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美国《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案》的通过,充分肯定和支持了混业经营模式在现实期的发展,通过对各国经济的考察,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体制发展的大势所趋,其表现之一即是金融控股公司在全球方兴未艾的兴起。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我国明确了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模式。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法律规定的漏洞以及逐渐的放松管制,我国现实中出现了部分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之间的合作和交叉的状况,并已存在相当规模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必将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当今的现实选择。但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机构,它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越性,又蕴含风险,如何认识这些风险,进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监管体制防范这些风险,是中国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金重复计算、内部交易和风险集中、利益冲突等风险带来的隐患,探讨了特殊风险的监管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建议。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对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体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我国外部监管体制分两步走的建议。论文共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内涵,其次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金融经营模式的历史变迁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利弊,得出结论: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体制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金融解禁,我国混业经营的实践已经走在理论之前,在我国金融业迈向混业经营的道路上,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当今中国的理性选择。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实为金融控股公司但在法律地位上却没有得到承认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它们目前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的缺陷,需要立法予以监管。
    第二章对金融控股公司由于资本复杂、结构复杂而导致的特殊风险进行了初步介绍。这一部分重点阐述了三种特殊风险,首先评价了金融控股公司“资本扩音器”的优越功能,指出同时要注意资本金重复计算所带来的财务高杠杆比率风险,国际联合论坛对此问题出台了监管原则,并推荐了相应的监管方法。其次对内部交易和风险集中风险进行了研究。金融控股公司在运营中,为了发挥规模效益和团队优势,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内部交易,因此,各国和巴塞尔委员会均致力于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和风险集中的监管,建立“防火墙”制度虽然并不能完全阻断内部交易带来的风险,但是在现实期仍可以发挥一定阻断负面效应的功能。结合巴塞尔组织提出的原则,同时建立
    
    
    其他的相关措施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最后对利益冲突的含义及其之所以受关注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考察后提出:只要建立中国墙制度并且充分发挥市场和法律的作用,就可以解决利益冲突滥用问题。
    第三章主要对美国的伞状监管和英国的大一统监管两种外部监管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发现:一个国家选择外部监管体制,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环境、法律传统、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原有监管体制的路径依赖等现实,切不可不顾国情盲目照搬外国的所谓“成功经验”。
    第四章结合本文第三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外部监管体制的建设应该分两步走的建议,现阶段建立三方监管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第二阶段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机构。结合本文第二章的分析,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殊风险应采取的监管措施也提出了建议,我国即将出台的金融控股公司管理条例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市场准入制度、资本充足监管、控制风险集中、增强透明度、建立“防火墙”制度以控制不正当的内部交易和股东的适当性及任职者资格的审查制度。
    第五章对全文作出总结并对我国现实期建立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提出建议,呼吁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并且要不断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与时俱进”的发展状态。
     最后,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虽然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组织结构,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我们研究。本文仅是对此问题的初步探索,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文
参考书目:
    1、志达著《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夏斌等著《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王文宇著《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4、台湾金融研训院《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法治与实务》,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民国90年8月初版。
    5、贺小永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2版。
    6、魏方著《金融控股公司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7、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8、李文华著《商业银行制度论——混业-分业-综合化过程中的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9、朱慈蕴著《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10、《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11、熊波等著《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2、黄毅、杜要忠译《美国金融财务现代化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13、白钦先、郭翠荣著《各国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14、王苏生著《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殷召良著《公司控制权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16、马红霞、严红波、陈革著《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17、周道许著《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18、张忠军著《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为中心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19、刘宇飞著《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0、[美]德沃特里庞、泰勒尔著《银行监管》,石磊、王永钦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蔡浩仪著《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2、顾耕耘著《金融市场运行与法律监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第1版。
    23、[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4、柳经纬、黄伟、焉尽青著《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5、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指南(试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26、中国人民银行:《国外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学习与借鉴》,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7、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
    
    参考文章:
    1、宋逢明/杜莘《关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再思考》,载于《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美国商业银行转变为“全能银行”的过程》,2001年4月16日。
    3、彭冰《金融控股公司:我们的必然选择吗?》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网站,发表时间2001年2月。
    4、沈伟基、李莉红《中国金融业迈向混业经营的法律途径》,载于《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11期。
    5、李波《金融控股公司与我国金融业的战略选择》,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4期。
    6、凌晓东《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监管:原则与方法》,载于《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7、黎四奇《欧盟对金融集团内部交易及风险集中的监管》,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8、施敏雄《美国银行与证券业分离制度及防火墙的基本概念》,载于《台北市银月刊》,第23卷第6期。
    9、刘筱琳《银证关系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第88页。
    10、张春子《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利益冲突》,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网站,2000年12月26日。
    
    11、李园丁、孙涛《金融业监管体制选择的比较研究》,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12、吴素萍《功能性金融监管的理论与框架》,中信国际研究所网站,1999年5月26日。
    13、巴曙松《金融风险监管框架发展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3-4期。
    14、肖春海《银证混业经营中的利益冲突问题》,载于《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5期。
    15、黄育忠、吴献金《混业经营监管机构设置研究》,载于《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11期。
    16、熊波、肖化《试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构造》,载于《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2期。
    17、葛兆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制度基础与途径选择》,载于《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2期。
    18、张志柏《金融控股公司——中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载于《上海投资》,2001年第10期。
    19、季红、刘畅《解读金融控股公司》,载于《经济导刊》,2002年第12期。
    20、余海丰《银证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组建模式的创新》,载于《探索》,2002年第6期。
    21、周仲飞《巴塞尔国际银行监管合作模式的缺陷及完善》,载于《法学评论》,2003年第1期。
    22、雷立钧《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业相混业经营过渡的必然选择》,载于《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5期。
    23、王晓海《从银行控股公司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变迁考察——兼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含义》,载于《云南财贸季刊》第17卷第2期。
    24、郑琰《对花旗银行这样的金融集团融合监管?》,载于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网站,2000年4月。
    25、孙大利,来君《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载于《生产力研究》,2002年第2期。
    26、王晔《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模式研究》,载于《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期。
    27、赖磊、郭建国《分业经营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及监管》,载于《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年1月号。
    28、赵海宽、孙维廉《构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载于《中国金融半月
    
    
    刊》,2003年第1期。
    29、蔡云、彭朗辉《关于发展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探析》,载于《广西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30、邓琪《建立金融控股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问题初探》,载于《经济评论》,2003年第3期。
    31、魏佳宁、王彤《有关金融控股公司及其监管问题初探》,载于《经济界》,2002年第5期。
    32、丁俊《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载于《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33、孔曙东、王勇《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设想》,载于《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34、陆宪著《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国外实践与我国构建》,载于《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