纵横家的人格精神》,王洪波,《辽宁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1] 《荀子的二重世界观》,宋立卿,《河北学刊》1989年第3期.
    [22] 《先秦道家之礼观》,陈鼓应,《中国文化研究》2000夏之卷.
    [23] 《先秦时期军事伦理与军事法制发展关系探要》,孙君,《辽宁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24] 《一源三统:先秦道家的思想分际——兼论文化功能的差异》,高晨阳,《哲学研究》1998年第12期.
    [25] 《<元延二年日记>所反映的汉代郡吏生活》,宋杰,《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26] 《知治统一——韩非认识论特点新论》,杨国荣,《齐鲁学刊》1988第3期.
    [27] 《纵横家新论》,张彦修,《史学集刊》1999年第2期.
    [28] 《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甘阳,韩水法主编,《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政治哲学在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29] 《自由主义,抑或文化民族主义的文化多元论》,刘小枫,韩水法主编《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政治哲学在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30] 《中国古代“法治”形式的演进轨迹及特点》,明欣,高鸿钧编《清华法治论》第一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 《哲学发展与思维创新》,丁素,《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8期.
    [32] 《直面生活,打破禁忌:一个反身法的思路》,张骐,《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2003年第5期.
    [33] 《作为人文教养的早期儒学》,冯达文《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11期
    [1] 《法、术、势——韩非子谋略纵横》,吴穹,北京:蓝天出版社1997年版.
    [2] 《法家文化面面观》,苏南,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2000年版.
    [3] 《鬼谷先生与说服技巧》,张世欣,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4] 《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三篇,明正统十年刻成的《正统道藏》本.
    [5] 《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三篇,明门无子撰 附录一卷,明万历六年自刻十一年重修本.
    [6] 《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五篇,明万历十年赵用贤刻《管韩合刻》本.
    [7] 《韩非子订注》,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五篇,明万历三十三年凌赢初刻本.
    [8] 《韩非子校正》,清·朱锡庚,一卷,稿本.
    [9] 《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五篇,清初钱曾家影宋抄本.
    [10] 《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五篇,清嘉庆十年之前张敦仁影宋乾道本.
    [11] 《韩非子识误》,清·顾广圻,三卷,嘉庆十年以来乾道本校赵用贤本.
    [12] 《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五篇,清嘉庆二十三年吴(?)影刻宋乾道本.
    [13] 《韩非子思想的历史研究》张纯、王晓波,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14] 《韩非思想新探》,孙实明,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5] 《韩非子与现代管理》,潘乃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16] 《韩非与中国文化》,谷方,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7] 《韩非子·帝王之术》,黎明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 《韩非子直解》,俞志慧,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9] 《韩非子趣读》,廖群,石家庄:花山出版社2000年版.
    [20] 《韩非评传》,施觉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 《校刻韩非子》,战国·韩非,二十卷五十三篇,明嘉靖四十年张鼎文刻本.
    [22] 《李斯集辑注》,秦·李斯著,张中义、王宗棠、王宽行辑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3] 《尼采其人其说》,[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鲁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4] 《权力与反抗——米歇尔·福柯传》[法]迪迪埃·埃里蓬著,谢强、马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 《商鞅及其学派》,郑良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6] 《商子答客问》,汤勤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 《孙子兵法新解》,施芝华,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8] 《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褚良才,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 《商君书说》,丁毅华,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
    [30] 《先秦逻辑史》,温供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1] 《叙事艺术逻辑引论》,董小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32] 《先秦兵书通解》,徐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3] 《中国帝王术——<韩非子>与中国文化》,王宏斌,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4] 《智者通赢:统领千古的智慧强者》,铁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