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Transformation
  • 副题名:从市场机制角度给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 英文副题名:A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Given From the Angle of Market Mechanism
  • 作者:李萍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政治经济学
  • 学位年度:2000
  • 导师:袁文平
  • 学科代码:020101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1999-11-01
摘要
本论文以马克思经济增长思想与制度理论为基础,同时借鉴、
    汲取了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和制度理论的有益成果,在制度、
    制度变迁的层面上,从市场机制角度给出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内,
    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对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的相关性、特别是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论文首先通过对有关理论的回顾,探讨了制度因素或者被完全
    撇开或回避、或者被作为给定的前提不予研究的问题。循着这两个
    问题所作的研究,将制度或体制因素与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与否
    内在地联结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或体制因素事实上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的主要决定因素和重要解释变
    量的基本命题。
     从这一命题出发,对不同体制、机制下一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
    生成、演进、转变或锁定作了经验的比较分析;在体制择优的前提
    下,进一步对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条件、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与政府
    适度干预作了一般理论分析;并应用一般理论分析成果,实证分析
    了我国体制改革与市场机制更生下,经济运行机制及其增长方式实
    质性变化的内在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强调以市场性重置为主要方式、
    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相结合的结构调整,是解决经济增长方式嬗变
    中结构问题这一主要障碍的有效举措;指出体制转轨中新制度的欠
    缺和薄弱,限制了其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诱导和推动作用,从而,
    提出了从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
    本转变的前瞻性思想。
Based on Marx’ s thought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absorbing the beneficial achievement about economic 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modern economics, this paper gave an overall, systematic and indepth demonstr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the system, and researched especially in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during China’ s marketizing process, on a viewpoint of systematic and institutional vicissitudes and within a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m market mechanism angle.
    The paper, in retrospect, first discuss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 was either completely evaded or simply regarded as a given premise worthy of no researching. Along with the researches of the two problems herebefore, the paper connected internally the institutional or systematic factor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on the basis of which, a fundamental proposition was put forward that institutional or systematic factor had become in fact the main decisive factor and the important explanatory variable of China’ s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then made experienci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ing, transformation and locking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under differe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general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onditions for normal functioning of market mechanism, the effectiveness of market machanism and moderat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condition that the system and mechan ism was optimalized.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general theoritical analysis was applicated to analyze empirically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internal logic between the economic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al
    
    
    33“广个-{
    ——
    change of the growth mode under our countrys system reform and
    market mechanism regeneration,focussing on that market—oriented
    structural adjustment,whfch was the combination of stock adjustment
    *n口!****i**I *刁卜*s工D口**I.Z WW*s **e *11**u*e 日巳*n**e 二os口1*e 了*e
    S汀lCtllf31 日fom6口口S fillD6 Cbofse O且 6COnolffiC口口O口6汀sfls且OYTll扯lOft.且*6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deficiency and fraltness of systematic
    change had limited its Inductive and promotlve function In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Thus,the paper put forward an idea of
    Strtflth6fllflg lfistltlltlofl COflsttutlofl to ptoffiot6 tho 6SS6fltl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
引文
马克思:《资本论》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刘诗白:《产权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刘诗白、袁文平:《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亚·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91年中译本。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中译本。
    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1991中译本。
    西蒙·库兹涅兹:《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译本。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等:《经济发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
    
    
    W·W·罗斯托编:《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
    R·K·默顿著:《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译本。
    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译本。
    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译本。
    乔治·J·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价格理论》,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中译本。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中译本。《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
    道格拉斯·C·诺思、罗伯特·保尔·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学苑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
    R·H·科斯,1994:“企业的性质”, 载于《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
    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
    兰斯·戴维斯、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成长》,伦敦,1971年。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王逸舟译,上海三联书店1972年版。
    艾登姆:《经济体制》,上海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
    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从决策角度进行的比较》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85年版。
    
    
    维克拉夫·霍尔索夫斯基:《经济体制分析和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
    保罗·R·格雷戈里等:《比较经济体制学》,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中译本。
    F·A·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谌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中译本。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印书馆1987年中译本。
    冯·米塞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参见《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9辑,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86年版。
    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中译本。
    萨缪尔逊:《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中译本。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斯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中译本。
    查尔斯·沃尔夫著:《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兰德公司的一项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
    罗伯特·韦德:《驾驭市场——经济理论和政府在东亚工业化进程里的角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
    A·E·布坎南,1991:《伦理学、效率与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康芒斯,1997;《制度经济学》(上,下),商务印书馆。
    V·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中译本。
    奥斯卡·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中译本。
    M·卡莱斯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中译本。
    
    
    亚诺什·科尔内:《短缺经济学》,上、下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中译本。《增长、短缺与效率》,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译本。《突进与和谐的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中译本
    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中译本。
    宋承先、范家骧:《增长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69—1977年)王宏昌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B·A·梅德维杰夫等编著:《政治经济学》,高中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刘国光:《论经济改革与经济调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刘国光、沈立人:《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孙尚清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1995年、1996年,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版、1996年版。
    吴敬琏:《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马洪、孙尚清主编:《中国经济形势与展望》(1994—1995),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版。
    季兴耕等主编:《当代国外经济学家论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前沿系列讲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陈东琪:《探索与创新:东欧经济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编辑部,经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
    胡代光主编:《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方恭温等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周叔莲:《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胡汝银:《低效率经济学:集权体制理论的重新思考》,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刘国瑛、赵国良:《中国市场大趋势》,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年版。
    盛洪主编:《中国的过渡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盛洪:《分工与交易——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非专业化问题的应用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刘世锦:《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问题的应用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黄泰岩著:《市场与改革——苏联、东欧市场理论比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张军:《中国过渡经济导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
    卢中原:《无法回避的冲击:市场发育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周振华:《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周振华主编:《增长转型》(中国经济分析199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樊纲、李扬、周振华主编:《走向市场》(中国经济分析199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陈昕主编:《公有制经济运行的理论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杨瑞龙:《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史清琪、肖德明主编:《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途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1997年版。
    曾培炎主编:《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版。
    陈德华、王裕国、程民选编:《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何炼成主编、左中海著:《市场经济体制与高速发展战略》,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昌宇:《资源倾斜配置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转变过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宋则:《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体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罗德明:《中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郑秉文:《市场缺陷分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常修泽等著:《中国换体的革命》,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H·—J·布尔哈特:“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活力:若干失败原因”,逸函译,载《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2期。
    陆南泉:“前苏联经济增长方式评述”,《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亚诺什·科尔内:《东欧经济增长模式的若干特征》,载《世界经济译丛》1986年,第1期。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综述”,《改革》,1995年第6期。
    吴敬琏:“怎样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研究》,1995年第11期。
    朱勇、吴易风:“技术进步与经济的内生增长”,《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庄子银:《新增长理论简评》,《经济科学》,1998年第2期。
    樊纲:“社会博奕与制度建立”,《中华工商时报》1994年12月6日,第七版。
    约翰·格罗尼维坚等:“道格拉斯·诺斯对新旧制度主义相结合的贡献”(美) 《经济问题杂志》1995年7月,《经济译文》1996年第2期。
    葛霖生:“原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未成的原因剖析”,《世界经济情况》,1997年第18期。
    费景汉、B·雷诺兹:《中国经济改革合理顺序的探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6年第6期。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导刊》1997年第6期。
    刘诗白:《危机、调整与东亚经济的重振》,《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0期。
    汪海波:“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工业经济》1988年第11期。
    
    
    瞿立功:“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经济研究》1993年第12期。
    田晓文:“双向纯增长模型”,《经济研究》,1997年第11期。
    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格局》,《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吴仁洪:《资源再配置与经济体制》,《经济研究》1990年第2期。
    Abramovitz, M.1952,"Economics in Growth," in Haley (ed) A survey of Contemparary Economics.
    Grossman, G. and E. Helpman,1990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Long Run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0.
    Kellman, M. and L. Perez, 1972, "Soviet Postwar Economic Growth aud Copital——Labor Substitution:Com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Sept. 62(4): 679—681.
    Murphy, K., A. Shleifer and R. Vishny. 1992. "The Transiton to a Market Economy: Pitfalls of Partial Reform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